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3

绪论

[1]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热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3]了解常用的热能动力转换装臵的工作过程

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

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热能及其利用

[1]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

[2]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利用形式:

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

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臵,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

4..热能动力转换装臵的工作过程

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

[1]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

[2]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 (即做功能力)

[3]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

[4]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第1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1. 1 热力系统

一、热力系统

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总和。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

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

二、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

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称控制体积。

三、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 (系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为绝热)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

=系统+相关外界=各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和= 一切热力系统连同相互作用的外界

四、根据系统内部状况划分

可压缩系统:由可压缩流体组成的系统。

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只有热量及准静态容积变化

均匀系统:内部各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是由单相组成的。

非均匀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所组成的系统。

单元系统:一种均匀的和化学成分不变的物质组成的系统。 多元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思考题:

孤立系统一定是闭口系统吗?反之怎样? 孤立系统一定不是开口的吗、 孤立系统是否一定绝热? 1.2 工质的热力状态与状态参数 一、状态与状态参数

状态:热力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如:温度(T )、压力(P )、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 )、焓(h )、熵(s )、自由能(f )、自由焓(g )等。 状态参数的数学特性: 1.

121

2x x dx -=?

表明:状态的路径积分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2.?dx =0

表明:状态参数的循环积分为零

基本状态参数:可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的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

温度:宏观上,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微观上,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强烈程度的量度 2.压力:

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f

F

p = 式中:F —整个容器壁受到的力,单位为牛顿(N )

; f —容器壁的总面积(m2)。

微观上: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垂直作用于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力。 压力测量依据:力平衡原理 压力单位:MPa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的压力。

以大气压力为计算起点,也称表压力。 g

p B p += (P>B )

H B p -= (P

Pg —高于当地大气压力时的相对压力,称表压力; H —低于当地大气压力时的相对压力,称为真空值。 注意:只有绝对压力才能代表工质的状态参数 3.比容: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

m

V v =

m 3/kg

关系:1=v ρ

式中:ρ—工质的密度 kg/m3 ,v —工质的比容 m3/kg

例:表压力或真空度为什么不能当作工质的压力?工质的压力不变化,测量它的压力表或真空表的读数是否会变化?

解:作为工质状态参数的压力是绝对压力,测得的表压力或真空度都是工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相对值,因此不能作为工质的压力;因为测得的是工质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相对值,即使工质的压力不变,当大气压力改变时也会引起压力表或真空表读数的变化。

1.3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热力过程:系统状态的连续变化称系统经历了一个热力过程。

一、准静过程:如果造成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以致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近于某个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注意: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实际过程只能接近准静态过程。

二、可逆过程:系统经历一个过程后,如令过程逆行而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此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实现可逆过程的条件:

过程无势差 (传热无温差,作功无力差)

过程无耗散效应。

三、可逆过程的膨胀功 (容积功)

系统容积发生变化而通过界面向外传递的机械功。

?=2 1p d v

w J/kg

规定: 系统对外做功为正,外界对系统作功为负。问题:比较不可逆过程的膨胀功与可逆过程膨胀功四、可逆过程的热量:

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

可逆过程传热量:?=2

1Tds

q q J/kg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1.4 热力循环:

定义: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由回复到初态的过程。,

一、正循环

正循环中的热转换功的经济性指标用循环热效率:

1

2121101q q q q q q w t -=-==

η

式中 q1—工质从热源吸热;q2—工质向冷源放热; w0—循环所

作的净功。

二、逆循环

以获取制冷量为目的。 制冷系数: 2

12

021q q q w q -=

=

ε

式中:q1—工质向热源放出热量;q2—工质从冷源吸取热量;w0—循环所作的净功。 供热系数: 2

11

012q q q w q -=

=

ε

式中:q1—工质向热源放出热量,q2—工质从冷源吸取热量,w0—循环所作的净功 思考题:

1.温度为100℃的热源,非常缓慢地把热量加给处于平衡状态下的0℃的冰水混合物,试问:1、冰水混合物经历的是准静态过程吗?2、加热过程是否可逆?

2.平衡态与稳态(稳态即系统内各点的状态参数均不随时间而变)有何异同?热力学中讨论平衡态有什么意义?

3.外界条件变化时系统有无达到平衡的可能?在外界条件不变时,系统是否一定处于平衡态?

4.判断下列过程是否为可逆过程:

1)对刚性容器内的水加热使其在恒温下蒸发。 2)对刚性容器内的水作功使其在恒温下蒸发。

3)对刚性容器中的空气缓慢加热使其从50℃升温到100℃ 4)定质量的空气在无摩擦、不导热的气缸和活塞中被慢慢压缩 5)100℃的蒸汽流与25℃的水流绝热混合。

6)锅炉中的水蒸汽定压发生过程(温度、压力保持不变)。

7)高压气体突然膨胀至低压。

8)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中的热燃气随活塞迅速移动而膨胀。

9)气缸中充有水,水上面有无摩擦的活塞,缓慢地对水加热使之蒸发。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系统的储存能

系统的储存能的构成:内部储存能+外部储存能 一.内能

热力系处于宏观静止状态时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之和,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内能,称为比内能,简称内能。U=mu

内能=分子动能+分子位能 分子动能包括:

1.分子的移动动能 2.分子的转动动能 3.分子内部原子振动动能和位能

分子位能: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所形成

u=f (T,V) 或u=f (T,P) u=f (P,V) 注意: 内能是状态参数. 特别的: 对理想气体u=f (T) 问题思考: 为什么? 二 外储存能:

系统工质与外力场的相互作用(如重力位能)及以外界为参考坐标的系统宏观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宏观动能)。 宏观动能:22

1

mc E k = 重力位能:mgz E p = 式中 g —重力加速度。

三 系统总储存能:

p k E E U E ++=

或mgz mc U E ++=22

1 gz c u e ++

=2

2

1 2.

2 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与外界热源,功源,质源之间进行的能量传递 一、热量

在温差作用下,系统与外界通过界面传递的能量。 系统吸热热量为正,系统放热热量为负。 单位:kJ kcal l kcal=4.1868kJ

特点: 热量是传递过程中能量的一种形式,热量与热力过程有关,或与过程的路径有关. 二、功

除温差以外的其它不平衡势差所引起的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1.膨胀功W :在力差作用下,通过系统容积变化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单位:l J=l Nm

规定: 系统对外作功为正,外界对系统作功为负。 膨胀功是热变功的源泉 2 轴功W s :

通过轴系统与外界传递的机械功

注意: 刚性闭口系统轴功不可能为正,轴功来源于能量转换 三、随物质传递的能量

1.流动工质本身具有的能量

mgz mc U E ++

=2

2

1 2. 流动功(或推动功):

维持流体正常流动所必须传递量,是为推动流体通过控制体界面而传递的机械功.

推动1kg 工质进、出控制体所必须的功 1

122v p v p w f -=

注意: 流动功仅取决于控制体进出口界面工质的热力状态。流动功是由泵风机等提供

思考:与其它功区别 四、焓的定义:

焓=内能+流动功

对于m 千克工质: pV U H += 对于1千克工质:h=u+ p v 五、焓的物理意义:

对流动工质(开口系统),表示沿流动方向传递的总能量中,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

对不流动工质(闭口系统),焓只是一个复合状态参数 思考为什么:特别的对理想气体 h= f (T) 2.3 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一、能量方程表达式

W Q U -=? 适用于mkg 质量工质

w q u -=?

1kg 质量工质

注意: 该方程适用于闭口系统、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由于反映的是热量、内能、膨胀功三者关系,因而该方程也适用于开口系统、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特别的: 对可逆过程 ?-=?2

1pdv q u

思考为什么?

二、.循环过程第一定律表达式

??=w q δδ

结论: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出来 思考:为什么

三、理想气体内能变化计算

由dT c du q v v v ==δ得:

dT

c du v =,?=?2

1

dT c u v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

或:

)(12T T c u v -=?

用定值比热计算

1020

00

121

221

t c t c dt c dt c dt c u t vm

t vm

t v t v t t v ?-?=-==????

用平均比热计算

()T f c v =的经验公式代入?=?2

1

dT c u v 积分。

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内能: ∑∑====+++=n

i i i n i i n u m U U U U U 1

1

21

2.4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

由质量守恒原理:

进入控制体的质量一离开控制体的质量=控制体中质量的增量 能量守恒原理:

进入控制体的能量一控制体输出的能量=控制体中储存能的增量 设控制体在τd 时间内:

进入控制体的能量=11211)21

(m gz c h Q δδ+++

离开控制体的能量=222

22)2

1(m gz c h W S δδ+++

控制体储存能的变化cv cv cv E dE E dE -+=)(

代入后得到:

=Q δ22222)21(m gz c h W S δδ+++11211)2

1

(m gz c h δ++-+cv dE

注意:本方程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不稳定流动的一切过程,也适用于闭口系统

2.5 开口系统稳态稳流能量方程 一 稳态稳流工况

工质以恒定的流量连续不断地进出系统,系统内部及界面上各点工质的状态参数和宏观运动参数都保持一定,不随时间变化,称稳态稳流工况。

条件:1.符合连续性方程

2.系统与外界传递能量,收入=支出,且不随时间变化

s w gdz dc dh q δδ+++=22

1

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热力过程 二 技术功

在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利用来作功的能量,称为技术功。 技术功=膨胀功+流动功

2211v p v p w w t -+= 特别的:对可逆过程:

?-=2

1

vdp w t

思考:为什么?注意:技术功是过程量 公式:s w q dh δδ-=

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三、理想气体焓的计算

对于理想气体

()T f RT u h =+=

dT

c dh p =,dT c h p ?=?21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 )(12T T c h p -=?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 用定值比热计算

1020

121

2

2

1

t c t c dt c dt c dt c h t pm

t pm

t p t p t t p ?-?=-==????

用平均比热计算 把

()T f c p =的经验公式代入?=?2

1dT c h p 积分。

思考题:

1.门窗紧闭的房间内有一台电冰箱正在运行,若敞开冰箱的大门就有一股凉气扑面,感到凉爽。于是有人就想通过敞开冰箱大门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你认为这种想法可行吗?

2. 既然敞开冰箱大门不能降温,为什么在门窗紧闭的房间内安装空调器后却能使温度降低呢?

3.对工质加热,其温度反而降低,有否可能?

4.对空气边压缩边进行冷却,如空气的放热量为1kJ ,对空气的压缩功

为6kJ,则此过程中空气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5.空气边吸热边膨胀,如吸热量Q=膨胀功,则空气的温度如何变化。6.讨论下列问题:

1) 气体吸热的过程是否一定是升温的过程。

2) 气体放热的过程是否一定是降温的过程。

3) 能否以气体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7.试分析下列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按理想气体可逆过程考虑)

1) 压力递降的定温过程。

2) 容积递减的定压过程。

3) 压力和容积均增大两倍的过程。

第3章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3.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

定义:气体分子是一些弹性的,忽略分子相互作用力,不占有体积的质点,

注意:当实际气体p →0 v →∞的极限状态时,气体为理想气体。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

状态方程的几种形式

1.RT pv = 适用于1千克理想气体。 式中:p —绝对压力 Pa

v —比容 m3/kg , T —热力学温度 K 2.mRT pV = 适用于m 千克理想气体。 式中V —质量为mkg 气体所占的容积

3.T R pV M 0= 适用于1千摩尔理想气体。

式中VM=Mv —气体的摩尔容积,m3/kmol ; R0=MR —通用气体常数, J/kmol 〃K

4.T nR pV 0= 适用于n 千摩尔理想气体。

式中V —nKmol 气体所占有的容积,m 3;n —气体的摩尔数,

M

m

n =

,kmol

5.

2

2

2111T v P T v P = 6. 2

2

2111T V P T V P = 仅适用于闭口系统

3.2 理想气体的比热 一、比热的定义与单位

定义: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K (1℃)所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称为该物体比热。

dT

q

c δ=

单位:式中 c —质量比热,kJ/Kg 〃k 'c —容积比热,kJ/m3〃k Mc —摩尔比热,kJ/Kmol 〃k

换算关系:

4.22'ρc Mc

c ==

注意:比热不仅取决于气体的性质,还于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所处的状态有关。

二、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 定容比热:v

v v

v T u dT du dT

q c ???

????==

=

δ 表示:明单位物量的气体在定容情况下升高或降低1K 所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 定压比热:dT

dh dT

q c p

p ==

δ

表示:单位物量的气体在定压情况下升高或降低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迈耶公式:R c c v p

=-

R c c v p 0''ρ=-

0R MR Mc Mc v p ==-

比热比: v

p v

p v

p Mc Mc c c c c ===

''κ

1-=

κκR

c v 1

-=κnR c p 三、定值比热、真实比热与平均比热

1、定值比热:凡分子中原子数目相同因而其运动自由度也相同的气

体,它们的摩尔比热值都相等,称为定值比热。

2、真实比热:相应于每一温度下的比热值称为气体的真实比热。 常将比热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表示为温度的三次多项式

332210T a T a T a a Mc p +++=

3.平均比热

思考题:

1.某内径为15.24cm的金属球抽空后放后在一精密的天平上称重,当填充某种气体至7.6bar后又进行了称重,两次称重的重量差的2.25g,当时的室温为27℃,试确定这里何种理想气体。

2.通用气体常数和气体常数有何不同?

3.混合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组成气体的温度是否相同,分压力是否相同。

4.混合气体中某组成气体的千摩尔质量小于混合气体的千摩尔质量,问该组成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成分是否一定小于容积成分,为什么。

第4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一、定压过程

12h h h q -=?= )(1212v v p h h u ---=?

u q w ?-= ?=-=0vdp w t

二、定容过程

?==0pdv w u q ?=

)(1212p p v h h u ---=? ?-=-=)(21p p v v d p

w t 三、定温过程

)(12s s T q -= u q w ?-=

h q w t ?-= )(112212v p v p h h u ---=?

四、绝热过程

q=0 u w ?-= h w t ?-=

)(112212v p v p h h u ---=?

第5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1 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一、磨擦过程

功可以自发转为热,但热不能自发转为功 二、传热过程

热量只能自发从高温传向低温 三、自由膨胀过程

绝热自由膨胀为无阻膨胀,但压缩过程却不能自发进行 四、混合过程

两种气体混合为混合气体是常见的自发过程 五、燃烧过程

燃料燃烧变为燃烧产物(烟气等),只要达到燃烧条件即可自发进行 结论:自然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克劳修斯说法: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制造只从一个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的循环发动机。 5.3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意义:解决了热变功最大限度的转换效率的问题 一.卡诺循环:

[一] 正循环

组成:两个可逆定温过程、两个可逆绝热过程

过程a-b :工质从热源(T1)可逆定温吸热 b-c :工质可逆绝热(定'熵)膨胀 c-d :工质向冷源(T2)可逆定温放热

d-a :工质可逆绝热(定熵)压缩回复到初始状态。 循环热效率:

1

2101q q q w t -==

η )(11a b s s T q -==面积abefa )(22d c s s T q -==面积cdfec

因为 )()(d c a b s s s s -=- 得到 1

2

1T T t -

分析:

1、热效率取决于两热源温度,T1、T2,与工质性质无关。

2、由于T1,∞≠ T2≠0,因此热效率不能为1

3、若T1=T2,热效率为零,即单一热源,热机不能实现。 [二] 逆循环:

包括:绝热压缩、定温放热。 定温吸热、绝热膨胀。 制冷系数:2

12

212021T T T q q q w q c -=

-==ε 供热系数2

11

211012T T T q q q w q c -=

-==

ε 关系:112+=c c εε

分析:通常T2>T1-T2 所以: 11>c ε 二 卡诺定理:

1、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热机,以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为最高。

2.在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可逆热机,其热效率均相等. 思考题

1.自发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那么非自发过程即为可逆过程。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2.自然界中一切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那么研究可逆过程又有什么意义呢?

3.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工质经历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因?T Q

δ<0,故?ds <0

②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无法计算

③若从某一初态沿可逆和不可逆过程达到同一终态,则不可逆过程中的熵变必定大于可逆过程中的熵变。

4.某热力系统经历一熵增的可逆过程,问该热力系统能否经一绝热过程回复到初态。

5.若工质经历一可逆过程和一不可逆过程,均从同一初始状态出发,且两过程中工质的吸热量相同,问工质终态的熵是否相同?

6.绝热过程是否一定是定熵过程?定熵过程是否一定满足PvK=定值

的方程?

答案:可逆绝热过程才是定熵。否,必须为理想气体,可逆绝热,定值比热容。

7.工质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能否回复到初态?

8.用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证明: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南京师范大学《工程热力学》考试重点笔记.doc

南京师范大学《工程热力学》考试重点笔记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面 南京师范大学工程热力学第第 1 章基本概念本章基本要求:深刻理解热力系统、外界、热力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的概念,掌握温度、压力、比容的物理意义,掌握状态参数的特点。本章重点:取热力系统,对工质状态的描述,状态与状态参数的关系,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可逆过程。1. 1 热力系统一、热力系统热力系统一、热力系统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总和。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系统与外界的作用: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二、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按系统与外界有无物质交换)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称控制质量。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称控制体积。三、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 (系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为绝热)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系统+相关外界=各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和= 一切热力系统连同相互作用的外界 四、根据系统内部状况划分可压缩系统:由可压缩流体组成的系统。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只有热量及准静态容积变化均匀系统:内部各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是由单相组成的。非均匀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所组成的系统。单元系统:一种均匀的和化学成分不变的物质组成的系统。多元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系统。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注意:系统的选取方法仅影响解决问题的繁复程度,与研究问题的结果无关。思考题:孤立系统一定是闭口系统吗。反之怎样。孤立系统一定不是开口的吗。孤立系统是否一定绝热。1 .2 工质的热力状态与状态参数一、状态与状态参数状态:工质的热力状态与状态参数一、状态与状态参数状态:热力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状态的宏观物理量。如:温度(T)、压力(P)、比容()或密度()、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状态参数的数学特性:1.1212x x dx 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2. dx =0 表明:状态参数的循环积分为零基本状态参数:可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1 .温度:宏观上,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强烈程度的量度BTw m22式中22w m分子平移运动的动能,其中 m 是一...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第10章自我测验题

第十章自我测验题 1、画出柴油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写出该循环吸热量、放热量、净功量和热效率的计算式;并分析影响其热效率的因素有哪些,与热效率的关系如何? 2、画出汽油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写出该循环吸热量、放热量、净功量和热效率的计算式,分析如何提高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是否受到限制? 3、柴油机的热效率高于汽油机的热效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怎样合理比较内燃机3种理想循环(混合加热循环、定容加压循环、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大小?比较结果如何? 5、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分析如何利用压气机绝热效率和燃气轮机相对内效率确定实际压气机出口的温度和实际燃气轮机出口的温度,怎样来提高定压加热实际循环的热效率? 6、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实际循环采用回热的条件是什么?一旦可以采用回热,为什么总会带来循环热效率的提高? 7、朗肯循环的定压吸热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绝热膨胀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在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___过程,在水泵中进行的是_______过程。 8、试将如图所示的蒸汽再热循环的状态点1、2、3、4、5、6及循环画在T-s图上。假设各状态点的状态参数已知,填空: 9、如图所示的一级抽汽回热(混合式)蒸汽理想循环,水泵功可忽略。试: (1)定性画出此循环的T-s图和h-s图;

(2)写出与图上标出的状态点符号相对应的焓表示的抽汽系数,输出净功,吸热量,放热量,热效率及汽耗率的计算式。 10、某气体依次经历绝热、定容、定压3个可逆过程完成循环。试在T-s图上判断该循环是热机循环还是制冷循环。 11、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可以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空气压缩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 12、何谓制冷系数?何谓热泵系数?试用热力学原理说明能否利用一台制冷装置在冬天供暖。 13、一内燃机按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工作,其进口状态为p1=98kPa,t1=60℃,压缩比为6,加入热量q1=879kJ/kg。工质视为空气,比热容为定值,试: (l)在p-v图和T-s图上画出该机的理想循环; (2)计算压缩终了温度、循环最高温度、循环放热量及循环热效率。 14、内燃机定压加热循环,工质视为空气,已知p1=100kPa,t1=70℃,压缩比为12, 。设比热容为定值,求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循环净功量及循环热效率。 15、一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已知p1=103kPa,t1=22℃,压缩比为16,定压加热过程比体积的增量占整个膨胀过程的3%,循环加热量为801.8kJ/kg。求循环最高压力、最高温度及循环热效率。 16、一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循环,工质视为空气,进入压气机时的温度p1=93kPa,t1=20℃,在绝热效率为0.83的压气机中被压缩到p2=552kPa。在燃烧室中吸热后温度上升到t3=870℃,经相对内效率为0.8的燃气轮机绝热膨胀到p4=93kPa。空气的质量流量为10 kg/s。设空气比热容为定值,试求: (l)循环的净功率; (2)循环热效率。 17、如图所示的一次再热和一级抽汽回热蒸汽动力理想循环,新蒸汽与再热蒸汽温度相同,回热器为表面式,疏水进人凝汽器,被加热水出口焓看作等于抽汽压力下的饱和水焓,水泵功可忽略。试: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工程热力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1.湿蒸汽的状态参数p,t,v,x 中,不相互独立的一对是(D )D .(p,t)2.在不可逆循环中(B )A . ??>?ds T q B . ??t w >t C .t DP =t w =t D .t w > t DP >t 6.如果孤系内发生的过程都是可逆过程,则系统的熵(C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1.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方程式=n pv 常数,当n = ∞ 时,即为等体过程。 7.pdv dT c q v +=δ适用于(A )A .可逆过程,理想气体 B .不可逆过程,理想气体 C .可逆过程,实际气体 D .不可逆过程,实际气体 8.电厂蒸汽动力循环回热是为了(C )A .提高循环初参数 B .降低循环终参数C .提高平均吸热温度 D .提高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9.活塞式压气机采取分级压缩( C )A .能省功 B .不能省功 C .不一定省功 D .增压比大时省功 10.理想情况下活塞式压气机余隙体积的增大,将使生产1kg 压缩空气的耗功量(C )A 增大 B .减小C .不变 D .的变化视具体压缩空气的耗功量 11.下列各项中,不影响燃烧过程热效应的是(C )A .反应物的种类 B .反应温度C .反应速度D .反应压力 12.欲使亚声速气流加速到超声速气流应采用(C )A .渐缩喷管B .渐扩喷管C .缩放喷管D .前后压差较大直管 13.水蒸汽h -s 图上定压线(C .在湿蒸汽区是直线,在过热蒸汽区是曲线 14.为提高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 A .增大空气流量 B .提高增压比C .减小空气流量 D .降低增压比 15.在范德瓦尔方程中,常数b 为考虑气体 而引入的修 正项。(C )A 分子间内位能 B .分子运动动能C .分子本身体积D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二、多项选择题16.理想气体可逆等温过程的体积变化功w 等于(AC )A .2 1 p p RT ln B .1 2p p RT ln C .1 2v v RT ln D .2 1v v RT ln E .(p 2v 2-p 1v 1) 17.vdp dh q -=δ适用于 AC A .可逆过程,理想气体 B .不可逆过程,理想气体 C .可逆过程,实际气体D .不可逆过程,实际气体 E .任意过程,任意气体 18.再热压力若选得合适,将使(BCDE ) A .汽耗率提高 B .热耗率提高 C .循环热效率提高 D .排汽干度提高 E .平均吸热温度提高 19.马赫数小于1的气流可逆绝热地流过缩放管时,如果把喷管的渐扩段尾部切去一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BDE )A .流量变小B .流量不变 C .流量变大 D .出口压力变大E .出口速度变大 20.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BE ) A .低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B .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间低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C .高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D .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间高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E .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三、填空题 22.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液体温度达到 饱和 时,继续加热,立即出现强烈的汽化现象。 23.湿空气的绝对温度是指lm 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 质 量 。 24.火电厂常用的加热器有表面式和 混合 式。 25.可逆绝热地压缩空气时,无论是活塞式压气机还是叶轮式压气机,气体在压气机内的 状态变化 规律是相同的。 26.理想气体的绝热节流效应是 零效应 。 27.利用平均比热表计算任意体积气体在定压过程中的吸热量时,应使用公式 Q =V 0 )t |c -t |(c 1t 0'p 2t 0'p 1 2?? 。 28.图示通用压缩子图上一状态点A ,其位置表明: 在该状态下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主要表现为 排斥 力。

工程热力学(1)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一、填空题 1、热量与膨胀功都是 量,热量通过 差而传递热能,膨胀功通过 差传递机械能。 2、使系统实现可逆过程的条件是:(1) ,(2) 。 3、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有 、 、 。 4、热力过程中工质比热力学能的变化量只取决于过程的___________而与过程的路经无关。 5、热力过程中热力系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不但与过程的初终状态有关,而且与_______有关。 6、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 。 二、判断题 1、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不变则压力表的读数也绝对不会改变。( ) 2、无论过程是否可逆,闭口绝热系统的膨胀功总是等于初、终态的内能差。( ) 3、膨胀功的计算式?= 2 1 pdv w ,只能适用于可逆过程。 ( ) 4、系统的平衡状态是指系统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不考虑外力场作用),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 5、循环功越大,热效率越高。( ) 6、可逆过程必是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 7、系统内质量保持不变,则一定是闭口系统。( ) 8、系统的状态参数保持不变,则系统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9、孤立系统的热力状态不能发生变化。( ) 10、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和外界的整个系统都能恢复原来状态。( ) 三、选择题 1、闭口系统功的计算式21u u w -=( )。 (A )适用于可逆与不可逆的绝热过程 (B )只适用于绝热自由膨胀过程 (C )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D )只适用于可逆的绝热过程 2、孤立系统是指系统与外界( )。 (A )没有物质交换 (B )没有热量交换 (C )没有任何能量交换 (D )没有任何能量传递与质交换 3、绝热系统与外界没有( )。 (A )没有物质交换 (B )没有热量交换 (C )没有任何能量交换 (D )没有功量交换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第10章

第10章动力循环及制冷循环 10.1本章基本要求 (101) 10.2 例题 (101) 10.3 思考及练习题 (107) 10.4自测题 (110)

10.1本章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水蒸气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以及热电循环的组成、热效率计算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熟练空气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制冷系数的计算及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3.了解吸收制冷、蒸汽喷射制冷及热泵的原理。 10.2 例题 例1:某朗肯循环的蒸汽参数取为1t =550C 0 ,1p =30bar ,2p =0.05bar 。试计算1) 水泵所消耗的功量,2) 汽轮机作功量, 3) 汽轮机出口蒸汽干度, 4) 循环净功, 5) 循环热效率。 解:根据蒸汽表或图查得1、2、3、4各状态点的焓、熵值: 1h =3568.6KJ/kg 1s =7.3752kJ/kgK 2h =2236kJ/kg 2s =7.3752kJ/kgK 3h =137.8kJ /kg 3s =0.4762kJ/kgK 4h =140.9kJ/kg 则 1) 水泵所消耗的功量为 34h h w p -==140.9-137.78=3.1kJ/kg 2) 汽轮机作功量 21h h w t -==3568.6-2236=1332.6kJ/kg 3) 汽轮机出口蒸汽干度

2p =0.05bar 时的'2s =0.4762kJ/kgK "2s =8.3952kJ/kgK. 则 =--=' 2 "2' 2 2s s s s x 0.87 或查h-s 图可得 x =0.87. 4) 循环净功 p T w w w -=0=1332.6-3.1=1329.5kJ/kg 5) 循环热效率 411h h q -= =3568.6-140.9=3427.7KJ/kg 故 1 q w T = η =0.39=39% (i )p 3a =6.867bar ,t 3a =490℃ 水泵的功8.0)(12÷-=p p v w a p =0.001(686.7-9.81)÷0.8=0.846kJ/kg w net =923.57-0.846=922.72kJ/kg (ii) p 3b =58.86 bar ,t 3b =490℃ 水泵的功8.0)(12÷-=p p v w b p =0.001(5886-9.81)÷0.8=7.34 kJ/kg w net =1057.5-7.34=1050.16 kJ/k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热力学考研必做题5

表明比定容热容不随比体积变化,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说明范德瓦尔方程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实际气体的这方面的性质。 第七章 水蒸气 例:用温度为500K 的恒温热源加热1atm 的饱和水,使之定压汽化为100oc 的饱和干蒸汽,求:1)该过程中工质的熵变如何计算?2)过程中熵流和熵产。

第八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例:空气进入喷管时流速为300m/s ,压力为0.5MPa ,温度450K ,喷管背压pb=0.28MPa ,求:喷管的形状,最小截面积及出口流速。cp=1004J/kg·k ,Rg=287J/kg·k 解:由于cf1=300m/s ,所以应采用滞止参数 滞止过程绝热 所以采用缩放喷管 注:若不考虑cf1,则 pcr=νcr·p1=0.528?0.5=0.264MPa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汇总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2、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所带来的理想的结果)。 3、教育效率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最有用的教育产品。 4、学术权力指大学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行使权力的主体是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术人员。 5、行政权力指大学中的党政权力,即大学的党政机构为实现组织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对大学自身进行管理的权力。 6、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 7、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形式。 8、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客观能力和功效。 9、高等学校学制是指中等教育基础上各类别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形式、科类等几个方面。 10、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包括学校种类、学校办学与管理、学校性质与任务以及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关系等。

11、学位制度是国家和高校为保障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度,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在管理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13、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14、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15、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而进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17、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18、课程建设的目标:1)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团队;3)创造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4)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19、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

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定义:(p2-4页)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教育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其次,教育中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互为前提、密不可分。再次,教育活动有动力性,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和养育行为不能被称为教育。最后,教育活动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1)社会角度:广义的,凡是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指思想教育活动。 (2)个人角度:成功的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教育要素:(P5―6页估计会有辨析题--受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区别辨析) (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主要指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或教育意图的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是指将教育对象看成比较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的人,而学生是指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相比而言学习者是一个能够更加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的词汇。 学习者的特点: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这是提出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原则的重要基础。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教育形态的划分标准: (1)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衍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3)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5.教育的起源(简答题和选择题) (1)神话起源说: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优点: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的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转向科学解释。

上海交大《工程热力学》考研大纲

《工程热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I 课程代码: 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及相关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工程热力学II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 课程性质:工程热力学是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能源动力类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A5.1, A5.2, B2, C2) 本课程由基本概念、热力学基本理论、纯物质热物理性质、基本热力过程及应用五部分组成。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能量转换和利用特别是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和合理利用方面树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具体来说: (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推广应用于其它能量的转换问题。(A5.1) (2)初步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A5.1) (3)能运用常用工质物性公式、图表(如水蒸气)和电子软件等进行一般热力过程计算。(A5.2) (4)初步具有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B2) (5)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A5.1, A5.2, C2)

工程热力学第10章答案

第10章 制冷循环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在商业上还用“冷吨”表示制冷量的大小,1“冷吨”表示1吨0℃的水在24小时冷冻到0℃冰所需要的制冷量。证明1冷吨=3.86kJ/s 。已知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融化热为333.4kJ/kg 。 解:1冷吨=333.4 kJ/kg ×1吨/24小时=333.4×1000/(24×3600) kJ/s=3.86kJ/s 压气机入口T 1= 263.15K 压气机出口 K T T k k 773.4165 15.2634 .114.1112=×==??π 冷却器出口T 3=293.15K 膨胀机出口 K T T k k 069.1855 15.2934 .114.113 4=== ??π 制冷量 ()()kg kJ T T c q p c /393.78069.18515.263004.141=?×=?= 制冷系数

第10章 制冷循环 ()()()() 71.1069.18515.26315.293773.416069 .18515.263413241=????=????== T T T T T T w q net c ε 10-4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压气机和膨胀机的绝热效率均为0.85。若放热过程的终温为20℃,吸热过程的终温为0℃,增压比π=3,空气可视为定比热容的理想气体,c p =1.004kJ/(kg·K ),k =1.4。求:(1)画出此制冷循环的T-s 图;(2)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平均放热温度和制冷系数。 433'4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K T T T T s q T c c 887.248986.22515.273ln 986.22515.273ln 41 41 1 4=?=?=?= ′′′ 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 ()K T T T T s q T 965.33915.293638.391ln 15.293638.391ln 3 232230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