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龚

品德与社会教案龚
品德与社会教案龚

11、回顾小学生活

执教:沙窝小学龚文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由“回顾小学生活”和“留下我们的纪念”两课组成。本课教材安排的宗旨在通过回顾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以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以一颗友善的心对待朝夕相处的同学。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在学生即将离开母校的前夕,教材设计了“忘不了老师的爱”“忘不了同学的友情”“忘不了集体活动的快乐”三部分内容,就是从学生切身的体验下手,进一步养成他们注重感情,友善待人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课程的整合,注重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真实感情,使每一个学生都乐意表达,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切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整理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激发学生对母校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以及乐于参与表达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题,通过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交流中感受生活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四、教学重点:

能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五、教学难点:

创设氛围,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通过回顾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点点滴滴忆过去。

教师活动:课件播放《童年》〔设计理念:用歌曲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奠定课的基调。〕

提问: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你最想说什么?想一想,用简单的几句话说一说。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整理思路后发言。

活动二:颂歌声声献老师。

〔设计理念:通过老师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心生一种“尊师美德”代代传的感觉。〕

教师活动:从自身体验着手,引导学生感激师恩。

学生活动:听老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提问:这六年,同学们也都和许多老师一道学习生活。老师给了你很多关爱,最让你忘不了的事哪件事?

学生活动:畅谈师生情谊。

活动三:朗诵。

教师活动:朗诵语段,———老师的爱,好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老师的爱,恰似一缕春风,抚平我们内心的伤感,老师的爱,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间……忘不了老师温暖的双手,忘不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忘不了老师慈爱的眼神,老师的爱将伴随我们一生!

学生活动:听朗诵感受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活动四:品味同伴情。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学习、生活感受多角度想问题、品味朋友的情感。〕

教师活动:读一读课本86页中三位同龄人与同学之间难忘的相处经历,然后想一想你自己和同学的交往,也来说一说。

学生活动:读课本后结合自己实际畅谈同学情。

教师活动:在友谊留言板上写下你想对同学、朋友说的话。

活动五:集体快乐说一说。

〔设计理念:回忆集体生活的乐趣,激发团结向上的集体情感。〕

教师活动:让学生通过视频说一说哪项集体活动给你带来的快乐最难忘?

学生活动:自由的互相说一说,并填写快乐记忆卡。

活动六:一句话感言。

教师活动:我们用一节课回忆了这六年的小学时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想法、体会用一句话说出来,好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活动七:唱朋友,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难忘

老师同学集体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教学内容: 1、困难是什么; 2、我也失败过。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诱导和便是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教学准备: 类似战胜困难的故事,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困难是什么 一、谈话导入。 二、看图讲故事,认识困难

1、学生自学: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图讲什么 2、和同桌讲讲图片,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每幅图片,说说困难是什么。 4、引发学生思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的含义。 5、教师小结。 三、讲故事,悟道理 1、请学生观看第二组图片,并讲故事。 2、学生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对于?勇士?战胜?困难?的办法很简单的看法。 3、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4、交流看法。 5、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6、学生填写课文的空白框。 7、教师讲类似的故事,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开展活动,启发学生 1、观看课文的最下面的图片。 2、帮那个小姑娘想想其它的办法。 3、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找出自己?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来尝试。 4、小组讨论怎样克服困难。 五、布置作业

回家去尝试找一件自己可以做又怕做的事来尝试。 [教学后记]: 第二课我也失败过 一、谈话导入 二、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 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三、看图听故事,探讨问题 1、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学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讨她该如何面对一进的失意。 3、学生续编故事:小雪会成功吗? 4、教师小结。 四、读名人名言,学道理 1、读爱迪生的名言,想爱迪生的故事,并交流。 2、学生在讲其他名人类似的故事 3、交流: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了无所谓,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1、父母对我的希望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3、架起沟通的桥梁 第二单元4、我有上学的权利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第三单元7、我们的衣食那里来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第四单元9、四通八达的交通10、现代通信真方便11、传媒拉近了时空 第五单元12、世界科技的今天13、让科技造福人类 第六单元14、揭开邪教的面纱15、抵制邪教 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作文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教师播放《懂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观看完这个MTV,你有什么感受?(2)俄国有句俗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观看了这个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板书:父母对我的希望(二)在交流中叙情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5、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3)要表达真情实感。(三)写作中抒情1、学生开始写作。2、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四)佳作欣赏学生互相点评。(五)总结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最后,我们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一首歌——《母亲》,无论以后你干什么,都不要忘了父母对你的希望。六、课后作业:习作《父母对我的爱》。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赵明礼 不说话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本课共分五部分:“认识我们的朋友”、“候车室的烦恼”、“我替 朋友说说话”、“看望我们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为朋友做点 啥”。 2、内容分析:本课教学主题是爱护公用设施,形成公德意识。教材 从学生生活中使用公用设施的经验入手,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的互助关系。接着选取了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们带来的烦恼,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破坏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事例很极端,但很有震撼力。富于爱心的孩子们一定愿意替自己的朋友说说话,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孩子澄清思想。然后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公用设施保护的情况,激励小公民们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用智慧的方式为保护公用设施设计广告语,想出金点子。本课教学侧重于爱护公共设施、讲公德的教育。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的一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11岁左右的儿童。现在的儿童,尤其是城镇儿童,由于应试教育和家长过于功利的思想的影响,整天泡在课堂上、书本中,对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缺乏切身体验。劳动体验的缺乏,导致对别人劳动的不理解和不尊重,进而产生对从事劳动的人的不理解、不尊重。生活中的公共设施是大家共同劳动的成果,是为大家服务的,由于认识和体验上的不足,很多人包括一些儿童对公共设施缺乏爱护之心。

小学生故意破坏公用设施的现象不是很多,少数学生恶作剧地污损、刻画公用设施的现象倒是不少,他们缺乏公德意识,缺乏法制观念。 四、教学重点: 1、观察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设施以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换位思考,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孩子初步形成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学生对公用设施这个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评析

人教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品德与社会》德育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德育教学案例 课题:三年级上册《谢谢您,爸爸、妈妈》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中心小学李代安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究个人的成长历程,知道爸爸、妈妈为自己做过的 事情,感受父母的爱,体会为人父母的辛苦。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爱自己的家。 3、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融洽师生关系。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 3、投影仪。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件设计思路: 1、制作父(母)子(女)之间交往的课件,贴近学生生活,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件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感恩父母的图片或资料,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请你们说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高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生气?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伤心? 你的什么事情使父母着急? 学生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当你有了成绩或取得进步时,会使父母感到高兴; 当你有了缺点或错误时,会使父母生气;当你的言语刺伤父母的心时,会使父母感到伤心;当你得了病或退步时,会使父母着急………… 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父母多少心血啊!那么,作为子女,怎样谢谢爸爸、妈妈呢? 揭题并板书:谢谢您,爸爸、妈妈 课件出示:家乡新修的柏油路、路灯、球场的图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设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答:能为大家服务,能给大家带来便利

………… 师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些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能给大家带来方便和服务的设施,都叫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个大家族,它的成员可多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街头还是田间,都有它们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找一找身边的公共设施,来认识它们,好不好? 板书课题:身边的公共设施 二.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或资料。 1、小组内交流回报。 师:“课前老师安排大家收集了一些公共设施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2、全班展示汇报。 师:大家展示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从身边的说起,然后再谈谈其他的地方。如:学校、城市、公园、大街。 小组一:我们收集的是学校里的公共措施,如:教室、课桌椅、乒乓球台。 小组二:我们收集的是大街上的公共措施,如:路灯、电线杆、电线、垃圾箱。 小组三:城市还有:交通岗、红绿灯、交通指示牌、路标。 小组四:农村的公共措施有:石碾、石磨、桥、浇地用的水井和水渠。小组五:公园里的设施有:长椅、健身娱乐设施、花坛、草坪。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出了这么多的公共设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知道民族分布特点。2、知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探究、采访、讨论、讲授等活动,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将重 点知识与问题分析清晰,掌握牢固。 教学重点:我国是团结友爱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 和睦相处、平等与共。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学材料: 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观察了解身边同学中民族同胞情况,调查各班中民族情况;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是怎样享有民族权利当家做主人的。新华字典,一元人民币。 教学过程 活动一歌曲导入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师活动 1揭示、板书课题: 1 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 《爱我中华》这首歌你会唱吗?播放歌曲。 3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板书:56个民族 学生活动 书写课题。 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欣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 56个民族是一家 (知道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

教师活动 1 民族构成。 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 认识少数民族含义,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人口多汉族 92% 少数民族 8% 3 民族分布 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总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大杂居:汉族遍全国;没有单一民族的县或市。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引导阅读,做游戏。 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少数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总结 小聚居:汉集中东、中部;少~ 东北、西北、西南 4 小结,引导看书画知识点。 学生活动 说一说 回答:因为人数比较少。 汇报调查情况每班学生民族构成——汉族人数多 竞赛:看谁记住的民族多。 说一说,写一写。 讨论民族分布特点。 观察民族主要分布地区。 总结民族分布状况特点。 联系实际说说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看中国行政区划和字典民族分布,找到自己代表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区域。 游戏:找家乡。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执教时间年 11 月 16 日星期二 版本北师大出版社学科品德与社会 册数四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 课题主题一从家乡看祖国 课时 教学目标一课时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教学难点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准备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 (如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 二、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三、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四、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 1、如果要去调查我们广州的六榕寺,那么,我们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3、学生提意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第1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点: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快乐例案,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时间:3课时 NO:1 第一课时:感受快乐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快乐场面。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每个学生都谈一谈。(同桌交流倾诉自己快乐的感受) 3、抽生汇报。 4、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二、多变的情绪 1、让学生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写明原因后涂上“心情色”。红色代表“快乐”,灰色代表“不快乐”。以小组为单位和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事,把这星期内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告诉小伙伴们。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心情卡,谈一谈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种自己感到快乐,当时心情怎样;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三、发现的快乐 1、抽生阅读《我发现的快乐》。 2、让学生讨论在范例中发现了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说明快乐就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你以积极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才能发现和感受到这些快乐。 四、快乐驿站 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以使班上的同学感受到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五、生谈收获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全册) 请你相信我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 XXXXX: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 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年后的我。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优质课教案教学案例2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预设: 1、通过做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3、通过让学生尝试规则的制定,进一步体会规则的意义,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4、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凸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借助课件、调查表,利用调查、游戏、合作交流、探讨、辨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引出规则→了解规则→寻找规则→制定规则→拓展规则”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课时数预设:2课时 各课时活动内容预设: 第一课时:我找到规则 第二课时: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预设: 1、通过做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3、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CAI课件;设置游戏场地;制定调查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三组调查不同场所的规则(一组调查家庭、一组调查学校、一组调查社会),并填写调查表。 活动流程预设: 一、游戏比赛,引出规则。 1、教师导言。同学们都喜欢玩“猫抓老鼠”的游戏,今天,我们就请XX老师做裁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游戏比赛,怎么样?

2、做游戏。 (1)做无规则的游戏。因未说到“人数、时间相等”,教师故意拉大时间的差距,让学生谈看法。(体会游戏的不公平,无规则。) (2)做有规则的游戏。(让学生知道有规则的游戏,大家玩得真开心。) 3、引题。规则真的挺重要。没有它,连小小的游戏比赛也没法做到公正、公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板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联系实际,了解规则。 1、播放课件。教师出示P52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 2、想一想: (1)他这样做对吗? (2)我们有没有做过因为不守规矩而影响别人的事情?我们有没有碰到不守规则的人? 3、说一说。 三、合作交流,寻找规则。 1、教师导言:我们的身边除了有游戏规则,在我们的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所还有哪些规则呢?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请拿出你们的调查报告讨论讨论。大家一起来交流。 2、分组交流规则。 (1)按所调查的不同场所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 (2)根据调查表的内容,每人介绍自己调查到的规则。 3、每组派代表分别上台汇报。 4、学生汇报:“我的调查报告”。 (1)学生1:我在公园找到三条规则:请保护树木,不要踩草地…… (2)学生2:我找到的规则:请不要在这里吸烟…… (3)学生3:我在学校里找到的规则有:发言先举手…… (4)…… 4、师生评价。对收集到有意义的规则的同学进行奖励。(奖励“小红花”、“小飞机”。 5、请同学们继续查找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预设: 1、通过让学生尝试规则的制定,进一步体会规则的意义,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山美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 南村镇大高庄小学 辛连明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 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 教师播放《懂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观看完这个MTV,你有什么感受? (2)俄国有句俗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观看了这个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 板书:父母对我的希望 (二)在交流中叙情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5、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 (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 (3)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写作中抒情 1、学生开始写作。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1课时请你相信我 一、谈话揭题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 XXXXX: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我联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对《多彩的世界》一课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更理性地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案例1】《多彩的世界》 1、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图片,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性建筑。 2、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自己知道的古国特点引出《多彩的世界》。 3、出示个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进行解说。 4、最后用夸夸学生掌握的知识,巩固学生的言行。 回忆这些教学片断,我主要根据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的四大文明古国当时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适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古代文明古国家吗他们的文明成就有哪些,等等。这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这样的预设,就是为留给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生成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都成为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这样,才能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才能得以生成精彩。 虽然我通过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关注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比如,再讲金字塔的神秘之处,有些同学就会问,老师他到底有多神奇,他的水真的能治疗伤口吗等问题,(1)敏锐反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条件有形和无形资源,”每个教师都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美丽的生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喜欢春天,春天小草发芽了, 小动物苏醒了生:我喜欢夏天,可以在河里游泳, 夏天花红柳绿,百花盛开,师:你知道哪些花开了?生:我喜欢秋天,秋天可以吃到许多水果。 师: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举例有哪些水果,有哪些蔬菜,有哪些粮食。 2、你们喜欢四季的原因是什么?小结:四季之所以这样美丽,是因为有美丽的生命,美丽的生命使四季生机勃勃。也正因为有了美丽的生命,我们的世界也变得如此美丽多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美丽的生命。 二、调查汇报: 1、每天我们走在街道、公园、小河边、校园里的时候,总会有些发现,你发现了哪些美丽的生命呢?为什么说它们美丽? (蝴蝶是美丽的生命,它能帮助花传播花粉色;啄木鸟是美丽的生命,它能帮助大树捉害虫,让大树长得枝繁叶茂的,为世界释放氧气,人类才能生存) 小结:是啊,我们可以感到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动物、植物与人类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3、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别它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板书:生命的特征:1、能生长; 2、能繁殖后代; 3、能新陈代谢; 4、有应激反应等现象; 4、你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生命的吗?读文 5、你是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的?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生命,那么生命是怎样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呢?(繁殖后代)除了地球还有哪个星球有生命呢?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要爱护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那就应该保护地球上的所有的生命,保持生态平衡。 6、为什么说生命是美丽的? 7、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生命会怎样? 三、总结: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第一课美丽的生命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身边,生 命无处不在。或许她就在我们的房间里、阳台上、小区里、校园里、街道两旁、公园里、山村里、郊外的树林里、田野里……现在我们将资料分类汇总为“动物”、“植物”两个大组相互进行交流介绍!(随机穿插补充教师资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是谁 第1课我更了解自己了 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知道每个人豆油自己不错的方面,要发掘自身优点,懂得欣赏自己。 2. 情感:学习发掘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 3. 能力:能够在老师、同学、家长等帮助下,尝试用不同方法全面认识自我,展示自身优点。 教学准备: 1. 准备能展示自己优点的作品,如手工、书画、作业等。 2. 制作与课文有关的小品和与生活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新学期的第一天,老师看见几位同学在一起聊天,可热闹了,也加入了进去。原来他们正在为自己成为五年级学生而自豪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录象展示根据课文拍摄的小品。 老师解说:王路同学发言后,大家也纷纷回答起来。老师还要求大家回去好好想想,把自己的优点说具体些。第二天,华震宇同学就交来了一篇自我介绍。请同学读一读华震宇自我介绍的内容。 3、分析交流:王路和华震宇是不是挺不错的?能说一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小结,教师帮助总结;看一个人是不是不错,除了学习成绩,我们还可以看品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好多方面。 二、我挺不错的 1、同学们一定也感到自己挺不错的吧!千万别错过那么好的机会,说说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挺不错呢。 2、以一小组作示范,请其中一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点,小组其他成员帮忙拓宽思路,不放过细小的地方。小组成员逐一交流。 3、组内交流好后,动笔把自己的优点列出来--"自我欣赏"。 4、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优点,并针对其中的一个优点进行具体事例说明,口头阐述。 三、自我展示 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面前展示,将事先准备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例:毛笔字写得好的,可以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唱歌唱得好的,可以现场演唱一首; 舞跳得好的,可以当即献舞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