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郑维东 龙长缨

现今与电视有关的各方各面都非常重视收视率数据。无论频道、节目还是广告,离开收视率,就像杆秤缺了准星,做不成交易,搞不好经营。但收视率又不仅仅是准星,单纯表述观众数量的多寡,它还能构成一个相当复杂的“度量衡“体系,帮助我们把握市场、诊断问题、辅助决策、指导发展。对这个体系的解构与运用,我们称之“收视率分析”。

本文说的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含义是把收视率分析的基本脉络与方法通过从一到十的系统化的整合,让从事收视率分析的各位能整体把握并易于提纲挈领。这个“从一到十”的整合同时也集成了CSM多年来在服务客户服务市场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的一些重要成果。

简单地说,收视率分析的“从一到十”即是:一个基点,两个市场,三个维度,四个层次,五种关系,六个问题,七类分析,八项指标,九种技术和十大判断。下面分而述之。

一个基点:观众本位是收视率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在应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节目评价的时候,观众本位观念至关重要。电视收视市场有着独特的供方和需方,电视频道提供节目的播出,是市场的供方;电视观众从频道收看节目,这是需方。如果我们把电视节目看成是一种产品,那么,电视观众就是这个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者。电视节目产品的有关生产和经营都围绕着观众的消费需求而展开。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作和编播消费者喜爱的电视节目,更是目前各电视经营实体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另一方面,收视率数据本身是对观众收视行为的事实反映,利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就必须从收视行为的发生者——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观众的收视量、收视结构、收视规律,来探求观众电视消费需求的内容、品味、结构,从而指导电视频道/节目的生产和经营。

两个市场:收视率主要服务于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析与应用

观众与电视频道/节目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以节目评价、节目编排和制作为中心的“收视市场”部分,观众与广告时段、广告产品之间的互动,则又形成了以广告媒介投放为主要内容的“广告传播市场”的一部分。收视率分析应用于节目收视市场,可以研究观众与节目的对位,节目的时段编排,节目的质量评估,节目之间的竞争变化等等;收视率分析应用于广告传播市场,则可以从广告媒介传播的深度(暴露频次)和广度(总体到达率)来评价广告媒介传播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研究广告触达的观众的潜在消费力来评估观众的广告消费价值,加强广告投放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个维度:收视率表现为节目、观众、时段三位一体的组合结构

电视媒介经营的是电视频道和节目,与广告商/广告主交易的是广告时段,但仔细分析,节目和广告时段并不能直接为电视媒介经营者和广告商带来效益,媒介经营最终效益的实现,是因为经过了“观众”这一环节。电视媒介通过经营频道和节目,吸引观众,然后,把附着在广告时段上的“观众注意力”卖给广告商/广告主,广告商和广告主寄望于广告在时段的投放能够触达观众,使之成为广告产品的实际消费者,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因此,观众、节目和广告时段是电视媒介经营的三个基本要素,对于观众的认识、开发和经营是三要素经营优化、电视媒介与广告商/广告主达到共赢的关键点。所以,收视率分析必须以观众为出发点,围绕观众、节目、时段(广告)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帮助达成三要素的优化组合,良性循环。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收视率调查即是对以观众、节目和时段三个维度所结构的收视事件的客观记录,收视率数据本身就包含了来自观众、节目和时段的不同组合信息,基于收视率分析电视媒介经营,节目、观众和时段三个重要的维度显然不可或缺。

四个层次:节目、频道、电视台和电视市场是收视率分析与应用的四个递进层次

从微观到宏观,收视率分析可以在四个层面上进行:节目、频道、电视台、电视市场。这四个层面是一个递进的关系,节目是基本组成单元;节目与节目在时段上的展开就上升到了频道;不同的频道归属和组合往往涉及到电视市场的基本运营机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而不同电视机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就形成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电视市场。

在收视率分析中,全面地分析和了解这四个层面,都必须从观众、节目和广告(时段)三个维度展开,每个层面各有侧重。

五种关系:节目与观众、节目与时段、观众与时段、节目与节目、频道与频道是收视率分析中须予重点关注的五种关系

如前所述,观众、时段(广告)和节目是媒介经营的三大基本要素,三大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由此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但仔细分析,以下五种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收视率分析必须要研究的。

其一,节目与观众的关系。这一关系强调的是节目的定位与观众特征之间的吻合,也就是节目的观众定位问题。什么样的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研究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特征,根据目标观众的特点制作和播出相应的节目,是获得收视率的关键。

其二,节目与时段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实际上是研究节目的时段编排。适合目标观众的节目必须安排在目标观众可能收看的时段播出,因此,根据收视率数据,把握观众的收视习惯,分析研究同时段各频道节目安排特点,是优化节目时段编排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三,观众与时段的关系。一天中,电视观众量的大小并不是按时段均匀分布的,电视

观众在时段上的分布存在如下两种基本状态:一是开机/关机,即选择看电视或不看电视;二是在各个频道间不断流动。因此,研究观众与时段的关系,一是要研究观众在哪些时段有收视行为,哪些时段没有收视行为,什么样的观众在什么样的时段有收视行为;二是要研究有收视行为的观众流的流向。

其四,节目与节目的关系。同一频道的上节目与下节目之间的关系,希望达成的是观众的“顺流”,即收看上一个节目的观众能继续收看下一个节目。分析频道基本的观众流量,了解节目之间的观众流、存量,是收视率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五,频道与频道的关系。不同频道在同一时段的关系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或通过不同的节目定位和差异化编排,分流观众,或干脆同质化定位、同质化编排,直接争夺同一观众群体。频道是节目的载体,频道与频道之间的关系往往反映了电视台在市场的基本经营思路和模式,因此,研究频道与频道之间的竞合关系,也是收视率分析不可缺少的内容。

六个问题:收视率分析能够回答的六个基本问题

从收视率的三个维度特征出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收视率分析所能够回答的六个基本问题,称作3W3H,分别是:

1、有多少观众(How Many),这是从总量上对观众规模的把握,了解观众在量上的总体特征。

2、是什么样的观众(Who),是指从结构上去把握观众。包括观众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等,都是从人口特征上去了解和分析观众群的结构特点。

3、什么时间的观众(When),是指观众的时间分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段,观众群的分布特征是不同的,了解观众在时期时段上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掌握观众的收视习惯,合理调整和编排节目。

4、有多少重复观众(How Often)。不同节目的观众重复率,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节目特征对同类观众的适应性,因此,利用不同节目观众的重复率,可以预测和判断节目可能出现的观众相同特征,了解同类观众可能喜欢收看的节目类型和形式。

5、看多长时间(How Long)。观众对电视的收视时间长度,区分观众是否电视媒体的重度消费者或者表征观众对电视频道或节目的忠实程度。

6、看什么样的频道/节目(Which Channel/Program)。看什么样的频道实际上是频道竞争的问题,观众在同一时刻,只可能选择一个频道。分析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频道就是分析观众的收视时间在不同频道上的分配结构,也就是分析在某一电视收视市场上各个频道的市场份额情况,看频道对观众的竞争实力状况。看什么样的节目则是节目竞争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目标观众在不同节目(节目类型)的投入时间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目标观众对某类或某几类节目的需求和偏好,了解观众最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类型和节目。无论频道竞争还是节目竞争,都着眼于内容市场,讨论的是观众对电视内容的选择结果。

以上六个问题,分别从观众、节目和时段的维度出发,从总量、结构、分布、竞争等方面回答了观众收视行为的各种特性,为进一步分析和掌握观众收视市场的特点及变化奠定了基础。

七类分析:总量分析、结构分析、流动分析、竞争分析、优化分析、效益分析和环境分析

与其他类型的市场分析一样,收视率分析也可以依循从总量到结构、从静态到动态、从组合到效益,从内部到环境的基本思路来进行。

第一,总量分析。总量分析通常用于分析一个市场或市场的某些方面的总体特征、总体变化趋势等,从宏观上概括总体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的分析划定范围和程度的界限。在收视分析中,我们常用的观众规模和观众收视总量就是从空间广度和时间长度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电视收视市场的大小,反映收视市场总量的特征;我们也可以用广告投放总长度、总投放额的大小来反映电视广告市场的基本概况。

第二,结构分析。在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内在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构分析是静态分析。在收视率分析中,结构分析通常可以从收视和播出两个方面展开,收视方面主要指观众结构,播出方面主要指媒介结构。就观众收视行为而言,一方面可以研究不同结构属性特征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差异;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析电视观众在收视上的季节分布、时段分布、频道分布、节目类型分布等等,解读电视观众的收视特征;从播出的角度,则可以分析节目的播出结构和频道的竞争结构,了解供方对市场的运作情况。

第三,流动分析。在多频道时代,观众的流动是常态。因此,作为基本的动态分析方法,观众流动分析是收视率分析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流动可以分为“顺流”、“入流”、“溢流”三种状态。分析相邻节目的观众流结构、同一时段不同频道间观众的流向,可以了解有多少观众、什么样的观众在什么时候流动于节目之间、频道之间。分析观众流动的这些特征,对于节目调整、编排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竞争分析。收视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观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稳定的。有限的观众资源在某一时段选择了这个节目,就不可能选择另外的节目。因此,收视的竞争首先表现在节目的竞争上,由节目的竞争延伸到频道之间的竞争,由频道之间的竞争再延伸到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竞争就有优劣之别,竞争就有强弱之分。从收视率数据,分析节目、频道、电视台之间的优势劣势、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实力此消彼涨的特点和趋势,是竞争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五,优化分析。分析总量、结构、竞争、流动,其目的都在于对三大资源要素即观众、节目和时段(广告)的优化。节目、频道、电视台都要靠三大要素的不断优化组合才得以发展前进。因此,从观众、节目和时段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对位与贴合,找到需要优化的要素和切入点,具有重要意义。优化分析有时也可以称作组合分析,因为只有存在不同的组合,才谈得上比较和优化。频道和节目的市场定位、节目编排调整、频道组合竞争、广告投放组合等方面的策略安排都非常有赖于优化分析。

第六,效益分析。谈电视媒体的经营同样离不开对投入产出的比较,也就是需要进行效益分析。电视媒体的节目生产、交易和播出,电视频道的运营,直接效果上看表现为节目播出的时间总量和结构分布,背后则是相当数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其所产生的效益同样直观来看,是观众收视的时间总量和结构分布,背后则是由此形成的以媒体影响为主要表征的社会效益和以广告经营为主要表征的经济效益。通过比较和评价节目播出与收视之间的平衡情

况,可以建立基于收视率的电视媒体收视效益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和评价节目投入、收视和广告创收之间的平衡情况,可以建立基于收视率的电视媒体广告效益分析方法。

第七,环境分析。电视媒介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内部竞争以外,环境因素也对它的发生发展形成影响和制约。电视媒介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在大媒介环境中的地位,政策变化,技术进步,特殊事件的发生和进展,竞争媒介的市场状态等等,都是环境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基本要素。

八项指标:收视率分析常用的八项重要指标

应用于收视率分析的指标很多,有原生指标,如到达率和人均收视时间;有基础指标,如收视率、占有率和观众构成;也有更多的派生指标,如时段贡献、观众重叠、观众忠实度以及目标观众集中度等等。但在常规的收视率分析中,要回答上述六个问题,应用上述七类分析,以下八项指标最为基本和常用。

1、收视率(Rtg%或Rtg(000))。以目标市场的所有电视人口为总体,考察在某一时段收看某频道/节目的观众平均人数或比率,暗含着观众规模(人数)和人均收视时间两个维度。这是我们在收视率分析中最常用的指标。

2、到达率(Rch%或Rch(000))。考察某一时段某频道/节目的观众规模。强调“接触”,而不强调“从始至终”,是一个累计指标,只要达到“接触”条件(比如,看过1分钟)就计算在内,因而,它可以用于考察频道/节目的最大观众规模。

3、市场占有率(Shr%)。直观了解频道/节目对现实观众的占有情况,反映了频道/节目在收视市场中的竞争力。

4、人均收视时间(Min)。在频道/节目上消费的时间长短,直接反映了观众对频道/节目收视量的大小,也反映了观众对频道/节目忠实程度的高低。

5、观众重叠率(Duplication%或Duplication(000))。反映了两个节目/时段之间观众群的相似程度,重叠率越高,相似度越大。它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观众对两个节目/时段的忠实程度。

6、观众忠实度(Fid)。通过比较“接触”过节目/时段的观众在该节目/时段停留的时间长短程度来考察观众对该节目/时段的忠实程度。

7、观众集中度(TgAfin%)。表现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参照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以此来反映目标观众对特定频道(节目)的收视倾向,回答“谁更爱看这个频道(节目)”的问题。

8、时段贡献(CChn%)。节目在市场的横向竞争力,我们通常可以用市场占有率来表征;而节目在本频道的收视地位,则可以用时段贡献这一指标来表示。时段贡献通过比较某一时段/节目对观众在本频道整体的消费时间中贡献率的大小来判断该时段/节目在本频道的地位和重要性。

九种技术:解读收视率变化和分析媒介市场格局的九种工具

以上“从一到八”的归纳和总结,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收视率分析的基本脉络与思路。在具体的收视率分析实践中,我们也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分析角度和层面。

1、频道/节目竞争力分析技术

分析频道/节目的竞争力,通常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频道/节目的市场竞争力。频道/节目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比较中:与同类节目比较、与同时段节目比较、与同频道其他节目比较。前两个是横向比较,所得出的结果反映这个节目的市场地位,也就是市场份额。后一个是纵向比较,反映这个频道、节目对所属电视台/频道的收视贡献,也就是频道/节目地位。因此,我们用市场占有率和频道(时段)贡献两个维度来判断频道/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强弱。对内贡献卓著,对外有足够的扩张力,这样的频道/节目当然是绝对强势的频道/节目。

另一个角度,是从频道/节目的观众竞争力入手。一是看频道/节目占有观众规模的能力,二是看频道/节目维持观众规模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到达率和忠实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到达率越高,意味着观众规模越大;忠实度越高,意味着观众收视时间就越长,频道/节目维持观众的能力越强。

依据这两对指标,比较容易地把各个频道/节目归入一个四象限图中(如图1),根据对内对外的竞争能力,把它们区别为强势、优势、问题和弱势四个类别。

图1 频道/节目竞争力分析四象限图

2、频道/节目观众定位分析技术

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把频道/节目的目标观众规模和忠实度与同时段市场总体目标观众的规模和忠实度相比较,从而区分出目标观众收视行为的不同特征。这里用到的指标是到达率指数和忠实度指数。到达率指数是将频道/节目的目标观众到达率与相应的整个市场的目标观众到达率相比较而得,考察频道/节目对目标观众从规模上的聚合能力;忠实度指数是将频道/节目的目标观众忠实度与相应的整个市场的目标观众忠实程度相比较,考察频道/节目对目标观众的维持能力。通过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把频道/节目的观众按收视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图2),了解什么样的观众是重度或轻度收视观众,什么样的观众是稳定

或游离观众。

平均到达率% 市场占有率% 平均忠实度 频道 时段 贡献

高 高 低

图2 频道/节目观众定位分析四象限图

3、观众流分析技术

观众流分析是动态分析。这一技术依托观众收视的时间流数据,通过考察观众在节目间和频道间的沿时间方向的流转程度和频次,分析观众流转的规律以及致使观众发生流转的各种原因。透过观众流分析,可以了解观众收视行为在时间方向上的变化,对改进节目编排,提升观众忠实程度,增强媒体竞争力都非常有帮助。利用观众流分析技术,也可以主动地为节目和频道在适当的档位导入或者导出观众,实现对观众资源的更有效的开发利用,提高节目或者频道的收视效益。由于观众流分析着重考察特定目标观众在频道和节目间的流动情况,因而通常用到达率来表现。

4、节目收视率形成机制定量分析技术

节目收视率是对节目市场表现的直接评价,根据收视率的形成和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将节目的市场表现分解为观众到达规模和观众忠实度两个基本因子,收视率则是这两个因子的乘积。观众的到达规模越大,观众的忠实度越高,则节目的收视率越高,即收视率=到达率×忠实度。这一对收视率的“积的分解”方法表明收视率的形成来自两方面贡献,一是有多少观众,二是每个观众的收视程度。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对收视率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即对收视率进行“和的分解”,即认为节目收视率的形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节目本身质量的好坏,二是节目的播出环境影响。相比之下,节目本身的质量是比较恒定的,而节目实际的收视表现却还要受到诸如播出频道、节目类型、播出时段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用公式表示即是:收视率=节目质量收视率+环境设定收视率。在此方法下,还可以进一步构建能够定量研究不同播出环境因素影响程度的所谓“收视率生产函数”,并由此判定环境因素对节目收视表现的总体影响。

5、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平衡分析技术

平均到达率指数

平均忠实度指数 低 高 高

节目的播出量和播出结构反映了收视市场供方——电视台(频道)对市场的理解和预期,而节目的收视量和收视结构则反映了收视市场的消费者——观众对节目产品的实际消费。电视台(频道)无时不在谋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各类节目播出比重与其相应的收视比重之间的平衡比较,来了解各类节目资源利用的效率。当节目的收视比重大于该类节目的播出比重时,说明这类节目在频道、时段中的利用效率较高,反之,则说明节目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

6、节目、观众、时段组合优化分析技术

节目、观众、时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节目定位不同,播出的节目类型不同,时段的编排不同,所获得的观众量和观众特征也不相同。选取观众的特征要素、节目的播出类型和收视效果以及频道在各个时段所获得的观众量,借助非参数统计分析手段,研究节目、观众与时段三要素之间的契合度,是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节目、时段和观众三要素之间背离的程度越小,说明频道三要素之间的合作度越好。如果哪个要素偏离,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7、频道间的优化组合分析技术

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同一电视台的不同频道之间,除了必要的竞争之外,更多的应该实现资源优化、资源整合。应该通过频道间的资源互动,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

从频道定位上看,各频道应该根据不同的既成优势和特点,实行差异化定位,增强频道的专业化优势,加强对各目标观众的吸引力,通过分众,形成整体合力,以占有更大规模的观众群。

在时段编排上,各频道之间宜实行差异化编排,同质化节目过多,会使得大量非目标观众流失。针对不同的竞争环境,频道间既要考虑“纵向加强”,也要考虑“横向联通”,使观众能够在组合的频道间闭合流动,形成整体的良性循环。

分析频道组合的整体市场表现,我们通常可采用频道整体的市场占有率和各频道之间的观众重叠率两个因素,来分析频道组合的外部竞争实力和内部观众掌控能力,评价频道组合的市场效果。

8、节目的广告传播价值分析技术

节目是广告传播的平台。节目的广告传播价值高低关系到广告定价和频道经营。这一技术认为,节目的广告传播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的观众规模大小,即传播的广度;二是传播的观众忠实度高低,考察传播的深度,保证广告的暴露频次;三是传播的观众消费力价值,即传播触达的观众对广告商品的潜在购买能力。由此,定义节目的广告传播总价值为三个因子的乘积,即:节目广告传播总价值=到达观众规模×观众忠实度×目标观众人均收入。

将广告千人成本即广告定价与其广告传播总价值进行结合分析,我们即可以进行媒体广告定价策略的研究。对千人成本高、广告传播总价值高的节目/时段及千人成本低、广告传播总价值也低的节目/时段,广告定价宜采取适价策略;对千人成本高、广告传播总价值低的节目/时段,广告定价宜采取低价策略;对千人成本低,而广告传播总价值却较高的节目/时段,广告定价则可采取溢价策略。

9、多频道竞争与市场集中度分析技术

在观众收视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多频道竞争主要表现为收视份额之争。市场集中度分析技术考察的即是一个电视市场上各频道间收视份额的分散与集中程度。市场集中度越高的市场,收视份额越往少数强势频道集中,市场竞争则主要在这些强势频道之间展开。市场集中度分析技术就是利用市场各竞争实体即频道所占的收视份额,来分析和研究频道所处的市场地位以及整个市场的竞争结构。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表明,与其他市场类似,多数电视媒介市场的竞争也符合20/80规则,即80%的收视来自20%的频道贡献。这一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结构。

十大判断:收视率分析支持电视媒体经营决策的十个方面

收视率分析的最终结果,是要形成对电视媒体经营决策有指导意义和支持作用的市场判断。基于上文的有关归纳分析,我们认为,收视率分析至少可以在以下十个方面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电视媒体经营决策支持依据,分别是:(1)媒体市场竞争力的判断,(2)媒体市场竞争结构的判断,(3)媒体目标观众特征与定位的判断,(4)媒体节目资源利用效率的判断,(5)媒体节目/频道编排效益的判断,(6)媒体广告传播价值和定价策略的判断,(7)媒体收视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8)媒体广告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9)媒体受众市场开发前景的判断,以及(10)媒体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判断。

结语

最后,简单回顾一下,收视率分析的“从一到十”,即一个基点,两个市场,三个维度,四个层次,五种关系,六个问题,七类分析,八项指标,九种技术和十大判断;其中,从一到六主要着眼于收视率分析框架的建立,七、八、九则提出了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十说的是通过收视率分析所能达到的若干目标。如此有框架、有方法、有目标的从一到十的归纳与总结实际上就建立起了本文开篇所说的有关收视率分析的“度量衡”体系。充分理解这一体系、恰当运用这一体系,相信一定会对利用收视率数据从事电视媒体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位有所助益。当然,随着我们对电视媒体的更多认识以及对收视率研究的更加深入,这一体系还将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

综艺节目收视率调查

湖南卫视:为什么我们没有干过《好声音》? 2013-08-13 12:40 | Tags: 快男我是歌手好声音中国最强音 | 阅读数:48040 分享到: 来源:虎嗅网 编辑:grace 上周在江苏镇江召开的央视-索福瑞(CSM)江浙沪客户年会上,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王旭波以《中国好声音》为对标,反思了今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等节目的成败得失及其体会。其发言录音整理如下: 湖南卫视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我是歌手》可以说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第二季度推出的《中国最强音》就打了一些折扣,这个我们台内都很清楚,而7月份以来推出的《快乐男声》目前在《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竞争之下可以说是收视前景未明。如今我们评定电视节目的标准还是传统的收视率,那么我试图通过湖南卫视自己以及其他台节目对比来透视分析电视节目的高收视。什么样的节目是高收视的节目,怎样才能做出高收视的节目? 一、《快乐男声》PK《中国好声音》,能留得住观众的节目才是高收视节目。 以7月19日晚播出的《快乐男声》(下称《快男》)和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下称《好声音》)为例。19:35湖南卫视电视剧《天天有喜》收视喜人超出浙江卫视很多,但当21:15浙江卫视的《好声音》一开播,收视马上超过了湖南卫视,超出近乎同时段的《快男》并直到结束。 《好声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的收视率呢?《快男》与《好声音》的真正差距在哪里呢?我们从29城的收视时长分布上发现,40%的观众收看了5分钟的《快男》,但收看10分钟节目只有9.8%,而坚持收看整个节目的仅4.9%;反观同时段播出的《好声音》,收看5分钟的有17%的观众,坚持收看80分钟以上节目的观众达到了24.4%。而从一些城市的数据来看,在杭州,25.4%的观众收看了整期90分钟的《好声音》,在西安这一数值高达28.3%,在南昌,有36%的观众坚持收看了85分钟以上的《好声音》。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收视差距在于收看时长,《好声音》的高收视是由长时间收看,坚持到最后的观众带来的,能不能留住观众才是高收视的根本。 二、高收视节目定性模型分析 收视率是对观众时间的占有和切割。收视率=到达观众人数*人均收看时长。虽然现在网络分流了大批的观众,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权威的全媒体收视率统计,这些网络收视都还没有办法变成数据和资产,我们目前谈论的收视率还是只能局限在传统的收视率数据之下。 我认为决定节目收视率的观众有三类:节目核心观众、时段主体观众和市场广谱观众。由此高收视节目可以描述为:

中国好声音案例

1、《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模式的胜利:国际成熟模式与中国方式运用的合谋 1、海外成熟的节目模式与细节的原版式复制 2、中国“制播分离”模式的经典运用 二、“草根”叙事:受众接受心理的发掘 1、“草根”音乐选秀:音乐选秀的零门槛 2、“草根”背后的故事:故事讲述会 3、悬念的设置:导师背对学员听声音、转椅后学员选择导师等 三、明星效应:受众注意力的聚焦 1、导师的明星效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名度较大,覆盖人群范围较广 2、导师的表演性与真性情:促进了节目的戏剧性与可视性 四、仪式化:精妙绝伦的场景呈现 1、表演性的舞台:舞台的装饰、LED灯等 2、专业的硬件配备:音像、乐队等 3、符合情境的音响以及音乐:根据现场情感给予符合情境的配乐呈现 五、整合营销:各种传播方式的合力促销 1、前期广告宣传:明星导师的广告播放 2、事件营销传播:导师转椅天价、节目剧透等 3、新媒体(微博)营销:明星互相转发微博话题的辐射效应 六、浙江卫视:输出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中国好声音》“盲听盲选”的公平原则可以不看相貌,不看背景,只听声音,让其貌不扬的草根实现梦想,这正体现了生存在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的内心价值需求。

2、作为制作公司的灿星团队在困境面前采取了哪些竞争战略?其创新策略有哪些不足之处? 电视台不再是一次性买断制作公司的节目,而是采用了一种“紧密捆绑式的合作关系”: 节目制作公司灿星制作与播出平台浙江卫视采取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合作 方式。灿星公司采取的竞争战略是: 差异化战略 在众多的诸如快男、超女等选秀节目日渐泛滥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了这种音乐类娱乐节目,采用了盲选、PK等赛制,在比赛形式上就较其他选秀类节目更吸引眼球;此外还很 重视在考察选手的过程中对于选手的经历、梦想等精神层次的挖掘,形成了独有的文化, 增加了观众对于选手的认同感,为节目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增长型战略 1.增强实力。那英、汪峰、庾澄庆、张惠妹等大牌歌星的加盟,使得中国好声音保持在 歌曲类选秀节目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找到一线歌星作为合作伙伴也保持了现有的市场占有率,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2.经营文化。中国好声音一直以来都很注重草根选手,通过导师与选手的交流,使得观 众得以了解选手的精神世界,更容易产生共鸣,好声音也因此有“传播正能量”一说。 3.打造产业链。除了广告费,灿星团队通过与选手签约、组织巡演等方式,从多条渠道 创造收入,扩大了企业自身的价值。 横向战略——灿星品牌影响力的扩大 从东方卫视到浙江卫视,再到央视,灿星一直坚持和全国排名靠前的卫视平台合作,争取 影响力最大化。而灿星制作的几档节目都和电视台采取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对赌”合作方式———从第一季“好声音”开始,灿星就与电视台签下“对赌协议”,将收益方式改为 与电视台进行广告分成,如果平均收视率达不到协议数字,灿星将独自负担广告商损失。 纵向战略——品牌延伸 灿星早已不满足于单纯地迎合音乐产业的需求,而是希望引领市场、填补空白,《中国好 歌曲》应运而生,“好声音”选人,“好歌曲”选歌。当其他制作公司身陷恶性竞争、难 有生存空间时,灿星看重的是整个音乐平台的发展,即如何通过这样的战略模式,搭建中 国流行音乐重整旗鼓的平台,让国内所有相关公司都通过这个平台获得营养,以科学的商 业模式,带动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和良性循环。

电视节目分析报告范文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

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受众的积极参与 《变形记》当年在卫视开播后,就疯狂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其很大的功劳在于节目给足了观众的参与自由。如今受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媒介的中心地位,他们希望看到的节目内容形式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为精英阶层所制作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可以做作的,并且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活动。这些因素使“人”在此类节目中成为核心——节目参与者来自广大平民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推动节目在相应规则下向前发展;而广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weibo、《变形记》节目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预知更多节目进展,而节目编导也可根据观众的这些反馈,适当控制节目并适当奖励受众参与者以提高收视率。 四、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 在以往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进程以及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受到导演的严格控制,《变形记》则是将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参与互换角色的选手,因此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这一自主权的回归,尊重了选手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参与节目时可

2019年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收视市场分析

2010年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收视市场分析 综艺节目、电视剧、新闻历来是拉动电视台收视的三驾马车,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2010年电视台节目类型市场份额统计,综艺节目以10%的市场份额再次毫无悬念高居榜首,其次是电视剧、新闻/时事、电影、 法制和青少类节目分别占据9%的市场份额;在节目类型资源利用率方面,央视电视剧、电影、法制、青少、体育和新闻/时事类节目资源利用率较高,省级卫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节目利用率最高,省台则以民生新闻为其主要节目类别。我们以2010年最受关注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为主进行分析。 2010年综艺节目:乱花渐欲迷人眼 2(}丄。年电觊芳目蒂场呦顽

2010年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可以称之为“综艺年”,综艺节目不仅成为拉动电视台收视增长和节目资源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更为电视台 广告收入的增长带来直接的贡献。以省级卫视为例,湖南卫视以《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老牌综艺节目高居收视榜首,综艺霸主地位难以撼动;江苏卫视以《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等新型综艺节目挑战老大哥湖南卫视,婚恋、益智类节目成收视亮点;其他卫视也快速跟进,浙江、安徽、东方挤进综艺大战。 2010年肯级门视媒艺书冃收视擀甬冲羽 Ml收複躍%市场馆H% 湖圍卫探Z2STJ SJbl>17 元筒募乐会词就卩视R7747 L110E>j0b43 ME OUT罚南卩贾i&17辭傅 吕醫鸽改冲農羽四孽剛由J2復1JSC20JOO2U 6调南卫视1^45□>7701 7報磁no瘦厲万越就至虫年车妾敬12視lioa b2219 8非诚勿就£1苏卫祝1-44?Z237 EJ上阳东方卫观 1.44b d.BbiK 10忑天向.上轴雨卫規 1.433S3W4 亦由12擁 1.31M EibbfTb 11201 □快乐中国快乐男宦聂咆挽全匹 总i 2饑帖!#住 12愛楼万菽请戰妄安砂卫複1300站泗 12中国达人掰畅奖㈱札上辭方卫觇1-2.121O£M&7 14 1.193 2.7135 勇注直靓H油I】视l.W 安陀視 1.13B275710 礼 1.13R27119 17鷹擬Ii£2D 如畫執輙自春节庶 18風園J2視 1.12922刚 19中阻沖1嗨 > 超世卑想呈会开帚式盏1审口板14?B Z5FK5 201H-KS..H ■■. 1.1 M 湖南卫视综艺霸位难撼 2010年省级卫视综艺节目收视排名top20中,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占据

《中国好声音》分析

定位高端、颠覆传统的电视大片 播出频道:浙江卫视 制作方: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 栏目定位:歌唱选秀类 来源:荷兰的选秀节目《The Voice》 三大特色:定位高端、赛制新奇、制作精良 一、高端音乐精英比赛:对草根狂欢的反拨 1、在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很少有一档节目能像这样赢得大众和精英的双重肯定。从节目定位角度来分析,《好声音》的高端音乐定位是对往日草根狂欢的一次反拨,《超级女声》引领的草根式选秀节目占领市场。 2、学员:参加过多次选秀;出过专辑;具备职业歌手的素质;有职业演出经验;56名学员中只有16人属于一张白纸,但这16人也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节目组刻意用“美甲店老板”等身份掩盖学员的真实经历。 3、节目开始就是一场立足于音乐精英的歌唱比赛,正是由于这些精英的参与,才使得节目的竞争更加激烈,产生的效果更加令人期待。 4、高端定位并非首创,《非同凡响》缺乏任务背后的情感故事。《好声音》虽然移植国外的节目,但它在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喜好,将观众的成长经历和亲情元素与比赛融合到一起,从而使节目不仅以声服人,更能以情动人。每位学员平均上台五六分钟,讲故事的时间就有三四分钟。亲情、爱情元素等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情元素与美妙歌声相辅相成,满足了观众多重的审美期待。 5、导师顶级、学员顶级 二、颠覆传统的赛制与节目流程 1、通过精巧的赛制来营造悬念、吸引观众。 2、《超级女声》海选-投票-PK等。《好声音》:海选放在幕后,编导线上线下去找; 学员登台演唱,导师决定是否按灯 无人按灯:淘汰 一人按灯:学员进入导师队伍 多人按灯:权利反转到学员手中,其选择一个导师进入该队伍。 (1)导师通过对学员的争抢来表现出学员本身的实力,从而提升学员在观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导师们“不顾颜面”的争抢景象为节目增添了许多新奇的元素,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四位导师的不同状况——不再高高在上,平易近人,平等对话,残酷赛制下的温情。(3)拳击式擂台同室操戈,导师决定去留,残酷性发挥到极致,反向影响学员最初对导师的选择,让比赛从头到尾都有看点。 三、制作精良的电视大片 1、大制作、大投入、大阵容 编导3个月线上线下的找学员;300多个现场工作人员,加上音响、乐队近500人;音响系统的配置和乐队的规模投入大,音响两千万左右,比电视台做一场跨年演唱会的经费还要多;国内顶级的调音团队,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音响总监金少刚负责现场扩音和台上学员与乐队反听的两张调音台,给节目录音的是为王菲录音的录音师李军。 2、从节目的引进与改造来看,《好声音》耗费巨资引自国外,制作公司“从版权方那里得到一份宝典,中方拿到的宝典是一份完整的剧本大纲和产品说明书,包括前期准备、灯光的色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郑维东 龙长缨 现今与电视有关的各方各面都非常重视收视率数据。无论频道、节目还是广告,离开收视率,就像杆秤缺了准星,做不成交易,搞不好经营。但收视率又不仅仅是准星,单纯表述观众数量的多寡,它还能构成一个相当复杂的“度量衡“体系,帮助我们把握市场、诊断问题、辅助决策、指导发展。对这个体系的解构与运用,我们称之“收视率分析”。 本文说的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含义是把收视率分析的基本脉络与方法通过从一到十的系统化的整合,让从事收视率分析的各位能整体把握并易于提纲挈领。这个“从一到十”的整合同时也集成了CSM多年来在服务客户服务市场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的一些重要成果。 简单地说,收视率分析的“从一到十”即是:一个基点,两个市场,三个维度,四个层次,五种关系,六个问题,七类分析,八项指标,九种技术和十大判断。下面分而述之。 一个基点:观众本位是收视率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在应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节目评价的时候,观众本位观念至关重要。电视收视市场有着独特的供方和需方,电视频道提供节目的播出,是市场的供方;电视观众从频道收看节目,这是需方。如果我们把电视节目看成是一种产品,那么,电视观众就是这个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者。电视节目产品的有关生产和经营都围绕着观众的消费需求而展开。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作和编播消费者喜爱的电视节目,更是目前各电视经营实体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另一方面,收视率数据本身是对观众收视行为的事实反映,利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就必须从收视行为的发生者——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观众的收视量、收视结构、收视规律,来探求观众电视消费需求的内容、品味、结构,从而指导电视频道/节目的生产和经营。 两个市场:收视率主要服务于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析与应用 观众与电视频道/节目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以节目评价、节目编排和制作为中心的“收视市场”部分,观众与广告时段、广告产品之间的互动,则又形成了以广告媒介投放为主要内容的“广告传播市场”的一部分。收视率分析应用于节目收视市场,可以研究观众与节目的对位,节目的时段编排,节目的质量评估,节目之间的竞争变化等等;收视率分析应用于广告传播市场,则可以从广告媒介传播的深度(暴露频次)和广度(总体到达率)来评价广告媒介传播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研究广告触达的观众的潜在消费力来评估观众的广告消费价值,加强广告投放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个维度:收视率表现为节目、观众、时段三位一体的组合结构

中国好声音营销策略分析

《中国好声音》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092:xx 指导老师:xx (xxxxxxxxx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在精神娱乐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众多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各个角落,中国好声音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营销策略刺激了国人的眼球,为娱乐节目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主要对中国好声音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好声音节目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节目的维护。 关键词:需求,事件营销,微博病毒 Analysis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Voice of China" ABSTRACT:VAT is for goods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in each link of the new value or commodity value added tax, so called "value added tax". According to foreign purchase the different ways of disposal of fixed assets, value added tax can be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VAT, income-producing VAT and consumption-based value-added tax three. Since January 1, 2009, in keep the VAT rate constant premise, allow the nationwide (regardless of area and industry) all general VAT taxpayers deduction its new purchase equipment contains the input tax, not after deduction of the input tax carried forward to continue de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based value-added tax,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added tax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added tax on the further thinking.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VAT,production-based VAT,consumption-based VAT 1《中国好声音》简介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由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以350万三季的价格从注册在英国的版权代理公司IPCN手中购买《The Voice》的中国版权后,联合浙江卫视强力打造的中国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将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2《中国好声音》的需求分析 2.1经济需求 社会的浮躁、贫富的差距让一些人患有“成功饥渴症”,他们痴迷于名气、渴望一夜成名,希望能够通过非常规手段能够瞬间草根变大腕、丑小鸭变金凤凰,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周末综艺节目收视分析

周末综艺节目收视分析

周末综艺节目收视分析 综艺档一直以来都是各级频道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暑假电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唱歌、跳舞、喜剧、亲子真人秀一个都不少,真正被拿到台面上热议的,除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就是《中国好声音》第三季,而上周五和周六《超级先生》和《大魔术师》以黑马姿态强势杀入,成为这一阵容的又一话题。 上周五,《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和《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开始了第二轮的交锋。事前的种种预测和爆料几乎刷爆了朋友圈,《好声音》以其骄人的数据再一次成功问鼎收视桂冠,当晚收视4.39%,市场份额13.42%,观众集中度聚焦职业为干部、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企业主、初级公务员、雇员、工人等。而《爸爸去哪儿》当晚收视率3.32%,市场份额13.13%。观众集中度聚焦在干部、管理人员、初级公务员、雇员、学生等。 《超级先生》和《大魔术师》以黑马的姿态强势杀入。区别是《超级先生》与其说是黑马,不如说是搅局,选择了和《爸爸去哪儿》同一时段播出,两档节目的嘉宾属性又有部分雷同。尽管《超级先生》的收视率仅为0.96%,市场份额仅为3.47%。但综合数据体现其72%的观众人群集中在15-54岁,整体观众女性占比51.6%,男性占比48.4%,而《爸爸去哪儿》80%的观众人群也集中在15-54岁,整体观众女性占比61.5%,男性占比38.5%,在这也意味着《超级先生》要分享一部分《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大魔术师》则完全避开锋芒,选择了周六的19:30-21:00时段播出,在其他卫视电视剧的黄金时间档能取得1.07%的收视率,3.16%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奇袭还算成功。综合数据显示,其85%的观众群体集中在15-65岁,整体观众男性占比52.2%,女性占比47.8%。而《中国好声音》81%的观众人群集中在了15-54岁,整体观众男性占比50.3%,女性占比49.7%。因为本期节目加入了很多90后学员的缘故,其90后粉丝较前两期 增加了30%。

电视节目收视率是怎么统计的

电视节目收视率是怎么统计的 一、建立观众评估体系 观众喜不喜欢是电视节目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了解观众心理及收视行为呢?借鉴西方传媒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观众评估体系。 1.收视率调查。 收视率是电视台对节目质量进行评估的主要指标。建立科学、公正、准确的评估体系是评价节目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而收视率又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收视率调查一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及不同地域的人口分布,选择相对合理的样本数量。以武汉市为例,为了调查武汉市今年2月有多少家庭收看了湖北新闻联播,可以通过随机抽样选择武汉市1000个家庭,如果其中有600户收看了该节目,则样本比例p=600/1000=0.6,(一般而言当样本个数大于30则近似服从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函数,低于30可用t分布函数。)如果选择置信度为95%,则置信区间为0.57,0.63 ,因此对于武汉市收看湖北新闻联播的人口比例即收视率在57% 63%之间,有95%的置信度,误差不超过5%。可见抽样调查比全面普查省时、省力,也更经济,比较接近现实状况。 收视率调查数据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日记式调查法,二是采用相关仪器自动记录法。 (1)日记式调查法。电视台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或卡片给被调查家庭,请家庭成员配合并将其每日收看电视者按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等分别记录,并对受调查家庭给予一定的报酬。对问卷根据需要按周或按月收回,由专人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应的百分比,从而得出收视率并计算偏 差的大小。 (2)仪器自动记录法。如 A C尼尔逊公司采用 A u d i m e t e r,日本电通公司采用的V i d e o m e t e r等设备,放置于被调查家庭的电视机旁,被调查家庭所收看的节目时间和电视台,将被一一记录在仪器内部的软片上,一周或两周后,软片送回电视台,经过显像读出,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以计算出每日全部节目每分钟的收视率。 收视率调查既可委托专门的调查机构,如 A C尼尔逊、央视调查等,也可自己成立调查机构。 收视率和电视节目质量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严格正相关,有时会出现“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因此不能单纯以收视率的高低来判定节目质量。收视率只是从量的角度反映出节目有多少人看,但观众为何要看,他们对节目的感受和质量的评价怎样,这些更深层次指标难以在收视率调查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因此还要引入观众满意度调查。 2.观众满意度调查。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是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公众利益。因此电视节目要源于生活,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生活,真实反映时代现状,弘扬时代主旋律,并在意识形态上推动社会全方位协调发展。 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年代,观众的需求同样是多元化的。近年来为片面追求收视率,电视节目出现一些庸俗化、雷同化和模式化,抄袭之风盛行,快餐文化比比皆是。正如物种选择的多样性一样,电视节目应该善于挖掘受众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为不同的观众奉上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而这些可以从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得到答案。 观众满意度调查方法有: (1)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选择样本并发放问卷,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喜好对电视台节目进行综合评分,定期收回问卷,并计算各个节目的总得分和平均得分,进一步调查还可就节目的思想性、文化品位、制作水准(如声音、画面及拍摄手法等)、艺术感染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打分。这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同时无法避免有人根本没看过这些节目。因此可以补充上实验法,即让被调查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观看节目,看完后打分以及记录个人感受、节目印象记忆等,再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网络调查。在电视台网站上设立一个专栏供观众投票和留言。假设有十个栏目,可以让观众根据其对

收视率调查的数据处理(doc 11页)

第六章收视率调查的数据处理 第一节收视率调查的数据处理流程 收视调查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清理 收视数据、样本背景资料库、节目资料库合并成“收视率资料库” 对原始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产生收视率数据 第二节样本加权 一、加权的目的 权重指某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对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偏差进行校正,以取得能够准确反映总体收视情况的数据。 二、加权计算 加权公式 例1:某地区人口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15%,对这一地区的收视率调查设计采用1000份样本,结果回收900份,其中15岁以下样本110份。加权值是多少? 例2:某地区人口约10万,女性人口52%,男性人口48%,对该地区的收视率调查设计了1000份样本,其中女性58%,男性占42%。该调查发现,收看某节目的人数为500位,其中女性观众320,男性观众180位,加权后观看该节目的男观众多少?女观众多少?总人数多少? 第三节收视率的计算 例2中收视率是多少? 第七章收视率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总体指标(关于收视人数规模和所占份额的指标) 1.收视率 收视率(Rating)

1)收视率(Rating) 家户收视率VS人员收视率 家户收视率一般高于人员收视率 在黄金时段,家户收视率高出人员收视率的幅度较小 2)总收视率(GRP)毛评点(Gross Rating Points)可以大于100% 指某一时段内所有单位时段的收视率之和。 3)平均收视率 2.开机率(HUT)Homes Using TV 用来观察人们的电视机使用习惯 3.占有率(Share) 比收视率更能说明一个频道(或节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收视率描述的市场规模,而占有率描述的是竞争力,在进行广告投放的时候不能单纯追求收视率,应该尽量找到低价高占有率的节目,如夜间的深度访谈、赛事转播等) 4.目标观众效率(TAE) 假定有400名25-55岁的女性观众,在下午4:00-6:00观看了某电视节目,平均一刻钟观众是多少? 若该节目在这一时段的定位是35-45岁女性,该时段有290名目标观众收看了该节目,目标观众效率是多少? 第二节累积指标

关于收视率的调查报告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一、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概述 (2) (一)中国电视节目发展与收视率历程 (2) (二)中国电视节目发展与收视率的现状 (3) 二、青少年电视节目收视率调查分析 (4) (一)调查情况概述 (4) (二)调查数据分析 (5) 1.观众偏向于看哪类的电视台。 (5) 2.观众喜欢看那个频道 (5) 3.喜欢的具体电视节目排行 (6) 4.被节目吸引的原因 (7) 5.观众喜欢的主持人以及喜欢的原因 (8) 6.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区别 (9) 7.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在于 (10) 8.地方电视台的好与坏,以及发展方向 (10) (三)调查结果分析 (10) 三、中国电视传媒的生存环境、选择与对策 (12) 结束语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问卷附表 (17)

青年观众收视调查报告与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休闲项目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当然,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大众娱乐项目,也在追求着与时俱进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否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是否真的走在了时代的前端?那么哪些节目的成功改版又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他们的现状是怎样?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关键词: 收视率收视习惯特色品牌节目创新

一、 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休闲项目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当然,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大众娱乐项目,也在追求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特色节目,往往也就是靠这些特色品牌来吸引自己的观众。 图表 1 (一)中国电视节目发展与收视率历程 中国内地的电视观众调研,始于80年代前期,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这个过程,伴随着中国电视从意识形态媒体向产业经营媒体的转型,也伴随着电视市场从垄断、封闭走向多频道竞争。其间,中国内地的观众调研从引入收视率指标到逐步确立其主干地位,同时努力寻求对其加以辅佐、校正和补充,并最终选择推出了满意度指标。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3年“四级办电视”政策出台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内地的电视台数目急骤膨胀,电视人口覆盖率迅速提高,到1990年时,已达79.4%,比情感特色 娱乐特色 电视剧 长三角 西部黄 旅游卫视 财富频道 歌舞卫视 唐文化 公益特色 情义频道 麻辣行天

关于收听收视率调查

关于收听收视率调查 一、什么是收视率 《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电视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燕南说,目前业内以人数而不是家户数为统计标准的做法更加普遍一些,刘燕南所著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是国内系统研究收视率的第一本专著。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因此,简单地说,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 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 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 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 收视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它是深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的科学基础; 第二,第二,它是节目编排及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三,第三,它是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 第四,第四,它是媒介计划的制定与评估、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 二、由视率调查方法: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 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访问员每周定期入户收集已完成的日记卡,并留置下一周的日记卡。为了帮助被调查者更直观地识别其正在观看的频道,访问员会给样本户留下一张包括所有频道台标的提示卡。

唐成1205010114对中国好声音分析

《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一著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并引起了巨大反响。节目由那英、刘欢、庾澄庆和汪峰、担任导师,呈上新一轮激动欢乐的音乐盛宴。《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节目一出来就受到了观众朋友的追捧,究其原因。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众的参与心理(受众的行为与媒介环境的互动)。 当下,中国人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对于电视节目的观众而言,他们早已不满足于只是看别人在电视里玩得不亦乐乎,更希望自己也能参与到节目中,感受现场气氛,同时展示自己的个性与优势。《中国好声音》真人秀的真正突破还是在于将镜头还给大众这一普通群体。它的目标不仅是那些璀璨的明星或者备受瞩目的大腕们,而是普通人——这正好迎合了受众的心理意识。在让受众产生身份认同感、拉近与自己的距离感的同时,真人秀节目还因将话语权还给大众的创新理念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感。《中国好声音》,其对受众参与心理的满足主要是借助官方网站和微博联动实现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观众都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节目反馈,《中国好声音》节目才有了存在的意义。节目组不仅在新浪、腾讯等微博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导师微

博、学员微博,还有效地利用微博软文及活动配合,加之一些关注《中国好声音》的明星如姚晨、冯小刚、张靓颖等在微博上大肆吆喝,这一系列的微博联动充分调动起广大受众参与的热情,使《中国好声音》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同时,每期节目播出期间,导演组会将微博平台上的精彩留言在电视屏幕下方以滚动字幕形式播出,使受众真正体会到参与《中国好声音》的快乐,实现了受众的行为与媒介环境的互动。 二、媒介环境对受者的影响 1、媒介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者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父母、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众传媒对受者的影响日益突出。首先,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无法避免和难以抗拒的信息来源。像《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真人秀节目吸引了受者的注意,延伸了人的器官,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获取广泛的大量的且极为丰富的信息从而加速受者的社会学习进程。 2、受者使用媒介的时间多于人际交往 现在看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调查数据显示,电视已经成为与受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大众传播媒介,所以人们在电视节目上更容易关注到《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 3、实验证明:媒介内容对青少年有深远的影响 受者使用大众媒介时间的长短是《中国好声音》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原因,但是媒介内容是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好声音》就

中国好声音案例演示教学

中国好声音案例

1、《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模式的胜利:国际成熟模式与中国方式运用的合谋 1、海外成熟的节目模式与细节的原版式复制 2、中国“制播分离”模式的经典运用 二、“草根”叙事:受众接受心理的发掘 1、“草根”音乐选秀:音乐选秀的零门槛 2、“草根”背后的故事:故事讲述会 3、悬念的设置:导师背对学员听声音、转椅后学员选择导师等 三、明星效应:受众注意力的聚焦 1、导师的明星效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名度较大,覆盖人群范围较广 2、导师的表演性与真性情:促进了节目的戏剧性与可视性 四、仪式化:精妙绝伦的场景呈现 1、表演性的舞台:舞台的装饰、LED灯等 2、专业的硬件配备:音像、乐队等 3、符合情境的音响以及音乐:根据现场情感给予符合情境的配乐呈现 五、整合营销:各种传播方式的合力促销 1、前期广告宣传:明星导师的广告播放 2、事件营销传播:导师转椅天价、节目剧透等 3、新媒体(微博)营销:明星互相转发微博话题的辐射效应 六、浙江卫视:输出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中国好声音》“盲听盲选”的公平原则可以不看相貌,不看背景,只听声音,让其貌不扬的草根实现梦想,这正体现了生存在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的内心价值需求。 2、作为制作公司的灿星团队在困境面前采取了哪些竞争战略?其创新策略有哪些不足之处? 电视台不再是一次性买断制作公司的节目,而是采用了一种“紧密捆绑式的合作关系”:节目制作公司灿星制作与播出平台浙江卫视采取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合作方式。灿星公司采取的竞争战略是: 差异化战略 在众多的诸如快男、超女等选秀节目日渐泛滥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了这种音乐类娱乐节目,采用了盲选、PK等赛制,在比赛形式上就较其他选秀类节目更吸引眼球;此外还很重视在考察选手的过程中对于选手的经历、梦想等精神层次的挖掘,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增加了观众对于选手的认同感,为节目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增长型战略

《中国好声音》全方位解析

中国好声音》全方位解析 ?学员实力篇 ?商业策划篇 ?关于理念 ?关于选员 ?关于录播 ?关于赛制 ?盲选阶段 ?队内选拔 ?十六进四 ?四强冠军赛 ?关于后期发展 ?关于黑幕 ?获利篇 喧嚣了一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终于落下帷幕,每一期节目都没落下,有的甚至看了好几遍。无疑这款节目取得了空前的反响,甚至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成功来形容,相比当时05届同样席卷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沉寂多年的选秀市场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让人们相信,选秀原来还没有死掉,做烂了的东西换个方式依然是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它的成功,肯定不是偶然的,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对市场精确的把握的产物,这里对好声音节目策划团队的超强运作能力和前期面对不可预知结果,果敢坚决将场面铺的很大的魄力致敬。 这个节目的成功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是两个:绝对的实力唱将和超强的商业运作能力。前者相当于金庸小说里面的内力,后者相当于招式,内力的上限和招式的变化莫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江湖地位,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先从学员实力开始讲起。。。 学员实力篇 对于学员的实力,肯定是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欣赏的声音,但是有一点可以达到共识:整体实力是很高的,而且各种风格都有。至于谁最好,或者谁比较好,肯定永远得不到一个共识,反正到了16强之后我就没再关注结果了。

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吧,大致按自己心中的纯音乐实力排的,中间的档次自己排着都很纠结,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排名,见仁见智,求同存异。 金池:最喜欢的学员,全面成熟,无论快歌慢歌,英文中文,都很不错,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感情的循序渐进,到了高潮之后潮水般宣泄,拿捏的无可挑剔,而且有一种成熟歌者的气质。 平安:天籁般的高音,清澈明亮,音域的跳转圆滑自然,浑然天成,大气而细腻,有种音乐剧的感觉,而且自然爽朗的笑容配合上他的大光头,给人一种很干净舒服的感觉 吉克隽逸:高音时,声带痉挛的那种声音特别喜欢,这也是英文歌里面惯用的方式,唱英文歌节奏感很好,唱自己家乡的歌时,那种原生态的声音也很喜欢,舞台感觉比较大气,外貌也很不错,居然可以黑的那么有味道,呵呵,另外说话的方式给人一种很单纯的感觉(感觉不像是装的,管他是不是装的,每个学员都是经过包装过的) 多亮:感情特别投入,低音时是那种略带沙哑的颤音,到了高音是声带强烈震荡的磨砂声音,特别喜欢,唯一就是觉得他唱歌的时候吸气的声音好大,略微影响感觉。 梁博:安静低调,粗犷的摇滚风,而且将感情很好的融入其中,不需要什么太多的音乐技巧,就是用情感和笔直的摇滚嗓音吸引人,汪峰,郑钧等人的歌无论是音色上还是情感上都把握的特别到位,而且还特别年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不看好其未来发展,外形(尤其是那双向上翘的丹凤眼,呵呵)和性格决定了他至少不会太火,至少现在看是这样,虽然贵为冠军。 王韵壹:个人感觉低音已经被她唱到无可挑剔的地步,爵士的优雅恬淡音色,还有那细小音域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很是打动人,让人在安静的时候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溪水在微风中流淌,是可以唱到人心里去的,特别适合发唱片,但是爵士这种类型受众比较窄,会制约她的空间 关喆:专业音乐人,各种高音低音,游刃有余,技巧和花活数一数二,成熟大气,但是基本已经定型,多年的经验让他已经磨的没有太多棱角,是那种很普遍的风格,找不到太多的亮点,这也决定了他不会在节目中走的太远,就是一个大boss的形象,他自己肯定也知道,就是来露个脸做宣传,博取关注度的。 权振东:沙哑的嗓音,感情投入,高音低音都无可挑剔,这种唱法从技巧上说已经做到极致了我觉得,一匹黑马一直黑到最后直到遇到大boss吉克隽逸才出局,而且是在实力普遍很高的欢哥组,已经是对他实力的充分认可了。

《焦点访谈》节目研究分析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

————————————————————————————————作者:————————————————————————————————日期: 2

对深度报道节目《焦点访谈》的分析 学院:中北学院学号:18105038 姓名:胡剑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在西方有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我们说到深度报道,就不得不提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近年来异军突起,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各地电视台争相开办此类节目已蔚然成风。今天我就会拿出2013年5月23日《焦点访谈》的节目进行分析。 一、对《焦点访谈》的试听方案分析 首先,我们来对《焦点访谈》的片头设计进行分析。节目的片头将节目中与节目主要剧情密切相关的镜头快熟组接到一起。观众通过看片头,能够对节目的内容的看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提出问题来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兴趣。节目在叙事上以旁白和主持人进行交替相互结合进行叙事,主持人对节目的事件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通过旁白来连接画面和控制节目的整体节奏。从主持人画面构图上来说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