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市教育局《“‘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一) 经过一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各基层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观察研究,“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被全体教师理解、认可、接受、施用和创新。“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适合我市教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该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有效地推进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由于“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单一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的生成和创新,这背离了我们推广该教学模式的本意。因此,我们在前期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一、实践提升:从教学模式到建构课堂

由于受“环节”、“模式”影响,部分教师把“三案”简单理解为一节课的三案,把“六环节”理解为一节课必需具备的六个操作步骤,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造成部分课堂教学环节机械、僵化,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灵活选择不同“环节”建构课堂,阻碍了该模式的推进,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经过深入的课堂观察、调查研究、专家引领,反思提升,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认为:首先,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再次,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还要看到,知识的建构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因此,课堂上师

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

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现

代教学理

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

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

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

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

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

究结论。

师生行为: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

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

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

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教师

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

与1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

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

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

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班级

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

任,应中肯、恰当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

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等。

4.精讲点拨模块

本模块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

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

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

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

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教师行为: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

价、精讲点拨或调控。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

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

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

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

以精讲点拨、补充。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

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

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

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要

有变式讲解;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

思考的空间。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

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

目标。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

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

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

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

学中的作用。

5.矫正反馈模块

本模块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

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

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

和有效性。在此模块,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

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

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反馈体现在

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

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

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

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

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

6.迁移应用模块

本模块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

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

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

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

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

取与处理能力。

在进行迁移应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

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

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五、整体把握:各案、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

的作用与联系

“三案”的设计与使用是“‘六模块’建构式课

堂”实施的基础。“三案”中的“学案”是“‘六

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学质疑

模块开展的依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引导

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

究、精讲点拨等模块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

“教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

证,其主要作用是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

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

究的方法,预设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处理方

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巩固案”是迁

移运用模块功能体现的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

是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

等巩固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学习结果,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

升学生学习水平。

“六模块”中,自学质疑模块主要在学生完成

学案的过程中体现,它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模

块,其中学案的自学引导部分主要以问题的形

式和知识建构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其中的质疑部分提倡

学生质疑问难,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

问题的能力,本模块同时还可初步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让学

生在自学质疑模块主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交流展示模块由学生在自学质疑的基础上

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

生先在学习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交流,然后

在班级交流展示,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

意倾听、观察,并思考应对方案,让学生在交

流展示模块主

互动探究模块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

际需要选用,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探究素材和方

法指导,让学生在互动探究模块主要进行探究

学习;精讲点拨模块可随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

选用,注意把握及时、适时、适度的原则,目

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顺利进行;

矫正反馈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矫正与反

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促进学生能

力的发展;迁移运用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

和学习结果的拓展运用,注意密切联系实际,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

理能力等。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

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

行课堂建构,要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

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

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建构主义观点是一致

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这

里所说的课堂不仅指常规意义上的课堂45分

钟,还包括课前和课后,涵盖学习的完整过程。

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

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

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将“三案?六环

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二、建构课堂:从模式到变式,从单一到多元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三案?六环节”

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

素”不变,在使用时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

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

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

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

效。

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

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

迁移运用模块。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

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

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

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

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

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

展的课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

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示意图如下: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说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由学生到学习结果的一条或几条途径进行课堂建构。图中的箭头尝试性地表示了各模块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三、基本理念: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传统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知识本身同客体世界状况的对话,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与教师、其他学生平等的对话,还要实施同自身的对话,探索自我。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断建构的,在建构中师生共同成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内涵,重视关注学生自身学习精神的培养,把教育关系的重心放在孩子而不是知识本身上,因为“只有在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过程的真正的主动者时他才能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学习不仅把学习指向外在的知识,也指向自己的内心,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促其自我监控、反思、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这时,教学也成为“反思性实践”活动,教师也在课堂中展开“意义与关系的重建”,是同教育内容对话、同儿童多样的认识对话、同自身的对话而展开教学的,使教师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教得有法、教得精练、教得有效,也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在这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每一个学生也同教师一样展开反思性思考,彼此沟通并触发各种思维和探究活动,因而教育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动态发展的推动力,就是教师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认识、实践与改进的活动。换言之,在这种“‘六模块’建

构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在

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从基本理念的角度来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与“三案?六环节”

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在全省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必须还课堂于学生,

要在前期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

为高效课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高效课

堂,要进一步实现下列转变:从只强调教学目

的要求“恰如其分”,到提倡突出“学生发展为

本”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的转变;

从课堂安排以全班学生“可接受程度”为依据,

到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的转变;从只按大纲教材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

到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及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

考的转变;从教师通过教学“指引和示范”影

响和促进学生发展,到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

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转

变;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到让学

生尝试、合作、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转变;

从“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的师生合作方式,

到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转变;从教学效果评价仅关

注当堂反应,到关注学生“潜能发挥”和是否有

利于提高“后续学习水准”的转变等等。

四、基本操作:“三案”、“六模块”操作要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中,“三案”

的操作要求:

“教案”设计要注意突出教学思路、学生学习

过程,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注意引导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

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

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巩固

案”中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有习题,也有活动

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三案”的设计要注意遵

循整体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方

法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服务性

原则等,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

能动性,又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和教研组(室)

教师的集体智慧。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中,“六模块”

的操作要求:

1.自学质疑模块

本模块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

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

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

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

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也可以在课内

前半部分完成学案。也可于周五放学前下发下

一周的学案和一周的学习巩固案(每科一份份

量适中的巩固练习)。

要求学生: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案和

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

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

②先看书后做题。研读教材时不浮在表面,应

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

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

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循序渐进完成

学案。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问题,

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

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建

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

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注重

纠错反思。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

范完成。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能做的可

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在学案上

的指定地方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成网络;同时

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⑤两次上交学案。

一是课前做好的学案,上课前交任课教师审阅,

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

案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

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

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

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⑥及

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

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2.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

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

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

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

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

①交流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

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

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板书的同学书

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

精炼表达。注意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

方法。②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

堂互动生成。③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

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

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

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

流展示人员相结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

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

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

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

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

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

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

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

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3.互动探究模块

本模块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

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

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

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

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

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

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

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