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过程公平与_学困生_的转化

浅谈教育过程公平与_学困生_的转化
浅谈教育过程公平与_学困生_的转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自由与发展,社会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反映了社会对全体学生的关注,要求学校教育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不容许以任何理由对部分学生忽视或排斥,要求教育应关注并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然而,在学校中仍有这样的学困生,他们因成绩不好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逐渐学会用冷漠去保护自我,成为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眼中的坏学生、差生。很容易致使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迷失自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师生关系是在特定教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社会人际关系,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心理关系的综合体。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因为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一切的教育理论、教学策略、教育目标都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来实现,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教育者本身对教育目的认识的偏失,现实教学生活中的师生关系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和谐现象,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困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存在着很多的障碍。

公平的师生关系对于学困生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平师生关系的营造需要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不仅是宏观的入学权利公平,更应该是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尊重他们的生命存在、主体需求、人格尊严、个性差异以及他们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等。因为受教育者是教育中一切活动、一切关系生成的主体,是教育行为存在、教育活动产生的思想内涵与逻辑内核。在教育中所讲的尊重不单是尊重教育中的人,而且是尊重哲学意义上的人类生命。不仅尊重教育过程中的人,而且要尊重教育过程以外人类活动中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受教育者与其面临的活动客体、教育需求以及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新的方式统整为和谐。”其次,教育应有“教育爱”。我们认为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过程中教育爱的缺场。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使教师感觉到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这种植根于教育细微之处的关怀就是教育爱。教育爱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热爱,以及由之引发的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它是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必要保障。最后,由于教育活动的周期较长,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教师应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威”思想,应本着一种

“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使师生关系在公平稳定的人际互动中健康发展。

“材”,是指学生的资质或特点。孔子在论述教育方法选择时曾这样说“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既是教学效果实现的保证,也是对受教育者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尊重。然而,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尤其在中小学阶段更为明显,为了提高分数和升学率,教师们却往往“因才施教”,对具备相应学习考试才能的学生给予额外的优待,而对于与之相对的“学困生”、“差生”、“后进生”,则选择千篇一律的方式对待,只是把他们当作学生整体的附属群体,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权利。哪怕在高等学校也是如此,老师总喜欢把精力花费在好学、听话的学生身上,对学困生往往置之不理,甚至存在对叛逆型的学生保证他们不过于违反纪律就行的程度。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已然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诚然,教师不可避免的会对优秀的学生有所偏爱。“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最欣慰的事情,“好学生”让教师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会让教师获得一种成就感;“好学生”聪明、好学、能够使教学计划顺利的完成,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把“好学生”的“好”归结为自己的努力,这使教师能够拥有一份好心情。然而,在面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时就没有这样的愉快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在教师看来,是“教得差”还是“学得差”?有那么多可爱的“花朵”(优等生)作证明,当然是学生“学得差”了;在学生本人看来,自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是老师“教得不好”,或者是自己“生来就不是学习的材料”,从而可以顺利成章的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在教师和家长头上;在家长看来,自己当然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孩子又聪明又健康,一样的学校,一样的老师,别人的孩子学得挺好而自己的孩子没有学好,自然所有的错误全都要归结于孩子的“懒惰”上。教师、学生、家长,三者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按自己的想法去改变,自然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呼吁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不仅仅是针对教师,也同样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在转化学困生问题上,互相推卸责任的做法是无益的,教师的漠视、自我的迷失和家庭的压力只会使迷途的羔羊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其关键是明确学生是何“材”。教育方法的选择不是千人一面的规章制度,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者的协同合作,才能使“材”成功转化为相应的有用之“才”。

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最初的教育评价是简单的定性描述,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人文色彩比较重。80年代引进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西方的标准化测验以后,定量评价代替了定性评价,实证化方法垄断了整个教育评价领域,一切用数据说话。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定量研究的方法更是极力推崇,把教育中的一切现象都力

一、公平师生关系对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意义

二、“因材施教”与“因才施教”——关于教育方法的选择三、不可或缺的教育评价公平

浅谈教育过程公平与“学困生”的转化

□申秀芝(西安医学院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关键词】“学困生”即学习上的差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尽管背后有着各种缘由,但我们还是不能否认,学校教育的自身问题。在现实学校教育生活之中,多数教师的关爱多给予了优等生,“学困生”难免会被忽视或排斥。本文试图从教育公平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以期寻求学困生转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过程;教育公平;“学困生”;转化

图定量化,给出一个数据,以便于对它做出分析和比较。”这种分数决定一切的定量教育评价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最能得到体现。然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得理想的数据,而是促进人的发展与转化。就像前文所提到的那样,教育活动充满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教育评价如果只是量化的处理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和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是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直观的、动态的过程,公平合理的进行教育评价有利于推动学困生的转化。

首先,公平的教育评价可以帮助教育者完善学困生转化策略。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改进学习者的过程,教育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评价应该发挥信息反馈的功能,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成为一个循环的系统,从而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其次,公平的教育评价是推动学困生不断转化的动力。马克思认为人类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教育评价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需要指向,在以往的评价中,我们过多的关注于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保证既定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教育评价应有的个体需要的发展性要求。教育评价不能很好的关注个体内在主观价值的需求,缺失了其对受教育者引导和发展的作用。我们认为,公平合理的教育评价不是对学生成才与否的“一票否决制”,任何教育都无权武断的用学生暂时的学习困难状态定义他的一生。教育评价应该关注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鼓励者,成为学困生信心和兴趣的加油站使学困生有勇气走出暂时低谷,拥有完整的人生。

最后,公平合理的教育评价有助于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学生作为个体的完整独立性,学习困难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侧面,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同样,对学困生的转化也不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公平合理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不扼杀个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现今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其转化的方法有很多,新课程改革既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公平和谐的师生关系,重新审视“学困生”,公平全面的评价每一个学生,针对个性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追求公平的教育过程中,把教师的主体发展与学生的主体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柳海民,杨进.尊重的教育:21世纪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J].社会科学战线,2005,(2).

[3]王正平,汤才伯.中外教育名言集萃[M].上海:百家出版社,1989:49.

[4]王景英,梁红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15.

[5]布卢姆,著.教育评价[M].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申秀芝(196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医学院体育部教授。

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电教媒体为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①时间。缩短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机会。语言是实际的工具。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活动使知识过关,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使知识当堂过关。②范例。电教媒体能给出正确的示范,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纠正发音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打出重要的短语、句型,让学生编新对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我们还可以通过录像、电脑等设置语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使学生的语言更得体。③活动对象。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材料,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能充分进行听、说、读、写几个的活动。④活动情况。电教媒体能创设一定的语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说、勤于想、愿意做。

在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激励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改革教法,改革讲授居先、讲授为主的习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调动与启发作用,创设逼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反馈信息。它能增加“反馈—矫正”次数,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解重点语言点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练习题,学生及时操练从而反馈信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方可决定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随着英语课改的进一步实施,电教媒体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是不是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了?诚然不是,每种事物都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堂课内如过多的使用电教媒体,会造成学生视听疲劳,思维受制,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热烈非凡,但基本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再者,如只注重教学手段形式的新颖别致,加入过多的图像、动画,反而会出现主次不分,杂乱无章,导致上课时学生只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不关心课堂上老师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一来既耗费了老师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造成了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实际的运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电教媒体教学的关键,在于先要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再恰到好处地使用。只有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同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威力。

五、及时反馈信息、矫正学习偏差

浅谈学困生转化方法

浅谈学困生转化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困难生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 2.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因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 3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二、原因分析 学困生的出现不仅与个人的心理、行为有关,而且与学校原因也有密切关系。 1.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传授知识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2.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节奏过快、要求较高、教学模式及要求简单划一。过快的教学节奏使这些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 三、转化策略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 4.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 5.加强对学困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产

生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应经常提问他们。 6.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7.通过各种方式和课外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困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8.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9.努力创造让学困生成功的竞赛活动,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并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使其多方的优点显露出来,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进而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 10.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11.成立“一帮一”的的帮扶小组,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对于学困生的帮助,作为老师的我毕竟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这一点,为了延伸和继续帮助学困生的工作,在班上,我成立了“一帮一”的帮扶小组,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给他们给予知识上的补充。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学困生。在这些学困生中,他们大部分不是智力有问题,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针对这些学生我们怎样将其转化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现就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谈一点体会。 一、兴趣迁移法 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如有些学生虽学生成绩不好,可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动手能力强。那我们就应当在这些方面进行表扬,并将其特长方面的兴趣引到学习上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内外关照法 (1)课堂上要给那些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教师这时对他们微小的进步要给予肯定的表扬、多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2)课外及时辅导,教师要根据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着循序渐进、学有所得的原则去辅导,使其跟上教师授课的进度。 (3)教师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在对待他们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耐心帮助、指导他们。

三、压力转换法 学困生在口语交流、作业等方面,教师应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分层次的对待,同时开展双边活动,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意识上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如开展《我能做的事》、《一定要争气》等主题班会,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意识到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集体激励与表彰激励法 教师要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树立正气,不歧视学困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班级的温馨,主动将自己溶入班级的大家庭,集体的荣誉与我有关。对学困生的进步我们要象表扬其他同学一样进行表表彰,以此来树立他们的进取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师爱感化法 教师要用爱心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我们要多与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成长,使学生与教师这间建立纯真的感情消除陌生感。让学生认为你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你提出的各项要求都会热情地完成,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

试论学困生的转化教育

试论学困生的转化教育 发表时间:2019-01-24T15:42:55.22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2期作者:吴秀霞 [导读]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学习的成绩十分不理想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517355 摘要: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学习的成绩十分不理想。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观念达成了共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班级和学校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只有激发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这些学生能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成因 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基础比较差、对于学习兴趣不高,该群体的智力正常,但是在学习方式和习惯上存在问题。这类学生没有自身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上课时注意力并不集中,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而作为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是教师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1.自身因素。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差,自身的基础不牢固,对于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无法入手,缺乏思考意识。在学习当中的目标并不明确,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另外,在学习新知识时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家庭因素。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父母自身素养不高,思想认知比较差,这对孩子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家庭结构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如果家庭组成不完整,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和乖张,不利于集体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措施 1.给予关怀,感化学生。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能够明确其思想、兴趣、情感等,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错误,耐心地对其帮助和教育,及时纠正其错误的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怀来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意识。学困生由于成绩差经常会遭受各方面的嘲笑,这使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因此教师要更加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2.发掘学生的优点。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当中,要对学困生的整个过程建立正确的认知。教师要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抓住重点和难点,正确地看待。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耐心地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 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关键点就是需要能够找到学生“发光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教师不能够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判,而需要通过运用不同的标准来看待不同的学生,在评价学生时用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让学困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能。 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3.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先天存在的,学困生个体的差异十分显著,有的性格过于外向和活泼,有的过于内向和孤僻等等。因此,在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要坚持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区别性的对待。即使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也要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客观事物在不同人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和经验有所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反应。因此,要明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从而找出具有针对性的工作。 4.引导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都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正是思维、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和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如果学生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式,就能够让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能够打牢基础。另外,小学阶段的学习功课相对比较基础和简单,打牢基础对于更高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正确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要,对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很多学困生也希望能够进步,他们可能在某个阶段和时期努力地学习,但是由于学习的方式存在问题,最后的结果会让他们比较失望,因此容易放弃。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好动和新奇,因此难以保持集中的注意力,也没有形成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各个学科的独有规律,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式。 5.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进行教育。由于小学阶段的知识相对比较基础和简单,学困生更加容易进行学习,这时家长和教师要形成紧密的配合,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明白自身对于孩子产生的影响,选择恰当和合适的教育方式,并且积极地配合教师和学校的工作。只有这样,学困生的学习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深入地分析学生的特点,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相关的工作。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家庭影响等,根据形成的原因和个体的差异来找到解决的方式。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实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敏慧多元智能视角下中小学学困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策略[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7,(9):52-55。 [2]程琪贫困文化改造视域下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观重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91-195。 [3]郑军杨志刚廖建军初高衔接期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1):63-68。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板桥镇水平小学傅积山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爱优秀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而给学困生爱却是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到的。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减少学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用爱心,用耐心,用真心,心换心地去面对他们。愿教学活动中没有学困生,愿我们的学习理念中没有学困生! 我们班的周文同学,今年10岁,父母都在外地务打工,由一个80多岁奶奶监护。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有的老师上的课愿意听,有的不听。作业一般不做,除非万不得已,更谈不上上课作笔记。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夜晚爱上网玩的是游戏。学习成绩肯定是不行了。但这个学生也有优点: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不与科任老师发生直接冲突;对公益活动,特别是公益劳动特别积极。 针对他我是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 1、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让他在同龄人中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不单以考试论成败的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信心就增强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信心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2、倾情投入,情感共鸣。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觉得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课余

时间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轻轻地抚肩、抚头动作,更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加强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取得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劳动、思想等情况报告给家长。让老师和家长都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宽容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学困生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导致基础差,能力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只有正视他们的失误,才能利于他们的成长。况且尖子生不也犯错误,不也有失误吗?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有长短”。正确处理短和长的关系,短有短的优点,长有长的缺点。对待学困生要少看缺点,多找优点;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 5、配好同桌,使他在互助中进步。同龄人在一起,关系是平等的,一个行动,一句体己话让他们更有亲切感。两个信得过的同伴在一起,学习上取长补短,劳动上、生活上互相帮助,性格、思想上互相影响……慢慢地,他们就走上自主学习的正轨。 6、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在课堂上同尖子生一样有发言权,有成就感。平时辅导也注重层次,精心编写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困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任务。特别是实验教学,让学困生在动手中、小制作中取得成功。 二0一0年十月二十日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1)

学困生转化记录(2) 辅导对象: 情况简介: 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4、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他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拿书过来问我不理解之处,虽然有时的小测试他的测试情况不太好,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要求课外习题,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算成功得。 学困生转化记录(3)

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陈会开) (2)

省师陶杯三等奖 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金山镇远庄小学 陈会开 我认为,形成学困生有许多内外的不良因素。在内有基础差、智力弱、性格怪等,在外有社会、家庭、学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转化学困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过程,教师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利用各种有利的一切积极因素,去转化他们。 一、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人的自尊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积极情感,不论学生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作为教师都不应该依这些差异而厚此薄彼。他们之所以要来收教育,就是为了消灭这些差异。因此,我们应该让学困生抬起头来走路。不是有人说:用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扉,学生才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吗?那么教师要厚爱学困生。我就非常关注每一位学困生,在我教的学生中,除个别外,都非常爱上语文课,有的虽然语文成绩不是很好,但始终保持着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要学好的愿望。即便是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仍努力着,对自己充满希望。 二、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功,能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部诱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通常人们总认为兴趣带来成功,其实成功也能带给人更大的兴趣。为了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场所和机会,我在讲授课过程中,多关注他们:

1、只要有学困生举手,就让他们先发言,如若说错了,我会鼓励他:“再想想,你就会想对的。”如若说对了,我又会说:“你真聪明!”学生的脸上会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多可爱的学生。 2、在布置作业、巩固练习时,我会给予表扬,对学困生练习、作业的质量都偏少、偏易。使这部分学生在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优化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教手段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它把传统的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声音、图象、动画等动态信息,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得用语言很难描述或无法描述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直观、简单,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又遵循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直观化,就能激发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了热情和兴趣,学困生就能慢慢地找到自信心,希望和成功就会向他们招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心尽力。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提起学困生,当老师的都有头痛的感觉,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是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一直在农村教学,农村学校的学困生还是比较多的。作为学生他们谁也不愿意当学困生,大家都有自尊心,谁也不愿受别人的歧视,老师当然更不希望有学困生,有时可能希望学困生少点也行。当你调进一所新学校,其他老师要给介绍了,某某班较差,学困生很多,你心情就会很糟,觉得可能教学要很费力,如果说那个班整体很好,这是在告诉你学困生较少,自己从心里就会觉得轻松很多。 我觉得小学六年的学习就像是在学校操场跑1000米,200米的跑道,第一圈大家差距不大,从第二圈开始,慢慢的慢慢的学生的差距就拉开了,一直到最后,有些学生被落下一两圈,一年级的学生成绩差距也不大,均分都在90多,能有多大差距,到了中年级,均分在80多,到了高年级均分成了70多了,差距越来越大,除去知识难度的增加,重要的原因是学困生越来越多。那么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可能是自身素质不高,可能是方法不当等等原因。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的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下面我就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形成 (一)自身因素

1、学习态度不端正 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在课堂上谁在听,谁没听,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两眼发直,身在教师心在室外。每当这时我都会停下讲课,提醒他们,他们的思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甚至一个题目老师反复讲几遍,他们都不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到课堂上。有的上课小动作特别多,玩的兴趣特别浓,所有的文具都成了他们的玩具,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玩尺子,乐此不疲,无论怎么叮嘱对他们无济于事。课堂作业马虎,不按时完成,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作业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如果老师盯的紧了,他们就交作业,如果老师稍放松,他们就不交了,就像与老师在“捉迷藏”。如果面批作业,他们就等到最后交,磨磨蹭蹭,就等着听下课的铃声。如果不面批他们能不交就不交。他们家庭作业直接就不做,要是批评的狠了,就乱写一通,应付老师,本来半小时的作业,他们几分钟就完成了,他们写的作业他们自己都看不清楚。如果统计一下,一学期下来学习好的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几乎没有,而他们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几乎没有。慢慢的慢慢的他们成了学困生。 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很好,在学习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但仍然不能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很大程度上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良有关。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就是这样,有时在课堂上我还夸他们,学习态度很好,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干净整齐,上课也在主动学习,给我的感觉就是愿意学好,但每次成绩都不理想。各门学科在学习上都会形成一些比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 化策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2、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3、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激励机制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三: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以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了解,班上的学困生几乎都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的甚至面积、周长混为一谈。于是我便利用课前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显然也能跟上。又如五年级学生在练习x-5/8=1/4时,学困生在解答这个方程时显得相当吃力,通过了解他们解方程的知识经验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于是,我给他们补上了基本关系式,他们记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练习时同样出错,我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在认

学困生转化总结12篇

学困生转化总结12 篇 学困生转化总结12 篇学困生转化总结一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 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 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 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 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尊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 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 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2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 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第三、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 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 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三、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 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班的需要帮助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我坚信只要为师 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需要帮助的学生会越少。

谈转化学困生经验

谈转化学困生经验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困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上。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学困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学困生”成长的。 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

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严,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使他们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这样就能使学困生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转变,早日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在各班级教学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学困生。如何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对学困生的一些转化方法: 一、加强感情交流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可以在课间聊聊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聊聊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等等。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目的都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可依赖的人,老师布置的工作都乐于完成。 二、激发学习兴趣适当的教育手段可以辅助教学使教学变得更有效。例如,我们可以为学困生制订学习目标,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进行小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让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这样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到知识。 三、增强学习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扬,对于后进生来说,这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欣赏的微笑、一句深切的表扬,都给学困生带来巨大的动力,使他们可以完成平时难以完成的事情。其实,学困生就像车的轮胎一样,用久了就会没气,时而要为他充充气。所以不要吝啬我们表扬的语句,它会让你事半功倍。 四、尊重个体差异每一个人的能力水平都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好、中、差三类。每个人的学习需求不同,如

果一节课只制定唯一的学习目标,那恐怕几十个水平不同的学生难以达到同一个目标。甚至导致达不到目标的学生越学越没劲,环环脱节,变成学困生。所以,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是有必要的。同时,要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每一节课来说,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让学困生在课堂上也学有所成,可以大大减少课外辅导的时间。 五、落实课改理念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数学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学困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时可以把学习困难的局面扭转。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只要大家不放弃、不抛弃,持之以恒,学困生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中心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

中心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 "学困生":这些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为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观念,以“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狠抓工作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以下是学生刘宜学困生转化记录: 主要措施 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注重对刘宜的关爱,“备课时必须对刘宜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刘宜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刘宜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刘宜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刘宜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他当面辅导”。2.对刘宜及全班“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民主进课堂、探究进课堂、合作进课堂、创新进课堂”。对刘宜厌学,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刘宜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刘宜重新树立学习信心。3.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刘宜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刘宜,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刘宜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批改作业时,对刘宜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刘宜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刘宜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效果: 1.刘宜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2.刘宜找出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了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3.解决了他的厌学思想。4.变成了一个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学生。 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二 辅导对象:薛芳 情况简介: 薛芳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

浅谈学困生转化方法(蔡丽丽)

浅谈学困生转化方法 蔡丽丽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性格方面等等。教师要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实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刘佳奕同学是我班上的学困生,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乐于为班集体做事,但他经常迟到,行为习惯较差,丢三落四,有时没有完成作业。正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欠自觉,所以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生字掌握但是关,学习成绩不理想。 为了帮助刘佳奕同学,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针对该生,我制定了以下转化方法: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一、与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逐步扭转该生经常迟到、经常遗失学习用品的现象,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二、针对该生实际状况,为她制定语文常规作业登记表,常规作业资料是朗读课文和听写生字词,目的是帮忙其巩固生字词的掌握,扫

清课文朗读的障碍。 三、课堂外,多给她创造机会展示“小歌手”的风采;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其回答,培养学习自信心;另外布置浅显的作业让她做,培养爱做作业的习惯。 四、在班上确立“一帮一”学习小组,让热心助人的同学与她结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造句训练…… 转化效果或状况 3月份:课文朗读进步较大,篇幅短的课文,基本上能正确、流利朗读出来,有个别课文能做到感情朗读;篇幅长的课文,会出现不流利的现象,原因是朗读时出现个别生字不会读的现象。在本月举行的2次听写比赛中,不少词语不能正确写出,说明生字词的掌握不扎实,在一、二单元测验中,成绩较上学期有了进步。 下一阶段设想: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2、继续加强生字词的认读与听写,提高常规作业的实效性。 3、在辅导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尝试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4、辅导积累好词好句。 4月份:课文朗读基本上到达流利,但个别生字字音朗读不正确。在本月的二次的听写比赛中成绩很不理想,分别是80、75分,存在

谈学困生的转化

谈学困生的转化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如何“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对优生来说,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水平的空间;但对“学困生”来说,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显得无所适从。老师上课的节奏加快了,作业量减少了,不能利用其它课给自己开小灶了……种种措施,使他们感到既开心,又担心。如何对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差异较大,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较小。所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困难”学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困难”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学习情感因素的影响很大。学习过程中,如表现出“肯定”的情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表现出“否定”的情感,就会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投入,要主动从情感上接近他们,要赢得他们的思想和心灵,教师应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他们的所想和所需,当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点滴进步时,即时鼓励和表扬;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即时关心和支持,用教师的爱心唤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困难”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肯定”的情感境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的亮点,允许他们出错,在错中寻找进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感氛围。 其三,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困难”学生的水平差异,有意识的照顾他们,把握好教学的标高。把“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不懂”换成“这个问题你提得好,老师和你一起去解决”等,在作业、测试时都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差生在学习上有问题可想,有疑点可思,要多为差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成功的喜悦会持续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激发兴趣,使“困难”学生热爱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对学习缺乏兴趣,是“困难”学生成绩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兴趣的材料,同时注意收集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谜语、史料、故事等,把这些内容时时穿插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水平。让他们多露面、多上台、多参与,并为他们提供表演成功的机会,让学习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知识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三,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对他们实行传、帮、带。不论他们表现如何,都要鼓励表扬他们的参与精神,有些“困难”学生在某些活动中表现突出,要即时表扬,这样都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意志,使“困难”学生勤奋学习 “困难”学生一般自控力不强,他们较易受外界干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刻苦精神,也经不起失败的挫折,往往产生自卑气馁心理。所以,对差生意志力的培养是提升他们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增强对他们学习目的性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可结合生活实际、科技发展、国情等实例引导、启迪他们,使他们意识到不努力学习将会被社会淘汰,把学习变成他们的一种需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1.从情感教育入手,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家长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古人说得好: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由疏其远。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热爱父母,从而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听从家长的教诲。最后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才能学好。本学期开学之初,有个别同学经常在课上睡觉,作业从来不交。遇到这类学生,说教、训示是起不了作用的。于是我们找其谈心、聊天,聊他最喜欢的事情。并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状况,而且尽力给予帮助和关怀。渐渐地我们的真诚唤起了他们的信任。而学生一旦感到被信任,才可能充分地打开心扉,倾诉自己的苦恼:他们低年级时因测验不及格、因不守校规被老师、家长批评、训斥。从此对老师、家长就心存不满,也不愿上课。知识拉下一大截,后来想学也跟不上了,就渐渐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愿学了。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先引导:“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现在只有认真完成学业,有了真才实学,将来才能被大家所尊重,才能对社会做贡献。”在不断鼓励下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然后投入学习,尝试成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潜能。如设立“进步奖”,“飞跃奖”等,使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得到表扬,树立自信,激发起渴求知识的情感。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困生意志力的锻炼,主要是通过作业,操作和课外活动。作业和课外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在“爬坡”中锻炼。甚至作业失败也能锻炼人,鼓励学生不灰心,再接再励。 2.深入教学改革,根据未来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特点,未来岗位需要编制了校本教材,采用模块教学、分层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 (1) 文化课要求放低,专业课要求提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近期目标。 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 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3) 经过以上两个过程,还有个别落伍学生,我们采取教师包学生的办法,课后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尽量掌握知识。 (4)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困生的智能、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别。针对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具体做法是: ①通过查阅每个学生档案,以及问卷与笔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建档案。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进行上下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