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浅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作者:姚烽

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2期

[摘要] 该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单位注重资金的申请和使用,不重视财务管理的状况。随着公共财政、国库支付等改革措施的推进,部门预算资金的增加,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大大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具体事务减轻的情况下,要将财会工作的重点放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根据《会计法》等法规制度,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该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与单位的其他管理制度相配套,而且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使单位会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其次,财务制度必须体现监督原则:对每项重要经济业务都要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式,便于及时掌握和归集所需要的信息。对会计账目列示方式、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要进行具体详尽地规定,如单位财产盘亏或盘盈、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事项财务处理前,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需要的支持文件等。必要时可设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本性支出项目内部科目,与下属单位建立起对应关系,使下属单位的资本性支出项目支出始终受到有效监督。

在制订好财务制度后,关键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否则,财务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在制度的约束下,要有明确的工作重点:

1 重视部门预算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首先应该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在相关科室的配合下,应着重对事业单位收费、房产租赁等非税收入、以及单位专项业务支出等进行详尽、细化的预算,编制年度预算方案,提交单位领导同意后,作为资金管理的依据。

其次要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依法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按预算批复有计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的做法。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部分事业单位正是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了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2 加强单位往来款项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事业单位的应收款与企业的应收款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应收款主要是反映客户的欠款,而事业单位的应收款主要是个人或外单位借款。

在事业单位中,个人拖欠公款长期不还和公款私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此现象的严重性,并能够以身作责,定期组织单位财务、审计部门对拖欠公款情况进行彻底、全面的清理,按照“谁借出、谁收回”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和数额较大的欠款要重点清理,切实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一些预付款项但没有索取对方发票报销的情况,应责成经办人或当事人及时向对方索要发票,对逾期不办理的,应扣取当事人的工资用以归还欠款。对违反规定的预付、借支款项,还应对当事人和批准人进行责任追究。

通过清理,既能优化单位的资产状况,又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可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事业单位对真正的往来款项缺乏管理,经过多年积累、人员更换,坏账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将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潜在的风险。

对于一些应收款项,能减少应收款项的发生就尽量减少。例如,对采用预借款项寄发信件的情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单位与邮局签订协议,每月由专人到邮局寄信,并在邮寄清单上签字,署上邮寄数量、类型等,到下个月月初本单位与邮局对一次账,本单位根据对账结果付款给邮局,结清款项。

3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基本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些单位内控制度比较完整,对固定资产已经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