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道法与“丛林”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用道

体理念。

不学道家:做不透;

不学儒家:做不久;

不学法家:做不大。

中国九大国家派别:佛家、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纵横家、墨家、医家、农家。

儒家:“仁”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仁、义、礼、至、信,修身养性的金科玉律,儒君雅士的行为准则,中华

文化的源泉,文明智慧的结晶。

道家:天地智慧莫过于对“道”的认识

道家的智慧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聪明的谋略。

道家智慧最鲜明的体现在对人世间一系统利害关系的深刻洞察。

道家就在人生的边缘,带着超越的眼光审视人生现实的荒谬和矛盾,批判人生自身理智浅薄与愚蠢,以“道”的观点来看世界承认万物存在的合理性,防止人类理智

的狂妄与僭越。

法家:商鞅李斯从“法”的角度,研究出“法,术,势”等系统的管理智慧。

法家思想刻薄严酷,阴冷逼人,崇尚强权,主张刑学,善弄阴谋。

法家学说是几近乎冷酷无情的学说。

学儒家不精,易于迂腐。

学道家不精,易于消极。

学法家不精,易于残酷。

儒家的做人智慧——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1:做一个有仁爱心的人;

2:做一个有礼有节的人;

3: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

4: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5: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6:做一个追求不止的人;

7:做一个学而时习之的人;

8:做一个重义轻利的人;

9: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道家的处世智慧——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1:做一个依从规律的人;

2:做一个创新性的人;

3:做一差异化的人;

4:做一个能看透本质的人;

5:做一个能集中力量的人;

6:做一个“无为”的人;

7:做一个“善良”的人;

8:做一个“潇洒”的人;

9:做一个减法的人;

10:做一个理性思考的人;

11:作一个能打破常规的人。

法家的领导智慧——做一个称雄商界的人。

1:做遵守团队纪律的人;

2:做维护团队利益的人;

3:做适应团队生活的人;

4:做一个赏罚分明的人;

5:做一个讲究原则的人;

6:做一个不害人的人;

7:做一个不轻浮的人;

8:做一个会藏的人。

具体叙述:

儒家的做人智慧——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1、整个儒家学说都是建立在一个“仁”字的基础上的。“仁”就是二人的意思。“仁”而仁人,爱人仁爱。“仁”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德”、“恒德”是个人道德

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首先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念。“仁爱”感恩,中国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

有德者为“仁人”。

天才加险恶就是恶魔,天才加仁义就是圣人。

儒家学说的重点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家学说的重点就是如何处理好人才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做一个有礼有节的人。

人都是半成品,都需要他人的敬仰来满足自卑的人生。儒家将“礼”作为政治活动的核心。

讲“礼”还讲“中庸”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凡事不

达则衰,过则必反,物极必反。

3、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

诚信的成本最低,而我们不喜欢这样做。

言必信,行必果。以一诺千金的诚信作为人生的准则,这是对儒商的根本要求。

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经商之本,是商业活动顺利

进行和企业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信誉就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

4、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站得正,行得正,说真话,干实事。

5、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人的魅力90%来源于责任心。

对待一份工作,一个职务,应该先认真负责地把事

情做好,在此基础上才能思考自己的薪酬。

如果不把事情做好,却斤斤计较自己的物质待遇,

就会引起矛盾,造出乱子。

6、做一个追求不止的人。

没有梦,就不叫人,梦大成就大。

有一种追求不止的精神,有一种自度度人的责任感,那才叫人。

愚人:懵懵懂懂,没有认识到一定的事难以做到就

去做,是愚人。

贤人:精明洞察,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即罢手不

做是贤人。

圣人:大智若愚,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而毅然去做,是圣人。

7、做一个学而时习之的人。

人是信息人,没有信息“吃”,人必然封闭、僵化、死亡。

追求人生,进取人生,挑战人生。

培训可以提升价值,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8、做一个重义轻利的人。

你什么都不缺,就缺人情味。报效之心。

9、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如今“看客”的增多,有正义感的人正在日渐下跌,这是人类的悲哀。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柏拉图:各尽其职就是正义。

正义而公平、公正。

道家的处世智慧——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1、做一个依从规律的人。

忘为,不仅会流泪,有时还会流血。

儒家在人与人的建设上有独特的见解,而道家则在理性认识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道家是针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己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

对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规律的表现以隐蔽性为特征,它潜伏在事情的过程中,需要人的深度思考与把握。

违反规律,不仅是事倍功半,高成本高消耗的问题,而是最终必然要尝到规律的惩罚;尊重规律,也不仅是事半功倍,低成本低消耗的问题,而是它的行为本身即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生活中,有不少做蠢事的人。我们大家都有可能做蠢事,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愚蠢指数。一般来说,我们的愚蠢指数大约在200-230左右,稍有闪失,就升到了“250”。相隔不远。

愚蠢有两种:一种是小愚蠢,一种是大愚蠢。

小愚蠢人难免,时不时就来一次,但这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且是有独特的益处——不断为你指出人类的局限性,使你不敢太乱来。

最怕是大愚蠢,一旦赶上了,哭不得笑不得,后果甚忧。案例:文革中的“忠字舞”。

各种各样的愚蠢:画蛇添足、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水中捞月、杞人忧天、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班门弄斧、驴头不对马嘴、此地无银三百两。。。。。。

江山代有蠢人出,谁都可能“二百五”。

2、做一个创造性的人。

智慧的本质就是创造,人生的价值就是求新求变求突破!

“道”在道德经中,有时说的是创造者,有时说的是创造过程,而创造的过程是由无和有构成的。“德”则是创造的过程中所应持有的心态和方法,心态即无知、无欲、无为、无私,慈、俭;方法即柔弱胜刚强。

什么叫创造,只要有新灵感、新思想、新理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

人脉是用进废退,越用越多,越有创造力。越不用,越沉睡,越迟钝笨拙。

从小事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不失为一种发明

创造。

具有创造性人的特征:

(1)与众不同,而且不介意与众不同。

(2)豁达大度,乐观向上,从不把任何事情看得过于严重。

(3)从不循规蹈矩,对墨守成规的人嗤之以鼻。

(4)崇尚冒险精神,喜爱新事物,喜好探索周围世界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

(5)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做到准确、准时和恰到好处,因为还没有适应重要的东西。

(6)富有幽默感,表现在工作时候开玩笑,他们爱讲笑话,乐于与周围的人相处。

(7)在对待事情的发展上喜好听凭自然,不需要事先勾画草图。

(8)具有独立性,他们是有承担工作的能力,往往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而对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则往往是非常执著。

(9)对艺术和美非常敏感,他们对艺术和美的理解超过了艺术和美本身的含意,在他们的眼里美不

仅仅是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而是一种体系的

和谐工作或者是一种思想的完美境界。

(10)心情高涨,富有理想关系责任心强,他们相

信高涨的热情可以使一切成为可能。

(11)具有雄心壮志,他们愿意同充满信心洞察力

强,顽强执著的人一道工作。

他们区别于一般人,能够迅速意识到某一件

工作的实质和重要性,他们不受原有的想法约束,

愿意检验自己的想法,愿意看到别人的挑战。

(12)注重行动。

(13)不畏艰难险阻,把每一次困难看成是一次

挑战的机会。

(14)不满足于浅湿的东西,世俗的东西,平庸

的东西或陈腐的东西。他们不满足于解决问题的

第一个答案,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感到甘乐无

穷。

(15)懂得何时应该以及如何才能够从不利发展

的死胡同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够节省有限的时

间和精力。

(16)具有耐心。

尽管他们产十分珍惜宝贵的时间,但是在

等待时机,等待成果或等待机遇时却十分耐心。

(17)不介意一时的迷失方向或意见分歧,他们

相信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18)有信心,有勇气,做事情持之以恒,并且

懂得如何合理地集中运用时间和精力达到预期的

目标。

(19)往往不能够做到举止规范,迎合别人或与

人方便,却往往喜怒无常,自以为是,鲁莽粗心,骄傲自大,争强好斗,经常使他人陷入尴尬境地,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3:做一个差异化的人

差异化是价值,人活着总要有点与众不同才行。美丑,善恶是差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亦是差异。人们做事要善于差异

化做事。

不做与众不同的事,但与众不同做事。

要做到与众不同,就是反向思维和打破常规,把很多假设打破。

成功并非你想成功就可以达到,还要有迥异

于他人的智慧和思想才行。

4:做一个能看透本质的人。

人有肉眼、慧眼和佛眼,具有佛眼能入木三分,看透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首先要有看透本质的哲学

意识;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再就是要有必要的

相关常识。

5:做一个能集中力量的人。

一个不懂得集中专一的人,是不可能干出什

么大名堂的。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周密的计划与不懈的奋斗,做事不要心血来潮和胡思乱想,更不要没有恒心

毅力智慧,虎头蛇尾,丢三落四,而要把自己的

力量集中起来,坚持下去。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

如果聚精会神集中是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

比较大;如果东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专一、专注、专心、专业,那么到头来,每个领域

可能是个二流角色,弄不好还会流入三流,末流。 6:做一个“无为”的人

一个领导是有“无为”时,才有可能有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

的“无为”的规律办事。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

不要轻举妄动,有未认清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时,暂时不轻易去做。

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处处顺应

自然规律辅助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勉强用人为的

力量去干扰它,不脱离自然规律去追求个人的目的,这样反而容易实现真正的目的,使自己的愿

望得到实现。

7:做一个“善变”的人。

大家都知道,唯一不变的是变。

适应变化的人最聪明之人,其眼前皆为活路,反之,就会处处受阻。

一个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

于驾驭时势的人。

顺时驭势:要按照变化了的,发展了的情况

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

事情发生变化时,你不必烦恼,不必怨天尤人,不要害怕,而要正确地分析并积极地去面对它,这变化也许是好事,也许是机遇、挑战,也

许会促进你今后更大的成功。

8:做一个潇洒的人。

一说潇洒是一种风度,一种不计得失的风度。

一说潇洒是一种思维,一种相对随意的思维。

一说潇洒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可有可无

可高可低可进可退可伸可缩的攻略。

潇洒的实质是生命里充分的自由。

叶倩文《潇洒走一回》,红遍大江南北。

最潇洒的境界,应该是无人无我,无认识的

主体,也没有认识的对象,管它鱼儿乐与不乐。

9:做一个减法的人。

减法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减法是做事成

功的诀窍。

减法,就是抵制诱惑,心无旁骛;

减法,就是聚集核心,认准主题;

减法,就是去无存精,精益求精;

减法,就是删除枝叶的遮阳蔽日,给予

主干充沛的阳光。

加法,就是欲念驱使,贪多求全;

加法,就是七拼八凑,无以复加;

加法,就是云遮雾盖,不见天日;

加法,就是放纵枝叶的四处扩张,淹没

主干的伟岸雄姿。

10、做一个理性思考的人。

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这个人不

成熟。

保持理性,是发挥智慧的途径之一。

理性包括“理性工具”和“理性思维”。

理性工具:在思考时,是讲究成效,不

讲究人情世故。

理性思维:在思考时,以科学思维方式

为原则,严格遵守形式逻辑规律。

越不理性,就越感性——思维中夹杂着

多个人的喜欢、情感、情绪、道德、习俗。

理性是欲望的向导,心灵的眼睛。

理性是一种洞察能力和逻辑能力。

追求成功不仅需要有悟性,需要有韧性,需要有德行,但更需要有理性。

11、做一个能打破常规的人。

破界,就是推倒心中的墙,是打翻思维

之墙,是推毁行为之墙,是解除管理之墙,是拆

掉制度之墙,是去碎一切阻碍之墙。

破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破界:是

拯救一切的总法则。

什么是破?

破是分解旧定义;破是分解旧概念;破

是打破权威;破是打破旧框框;破是看清对象的

全部构成要素;破是解开事物旧的秩序。

什么是界?

界是边界,界是界线,界是已有的平衡,界是现状现

实的存在,界是框框架架,界是约束,界是束缚!

破界,就是小鸡破壳而出,就是蝴蝶破茧

而出,就是颠覆自己,就是颠覆一切,就是打破

一切界限,就是打破陈旧观念,就是打破陈规随风。

破界,就是超出自我,就是迎接大战,不是与

天地接轨,与四时互想,与日月同辉,与万物共融!

破界,就是打破一切界线,就是解放一切束缚,就是与外界接轨,就是与万物接轨,就是再造流程,就是方法之外找方法,就是寻找全新的阳光。

破界,就是不故步自封,不是不要原则,不是

崇尚规律,不是胡作非为,更不是违法乱纪。

破界,就是找到全新的盈利空间,就是找到全

新的生存空间,就是找到全新的发展空间,就是

找到全新的价值空间!

每天应做三件事:

一是随时破戒,敢于打破一切常规;

二是随时破罡,敢于推翻一切阻碍;

三是随时破慧,敢于淘汰一切陈旧理念。

法家的领导智慧——做一个称雄天下的人。

1、做遵守团队纪律的人。

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最重要的就是

团队纪律。

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

纪律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

纪律,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

有前进方向。

纪律是团队文化的精髓,团队如果没有纪律

就不能称其为团队。

纪律文化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制定,一

个是遵守和执行。

纪律是保证执行力的先决条件。纪律首先是

服从。令行禁止,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

反应,有落实,有结果,有答案。

纪律也得保障自由和创造。

2、做维护团队利益的人。

任何成员,首先都得有团队使命感,否则他

是不可能维护团队利益的。

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他的命运就和团队

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团队的兴衰荣辱也就

是他的兴衰荣辱。

当团队呈现不佳时,强烈的集体利益感驱使,他就会感到责任重大,并为扭转团队形势而尽心

尽力。

当团队兴旺发达时,他就会因为自己曾经所

做出的贡献而产生更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一个人只有将自己视为团队的一部分,以团

队利益为最高利益,才能获得团队与个人的双赢

结果。

3:做适应团队生活的人。

要学会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合作。

要适应团队生活,就要求你要知道变通的重

要性,没有改变就没有适应。

学会与人合作,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合作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忍让。

二是要主动接受对方。

三是要把你想像成对方。

四是要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

五是要去想对方做对了的事。

六是要以自己的办法去感化对方,引导对方。

4:做一个赏罚分明的人。

法律只在纸上,只有公平在人心中。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就是赏罚分明。

5:做一个讲原则的人。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制度就无法实

施管理。

有律可循,有法可依,按照制度办事。

6:做一个不害人的人。

法制是严厉的爱,是父爱,道德是柔弱的爱,是母爱。

7:做一个不轻信的人。

不要轻信于人,遇事冷静,多加思考,分清

是非,增强自主意识。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8:做一个会藏的人。

会说不如会做,会做不如会藏。

法学有三个字“法”、“术”、“势”。“法”“术”是行为,“势”是核心,即权势。

在商场打交道过程中要学会:深藏不露,胸

有城府。

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不要让对方摸清自己的底和实力,让别人对你产

生神秘感。

我工作中的道与术

NN1714001 蒋庆宾《领导力》作业 我工作中的道与术 本人承诺:不对外透露白云涛老师关于领导力课程中沙盘模拟演练的相关信息 “道可道,非常道”。道,我理解,它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也是人修身养性之本。道,在人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有实无名罢了。道,往往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因此,才有了由“道”而生的《易经》。道,决定了一切行为的根本思维逻辑,也就是所谓的“底层逻辑”,“道”具备很强的普适性和理论性。 术,是人遵行自然规律的做事方式,是做事的具体方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的。术,决定了我们行为的方法、逻辑,甚至是我们行为的本身。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道是内心的境界,术是外在的修为。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有道,才能成就更高的术;有术无道,只能庸碌无为。道法自然即是道应该合乎于天时、地利、人和。 我目前的职位是一家地方性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拓展土地、运营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房地产开发商,在中国,如同一头奶牛,吃进去的是饲养人(政府)喂的各种草(各种各样的费用),生产出来的是奶(房子),由于奶贵了,消费者就骂奶牛是“奸商”。行业内部,实行的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这一行业的包容性又很强,无论出身,草莽流寇、王公贵族,只要你够努力、有资源,风来的时候,你就是猪八戒,你也能飞黄腾达。因此,要在房地产行业守住“初心”、守住“道”,很难但也很重要。 作为项目的高管、小股东,上有董事长(老板)、股东会(各位投资者),下有向我汇报的部门经理、合作单位,如何在实现董事长定的利润目标的前提下又能让属下、合作单位在物质上受益,还能同时兼顾社会影响、城市需要,是我在上一个项目中悟出来的“术”,通往“道”的术。 作为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别是在广西三、四线做开发的企业,我经常告诉同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在广西,很多三、四、五线城市最大的问题是青壮年的净流出,由于高铁的出现,这种情况更甚。大量青壮年流出,导致城市没有经济活力、没有人口增长、工作和消费理念更新慢,这些又反过来致使青壮年继续流出,如此恶性循环。在这些城市做房地产开发,往往有一种无力感,同时又有一种使命感:希望自己操盘的项目,能让这个城市有一点新东西、让项目与城市、与市民共成长。“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企业要发展、要用人、要纳税,就必须赚钱。但是在赚钱之外,我认为企业还需要肩负起对员工、对城市的“义务”。这些“义务”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公益活动。对员工,就是按时发薪、缴社保并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对城市,就是通过按时交付、按时纳税,并通过开发的项目,向市民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留住青年、留住这个城市的希望,而不是人为增加市民的焦虑感;对社会,就是尽可能的体现正能量,而不是今天这个“门”、明天那个“门”。 权力和钱(如果是女人的话,加上美貌),对人犹如春药、毒品,在它们面前,人类往往会一步步的陷入深渊,无可自拔。对于中国人,尤甚(我理解是人口太多、焦虑感太强)。无论在哪个行业,坚守住“道”,尤其是正道,才能亮出正确的“术”。

儒道法三家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儒、道、法三家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诸侯都纷纷兼并周边的小国,掠夺其财富和人民。因此,一些为统治阶级服务和具有反战爱民等思想的学派纷纷建立起来,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儒、道、法三家。其中儒、道、法三家分别在历史上发挥了自身不同的作用。因此,以下将分别对三家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做简单地分析: 一、儒家思想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1、儒家思想对古代的积极意义。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为打破当时旧贵族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随着该思想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最终使传统文化教育波及到整个民族。 在孔子以后,随着儒家学派的日益壮大和进步,由孔子提出的“仁、义、礼”逐步发展为西汉时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了古代人们的行为准则,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也为巩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帮助。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反对统治阶级用武力统治人民,反对苛捐杂税和沉重的徭役,主张君王以德行来治理天下。这种思想使得大一统时的君王大都实行休战养民方针政策来巩固和发展国家。 儒家还主张世人积极入仕,取得功名利禄,用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帮助君王治理国家,使人民温饱且懂“礼”。给当时的下层

百姓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宋朝时用文官治理国家这种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当社会也有着重大的作用。比如它所包含的仁爱诚信,爱国进取,"以和为贵"、"以诚为本"、"天人合一、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优秀成分和合理因素,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精神财富。这对于全球化时代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从儒学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不管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形象塑造,还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对中国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确立和整个民族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道家思想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1、道家思想对古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反对君王通过武力来争夺土地和人民,要求各国之间和谐相处,在和谐稳定的条件下发展各自的国家。 道家是古代哲学重要流派之一。老子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重要成果。并且道家哲学影响到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分别

《国学溯源》读后感-今天研究国学

《国学溯源》读后感-今天研究国学 《国学溯源》读后感-今天怎么研究国学国学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学、研究国学,并予以其现代诠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重塑中华民族价值观,凝聚民族力量意义非凡。 国学研究者夏海,长期 ___机关工作,结合工作实践的感悟与对国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著述颇丰,如《君子——〈论语〉与人生》《老子与哲学》《品读国学经典》《孟子与政治》《国学要义》等等,皆以探本溯源的创新研究方式对国学展开深入研究。夏海的近作《国学溯源》,更是以独特的研究范式、典雅通俗的文风,重释先秦经典,探寻国学起源,体现了当代学者在坚定文化自信道路上的责任担当。 夏海以先秦儒道法墨为主体,从原点探究国学,立意高远。国学发展历经千年,各家思想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争辩、相互融合,不断丰富国学的思想内涵,促进国学发展演化。从横向看,以儒学为主体,儒法道并存,互为表里,相互影响,构成了国学的主体框架。霸王道杂之、外儒内法,是传统政治的真实写照;孔老并生、儒道互补,是学术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士大夫的价值追求和处世原则,这些无不表明儒道法三家思想 ___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从纵向看,将国学研究溯源于先秦时期,更有拨云见日之效。雅斯贝斯曾指出,“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当今时代,国学的研究要回到原点,返本溯源,穷究本末,从先秦诸家原始经典中主要是儒道法墨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真面貌。先秦是原点,离开了原点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种创新研究方式聚焦国学源头,先是重点通过主要经典和主要概念,总结归纳了对传统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儒道两家思想精华,并勾勒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概貌;再分篇章以孔子之仁、孟子之义、荀子之礼、老子之道、庄子之游、韩非之法、墨子之谦为主旨,建构儒道法墨四家思想体系,既为学术上进一步研究国学流变打下了坚实的“溯源”基础,也为现代社会和现实人生贡献传统智慧和力量,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夏海的创新研究方式遵循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的写作理念,秉持一贯的解构建构写作方法,重在阐释义理,在学术与普及之间实现平衡。学术普及是学术传承发展的基础工作,夏海长期从事国学研究,致力于国学普及,在品读经典、研究国学、普及国学方面,形成了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 之比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前言 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积极向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一: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探究问题单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探究问题单 任务一、结合图片及教材知识,探究国家机构的组成方式、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 探究活动一 PPT展示图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法院” 问题:以上图片中,哪些属于国家机关?它们是由什么规定的? 任务二、结合人大选举及政府向人大作报告的案例,了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人大与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 出示图片 案例一:代表投票决定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案例二:肖扬在向人大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贾春旺在向人大作最高人们检察院报告。 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如何行使权力的? 任务三、分析漫画“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案例“王某贪污”、“李某渎职”、“小康同学的事例”,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方式。 探究活动三 探究活动四 王某是某市房产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他在审批办理房屋所有权权属登记过程

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明知房屋权属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且未足额缴纳税费,却授意下属违法出具审查意见,并亲自签批办理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王某最终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依法追缴违法所得。 某县根据国家有关惠民政策,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消费者将旧家电折旧出售给获准开展这项业务的商家,并购买新家电,可以获得国家给予的相应补贴。李某具体负责审查商家的资格,并对各家承办网点上报的补贴申报资料进行审查核对。由于李某审核不细致,多家网点虚报补贴的情况未能被及时发现,导致虚报者共骗取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九百多万元。李某因玩忽职守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请谈谈这两个案例带给你的启示? 探究活动五 在学习“规范权力运行”这一内容时,小康同学跟大家分享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小康爸爸是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最近遇到这样一个案件。张某与涂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并撕打,经鉴定,涂某为轻微伤。公安机关拟对张某作出行政拘留7 日的处罚。张某不服,欲为自己申辩。办案人员表示违法事实清楚,拒绝听取张某的申辩。小康的爸爸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纠正了办案人员的做法,认真听取了张某的申辩。 小玲问:“既然已经查明了违法事实,为什么还要听取张某的申辩呢?” 小康说:“听我爸爸说,法律规定,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必须听取被处罚人的陈述和申辩。” 小严问:“那如果不听取呢?” 小康说:“那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违反了法定的程序。” 小马说:“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程序呢?” 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

质量管理的道与术

质量管理的道与术 谢冰 在企业管理中,质量就像管理者的红颜,求之不得,弃之则亡。任何一门学问,都有道与术的问题。道,是以思想、方向性的概念为主,具有恒久性、系统性、通用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同时也不具备实操性。术,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具有短暂性、局部性和有条件使用性,只能用于特定的假设和时空环境下,并且有时候还是错误的,但具备很强的实用价值,能够解决眼下的很多具体问题。 大义为道,小技为术,质量管理从来不仅仅是术的问题,没有方向的支撑,没有质量管理的文化和工作哲学,企业的质量发展就缺乏继续动力。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质量人创造了多种质量管理工具: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P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工程展开(QFD),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ISO9000,六西格玛管理等不一而足。这些方法,工具都均有科学的思想,严谨的构思,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从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发展中可以得到启示。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制造就是低档,劣质的代名词,从5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开始贯彻质量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他们用SPC 培养员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用QCC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创造净胜,用5S革除不良习惯,创造美好环境,用TPM控制质量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倡导全面合作的工作理念,日本制造逐步赶上世界先

进水平,在部分领域还达到了领先地位。 上述事例看来,这些工具,方法似乎居功至伟,其实不然。不论什么工具,要想发挥作用,其实还要最终落实到人身上。严谨,认真,潜力,创造,习惯,合作……这些具有正能量的词汇并不是形容工具和方法的,它们的主体都是人,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故而,笔者认为,质量管理的“道”是企业的质量文化,是工作哲学,是员工。 日本企业多年来将最基本的PDCA指导思想贯穿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其成就是辉煌的,其本质却是朴素的。PDCA思想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不在于其方法有什么先进性,而在于质量工作的习惯,在于员工的工作哲学。戴明有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质量管理的道就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在于认真,负责,拒绝缺陷的质量文化中,在于事事精工,支支精品的管理理念之中。 作为质量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道”“术”兼修,正确使用质量工具有利于深入分析质量问题,有利于高效管理质量过程,有利于全面把握质量现状。提炼企业质量文化,完善员工工作哲学,则更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基础,争取更大的突破。质量管理不像拧开水龙头就会出水那样一蹴而就,质量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哲学,一种员工的生活方式,一种企业的精神,这正是戴明博士传授给日本人的诀窍,成就了日本世界级质量成本。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治国区别

儒家法家道家治国思想比较 (2010-04-27 17:03:06) 转载▼ 标签: 一、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导致的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一)儒家孔子认为人民是可以教化的,“信”“仁”“礼”都是统治者教化的结果,而且人性相近,人性是教化的结果。至于教化的手段则是以身作则和以道诲人。 孟子坚持性善论。人的善性指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社会本性;人性善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具有一种原始的善良之心;人性善是指人可以从善心培养出善性。 因此儒家在治国思想上坚持的观点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推恩之术,实行仁政。与霸道相比,行王道才能平治天下。服力不能使人心服,以德服人可以使人民心悦诚服,以力对待他人,得不到他人的拥护。行“仁政”者,则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帮助。 (二)法家韩非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为”“好利”,人的“欲利”本性是不能改造的。因此法家认为统治者就应该用利这个杠杆去控制民众。“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善也,而用其不得而非也”。古代社会的仁爱礼让是由当时的自然经济状况决定的。现代社会经济状况造成社会“争于气力”,要治理现代社会,就不能取法古代,而只能以法治国。基于人们“好利”的本性,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关系。因此韩非主张采用监督考察和阴谋诡计来驾驭臣属。这样法术势相结合控制社会的手段。 (三)道家道家既不以仁义礼智,也不以欲利来判断人性,它认为这些都是有伤人性的。道家认为人类本性之真乃是自然淳朴的,人应当顺其本来圆满的性命之情而生存,反对在此之上附加各种人为的因素。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就是一种治理社会过程中的不干涉与不扰民。老子从“道德自然”出发,主张柔弱、无为、无争,批判违背自然的“有为”。批判统治者的强行妄为;批判道德法律;批判文明与知识。因而,他反对一切人为“行为、制度、文明、认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庄子从人性自然出发,对社会文明都要毁掉,包括生产工具,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艺术,政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恢复人的本性。“大巧若拙”。 二、对公私的看法引起的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一)儒家在对待别人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上,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因而在管理社会时就将仁爱之心推之于天下人民。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待公私的问题上,孔子和孟子都主张先让利于民,而后为公。 孔子认为德政的首要任务是在于养民,慎用民力,取民有度。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目的在于保民。包括顺民、安民、养民、教民。孟子更从经济领域提出了“制民之产”的养民思想,实际上是要使农民有基本生活保障。 (二)法家商鞅说,“权者,君之所独制也”。慎到则称“法立则私义不行,君立则贤者不尊,民一于君,事断于法。”韩非还把君主等同与公,把尊君论推向极端。在法家看来,公义不能由社会成员实现,只能有君主来实现,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国家,要正常有序的运行,必须是公共利益得到实现,它的本质就是公,所以法被称为“公法”,这样法的实施就是立公废私,这样只能以法治国。法家主张的实行重耕战的社会经济政策和限制儒商的政治方针都是为了体现和维护君主的利益和权威。

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

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 摘要:先秦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以及纵横家等流派的思想,这些思想自成体系,其中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各家思想中人才管理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先秦思想;人才;选拔;管理;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代代流传的传统的人才思想都是人类历史的文化瑰宝,经过时代与岁月的积淀,对现代社会的人才发展观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先秦诸子百家虽然在人才观方面没有专门的论述,但是在他们的思想和言论中均有涉及人才观的方面。儒家的唯才是举,道家的自我发展,墨家的任人唯贤、以德为先,法家的用其所长,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现代人才管理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各家的人才思想 1.儒家的人才思想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曾子等,他们每个人在哲学思维和社会思想方面均略微不同,但是儒家思想该学派共同的宗旨是一致的。 儒家关于培养人才首要标准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或者说道德完善的人,是儒家教育人的终极目的。而其有道德的内涵又极为丰富,首先就是忠与孝,仁与义。对社会、集体、家庭忠诚,对父母亲人孝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追求目标;仁义二字是分别取自:“仁以待人”、“礼义廉耻”。其次就是中庸之德。儒家儒家培养讲究中庸之人。所谓中庸,即不偏激不极端,凡事讲究不过、不及,即不走极端化。遇到任何事情,不偏执地处理问题,利用温和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思考和行动,偏执、傲慢、愤怒等都是中庸所不能容忍的处理方式。 在有道德的基础上儒家思想对于人才还有以下标准:首先就是要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要成为一个有气节的人。其次还要具有“博学于文”的知识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习中要有着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兴趣以及独到的见解。最后还要具有“躬行君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温故而知新”的创新能力。 关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的具体措施,儒家也有其一定的方法。(1)举荐人才,主张打破人才选拔中的门第、年龄、辈分的限制来选拔人才,对年轻有才华的人可以破格录用。(2)选拔过程中需要“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个人的言谈和行动是否一致来考察人才是否合格。(3)检验人才需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人的行为结果、行为过程、香味的动机乃至个人的醒悟、爱好等全方位考察人才。(4)评价人才的过程中重视舆论的作用,人的品行、才能往往通过舆论有所体现,需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5)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举直错诸往”,把优秀的人才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才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整套选拔、使用人才的方法。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主张还未能完全跳出宗法制下是世卿世禄用人制度的框架,但他提出的一系列的唯才是举、观言察行、知人善用、量才而用和反对求全责备等等的思想主张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儒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有关本课的知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到高中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儒、道、法三家治国之争。 2、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诸子百家对人生态度的把握和百家争鸣对自己人生追求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 (出示《芈月传》剧照)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剧照吗?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个片段。(播放“诸子争鸣”的剧情)

比较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

比较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今已逾两千余年的历史,墨儒道法兵的思想从古至今影响着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的各方面进程,而儒道思想和道家思想到今仍枝繁叶茂、挺拔苍健——儒家的仁义道德与道家的道法自然等许多问题的存在都使儒道两家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局面,使两家思想长期在中国文化中各领风骚千余年。如果说强调“仁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具有强烈的社会功用与规范意识的话,那么,“有为”意识则是从人生态度上将其仁礼思想贯穿始终;同样,道家既然依从于自然、宇宙,认为天地之间自有“道”在,那么,它所在人生观上的“无为”便是其思想核心的重要体现。一般认为,有为是入世,无为是出世,两者观点完全相反。其实,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本质一样,都是主张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有为” 是相对于“无为”而讲的,作为“无为”的对立面相生,非原始所在。事实上,“有为”思想的真正来源就是主张德治的手段去实现社会政治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有为和无为的主要差别之处在于立论针对的“时”的不同。一个“时”是治世,一个“时”是乱世。道家的“无为”表现在天下无道的时候,即乱世。所谓的“无为”是不要“妄为”,就是不要增加人在自然大化中虚妄的行动,即追逐私欲、私利、私功等,破坏整体的和谐和共生,而要求人的一切行为、价值都要顺应和服从自然大化,与自然和谐,与群体和谐。儒家主张治世的“有为”,孔子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面看来,是注意个人的时机,即有机会就推行,没有机会和条件就隐藏。其

实,它也是注意时代的条件。所谓“用之则行”的“用”,就是时代具有了发挥个人才能的条件,所谓“舍之则藏”的“舍”,就是时代不需要,或不具备发挥个人能力的条件。从历史上看,所谓的“用”就是治世,而“行”就是“有为”。所谓“舍”,就是乱世,而“藏”就是“无为”。儒家和道家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即“时”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行为,一个适合治世,一个适合乱世;一个适合积极的个人,一种适合消极的个人。在人生追求与社会价值关系的认识上,儒家突出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道家突出强调人的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儒家与道家的有为与无为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就对社会的态度而言的,儒家的有为是要有为于社会,人的个体价值与追求应当与社会价值密切挂钩,人的自身追求必须对社会有用,有用于社会而作为才是人身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与之截然对立,道家却认为人的个体价值与自身追求要与社会价值分开,人要得到自我认识的提升就必须脱离世俗,与世无争,在对社会价值的无所作为中去寻找人生的自我生命价值和理想境界的实现。人生态度上,儒家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而道家却是消极顺从的,超越社会与现实的重重枷锁,在个人的心灵净化中实现无我的和谐超脱,对社会则超然视之。我们在对儒家的有为和道家无为思想的学习上,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所处环境,吸取对自己和社会有益的思想,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达成最终理想。

法 儒 道 三种思想打造强大企业管理模式

李总刚创办公司的时候人员很少,算自己在内只有十几个人。他想这个时候没必要太严格,要与大家兄弟般相处,大家才能尽力为公司做事,于是和下属兄弟相称,不分彼此。可一段时间后,李总发现自己的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员工经常有令不从,自作主张,迟到、早退,纪律散漫。虽然拿李总当兄弟看待,也认真做事,但工作效率却很低。有时员工间或工作中出现矛盾、问题时,无法可依,李总作出的裁决80%大家都是不满的,虽然李总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与牺牲,大家却依然不满意,不理解。此时李总才意识到,当初的想法是错的,决心整改。于是,推出了严明的公司章程、客户拜访制度、差旅报销制度、利润分配制度等一系列规章。本指望可以扭转目前的散漫、混乱局面,可谁知刚一推出就遭到所有员工的抵制,一时间,怨声载道,口水漫天:认为李强不是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了,赚了钱,公司壮大了就拿元老开刀…… 已经习惯了散漫工作环境的员工哪受得了严格的约束,虽然这些规定合情合理。有辞职的,有消极怠工的,有我行我素的,一时间,公司几乎进入了瘫痪状态。正在此时,一次酒会上我与李强结识,他谈到公司的现状,眉头结成个疙瘩。我给他的建议是:坚决“王左断臂”——把阻碍公司发展的员工果断裁减。这个大手术必然会伤公司元气,但为了长远的健康发展,必须如此,而后推荐给李总一套“法、儒、道管理想”。现在李总的企业已经走出困境,做到了两个全国知名品牌的东北区域总代理。而什么是“法、儒、道管理想”呢?

如今在管理中我们常遇到一些管理尺度与方法上的问题。比如和员工相处太过亲密,本以为可以和下属打成一片,方便管理与沟通,可结果却是走的越近,越难管理,失去了威信,员工随意妄为,有令不从;而严厉些吧,员工又觉得你很苛刻,产生了抵触情绪,依然工作效率不佳。此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中国历史文化中流传积淀下来的智慧。我国传统文化丰富而高深,其中争鸣的诸子百家文化理论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即具有很高地借鉴意义。其中主要代表有: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等。灵活运用则可打造一种和谐强大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文化氛围。 在中国,儒家文化盛行了2000余年,一直为历代君王治理天下所用,而儒家文化更普及于民间。在我国历史上,乃至现在依然是大到治理天下,小到人际交往,无处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以仁德为本,和谐处事的思想观。在早些年中国的国有经济体制下,更是把儒家的思想无形中发挥到了及至——能力是次要问题,而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就可以平步青云。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我们如今的企业管理当中。和谐关系,仁德载物,这种管理思想不能说不对,但运用这种理论思想的时机是否正确才是关键。有这样一句话:事情本无对错,只是看是否做对了时间。 笔者之见是:先以法家思想奠定公司的行为及法度基础。而后以儒家思想管理公司,最后达到道家“无为而治”的境界。 我们先来看看法家的哲学。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秦国就是依靠法家的思想,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尹茂国江苏沛县汉城国际学校历史教研组 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此后,他完善了政治体制。削夺了异性诸侯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刘邦的这一切成就与他的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社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研究刘邦的用人之道,就是为了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下面我就来谈谈刘邦的用人之道。 (一)慧眼识人、明察秋毫:刘邦对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楚汉战争后,刘邦向大臣解释自己胜利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由此可见刘邦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有着准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在于吸引人才,治理部下。萧何的长处在于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安定后方,调度物资。张良擅长创造性地制定战争策略和方针。曹参灌婴等人骁勇善战,但在统帅大军,出奇制胜方面非韩信莫属。因此刘邦整合了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各尽其才,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 刘邦临终时,吕后到病床前询问刘邦对后事的安排。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但陵少戆,陈平可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2)其后的历史真象他说的那样,萧何死后,由于曹参为相,吕后不敢轻举妄动。在吕氏乱刘的关键时刻,陈平和周勃合作智夺北军和南军,消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前言 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纵观整个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义、礼、忠、怒、和、信、教、均、道。这几个重要的字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的理论范畴。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 儒家基本观点: 性无善无恶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最新)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教案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知道宪法为什么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和如何规范权力的行使。 能力目标:充分认识权利的运行过程,能够对国家权利进行有效监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国家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当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 教学难点:宪法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十九大宪法宣誓仪式》,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对宪法宣誓? 二、新课讲解 (一)组织国家机构 1.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背景天安门广场。在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 提示:碑文有三层含义,分别是对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最后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而牺牲的人民英雄,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以及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多年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表示永远的纪念。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他们英勇斗争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 思考:(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提示:(1)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宪法,确认奋斗成果,确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成立各级国家机关,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 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一: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 人。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提倡人要到 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纵观整个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义、礼、忠、怒、和、信、教、均、道。这几个重要的字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的理论范畴。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同步测试题 1.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依据宪法,下列哪项领导人或机关或组织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地方检察院 B.北京市市长 C.国务院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近年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均在“两会”召开期间开通专区,邀请“两会”代表和委员与网民进行互动访谈。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有() ①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②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要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政府必须() ①执政为民,限制政府权力的行使②深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③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等制度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5. 北京市计划用五年时间(2012~2017年),逐步建立规范权力运行的三大体系。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这是《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的主要内容。这是为了( ) ①重新配置权力资源②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③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6、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二

管理中的道与术

管理中的“道”与“术” 识人之美用人之长 “道”是理念,是规律,是原则。结合到管理,“道”是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基础框架,它们不提供具体对策,只提供社会活动中最普遍的管理规律;而“术”是方法、是策略、是技巧。它是管理理念的实践,主要提供具体的对策,但它不具备系统框架,尽管有时它也会基于某种特殊现象或某个组织的个别规律归纳出看似普遍适用的“原理”,但是这些规律只是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发挥作用;“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正确的管理方式就是“道”与“术”有效的统一。 “术”---技巧,处理各种人、事、物的技巧。技巧高明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缺点:锋芒外显,易使人感到太“精明” ,提防三分。常常不得人心。 “法”---规则,制度、流程等,起规范约束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属基础建设范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游戏规则”。缺点: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味依靠“法制”约束,并不能提高人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凝聚力、影响力。 “道”---规律,人性、习惯、自然规律。理解人性,认知习惯,懂得按自然规律办事,跳出“小我”方得“大我”。问题:悟“道”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与人性的自我修炼密不可分的心灵成长历程,短期难以见到明显效果。急功近利者往往难以悟“道”。 管理中的各种方法、技巧属“术”的层面,可治标,难治本。常占理,难得“情”。 管理制度、流程等体制建设属“法”的层面,可避免或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必要但不充分。可达到规范人行为的目的,但无法统一人的思想,赢得感情。合“法”不一定合“情”合“理”。 管理要合“道”,就是要符合人性、习惯,充分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先做人后做事”,“识人之美、用人之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让员工真实感受到“付出会有回报”而不是忽悠员工。悟管理之“道”,企业之树才可能常青! 东西方管理中的“道"与“术” 所谓“道”,就是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哲学;所谓“术”,就是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从东西方企业管理实践来看,在“管理之道”上,有着很大的趋同性。从“经济人假设”的泰勒制到“社会人假设”的“Y理论”再到强调团队力量的“Z理论”,一直到“权变论”、“博弈论”等等,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都有它们的影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