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说明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说明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华东理工大学新建实验十九楼、实验二十楼设计方案招标文件(包含设计任务书);

2.《教育部关于华东理工大学新建实验十九楼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3.华东理工大学梅陇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4..华东理工大学产学研大楼相关资料(电子文件);

5.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上海市相应的法规、规定等;

6.项目建设概况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根据徐汇校区修建性详规,实验十九楼选址在校园的东南角,靠近梅陇分变电所的陆家巷地块上,北面为教师学术活动中心及教学八楼,东靠梅陇分变所,南临梅陇路。实验二十楼选址在校园南大门的东侧,靠近梅陇分变电所的陆家巷地块上,北面为研究生大楼和教学八楼、东靠实验十九楼,南临梅陇路。

7. 项目定位

该项目按照教学科研实验楼设计。满足现代教学实验楼对安防、环保节能、人性化设计提出的较高要求;在安防、信息处理、智能管理、环保节能、生态理念等多个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8.项目规划控制指标

总用地面积:≈2252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实验十九楼23000平方米(包括35千伏电站)、实验二十楼40000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估算:32000万元

二.总平面设计说明:

1.平面规划:根据项目地块基本技术条件和实际需要,在满足防火、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实现项目容积率、覆盖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项目周边环境和现代教学实验科研楼的定位以及项目各项辅助设施配置情况,合理建筑布局,使项目有相对宽阔的室外空间,满足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园林景观要求,营造幽雅、舒适人文环境的绿色建筑。

2.交通组织:综合考虑楼宇内外功能区间、空间环境、地面道路、人流车流、动静分区等,科学安排项目道路交通,减少对区域内道路的交通干扰,有效组织项目的车辆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做到安全、方便、快捷,满足消防设施要求;地下泊车位设置应在科学分散交通流、满足人防设施、设备用房基础上合理设计;其他市政设施的具体要求按规划许可执行。

3.体量设置:在符合项目设计条件的基础上,以实验教学为主体,合理分配配套空间面积。

4.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合理设置交通核位置,做到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安全先进经济可靠。

5.功能设计:本项目功能以实验教学为主,兼有科学研究、行政

办公等功能。方案应具备教室、实验室、科研室、行政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大小报告会议室、车辆停放等功能。

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三.建筑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主要规范有: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200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2006版

2.基地气象条件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春光明媚、夏日晴长、秋高气爽、冬季不寒;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地区差异小,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年降水量在1098~1190毫米之间,市区降水量最多,位于北部的崇明降水量最少,地区分布大体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以崇明最大为3.7米/秒,市区最小为2.8米/秒,其它各区在3.0~3.6米/秒之间。由于上海地处东南沿海,受季风影响明显,全市除浦东新区以东北偏北风最多外,其它均以东南偏东到东南风最多。风的季节变化明显,3~8月盛行东南偏东风,9~10盛行东北风,

11月~次年2月盛行西北偏北风。上海全年日照时数为1825~2080小时,地理分布特点呈现出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青浦为全年日照最少的地区,最多的为川沙。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3.工程性质及设计范围

1)建筑类别一类高层建筑

2)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3)建筑耐久年限50年以上

4)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

4.设计原则

1)校园文化、建筑与环境相统一

2)使用功能与空间环境相统一

3)合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4)根据基地现状与周边现有建筑,精心设计建筑单体使之与现有建筑群体各部分的体量、尺度关系相互融洽,使整个建筑群既能够体现建筑独有的个性,又能够融入水体、融入环境,成为生长在基地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5)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规划理念

我们通过对地址的分析,地块几何形状,周边元素(绿化带,每条街道定界的重要性…)周边建筑(校园发展,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气候,城市,其地理状况及校园文化等其他所有给我们鼓励和灵感的

东西,进行建筑方案的思考。并且对建筑所需内部功能的分析和布局,根据对分析图剖析,在校园规划标准、功能标准以及建筑美学标准之下,作出一个集聚功能与美的方案。一系列正式元素和特点确定了建筑形象,结合建筑外形和不同大小的元素,呈现一种统一的建筑形象,并给予每一个组成部分独特性。

1)总体布局:本项目地块与梅陇路平行,近梅陇路与老沪闵路交叉口(老沪闵路是城市主干道),基地靠近校园大门,位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其重要性超越了建筑本身。所以,作为校园内两栋新建标志性建筑,其东南立面(沿街主立面)采用了极具教育建筑代表性的外观。

本项目主要功能集中于两栋限高为80m的塔楼里,一栋为实验十九楼,另一栋为实验二十楼。为满足这些功能所需空间,这样,与毗邻的酒店在体量规模上相比,就几乎相同了,从而达到和谐与平衡。剩余功能区安置于裙楼部分,满足并连接其他各功能。

本项目以与校园现有建筑布局风格统一的方式,创造一个大型广场,把新建建筑与现有建筑连接起来,使项目地块与其北面一系列的开放空间相联系,部分景观广场可作为将来大学新建公共活动区域。

两栋塔楼的主要立面(东南立面)与梅陇路平行,与校园大部分建筑朝向一致,这对被动式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利用及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来说,是最佳位置。这样的布局,另一个好处即是使建筑的相对另一立面朝向新建广场。使之具有最大的景观视角享受。

两栋塔楼建筑形态从不同角度来看,产生了对称与不对称美,同

时也产生了相同与不同的视觉感受。由于它们的宽度不同,且筑位置交错。这样两栋建筑体量从外部道路的不同方向看,会产生不同的建筑轮廓,从梅陇路西面看,实验二十楼会遮挡住实验室十九楼,这样就避免建筑立面过长;从老沪闵路北面看,两栋建筑是分开,中间有一道空隙,两栋建筑东西立面部分重叠,在视觉感观上,两栋建筑几乎是一样的(东西立面宽度相同);从城市次干道上的大学入口处看,实验二十楼的裙楼大面积地遮挡了塔楼。从新建广场看,正面视角两栋塔楼恢复成对称的形态。实验十九楼裙楼位置的偏移,在广场前形成骑楼。

2)交通组织设计:利用现有的道路以及规划道路,对人车进行分流,整个建筑群落与外部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充分保证行人安全的前提下,车流通畅并满足消防要求。

3)景观设计:本方案在地块内布置公共空间并与地块外毗邻的公共空间有机结合,由新建实验楼建筑与校园内现有建筑群围合而成。使得广场和道路布局延续至用地红线以外,创造一个矩形的更大的开放空间,作为大型广场。

公共空间设计坚持这一理念,尽量将其做成一个矩形(而不是不规则形状),并且规划一条环形的人行流线,连通相关的各个建筑不同的出入口。

从广场东面看,感觉酒店规模很大,从而在视觉产生了压抑感,为了消除这种感觉,我们设置一个棚架长廊,把广场封闭起来,遮挡了部分酒店,改变了人们的视觉感官,消除了视觉压抑感。广场的设

计延续了建筑立面的设计元素,并结合周边场地通盘考虑,形成既变化多样又统一协调的公共空间。

校园内的绿化与河道经过广场的西北角。结合本次绿化设计的林荫大道(指两边种满树的道路)把该景观一直延续至广场,,创造了一个新的、连贯的景观设计。棚架长廊附近的水景、树荫、草坪和长凳又增加了广场的使用功能。

公共空间主要供行人使用。通过在铺地上设置一条单行道,实现其人行流线。

6. 单体建筑方案设计

虽然实验十九楼和二十楼使用功能不同,但都适当留有弹性空间,委托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二次分割。建筑设计为开放体系---两栋塔楼的核心筒及卫生间,以最佳方式排布,它们作为建筑的固定元素,这样的排布尽可能地释放了其他空间作不同的功能区使用。这些空间进深不同,以走廊的位置为基准,对不同大小功能的空间进行最优布局。

为了减少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将两至三层高的大堂设置在塔楼外部,并且从视觉上看,其主出入口以对称的形式坐落于新建广场。

将较大型的房间与人流集中的区域排布在一层出入口附近,使建筑内部流线更畅通。

在实验20楼底层布置一个类似于飞机库或者工业厂房的大型通透空间,预留用于放置科学研究使用的较大型设备。

在两栋塔楼的核心筒,各设两组楼梯和电梯,分别供学生和教师使用。这样区分人行流线,既增加了次出入口的使用频率,又能直接通过这些出入口,而无需经过主要门厅。

各功能用房的面积和高度符合设计任务书及一般功能使用规范的要求:

1)实验十九楼

塔楼及裙楼1-4层为教学设施区, 5-6层为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办公区, 7-18层为教师行政办公区;

2)实验二十楼

塔楼1层为教室,2-3层为办公会议(科研区),4-18层为化学材料实验室,能源动力和控制实验室(实验区);

35KV电力用户站和电业开关站,10KV变电站及大楼设备用房分别设置在地下室和实验十九楼底层东侧尽头,靠近现有的城市变电站。

7. 建筑立面及设施

实验二十楼外立面留出一部分空间用做设备井(含风管等),有利于实验楼室外立面设备管线布局以及将来可能修改管线布局时而不影响外立面美观。管道井根据结构柱的位置竖直的、有节凑的分布在建筑外立面,用大理石外包,其剖面成梯形,其中的管道连通建筑内部交接点而不接触到结构柱。该系统可将外立面上管道井与实验楼核心筒处管道井相连通并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多用途的设备体系。

外立面竖直的管道井可根据其位置与室内使用功能作轻微调整。大部分的管道井用作机械排风直至楼顶,延伸到屋顶时,排风管密度最大,这样可以起到无遮阳设施区域的日照遮挡。

设备井适当高出女儿墙,可遮挡楼顶的设备机房与核心筒。亦尽可能的使设备井与其相应的机器设备做连接。位于各个管道井之间的建筑立面区域做成规整的方格状,便于今后对这些区域进行改造而不会改变外立面的整体性。用于外立面装修的石材、玻璃、木制框架,同样是为了便于今后改造。圈梁、窗户、窗台与新造型主义设计风格结合在一起,位于标志性的竖直外包石材设备井的内侧。

8.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朝向要有利于日照,南立面进入阳光照射同时北立面总是处于相对应的阴影中。这种朝向在南北面差生了一个恒定的温度差有利于自然通风。

塔楼位于地块南面,避免因日照产生的阴影而遮挡住现有建筑。两栋塔楼之间的间距不但有利于冬季的日照时间,同时在夏季下午,实验二十楼遮挡住实验十九楼,避免室内过热的情况。避免两栋塔楼同时受到强力的夏季日照。

每栋建筑拥有2个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一个为热能调节系统,另一个为空气循环系统。这两个系统分别集中在这两栋建筑里来提高其效率,但是同样也能单独使用。

1)供热制冷系统

通过一组独立的风机盘管实现不同空间的制冷及供热,可调节

整个建筑或某个朝向或是某个空间的温度。建筑内部风机盘管与外部的风机盘管连接,一同运行。根据最新技术多联式空调机组系统(带有逆变器电效率优化系统)。这个系统允许在需要的情况下,对不同空间分别地制冷或供热,节省大量能源并控制废气排放。

2)空气循环系统

同样地,室内不同朝向房间及使用区域都有其单独的空气循环系统。这个自动系统通过一组空气热交换器控制空气的进出,这是一个冷热媒介进行冷却或加热空气的换热装置,能起到排除污浊空气及送入新鲜空气而不互相影响。使用该系统的唯一目的是将热损失降到最低而保持室内恒温。

建筑外南北立面两侧的风管帮助了通风系统送风前的预热及预冷。在风管入口安置一个过滤网,这样能保证空气质量;埋在地下的部分能起到调节外部空气的作用。当空气被过滤及调节后,它会通过南北立面的风管进入室内,并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制冷或供暖。同样,室内污浊的空气会从建筑另一面的风口排出。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通过空气热交换器,送入冷风或者热风。利用塔楼屋顶放置太阳能真空管,使其温度范围高于一般温度。这个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使用热能空调,实现冬季最冷几个月的供暖及供热水器之用。集热器得到的高温也可通过蒸汽蓄积器和涡轮机产生建筑电能。得到的电能能把建筑能源消耗降低到最小。高效能LED照明系统通过移动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照明。

裙房及副楼通过屋顶花园的建立,将屋顶的维修率降到最低及帮

助二氧化碳的吸收并同时起到美化了环境的作用。尽量保留自然的土地,而不是铺装。需铺装的区域设计成高渗透铺地,利用自然土地的渗透性,帮助雨水的吸收,并提高公共空间的空气质量。

3)污水的循环使用

设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输送至屋顶水箱储存,用作卫生设备冲洗之用。设有盥洗生活用水收集及过滤系统,达标后输送屋顶雨水箱。

4)建筑景观照明

在建筑的东南面,考虑适当采用了建筑泛光照明,有利于建筑形体的夜景展示,同时客观上也起到提高学校形象的作用。

9.设计标高及尺寸单位。

1)除特殊注明外,本图标高均注建筑面层标高。

2)本工程除注明外,总平面图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他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四.结构:

1.设计依据:

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上海市标准)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上海市标准)

其它现行国家相关规范及规程

2)采用的设计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0.55kN/m2

基本雪压0.20kN/m2

各部分板面活荷载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实验室 3.5kN/m2

房间、办公 2.0~2.5kN/m2

门厅、楼梯 3.5kN/m2

挑出阳台 2.5kN/m2

厕所 2.0kN/m2

其它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3)工程地质资料

该工程暂时没有进行地质勘察,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待定。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为Ⅳ类。

3.现场情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两栋单体建筑,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地

上一层高为6m,二三层为5.4m,其余均为3.9m,建筑总面积为63000m2。

柱网尺寸:8.4m x 8.4m。

2)当地施工条件

目前,场地较多为平整,周边已有较多建筑物建成,因此,施工的组织技术有了良好的储备,场地开阔,施工条件良好。

4.结构设计

1)基础方案

根据本工程特点,实验十九楼、实验二十楼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拟采用直径400mm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上部结构选型

实验十九楼、实验二十楼的上部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连廊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连廊两端设置抗震缝与两边主体结构分开。

3)伸缩缝的设置

根据规范的要求在适当的部位设置伸缩缝(可兼作抗震缝);对较长的建筑亦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在温度变化较大的部位(顶层、底层,山墙,内纵墙的端

开间)提高结构的配筋率。

二.对阳光直射部位屋面采取保温措施,外墙增设粉刷。

三.较长的结构单元,每隔30~40米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如梁、板的1/3跨度处),宽度亦为

700~1000mm,在施工后浇带处钢筋必须贯通。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原构件,采用微膨胀水泥配制。后浇带不宜少于2个月后(指相对湿度为60%时),若在潮湿条件下(相对湿度为80%),相隔时间尚应相应延长,不宜少于100天,进行砼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

4)楼盖体系

本工程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5)抗震措施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6)材料

基础:C30

框架柱:C30~40

梁、板:C35~30

钢筋:HPB235级钢,HRB335级钢,HRB400级钢

钢材:Q235钢

焊条:E43XX、E50XX型

7)结构计算

本项目结构计算采用PKPM系列软件的PMCAD,SATWE,JCCAD。

五、给水排水:

1.给水设计

给水水源为周边道路的市政管道。地下层~一层采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二层及二层以上采用泵加压供水,设一组泵。泵房设在地下一层,并采用智能箱式泵站供水,以避免二次污染。

2.排水设计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本工程排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

基地暴雨设计重现期为2a。屋面雨水采用重力式内排水系统。屋面暴雨设计重现期为10a。雨水直接排至周边道路的市政雨水管道。

3.消防设计

分别设有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水源从周边道路的市政管道引入,并在红线内成环。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100米,保护半径为150米。在水泵接合器15-40米范围内保证有室外消火栓。

2)室内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稳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并在最高建筑屋顶设置18m3高位消防水箱。火灾延续2h.并保证有两股13米的水柱能同时到达。消火栓给水泵由消火栓稳压系统的压力联动装置直接启动。

3)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除变配电室和不宜用水扑救的区域外,均设闭式喷头保护。并在最高建筑屋顶设置18m3高位消防水箱。火灾延续1h. 喷淋给水泵由喷淋稳压系统的压力联动装置直接启动。

消防电梯排水通过集水井内潜水排污泵提升排至室外雨水管网。集水井有效容积不小于2m3,潜水排污泵的排水量不小于10 L/s。

消防泵房设在地下一层,并设消防水池。

建筑灭火器配置:整个建筑物内按规范设置灭火器。

4给排水节能措施:

1)生活泵选用高效、节能型水泵。

2)所有用水器具均采用节水型产品。其中坐式大便器采用6升冲洗水箱节水型号;蹲式大便器、小便斗采用自闭式冲洗阀(配红外线感应开关);洗脸盆龙头采用陶瓷阀芯(配红外线感应开关)。

3)水池、水箱溢流水位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4)合理确定供水压力。

选用高效节能的水泵和电机。

地下贮水池和屋顶水箱采用能及时报警的溢流措施。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选用硬聚氯乙烯雨水管。

六、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工程概况

实验十九楼、实验二十楼总建筑面积为63000m2;实验十九楼地上包括教学设施区、专业学位中心区、教师行政办公区、地下一层车库;实验二十楼地上包括化学材料实验室、能源动力和控制实验室、科学研究院,办公会议、地下一层车库。

2.空调系统概述

1)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VRV空调系统。

2)底层大厅公共活动空间、多功能报告厅等大空间区域采用单风道、低风速全空气系统。

3)办公、实验室、中小会议等区域采用调节灵活,经济方便的VRV 空调系统。

3通风系统概述

1)各房间尽可能的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设计机械通风。

2)水泵房、变配电所设计机械排风,自然进风。

3)地下一层汽车库均采用机械排风(兼消防排烟),机械补风系统。4)卫生间均采用机械排风系统。

4.消防排烟

1)各房间及走道尽可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不能满足要求时设计机械排烟系统。

2)地下一层汽车库均采用机械排烟(平时兼作排风),机械补风系统。3)无法满足自然防烟条件的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分别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4)空调及通风管应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所有穿越防火墙及空调机房外墙的风管上均设防火阀。排烟风机前的排烟防火阀与对应的风机连锁。

5)空调通风风管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保温材料采用经当地消防部门认

可的不燃及难燃型保温材料。

5环保节能概述

1)所有通风机及空调机组安装均采用减震装置, 吊装空调机组和风机采用弹性吊架, 与此设备相连接的进出口管道均设软接头。

2)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低噪音设备。

3)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4)过渡季节尽可能利用室外新风作为冷源,以利节能。

5)地下车库排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平时通风为低速运行,发生火灾时为高速运行,以节约电量及运行成本。

6)选用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均符合有关环保要求。采用过渡制冷剂时,其使用年限不得超过中国禁用时间表的规定。

7)排风系统尽量做到高位排放。

七、电气:

1.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10/0.4kV变、配电系统;

--电力系统;

--照明系统;

--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2)电源设计分界:由城市电网引入本工程的两路10kV电缆线路由供电部门负责;本设计只提供此线路进入本工程建设红线内的路径;电源分界点为地下一层高压电源进线柜内。

3.负荷分级,负荷容量估算及供电电源

负荷分级:

1)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舞台防火幕、排烟风机、加压送风机等)、保安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出口标志灯、电信系统等为二级负荷;

2)其余负荷为三级负荷。

负荷容量估算: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2)人行流线: 项目人行流线结合中心景观绿化、入户小径形成一条相对安全的人行路线及休憩空间,考虑步行者的视觉感受,在植物、建筑的布局上营造步移景异的效果。(3)本项目为高层建筑群,小区内部沿高层建筑设置消防道路及回车场,消防车道宽≥4米,满足消防要求。 6.环境与绿化 小区景观系统延续了总平规划中心花园式结合绿化系统,结合建筑周边绿化布置,营造整体中心花园式内庭院景观,让每个组团的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朝向。7.公共配套服务 本项目规划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为小区服务的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是沿街独立店面、超市、商业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公共活动用房、物业管理等,满足小区配套服务设置要求。 8.人防设置 人防工程按相关人防要求设置在本项目的1号地下室范围内,并满足本项目的人防需求。 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地下室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8) 甲方的意见 2.建筑物使用功能: 1#楼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裙楼为两层商业用房;2#~5#楼均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裙楼为两层商业用房;6#楼一梯四户一类塔式高层住宅楼,首层为小区配套活动用房。地下室分为两个,1#楼底盘辐射范围区域为1层地下室,设置设备用房;2#~6#楼底盘辐射范围区域,主要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非机动车车库、人防、局部设置设备用房。 3.建筑的功能分区及平面布局: (1)地下室共分为五个防火分区,其中四个作为机动车停车库,一个作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室区域战时设置人员掩蔽所。 (2)1#~5#楼均设计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竖向交通设计采用两部电梯(其中一部按担架电梯设计)加剪刀梯形式,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竖向交通形式及现代居住人群多元化的居住需求,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结构形式采用框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厂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6.《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58-88) 7.建设单位提供的批准文件资料及要求 8.土建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 二.设计气象参数 1.大气压力:冬季Pd=1020.9hPa 夏季Px=1002.5hPa 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通风温度:twf=5.0℃ 冬季空调温度:twk=-2℃ 夏季空调温度:twk=32.0℃ 夏季通风温度twf=30.0℃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ws=27.7℃ 夏季计算日较差:dt=6.0℃ 3.室外风速: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Vx=3.2m/s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d=3.7m/s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24853m2,除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及仓储用房外,均设置舒适性中央空调系统。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应用多种节能技术措施,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目标。 通风系统按照使用要求设置,保证室内空气品质与卫生程度,满足环保、人防等要求。 消防系统均按照一类高层建筑设防,执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消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系统相结合设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功能转换,以降低工程投资并减少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四.空调系统设计: 1.本工程剧院与影城空调系统分别独立设置。 2.剧院部分空调系统冷负荷估算为2570kw,空调热负荷估算为1350kw。冷热源系统根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平方米(约164.7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平方米(约145.68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三、总体定位及规划 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 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四、功能分区与平面组成 总平面布局围绕轴线、广场、街市展开,以提升广场的商业价值及营造良好的空

某项目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370-2005;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12、其它相关专业提供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资料。 二、设计范围 室外给排水系统、室内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三、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 以市政给水管为水源,从周边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引到地下室泵房和一层给水点,以满足本建筑物的生活消防用水要求。 2、用水量 根据国家给水工程规范标准与当地具体情况确定本建筑物的用水量标准。 生活用水量标准: 办公 50L/人.d 绿化灌溉 2L/m2.d 车库冲洗 2L/m2.次 四、室外排水 1、污水

按环保要求,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 设计重现期取2年,降雨历时10分钟。道路雨水由雨水篦子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处由雨水沟截流雨水,排入室外雨水管道。 五.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市政水压供水范围内楼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超出市政供水范围的楼层采用变频加压机组供水。 地下室设生活水箱,变频加压机组。水压超过0.35MPa的楼层设置支管减压阀。 六.室内排水系统 1、污水 室内污水直接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地下室污水由潜污泵提升排出。含油废水经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室外污水管。 2、雨水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屋面雨水排水采用重力雨水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0年,降雨历时10分钟。 七.消防系统 1、设计范围 本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室内外消防系统。 2、消防用水量 a、室外消防用水量: Q=25L/s×3.6×2(h)=180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b、室内消防用水量: Q=15L/s×3.6×2(h)=108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c、喷淋用水量 Q=35L/s×3.6×1(h)=126m3,火灾延续时间按1h计。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江南水都四期 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 院长: 总建筑师: 总工程师: 项目主持人: 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2019年12月3日工程负责人:梁章旋 建筑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结构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给排水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电气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暖通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暖通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第八章防火设计专篇 第九章人防设计专篇 第十章环保设计专篇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环卫设计 第十四章安全防卫 第十五章无障碍设计 第十六章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设计依据: 1. 公司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方案设计要求。 2.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复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 10.《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其它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局部设地下一层车库,地上共有13栋18层住宅,2栋11层住宅,19栋9层住宅,沿街设一层店面,区内结合住宅底层配有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诊所、物业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实际用地面积:121890平方米 计容积率面积:287600平方米 其中:住宅:275794.5平方米 商店:8300平方米 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及架空停车(2.5米以上):3505.8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37723.8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27505.6平方米 建筑密度:22.6% 容积率: 2.36 绿地率:30.16% 户数:2382户 机动车位1088部其中:地下机动车位:861部 地上机动车位:227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0.6=703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0.3=363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0.2/100=17部 公共停车位:100部 非机动车位:4090部 其中:地下非机动车位:2080部 地上架空非机动车位:1090部 地面非机动车位:920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1=1172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2=2420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6/100=498部 五、设计概念: 1. 本项目开发定位为高尚住宅小区,力求营造一个居住舒适,风格独特的生态型亲水社区。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 平方米(约164.7 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 平方米(约145.68 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 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 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 《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三、总体定位及规划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 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环节指导手册

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本科(含专升本)) 继续教育学院 二○一四年四月修订

目录 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 (1) 本科(含专升本)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7) 附录1:华东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样张) (11) 附录2:华东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样张) (12) 附录3:华东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3)

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 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环节中,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教学基本要求 1.训练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应根据综合训练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工作能力素质,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作责任心、事业心 (2)收集资料、文献查阅、文献资料总结能力 (3)工作计划和组织能力 (4)方案选择和比较能力 (5)理论分析能力 (6)工程设计和实验研究能力 (7)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分析能力 (8)计算机应用能力 (9)写作能力 各专业根据上述训练要求和内容,合理设计训练环节,按各专业培养特点制订教学基本要求。

2.时间安排 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以及各类专业培养层次的不同,毕业论文 的时间总量(不含评阅、答辩)安排如下: 二、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能符合教学的要求,课题份量掌握在使一般程度的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如期完成,对于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教师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选做论文还是设计,可以按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工作需要及各主办院系提出的课题,让学生挑选。 课题来源: 1.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等 单位的实际工作的课题,也可以是教师的科研课题。 2.同本专业工程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3.结合学生实际工作,并符合教学要求的课题 三、指导教师 1. 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结合课题任务,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认真发挥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

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临沭阳县,西与宿迁市宿城、宿豫区毗邻。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700 地面积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6.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厂房的可持续发展 厂区应该是一个人和自然有机协和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在更高的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意识和行为准则。 7.安全智能———实现厂区“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

合理的人车相对分流,避免造成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 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用地沿徐淮路布置办公楼、展示厅、门卫处,内部合理布置了科技木工厂房、干燥整理房、多层板房、科技木精品房、蒸煮房、锅炉房、成品库、锯木房、刨切房、旋切房、保温房、五金 库、机修房、宿舍、餐厅、厕所等。 四、整体规划布局 景观绿化系统。 3.厂房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厂房布置上综合地形与南北向的因素,采取较为丰富的布局形态,使整个厂房的整体感更加明确。强调空间、体量、轮廓线的塑造,点与线的结合,既强化了厂区内部空间的丰富、动感与流畅,又丰富了社区空间的轮廓与城市肌理。 4.配套公建布局

公寓房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百江镇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辖镇。百江镇位于桐庐县西南部,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0134人,05省道穿境过,是千岛湖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镇人民政府驻地百江村。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20111人。 百江镇以发展规模效益农业而著称,板栗、茶叶、菜竹、杨梅已成为该镇 百江镇板栗四大龙头产业,特别是板栗面积已达15326亩,年产板栗744吨,产值689万元,已成为该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授予“省级板栗之乡”称号;工业经济主要有制笔、木业、纺织、铸造等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3。5亿元,农业总产值68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51元。 2.项目地块状况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位于百江镇西南面。用地面积3215.0平方米,基地地势平整规则,地块由东面临滨江路、西临罗溪,整个规划地块紧邻百江一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内容 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住宅用地。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公寓、商业、广场的规划设计。 3.市场背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带来了产业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业、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3.《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6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7.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地块周边现状以及整个百江镇百江村现状,在设计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居住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节能化的示范现代住宅区,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活环境。 2.注重品质———追求“新建筑主义”的主题风格 充分满足居民的舒适感。全方位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妥善处理建筑与景观、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建筑融于环境,使景观衬托建筑,满足人们的可参与性的要求。 3.环保健康———以创造安全、健康厂房为目的 以前期策划、地块选择、规划设计、建设设施、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方面的科学开发、以创造出新世纪的健康居住建筑。 4.人文融合———体现“融合自然生命、倾注人文关怀”的开发理念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并充分考虑考虑城市的社区的示范性建筑,使此地的人们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建设出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有品位的社区新亮点。 5.经济节能———体现“合理利用资源、地势、节约资源”的理念 本项目地块内地势平坦,在设计中结合场地原有的地势再创造,减少开发建设的前期工程量,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教通字[2004] 027号2004年1月15日 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现就开题报告、文献翻译、论文的文档格式作如下规定: 一、总体要求 以下要求适用于文献翻译、开题报告和论文。 1、使用华东理工大学统一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毕业论文封面。 2、A4纸,单面打印。 3、页面设置:左、右、下边距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和页脚均为2厘米。 4、文献翻译不少于4万英文字符,论文正文为2万字左右。 二、开题报告与文献翻译 开题报告要求打印,文献翻译打印与否,由各个学院自定。 开题报告与文献翻译的标题居中,用黑体小二号粗体,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标题下为班级、学号、姓名,格式为“班级(学号)姓名”,用黑体四号并居中。 紧接着是摘要(只需中文)和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包含3至5个字或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然后是正文,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为12磅。开题报告的正文分为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五部分。 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若为开题报告/文献翻译则在文章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文献翻译)”。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中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设置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12

磅,其余正文打印格式与下面的论文正文格式相同。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的装订顺序如下: 1.封面; 2.开题报告; 3.文献翻译; 4.外文原文(用A4复印)。 三、论文 1、摘要和目录 摘要和目录单独编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形式为罗马数字。摘要要求先中文(“摘要”)后英文(“Abstract”),中文至少150字,英文至少500印刷字符。“摘要”、“Abstract”和“目录”用黑体小二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二号和黑体小二号,居中。“摘要”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摘要的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Keywords”)用黑体(Times New Roman粗体)小四号,内容用宋体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包含3至5个字或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目录设置段前为0磅,段后为12磅。目录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 2、论文正文 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 l、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1.25倍行距”。 2、每一章另起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学连续编号,例如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章名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演艺中心

演艺中心 结构设计说明 青岛海泉湾度假城演艺中心,由主舞台、侧舞台、后舞台、带伸缩座椅的观众厅和其他附属功能房间及局部地下室组成。主体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观众厅部分平面布置呈圆形,最大跨度近40m,其屋面拟采用钢网架结构;主舞台部分平面布置呈矩形,其屋面拟采用钢桁架或钢网架结构;其他功能性房间围绕舞台及观众厅呈圆形布置,共三层,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局部剪力墙形成主体结构。基础做法参照温泉中心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采用桩基础。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 给水系统: 本剧场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最高日用水量为7.5 m3 /d。 (二) 排水系统: 1、污水排水: 生活污水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的排水方式,地下室污水采用潜水泵提升排出, 最高日污水量为6.75 m3 /d。 2、雨水排水: 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方式。 (三) 室内消火栓系统: 1、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Q=15L/S,火灾延续时间t=2h,总水量为108m3。 2、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消防水箱均设于临近酒店内。 (四) 室外消火栓系统: 1、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Q=30L/S,火灾延续时间t=2h,总水量为216 m3。2、室外消防用水量存于临近酒店消防水池内,室外消防泵设于消防泵房内,在室外设室外消火栓。 (五) 雨淋系统: 1. 在剧场舞台的葡萄架下部设置雨淋系统。 (1)、火灾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Ⅱ级,喷水强度为16L/min·㎡,作用面积为260㎡,系统流量为Q=91L/S,火灾延续时间为t=1h,总水量为328 m3。(2)、储存雨淋系统用水的消防水池、雨淋泵、储存火灾初期用水的消防水箱均设于本剧场内。 2.观众厅座位缩回后为400人宴会厅,设雨淋系统。 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Ⅰ级,喷水强度6L/min·㎡,作用面积160㎡,系统流量Q=30L/S,火灾延续时间t=1h。 (六) 气溶胶灭火系统: 本剧场内的柴油发电机房、高压配电室均设置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灭火设计密度140g/ m3,灭火时间<180S。 (七)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本剧场舞台及后台部位为严重危险级A类火灾,配电房间为中危险级带电火灾,其余部分为中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暖通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2、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及总平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立面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立面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立面设计包括主要材料如幕墙、石材、涂料等示意 和注明,本文介绍建筑立面方案设计,为大家说明。 建筑立面设计的影响因素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 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 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 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任何建筑都必定坐落在一定的基地环境之中,要处理得协调统一,与环境融合一体,就必须和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方位、朝向、形状、大 小、道路、绿化以及原有建筑群的关系等,都对建筑外部形象有极大影响。 建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它必须运用大量的材料并通 过一定的结构施工技术等手段才能建成。因此建筑体型及立 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 建筑体型和立面构图中的美学原则,就是指建筑构图的一些基本规律,例如均衡与稳定,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等。要综合利用这些美学基本原 则来创造完美的建筑形象。 知识点 1.主从与重点

2.均衡与稳定 3.对比与微差 4.节奏与韵律 5.比例与尺度 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 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在表现建筑性格特征时,也可以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艺 术构思,并以此突出建筑的性格特征。 应对策略实用功能 依附于建筑主体的建筑细部大多都是建筑的功能性构 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主要表 现在围护、排水、采光、通风、保温、防热、防噪等诸方面。墙体、屋盖——围护作用 大门——出入、室内外空间渗透 窗户——采光通风 阳台——接近自然 楼梯——垂直交通 审美价值 任何细部都体现形式的美感。 建筑细部参与和深化了建筑的造型过程,强化了建筑的

华东理工大学文件

华东理工大学文件 校教〔2017〕76号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印发《本科生毕业论文 格式规范(修订)》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学校修订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华东理工大学 2017年11月15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修订) 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就开题报告、文献翻译、论文文档格式等作如下规定: 一、总体要求 以下要求适用于开题报告、文献翻译和论文。 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和毕业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并发放。 2. A4纸,单面打印。 3. 页面设置:左、右、下边距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和页脚均为2厘米。 4. 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1.25倍行距”。特别说明的除外。 5. 非汉字统一使用Times New Roman体。汉字默认使用宋体,特别说明的除外。 二、开题报告与文献翻译 (一)开题报告 1. 标题:用黑体小二号粗体并居中,段前距为12磅。标题下为学生班级、姓名和学号,班级和姓名之间在半角状态下空一格,格式为“班级姓名(学号)”,使用黑体四号并居中,段后距为12磅。 —2 —

2. 摘要和关键词:只需要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分别另起一行左对齐,用黑体小四号,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超出一行顶格排版。关键词包含3至5个字或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 3. 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分为“1 研究背景”“2 文献综述”“3 技术路线”“4 进度安排”和“5 参考文献”等五个一级标题。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用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距为12磅。第五部分中的具体参考文献格式参见论文参考文献部分,其他正文格式参见论文正文格式。 4. 页眉: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并在文章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字号为五号。 (二)文献翻译 1. 标题:用黑体小二号粗体并居中,段前距为12磅。标题下为文献原文作者姓名及其相关信息,用黑体四号并居中,段后距为12磅。 2. 内容:字号为小四号,其他可以根据外文原文灵活调整。 3.文末:另起一行左对齐,注明“本文译自:”,并按参考文献格式注明译文出处。字号为小四号。 4.页眉: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并在文章标题后面加上“(文献翻译)”;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字号为五号。文献翻译另起编页,多篇文献翻译连续编页码。 —3 —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完整)

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立项文件 2.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座标及现状地形图 3.杭州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意见书和勘设红线图 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设计招标任务书 5.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意见 6.杭州市现行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5版)、《杭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 二、概述及现状分析 为响应杭州市政府要求三年建设三百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确定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拆迁的居民需要更快更好的被安置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事,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规划设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展开的。 本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打铁关,东至建国北路,南至规划二号路,西至规划中学,北至市电力局110KV东新变电所,现状地址即东新路与绍兴路交叉口西南角。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文化气息浓郁,商业发展成熟,这充分体现出市政府对拆迁市民的人文关怀。 本地块交通便捷,紧临两条双向八车道的市级道路,远期还将有地铁一号线艮山门出站口在地块东侧。周边配套完善,地块北侧为易初莲花、和平家私等商业中心,西北侧为朝晖现代城等成熟社区,根据详规,地块西侧将建设为中学和幼儿园,南侧将建设配套公建和农贸市场。四周自然环境优美,东西南侧均有河流分布。总用地面积22698m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该区块以小高层与高层相结合,辅以沿街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容积率为1.94,绿化率为43%,建筑密度为23.2%,区块总建筑面积为5323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970 m2,地下建筑面积9265m2。 三、设计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即以公众需要为本 人本主义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建设准则。体现一切以公众需要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努力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小区。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印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印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校教〔2017〕5号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现将修订后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华东理工大学 2017年1月18日

华东理工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若干规定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本学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目标与要求 各院(系)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规定,制定符合本学科特点的《院(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培养的具体目标,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各院(系)制定的《管理办法》应及时告知本院(系)所有师生,并报教务处备案。 二、选题与指导教师选派 做好选题与指导教师选派工作是顺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提。各院(系)要结合以下几点原则,制定适合本院(系)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 1.选题难易度及工作量,一般应控制在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如期完成的程度。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2周,有条件的专业可以安排更多时间。 —2 —

2.选题应符合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同本专业、学科紧密相关,鼓励不同专业或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选题要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学术性,体现教学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原则。综述类课题不宜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题。 3.为保证工科专业学生同时得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两方 面的基本训练,工科专业的毕业环节实行“套餐”制。“套餐”一为小设计+大论文,“套餐”二为小论文+大设计,学生两者选其一。小论文和小设计均属于独立的教学环节,单独考核,学时安排一般不得少于4周,小论文篇幅一般不少于5千字,机械类的小设计图纸不少于1.5张,工艺类图纸不少于l张。 4.学生能否进入毕业论文环节的资格审查,按《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修订)》(校教〔2014〕29号)规定执行。 5.学生可以在院(系)提供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也可以自主选题。后者须由院(系)审核并配备指导教师。 6.原则上每位学生一个题目。如果多位学生共同参与同一研究项目,应要求每位学生在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的同时,还必须指定其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及相应工作量。 7.指导教师一般应选派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指导毕业设计的,按2倍毕业论文指导人数计算,即不超过10人)。 —2 —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总论: 一、项目背景: 大力发展南宁市职业技术教育是南宁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宁市贯彻全国、全区、全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2006年~2010年,是南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也是南宁市实现现代化的奠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的构建,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要有新思路,教育改革要有新突破,教育工作要有新举措。为进一步实现南宁市教育跨越式发展,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南府发[2006]60号)、《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及“十一五”规划,南宁市教育局在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南宁二中、三中、宾阳中学和市一职校、六职校、横县职校快速发展,使其成为立足首府、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全国一流名校”。 二、建设单位简介: 学校现有十五个专业,骨干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文秘、制冷空调、电子商务等。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做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出发,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由于面向市场办特色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奋战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为振兴南宁和广西的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设计依据: 1、关于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立项的批复(南发改社会[2008]106号 2、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3、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委托书和设计要求。 4、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地形图 5、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总平面方案审核意见(NNJYJ[2008]JJXM/1126-2号) 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宿建设标准》编制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8、《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 四、设计规模: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规划总用地为300亩,建设总面积为70027.0㎡。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已取得土地证的建设用地约140.7亩,二期后续计划征地160亩,手续正在办理中,有关部门设想与一期接壤。建成后符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规定:生均建筑面积均20㎡,生均占地50㎡,可容纳全日制学生规模3300人。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学制与学期 一、学制 本科各专业的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三六年(包括休学、停学和保留学籍等)。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要求的总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标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以四年为标准修业年限计,提前或延长毕业年限需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实施细则见有关规定。 二、学期 学校每学年设置春季、秋季两个长学期和一个暑期短学期。长学期安排周,其中用于教学周,考试周;短学期安排周,主要用于安排选修课、讲座、军训、实习、设计、创新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条:学分计算 一、理论与实验课程 理论课学时计学分;体育、实验、上机课程学时计学分。 二、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计学分; 课程(设计)、实习、小设计等,周计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计学分; 三、创新教育活动 创新学分,指学生按规定参加教学计划之外的各种竞赛性、科研性、实践性活动所取得的学分。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由学校、学院(系)组织,并经教务处核准的各类发明、设计、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以及社团活动。 为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规定每个本科生修学期间应至少修满个创新学分方能毕业。 实施细则: 、竞赛性活动获奖 获国家级以上奖励计学分,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计学分,获市级三等奖或校一等奖计 学分,市级鼓励奖、参赛奖,校二等奖及以下者计学分。同一奖项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予重复。 2、论文发表 在国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主要作者(排名第一)每篇计学分,其他作者每篇计学分。在其他公开发行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学分,其他作者学分。 、取得科研成果

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1219

商住开发项目设计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用地面积:131663.0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67341.91平方米。其中东侧地块用地面积5035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48761.00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143230.00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5531.00平方米。西侧地块用地面积7397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18580.91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202558.42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16022.49平方米。项目地块较为方正,场地平整。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4、《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5、《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JGJ50-88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本) 8、《汽车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8-2005 11、建设方提供的电子版现状地形图; 1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13、兴化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和设计任务书与要点 三、设计理念 结合宜人的水环境,创造一个景观与人和谐共生的、健康的生态型人文社区是本设计的主旨。 本项目充分分析地块景观价值,北侧紫荆河为最优景观资源,其次为东西两侧地块中间、东侧地块南侧沿河景观资源。地块内部为庭院景观资源。地块东西两侧紧邻市政道路位置为沿街景观,沿街布置配套安居房。 规划布局沿周围是市政道路布置高层住宅,内部布置小高层住宅。地块北至南依次由高至低,创造出丰富的城市景观。 户型采用一梯二户南北通透的高品质户型,打造高水准的品质小区。 地块北侧紫荆河沿河景观和地块中间的河岸绿化打造观景平台和休闲步道与项目主入口结合,强调小区内外景观的连续统一。在考虑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寻求自然美和人性化的和谐统一。 根据场地标高低于市政道路,结合地形设计一层地下车库,减少开挖的同时并解决住户停车问题。 四、总平面布局 规划布局依据地块地形和周边环境,规划布置11+1层、17+1层和27层板式住宅为主。规划总平面采用简约的直线为基本元素,形态为线形组织下的居住组团。错落的建筑群循序相接,浑然一体。规划分东西两个地块。其中东侧拥有优越的景观资源,作为本项目的高品质住区进行打造,布置面积较大的高品质户型。含16栋高层住宅和1栋多层商业。西侧地块含18栋高层住宅和3栋多层商业。规划依据建筑布局,形成多个居住组团。每个组团均设置相对独立的组团庭院。规划在东西两个地块中间设置景观交点,与东西两侧地块主出入口共同形成小区的景观轴线。地块北侧紫荆河、东西地块中间的水系、泳池、休闲活动空间等内部景观共同形成项目的主要景观交点。 五、道路交通规划 依据小区周边市政道路分别设置两个人行出入口和两个机动车出入口。小区动态交通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机动车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尽量减少机动车对居住区与组团的次序和居住环境氛围的干扰。小区结合地形设计了地下车库,减少开挖的同时并解决了停车问题。 六、景观绿化规划 小区内部景观设计紧扣城市花园这一主题,综合考虑建筑与绿化的双重景观要素,环境打造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将建筑作为景观的部分来考虑,带形为主的构图手法,打造多层次的带状景观系统。地块中间的河岸绿化打造观景木平台栈道和石材休闲步道,与东西主入口相结合,强调区内外环境的交融与渗透。建筑之间形成视觉通廊,注意建筑底层的通透性,充分运用立体绿化。打造一个完善的绿化景观系统。 七、空间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