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法制文化建设与研究

高校校园法制文化建设与研究

作者:王辉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王辉(1983-),男,本科,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检察院,研究方向:民商法。

【摘要】依法治国是保障国家经济、文化、政治、卫生等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大力推行法制教育,可以作为实现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法制教育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实现途径,有必要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建设健全、和谐的校园法制文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也是提高国民法律素质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制文化;法律素养;高等教育

一、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空前的进步,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开始进入了发展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良好的法律素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素养。法制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经成为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途径。在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里面,法制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二、高效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现状(一)校园法制教育之行力度不够

而当前高校在贯彻实施法制文化教育活动时,不仅教育形式单一,而且教学素材、知识相对陈旧,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很多高校在基础的法制教育方面,仅限于法律基础的教学,以考试合格为主要目标。同时,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全,难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这种基于“形式主义”的法制教育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比如,最近几年来,国内多所高校普遍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大学生犯罪率并没有降低,反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比如,“药家鑫故意杀人案”、清华大学故意“硫酸伤熊”事件等。这些犯罪事件恰恰反映了当前高校法制文化的严重缺失,校园法制教育之行力度不够。(二)大学生普遍法律意识淡薄,总体法律素养和水平较低

根据官方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5%左右的高校学生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现状表示担忧,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则表示校园法制建设水平与在自己无关。此外,很多学生在法、理、情等方面的界定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特别对于道德、法律、人情等方面的概念和关联性没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很多大学生会把道德规范认定是法律规范,将道德准则当作是法律判断标准。这些情况往往导致大学生在以法律意识处理问题时缺乏合理的、妥善的解决方法。(三)大学生法律执行力不够,法律信仰及依赖程度普遍偏低

在高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虽然普法教育已经作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在以法律意识处理问题时,执行力普遍不够力度,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对于法律知识的信仰和依赖性不够,理论并没有结合实际,因此导致结果差强人意。例如,很多大学生在自己的权益受损时,并没有以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有些学生甚至怕麻烦,还有些学生担心采取法律手段以后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这些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没有选择正确的途径,最终结果是对法律的“不信任”。通过官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高校的学生在法律和权力方面也存在认识的误区,很多学生甚至认同“权力大于法律”,甚至还有些大学生在处理纠纷时选择“容忍”、“和解”,结果自己的权益并没有得到补偿,而放任不法分子逍遥法外。三、构建高效校园法制文化的积极意义

(一)构建高效校园法制文化体系,一方面是未来构建和谐、绿色、健康的校园环境;一方面也是为了践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伟大宗旨,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接班人。未来培养高等人才,就必须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其中校园法制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心工作。通过构建校园法制文化环境,有利于推进公民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

(二)建设校园法制文化是推进教育民主,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和方式。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走向民主法制化管理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使用社会化的法律管理手段和规范来推荐高等院校教育法制化。同时,由于近年来多数高校在管理、制度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和院校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案件激增。因此,实现教育法制化是建设高校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建设校园法制文化体系,有利于保障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保障高校师生人身及财产的安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高校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教育成果,但是依旧存在于法制建设不协调的方面,比如:因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改革产生的不协调因素。以往的封闭式办学开始转变为开放式办学模式,这加大了高校社会的开放化程度,多数高校失去了以往的重要管理权限,这就导致大学生和社会接轨时产生不协调的现象。三,大学生普遍存在自身的不协调因素。很多大学生因为去社会经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导致校园频繁发生自杀、斗殴等乱象。不论是校园内部的不协调因素还是来自校园外部的不协调因为,亦或者是学生自身的不协调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只有发展并完善校园法制文化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劳动成果和安全。

(四)建设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法制文化,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未来接班人的基础,更是贯彻实施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素质的根本途径,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应该结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分步推进大学生法制文化教育,逐步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同时逐步转变他们的法律观念,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推进法制文化教育,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的法律素质和能力。久而久之,能够消除封建思想对新时代国民思想的侵蚀,从根本上加快社会形成法治环境的步伐,为最终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