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咸适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总结性的对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对离岸金融的发展要素进行研究,为我国发展离岸金融提供了对比参照。

关键词:离岸金融经济全球化发展

国际上离岸金融产生的历史背景因素较多,其中不仅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宏观因素,即包括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金融自由化、国际金融竞争、国际经济不平衡等方面;也包含像石油美元、债务危机等微观因素。从整体发展路径来看,还有其不同的分类方式和风格迥异的发展模式。

一、离岸金融的产生因素分析

(一)离岸金融产生的宏观因素

离岸金融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业中举足轻重的部分,除了具体的业务活动或政策举措外,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金融背景。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宏观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金融自由化、国际金融竞争、国际经济不平衡等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欧洲货币市场的萌芽期。那时出现的欧洲货币(亦称离岸货币)和欧洲货币市场(亦称离岸金融市场)是有其发展的特定因素。

1、世界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包括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投资一体化四个重要方面。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战后经济一体化的突出表现。任何国际贸易的发展都需要国际金融的支持。1951年英镑发生危机,英国加强了外汇管制,禁止本国商业银行用本币对非英镑区居民之间的贸易提供融资,英国商业银行就通过吸存美元向跨国贸易公司发放贷款。跨国贸易公司也盼望能够无限制得到低利息的信贷资金,同时,如果公司资金宽裕时能够有一个高利息的存款银行,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成了较好的选择。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迎合了进出口商的客观需要。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资本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母公司资本,二是市场借款。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中国际金融市场借款比例一般在20%以上,高的可达60%。跨国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通常要求宽松简便和成本低廉的融资条件,离岸金融市场更具优势。欧洲债券发行总额中跨国公司借款比例达60%左右。跨国公司全球税务筹划和保密等要求也只有在离岸金融中心才更容易运作。如开曼群岛是著名的“税收天堂”,有两万多家公司、四五百家银行和信托公司、三百多家保险公司。荷属安第列斯群岛一度也是加勒比海地区的避税天堂。跨国公司的特殊要求推动了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的内容是金融全球化,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金融机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点跨国化,即在境外设立分行或子公司,增加物理网点。二是产品国际化。与境外客户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占整个金融业交易的比重日益增长。客户交易主要是离岸金融交易,业务对象基于非居民开办,它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业务。

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其业务内容的变化上,离岸业务品种不断发展,主要包括:欧洲辛迪加贷款,外汇期权、期货,银行同业间的短期资金交易,外币可转让存单等业务。其次,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还表现在资产构成的变化上。美英等国商业银行在离岸金融中心分支行的总资产约占所有海外分支行资产的65%。再次,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还表现

在其收益来源构成方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头七年,美国前13 家大跨国银行的利润增长约70%来自欧洲信贷的贡献。银行国际化推动着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世界各离岸金融中心通常是外国银行的集聚地。跨国银行业务的拓展丰富和活跃了各离岸金融中心,使各离岸金融中心充满活力并吸引更多客户。金融机构境外资产和利润的快速增加,尤其是来自非居民的资产和利润的增加,将使金融业更加倚重境外金融业务尤其是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业务,将对各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的产生积极的影响。

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1)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政府有义务维持35 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按黄金平价与美元保持兑换关系;

(3)实行固定汇率制。

此后,美元大量流出本土,为欧洲美元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上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美元处于国际强势地位,无形中各国把美元当作最好的国际结算货币,从而导致美元升值,美国逆差大幅上升和对外投资不断扩大。随着大批美元在国际结算支付中频繁使用,银行业中美元的重要性日益上升,非美国银行必然产生经营美元的欲望。与此同时,美元持有者为方便交易和避免货币贬值,往往不希望变更美元币种,总希望把闲置美元存入银行生息或进行其他形式的投资。由于国际清偿手段不足和美元的特殊地位,市场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美元需求。西欧各国银行把经营美元视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其主管当局考虑到这种业务的利益,或是采取鼓励发展的自由化态度,或是认为对本国金融体系和国内经济负面影响不大,实施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和体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离岸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性制度条件。

3、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是指1970 年代中期后出现的世界各国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和鼓励金融创新的趋势。可以说,离岸金融的蓬勃发展对世界各国金融自由化起到了示范和激励作用。尽管金融自由化于1970 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兴起,但自由化的要求却在二战后就已经表现出来,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就是明证。

首先,在离岸金融市场上,市场进入限制相对较少。英格兰银行对境内外银行在伦敦金融市场设立离岸机构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实质上是鼓励和支持这类业务活动。在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跨国银行开办一家分行所需资本金远低于其他地区。

其次,税收、收费政策宽松,成本低。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离岸市场管理当局均不要求离岸金融机构缴纳存款准备金;不征收个人、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利息、股息预扣税,或者税收很低。对市场运作和机构业务活动的管理较为宽松。如对利率和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对外汇交易和资本国际流动基本不加限制,对金融业务创新管制很少。

离岸金融业务和市场在1960、1970 年代的飞速发展是世界金融自由化的早期表现。战后西方经济在初步得到恢复之后,金融业迅速发展。但此时,西方国家对日新月异的金融业监管还缺乏足够的经验,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因而对金融自由化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然而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却有强烈的自由化要求。为避免金融自由化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采用离岸账户与在岸帐户分离的方式,另辟一个空间让金融自由化得以发展就成为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较为现实和积极的政策选择。英国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近代银行制度和金融业发展早于其他国家,金融市场起步早,管理体制完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熟。伦敦的离岸金融市场和业务一开始就与在岸业务合为一体,金融自由化在英国表现得更为直接和明确。香港由于与英国的特殊关系,自然就沿用英国的模式,其自由化程度和金融业发达程度居于亚洲前列。

4、国际金融竞争

国际金融竞争是1980 年代离岸金融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原因,美国和日本离岸金融市场的设立标志着多元化市场结构的形成。在激烈的竞争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都希望能够找到金融业务新的盈利方向。而离岸金融业务的特性——利息自由浮动、当局监管宽松、政府优惠的政策,成为跨国金融机构的“梦想天堂”。金融机构除了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外,也对在境内为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产生了强烈需求,美、日当局为提高本国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开设了纽约IBF 和日本JOM。大批金融机构汇聚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起来。

(二)离岸金融产生的微观因素

1、前苏联因素

前苏联急于在出售黄金换美元,再用于购买小麦、设备。因为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的本位货币,国际间被接受的程度较高,流通较为便利,但是前苏联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苏关系十分紧张,苏联国家银行担心在美国的美元存款被冻结,将其转存到巴黎和伦敦的商业银行帐户上,因而产生了最早的欧洲美元存款。与此同时,意大利银行从法国大量借用美元存款,从此美元在欧洲的存贷业务迅速发展,欧洲货币市场起初的表现形式-欧洲美元市场逐渐发展起来。

2、英镑危机

在伦敦金融市场的银行不断吸存短期的美元资金,然后再向非美国客户发放贷款,使美元成为欧洲货币市场的主要币种,因此也称该市场为欧洲美元市场(Eurodollar Market)。当1957年英国受到苏伊士运河事件和国内通货膨胀影响时,英镑受到贬值的压力,英国政府开始干预市场,英格兰银行宣布提高存款利率,施行较严格的资本管制,要求英国商业银行停止英镑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如此以来,当地商业银行只能潜心研究如何系统地利用美元来发展存贷款业务,英镑地位日益下降而美元地位日渐上升,区位也日渐从伦敦移向纽约。此时美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机会的降临,反而限制其国内资本外流,施行了许多限制措施,限制措施大体是针对美国公民买卖境外证券所征的利息平衡税,限制美国银行对外贷款的条例,还发布了Q 字条例(Regulation Q)和M 字条例(Regulation M),Q条例限制了国内银行的定期存款最高利率,M条例美国银行吸收外国银行的存款需缴纳存款准备金。这种金融中心的区位转移不仅受到遏制而且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以及跨国公司纷纷将其美元户头和资金投入欧洲货币市场,使欧洲美元市场业务和资金激增。后来又因美元频频出现危机,其他离岸货币如欧洲法国法郎、欧洲瑞士法郎、欧洲英镑、欧洲德国马克等相继诞生,使欧洲美元市场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欧洲货币市场。

3、“石油美金”的集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原油的供需失衡,原油价格大幅提高,全球范围内出现“石油危机”,造成原油输出国巨额贸易顺差,将成为一种强有力资金暗流。这些巨额的“石油美金”无论暗流到那个金融市场再回流势必造成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美元大量地汇集到石油输出国,世界由此出现产油国与非产油国的新经济体,石油输出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巨额顺差,原油使用大国出现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逆差。大量的石油美元主要流向欧美和欧洲货币市场。导致原油出口国急于为其大量的资金寻找盈利工具,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业务投入,以避免受汇率或利率波动产生损失。这些资金充分地运用了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成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国的一大资金来源。如此以来欧洲金融市场发生一系列变革去调整业务结构和流程,以便适应这种由“石油危机”产生的“石油美元”大量的涌入,新的创新产品和操作模式孕育而出,诸如金融期货、货币远期交易、浮动利率票据。

4、国际债务危机

在1982 年8 月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相继宣布无法偿还国际债务,从而引发了国际债

务危机。这一危机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金融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增大,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加强把控风险的手段,产生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产品。导致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债务危机的原因既有多面性又有复杂性,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石油危机”引发的外债加重。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970年到1980年的十年间由2美元升到41美元,据专家测算,每桶原油增加1美元,石油消费国就需多支付20亿美元。这十年间,石油消费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由10亿美元上升到800亿美元,这就是他们外债不断增大的源头。尤其是石油消费国中的发展中国家负债累累。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市场利率大幅上扬。一般来讲,利率每上升1%,发展中国家的负债利息就要多偿还40亿美元,许多债务国不得不进行新的贷款来偿还旧贷款的利息。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没有平衡利用好借贷资金,没有合理低投向经济效益较好拉动出口贸易的项目,从此埋下债务危机爆发的种子。危机爆发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还本削减付息的布雷迪计划,从1990年开始施行。该计划目的是帮助债务国进行产业增长型调整,并采取多种手段施行债务调整和贷款的减免利息,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金融技术革新和金融产品创新。

5、美国的金融管制

1958年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美国的存款加以监管,即联邦储备体系的《Q字管理条列》对银行给各种规模和期限存款所支付的利息规定了上限,不允许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从1957年1月至1964年11月,对90天以内的定期存款支付的利息上限为1%。在这些限制下,存款人更愿意寻求高回报的离岸市场。为了逃避这些限制,美国境内的美元存款转移到欧洲银行和在欧洲的美国银行,主要是在伦敦的分支机构中。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回应美元向海外的不利集结(美国有义务以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将美元兑换成黄金),1963年征收利息均衡税(the Interest Equalization Tax, IET)。利息均衡税等同于对美国购买新发行的或未尝付的外国证券征收国内消费税(excise tax),从而提高了在美国的长期借款价格,使外国人到欧洲美元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美国监管当局发现利息均衡税对于阻止资本外流无效,有实施了对外信用抑制计划(Foreign Credit Restraint Program,1965年是“自愿的”,1968年是“必须的”)对美国的银行向外国人发放的银行贷款之规模规定了限额。

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被包括在“外国”分类之中。一大部分借款人具有强烈的动机去涉足欧洲货币市场。这些措施对于实现减少美国资本外流的既定目标并无大的成效。在1981年前,美国境内没有开设离岸金融市场,之后意识到该市场的巨大作用,设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开展离岸业务,大举进行离岸市场交易,迅速使美元流回国内。美元有成为美国离岸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币种,占到整个市场交易量的六成以上。而其“国际银行业务设施”是个典型的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其分离程度比较严格。

(三)离岸金融市场特有的效率优势

离岸金融市场本身的内在效率优势是离岸金融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一,这种效率优势来源于相对于在岸市场的低利差。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与各国的利率有一定联系,同时又受到国际市场上对该货币供求的影响。一般来说,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相对于国内存款利率较高而贷款利率较低,存贷差较小,对筹资者和投资者都有吸引力。与国内银行信贷市场相比,离岸市场的经营成本要低于同一货币的国内成本。这是因为:

1、银行吸收国内存款需要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没有利息的,而离岸存款可以避免这一负担;

2、国内银行需要保有最低限度的流动性储备,往往是低收益的流动性资产,离岸市场无此要求;

3、欧洲货币市场等离岸市场是批发型市场,交易数额巨大,往往以百万美元计量,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4、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存款者利益,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增加了银行经营成本。

因此,银行在离岸金融市场上以相对高的利率借入资金,以相对低的利率贷放资金,也可以获益,从而形成低利差优势,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

第二,这种效率优势来源于管制套利。离岸金融市场从事境外货币借贷,一般建立在为非居民之间借贷交易提供更为方便条件和宽松环境的国家。一方面,由于在该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该货币的借贷,使货币发行国金融管理当局鞭长莫及,从而有效的逃避其管制;另一方面,由于非居民的非本币借贷对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即使存在影响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隔离,而且离岸金融市场还可以给当地带来就业、税收和知名度等方面的好处,所以市场所在国一般对其也不加以限制,反而采取种种优惠措施鼓励其发展。

第三,这种效率优势来源于交易方便。由于金融市场迈向全球化,已不能满足于只限在本地市场的营业时间,而是需要全日24 小时不停运作。事实上,在某一、两个发达经济体系里,有关市场非居民的参与程度其实与居民相比已同样举足轻重。为了方便的原因,亦为了更妥善管理风险,市场现在更需要有位于其他主要时区,并与本地金融中心联网的离岸交易与结算平台,以便在本地金融中心营业时间之外,能在这些时区进行连续交易。全球化下国际资金能否有效分配及使用,便视乎能否提供这些离岸平台及离岸与本地平台是否有联网安排而定。

第四,这种效率优势来源于自由的创新环境。很多在本地不准进行的金融活动,在离岸中心可能会不受限制,因此有些在本地受到限制的金融工具,往往都会在离岸金融业务方面衍生出自由市场,与本地受管制的市场并存,只是离岸交易可能采用不交割的形式来进行。事实上,这往往会成为金融市场自由化的重要诱因,而离岸市场正是当本地有适当开放的条件下作为这方面的试验田。这亦是香港在内地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过程中所担当的作用。

二、国际上离岸金融的发展路径

(一)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分类方法

1、以离岸金融的效用划分

国际离岸金融广泛使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簿记市场(名义市场)”和“实务市场”来区分。“实务市场”即是传统的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悠久发展历史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市场参与者有既有国内居民又有国外居民,业务种类涵盖所有的金融业务品种,并吸引着大量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可以辐射到较广泛的经济区域,可以成为该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心。簿记市场,仅仅针对境外居民,也称离岸金融市场,为非居民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型金融中心,基本不受当地监管部门约束,按照国际金融惯例进行业务操作和管理运行。

2、以离岸金融的时序划分

1987年杜菲(Dufey)、杰迪(Giddy)按生成的时间顺序将离岸金融市场分成三类市场,一类是传统型,以国际净债权者身份发行证券和发放贷款,如伦敦、纽约和东京都是此类型,是高等级的金融市场,与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匹配。二类是转口金融市场,主要是为有境外业务需求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三类是离岸金融市场,为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政府在设立该类市场时会要求国内账户与离岸账户的严格分离,象香港、新加坡开曼、萨摩亚等地的金融市场。

3、以离岸金融业务的地理区位划分

按地理区位划分的离岸金融市场,都是根据一定区域的经济地位为依据,大致分三类,即全球性金融市场、区域性金融市场、国家级金融市场。全球性金融市场为国内外所有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是全能型的市场,代表性市场为伦敦、纽约、东京;区域性金融市场是为该区域的客户提供跨区域或跨国金融服务,也是功能型的金融市场,典型代表为香港、巴黎金融市场。国家级金融市场即为本国企业和居民提供以本国货币为主要交易币种的金融

服务。

4、以离岸金融发展的用途划分

1982年韩国学者将离岸金融市场分为托收市场、集资市场、簿记市场、主要市场等四类,托收市场是汇集境内资金为境外客户使用的金融中心;集资市场是汇集境外资金为为境内客户使用的市场;簿记市场只是进行账务登记,而不进行货币实际交割的市场。

(二)国际上离岸金融的发展阶段

离岸货币业务开启,业务范围仅仅是当时柏林和维也纳的某些银行经营英镑和美元的存款与信贷业务,业务规模十分有限。二战期间,业务基本停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欧洲美元业务重新萌芽并不断发展。迄今为止,国外离岸金融业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欧洲货币市场的萌芽期(1950 年代)

三个重要因素推动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启动与发展:

(1)1957 年发生英镑危机,英国政府加强了外汇管制,禁止本国商业银行用本币对非英镑区居民之间的贸易进行融资,英国商业银行纷纷吸存美元并向国际贸易商发放贷款。

(2)1958 年底,一些西欧国家恢复了货币可兑换,美元可在西欧地区一定程度的自由买卖和实行资本流动。

(3)1958 年起,美国国际收支逆差逐渐扩大,获得盈余的国家把剩余的美元资金存入欧洲美元市场收取利息。

2、欧洲货币市场在西欧地区的迅速成长时期(1950 年代后期至1960 年代后期)

1963-1973 年的十年中,欧洲货币市场存款规模从200 亿元发展到3100 亿元。美国的金融政策对欧洲货币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坚持执行1933 年联邦储备法案中的“Q 项条例”,1963 年7 月,美国政府开征“利息平衡税”,1965 年美国政府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国际支付危机,颁发了《自愿限制对外贷款指导方针》,1968 年又在此基础上颁发了《国外直接投资规则》,使上述指导措施成为强制性的。这一方面限制了美国银行的对外贷款能力,另一方面却加强了美国银行海外分行的活动,推动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这一时期,欧洲货币市场借贷币种的多元化开始形成,除美元外,还有德国马克、瑞士法郎、英镑、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等;欧洲货币业务除伦敦外,在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等地也蓬勃发展,欧洲货币市场在西欧地区初具规模。

3、欧洲货币市场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展时期(1960 年代末至1970 年代末)

国际经济关系中一系列重要变化,促进了离岸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①美国贸易逆差。

②油价暴涨。③美国政府1974 年取消“利息平衡税”,允许银行跨国经营。④发展中国家积极利用外资。

4、离岸金融市场在美国和日本获得突破(1980 年代)

这一时期,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结构和地理分布发生重大变化。离岸银行业务和市场对银行业和金融中心的积极作用终于促使美国于1981 年12 月开设“国际银行业设施”;日本于1986 年12 月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JOM)。这标志着西欧、美国和日本三大经济体都已拥有离岸金融市场,至此离岸金融市场具备了全球性质。美国和日本的离岸金融市场都是典型的分离型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在美国和日本获得突破,使原来的一体型和簿记型为主的模式,发展为分离型、一体型和簿记型多元化结构。

至1980 年代末,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以伦敦、香港为代表的一体型模式;以纽约、东京为代表的分离型模式;以巴哈马、开曼群岛为代表的簿记型模式;以及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渗透型模式。这一时期是离岸金融市场问世以来最重要的发展时期。1977-1985 年,离岸金融市场资产从8896 亿美元增长到29840 亿美元,年均增长29.43%;1985-1990 年,年均增长26.09%,由29840 亿美元增至68772 亿美元。

5、离岸金融市场在调整中稳步发展(1990 年代)

19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普遍复苏和世界经济趋于稳定增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活跃;原有的离岸金融中心在规范监管中调整,逐步稳定;一些发展中国家为扩大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批新兴的离岸金融中心。全球离岸金融市场又获得发展。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中心继续形成,欧洲债券市场增长迅速,大大超过信贷市场,离岸交易币种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离岸存款额中,日元、意大利里拉、英镑增幅较大;欧洲债券发行额中,美元、法国法郎、德国马克、英镑和意大利里拉增幅较大。

6、加强监管,打击犯罪,离岸金融市场面临挑战(2001 年以来)

2001 年9 月11 日,美国纽约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成为新世纪反恐斗争的起点。打击为恐怖主义融资、反洗钱等要求给离岸金融业、尤其是簿记型离岸金融中心带来极大压力,加之一些发达国家与离岸金融中心税收互惠协定的取消,一些没有实体经济作支撑的簿记型离岸金融中心面临转型的压力。各国加大了反洗钱、打击为恐怖融资力度。

三、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发展要素分析

不管是二十世纪60年代伦敦由于在客观上具备了大量资金交易中心的必要条件,从而自发地形成欧洲最早、最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还是美、日、新加坡等国家利用政府支持,顺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实施有效措施推动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与发展,纵观各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成熟稳定的社会条件是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提,而系统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则是各离岸金融中心发展壮大的关键性因素,有鉴于此,本节将从模式要素、区位要素、制度要素、监管要素等几个方面对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形成因素和发展路径进行比较和归纳,希望借此为我国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发展模式定位

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何种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即模式选择;二是如何建立该离岸金融中心,即发展策略。

1、模式选择

模式选择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在岸业务账户和离岸业务账户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我们内外混合型、内外分离型和避税港型。

内外混合型以伦敦和香港为代表,特点是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并账操作,资金的出入境不受限制。内外混合型是最早出现的管理模式,是各类离岸金融中心中管制最少的一种模式,由于这种模式在同一账户上同时运作本国或本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金融业务,因此蕴涵了极大的风险。

在伦敦之后兴建的离岸金融中心基本都采用了内外分离型的管理模式,只是分离的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严格的内外分离型模式以日本的离岸金融市场(JOM)最为典型。日本的离岸金融市场规定:禁止资金净流入(入超),即从非居民吸收的存款只能向非居民放贷,超出的存款则必须放给其他金融机构的离岸账户,这就严格地限制了离岸资金向国内渗透。此外,根据内外隔断的原则,离岸账户不能保持结算性存款,不具有独立对外清算职能,故交易清算必须通过母银行的国内普通账户避行,比较宽松的内外分离型模式又称为渗透型分离模式,指的是允许在岸和离岸账户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渗透,这种渗透可以是单向的流入或流出,也可以是双向的流入和流出,亚太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基本都属于这一模式。内外分离型的管理模式优点在于降低了国际资本流动对离岸金融中心所在国或地区经济的冲击,有效阻挡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因此对小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意义尤为重要。

最后一类是避税港型,又称簿记型管理模式,是指国际商业银行在某国设立饥构,利用其作为交易的登记地点,不发生实际业务,只通过所在国账户处理境外交易从而达到避税的

目的,加勒比海地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多为此类。

2、发展外力

从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发展策略主要有自然形成和政府推动两种。在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力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伦敦美元市场诞生发展之后,美国国际银行设施、新加坡亚元市场和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等现代离岸金融中心均是政府为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推动形成的,因此,政府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新兴市场的发育轨迹。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存在的种种约束条件和不利因素,推动离岸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此则带来的收益将会远远超过其成本。

(二)市场区位的选择

从空间分布上看,离岸金融中心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经济实力强大的地区,多数离岸中心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国际金融业务。菲利普?戴维斯汀(Philli Davis)利用工业选址理论揭示为什么金融服务企业选择在某个中心城市而不是其他地方开业和经营。他认为,金融服务企业的选址决策取决于需求方面因素、供给方面因素和沉淀成本。能否进入市场并获得客户是金融机构在需求方面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在供给方面,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具有良好的信心,这也是金融中心良好运行的前提。另外,金融机构重新选址的自由受到沉淀成本的限制,与客户的关系、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以及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关系损失可能是最严重的沉淀成本。考虑上述因素,对于离岸金融中心而言,其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自然要素和宏观经济要素,具体说来包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环境、金融体系发展完善程度、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声誉。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地理位置的优劣对避税型和区域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尤其重要。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多属小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为其圈内政治和经济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各国投资者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聚集在加勒比海地区,地理位置偏离大陆,为海洋所环绕或偏离大陆政治中心,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它们能够远离政局动荡和战乱影响,具有“世外桃源”的优势,因而受到各国投资者的青睬。

(三)制度体系的确立

制度要素是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首要条件,离岸金融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因其低税、低管制而区别于在岸金融市场,不断吸引着各国的投资者。从伦敦的欧洲货币市场建立以来,各国或地区政府纷纷致力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政策,推动本国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朗,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保证离岸金融中心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日趋明显。

IMF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存在需要所在国具备如下制度性条件:显性税负较低,因此可以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更为简化的监管系统减少了企业的隐性税负;最少的公司注册和运转手续;充分的法律体系保证了委托-代理关系的完整性;接近主要的经济体,或者接近对资本流入有较大吸引力的国家;投资者可以获得专业级别的金融服务;没有外汇管制;能够保证资产免受诉讼影响。

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中心的管理经验,我们发现各国和地区基本是围绕金融管制的放松、税收优惠和健全法制法规三方面来进行制度建设的。

(四)监管方面的特征

1、监管主体

对于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主体,是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离岸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还是由在岸金融市场的监管主体统一实施,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单独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可以专职于离岸金融市场,职责范围的缩小使监管更全面有效,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独立

于国内在岸金融机构的监管也不利于离、在岸金融市场监管信息的交流,容易造成监管冲突。各国做法来看,大部分国家选择己有的监管主体对离岸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而不是设立独立的监管部门。

2、市场准入

离岸金融市场准入监管被西方国家称为监管的第一道防线。市场准入是指监管当局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合格的机构依法获得从业资格,可以进入市场进行金融活动。离岸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是监管当局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预防性监管方法,主要是防止金融机构的“先天不足”而引起的各种风险,保证得到许可的机构具备从业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因此,各国政府对于进入离岸金融市场的机构的性质类型和层次等方面或多或少设置了一些标准,主要是对于进入离岸金融市场的机构的性质和层次方面的限制性规定。

3、经营主体

监管离岸金融中心所在国对经营主体监管的意义在于保护国内的金融市场。离岸金融是一个高度国际化、自由化的市场,如果本国在岸金融比较落后,又对离岸金融经营主体不加限制的话,大量的金融实体可能会由于离岸金融在税收、利率和外汇管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选择资金逃离,使国内金融体系受到打击。

4、市场退出监管

通常情况下已一国金融市场上退出监管有以下三种制度:危机预警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其中,第一种制度是为了及早发现风险,可以使银行及早采取措施;第二种制度是为了在银行出现暂时性资金危机时,以惩罚性贷款帮助银行渡过难关,防止倒闭;第三种制度是在银行破产时,由相应的保险机构代为付现,保护公众利益。实际上,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离岸金融市场在操作中都没有实行离岸银行的存款保险制度,离岸银行一旦发生问题,缺乏足够的补救措施。

(五)业务经营方式

1、交易币种

各国离岸金融市场可按本币是否参与交易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将本币作为离岸交易货币的市场,象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本币不能自由兑换,只能以外币为交易货币;而一些发达国家,本币虽然属于外汇币种但当局规定不得参与交易。另一类是本币可以交易的离岸金融市场,比如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美元和日元都可参与当地离岸市场交易,本币甚至成为其市场交易的主要币种。纵观世界各地的离岸金融市场,交易币种有本币化的趋势。

2、业务范围

业务范围的规定是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市场准入严格的离岸金融中心对业务范围的规定限制较多。比如,禁止离岸银行经营储蓄存款,因为储蓄存款是银行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不能吸收储蓄存款就迫使银行不得不转向其他成本较高的资金来源,这样外国银行在这方面的成本就高于当地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再如,一些离岸中心严格区分了信贷业务和证券业务,并对后者严格限制,因为证券是可转让的金融依据,如允许在离岸市场上进行证券交易,可能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资金“渗漏”问题。

3、交易主体

各离岸中心的资金来源和运用基本都是以银行同业存贷款为主,在同业存贷款中又以境外同业存贷款占多数。如,新加坡亚元市场的同业存款一直占80%左有,贷给银行同业的数额也一直占贷款总额的70%一80%;巴林离岸金融中心的资金来源中约76%为银行同业存款,且大部分来自海外银行,68%资金的出路是海外银行或其他离岸银行。其他非银行客户主要包括进出口商、跨国公司和政府机构。与早期的离岸金融中心相比,后来建立的离岸金融中心都十分强调交易对象的非居民性,在管理上将非居民和居民严格区分开。如,美国规定IBF的交易只限于吸收外国银行、外国公司、外国居民、其他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机

构的存款,或向外国居民及其他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单位机构提供的贷款,不得接受美国居民存款或向美国居民贷款;日本离岸业务的交易对象仅限于外国法人、外国政府、国际机构、外汇银行的海外分行等非居民离岸账户,金融机构要确保其贷款一定投入到客户境外的经营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郭云钊等《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罗力强《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助推企业走出去》,广西金融研究,2006(3)

[3] 姚旭辉《从“在岸”驶向“离岸”》,中国外汇管理,2005(4)

[4] 王晓静《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商场现代化,2007(3)

[5] 咸适《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离岸金融支持》,经济体制改革,2009(6)

[6] 鲁国强《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因探析》,济南金融2007(11)

[7] Esperanca, J. P., and Gulambussen, M. A. Testing the “ following the customer” hypothesis in multinational bank expansion[J]. 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maent, 2001

[8] 丁伟《离岸金融业务: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服务》,国际商报,2009.12.18

[9] Claessens,S., Glaessner,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 In Asia. Washington.D.C: Th.WorldBank[J], 1998

[10] 朱晓艳, 徐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分析》,浙江金融,2007(11)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Xian Shi

(Chinese Financial Research Centre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61007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comb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 path on the summary,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development, make some advice for China.

Key Words: offshore financial;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0—11—08

作者简介:咸适,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国际金融期末复习重点范文

第一章 1.国际收支P7 答: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2.经常账户P8 答: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国际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3.资本与金融账户P9 答: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第二章 1.外国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P22 答:(1)交易者一方为市场所在地居民的国际金融市场可以称为外国金融市场或在岸金融市场。 (2) 非居民之间进行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可称为离岸金融市场。 ※2.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P23~P24 答: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前者主要涉及中长期(期限在一年以上)跨国资本流动;后者主要是指借贷期限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跨国资金流动。国际资本市场包括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和证券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贴现市场。 3.外汇P29 答: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4.欧洲美元市场利率的优势P38 答:1)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会受到存款准备金以及利率上限等管制与限制,这增加了它的运营成本,而欧洲美元市场上则无此管制约束,同时也可以自主地确定利率,不受“利率上限”之类措施的限制,因此在欧洲美元市场上活动的银行便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利率。2)欧洲美元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银行同业市场,交易数额很大,因此手续费及其他各项服务性费用成本较低。 3)欧洲美元市场上的贷款客户通常都是大公司或政府机构,信誉很高,贷款的风险相对较低。 4)欧洲美元市场上竞争格外激烈,这一竞争因素也会降低交易成本。5)与国内金融市场相比,欧洲美元市场上因管制少从而创新活动发展更快,应用得更广,这也对降低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有明显效果。 ※5.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特点P42 答:1)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限制,是由现代化网络联系而成的全球性统一市场,但也存在着一些地理中心。这些地理中心一般是由传统的金融中心城市发展而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特殊条件的城市形成了新的欧洲货币中心。传统的和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流通了2/3的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 2)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新极其活跃。绝大多数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单笔交易金额都超过一百万美元,几亿或几十亿美元的交易也很普遍。欧洲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主要是同业拆放、欧洲银行贷款与欧洲债券。 3)有自己独特的利率结构。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体系的基础是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一般来讲,欧洲货币市场上存贷款的利差比各国国内市场存贷款的利差要小,这一利率上的优势是欧洲货币市场吸引了大批客户。 4)由于一般从事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它所受管制较少。欧洲货币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其对国内外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它不受任何一国国内法律的管制,也尚不存在专门对这一市场进行管制的国际法律,因此这一市场上的风险日益加剧。 第三章 1.马歇尔-勒纳条件P54 答:当本国国民收入不变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是进出口地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η* + η>1,这一条件,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2.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P63~P66 答:1)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在开放经济下,只有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同时处于平衡时,经济才处于平衡状态。

金融毕业论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金融毕业论文范文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完整版)国际金融市场

一、单选题 1. 外汇业务中具有保险费不能收回,保险费率不固定和执行与不执行合约的选择 权的业务是。() A. 择期 B. 货币期货 C. 掉期 D. 货币期权 2. 我国人民币汇率采用。() A. 直接标价法 B. 间接标价法 C. 美元标价法 D. 多重标价法 3. 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又被称为。() A. 超级国际金融市场 B. 在岸国际金融市场 C. 自由国际金融市场 D. 离岸国际金融市场 4. 最早出现的欧洲货币是:() A. 欧洲英镑 B. 欧洲日元 C. 欧洲美元 D. 亚洲美元 5. 主要集中本地区多余的境外货币,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这是离 岸金融中心的:() A. 集中性中心 B. 收放中心 C. 基金中心 D. 分离性中心 6. 下列属于无形国际金融市场的是() A. 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 B. 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 C. 日本东京股票交易所 D. 美国NASDAQ股票交易市场 7. 国际货币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划分的基础是资金融通的期限,界限是()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五年 8. 下列属于国际直接融资的是() A. 发行国际股票 B. 出口信贷 C. 国际租赁 D.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9. 根据融资时间的长短,狭义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 A. 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B.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 C. 国际直接金融市场和国际间接金融市场 D. 国际股权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10. 关于欧洲货币市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又称为离岸市场 B. 其中的欧洲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C. 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对于他们所用货币的发行国而言,都是非居民 D. 欧洲货币也就是境外货币,也就是外币 11. 通常说来,外汇银行规定的现钞买入价()现汇买入价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D. 无法判断 12. 关于外汇批发市场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交易集中 B. 单笔规模和总规模都较大 C. 不能反映外汇市场总体供求情况 D. 是银行向客户报价的基础 13. 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 A. 经济风险 B. 经营风险 C. 交易风险 D. 会计风险 14. 下列哪项不是外汇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 A. 本币 B. 外币 C. 地点 D. 时间 15. 有外汇应付款时,() A. 若预期外汇汇率上升,应争取提前付汇 B. 若预期外汇汇率上升,应争取拖延付汇 C. 若预期外汇汇率下降,应争取提前付汇 D. 不论外汇汇率如何,都应争取拖延付汇 16. 具有双重货币的外汇交易风险的是() A. 企业只有外币的流入 B. 企业只有外币的流出 C. 企业流入的外币与流出的外币币种,金额,及时间相同 D. 在同一期间内,企业有一种外币流出,另一种外币流入 17. 在管理外汇风险时() A. 债权争取用软币计价 B. 债权争取用硬币计价 C. 债务争取用硬币计价 D. 都争取用黄金计价 18. 关于回购协议说法错误的是() A. 一笔回购协议交易包含着同笔证券方向相反的两次买卖 B. 实质上是以证券作担保的短期借贷 C. 大多数回购协议的期限为一天 D. 回购协议中交易的证券安全性不高 19. 一日掉期是指() A. 两笔数额相同,交割期限相差一天,方向相同的外汇买卖交易 B. 两笔数额不同,交割期限相差一天,方向相同的外汇买卖交易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指后者,本文从狭义金融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年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人民银行通过与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搭配使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季节性支付清算压力。2007年,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年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1.0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的1/2。 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总余额达4.11万亿元。2007年,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4.8万亿元,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0.7万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6万亿元和9.24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场所。 (二)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运行的机制、制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实现了全流通,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截至2007年末,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股票总市值达32.7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40%,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元,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007年末,债券市场中债券托管总额达12.33万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直接融资规模,优化了融资结构和资源配置,也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丰富了居民投资品种,为居民提供了股票、

(完整版)国际金融市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金融市场》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外汇业务中具有保险费不能收回,保险费率不固定和执行与不执行合约的选择 权的业务是。 ( ) A. 择期 B.货币期货 C.掉期 2. 我国人民币汇率采用。 ( ) A. 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3. 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又被称为。 ( A. 超级国际金融市场 C.自由国际金融市场 4. 最早出现的欧洲货币是:( ) A. 欧洲英镑 B.欧洲 日元 D.货币期权 C.美元标价法 D.多重标价法 ) B. 在岸国际金融市场 D.离岸国际金融市场 C. 欧洲美元 D.亚洲美元 5. 主要集中本地区多余的境外货币,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这是离 岸金融中心的: ( ) A. 集中性中心 B.收放中心 C.基金中心 D.分离性中心 6. 下列属于无形国际金融市场的是( ) 7. 国际货币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划分的基础是资金融通的期限,界限是( 8. 下列属于国际直接融资的是( ) 9. 根据融资时间的长短,狭义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 ) A. 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B.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 C. 国际直接金融市场和国际间接金融市场 D. 国际股权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10. 关于欧洲货币市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 B. 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 C.日本东京股票交易所 D.美国NASDAQ^票交易市场 A. 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A.发行国际股票 B.出口信贷 C.国际租赁 D.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A. 又称为离岸市场 B. 其中的欧洲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最新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样复杂多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

国贸与金融案例分析答案(精品文档)_共10页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1、我与美商达成的合同中采用的术语为FOB上海,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为2001年3-4月份,该船于5月2日到达并装运,由此为保存货物而发生的额外费用由谁负担? 分析:如果买方延迟派船,由此引起的卖方仓储费的增加应由买方负责。 2、A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茶具,买方要求A公司代为租船,费用由买方负担。由于A公司在约定日期内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不同意更换条件,以致延误了装运期,买方以此为由提出撤消合同。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 分析:买方的要求不合理,因为在具体业务中,卖方也可接受买方的委托代为租船订舱或投保,但这纯属代办,费用均由买方负担。如卖方不能完成买方之委托,如定不到舱位风险由买方负担,买方不得因此而向卖方提出任何异议或借以撤销合同。 3、某年某进出口公司从美国进口特种异型钢材200公吨,每公吨按900美元FOB Vessel New York成交,支付方式为即期信用证并应于2月28日前开达,装船期为3月份。我方于2月20日通过中国银行开出一张18万美元的信用证。2月28日美商来电称:“信用证已收到,但金额不足,应增加1万美元备用。否则,有关出口税捐及各种签证费用,由你方另行电汇。”我方接电后认为这是美方无理要求,随即回电指出:“按FOBVessel条件成交,卖方应负责有关的出口税捐和签证费用”。美方又回电称:“成交时并未明确规定按《Incoterms2000》办,根据我们的商业习惯和《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的规定,前电所述的费用应由进口方承担。”恰巧这时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上扬,我方又急需这批钢材投产,只好通过开证行将信用证金额增至19万美元。请问,我方为何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美方的要求合理吗? 分析:《Incoterms2000》及《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对FOB术语有不同的解释。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将FOB分为六种,按FOB Vessel成交,买方必须支付出口税捐及领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4、某公司以CFR条件进口一批面粉。国外卖方按期租船将货物发往我方目的

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章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金融市场概念(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1.广义定义:泛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交易的场所,如国际外汇交易、国际黄金交易、国际证券交易、国际信贷业务、衍生金融交易等。现在由于黄金已经非货币化,于是黄金市场实际上应属商品市场范畴。 2.狭义定义:即从事国际资金融通或借贷业务的场所,主要包括国际信贷交易和国际证券交易。 3.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明确和具体的地理上的含义,它是指在国际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某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如伦敦、纽约、东京等。 二、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 1.伦敦市场:历史最悠久的金融市场之一,战后伦敦金融地位虽有所下降,但仍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尤以外汇交易业务和欧洲货币业务著称。 2.纽约市场: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纽约地位一举超过伦敦,有价证券及衍生金融交易是其他国家市场难望项背。 3.东京市场: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元逐步走向国际化,而且呈不断升值之势,成为世界三大货币之一,东京的国际金融地位迅速提高。 4.其他中心:指欧洲传统的金融中心,如瑞士的苏黎士、德国的法兰克福、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意大利的米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等。 5.新兴市场:指亚洲、中美洲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一些中东石油生产国的金融市场,通过放松金融管制并实现货币的可兑换性,推动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 6.账户中心:实际为避税港(Tax Heaven),主要指中美洲及加勒比海等岛国开设的簿记型金融市场,如维京、巴哈马、开曼、百慕大、巴拉马等。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 1.便利国际贸易债权债务清算。 2.提供国际资金融通便利。 3.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化。 4.开展多元化的跨国金融交易。 5.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Categories) 1.按市场业务划分:(1)外汇市场(FX Market):从事不同货币相互兑换或买卖的市场;(2)货币市场(Money Market):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包括短期信贷市场及短期有价证券市场;(3)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和长期有价证券市场;(4)黄金市场(Gold Market):专门进行国际黄金交易(现货或期货)的市场;(5).金融衍生市场(Derivative Market):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如期权、期货、互换等。

国际金融分析题

分析题 试用开放经济条件国际金融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工具选择说明粤港澳湾区发展规划,区域战略升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选择对策。 (阐述原理,因素分析,对策选择) 1、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及国际收 支平衡,即实现内部与外部均衡的政策。政策工具有: A 调节社会总需求: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 B 调节社会总供给:结构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C提供融资:官方储备、临时信贷的使用。D外汇缓冲:调节外汇来实现外部均衡 E 国际协调。可以运用米德冲突、三元悖论原则、丁伯根原则、斯旺模型、蒙代尔理论、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政策配合论、IS-LM-BP 模型、国际协调方案等进 行细节分析。 2、粤港澳湾区经济是指依托世界级港口,发挥地理和生态环境优势,沿海湾开放创新、 集聚发展,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经济。在这种经济下,科技产业创新,使工业和制造 业更加环保,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于我国整合现有的区域经济和产业资源,应对全 球产业转型升级及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3、财政政策:扩大对大湾区的支出,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 才;通过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促进创新型企业和小企业发展。货币政策:适度扩大 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结构政策:促进创新活动 与产业化发展。利用多种政策工具,积极推动大湾区可持续发展。试用开放经济条件国际金融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工具选择说明“一带一路” 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选择对策。 1、同上 2、一带一路战略所承载的是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国经济转型的主动探求,使国内经 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支持了国内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对战略性新型行业在软硬件 方面的支持,推动中国企业进出口的扩大以及加强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推动企业技术 规模发展以及技术结构升级,从而将增强出口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3、财政政策:扩大对“一带一路”的财政支出,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采用信 用增级、政府补贴,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货币政策:适度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 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结构政策:促进创新活动与产业化发展。国际协调:加强外交关系与意识形态,使相关国家转变态度,加强合作。外汇政策:人民 币与参与国的货币之间,人民币要适度贬值,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 利用多种政策工具,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2017年A股加入MSCI影响?(参考图一、图二内韩国与台湾的影响数据,基于新方案的预算的国际经验比较)如果你是投资人,如何把握纳入MSCI的投机机会? 1、MSCI公司对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的框架进行了调整,新方案预算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了纳入标的所需满足的要求。结合韩国和台湾的案例,MSCI纳入A股 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从而在边际上改变A股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投资环境,改变成交频繁、换手率高的投资风格。在最初加入时会使得国内股价指数上升,并且个人投资换手率也会短期暴涨然后下跌,其次在扩 充纳入时期会使得国内股价指数下跌但是当完全纳入时,股价指数会持续上升,总体 呈上升趋势。纳入MSCI进一步增强机构投资者的绝对收益性质和低风险偏好属性,助力市场风格的转变。 2、大消费板块是今年市场表现较为强势的领域,MSCI纳入A股受益个股也主要是这些偏 价值、偏消费的品种。所以我会主要投资权重较高,资金流入规模较大的个股和增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 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 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买力 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币新 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 远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稳定为目的,集中分配 有限的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时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一固定,二挂钩,上下限,政府控制,允许调整 浮动汇率制:1.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出2.节省国际储备3.自

国际金融创新的近期发展及特点

国际金融创新的近期发展及特点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国际金融创新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而,研究国际金融创新对推动我国金融企业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人们对国际金融创新的认识还不一致,所以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发展阶段、现状及特点的研究,来了解国际金融创新的概括及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国际金融创新发展的成因、积极和负面影响。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创新迅速发展原因的最主要意义在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金融创新的经验,吸取金融创新过程中失败的教训,将其应用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来,为我所用。 关键字:金融创新国际金融金融监管金融风险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及现状 (4)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含义 (4)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现状 (4) (三)近期国际金融创新的特点 (5) 二、国际金融创新发展的原因 (6) (一)全球化促进国际金融创新 (6) (二)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国际金融创新 (6) (三)金融管制放松为国际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软环境 (7) (四)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为国际金融制造了压力 (7) 三、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7) (一)金融创新的正效应 (7) (二)金融创新的负效应 (8) 四、国际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创新的借鉴 (8) (一)发展虚拟经济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避免过度创新 (9) (二)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 (9) (三)强化金融机构的谨慎性原则,加强风险控制能力 (9) (四)增强环境金融创新意识 (9)

国际金融创新的近期发展及特点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及现状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含义 随着西方金融创新浪潮的掀起,金融创新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陈岱孙、厉以宁,1991),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 引用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国际金融创新定义为:国际金融创新,即在国际金融活动中,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新的国际金融工具及业务、新的国际金融市场、新的国际金融管理制度的创立、引进和运用。从上述给出的定义看,国际金融创新的涵义不仅仅指国际金融工具及业务创新(即国际融资创新),而是广泛意义上的创新。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市场、新的金融服务、新的融资方式、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其创新主要发生在国际银行、金融业的微观领域。 国际金融创新可以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布雷顿森林制度建立到瓦解为标志,即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展开的国际金融创新活动及其成果,亦称为早期创新;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制瓦解以后,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到了浮动汇率制度,在此条件下国际金融创新由兴起并达到了高潮,亦称为近期国际金融创新。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现状 1、国际货币制度创新 近期国际货币制度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单一固定汇率制度到多元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创新。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国际货币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同时,也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必然受到冲击,美元霸权地位将面临一定挑战,其与最大的竞争对手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占的份额可能有所变化。而基于多种因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元第一货币的地位仍将无可替代,美元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短期内尚不能改变单极的货币体系。二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不断创新。欧元的启动以及随后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使得欧元区各国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以汇率波动为要点的国际货币制度不稳定给区内各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冲击。另外,在这种体系下,区域内每个国家不必保持高额外汇储备,从而使得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最小化。 2、国际金融机构创新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为跨国银行的出现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各国大银行争相在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在业务经营上加快电子化、专业化和全能化的步伐。由于金融创新,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联系更加紧密,经营的风险也在加大,从而使全球金融监管出现自由化、国际化倾向,各国政府在对国际金融中心、跨国银行的监管问题上更加注重国际间的协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资料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具体内容: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 (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第二章外汇和汇率 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 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 4、过度外债 5、资本投机 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2、弹性分析理论:假设条件: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贸易商品的供给有弹性,而且弹性是无穷大、各国充分就业,国民总收入是不变的、只考虑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Em|+|Ex|>1 4、吸收分析理论(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5、货币分析理论:假设条件: 1)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需求长期稳定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2)国际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成立该理论政策主张:R·E= Md-D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 1、市场自动调节 2、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财政政策: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目的。 5、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用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6、直接管制政策: (1)外汇管制: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2)贸易管制:奖出限入

国际金融 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长期资本流动: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 资和国际信贷。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私人资本或垄断集团在国外投资开办企业,并取得该企业的 经营管理权。 3、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国际证券投资,是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证券,所形成的 资本国际流动。 4、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 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危机大爆发。 5、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债权国与债务国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国不能按期如数地偿还 债务,致使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如期了结,并影响它们各自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6、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 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 ~20%)。从狭义上看,货币危机主要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该国货币,进而导致该国外汇市场持续动荡,固定汇率制度走向崩溃的现象。 7、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相对是一国所具备的抗拒金融风险,免遭金融危机的 能力。 8、债务率:是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是衡量一国负 债能力和风险的指标,国际公认数值是100 %,即债务率应小于100 %。 9、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广义的世界银行集团还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 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它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于1945年12月成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 10、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于1956年7月设立的专门对成员国私人企业提供贷款 的国际金融机构。 11、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通过了关于国 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简称《牙买加协定》。同年,基金组织采纳了牙买加协定的基本内容,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自此国际货币制度进.了牙买加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是以浮动汇率制与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相结合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填空 1.资本国际流动按期限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按投资主体分又可分为 (私人国际投资)与(政府国际投资)。 2.邓宁认为,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3.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4.(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体系的内在不稳定和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5.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签署了(“牙买加协定”),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新阶段。 6.所谓的(“国际债务危机”)的开端始于1982年8月的墨西哥外债的无力偿还。 7.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 8.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有(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发行国际债券)(利用中国银行 的外汇资金)等。

《国际金融市场》期末考试试题案例分析(含)解析

第七章国际金融市场 案例7-1 IBF:美国开设离岸金融市场 一、基本原理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所在国银行向该国的非居民提供存款、贷款、发行债券和票据融资等金融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最初由50年代形成的欧洲美元市场发展而来,所谓欧洲美元即在美国境外(最初主要是在欧洲)的所吸存和贷放的美元资金。60年代随着欧洲国家经济的复兴又扩展出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法郎等市场,它们与欧洲美元市场统称为欧洲货币市场。再后来欧洲货币市场又进一步扩展到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欧洲以外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一市场的最主要特征是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是非居民,因而不受市场所在国金融法规的管辖和外汇管制的约束。 欧洲美元市场是战后全球金融市场国际化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产物。欧洲美元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为美国跨国银行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舞台,推动了美国跨国银行的海外扩张,另一方面又导致了美国国际银行业务的境外化,削弱了美国对银行国际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由于欧洲美元和国内美元可以相当容易地互相转换,因此欧洲美元市场的动荡会对美国的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严重影响。随着欧洲美元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汇集在这个市场上成千上万亿美元的国际游资时时会猛烈冲击各国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市场,对美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所以美国政府迫切要求对离岸银行和这个“超国家”的外部美元市场加强管理。 依据1974年达成的巴塞尔协议,美国和其他30个国家同意对其离岸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1980年,BIS宣布各中央银行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要求各国领土内的商业银行总行将其全世界范围内的帐户合并计算,以便于各国的银行检查官在一致的基础来监管离岸和在岸业务,从而减少了欧洲美元市场的不稳定。对欧洲美元市场不稳定和失控的担忧减少,使得美国政府将其注意力转向如何在其监管范围内吸引离岸银行业务,以争夺这一巨大的市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国推出了“国际银行业务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s),创建了其境内的“离岸”美元市场。 二、案例内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美国国内对银行业的管制和税收方面原因,美国银行发现在境外离岸金融中心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更加有利可图,因为这些地方税收低、管制少,还有其他种种优惠和资金调动的便利,于是纷纷到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新加坡、香港以及开曼、巴哈马、巴拿马等境外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这不仅直接导致资金外流,影响到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使得美国每年损失约4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为了恢复和保持美国本土的国际金融活动,减轻欧洲美元对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美国金融界想尽千方百计

自考04009国际金融市场.

高纲156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009 国际金融市场 南京财经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分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及其组成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环境,掌握外汇市场及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等各个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并结合具体案例,使得应考者能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及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与阐述,包括:外汇市场概述,外汇与汇率,主要外汇交易形式,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第三部分为国际货币市场;第四部分为国际资本市场;第五部分为国际黄金市场。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 2.理解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组成成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国际金融市场》是以金融学为基础,结合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学科内容方法的综合性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国际投资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功能和分析方法。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课程内容 本章首先定义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概括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然后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最后介绍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二、学习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