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王宪礼 李秀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

Advances in Wetlands .Researches.Wang X ianli,Li Xiuzhen(I nstitute of A pp lied Ecology ,Chi -nese A cademia Sinica,Shenyang 110015).Chinese J our nal of Ecology ,1997,16(1):58-62.Wetlands are t hose area t hat inundated or saturated by surface o r gr ound w ater wit h sufficient fre -quency and duration to support vegetat ion typically adapting to the satur ated in the water soil cond-i tion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Generally ,wetlands includ swamps,marshes,bogs and similar ar eas.T he contempor ar y r esearch advances on wetlands ho me and abroad w ere ev aluated in the art-i

cle.

Key words:w etland,marsh,advnace.

作者简介:王宪礼,男,29岁,助理研究员,1985~1992年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景观生态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1989年至今先后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东部荒山的景观生态建设0和/我国北方河口湿地的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0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们江流域生物资源现状、潜力与保护0等课题的工作,发表论文4篇。

李秀珍,女,25岁,博士生,1991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地学专业,同年10月曾赴贵阳地理化学研究所参加其环境开放实验室客座项目/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0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0部分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发表论文5篇。

1 引言

湿地是指那些地表水和地面积水浸淹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很充分,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能够供养那些适应于潮湿土壤的植被的区域,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 amps)、腐泥沼泽(marshes)、苔藓泥炭沼泽(bogs),以及其它类似的区域。

目前,由于人类开发和利用,湿地面积现已大大缩减。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将近一半的湿地。在美国,在实施控制湿地开发的法律之前,湿地曾以每年1%的速率下降。我国湿地大约有5.7@107ha,其中包括1.1@107ha 沼泽,1.2@107

ha 湖泊(自然的及人工的)和2.1@106ha 滩涂、盐沼地,还有3.2@107ha 的稻田。当前由于农业开发,矿产开采,城市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主要是自然湿地)已减少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湿地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8

ha,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

带占11%,热带占10.9%(表1)。

表1 世界湿地分布[40]

T ab.1Distributi on of the w etl ands in the w orld 地带地区面积(@103ha)占陆地面积

(%)北极湿润半湿润 200

2.5寒带湿润半湿润255811.0亚寒带

半干旱5397.3干旱

342 4.2136 1.9亚热带

湿润107717.2半湿润6297.6干旱

439 4.5热带

湿润23178.7半湿润221 1.4干旱

1000.8合计

8588

6.4

生态学杂志 1997,16(1):58-62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 国内研究概况

中国湿地面积广大,居亚洲第一位,其中许多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国际性水禽栖息地。中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天然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广泛分布,总面积达2.5@107ha,占国土面积的2.6%。人工湿地以潜育化和沼泽水稻田为主,还有水库、池塘等,总面积约7.0@107ha 。中国湿地主要分布在9个区域:1东北三江地区大面积沼泽;o内蒙戈壁沙漠中盐沼湿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滨水湖泊;?长江口以北的中国沿海滩涂;?长江口以南的海滩和红树林湿地,?云贵川高原地区沼泽草甸湿地;?新疆沙漠地区中的大型咸水湖;à天山以北山区中的高山湖泊;á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湖泊和沼泽1)。1)5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6优先领域5O 3.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1994.5O 3O 1)5O 3O 4.

2)董厚德.辽东湾湿地的生态评价与保护.1985.

中国的湿地研究是从60年代对沼泽研究开始的。1961年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和郎惠清分别在5地理6杂志、人民日报等刊物上撰文倡导沼泽研究。直至80年代初,沼泽泥炭研究一直是我国湿地研究的特色。东北师范大学沼泽教研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室在三江平原[27,28]

、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做了许多工作。至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湿地问题,并使/湿地0这一概念广泛流行[2,4,6,19]2)。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的5中国湿地研究6的出版和中国科学院湿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湿地研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5]

。5中国湿地研究6一书收录了中国科学院众多湿地科学工作者的论文,内容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湿地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湿地的环境效益分析,湿地的研究方法等诸

多方面,基本代表了中国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迄今为止是国内较为重要的一部有关湿地研究的论著。

我国学者在湿地上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滨海湿地的研究

我国由于海岸线长,分布跨度广,因而系统的滨海湿地研究还很薄弱。

1979~1984年我国进行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调查,在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进一步的滨海湿地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所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黄河及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以及南方红树林的研究上。如关于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对策研究[5],黄河泛滥与改道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7]

;黄河

口荒地资源的开发利用[8,9],黄河口区域演变预测研究[5]。关于辽河三角洲石油和农业综合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潜力等方面的研究[11],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植被方面的研究[3]2)。南方的红树林研究[18,26]

以及珠江三角洲

基塘系统研究[10]

等,是我国滨海湿地研究

的先行工作。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我

国滨海湿地研究方面资助了一些项目:如辽河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辽河中下游平原的景观结构及潜力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演变;中外三角洲国土开发比较研究;辽河三角洲的植被演替;中国北方河口湿地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等。

2.2 沼泽湿地研究

早在50年代末,东北地区的一些地理学家、土壤学家以及植物学家就已开始了

59

王宪礼等: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对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在这些学者中应首推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沼泽教研室的柴岫及其所带领的一批学者,他们在若尔盖高原、长白山、兴安岭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中做了许多工作[12,13]。1983年郎惠清主编出版了5中国沼泽6一书,在沼泽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与分区、形成与发展,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沼泽湿地研究情况。1985年牛焕光和马学慧等编著了5我国的沼泽6一书[1]。近年来,沼泽泥炭的研究偏重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关于沼泽湿地动态监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亦成为热点之一[16,17]。1988年,黄锡畴先生主编出版了5中国沼泽研究6一书,对我国近年来沼泽研究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广征博引,是当前沼泽研究之典范之作[21]。

2.3湖泊湿地

湖泊湿地包括湖滩地、河滩地,它是我国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种湿地类型。我国现有大小湖泊2.488@104个,湖泊湿地总面积约1.2@105ha。根据湖水含盐量的大小,湖泊湿地分为淡水、咸水和盐水三种类型[14]。含盐量小于1j的为淡水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含盐量介于1j与35j之间的为咸水湖,大于35j的为盐湖。我国的咸水湖及盐湖湿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等干旱半干旱地区[15]。

中国湖泊研究从水文、地质、动力、生物、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已自成体系[20]。王洪道等1989年出版5中国湖泊资源6是这一方面的总结性论述[14]。其它的关于新疆博斯腾湖[15]、洪湖[6]、白洋淀[22~24]等等的研究常见诸于报端杂志上,并有5海洋与湖沼6杂志刊行全国。

2.4人工湿地

包括人工开辟的稻田、虾田、蟹田等受人为活动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湿地类型。这一方面研究比比皆是。如立体农业中的稻O萍O蟹、桑(蔗)基鱼塘,这里不做详述。

3国外进展

3.1美国

当前参与湿地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很多,但早于60年代的细致研究很少见到,主要是进行滨海盐碱沼泽(saltmarsh)和红树林方面的研究,淡水湿地,尤其是北美北部泥炭地(peatland)研究也较多[34]。关于泥炭地水文学研究,欧洲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只有到了七八十年代, Teal,Pomroy等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湿地研究。同时一批湿地研究中心也纷纷成立,如露岛斯安娜州立大学的湿地资源中心,弗罗里达大学的湿地中心,佐治亚州的Sapelo岛海洋研究所等。此外,还成立了湿地科研工作者协会(Society For Wetland Scientists)[40]。

在美国,湿地管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召开了多次湿地国内会议和国际会议.美国环境保护署在1972~1985年间五项关于河口湿地、滨海湿地及近海水质的大型研究项目基础上,于1985年上报国会/国家河口湿地计划0,国会当即批准400万美元资助四个河口的研究,次年又开展另外两个河口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扩展到17个河口湿地研究项目[38]。美国国家资助完成了两部关于湿地研究的论著:5湿地管理6[49],5湿地:应用与管理6(技术评价署,1984)。还有两份重要的著作5河滨泛滥地硬木林湿地6[31],5美国的湿地:现状与趋势6[47]。最具重要意义的是1986年W.J.M itsch和J.G.Gosselink所著5湿地6一书的出版。这是一部当前关于湿地研究最综合和最全面的一本著作。在总结

60生态学杂志第16卷第1期

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见解和发展。该书在1993年已出了第二版。

当前北美湿地研究成果很多,范围也很广,涉及生境特点和效率[37,39],生产力[33,41],湿地植被的因子分析[45],湿地损失原因分析[35,47,50],湿地生物多样性[32];湿地开发利用[51];湿地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41,42,44,46]等方面,这些大都是在滨海湿地进行的。

3.2欧洲

由于欧洲芬兰、丹麦、荷兰、瑞典、挪威、爱尔兰、英国、苏联、德国等拥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因而对沼泽、泥炭研究在这些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造诣,在泥炭沼泽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国际上早已成立了国际泥炭协会(IPS),并已召开了9次国际会议,对泥炭开发、保护、利用等做出许多探索[36]。1994年在长春召开的/94湿地环境与泥炭地利用国际讨论会0亦属此列。

目前,欧洲湿地研究所涉及的方面也很广,包括湿地生态系统[30,48],湿地的微量元素的迁移[29],湿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36],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43]等方面。

1982年在印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湿地研讨会,标志着全球湿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后并出版了5湿地生态与管理[33]。与会代表文章涉及湿地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产力等诸方面研究。

3.3Ramsar公约

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Ramsar签署了5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重要湿地公约6(T 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 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 l Habitat),即通常所指的5Ramsar公约6。这一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特别是保护水禽主要栖息地的湿地。公约的目的是动员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行动,以挽救世界上快速消失的湿地。目前已召开了5次缔约国大会,1993年6月在日本的钏路举行了缔约国第五次大会,并发表了旨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的5钏路声明6;并拟定第六次大会将于1996年在澳大利亚举行。

至1993年6月,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我国已于1992年8月正式加入,并选择了鄱阳湖等6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目前,全世界已有610个地点(超过4.4@107ha)的湿地列入名录。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为公约提供了临时的秘书处,而国际水禽及湿地研究局(IWRB,Interna-tional Wetlands and Wildfowl Research Bu-reau)则提供技术援助。公约要求成员国列出至少一块将会受到保护的湿地列入名录,同时也要求成员国对境内所有湿地都作合理使用。

到目前为止,Ramsar公约在保持成员国保护湿地的承诺上是有效的,虽然有一些列于名录上的湿地仍受威胁,但还没有一块因受到破坏而需要除名。除保护了许多国际上重要的湿地以外,公约亦使得政府和公众增加了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它也引发了一些重要的科研工作,如编写湿地名册,对重要的湿地作权威性的评述及为湿地保护的决策问题提供了基础。

4小结

总之,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学等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人们正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湿地的结构、功能、过程、动态等各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出使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方式。

61

王宪礼等: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牛焕光,马学慧.我国的沼泽.商务印书馆,1985.

[2]徐琪.湿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调节.生

态学杂志,1989,8(3):8-13.

[3]董厚德等.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生

态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5,6(2):190-195.

[4]陆健健.湿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对策.农村

生态环境,1989,(2):39-42.

[5]郭永盛等.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对策的探

讨.自然资源学报,1990,5(3):193-205.

[6]王飞.论湿地及其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学报,

1990,5(4):297-303.

[7]谷奉天.黄河三角洲的垦殖与生态平衡.生态学

杂志,1984,(2):39-42.

[8]赵可夫.黄河三角洲盐荒地改良和利用的生物学

对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2,2(2):55

-58.

[9]杨林芳.黄河三角洲荒地资源的开发.国土与自

然资源研究,1993,(3):35-39.

[10]钟功甫.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科学出版社,

1987.

[11]肖笃宁.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自

然资源学报,1994,9(1):43-50.

[12]柴岫.中国的泥炭.第六届国际泥炭会议论文

集,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1981.

[13]郎惠清.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森林沼泽类型及其演

替.植物学报,1981,23(6):470-477.

[14]王洪道等.中国湖泊资源.科学出版社,1989.

[15]马学慧.新疆博斯腾湖的湖滨沼泽.海洋与沼泽,

1989,20(6).

[16]王荣芬.我国沼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理科学,

1994,64(3):261-268.

[17]黄锡畴.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地理科学,1989,9

(2):97-104.

[18]程树培.应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中小城市排

放废水.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9,2(1):35-

37.

[19]陆健健.中国湿地.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20]戴雄武.中国湖泊的现状和开发途径.地域研究

与开发,1989,8(2):4-7.

[21]黄锡畴主编.中国沼泽研究.科学出版社,1988.

[22]兰智文等.白洋淀典型水陆交错带微景观结构分

析.见:章申等著,白洋淀区域水污染控制研究

(第一集),水陆交错带水环境特征与调控机理.

科学出版社,1995,109-117.

[23]尹澄清等.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

截留作用初步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5,6(1):

76-80.

[24]章申等著.白洋淀区域水污染控制研究(第一

集),水陆交错带水环境特征与调控机理.科学出

版社,1995.

[25]陈宜瑜主编.中国湿地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5.

[26]陈相如等.几种红树林植物对32P的吸收运转和

积累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32(增刊):194-197.

[27]杨永兴等.三江平原沼泽区/稻O苇O鱼0复合生态

系统生态效益研究.地理科学,1993,13(1):41-

48.

[28]刘兴土,黄锡畴.三江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沼

泽生态农业开发.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5

(2):12-18.

[29]Bennion,H.A diatom-phosphorus transfer function

for shallow,eutrophic ponds i n southeast England.

Hydr obiologia,1994,275-276,391-410. [30]Chapman,et al.Wet coastal ecosystems.Scientific

Pub.Co..Amsterdam,1977.

[31]Clark J.R et.al.Wetlands of Bottomland Hard-

wood Fores ts.Elsevi er,Amsterdam,1981,101. [32]R.Constanza,et al.Predictability,S cale,and Biod-i

versi ty in Coastal and Estuarine Ecosystems:Impl-i

cations and M anagement.AM BIO,1993,22(23):

88-96.

[33]Gopal B.et al.Wetlands Ecology and M anage-

ment,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Na-

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y,Lucknow publishing

house,India,1982.

[34]Grubich D.N.et al.Peat and Peatlands:T he Re-

source and It.s Utilizati on,Proceedi ngs of T he In-

ternational Peat Sym posium.Dullith,M innesota

U.S.A.,august,19-22,1991.

[35]James H,Cow an J.K.M odeli ng Wetland loss on

Coastal Louisi ara,Geology,Geography,and Hu-

man M odifications.En vironmental M anagemen t,

1988,12(6).

[36]Laine,J.et al.Effect of w ater-level draw dow n on

global climatic w arming:Northern Peatlands.

AM BIO,1996,25(3):179-184.

[37]M altby E.Waterlogged W ealth,London Earth-

scan.1986.

[38]M ark T.Imperial.et al.An Evolutionary Perspec-

tiv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sses sm ent of the Na-

tional Estuary Program.Coastal M anagemen t,

1992,20,311-341.

[39]M ichal J.Bardeck i.What Value W etlands?Jou r-

nal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 ation,M ay-June,

1984.

[40]M itsch W.J.and James G.Gossili n k:W etlands,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New York,

1986.

[41]M.A.K.Ngoile and C.J.Horri ll.Coastal Ecosys-

tems,Productivity 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Coastal Ecosys tem M anagemant.AM BIO,1993,

22(7):461-467.

[42]M itsch,W.J.and Reeder,B.C.M odelli ng nutrient

retention of a freshwater coastal w etland:esti ma-

ti ng the role of primary productivity,sedimenta-

tion,resuspension.Ecologic al M odelling,1991,

54:151-187.

[43]M uscutt,A.D.et al.Buffer zones to improve wa-

ter quality:a revi ew of their potential use in UK

agriculture.Agriculture,Ecosyste m and E nv iron-

me nt,1993,45:59-77.

[44]Niering W.A.The Ecological Role of Inland W et-

lands,Proceedings:1st Wetlands Conference,

1973.

(下转第77页)

62生态学杂志第16卷第1期

理,在北方农户可以大力推广。既解决饲料与饲草不足的矛盾,又改善了居室和院内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5~6月份虫害较多,

饲喂畜禽时

1细绿萍底水中温度 2树荫处温度3屋顶面温度 4净水底中温度

图2 屋顶萍中与屋顶面平均温度对照

Fig.2Difference of average temperature betw een A zolla

filiculoides grow ing tank and th e rooftop surface

要注意用药有效期限,以防畜禽中毒。o晚秋(10月底)农民需用房顶晒粮,此时也是萍繁殖较好季节,如何解决时间上的矛盾,需根据情况而定。?屋顶萍池按水深20cm 计算,压强在1.96kPa 左右,对一般居民屋顶压力极小,可以不加以考虑,但是,对于破旧危房则应注意,防止出现意外。?建萍池一定要做好防水处理,以免屋顶渗水影响房屋寿命。?在建筑结构较好的屋顶上,如加高水深,还可在萍底放养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水生动物如鱼类等,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进一步实验。

参考文献

[1] 云正明.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开发利用

模式研究.河北科技出版社,1993.227.

[2] 浙江省农业厅.细绿萍.农业出版社,1981.69.

(收稿:1995年6月19日)

(上接第44页)

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及庭院经济的进一步增链加环,逐步形成/以农养畜、以畜养气、以气保林果0的五业良性循环的庭院小循环体系。参考文献

[1] 5农业技术经济手册6编委会.农业技术经济手册.

农业出版社,1984.819-824,1057-1088.

[2] 陈聿华.农业生态学.华中农学院出版,1985.26-37.

[3] 胡寿田等.生态农业.湖北科学出版社,1987.64-71.

(收稿:1995年3月20日) (上接第62页)

[45] Norton H.Nickerson.M odification of Bog Vegeta -tion by Pow er Utility ri ghts -o-f w ay.Jou rnal o f

E nv ir onmen tal M anagement ,1984,19.

[46] Ow en C.R.and Harvey M.Jacobl.W etland Pro -tection as Land -use Planning:T he Impact of S ec -tion 404in W isconsin,USA;E nv ironmen tal M anageme nt ,1992,16(3):345-353.

[47] T iner,R.W.W etl ands of the United s tates:Cur -rent Status and Recent Treads,Fish and W ildlife

Service,1984.

[48] T urn er K.R.M anagement and Valuation of an En -

vironmentaly Sensi tive area,Norfolk Broodl and England,Casestudy,E nv ironmental M anage -ment ,1988,12(2).

[49] Zinn J.A.and C.Copeland.W etland M anage -ment,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T he Library

of Congress,Wash i ngton,D.C.,1982.149.

[50] H.Hanson and G.Lindh.Coastal Erosi on -AnEsca -lati ng Environmental Threat.A M BIO ,1993,22(4):188-195.

[51] S.Bjork et al.Development and Degradati on.W et -lands,AM BI O ,1991,20(7):502-505.

(收稿:1996年5月14日,改回:7月12日)

77

安淑苹:北方农家屋顶养绿萍技术及生态经济效益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调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所认识,当时的很多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已对湿地已有记载,并根据其特性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名称。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始于60年代起,首先是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的。其中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从此以后,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 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基本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的研究方面如下: 1.滨海湿地的研究 滨海湿地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尽管我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岸线较长,各沿海省份都广泛分布着滨海湿地,对于滨海湿地有着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是缺少系统性的研究。80年代初,国内的学者对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了综合规划和合理开发,对当时沿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奠定了滨海湿地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则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黄河以及南方红树林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2.沼泽湿地的研究 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简称沼泽湿地),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1958年,中国科学院开始主攻沼泽为其研究方向,成为国内最早的专门性沼泽研究机构之一,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最为知名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所在的地理系沼泽教研室及其所带领的一批学者,对若尔盖高原、长白山、兴安岭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中做的许多工作。1983年《中国沼泽》一书的作者郎惠清将沼泽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与分区、形成与发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刘波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它起着保障生物 多样性并且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伴随人类对湿地认识的逐步深入,自上个世纪以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环境,使之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就湿地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最为科学的湿地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湿地;特点;进展 [中图分类号]X-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054—02 [收稿日期]2012—09—23 [作者简介]刘波(1979—),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 N o.5,2012(总第77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7 54——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伦敦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公园占地42.5hm2 ,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 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 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

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二)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案例简介: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加坡西北部,是新加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受保护的沼泽自然公园,在面积达13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栖居着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是候鸟途径东南亚的主要中途停留站,已于2003年被列入东南亚国家联盟遗产公园。目前周边建有酒店、SPA中心、纪念碑、高尔夫球场和工业区等设施,是湿地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案例分析: 保护区集保护、教育、休闲、研究于一体。保护:最大化地增长保护区内鸟类和其它野生生物的承载力;教育:丰富保护区内容,提供自然科学教育服务;休闲:以休闲为诱饵,鼓励游客深度体验大自然之美,进而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致力于拓展和加深地区和国际性鸟类学和生物学知识,开展研究活动。 公园内有黄、橘、紫3条特制路线以及红树林木栈步道。黄色路线全长三公里,由石子路和木质平台共同构成,沿途可观赏红树林的气根现象;橘色路线全长五公里,包括了保护区内最长的木栈道,直捣红树林研究园,面向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紫色路线全长七公里,包含较长的原始土路,可以把游客带到三层楼的观鸟塔,也可近距离探访淡水区的动植物;红树林木栈道长仅500米,使游客在双脚不沾泥的情况下,享受穿越红树林的乐趣。4条路线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观光、体验选择。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最新资料推荐------------------------------------------------------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兴起于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美国有600 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 400多处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煤矿废水, 50多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生物污泥,近40处人工湿地用来处理暴雨径流,超过30处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奶产品加工废水 ;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 ,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其特点是: 出水水质好, 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运行维护方便, 管理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 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技术的10%~50%。 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污水而利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 在构筑物的底部按一定的坡度填充选定级配的填料( 如碎石、砂子、泥炭等),池底坡降及填料表面坡降往往受水力坡降及填料级配的影响, 一般选值范围为1%~8%。 1 / 6

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处理性能良好, 成活率高, 生长周期长, 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 。 人工湿地类型人工湿地因水流方式的差异大致可分为 3 类: 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Constructed Wetland) ,是一种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 结构简单, 工程造价低; 但由于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 易滋生蚊蝇, 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其处理效率较低。 潜流湿地( Subsurface Constructed FlowWetland) ,污水在填料缝隙之间渗流, 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作用处理污水, 出水水质好。 由于水平面在覆盖土层或细砂层以下, 卫生条件较好, 故被广泛采用。 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有一定底面坡降的、长宽比大于3 且长大于20 m 的构筑物, 污水流程较长, 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脱氮效果较好。 或方形构筑物, 污水的流程较短, 反硝化作用较弱, 且工程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垂直流湿地可方便地采用工程手段来改善系统的供氧状况, 提高布水均匀性, 营造更加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发生的系统环境, 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垂直流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沿垂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王宪礼 李秀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 Advances in Wetlands .Researches.Wang X ianli,Li Xiuzhen(I nstitute of A pp lied Ecology ,Chi -nese A cademia Sinica,Shenyang 110015).Chinese J our nal of Ecology ,1997,16(1):58-62.Wetlands are t hose area t hat inundated or saturated by surface o r gr ound w ater wit h sufficient fre -quency and duration to support vegetat ion typically adapting to the satur ated in the water soil cond-i tion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Generally ,wetlands includ swamps,marshes,bogs and similar ar eas.T he contempor ar y r esearch advances on wetlands ho me and abroad w ere ev aluated in the art-i cle. Key words:w etland,marsh,advnace. 作者简介:王宪礼,男,29岁,助理研究员,1985~1992年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景观生态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1989年至今先后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东部荒山的景观生态建设0和/我国北方河口湿地的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0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们江流域生物资源现状、潜力与保护0等课题的工作,发表论文4篇。 李秀珍,女,25岁,博士生,1991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地学专业,同年10月曾赴贵阳地理化学研究所参加其环境开放实验室客座项目/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0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0部分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发表论文5篇。 1 引言 湿地是指那些地表水和地面积水浸淹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很充分,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能够供养那些适应于潮湿土壤的植被的区域,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 amps)、腐泥沼泽(marshes)、苔藓泥炭沼泽(bogs),以及其它类似的区域。 目前,由于人类开发和利用,湿地面积现已大大缩减。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将近一半的湿地。在美国,在实施控制湿地开发的法律之前,湿地曾以每年1%的速率下降。我国湿地大约有5.7@107ha,其中包括1.1@107ha 沼泽,1.2@107 ha 湖泊(自然的及人工的)和2.1@106ha 滩涂、盐沼地,还有3.2@107ha 的稻田。当前由于农业开发,矿产开采,城市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主要是自然湿地)已减少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湿地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8 ha,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 带占11%,热带占10.9%(表1)。 表1 世界湿地分布[40] T ab.1Distributi on of the w etl ands in the w orld 地带地区面积(@103ha)占陆地面积 (%)北极湿润半湿润 200 2.5寒带湿润半湿润255811.0亚寒带 半干旱5397.3干旱 342 4.2136 1.9亚热带 湿润107717.2半湿润6297.6干旱 439 4.5热带 湿润23178.7半湿润221 1.4干旱 1000.8合计 8588 6.4 生态学杂志 1997,16(1):58-62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_张树文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3-01-02;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3-03-0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050903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90103)资助。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树文(1955-),男,吉林长春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系统变化科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E-mail:zhangshuwen@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766417.html,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 张树文1,颜凤芹1,2,于灵雪1,2 ,卜 坤1,杨久春1,常丽萍1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摘要: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湿地转化为农业和城市用地,湿地的质量退化和数量减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遥感技术为湿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从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分类、湿地调查3个方面论述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关键词:湿地;遥感;遥感影像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3)11-11406-07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等功能[1,2]。 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湿地转化为农业、城市用地,湿地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湿地多处于偏远地区,采用传统的手段来监测费时、费力、耗费高,调查范围小,对湿地有破坏性,而且其周期性较长,时效性差。遥感(Remote Sensing,RS )技术因具有省时省力、多时相、多平台、信息量大等优点,可为湿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20a 来已广泛用于湿地资源调查、识别等研究中[3,4]。中国的湿地科学起步较晚,了解国内外湿地遥感的现状和发展,对中国湿地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遥感分类、湿地资源调查3个方面论述RS 在国内外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遥感影像数据源 新一代的遥感成像光谱仪,为对地观测提供极为丰富的多光谱数据[5]。湿地遥感研究中,常用的多光谱影像数据源[6~14]有MSS 、TM/ETM 、SPOT 影像。高光谱影像、雷达影像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湿地研究中[15,16]。高光谱遥感影像光谱分辨率高,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表信息,因而在湿地遥感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17]。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影像——全称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常用的高光谱影像。在湿地遥感中,高光谱技术主要应用于湿地土壤植被和水体信息提取的研究。其中,利用高光谱技术在湿地植被监测、植被群落精细分类、植被生物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在湿地水体信息提取、湖泊边界划分及水位线提取等方面做过许多方法研究;另外,高光谱遥感技术也应用于湿地土壤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反演研究中[17,18]。微波遥感的突出优点是可全天候监测,并能透过植被、冰雪和干沙土,获得近地面以下的信息。目前,RS 用于湿地研究的关注焦点已逐渐从光学遥感转移到雷达遥感上。湿地雷达遥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段是:L 波段和C 波段,其中,L 波段对植被的结构特性更敏感;大多数研究认为L 波段适于研究以林地为主的湿地,而C 波段更适于少叶和低生物量植被组成的湿地[14,19]。以上单种影像数据源都有其固定的特点和特定的应用领域,但有时采用单一影像研究湿地有其局限性。而融合多源影像可以克服单一遥感影像数据源的不足,兼顾不同 第33卷第11期2013年11月 V ol.33No.11Nov.,2013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系统是将污水引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根脉和其周围土壤微生物来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流经湿地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而被除去。芦苇和香蒲在人工湿地中被广泛使用,它们既是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常见物种,也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湿地植物。 作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以其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褐煤热解、油砂废水、矿山废水、奶品加工、食品工业、造纸废水、烃类废水和垃圾场渗滤液净化处理等方面。 国外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展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 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湿地系统,它持续运行到1992 年;1953年,德国Seidel 在研究中发现,芦苇通过其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的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有机物,可以去除污染物。1972年Kickuth提出了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论,强调高等植物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1996年Kathe Seidel提出利用高等植物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思想,通过芦苇等植物的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以至最终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技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受到人们青睐,美国已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丹麦、德国开始利用河砾和河砂作为植物生长基质,构建了高分散度的废水处理设施并获得成功。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已被英国用于小城镇污废水处理,成为其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7月,在中国深圳成功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除了氨氮效果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污水处理厂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在1997年6月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主持的技术鉴定,在1998年6月开始推广。 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3种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Ξ 徐艳艳 徐艳东 (1.临沂市苍山县实验中学,山东苍山277700;2.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摘 要 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湿地的概念和分类、形成和发育、湿地评价和健康评价、恢复和重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研究、人工湿地、全球变暖及湿地生态系统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据此提出展望。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恢复 湿地(wetland)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am ps)、苔藓泥炭沼泽(bogs)、泥沼泽(marshes)以及其他类似区域[1]。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气候带,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分布。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带占11%,热带占10.9%[2]。 湿地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量和物质交换和作用的场所。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 “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3]。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但是湿地也是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它是继其他生态系统如农业、林业、沙漠等之后,人类重视最晚的一种资源[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1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 1.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 1.1.1 湿地的概念 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所以很难给湿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的研究者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已统计到的定义近60种[5]。总的看来,湿地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定义,通常采用的是最有代表性的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的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此定义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于操作[5],但其未揭示出湿地的内涵实质,其内涵和外延不明确[6]。另一类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的定义,从学科来看可以概括为水文学、动力地貌学、生态学、泥炭地质学、景观学、资源学[5-8]。杨永兴先生把湿地科学的定义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的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湿地应该具有3个突出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于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类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9]由于湿地是一个过渡带,因此范围界定比较困难,其中,1956年Circular39是美国最早的湿地定义之一;加拿大关于湿地的定义主要有:1979年Z oltai和T arnocai分别提出湿地的定义,1988年Z oltai对其前定义进行修正;[2]原苏联的沼泽概念比较全面,但语义不够确定[3]。 2.1.2 湿地的分类 同湿地概念一样,目前国际湿地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体 Ξ作者简介:徐艳艳(1979-),女,地理教师。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

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08T16:26:59.8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高林马文伟 [导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处理;研究进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工湿地由于具有工程所需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廉以及生态效果较好等特点在污水处理方面备受青睐。与此同时,目前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出发,指出了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要点,笔者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人工湿地概念 湿地广义上指长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是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不仅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应,还具有显著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提供水和初级生产力,成为了很多鸟类、哺乳类动物、鱼类、爬行类动物以及其他水路两栖类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湿地已经成为了影响珍稀禽类繁殖和生存的关键因素,所以,湿地也成为了鸟类优质的生活环境。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在我国受到很大破坏。在特殊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研究和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度补充,也是对其功能退化的恢复性建设。人工湿地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能对清除一些有机物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却无法实现对氮磷的有效去除;一些化学技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氮磷去除,但是需要耗费较高的费用,还能大大提高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这个方面,人工湿地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无需耗费大量的成本,方便人工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其运行的成本较低,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也比较明显,能尽快适应符合的变化,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使环境更加美观的作用。与自然湿地相比而言,人工湿地在承载负荷量,地点选择,污水处理能力及可控性上具有较大优点。 2人工湿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1生活污水的处理 生活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指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可生化性好,但排放量较大。据统计,2015年仅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就达到了535.2亿t。人工湿地由于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营和维护简单等优点而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会受到包括湿地类型、植物种类、温度和填料基质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菖蒲、千屈菜、水葱和香蒲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研究,发现4种植物对生活污水COD 的去除率均表现为垂直下行流湿地>垂直上行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其原因可能是垂直下行流湿地中好氧环境众多,极大地增强了参与根系表面好氧过程的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很好的效果。而在同种类型的人工湿地中,香蒲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可能是由于香蒲相较于其它3种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能力更强。通过鸢尾、吊兰、马蒂莲3种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3种植物对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依次为鸢尾>吊兰>马蒂莲。利用象草和美人蕉在不同温度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发现2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受温度影响,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了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同时促进了磷的吸收同化;另一方面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植物根系生长旺盛,促进了对氮磷的吸收。研究青石、砂子和砾石3种湿地基质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发现3种基质对生活污水中COD、氨氮、TP、SS的去除率均是砂子>青石>砾石,其原因可能是砂子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污染物。 2.2缓解水资源危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化学法相比更为卫生健康。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对水源和环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根据人工湿地之中生物的生长特点以及习性,与污水处理系统相搭配能够更好实现污水的净化作用,缓解水资源的危机。在人工湿地的构建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单单采用生物处理这一单一的污水处理技术,往往还需要多种技术的优化和组合,来保证污水处理的结果。人工湿地通常作为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的三级处理系统,与其他的工艺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案组合使用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污水处理任务。联合使用项目中,湿地系统中可以适当增加池塘系统水处理技术,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特点和环境变化,改变水力载荷,加强复合水处理系统对温度和季节的感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要远远高于单一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在处理高浓度的污水方面,有十分有效的应用价值。此外,人工湿地与活性污泥法的组合工艺能够良好的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之中,用该方法处理城市中的污水,需要的投入较少,操作简单,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处理之后的水源的洁净度较高,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另外,人工湿地工艺与低氧接触氧化系统的组合在处理污染的河水项目中有很好的处理结果,避免了人工湿地在大量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和容易堵塞的问题,处理结果明显提升,且去除污染的效率很高。 2.3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分为不溶性有机物与可溶性有机物,微生物对湿地中有机物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巨大比表面积,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经沉淀、过滤、吸附作用快速地被截留,随之为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通过微生

国内外城市湿地进展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3-0006-02 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2-09-25作者简介:张靖冉(1980-),女,北京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工程师 张靖冉 (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北京100089) 摘 要: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的进展,寻求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解决方案,对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社会和 经济效益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指出城市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佳的利用方式。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交接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 发展息息相关,在世界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 地与森林、 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种、很高的物质生 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佳的利用方式 [2] 。 1城市湿地的概念及特点 城市湿地是位于城市区域内或城市边缘的各类湿地,包括人 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城市湿地面积较小,分布不均,完整的湿地往往被分成若干斑块,各个湿地斑块间连接度低,内部生境破碎化程度高;城市湿地具有明显区别于城区的小气候,集 生态服务、 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多功能于一体。2国外城市湿地研究进展 国外湿地研究是从湖沼学和沼泽学开始的。早在公元46年, 德国日尔曼人初步认识了沼泽湿地。到16世纪中期,欧洲人对沼泽湿地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如莱兰德的旅行游记就是一部较早反映湿地的著作,他提出沼泽是由森林演变而来。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湿地分布非常广泛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湿地研究较为系统详尽的国家。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Teal ,Pomroy 等就开始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开展湿地研究工作。随着1971年在伊朗签署了 《Ramsar 公约》,即《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湿地研究由开发利用进入到保护修复新阶段[3] 。在1985年,美国国会批准400万美元资助 “国家河口湿地计划”。1986年,W.J.MITSEH 和J.U.GOS-SELINK 合著的《Wetlands 》出版,是当前对湿地研究介绍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著作,该书提出许多湿地研究方面的新理论,对世界 湿地科学影响很大[4] 。随着对湿地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湿地在调蓄洪水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河流的规划整治过程中有意识的以因循自然的生态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 世界各国对城市湿地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到了19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将湿地与城市结合在一起研究。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和了解,湿地的应用已开始从环境科学领域逐步扩展到地理学科、水利科学、景观生态学、旅游科学等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注重城市湿地环境的建设和恢复,将湿地景观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日本、英国等国家在城市湿地研究方面均具有领先地位。到20世纪末,湿地和人工湿地逐渐被引入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中 [5]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认 识到湿地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各种关于城市湿地合理保 护、 恢复重建、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和科研组织相继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运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方面成就斐然,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城市人工湿地作为处理城市污水的一种必要手段。 总体而言,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城市湿地的研究已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目。同时对于游客意向值过低的经营性项目,创新项目的内容及 形式慎重考虑,尽可能满足游客休闲及村民生产的双重意愿。参考文献:[1]张美亮.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研究———以宁 波市慈城镇五星村为例[ J ].乡镇经济,2007(9):23-25.[2]王淑芳.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J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63-166.[3]樊连生,柳鹏程,隋俊.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 设— ——武汉市石榴红村案例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8,25(6):155-156.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intention for characteristic tourism villa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dual demands ★ ZHENG Xue-yong WANG Ju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China ) Abstract :On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tourism for developing villa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aracteristic tourism villages are studied to keep continuable.Regarding the villagers and visitors as evaluation subject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is investigated ,the demand and construction intention is integrated.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characteristic tourism villages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and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should be perfected by stages.Key words :the characteristic tourism village ,tourists ,villagers ,demand · 6·第38卷第33期2012年11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8No.33Nov.2012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湿地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的文化传承着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一词在我国逐渐被广泛应用。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尚未统一,初步统计,湿地定义有近60种,其中《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因此,根据公约的湿地定义,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河流、湖泊、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且必需的服务。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对湿地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由单一资源的需求向多资源需求转变。《湿地公约》已从1971签订之初的以保护水禽栖息地为目标发展到现在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发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转变。由全球95个国家1360名专家于2005年共同完成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详细列出了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各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前,由于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威胁,湿地具有的供给淡水资源、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减贫致富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种对湿地认识和需求的变化影响着各国对湿地保护采取不同的战略与政策。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一是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依法强化对湿地的保护,如欧盟制定了《栖息地法令》、《鸟类保护法令》和《水框架法令》,明确规定了自然保护地以及流域层次水资源管理的相关义务,要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案例浅析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案例浅析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意义概括来说有2点:一是降低人工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科学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二是创造更多的动物栖息地和文化遗产,引导合理开展科普和文化休闲活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代表性项目,通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其生态设计的可取之处,博采众长更有利于设计师选用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湿地设计的复杂问题。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且受到自然侵蚀的作用,水文地质发生变化,湿地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危机,尤其是经受种种人为因素的冲击,如:水资源过度开发,修建水库堤坝,围湖造田,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开发等等,让湿地的生存更加雪上加霜。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稀有的自然生态斑块,对维持城市内部脆弱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又因本身自我净化循环能力能够改善城市局部空气质量,净化部分污染水质,因此有效地保护开发城市湿地,不仅让湿地的功能更持续长久地造福人们,更是起到向人们宣传湿地功能意义的科普教育目的。生态危机引发了政治、哲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思考,政治方面出现了绿党,反对经济对生态的破坏;哲学方面出现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反思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在美学方面,产生了生态美学,反

思“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危机,提倡自然美;艺术方面,生态介入设计,出现了生态建筑、生态雕塑等新的内容。 本文选择以下2个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总结其设计特点和生态设计的技术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1 案例一:法国巴黎里尔水生公园 1.1 基本情况 整个水生公园的面积超过7hm2,由一系列湖泊与一道道2.74m的路堤交错成十字形的网格状形态。 1.2 净化机制 首先水流经过大面积种植在矿渣上的金银花、野樱桃和桦树等植物被初次过滤,流到第1个湖泊;然后流经种植柳树的沟渠,柳树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到达第2个湖泊,在这里芦苇等水生植物将水中的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最终流到公园中心湖,风力推动的水泵将水送至2m多高的地方;然后呈细柱状流到一连串的梯级混凝土台阶上,在这里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完成曝氧和消毒过程;经过这一系列植物与土壤净化处理过程,最终出水可以达到游泳水的标准,全部过程耗时2周。 1.3 处理效果 保留了附近的建筑,将净水功能与休闲游憩功能相结合,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1.4 设计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