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5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同步学案

第1课时气象灾害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两种类型:

①④说法正确,②③说法错误。

雨涝等级是根据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来划分的。

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亚、

1.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5-6题。 5.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

高中地理常见的气候类型精选题

常见的气候类型精选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指出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回答3-5题。 3.该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 A.巴西利亚 B.孟买 C.新加坡 D.首尔 4.该地河流() A.冬季有断流 B.季节变化大 C.有凌汛现象 D.年际变化小 5.该城市规划建设化学工业区的最理想区域位置是() A.西北郊 B.东北郊 C.西南郊 D.城区内 下图表示某地气温(曲线所示)和降水(柱状所示),回答6-8小题。 平均气温降水量 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 19℃ 28℃ 20 mm 590 mm 1780 mm

6.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 .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C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7.气温曲线a 部位气温最高的原因是 ( ) A .正午太阳高度大,天气晴朗少雨 B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C .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D .受高原地形影响 8.气温线b 部位气温低的原因是 ( ) A .太阳高度角小 B .寒流影响 C .云雨较多 D .海陆位置影响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35-42小题: 9.图中a 地区气候特征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有明显的旱季 C .四季分明 D .全年炎热干燥 10.图中可以判断: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 ) A .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 .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 .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 .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11.图中,f 、c 、d 、e 四处水域的洋流中,密度流特征明显的是( ) A .f B .c C .d D .e 下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400 -1200 -2000 -1200 -1200 -400 0 400 400 0o 23o26′ a d c 甲 b e f mm 10 20 30 气温℃ 甲 乙 丙

普通普通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点

普通普通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点 与本主题更多相关点击进入:知识'>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 ____。 普通普通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1 温带大陆性气候 1. 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0℃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少雨型(<400mm) 2. 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 3. 气候特点(特征):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 4. 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大陆气团控制,远离海洋,干旱少雨。 5.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黄羊、旱獭、双峰驼、子午沙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黑钙土、荒漠土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德国首都柏林、新兴工业中心慕尼黑、斯图加特、最大航空港法兰克福、国际会展中心莱比锡;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波兰首都华沙;南斯拉大首都贝尔格莱德;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大港口圣彼得堡;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乌克兰首都基辅;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哈萨克斯坦首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伊朗首都德黑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最大城市多伦多、最大港口蒙特得尔;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和港口纽约、第二大工业城市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都”匹兹堡、工业城市布法罗、波士顿、费城;我国西部特大城市兰州、乌鲁木齐等。 7. 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棉花、瓜果、小麦等。 普通普通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2 地中海气候 1. 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 点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 自然灾害 1、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 影响: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 旋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 征 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 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 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 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 (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 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 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 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 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我国寒潮: 路径偏西路径:(西伯利亚)→新疆或蒙古高原→日本海及东海北部 偏北路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我国南方 东北路径:(西伯利亚)→日本海或我国东北→我国东部沿 海 天气特征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 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 发生频次: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完整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 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内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三.危害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重点知识总结

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考试重点核心知识总结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多发地区,多发时间 1.地质灾害 A地震:成因: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多发地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世界两大地震带 B滑坡:自然原因是①山区;②岩石土壤疏松破碎 人为原因是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 多发地区:山区 多发时间:夏季 C泥石流:自然原因是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山区;③岩石土壤疏松破碎; 人为原因是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 多发地区:山区 多发时间:夏季 中国西南是地震滑坡泥石流最频发和典型地区自然原因是西南处于亚欧、印度洋、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加上西南多山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滑坡泥石流频发。 注意:地震滑坡泥石流关联性 2.气象灾害 A台风:成因:热带气旋(低压中心) 多发地区:西北太平洋(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和孟加拉国沿岸,美国东海岸,加勒比海沿岸。 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B 寒潮:成因:冷锋天气强冷空气南下 多发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北方更多发 发生时间秋冬春(冬半年) C沙尘暴(冷锋天气)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多大风②土质疏松③植被稀少④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多发地区:我国北方(西北华北东北) 多发时间:(冬)春季 D暴雨洪涝:以长江中下游洪涝为例 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③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流速慢泄洪能力差;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大 ②中下游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峰能力降低。 多发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 多发时间:夏季 E旱灾:气象学干旱:西北常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 天气学干旱:华北春旱自然原因①夏季风未达到达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耕地面积广大;②正值播种或生长期,需水 量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海洋灾害 A风暴潮:主要由台风引起 B海啸:主要由海底地震引起 C赤潮:人类排放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一、地理因素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

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 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 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

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白令海峡及其周边区域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区域所处月份可能为 A.1月B.4月C.7月D.10月 2.图示季节 A.堪察加半岛和苏厄德均盛行西南风 B.堪察加半岛和苏厄德均盛行东南风 C.堪察加半岛盛行西南风,苏厄德盛行东南风 D.堪察加半岛盛行东南风,苏厄德盛行西南风 答案 【答案】1.C 2.D 2.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堪察加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苏厄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盛行西南风。故选D。 解题必备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 候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 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热带草原气 候 南北纬10°~南 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 西、澳大利亚大陆北 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 候 北纬10°~北回 归线之间的大陆 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 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和气压带、风带 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 雨两季分明,雨 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 候 南北回归线~南 北纬30°之间的 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中西 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 和季风性湿 润气候 南北纬25°~ 35°之间的大陆 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 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交替控 制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温带季风气 候 北纬35°~55° 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 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 气候 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 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 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 少雨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 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 制 全年温和湿润 亚寒带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 北纬50°~70° 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 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 温暖,降水少 寒带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 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 弱,受极地气团或 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寒冷,降水 稀少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类型测试题(供参考)

世界气候类型【当堂检测】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1~12题。 1. 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2012·山东青岛测试)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5~6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4.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亚马孙平原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D.西欧地区 5.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 A.②—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季。 (3)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气候类型④地区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__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______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______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 (5)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 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课堂小结】将你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问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和解决吧! 收获: 疑问: 【课后检测】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等温线密集) 1月0℃等温线:通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线。冬季最低温在漠河。 成因: ①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太阳光热少。 ②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南北普遍高温。(等温线稀疏) 成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则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夏季最低、最高温处】 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 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3)温度带划分依据: ≥10℃积温。自北向南分别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附: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10℃的持续期是生长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均温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南部属热带,其余均属于亚热带。 ·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在暖湿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东西延伸、面积广阔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热量界线]:1月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 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B.洪涝C.地震D.风暴潮 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 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 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读表回答8—10题。 名称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中心附近 6—7级8—9级10级—11级12—13级14—15级16级或以上最大风力 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A.强热带风暴 B.台风C.强台风D.超强台风9、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 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2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一、地理因素 1. 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 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 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 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 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 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 )高原季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 、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3、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

☆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4、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 5、洪涝(属于水文灾害) ☆我国洪水灾害: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量丰富;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河道弯曲。 ②(地形方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中下游河道的调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

④中游围湖造田、建垸,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 ⑤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放大了“灾情”。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6、 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注:除风暴潮之外,海啸、海浪、海冰 、赤潮等造成的灾害也都属于海洋灾害。 7、咸潮

8、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9、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主要的气象灾害 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 大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成因低纬度的洋面上 湿热空气大规模 升至高空,周围 低空空气向中心 流动,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 形成空气大旋涡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 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 续时间较长等条件,造成连续的 暴雨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 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 雨雪、冻害等 天气系统气旋冷锋、暖锋、气旋、台风等单一大陆气团、副热带高压冷锋 在我国的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 影响沿海地区, 内陆也受影响 夏季,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 雨,南方和东部地区有大暴雨或 特大暴雨 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我国 北方、西部和长江中下游的伏 旱最为严重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 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 外大部分地区均受影响 危害强风、特大暴雨、 风暴潮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 产;影响交通;有的会造成建筑 物倒塌,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 重大损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 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 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 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 强对台风的监测 和预报,及时发 布台风预报、警 报或紧急警报 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预报;防 洪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相 结合。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 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 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 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 险等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 的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开展 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改进耕作制度等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使海上船只能及时返航;事先 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 备 3、主要地质灾害 类型成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地震内力 作用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 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 的地面震动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 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 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 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 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 相关 分布广泛、危 害大、伤亡 大、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 洋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