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1

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1
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1

金地老君堂实验学校教师课时授课教案检查签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47 +53 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 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教师:还记得前面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借助了什么学具吗?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练习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练习题 班级:姓名:计时: 31+49= 33+18= 33+49= 34+26= 34+57= 13+67= 13+58= 13+39= 14+76= 14+77= 61+29= 64+29= 65+8= 62+18= 63+29= 14+48= 14+79= 15+26= 15+47= 15+38= 44+38= 44+29= 45+26= 45+47= 45+48= 25+59= 26+37= 26+38= 26+39= 27+18= 27+19= 28+39= 22+19= 32+58= 33+17= 45+29= 46+17= 46+38= 46+19= 47+38= 15+49= 16+17= 16+48= 16+39= 17+48= 17+59= 18+69= 12+59= 22+28= 23+57= 43+28= 43+39= 44+26= 44+37= 54+27= 53+38= 53+19= 54+16= 65+26= 65+17= 23+48= 23+39= 24+46= 24+27= 21+59= 55+19= 56+27= 56+18= 56+39= 57+58= 24+38= 24+39= 25+46= 25+57= 25+48= 35+49= 36+27= 36+58= 36+49= 37+38= 37+49= 38+59= 32+29= 41+39= 51+19= 42+48= 43+37= 47+29= 48+19= 42+19= 52+28= 53+27= 57+39= 58+29= 52+29= 54+38= 54+19= 55+36= 55+27= 55+18=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堂实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自我介绍)从上面你了解到我的什么信息? 生:王凌老师,来自南京建邺区 师:还有吗?最基本的信息? 我是男的。 恐龙宝宝有几种? 生:男宝宝和女宝宝。 师:牵涉到分类标准,按不通的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师:小明、爸爸、妈妈,对这三个人进行分类。 生1:按性别分类:小明和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 生2:大人、小孩(家长和孩子) 生3:家庭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谁能证明自己会? 比如说,举个例子 生:40+50…… 师:能不能不举整十加整十 生:99+99 师:我估计大家口算都是会的。那今天我们学什么? 生:复习。 师:说复习也可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节课就在已经学会的知识中体会还能学到什么新的知识。 游戏:“抢一百五” 师:这是一个美国的游戏,要求:从起点走到终点,所走路线加到一起是150。 指名回答,师通过课件演示路线,其他学生帮着算 生:10-30-60-30-20 这是个简单的游戏,是整十加整十。要注意什么? 生:数位对齐。 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4) 60+70 50+90 80+40 600+700 500+900 800+400 指名学生口算:130、1300…… 师:你有没有发现第一组题…… 生:得数比上面的多加个0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60、70是整十数,600、700是整百数。 师:第二组题只要在第一组题得数后面加个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你们在超市买过东西吗?买过的举手。

师:生活中买很多东西是准准的算出结果吗?比如一种商品价格是29元。 生:把29看成30。 板书:估算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出示玩具汽车和火车的价格:二十几,三十几 师:至少付多少元?生:50元。 师:有可能是51?52?……生:有。 师:有可能是六十多吗?为什么? 生:个位相加进位。 师:能举个例子吗? 师:那什么时候是六十多呢? 生:个位是6~9 小结:当个位出现进位时,两种价格相加是六十多。 师:那什么时候是五十多呢? 生:不进位。 师:我们顾客买东西可以估算,但是谁是不能估算的? 生:营业员。 小结:所以口算有可能是估算,也可能是精确计算(板书:精算) 看职业特点,和买东西的多少。 师:如果要精算出结果,必须知道商品的确切价钱。你能说说两种商品可能的价格吗? 生:汽车20、21 (29) 火车30、31 (39) 师:那能说个例子是五十几的吗?生:21+31 师:六十几的呢?生:25+36、29+39 师:不进位的好算吗?怎么算? 生:个位上1加1等于2,十位2加3是5,是52. 师:有没有先算十位的? 生:没有,万一有进位就不行了。 小结: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是你们统一的想法。 2.算一算: 32+45 45+14 23+12 51+34 61+12 70+19 指名回答,全算对的举手。 3.教学“25+36”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大家都会算了,那进位加呢? 生:先算5+6=11,十位上2+3=5,再进1变成6,是61。 师: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生:先算十位2+3=5,再算个位5+6=11,最后5+1=6,是61。 师:他是先算个位吗? 生:不是。 师:先算十位加十位,再算个位加个位,最后进位。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 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91—92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准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协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唤起经验 师:我们先来实行一个口算比赛,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口算题) 32+10 30+20 43+30 60+17 6+50 74+5 34+8 46+9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复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超市开业的热闹情景)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新“好邻居”超市开业了!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门口的人真多呀!原来大家正在看超市推出的特价商品宣传栏。 生说 问:根据这张价格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教师预设: 1、买书包和闹钟,一共要花多少钱? 2、买球鞋和衬衣,一共要花多少钱? 3、买书包和球鞋,一共要花多少钱? 4、衬衣比球鞋贵多少钱? 5、书包比闹钟贵多少钱? 6、书包比衬衣便宜多少钱? 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习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学生感到亲切,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教学计算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

一年级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经典试卷

70-58= 97-19= 70-48= 90-18= 18+68= 98-29= 41-23= 71-45= 17+14= 3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3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4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18+68= 39+48= 63-4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5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2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4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50-24+25= 57+16-24= 84-19-48= 33-17+65= 33-17+65= 37+27-47= 81-19-35= 53+28-26= 40-12+16= 31-14+35= 53+28-26= 40-12+16= 94-56+49= 47+46-17= 80-44+56= 82-29-25= 82-29-25= 70-42+45= 84-55+38= 72-17-16=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 例3的内容。 11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算。 34+53 2.口算。 (1)7+6 8+4 9+5 6+8 7+5 5+8 6+6 4+6 3.订正板算。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新课。 1.看教科书P 例3。 11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看P 8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得到6捆 11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 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 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 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 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 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 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 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 3、能使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协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能够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_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 一、教材结构与容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一年级下册《加法和减法(二)》中的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多位数加法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学习这部分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的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分析、观察、概括的能力,从已有知识中升华出新的知识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2.在进位加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学会正确计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 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重点采用问答式和课堂讨论的方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 1. 引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曹晓荣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发展数感。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80+7 35+8 42+5 32+9 ......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二、交流共享 明确问题:“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28下”是什么意思?分别怎样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交流中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三、反馈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五、课堂作业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第91-94页有关加法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难点: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奖励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春游吗?今天我们也去春游,但在春游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关卡,大家能闯过去吗? (课件出示口算题与数的组成复习)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专心听,才能做出判断,此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二、探究新知 师:过了两关,同学们开心吗?此刻,幸福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也特别开心。因为六一节快到了,他们学校组织他们出去春游,他们要去哪呢?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出示鸟叫声) 师:对。这是动听的鸟叫声,在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生活中各种可爱的小鸟,那就是有名的鸟岛。你们瞧,幸福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在码头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乘船去鸟岛玩。在码头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观察91页情景图,教师提问思考。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二年级有4个班,二(1)班23人,二(2)班31人,

两位数加两位数(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11例3的内容。练习二第3、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 1 0,要向十位进 1 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板演: 2、口算: 34+53 ( 1 )7+68+4 9+5 6+8 7+5 3、订正演 算: 5+86+64+6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 这道题中的34 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新课。 1、看教科书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二(3)班有多少人?(35 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得到6捆11 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追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10个一) 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1个十) (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 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3 6 + 3 5 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 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 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11) 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1,这就叫做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个小1,这个小1, 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1。 3 6 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1(苏教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页 本课教材是以解决跳绳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跳绳的情境,让学生解决“小红跳了多少下?”和“小军跳了多少下”这两个问题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45)和进位加(28+45),并通过对话形式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探索两位数加法不同的口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已经不存在困难。而口算速度的快慢,则直接影响着后面笔算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会影响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寻找一种简便的口算方式提高口算能力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我们知道要提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速度,通常要“直接从高位算”起,这样比较符合算式的观察和数的书写顺序。而学生却因为长期受笔算的影响,“直接从个位加起”的算法已经根深蒂固。为了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特意采用了“听算”这样一种口算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算的过程中,感悟“直接从高位算起”算法的优越性。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课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学生跳绳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在本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中自主探究,体验算法多样化,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2教案 人教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4。)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生:34加25从个位加起,个位4加5得9,表示9个1,对齐个位写9。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对齐十位写5,结果得59。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 生: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 生:个位4加8等于 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 生: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1~12页例3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前面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特别是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 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写法,掌握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突破个位相加 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难点。 学生分析: 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 计算方法,知道了格式和写法。相信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 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设计理念: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体征,用教材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现有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当然,新教材在这点上也有稍作改进,但还是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如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较完整又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情节,选择了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习题,并加以有效的重组,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富有现实意义的。 二、变学后用为学中用 过去我们总习惯于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的闭合式教学流程,即学后用。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只有教师心知肚明,而学生却全然不知,因而学生很难从情感上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性很难调动。在本课中,我选择了问题-求知-建构-应用(创造性地)的开放式教学程序,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激活内在需求。用中求知、用中拓展、用中创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概念及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的区别。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交流与合作,学习多样化及学会沟通算法间的联系。 3、发现与概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通过分层训练,提高个位的计算正确率、注意进位点的规范书写、熟练掌握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附: 二、课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想一想:买两种不同的玩具,有哪些买法?每一种买法要付多少元? 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 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 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 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 算一算:26+38= 我的算法是: 一、计算(只要求计算个位,有进位的点上进位点) 36 36 67 45 + 9 + 29 + 17 + 32 38 68 24 48

二、竖式计算(要求按顺序计算) 37 28 63 24 + 56 + 45 + 27 + 68 38 27 19 52 + 25 + 46 + 34 + 35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 28 42 56 + 47 + 46 + 35 + 26 73 64 87 5 86 三、前测1:《数学》P32、33学生自主预习 前测2: 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5+6= 44+8= 39+6= 55+6= 34+7= 28+6= 48+9= 68+3= 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3+45= 18+61= 35+52= 56+43= 44+14= 54+32= 83+12= 34+65= 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47+39= 34+56= 68+26= 55+27= 37+16= 四、后测:课堂乐园17页,基础天天练16页 五、教材、学生学情分析: 与以往教学设计相同处(抓住重点:算理、算法) 1、以学生已有的基础,利用迁移的方法探索算理和算法。 学生已经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懂得了进位加法的算理算法。并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这一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并优化方法。 “做与说”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交流与比较,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并沟通算法间 的联系,概括竖式的计算法则。 改进处(突破难点:内在较多的计算步骤及较高的出错率(尤其是中下生)) 1、分类设计: 课前让学生预习了本课(《数学》P32、33),作为前测,有5人在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时 编成不进位。看来学生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概念及与不进位加法的区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具学具 课件、试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1.口算我最棒。(老师出示试题卡片) 50+20=70+15= 9+50=70+20= 35+60=30+30= 60+40=30+6= 2.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课件演示少年合唱团的情境图),少年合唱团里有23名女生,22名男生,请你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少年合唱团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23+22= 师:这样的算式以前我们做过吗(没有)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计算这样的算式。 设计意图:以复习整十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加法,使学生回忆其计算方法,然后用具体情境提问题、列式引出所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师:算式23+22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小红:我是这样算的: ①23+20=43 ②43+2=45 小亮:我是这样算的: ①20+20=40 ②3+2=5 ③40+5=45 小刚:我是这样算的: ①20+22=42 ②42+3=45 3.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们除了用以上方法计算外, 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计算,那就是竖式计算。 (教师板书竖式,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老师书写过程) 23 +22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公园去春游呢!瞧,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对学生回答给给予及时的评价) (2)在情境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先自己的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算式:43+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不光

要算出得数,还要能说出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0 + 30 = 70 3 + 1 = 4 70 + 4 = 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 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 + 30,再算3+1。想一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教师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想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呢?根据已掌握的计算加法的经验,你能在横线下面写出计算结果吗?(全体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教师板书:67-34=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道减法题吗?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方法。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必须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训练、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以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做“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