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西欧产业革命的发展)

2.恩格斯在1876—1878年写的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反杜林论)

3.马克思写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

5.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是在(1864年)

6.马克思创造剩余价值理论是从(分析商品入手)

7.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建于(1903)

8.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

9.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1935年遵义会议)

10.我们党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在(十五大)

1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3.世界统一于(物质)

14.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1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17.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18.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

1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20.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1.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根本目的为了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3.帝国主义经济实质是(垄断)

24.列宁作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根据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25.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族被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

26.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口号的是(列宁)

27.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扩大为民族殖民地问题,是因为(西方列强把殖民地瓜分完毕)

28.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29.列宁晚年建议扩大中央委员会的人数,从什么中吸收几十名中央委员(普通工农群众)

30.首次将民主集中制载入党章是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1.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2.中国革命的步骤必须是(分两步走)

33.1930年,毛泽东系统论述建立农村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战略意义的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4.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36.我国过渡时期是从什么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

37.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

38.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3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40.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41.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

42.我们党在五十年代提出的“一纲四目”中的“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归祖国)

43.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是(武装斗争)

44.中国革命中,农民问事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45.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干部问题)

46.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的基本依据是(基本国情)

4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在国际战略问题上逐步形成了(“三

个世界”理论)

48.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实事求是)

49.“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提出的)

50.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党员世界观问题)

5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2.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3.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存在和消灭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7.现阶段我国社会产生新矛盾新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都同(经济还不发达有关)

5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59.“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论断是(毛泽东提出的)

6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最初是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

61.“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人民生活水平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比较

富裕)

62.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63.实现现代化必须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教育)

6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5.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是(制度)

6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67.人权同民主一样是(历史的具体的)

68.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69.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着眼于解决(台湾问题)

70.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什么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自然界、人类社会、人

类思维)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

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合写的哲学著作有(《神圣家族》

《德意志意识形态》)

6.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卷《资本论》

第3卷)

7.列宁阐述“一国胜利”论的著作是(〈论欧洲联邦口号〉〈无产阶

级革命的军事纲要〉)

8.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括(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土

地革命)

9.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矛盾规

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凡是物质都运动、凡是运动都是

物质的运动)

13.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主要是(社会分工、不同所有者

的关系)

1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物品的自然属性、构

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15.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的社会属性、通过物

与物的交换所表现出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16.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商品的质量决定的、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转移到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17.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调节社会

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包括(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

动力成为商品、流通中存在不等价交换)

19.资本社会化是指(分散的个人资本变成一个联合资本、资本的所

有权与支配使用权分离)

20.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对未

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设想、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特点、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21.列宁认为,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是(垄断的

资本主义、寄生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垂死的资本主义)

22.帝国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在经济

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国家垄断资本、国有与私有联

合的垄断资本、国家控股和参股的各种合资企业)

24.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体系薄弱环节,主要是因为(有一定的大工业

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不想照旧生活下去、有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25.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

专政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各民族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将会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特点的无产阶级专

政的组织形式、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26.苏维埃俄国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包括(政党代表

制、党“监督”苏维埃、赋予肃反委员会以特殊权力)

2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包括(实行余粮征集制、推行平均主义

分配制度、实行义务劳动和劳动军事化)

28.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制、发展商业、加强与资本

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

29.列宁在《论合作社》中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

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里的“根本改变”是指(工作重心的改变、对合作社性质的认识的改变、革命与改良的关系的改变)

30.列宁把反对“左”右两种倾向明确地概括为“两条战线的斗争”

的著作有(〈论政治家的短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表现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专政)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

义)

3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4.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人民大众包括(整个工人阶级、整个

农民阶级、整个小资产阶级)

3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

外交流)

36.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大众的文化)

3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有(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8.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包括

(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39.“一化三改”总路线的内容包括(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0.曾被毛泽东称为“新经济政策”的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

主义、允许一定程度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

4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有(统一战线、武

装斗争、党的建设)

4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国家统一和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43.我国人民战争的特点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军队为骨干、

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

44.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政治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

45.开展人民战争需要(用一定的武装体制组织人民、采取适合中国

情况的战争形式)

46.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我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我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我党的生命线、)

47.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的

力量共同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靠所有的社会组织部门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48.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49.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保证是(思想政治工作、战略和策略、国

际战略与外交方针)

50.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三大作风

和区别于其他政党显著标志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自我批评)

51.邓小平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2.过去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

题上的主要错误有(脱离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搞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不断强化计划经济体制、不断强化阶级斗争)5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

力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

化制度不完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没有实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5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阶级性)

5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全局包括(改革、发展、稳定之间

的矛盾、东部地区发展与中西部地区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57.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的原因是(国外仍然存在着敌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的各种反对势力、我国大陆还存在极少数敌视和破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和腐败堕落分子、国内外还存在着阴谋分裂祖国的犯罪分子)

58.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现在的什么的总概括

和总规定(社会制度、社会性质)

5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不发达阶段、教育科学文化

事业不发达阶段、生产关系不完善阶段)

60.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经济手

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61.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

62.市场经济机制包括的基本要素有(供求、价格、竞争)

63.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什么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64.“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

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6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

障碍、改革引起了我国经济体制格局的深刻变化、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

用表现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它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67.“一国两制”中的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

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68.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国人民进入21世纪的三大任务是

(实现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一)

6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促进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

70.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和生

产要素的控制力、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错)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

3.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信奉的科学世界观(错)

4.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

5.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错)

6.无产阶级不能承担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并

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错)

7.恩格斯晚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

8.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

(错)

9.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

10.新经济政策是斯大林提出的(错)

11.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劳动价值理论(对)

12.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并不取决于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和利益

(错)

13.辩证的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错)

14.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特征(错)

15.资本积聚是指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一个大资本(错)

16.资本总额的扩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这两种基本方法实现

的(错)

17.社会化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再生

产过程(对)

18.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对)

19.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

20.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对)

21.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具有两重性(对)

22.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垄断组织引起自

由竞争。(错)

23.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

(对)

24.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在于暴力(错)

25.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高度民主集中制(错)

26.列宁也曾有过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打算

(对)

27.苏维埃俄国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纠偏(对)

28.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

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错)

29.列宁不同意苏汉诺夫等人提出的“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实行

社会主义的高度”的观点(错)

30.列宁认为,小农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惟一的基础是大

工业(对)

3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

3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太

多了(错)

3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过渡时期

的一个阶段(对)

34.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对)

3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过渡的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与原来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完全一致(错)

36.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

身不断得到解决(对)

37.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敌我矛盾

(错)

38.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错误判断(错)

39.毛泽东通过总结“大跃进”的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两个

发展阶段的思想(对)

40.毛泽东始终强调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错)

41.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对)

4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

阶级(错)

43.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

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已经完成了的伟大的工程(错)

44.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香港、澳门和台湾都采取了“暂时不动”、

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错)

45.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错)

46.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对)

47.党的建设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对)

48.中央服从全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错)

49.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对)

50.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对)

5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错)

52.邓小平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对)

53.两极分化是同剥削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对)

54.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判断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还不发达

的实际(对)

55.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错)

5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错)

57.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下,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和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内部存在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对)

5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

政策统一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错)

59.我国社会中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都同经济不发达有关

(对)

6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改革开放(错)

6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对)

62.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对)

63.江泽民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错)

64.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国有经济为主导(错)

65.“三资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6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主要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错)

67.我们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对)

68.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对)

69.我国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动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参与收益分配(对)

70.我国还没有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错)

四、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和观点的科学体系。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后人对它的继承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的发展了的学说和观点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其次,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再次,工人运动的兴起。

3、为什么说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答: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供了人们识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必须而且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和全人类。这就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基石。

4、怎样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答:“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同“两个必然”的思想是统一的。“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必需的条件。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5、列宁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

答:列宁认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这种不平衡是通过跃进形式实现的。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相联系的是帝国主义体系薄弱环节。如果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

衡规律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大战,那么,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则提供了冲破帝国主义战线、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机会。

6、列宁是怎样论证十月革命道路的必然性的?

答: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当时俄国的特殊形势,使它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这就是:在国际上,发生了世界大战,这种战争削弱了整个帝国主义力量,并使它没有联合起来镇压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在国内,俄国虽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存在两种矛盾,即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样,俄国既具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提条件,也存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可以把历史顺序颠倒一下,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利用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

7、毛泽东有过怎样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

答: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胜利以后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作了科学的构画。他认为:在这个新社会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8、毛泽东时期提出的我国实现现化的设想是什么?

答:首先,确定现代化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实现农业、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其次,确定实现目标的大概时间和战略步骤。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9、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10、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答:实事求是,讲得是唯物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群众路线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离开了实事求是就没有群众路线,尊重唯物论和辩证法,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论和要求,与群众路线密不可分。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融为一体。而在这三方面中,实事求是是基础,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

答: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第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要解放思想。我们以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很多偏颇,要解放思想。他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法制也不是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4243627.html,/) 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 [编辑]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由于他们是把资本主义这一制度和阶级结构看作是当时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无所顾忌的,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但是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他们的学生则越来越丢弃他们老师的科学性,把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剥削关系作辩护当成自己的唯一任务了。政治经济学日益走向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的科学成分,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本上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编辑]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西欧产业革命的发展) 2.恩格斯在1876—1878年写的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反杜林论) 3.马克思写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 5.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是在(1864年) 6.马克思创造剩余价值理论是从(分析商品入手) 7.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建于(1903) 8.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 9.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1935年遵义会议) 10.我们党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在(十五大) 1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3.世界统一于(物质) 14.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1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17.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18.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 1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20.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1.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根本目的为了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3.帝国主义经济实质是(垄断) 24.列宁作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根据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25.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族被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 26.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口号的是(列宁) 27.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扩大为民族殖民地问题,是因为(西方列强把殖民地瓜分完毕) 28.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29.列宁晚年建议扩大中央委员会的人数,从什么中吸收几十名中央委员(普通工农群众) 30.首次将民主集中制载入党章是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1.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重点内容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重点内容归纳(参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含义是什么 答: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 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列宁对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 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 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 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的含义。 答: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 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5、实践的范畴、特征、形式和作用。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我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机器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时间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诸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耀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中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很多人都认为马克思主义非常深奥,而且没有什么用,因此没有兴趣去学习。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用心,就会发现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或多或少启着指导的作用。我发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会不自觉的应用一些马克思主义原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我相信别人也会有同样的经历,扩大化来说整个社会因该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但就是不统一,有很多价值观相差很大的地方。正是这样,我们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来认识我们自身和这个社会,以便我们可以更好的和他人交流相处,更默契的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梦做贡献。我相信当我们踏上社会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这种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之大,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这么精彩的课程如果没有用心学的话直接来说就是白上大学,白交学费了,因为我们没有学到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优秀的思想品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个人觉得当代大学生使命感应该是很强的,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一二十年后的国家领导人,制定政策,法律,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一代人。即使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的也就仅仅是中央那么几个人,但是余下的却也担负着提高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责任。看一看现在社会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每每在新闻出现让人出现一些让人惋惜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我看有很大比率的素质问题。如果说大学生这个群体都不能带动国民素质的进步的话,哪到底哪个群体,哪个组织有如此庞大的数量,还有如此良好的理论基础来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复习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1845年春天,马克思在布鲁塞尔草拟的一份笔记。产生背景: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如何超越旧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恩格斯考虑的重点。 地位:批判性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背景: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马克思很恩格斯共同撰写。产生背景:适应当时无产阶级实践革命的需要而写作,也是他们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地位:对唯物史观的第一次全面阐述;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3.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出自:《共产党宣言》。时间:1847年12月-1848年1月。作用: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战斗口号;这一口号公开宣布了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和国际主义性质。 4.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出自:《<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宗教观的观点。 人民以宗教为精神抚慰从而创造了一个颠倒的世界,这与鸦片对人的荼毒一样。马克思此言意在指出宗教对于人民的害处,从而得出对宗教的批判的必要性。 5. 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第一次从整体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6. 灌输理论出自:列宁的《怎么办?》无产阶级的自觉,社会主义意识的形成,只能靠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工作,把社会主义理论首先灌输给才智出众的先进工人,使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然后经过把他们科学社会主义灌输给工人群众以指导工人运动。所以,灌输就是教育,从外面灌输就是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工人阶级,克服自发性,提高自觉性,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革命运动。 7. 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及其价值(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生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阶级问题的基本理论出发点。(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阐明了全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最重要的结论,是整个人类阶级斗争史、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阐明了无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历史使命,指明了阶级斗争的最终归属。 三点贡献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学习、领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主要之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3页) ⑴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①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5)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①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首先,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社会一方面是财富积累,另一面是贫困的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其次,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舞台。觉醒了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自身的斗争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 ⑵①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家们求索时代客课题的尝试,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②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③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不止这些,还有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等。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0-16页) ⑴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 二、产生和发展p4-13: (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阶级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继承和创新 (三)实践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 1)哲学的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 2)其他思潮&马恩诞生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 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 6)马哲的解答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 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 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 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1)运动&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 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 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具体形式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 1)把握两大方面 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 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 明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客观性p40 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 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 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