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pbl

生化pbl
生化pbl

问题二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有何作用: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以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一)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肝分泌胆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胆汁酸盐是胆固醇在肝内的转变产物,它可乳化脂类、促进脂类的吸收。肝损伤时,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能力下降;胆道阻塞时,胆汁排出障碍,在这些情况下均可出现脂类的消化、吸收不良,产生厌油腻及脂肪泻等临床症状。

(二)肝脏是脂肪分解、合成和改造的主要场所

肝内脂肪酸的β氧化甚为活跃,也是酮体生成的主要场所,肝生成酮体但不能氧化利用酮体,必须由血液运到肝外其它组织才能进一步氧化分解。

(三)肝脏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器官

肝还是人体中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器官。肝合成的胆固醇占全身合成胆固醇总量的80%以上,是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此外,肝还合成并分泌卵磷脂(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使血液中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酯。肝损伤严重时,不仅影响胆固醇的合成,而且影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生成,故除可出现血浆胆固醇下降外,血浆胆固醇酯的降低往往出现更早和更明显。

(四)肝脏是合成磷脂、脂蛋白的主要场所

肝不仅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同时还是降解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器官,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肝内输出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因此,不论什么原因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可使甘油三酯在肝细胞中堆积引起脂肪肝。

为什么肝脏能合成酮体却不能利用酮体:肝脏线粒体内含有各种合成酮体的酶类,但是缺乏利用酮体的酶,所以肝脏产生的酮体要运输到肝外进行分解氧化。具体如下:

(1)肝脏中不存在β-酮脂酰CoA转移酶

(2)乙酰乙酸不能活化为乙酰乙酰CoA,所以不能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氧化。(3)β-羟丁酸经β-羟丁酸脱氢酶氧化为乙酰乙酸后同样不能在肝脏中进一步氧化。所以肝脏中合成的酮体不能在肝脏代谢。

酮体生成对机体有何意义:

(1)酮体易运输:长链脂肪酸穿过线粒体内膜需要载体肉毒碱转运,脂肪酸在血中转运需要与白蛋白结合生成脂酸白蛋白,而酮体通过线粒体内膜以及在血中转运并不需要载体。

(2)易利用:脂肪酸活化后进入β-氧化,每经4步反应才能生成一分子乙酰CoA,而乙酰乙酸活化后只需一步反应就可以生成两分子乙酰CoA,β-羟丁酸的利用只比乙酰乙酸多一步氧化反应。因此,可以把酮体看作是脂肪酸在肝脏加工生成的半成品。

(3)节省葡萄糖供脑和红细胞利用:肝外组织利用酮体会生成大量的乙酰CoA,大量乙酰CoA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限制糖的利用。同时乙酰CoA还能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糖异生。肝外组织利用酮体氧化供能,就减少了对葡萄糖的需求,以保证脑组织、红细胞对葡萄糖的需要。脑组织不能利用长链脂肪酸,但在饥饿时可利用酮体供能,饥饿5?周时酮体供能可多达70%.

(4)肌肉组织利用酮体,可以抑制肌肉蛋白质的分解,防止蛋白质过多消耗,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5)酮体生成增多常见于饥饿、妊娠中毒症、糖尿病等情况下。低糖高脂饮食也可使酮体生成增多。

肝脏在胆固醇的代谢中有何重要意义:

肝脏是人体中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器官。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占全身合成胆固醇总量的80%以上,是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此外,肝脏还合成并分泌卵磷脂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促使胆固醇酯化。当肝脏严重损伤时,不仅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胆固醇酯的降低往往出现更早和更明显。另外肝脏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进入肠道参与消化。

问题三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有何作用: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完成的。人们进食的蛋白质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便将吸收的

氨基酸重新合成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肝脏除能合成本身的蛋白质外,还能合成血

浆蛋白。血浆中的重要蛋白质几乎都是在肝内合成的,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

血酶原等。一旦肝脏功能发生障碍甚至功能衰退时,这些蛋白质的合成与调节就都成了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肝昏迷: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都必须经过肝脏的解毒处理,生命得以维持。当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引起的代谢紊乱,肝解毒功能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发生昏迷,就会发生肝昏迷。

生化机制:(1 )氨中毒学说:认为肝功能不全时,血氨的来源增多或去路减少,引起血氨升高。高浓度血氨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膜的作用,影响神经递质的作用等,从而出现脑功能障碍而导致昏迷。

(2 )假神经递质学说:肝功能不全时,由于肝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或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致一些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的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结构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导致昏迷。

(3 )氨基酸不平衡与肝昏迷:在严重肝功能损伤和有门静脉短路条件下,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明显降低,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增高,当大量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细胞,使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增多,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合成,最终导致肝性昏迷。

(4 )γ- 氨基酸学说:肝功能衰竭时,肝不能清除肠源性γ- 氨基酸,使血中γ- 氨基酸浓度增加,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问题四

肝脏在纤维素及激素代谢中有何作用:激素分为脂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索、维生素 D 衍生物等)和水溶性激素(包括多肤类激素和神经递质)两大类。脂溶性激素易穿过胞浆膜,与靶器官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活化的激素一受体复合物,主要作用部位在细胞核。水溶性激素不能透过胞浆膜的脂质层,需与肝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发挥其信使传递作用,并可通过肝细胞的内吞作用进人细胞内。多种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性,这一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肝脏与激素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激素能够影响和改变肝脏的许多重要功能,如细胞再生、蛋白质的合成,糖、脂类的代谢等;另一方面,肝脏对激素的代谢又有明显的影响。肝病严重时,由于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体内的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水平升高,可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蜘蛛痣、肝掌以及水、钠潴留等现象。

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有何作用:肝脏在维生素的贮存、吸收、运输、改造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肝脏是体内含维生素较多的器官。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D、K、B2、PP、B6、B12等在体内主要贮存于肝脏,其中,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占体内总量的95%。因此,维生素A缺乏形成夜盲症时,动物肝脏有较好疗效。

肝脏所分泌的胆汁酸盐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所以肝胆系统疾患,可伴有维生素的吸收障碍。例如严重肝病时,维生素B1的磷酸化作用受影响,从而引起有关代谢的紊乱,由于维生素K及A的吸收、储存与代谢障碍而表现出血倾向及夜盲症。

肝脏直接参与多种维生素的代谢转化。如将β-胡罗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将维生素D3转变为25-(OH)D3。多种维生素在肝脏中,参与合成辅酶。例如将尼克酰胺(维生素PP)合成NAD+及NADP+;泛酸合成辅酶A;维生素B6合成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2合成FAD,以及维生素B1合成TPP等,对机体内的物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可见蜘蛛痣:肝脏是人体性激素代谢的调节和灭活器官,特别是由人体性器官分泌的雌激素,必须经过肝脏后才能使功能减弱或使活性消失。当发生肝硬化时,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了影响,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雌激素在

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体内小动脉扩张,即在皮肤上表现为样子和蜘蛛一样的蜘蛛痣。

问题五:

1.胆红素的来源

血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和分解,成为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85%。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的胆红素称为旁路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的15%~20%。

2.胆红素的运输与摄取

上述形成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UCB),UCB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而输送,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血循环运输至肝后,在血窦与清蛋白分离并被肝细胞所摄取,在肝细胞内和Y、Z两种载体蛋白结合,并被运输至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微粒体部分,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或称结合胆红素(CB)。

3.胆红素的排泄

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后,由肠道细菌的脱氢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尿胆原的大部分氧化为尿胆素从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便中排出称粪胆素。小部分在肠内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的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所谓“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由肾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环保持动态的平衡,因此血中胆红素的浓度保持相对恒定。

问题六

什么是黄疸,黄疸如何分类

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如何分类:

1.病因发病学分类

可以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

疸。

2.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

(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获得性溶血性黄疸、由无效造血引起的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等;②胆红素摄取障碍:如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某些药物及检查用试剂(如胆囊造影剂)引起的黄疸等;③胆红素结合障碍;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黄疸,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与Ⅱ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等。

(2)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胰头癌、胆管或胆总管癌、壶腹癌、胆管闭锁等;②肝内胆管阻塞:如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等;③肝内胆汁淤积:如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征等。

3.按黄疸的发生机制和特征分类

(1)溶血性黄疸

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②溶血性黄疸的特征:a.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b.皮肤无瘙痒;c.有脾大;d.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e.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f.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g.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2)肝细胞性黄疸

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各种肝病因肝细胞广泛损害而引起黄疸。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尿内有胆红素,尿胆原的排泄量视肝细胞损害和肝内淤胆的程度而定。

②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a.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

b.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c.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同样,粪中尿胆原含量可正常、减少或缺如;

d.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e.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

f.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胆汁淤积性黄疸

①病因和发病机制:a.肝外阻塞性胆汁淤积:引起胆总管内阻塞的有胆石症、

胆道蛔虫、胆管炎、癌肿浸润、手术后胆管狭窄;胆管外阻塞的有壶腹周围癌、胰头癌、肝癌、肝门或胆总管周围淋巴结癌肿转移等引起胆管压迫。阻塞上端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胆管因胆汁淤积而破裂,胆汁直接或由淋巴液反流入体循环,结果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b.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包括肝内泥沙样结石、原发性肝癌侵犯肝内胆管或形成癌栓、华支睾吸虫病等;c.肝内胆汁淤积: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肝内胆汁淤积从分子细胞学上是指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减少,以及胆汁流淤滞和浓缩。

②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特征:a.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b.皮肤瘙痒显著,常发生于黄疸出现前;c.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d.尿胆红素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e.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f.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脂蛋白-X阳性。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有先天性酶缺陷所致。①Gilbert综合征:系因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所致。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试验正常,红细胞脆性正常,胆囊显影良好,肝活组织检查无异常。②Dubin-Johnson综合征:系因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但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正常。口服胆囊造影剂胆囊常不显影。肝外观呈绿黑色,肝活组织检查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③Rotor综合征: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均有先天性缺陷,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有减低。胆囊造影多显影良好,少数不显影。肝活组织检查正常,肝细胞内无色素颗粒。④Crigler-Najjar综合征:

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因而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可并发核黄疸;预后很差。

为什么血胆红素升高: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导致血胆红素升高。

血清胆红素升高有什么特点:

对黄疸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一)病史

1.年龄与性别

儿童和青少年发生黄疸时首先要注意与遗传因素所致的黄疸相鉴别,对新生儿的黄疸更应考虑遗传因素。中年患者胆道系统结石的发病率较高。40岁以上应警惕癌性梗阻性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好发于女性,而胰腺癌、原发性肝癌以男性为多。如系孕妇应注意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先兆子痫、妊娠脂肪肝等。

2.现病史

(1)病程经过:急骤出现黄疸多见于急性肝炎、胆道结石以及急性溶血;黄疸缓慢或较隐匿发生时,要注意癌性黄疸或慢性溶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黄疸一般在起病后1-2周达高峰,1~2个月内消退;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及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的黄疸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慢性胆道疾病多有反复短暂发作史,黄疸呈波动性。在慢性溶血的基础上发生急性溶血危象时可迅速出现深度黄疸。癌性黄疸多呈进行性,但部分壶腹癌或胆总管癌可因癌肿坏死、出血而暂时缓解。

(2)发热:肝胆系统有急性化脓性感染时常有高热、寒战,并常发生在上腹剧烈绞痛之后。

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常有低热,少数病人可发生高热。癌组织坏死或继发感染也可引起发热。溶血危象多先有高热,随即出现黄疸。

(3)腹痛及消化道症状:隐痛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胀痛且进行性加重应注意肝癌;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多见于胆结石或胆道蛔虫;上腹及腰背痛提示胰腺癌。病毒性肝炎常在黄疸出现前不久出现厌食、饱胀等消化不良表现,而肿瘤患者在黄疸出现前多有较长时间消化不良。

(4)其他伴随症状:急性溶血时有酱油色尿,粪便颜色加深,不伴皮肤瘙痒;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加深,粪便颜色浅黄;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如浓茶,粪便为浅灰或陶土色。

3.既往史有慢性肝病史者多为肝病复发。有急性上腹痛史要注意胆结石及胆道蛔虫病。

对有过胆道手术史者,应考虑是否有结石再发、术后胆道狭窄等。对有手术史及输血史者,要警惕急性病毒性肝炎。

4.个人史要注意肝炎接触史、服药史、饮酒史。此外还要注意有无血吸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居住与疫水接触史。

5.家族史对有家族史者应警惕遗传性溶血性贫血、UGT基因变异以及遗传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二)体征

1.黄疸色泽及伴随皮肤表现

由溶血引起的黄疸皮肤呈柠檬色,伴有睑结膜苍白;肝细胞损害所致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慢性肝病可见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胆汁淤积性黄疸呈暗黄、黄绿和绿褐色,有时可见眼睑黄色瘤。

2.腹部体征

病毒性肝炎、肝癌、早期肝硬化均可有肝肿大,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时肝脏可缩小,伴有脾肿大。溶血性黄疸也可出现脾肿大。胆总管结石一旦引起梗阻,胆囊可肿大。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引起肝外胆汁淤积时胆囊肿大,表面光滑、可移动以及无压痛是其主要特点,即所谓Courvoisier征。有腹腔积液和腹壁静脉曲张时,多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门脉高压、下腔静脉阻塞等。

3.其他体征

急性黄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应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可同时出现黄疸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三)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肝功能试验

(1)胆红素代谢试验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阴性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共同特征,但在溶血性黄疸时,由于肝脏代偿性处理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可显著增高;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及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特征,但在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也常表现为增加。

(2)血清酶学检查同时测定ALT、AST、ALP、GGT,如前二种酶明显增加常为肝细胞损害的特征,而后二种明显增加则常为胆汁淤积的特征。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肌注维生素K可使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或接近正常。严重肝病时凝血酶原合成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即使注射维生素K 亦不能纠正。

(4)血脂测定反映肝细胞的脂质代谢功能及胆系排泄功能。胆汁淤积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可增高;肝细胞损伤严重时,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

2.免疫学检查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IgG明显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显著上升,而且血清M: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肝炎标志物及AFP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及肝癌诊断。

3.血液学检查主要用于协助诊断溶血性黄疸。遗传性溶血性黄疸时,除贫血外、外周血中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可显著增多、骨髓红系统细胞明显增生活跃。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脆性增加;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亦称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降低。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时呈阳性反应。

4.腹部超声检查

该检查安全方便,可重复进行,故可作为黄疸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肝门及肝门以下梗阻时,肝内胆管普遍扩张,非梗阻性肝内胆汁淤积时则无胆管扩张。超声波对辨别肝内及肝门附近局灶性病变性质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有利于判断胆结石、胆总管癌、胰头癌和肝癌。

5.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高密度的分辨率以及层面扫描使其以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的特点成为肝、胆、胰等腹部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对了解有无胆管扩张以及占位性病变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6.磁共振成像(MRI)

因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能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故常常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更好地显示胰胆管韵直径、走向及有无梗阻等,因此对梗阻性黄疸更具有诊断价值,甚至可替代有创性ERCP检查。

7.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

两者都可显示胆管梗阻部位、梗阻程度以及病变性质,但ERCP较PTC创伤性小,当无胆管扩张时,ERCP显示胆管的成功率高,并能了解胰腺病变对胆管的影响。PTC更适用于高位胆管梗阻的诊断。

8.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如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门脉高压。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通过观察十二指肠形态了解十二指肠和胆囊、总胆管以及胰腺的关系,有助于辨别胆总管下端、胰头和壶腹癌。

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由十二指肠乳头癌、胆管癌或胰腺癌所致黄疸,经超声内镜细针穿刺进行胰腺活体组织学检查更有助于确定胰腺疾病性质。

9.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利用肝摄取并可经胆汁排泄的原理,进行示踪图像分析,利用组织间放射性核素浓度差异提示病变部位,甚至包括功能代谢方面的变化,从而提高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10.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常用于慢性持续性黄疸的鉴别,尤其对遗传性非溶血性黄疸的鉴别更有价值。对有肝内胆管扩张者不宜进行,以免并发胆汁性腹膜炎。

11.腹腔镜和剖腹探查

腹腔镜很少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仅在少部分诊断十分困难的病例可考虑应用,但应十分谨慎。腹腔镜直视下进行肝穿较安全,比盲目穿刺更具诊断价值。如经多项认真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且疑有恶性病变时也可考虑剖腹探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总之,黄疸仅是一个临床表现,其涉及的疾病较多,而且某些疾病可同时兼有不同的机制,因此其鉴别诊断思路极为重要,只有详细了解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根据增高的胆红素性质结合其他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扼要归纳成黄疸诊断流程以供参考。

问题七:

厌油腻:人体正常情况下从膳食中摄入的脂类不溶于水,其消化与吸收过程可以概括为:①主要在十二指肠内由胆汁将胰腺分泌的脂肪酶激活。②脂类必须在小肠上段内经胆汁中的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降低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脂肪及胆固醇酯等疏水的脂质乳化成细小的微团(micelles),增加消化酶对脂质的接触面积,完成对脂肪及类脂的消化与吸收。总之,脂类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在肠黏膜细胞内脂肪酶的作用下,经过胆汁的作用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通过门静脉进入血循环。

肝炎病人出现程度不等的肝功能损害,致使胆汁分泌减少,造成脂类难以在十二指肠内及时被分解消化与吸收。如此,一方面会抑制和延长胃的蠕动与排空时相,另一方面会加重小肠(空肠上段)的消化不良。结果导致肠腔内压力增高,产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感觉。这些不良刺激可以在大脑皮层打下恶劣的烙印与痕迹,当再次遇到含脂类较多的脂肪食物时,就会引起条件反射性的心理厌恶,以致表现出厌油腻饮食。

脂肪泻:脂肪吸收生理:食物中的脂肪多为甘油三脂,当其与蛋白质等一

起进入十二指肠后,可促使消化道激素胆囊收缩素释放,后者促进胰腺分泌、胆囊收缩及Dddi括约肌开放,脂肪经胆盐乳化后,易于被水溶性胰脂肪酶所催化使其分解为甘油一脂及游离脂肪酸。胆盐分子具有亲水及亲脂两个极,数个胆盐分子围在一起,亲水段向外,亲脂端向内,可将甘油一脂及游离脂肪酸包围,形成水溶性,直径约5nm的微粒,借水溶性特性,微粒可透入小肠黏膜表面的不移动液层,微粒中的脂肪通过被动扩散,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所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可重新被利用。

进入上皮细胞的甘油一酯,在细胞内分解为脂肪酸,脂肪酸在内质网内又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细胞合成的磷脂胆固醇及蛋白质一起,组成较稳定的乳糜粒,进入乳糜淋巴管及血循环.

上述脂肪吸收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引起吸收不良导致脂肪泻。

肝胆疾病:较多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感染性中毒性肝炎等。由于此类患者胆汁淤积,胆汁成份改变,致使肠腔内的胆酸浓度显著降低,影响脂肪的消化,使脂肪从大便排出、发生脂肪泻。

如何保护肝脏:(这道题综合思考一下再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护好我们的肝脏,让肝脏远离“五怕”。

一、肝脏怕抑郁。中医认为:在五脏之中,肝主怒,肝喜条达,主疏泄。人一生气,气就会往上攻,不是有句成语叫“怒发冲冠”嘛,这样一来气就往上调了,而底下空了就会发生病变。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那么他的气机就得不到宣泄,气机运转就难以通畅,就会对肝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肝脏怕熬夜。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为8小时,正常的应该是从23点左右开始上床睡觉了,到了凌晨1至3点钟是进入深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反之,就会养不足血。

三、肝脏怕酗酒。在现代社会中,喝酒成了社交的一种手段,很多人在饭桌上觥筹交错,饮酒无度。然而多次大量地酗酒,摄入的酒精量过多后,无形给肝脏增加了肝主疏泄毒素的工作负担,肝脏无法及时去解毒,使得肝出现了病变,造成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所以,嗜好酒的朋友们最好能戒掉酒;而对于那些需要应酬的朋友们,也应该引以为戒提高健康意识,不要拿生命不当回事哦!

四、肝脏怕药物。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而绝大多数的药物都得经过肝脏来代谢,由此会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并且发生率还很高呢。所以,使用药物时应该注意其不良反应,最好在医嘱下服用药物。

五、肝脏怕肥胖。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少吃油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诱发肝炎的发生;应该避免肥胖的发生,因为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内堆积着,就会变成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糖尿病(肾病)PBL案例及参考答案

情景一 李先生今年64岁,退休干部。2006年11月无明显诱因尿量较多,每天尿量约3500ml,经常感到口渴,饮水增多,到当地医院就诊,门诊空腹血糖为8.5mmol/L,身高1.70m,体重80kg。门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嘱患者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定期复诊。 问题1: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制定饮食、运动计划,你认为应给予哪些降糖药物,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三个月后,李先生来复诊,空腹血糖为3.5mmol/L,餐后2h血糖为12.5mmol/L,体重:70kg。医生询问患者三个月的血糖变化情况,患者未定时监测血糖,医生还询问李先生平时是否有心慌、出冷汗。患者记得曾有过数次餐前出现饥饿、心悸、出冷汗症状,因此,他早餐总是吃很多,以免中餐前出现饥饿。 问题2:根据案例,你认为患者出现什么情况?应如何指导患者进行预防和处理? 两年后(2008年),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乏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1天,患者精神疲倦,呼吸深快,伴有烂苹果味

,就诊于海医附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8.2℃,脉搏:13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8/78mmHg,患者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对答切题。患者肢端皮肤触觉正常,10g尼龙丝实验阴性。测随机血糖为30mmol/L。急查血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结果显示:白细胞 12.6×109/L,血红蛋白 90g/l,血小板 2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6.5%,钾 3.76mmol/L,钙 2.04mmol/L(正常值2.25---2.75mmol/L),葡萄糖 24.21mmol/L,β-羟丁酸4.85mmol/L (<0.7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5mmol/L(正常值23~31mmol/L),血肌酐 130 umol/L(正常值男性:44-133umol/L女性:70-108umol/L小儿:25-69umol/L),血尿素氮7mmol/L (3.2-7.1mmol/L),尿蛋白±。医嘱: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补平衡液,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抗感染,奥美拉唑护胃,吸氧2升/分,病情稳定后出院。 问题3:根据案例,你认为患者出现什么情况?分析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医嘱:胰岛素治疗为什么选择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为何要补液?如何补液?急救过程护士应该如何配合及护理? 【教师指导参考答案】 一、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三多是指: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新选.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近20年以来,国际上对糖尿病病因以及并发症方面研究取得了大量成就,加深了对糖尿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提出了对现行WHO1980~1985年的诊断和分型的修改。WHO1999年咨询报告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 (IDF-WPR)委员会正式认可了这些修改。中华糖尿病学会也于1999年正式采用这一新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在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降低了空腹血糖的指标,并提出了空腹血糖损伤(IFG)概念。降低空腹血糖标准是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他们发现空腹血糖 7.8mmol/L时,餐后2小时血糖多在12.8~13.9mmol/L之间,与原来餐后2小时的血糖标准(11.1mmol/L)不能吻合。修改后的血糖标准使空腹和餐后2小时得到了统一。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这里特别说明的是IFG和糖耐量损伤(IGT)都是介于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一种状况。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为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FPG)<6.11mmol/L并且餐后2h血糖(2hPG)< 7.77mmol/L,为正常。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 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

表1

表3 医生诊断您患糖尿病的根据 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是按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及典型三多一少等)空腹血糖两次超过或等于7.8mmol/L。 2.有糖尿病症状,一天内任何时候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3.疑有糖尿病者,应作口服8.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新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6)新建议〕 以空腹血糖(FBG)诊断: 正常:FBG<6.1mmol/L 空腹血糖异常(IFG):6.1mmol<=FBG<7.0mmol/L 糖尿病(DM):FBG>=7.0mmol/L 血糖正常值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诊断条件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静脉(血浆) 糖尿病空腹≥ 6.1 ≥ 6.1 ≥ 7.0 服糖后 2h ≥10.0≥11.1≥11.1 糖耐量受损空腹 < 6.1 < 6.1 < 7.0 服糖后2h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 6.1 5.6~ 6.1 6.1~ 7.0 服糖后2h < 6.7 < 7.8 < 7.8 二:血糖正常值参考 1,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血糖偏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血糖症。如果这种状况持久存在,对人体的各部分均有害。病人会感到全身不适,常有疲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表现。如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使血糖变得过高的常见原因有: (1)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 (2)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4)过度肥胖; (5)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6)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外科急腹症PBL病例教师版.

教案摘要 51岁女性因突发右下腹部疼痛而急诊,查体发现有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考虑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但在麻醉后再次触诊腹部发现右下腹巨大包块,遂行CT检查明确为右侧附件包块,改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为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同时穿插有另一年轻女性患右侧附件炎误诊为阑尾炎而手术的病例。 本教案的目的是要让同学们对于急腹症的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女性患者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要有充分的重视,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治疗全过程。 关键字:急腹症(acute abdomen),腹膜炎(peritonitis),内脏痛(visceralgia),躯体痛(somatalgia,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附件炎(appendagitis),卵巢囊肿(ovarian cyst),蒂扭转(torsion of pedicle),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主要学习目标: 1,解剖学方面: 腹壁的层次结构 腹部感觉神经分布 阑尾的解剖特点 输卵管、卵巢的解剖特点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2,病理生理方面: 不同类型腹痛的病理生理特点

炎性急腹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腹膜炎的病理生理特点 器官扭转绞榨的病理生理过程 3,急腹症: 急腹症的分类 与外科急腹症相鉴别的疾病有哪些 特殊人群急腹症的特点(儿童,女性,老年人)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临床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一幕 朱女士,51岁,刚退休1年余,平时身体很健康,但从来没有做定期的体检。这一天中午11点左右突然感到右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的钝痛,疼痛范围较广,伴有恶心,无呕吐,疼痛渐渐加重,于5小时后来我院急诊。既往没有类似的发作,有高血压病史四年余,自服药物控制,既往有脑梗塞史,自称未留任何后遗症,已绝经。 急诊室:医生查体发现全腹软,右下腹压痛明显,伴反跳痛,有轻度肌卫,肠鸣音弱,余无异常,便让病人去做辅助检查。 教师注意事项: 本幕描述一名中老年女性突发右下腹痛而入急诊就诊,主要集中在对腹痛特点的交待,以及急诊查体的结果,明确此病人的腹痛性质为内脏痛,且已有腹膜炎体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 11.1mmol/L,糖尿病。或 2.空腹血糖(FPG)≥7.0mmol/L,糖尿病。 根据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来选择药物 根据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来选择降糖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若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首先选用不致低血糖的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阿卡波糖(拜唐苹)。如果您以餐后高血糖为主,更适合服用阿卡波糖(拜唐苹)。在治疗之初,可采用中等剂量:二甲双胍(格华止)每次250-500mg一日3次,或阿卡波糖(拜唐苹)每次25mg一日3次,。 若空腹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如果体型正常或消瘦,您可选用小剂量的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5mg或格列美脲0.5-2mg每日1次,或格列齐特(达美康)每次40mg或美吡达每次2.5mg或优降糖每次1.25mg,每日2次;如果您严重肥胖,适宜选用二甲双胍(格华止),每天1500-2500mg,分三次服用。 若您的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选择药物同上面一样,但剂量需要加大: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每日5-10mg、或格列美脲每日4mg、或格列齐特(达

美康)每日160mg或优降糖每日5mg、或二甲双胍(格华止)每天1500-2500mg。 在选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时,要警惕发生低血糖反应。 如果血糖更高,则应该首选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是血糖高、尿糖高造成的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足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的唯一诊断就是血糖,而不能拿尿糖来诊断。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 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 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 /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 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①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②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③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温馨提示:控制饮食、运动、药物、了解糖尿病知识、定期血糖监测被称为糖尿 病防治的“五驾马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对前四项都做得很 好,可唯独遗漏了定期血糖监测。事实上,若血糖监测不佳,并发症的发生就会提前

呼吸系统疾病PBL病例

呼吸系统实验课内容和要求 呼吸系统疾病PBL病例 刘大爷怎么了? 第一部分 刘大爷今年68岁,退休赋闲在家多年。从年轻时就喜欢抽烟,平均每天能抽两包烟(40 支)。20余年前开始经常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近5年每到冬季,稍有着凉,极易患上感冒,而且,犯病时咳嗽、咳痰加重,还会出现心悸、气短,最近又出现双下肢水肿。老伴愈来愈担心刘大爷的身体情况,每当天气晴朗,气候暖和的时候,就陪刘大爷到户外慢走,然而,上下三层楼刘大爷都要在中途休息两次。上周一场大雨过后,气温明显下降,刘大爷有些着凉,感觉身体不适,咳痰增多,并出现明显的气喘,呼吸困难,即使在室内轻微活动也明显感觉气短,并且食欲也不好。女儿一家前来探望,为刘大爷做了平日喜欢的饭菜,但刘大爷没有一点食欲,女儿十分担心。刘大爷却安慰女儿说:“吃得少,体重也没减轻,多年的老毛病了,不用担心”。然而,当天晚上刘大爷出现了烦躁、失眠,深夜服了2片地西泮(安定)以后睡着了。但在清晨老伴发现刘大爷神志不清,急忙呼叫120急救中心,护送刘大爷来急诊室就诊。 第二部分 当时诊室内医生们正忙于为一位心脏骤停的病人做心脏复苏抢救,由

一名实习医生首先接待刘大爷。实习医生听完刘大爷老伴上述的病情介绍后,顿生疑虑:刘大爷多年咳嗽肯定有慢性支气管炎,心悸、气短、双下肢水肿又似心脏病,可为什么出现了神志不清呢?难道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疾病兼而有之?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引发了一些列病变?带着疑问实习医生开始对刘大爷进行查体。查体:BP135/90mmHg,HR106次分,R23次/分,T37.6℃。诊室一位胸牌上写着教授黄X的医生忙完其他病人后急忙向刘大爷走来,并询问实习医生:“情况如何?”实习医生立刻回答:“多年慢性支气管炎,昨晚服2片安定,今晨发现神志不清,对了,还有心脏病症状!”黄教授边听边坐到办公桌前开辅助检查单,同时下医嘱采血后立即低流量吸氧。辅助检查: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清Na+、K+、Cl- 第三部分 辅助检查结果出来了: 血常规:红细胞(RBC)6.5×1012/L,血红蛋白(Hb)18.5g/L,白细胞(WBC)12.8X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N)0.86,淋巴细胞(L)0.11,嗜酸性粒细胞(E)0.03;血清钾离子(K+)4.2mmol/L,钠离子(Na +140mmol/L,氯离子(CI-)100mmol/L;血pH7.40;动脉血氧分压(PaO2)52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70.2mmHg,二氧化碳结合力27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肺性P波,重度顺时针转位,右室高电压。X线胸片:两肺透过度增强,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

人体结构学PBL课病例

人体结构学中枢神经系统病案讨论(PBL课) 联系临床病例,通过分析病例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推断受损脑区(包括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受损)以进行定位诊断,这是一种较好理解和学习中枢神经解剖学的方法,也是解剖学PBL课的一种方式。以下列举了一些中枢神经受损病例,每一例都能说明中枢神经受损的特点,同学们可在基本掌握神经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自行分析和相互讨论,希望同学通过这些病例的分析,加深对中枢神经解剖学的理解,并对每一病例写出分析报告。 病例1:男,5岁 病史:一个月前发烧,并诉说腰腿痛,随后右腿不能活动,不能站立也不能行走。 体检:三周前检查,头、颈、两侧上肢和左侧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均无异常。右侧大腿、小腿和足肌均瘫痪,肌张力显著减弱,腱反射消失。现在能内收大腿、屈髋和伸膝,但大腿后群肌、小腿和足肌松弛、萎缩、完全瘫痪。感觉无障碍。 诊断:急性脊髓灰质炎Acute poliomyelitis 试说明:⑴哪一级运动神经元受到伤害?属于何种性质的瘫痪?⑵为什么只有肌肉瘫痪而无感觉障碍,是运动神经元胞体还是周围神经受损?⑶病变累及哪几个脊髓节段? 病例2:女,66岁 病史:行走困难,并逐渐加重。患者先觉得在暗中行走困难,在有亮的地方走路,也必须时时注视着地上,以免跌倒。二周前尚能借助拐杖步行,现在完全不能行走。 体检:两侧上肢腱反射和感觉功能正常。两侧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两侧第6肋间平面以下痛觉消失,两下肢姿势和被动运动感觉以及震动觉消失,将圆规的两脚放在腿上,患者不能辨别出两个点及其间的距离。 诊断:硬脊膜瘤Spinal dura meningioma 试说明:⑴为什么症状会逐渐加重?⑵为什么开始觉得在暗中行走困难,有亮的地方也要看着地上走路?⑶肿瘤压迫了脊髓内的哪几个传导束?为什么?⑷应在何处进行手术,切开椎板,打开椎管,除去此硬脊膜瘤? 病例3:男,21岁 病史:一年前背部被人刺伤,现前来请医生检查。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7.8mmol/L,当空 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 ?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 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 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 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 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 , 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 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 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 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2 )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幵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 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四肢冰冷,麻木和,同时有,烦躁,焦虑,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 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心悸,神经质,出汗,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 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 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 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血糖偏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血糖症。如果这种状况持久存在,对人体的各部分均有害。病人会感到全身不适,常有疲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表现。如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使血糖变得过高的常见原因有: (1)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 (2)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4)过度肥胖; (5)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6)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7)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 (8)服用某些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会引起高血糖的药;又如服用了某些止咳糖浆;(9)在生病或其它应急情况下,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等等。 防止高血糖的出现,应做到: (1)坚持饮食调节和运动调节; (2)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 (3)尽量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应咨询糖尿病医生; (4)在生病时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PBL病例一重症肌无力

PBL病例一:重症肌无力 患者黄某,男性,21岁,农民,住院号为4789,主因双眼睑下垂、复视6个月,加重伴四肢无力2周于2002年12月12日收入院。患者缘于6个月前麦收时过度劳累后出现双侧眼睑下垂、复视,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于湖南省湘雅医院就诊,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60 mg,每日三次口服,病情好转后自行停服,2周前感冒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为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主症: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复视,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倦懒言,无咀嚼、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纳可,夜寐安,二便调。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外伤、精神病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 入院后查体:T36.7℃、P86次/分、R19次/分、BP120/78mmHg,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咬肌及颞肌力可,双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可,肘腱反射(+),Hoffmann sign(-)。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可,跟、膝腱反射(+),Babinski sign(-),踝阵挛(-),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行肌电图示:低频电刺激衰减明显,高频无递增;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疲劳试验阳性;胸腺CT示: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正常;髋关节X光片正常;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待回报。 根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肌疲劳试验,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ⅡA型)”。中医诊断为“痿证(奇阳亏虚型)”。 诊断:重症肌无力 1.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2.何谓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3.为什么溴吡斯的明能治疗重症肌无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治疗方法? 4.重症肌无力会遗传吗? 5.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的关系? 6.重症肌无力治疗有何新进展?

外科急腹症PBL病例教师版.

教案摘要 51 岁女性因突发右下腹部疼痛而急诊,查体发现有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考虑为急性阑 尾炎而行急诊手术,但在麻醉后再次触诊腹部发现右下腹巨大包块,遂行CT 检查明确为右侧附件包块,改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为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同时穿插有另一年轻女性患右侧附件炎误诊为阑尾炎而手术的病例。本教案的目的是要让同学们对于急腹症的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女性患者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要有充分的重视,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治疗全过程。 关键字:急腹症( acute abdomen ),腹膜炎( peritonitis ),内脏痛 ( visceralgia ),躯体痛(somatalgia, 急性阑尾炎( acute appendicitis ),硬膜外麻醉( epidural anesthesia ),附件炎( appendagitis ),卵巢囊肿 ( ovarian cyst ),蒂扭转( torsion of pedicle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主要学习目标: 1,解剖学方面: 腹壁的层次结构 腹部感觉神经分布 阑尾的解剖特点 输卵管、卵巢的解剖特点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2,病理生理方面:不同类型腹痛的病理生理特点炎性

急腹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腹膜炎的病理生理特点器官扭转绞榨的病理生理过程 3 ,急腹症:急腹症的分类与外科急腹症相鉴别的疾病有哪些特殊人群急腹症的特点(儿童,女性,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临床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第一幕 朱女士,51 岁,刚退休1 年余,平时身体很健康,但从来没有做定期的体检。这一天 中午11 点左右突然感到右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的钝痛,疼痛范围较广,伴有恶心,无呕吐,疼痛渐渐加重,于5 小时后来我院急诊。既往没有类似的发作,有高血压病史四年余,自服药物控制,既往有脑梗塞史,自称未留任何后遗症,已绝经。 急诊室:医生查体发现全腹软,右下腹压痛明显,伴反跳痛,有轻度肌卫,肠鸣音弱,余无 异常,便让病人去做辅助检查。 教师注意事项: 本幕描述一名中老年女性突发右下腹痛而入急诊就诊,主要集中在对腹痛特点的交待,以及 急诊查体的结果,明确此病人的腹痛性质为内脏痛,且已有腹膜炎体征,似乎诊断已经渐渐 明朗。但要学生重点关注的是腹痛的问诊要点、腹部查体的要点,而不是过早的作出结论。提示问题: 1,朱女士的腹痛属于哪一类型? 2,腹膜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 3,哪些疾病可以有急性腹痛的表现? 4,你认为朱女士的病史中还有什么需要具体询问的吗?

糖尿病新诊断标准1999who

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1999年WHO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WHO、IDF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诊断要求的几点说明】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 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异常)---IGT;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IGT和IFG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的IGT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此外IGT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注释】 1、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 2、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3、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4、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 5、以上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血糖值。如果是指尖全血或静脉全血空腹正常血糖值应该为6.1mmol/L. 表1 糖代谢分类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目录 总论-上皮组织-1 (2) 总论-结缔组织-1 (3) 总论-结缔组织-2 (4) 总论-肌组织-1 (5) 总论-神经组织-1 (6) 总论-神经组织-2 (7) 各论-神经系统-1 (8) 各论-神经系统-2 (9) 各论-循环系统-1 (10) 各论-免疫系统-1 (11) 各论-内分泌系统-1 (12) 各论-消化系统-1 (13) 各论-消化系统-2 (14) 各论-呼吸系统-1 (15) 各论-泌尿系统-1 (16) 各论-男女生殖系统-1 (17) 各论-男女生殖系统-2 (18) 各论-血液系统-1 (19) 胚胎学 (20) 我们组织胚胎学教研室PBL课题组,按照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编写了这本病例集。全书共收集19个病例,涉及的内容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章节。病例均为临床采集的真实病例,所有客观检查及诊断数据均为临床实际检查结果。这可以使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又可从发病机理联系组织胚胎学的理论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为临床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该书内病例附有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师编写的课件和学生编写的课件)

《天疱疮》 1. 病例编号:总论-上皮组织-1 2.采编作者:任大勇 3.名称:天疱疮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上皮细胞侧面的桥粒。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掌握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的组成及功能 (2)了解桥粒是细胞间连接的重要结构。 6.关键词: 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细胞间连接、桥粒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B:实验课:上皮组织电镜照片 8.讨论问题: 病例: 患者李某,女,24岁,因口腔溃疡2个月,全身起水疱10天于1997年4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舌及唇粘膜出现小的浅溃疡,曾在当地医院拟口疮行对症治疗(药名不详),但溃疡难以愈合。入院前10天于躯干、四肢正常皮肤上陆续出现米粒至绿豆大的小水疱,散在分布,疱壁紧张,不易破溃,伴瘙痒,抓破后形成较水疱稍大的糜烂面,不易愈合。发病前无服药史及外伤史,既往无血液病等系统疾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颈、胸背部及四肢可见散在米粒及绿豆大的小水疱及片状糜烂面,以前臂屈侧为多。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但紧张,尼氏征阳性,疱内容澄清。部分糜烂面有湿性浅黄色结痂,头面部、腋窝及腹股沟未见皮疹。舌及颊、唇粘膜可见小片状糜烂面。束臂试验阴性。 实验室检查: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沉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皮肤组织病理:右前臂新发水疱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基底层上方水疱、棘层松解,疱内可见浆液及少量棘层松解细胞,表皮未见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表皮细胞间IgG和C3呈网状沉积,基底膜带未见IgG及C3沉积;天疱疮抗体滴度1∶80(+);病理诊断:寻常型天疱疮。 问题: (1)该患者的上皮组织中的哪种结构遭到破坏?这种结构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该患者皮肤出现水疱的原因是什么? 9. 参考资料:皮肤性病学、诊断学 10.小结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的诊断有血糖检查情况 糖尿病症状(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 重下降)并加上血糖检查情况。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的时 间,1天内的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指空腹状 体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7.0mmol/L;或者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 血糖≥11.1mmol/L即可判定为糖尿病。 2、糖尿病的诊断有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 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中肥胖者发病率高,并且多会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糖尿病一般起初发病症状不明显, 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 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3、糖尿病的诊断有尿糖测定 对所有初诊孕妇均应作尿糖测定,如果早孕期阴性者,于中、晚期需重复测定。在正常妊娠期中,尤其在妊娠4个月后,孕妇肾小管对 葡萄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有时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肾排糖 阈的下降而出现糖尿症。在产后泌乳时,还可能发生生理性的乳糖尿。所以尿糖阳性者需要进一步作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测定以明确诊断。 4、糖尿病的诊断有血红蛋白测定 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hba1,三者均可用作反映糖尿病控制 程度的指标。 5、糖尿病的诊断有糖耐量减低 糖耐量减低者,10年后约50%可发展为糖尿病,而且较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高,应定期随访。妊娠妇女可采取上述诊断标准,但对 孕妇葡萄糖耐量低者应按糖尿病治疗。 1、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低血糖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2、急性并发症的表现 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慢性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视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和时间;是否检查过眼底或眼底荧光造影;是否接受过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肾病,有无浮肿,尿中泡沫增多或者蛋白尿。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皮肤 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 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性功能障碍。反复的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 小腿和足部溃疡。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女性 外阴瘙痒。 1、糖尿病的疾病治疗有知识教育 糖尿病一旦确诊,即应对病人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识、自我血糖和尿糖的监测。降糖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 处理等。以及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防治。 2、糖尿病的疾病治疗有饮食治疗 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 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控 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合理体重, 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期间体重减轻5%-10%。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3、糖尿病的疾病治疗有饮食指导 一般主张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按照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给予,还要在限量范围内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处于糖尿病肾病第3、

PBL教学病例

病例1:患者女性,39岁。2014.3月发现体检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示WBC3.93x109/L,HGB89g/L,PLT35x109/L。髂骨骨髓形态:增生重度减低,三系增生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象。胸骨骨髓形态:增生减低,红巨两系增生减低骨髓象。骨髓病理:造血细胞缺乏,未见巨核细胞。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环孢素治疗1年无效。 与同胞弟弟行HLA高分辨配型示“全相合”,2015.8.28行HLA配型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B型Rh+;供者血型:B型Rh+) 预处理方案:1. ATG(兔)100/125/125/125/1251mg-10~-6d; Flu39.3mg-10~-6d;CTX1.8g-5~-2d; GVHD预防:CSA+MTX。 回输同胞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弟供姐)430ml,MNC(单个核细胞)6.18x108/kg(其中CD34+细胞占0.51%)。 造血恢复情况:1.血像:+15d ANC>0.5x109/L,+13d PLT>20x109/L。 2.+15d:移植后恢复期骨髓象。 3.+30d:骨髓增生减低,血常规:WBC2.14x109/L↓,-HGB86g/L↓,PLT123x109/L。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XX占0.6%,XY占99.4%。 4.+43d:骨髓增生活跃。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XX占2.6%;XY占97.4%。 5.+63d:骨髓增生活跃。染色体核型:46,XY[14];性染色体FISH检测:XX占15.8%,XY占84.2%;STR(微卫星检测)78%。 6.+76d:骨髓增生重度减低。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检测:XX占2.2%,XY占9 7.8%;STR(微卫星检测)68%。 考虑移植排斥。 病例2:患者女,41岁,2015.7.8因“头晕、皮肤淤斑1月余”为主诉入院。初诊WBC49x109/L,MLL-AF4融合基因阳性。经外周血像、骨髓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检查确诊为Pro-B-ALL(高危组)。 2015.7.10开始诱导治疗(VDCLP方案)获CR。继给予EOACP、HD-MTX、VMCP和DOAME方案巩固治疗。 于中华骨髓库找到HLA配型10/10位点全相合无关供者,2015.12.21行HLA配型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男供女,受者血型:O型Rh+,供者血型:B型Rh+。 预处理方案:TBI3.33GY-9~-7d;Flu50mg-4~-2d;CTX2.3/2.4g-6~-5d;ARa-C3.5g/3.5g/3.5g-4~-2d;ATG(猪)1.25g/1.5g/1.5g/1.5g -6~-5d; GVHD预防:CSA+MTX+咪唑立宾。 回输无关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男供女)MNC8.43x108/kg、CD34+细胞占0.73%。 造血恢复状况: 1.血像:+18d ANC>0.5x109/L,+19d PLT>20x109/L。 2.骨髓:+30d 增生活跃。 2016.3.25: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检测:XY占100%; 2016.2.3 起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腹泻、纳差,4-5次/d,腹泻时伴轻微腹痛,便后缓解,开始为黄色糊样便,后转为稀水样便。无发热、口腔溃疡、新鲜皮疹。体检:体温36.5℃,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17/88mmHg。轻度贫血貌。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右侧腰背部可见10cm*8cm大小的暗红色皮疹,局部脱落,伴触痛(带状疱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诊断考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