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旅游发展与2014年发展目标

2013年湖北旅游发展与2014年发展目标

省旅游局局长钱远坤在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4年1月13日

同志们:

把这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转型发展,主要背景是在世界经济进入多维深度调整期、我

国经济进入增长提质换档期、我省经济进入升级增效加速期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旅游业正处

在压力与动力博弈、良机与危机并存、产业与事业兼取的转型发展阶段,如何站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这次会议的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有表彰授

牌、有专家讲座、有新闻发布、有高端对话,但总体上都是围绕转型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

这次会议省政府非常重视,会前甘荣坤副省长专门听取了汇报,下午他还将作重要讲话。刚

才,我们学习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领导关于旅游工作

的重要讲话精神,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会上通报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他们

是我省旅游业转型发展中的涌现出的先进代表,有很强的示范性,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我讲

三点意见。

一、转身回眸,在压力与动力博弈的进程中,我们做得怎么样?

过年的一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转型、实现突破性进展的一年。这一年,既有来自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去公务化”宏观政策带来的压力,又有转型突围、竞相发展的勃勃生机与动力,总的感觉是困难出乎预料、成效好于预期。一年来的工作,可以形象地归结为四句话:“当头一棒、临门一脚、振臂一呼、眼前一亮。”“当头一棒”是指在经济下行和政策吃紧的双重助力下,过去一些“紧盯”高端消费、公务消费的旅游经营企业等待观望、茫然失措。“这一棒”有的被“打昏”,但有的也被“打”清醒。“临门一脚”是指在旅游业处在拐点抉择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旅游法》的出台,可谓“临门一脚”,为旅游业发展提振了巨大信心,这也正要切合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系列精神,这一脚“点射”,打得正、打得准。“振臂一呼”就是我们积极引导旅游行业用全球的视野、战略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包容的心态、担当的意识加快转型、推动发展收到了明显成效。“眼前一亮”就是全年旅游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艰难起步到站稳脚跟、从换档加速到激情奋进的过程,实现了平稳较快、总体向好的目标。回

顾一年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势头足——三大市场全面告捷。从主要指标上看,呈现出三个增长:一是国内旅游稳定增长。预计全年我省接待旅游者4.0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1.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06亿人次,同比增长18.6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30亿元,同比增长22.58%。二是出境旅游强势增长。全年出境旅游者达到105万人次,同比增长37.2%。三是入境旅游逆势增长。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67.96万人次,收入12.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33%。

(二)节庆消费旺——假日旅游捷报频传。假日旅游逆势走高,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呈现出旅游产品丰富多彩、节日氛围十分浓郁、旅游接待持续火爆、假日市场井然有序、旅游效益明显增长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兴旺度、满意度、安全度的统一。全年假日旅游主要指标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十一”期间,央视新闻还直播报道了恩施大峡谷的旅游盛况。

(三)突围亮点多——转型升级上兵伐谋。在思路转型上,主动出击,大力培育大众旅游新消费,激活旅游市场新热点。比如,针对公务消费锐减的新情况,引导旅行社采取“团队不足散客补、观光不足专项补、政务不足商务补、国际不足国内补”的应对策略。在产品转型上,推出高铁游、自助游、乡村旅游等产品,实现了供需两旺。同时,适时推出四季不同的旅游产品线路,如春季“赏乡村田园花景,品荆楚民俗风情”乡村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夏季“灵秀湖北清凉一夏暑期欢乐惠游”活动,秋季“灵秀湖北寻找金秋”六大主题产品推广活动,冬季“灵秀湖北温泉有约”精品线路推广活动。其中“船进神农架”之旅获评2013“美丽中国”十佳旅游主题线路。在营销方式转型上,我们按照国际精品产品、国内辐射产品、区域供给产品的分类,按照高端旅游产品、大众旅游产品、复合旅游产品、专业旅游产品的群体,不断创新方式,策划、营销、推广灵秀湖北旅游产品。先后在石家庄、郑州开展了“美丽中国新快线·灵秀湖北欢乐行”大型高铁旅游促销活动,在台湾策划了“美丽中华·灵秀湖北之旅”大型促销活动。特别是在我省“一江两山”精品线路合作推广上,我们先后组织召开3次联席会,出台了《关于营销推广灵秀湖北旅游精品的奖励办法》,以此进一步撬动各方面的信心和激情。

(四)旅游投资强——开发阵地如火如荼。一批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房地产资本积极涉足旅游业,如万达集团开展旅游综合体建设并收购了湖北新航线国旅,正式进军旅行社行业。湖北智汇投资集团在咸宁投资建设“香泉映月”,武当太极湖集团在景区打造的亚洲最大水上悬浮式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武汉木兰天池与湖北来日方长影视传媒公司联手打造微电影体验基地,湖北太子山投资集团和北京约瑟公司(原主营石化产业)联合在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农业、森林、科技和旅游综合体。还有鄂西圈投公司在恩施、宜昌、荆州、襄阳等地投资建设的旅游项目也进展顺利,如恩施大峡谷索道和旅游公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全年竣工旅游项目100多个,累计投资300多亿元;在建项目400多个,总投资2800多亿元;新签约旅游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800多亿元。通过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武汉东湖风景区被评为全国5A景区,我省5A景区达到8个。全年新增4A级景区8个。

(五)带动作用大——产业融合多维渗透。主动将旅游融合到“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之中,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各地党委、政府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纷纷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了多点支撑、多轮驱动的良好局面。比如,武汉、宜昌等地坚持大城市支撑,用旅游的理念和标准建设城市,旅游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成为拉动内需、引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旅游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显现,大众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地位进一步显现;襄阳、荆州、荆门、随州、咸宁等等地坚持大化引领,把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旅游功能;恩施、黄冈、十堰、神农架等地坚持大生态塑形,把旅游与扶贫和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使旅游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孝感、黄石、鄂州等地坚持大产业辐射,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新业态;天门、潜江、仙桃等地坚持大城郊带动,推动工业化升级,延长了旅游产业链。全年新增湖北旅游强县2个(达到15个)、旅游名村26个(达到97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19个(达到319个),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致富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市场秩序好——依法兴旅软硬兼修。坚持贯彻实施《旅游法》不走样、加强监管执法不变通、依法打击不手软,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旅游企业依法经营、旅游者理性消

费。切实加强《旅游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共培训达12万多人次,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意识普遍增强。坚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管治理的重点,推行“监控旅游广告、约定合理价格、畅通投诉举报、开展明察暗访、实行约谈警告、查处违法案件”的市场监管“六步法”,探索建立了“联合执法制、专群结合制、公开通报制、基层帮扶制”的旅游市场监管的“四制”,全面提升了旅游执法规范化水平。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收到了明显成效,旅游标准化成为了旅游业转型发展的“一剂良药”、区域统筹发展的总抓手、城市建设的总引擎、部门合作的“金钥匙”、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在旅游饭店,我们通过“双十”(灵秀湖北十大标杆旅游饭店、十大满意旅游饭店)评选活动,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榜样。另外,我们切实抓好公民文明出游工作,深入开展“文明与旅游同行”、“文明旅游大讨论”、“奖文明旅游”等活动,制定了行前教育告知、行中提醒制止、行后总结奖惩制度,组织各旅游协会通过定制度、定规则、发倡议等方式,加强行业引导和自律,全省旅游文明风尚逐步形成,旅游市场秩序保持良好。

二、放眼远眺,在良机与危机并存的趋势中,我们应该怎么看?

(一)向外看:“三大转变”中呈现“五化”趋势。从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来看,它正在实现三个转变:就是由经济增长点向战略支撑点转变,由消费引爆点向转型突破点转变,由基本需求点向幸福评价点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已经呈现“五化”趋势,为旅游工作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边界模糊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旅游跨国界、跨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当前,旅游是无业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想。其实,于光远早就说过:“旅游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有的专家还提出,旅游就是异地体验,总称为休闲产业。在这个趋势下,促使我们跨业洗牌、跨界分金。对旅游业发展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二是需求多样化。旅游作为异地体验,就是一个“玩”字,但是现在的游客已经玩出了花样。旅游已不再是过去的“游山玩水”和欣赏名山大川了。凡是能给人们带来精神和物质

上的享受的,都可能成为游客的需求。这种需求多样化的趋势,我看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也包不下了。需求多样化决定了服务的多样化,旅游服务无处不在。我说旅行社应该是一个盈利点很多、盈利能力很强的行业,但由于我们的服务模式没有优化,致使旅行社利润比农产品还薄、比钢铁还“粗”、比家电还“贱”。这是模式的依赖和无赖,需要旅行社行业自觉、自正和自立。

三是竞争区域化。区域经济是当前经济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往的旅游竞争,可能更多的表现在景区景点上的竞争,现在更多的表现在一个区域旅游综合功能、综合品牌、综合实力和综合影响力的竞争,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或者说精品旅游线之间的竞争,他由点向线、由线向面、由面向体逐步过度,呈现出一个全方位、全景式的竞争格局。

四是标准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也必须要跟国际接轨。针对一个城市,我们必须要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用旅游的标准建设城市,用旅游者的眼光管理城市,用旅游的国际化,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比如武汉提出以旅游的标准化促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化,规划了到2049年的发展目标,的确是高瞻远瞩。我也在想,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应该是开放的高地、投资的洼地、宜游的胜地,随着航线的增加、高铁的张扬、领事馆的设立、服务功能的完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就顺畅,以旅游带动城市国际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五是服务智慧化。随着科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推进,旅游从过去传统的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变为以融合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实时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信息化旅游服务新模式。旅游智慧化,让旅游进入“触摸时代”、“傻瓜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如何适应和创新我们的服务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满意的服务,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二)向内看:“四中”格局中面临五大困局。

研究湖北旅游,必须围绕湖北改革发展大局,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我省的旅游业概括地讲,我觉得就是“四中”:资源相对集中,区位得中独厚,实力中等偏上,潜力中流砥柱。但是,认真分析,还存在五个方面的困局,需要突破。

一是发展机遇难得,但应对挑战办法不多。《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充分表明了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面对这些利好因素,我们对形势的研判能力,主动调整思维的能力不强,还是习惯老套路、老办法,这种计划本位、自我本位、小益本位的思想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二是规模不断壮大,但核心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已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核心竞争力还不强。用我们的感受可以判断:作为生态景区,“一江两山”和恩施生态旅游,天生丽质,但与张家界、九寨沟相比有差距;作为红色景区,大别山与井冈山、韶山有差距;作为文化景区,三国文化名城荆州、襄阳、赤壁与郑州、洛阳、许昌有差距;作为大型旅游企业没有像湖南华天、重庆交旅和新世纪游轮等大型集团包括上市企业。

三是布局趋于合理,但开放协作不够。近年来,我们跟进省委“一元多层次”战略,多极推动的旅游总体布局正在形成;积极探索与周边省份的联动,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新进展,“一江两山”、“一红一绿”等国际线路产品、区域辐射产品、城乡供给产品初具雏形,层次比较分明,结构基本合理,但内部合作不牢、外部合作不够。鄂渝合作还不稳固,中三角合作刚刚起步,陕鄂合作还没有延伸等等,没有真正形成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市场共赢的区域品牌。

四是新型业态涌现,但枝叶不茂。我们注重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起来,积极规划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并在实践上加以引导和推动,催生了一些旅游新业态。但与外省相比,我省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明显不够,在很多领域还基本上是空白,在高铁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康体旅游,包括还有游艇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五是带动功能显现,但发展机制不活。近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注重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旅游兴市”、“旅游活市”、“旅游强县”等高频率地呈现在各地的发展战略和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与《旅游法》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业的定位相比,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要求相比,与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相比,我们在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许多障碍,如何充分调动各方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旅游转型发展,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三)向前看:“三个没有变”彰显四大动力。

虽然当前宏观经济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旅游消费带来抑制,国内去公务化的刚性政策对旅游转型带来阵痛,但是纵观旅游发展大环境、大政策,我认为“总体向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没有变,强大的旅游消费需求没有变,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没有变”,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正在涌动,为做好今年的旅游工作增添了强大信心。

一是习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旅游观”提供强大动力。会上传达了汪副总理关于旅游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要求要引导群众养成正确的旅游观、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导旅游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这里我着重讲一下习总书记的旅游观。“三个第一”,凸显对旅游工作的重视。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活动就是参加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并作出了“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的重要论述。第一次国内考察活动就是考察广东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强调“发展高水平的旅游业,既要抓硬件,又要抓软件。”签署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充分表明了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三大实践,探索旅游发展成功之路。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和地方工作时,从人们发展旅游、消费旅游的强烈期待出发,从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各地实际出发,科学谋划旅游发展,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正定旅游模式”使荣国府临时场景变为永久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创了旅游主题公园之先河,与隆兴寺的互动提升了旅游强县的整体功能。在福建工作期间创造的“福州旅游名片”让“三坊七巷”这一文化名街得以生辉,让福州古城留下城市的记忆和历史的文脉,福州成为文化旅游名城的名片。其“浙江旅游经验”让美丽乡村建设惠及农村、致富农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旅游典范。这些都对我

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我们抓好旅游工作的最强大的动力,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旅游人本观、引擎观、生态观、品质观,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使旅游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二是《旅游法》和促进消费的重大政策提供强大动力。《旅游法》正式颁布,国务院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以及之前国家为拉动旅游消费而出台系列措施,表明旅游业已经成功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旅游促进已经上升到国家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层面。特别是《旅游法》,把旅游业推上了依法治旅的轨道,这既是推动民众出游的强心剂,也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催化剂,必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巨大的消费潜能释放提供强大动力。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协调推进,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必需消费品,旅游消费规模、层次和领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个庞大的旅游消费潮流正在涌动。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3年全球国际游客可增长5%,达到近10.8亿人次,其中中国对国际旅游的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人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在国民消费中的比重稳步提升,这是我们的最大源动力。

四是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强大动力。随着多年来的发展,我省旅游体系趋于健全、旅游产品日渐丰富、配套功能逐步完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浓厚的发展氛围正在形成,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区域内城市轻轨道路网络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湖北实现了以武汉为中心的交通“立交桥”优势,得中独厚的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将进一步显现。

三、迈步前行,在产业与事业兼取的使命中,我们应该怎么干?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旅游法》贯彻实施的关键之年,是加快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2014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关于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兴旅、依

法治旅的总要求,围绕两大战略目标,赢取改革红利,推进产业融合,彰显精品名牌,优化行业环境,提升服务本领,推动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旅游贡献。

围绕这个要求,我们的预期目标是:全年接待旅游人次增长15%,达到4.7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7%,达到3752亿元。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赢取改革红利,使发展旅游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关于深化改革的《意见》为旅游业的发展定了基调,我理解叫:“一个核心”、“两个机制”、“三化同步”、“六位一体”。“一个核心”就是减政放权。“两个机制”就是市场主导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三化同步”就是标准化、品牌化、智慧化;“六位一体”就是继续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来展开。作为旅游行业,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意见》,除了要深化旅游行业内部改革外,更重要的是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在改革进程中赢取更多红利,推动区域发展转型升级。旅游业是典型的低碳产业、环保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引擎产业,必将在推进区域转型发展上成为主攻方向。要以旅游为引擎,推进城镇化转型,继而推进区域发展转型,充分发挥旅游在城镇化中的支撑和服务功能,使新型城镇化成为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农民充分就业的城镇化,生态有效保护的城镇化。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体系来思考,赋予城镇更多旅游功能,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旅游目的地。以武汉为龙头,以宜昌、襄阳等城市为重要支撑,建设10个左右的大中型旅游城市,使旅游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20个左右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县市,使旅游成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产业。积极发展50个左右的旅游小城镇和旅游新社区,强化旅游古镇、名街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大型旅游景区周边小镇的承载能力。要以旅游引领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真正使区域发展都能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经济结构优化、人民就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二)推进产业融合,使旅游产业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选产业。综合推进旅游扶贫开发,加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调查,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开展重点扶贫片区旅游规划编制,推出一批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要在我省四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重点建设1-2

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和一批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选择50个左右的村镇,推进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加大“快乐乡村游”主题系列活动的宣传推广,争取早日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持续推进“五级联创”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大力推动旅游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工业旅游景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业,积极发展旅游装备业。努力研制、开发、生产具有湖北特色的旅游活动用品,积极发展旅游房车、游船游艇等产业,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漂流、露营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和旅游纪念品。要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把旅游业作为展示中华和湖北文化独特魅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推动旅游与文艺、建筑、文物、新闻、出版、影视、摄影等各类文化资源相结合,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以襄阳、荆州、咸宁为重点,深度开发三国文化主题游产品。落实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纲要》各项任务目标,以大别山为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示范区,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引导和支持。要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科技、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普旅游线路和产品,大力培育科普旅游市场。加快发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和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旅游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三)彰显精品名牌,使灵秀湖北品牌成为我省形象的第一名片。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名牌战略,积极培优做强一批灵秀湖北品牌景区、品牌企业、品牌线路,让灵秀湖北在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战略投资中发挥第一名片的作用。要以旅游标准化推动旅游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扩大省级试点范围,探索旅游标准化全覆盖的工作推进机制,促进全行业标准化发展。要继续围绕区域重点,加强品牌景区开发和提档升级。加强景区创建工作,指导恩施大峡谷、炎帝故里、赤壁古战场等有条件的景区积极创建国家5A景区,对现有的A级景区加强指导,促其升级。支持和指导宜昌、神农架等地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支持和指导麻城龟峰山、武汉东湖等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品牌企业培育,做强做优旅游市场主体。鼓励企业走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支持旅游企业上市,打造湖北旅游企业“航母”,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展“旅行社双十百优”(十大品质旅行社、十大诚信旅行社、百名优秀导游领队)评选,以旅行社创A、饭店游船创星为抓手,引

领行业转型发展。要进一步培育和优化品牌线路和产品,不断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完善旅游营销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地加强市场开拓的积极性。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和资金,大力实施旅游形象推广战略,有效拉动旅游客源市场的全面增长。今年我们将开展“灵秀湖北旅游宣传促销转型升级年”系列活动,总的思路是围绕“一个品牌”,面向“两大市场”,推动“三大转型”,开展“十大主题活动”。“一个品牌”即以“灵秀湖北旅游形象品牌”为总揽;“两大重点市场”即米字型高铁辐射区域市场和近程入境旅游市场;“三大转型”即传播平台转型、营销主体转型、产品格局转型;“十大主题活动”即开展“超快感、慢生活—高铁游湖北”、“指尖上的灵秀湖北”、“第七届华中旅游博览会”、“行行摄摄—摄影名家带您游湖北”等十大系列活动,不断彰显灵秀湖北品牌魅力。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巩固鄂渝、鄂台、中三角、鄂港澳、长江经济带等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使旅游资源、旅游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互动,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四)优化行业环境,使旅游体验成为幸福湖北建设的标志元素。以贯彻落实《旅游法》为总要求,切实加强旅游管理,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强《旅游法》的学习宣贯,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快修订《湖北省旅游条例》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构或机制;依法完善旅游规划编制和评估、旅游促进和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投诉和执法、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景区管理等五大机制。集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旅游环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游客权益的不法行为。加强旅游投诉处理,保障投诉渠道畅通。建立和完善旅游质监与监察互动机制,落实旅游行业约谈制度。继续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执法水平。切实加强旅游景区流量控制、安全风险提示和安全防范监管,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完善旅行社责任险统保示范项目,推动旅游住宿、景区和高风险项目经营者依法投保责任险,增强旅游活动的整体安全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强化成果运用,建立以游客评价为导向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推动服务品质提升。持续抓好文明旅游工作,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旅游观,让广大游客理性消费、文明出游。旅游企业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行业正向发展主导意识,加快推进转型,主动摆脱赢利模式的依赖和无赖,靠依法诚信求生存,靠优质服务求发展。

(五)提升服务本领,让旅游行业成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标杆示范。要围绕服务党委政府、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广大游客,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放权于地方、放责于协会、放事于市场。要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服务机制,争取政府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切实发挥政府在战略研究、政策制定、发展环境营造、旅游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提供、地方形象推广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服务。旅游行业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推动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要通过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引导政府部门更多关注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破除旅游发展壁垒,促进旅游要素公平竞争。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旅游社会组织建设,推进旅游协会和行业中介组织改革。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将A级景区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下放到地方或移交协会。要按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有关旅游行业组织的有序健康发展。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在旅游行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以游客需求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最大程度的诚恳、诚信和真诚做好旅游服务工作。切实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行业人才培养工程,完善旅游人才专家库,开展旅游专家对口联系市州活动,充分发挥湖北旅游专家库的咨询和参谋作用。积极推进旅游校企合作,加快省旅游学校发展步伐,促成一批重点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深化合作、对口共建。以建设精英导游队伍为重点,深入开展导游素质提升工程,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大力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型机关建设和“争做好干部”活动。扎实做好新一轮“三万”活动和对口支援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其配套的各项制度,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文件,规范旅游节庆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严明政治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努力营造旅游行业风清气正的环境,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窗口行业,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身旅游事业,把旅游行业的力量凝聚到抓大事、解难题、谋长远、打基础上来。

同志们,“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是历史赋予我省的崇高使命。转型升级、竞进提质是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全旅游系统必须有精神高地作支撑,形成以“担

当担难担责”为核心的强大气场,敢于担当不推诿,勇于担难不动摇,勤于担责不懈怠,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勇当“五个湖北”建设的排头兵,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