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规划

永宁规划
永宁规划

目录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5)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5)

1.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5 2.区位交通分析----------------------------------------------------------------------------------------------------------------------------------------------------------------------------5 3.地域概况-----------------------------------------------------------------------------------------------------------------------------------------------------------------------------------5 4.地域历史发展概况----------------------------------------------------------------------------------------------------------------------------------------------------------------------5 5.永宁卫城研究----------------------------------------------------------------------------------------------------------------------------------------------------------------------------6 5.1.永宁卫---------------------------------------------------------------------------------------------------------------------------------------------------------------------------------6 5.2.比较研究------------------------------------------------------------------------------------------------------------------------------------------------------------------------------6 5.2.1.镇海卫----------------------------------------------------------------------------------------------------------------------------------------------------------------------7 5.2.2.泉州卫----------------------------------------------------------------------------------------------------------------------------------------------------------------------7 5.2.3.福州卫----------------------------------------------------------------------------------------------------------------------------------------------------------------------9 5.2.4.平海卫---------------------------------------------------------------------------------------------------------------------------------------------------------------------10 5.2.5.镇东卫---------------------------------------------------------------------------------------------------------------------------------------------------------------------10 5.2.6.福宁卫---------------------------------------------------------------------------------------------------------------------------------------------------------------------10 5.2.7.漳州卫---------------------------------------------------------------------------------------------------------------------------------------------------------------------10 5.2.8.兴化卫---------------------------------------------------------------------------------------------------------------------------------------------------------------------11 5.2.9.对比分析与启发---------------------------------------------------------------------------------------------------------------------------------------------------------11 5.3.沿海永宁卫与天津卫、威海卫的比较-----------------------------------------------------------------------------------------------------------------------------------------12 5.3.1.威海卫---------------------------------------------------------------------------------------------------------------------------------------------------------------------12 5.3.2.天津卫---------------------------------------------------------------------------------------------------------------------------------------------------------------------12 5.3.3.对比分析与启发---------------------------------------------------------------------------------------------------------------------------------------------------------13 5.4.东南沿海的卫-----------------------------------------------------------------------------------------------------------------------------------------------------------------------13 6.永宁古卫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研究------------------------------------------------------------------------------------------------------------------------------------------------16 6.1.古卫城历史沿革---从水寨走向东南卫城------------------------------------------------------------------------------------------------------------------------------------16 6.1.1.宋代------------------------------------------------------------------------------------------------------------------------------------------------------------------------16 6.1.2.元朝------------------------------------------------------------------------------------------------------------------------------------------------------------------------16 6.1.3.明朝------------------------------------------------------------------------------------------------------------------------------------------------------------------------16 6.1.4.清朝------------------------------------------------------------------------------------------------------------------------------------------------------------------------18 6.1.5.中华民国------------------------------------------------------------------------------------------------------------------------------------------------------------------18 6.1.6.中华人民共和国---------------------------------------------------------------------------------------------------------------------------------------------------------18 6.2.古卫城抗倭、抗日-----------------------------------------------------------------------------------------------------------------------------------------------------------------18 6.3.古卫城历史地位--------------------------------------------------------------------------------------------------------------------------------------------------------------------20 6.4.古卫城主要历史文化遗产--------------------------------------------------------------------------------------------------------------------------------------------------------20 6.4.1.文物保护单位------------------------------------------------------------------------------------------------------------------------------------------------------------20 6.4.2.传统民居(古厝)与洋楼---------------------------------------------------------------------------------------------------------------------------------------------21 6.4.3.其他石刻------------------------------------------------------------------------------------------------------------------------------------------------------------------26 6.4.4.宗教建筑------------------------------------------------------------------------------------------------------------------------------------------------------------------26 6.4.5.祠堂------------------------------------------------------------------------------------------------------------------------------------------------------------------------27 6.4.6.遗址------------------------------------------------------------------------------------------------------------------------------------------------------------------------28 6.4.7.其他------------------------------------------------------------------------------------------------------------------------------------------------------------------------28 6.4.8.街巷------------------------------------------------------------------------------------------------------------------------------------------------------------------------28 6.5.三十二铺境文化--------------------------------------------------------------------------------------------------------------------------------------------------------------------28 6.6.非物质文化遗产--------------------------------------------------------------------------------------------------------------------------------------------------------------------29 6.6.1.民风民俗------------------------------------------------------------------------------------------------------------------------------------------------------------------29 6.6.2.宗族文化------------------------------------------------------------------------------------------------------------------------------------------------------------------30 6.6.3.城隍文化------------------------------------------------------------------------------------------------------------------------------------------------------------------30 6.6.4.糕人制作坊与阿潭水煎包制作坊------------------------------------------------------------------------------------------------------------------------------------30 6.7.永宁古卫城的总体格局-----------------------------------------------------------------------------------------------------------------------------------------------------------30 7.规划地块现状分析---------------------------------------------------------------------------------------------------------------------------------------------------------------------31 7.1.街巷网络-----------------------------------------------------------------------------------------------------------------------------------------------------------------------------31 7.2.永宁老街+观音街空间分析------------------------------------------------------------------------------------------------------------------------------------------------------31 7.3.规划地块现状建筑-----------------------------------------------------------------------------------------------------------------------------------------------------------------31 7.3.1.按照造型划分------------------------------------------------------------------------------------------------------------------------------------------------------------31 7.3.2.按照院落划分------------------------------------------------------------------------------------------------------------------------------------------------------------32 7.3.3.按照建筑材料与结构划分---------------------------------------------------------------------------------------------------------------------------------------------33

7.4.建筑雕刻装饰艺术-----------------------------------------------------------------------------------------------------------------------------------------------------------------33 7.5.商业经营-----------------------------------------------------------------------------------------------------------------------------------------------------------------------------34 7.5.1.历史商业特色------------------------------------------------------------------------------------------------------------------------------------------------------------34 7.5.2.现状商业特色------------------------------------------------------------------------------------------------------------------------------------------------------------34 7.6.道路交通现状分析-----------------------------------------------------------------------------------------------------------------------------------------------------------------34 7.7.居住条件-----------------------------------------------------------------------------------------------------------------------------------------------------------------------------34 7.8.现状规划用地基本功能-----------------------------------------------------------------------------------------------------------------------------------------------------------35 8.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及历史建筑的专项评估------------------------------------------------------------------------------------------------------------------------------35 8.1.评估方法与标准--------------------------------------------------------------------------------------------------------------------------------------------------------------------35 8.1.1.文物保护单位评估标准------------------------------------------------------------------------------------------------------------------------------------------------35 8.1.2.保护建筑与历史建筑评估标准---------------------------------------------------------------------------------------------------------------------------------------35 8.1.3.评估方法------------------------------------------------------------------------------------------------------------------------------------------------------------------36 8.2.文物保护单位的评估--------------------------------------------------------------------------------------------------------------------------------------------------------------36 8.3.保护建筑评估-----------------------------------------------------------------------------------------------------------------------------------------------------------------------36 8.4.历史建筑的评估--------------------------------------------------------------------------------------------------------------------------------------------------------------------37 9.规划地块内旅游资源状况分析------------------------------------------------------------------------------------------------------------------------------------------------------39 9.1.地域资源概况-----------------------------------------------------------------------------------------------------------------------------------------------------------------------39 9.1.1.福建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39 9.1.2.泉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39

9.2.地域旅游资源发展概况分析------------------------------------------------------------------------------------------------------------------------------------------------------41

9.2.1.历史文化资源------------------------------------------------------------------------------------------------------------------------------------------------------------41 9.2.2.自然旅游资源------------------------------------------------------------------------------------------------------------------------------------------------------------41 9.3.永宁古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与评估--------------------------------------------------------------------------------------------------------------------------------------------42 10.已有规划概况分析--------------------------------------------------------------------------------------------------------------------------------------------------------------------43 10.1.《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检讨--------------------------------------------------------------------------------------------------------------------------43 10.1.1.规划概述-----------------------------------------------------------------------------------------------------------------------------------------------------------------43 10.1.2.检讨-----------------------------------------------------------------------------------------------------------------------------------------------------------------------43 10.2.石狮中心城区永宁分区规划(2010-2030)------------------------------------------------------------------------------------------------------------------------------43 10.2.1.规划概述-----------------------------------------------------------------------------------------------------------------------------------------------------------------43 10.2.2.检讨-----------------------------------------------------------------------------------------------------------------------------------------------------------------------44 10.3.永宁镇A-F 控规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44 10.3.1.规划概述-----------------------------------------------------------------------------------------------------------------------------------------------------------------44 10.3.2.检讨-----------------------------------------------------------------------------------------------------------------------------------------------------------------------44 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 (45)

1.规划依据----------------------------------------------------------------------------------------------------------------------------------------------------------------------------------45 2.规划的原则------------------------------------------------------------------------------------------------------------------------------------------------------------------------------45 3.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45 4.保护框架规划与总体布局------------------------------------------------------------------------------------------------------------------------------------------------------------45 4.1.传统特色要素-----------------------------------------------------------------------------------------------------------------------------------------------------------------------45 4.1.1.自然环境要素------------------------------------------------------------------------------------------------------------------------------------------------------------45 4.1.2.人工环境要素------------------------------------------------------------------------------------------------------------------------------------------------------------46 4.1.3.人文风貌要素------------------------------------------------------------------------------------------------------------------------------------------------------------46 4.2.传统特色构成含义-----------------------------------------------------------------------------------------------------------------------------------------------------------------46 4.3.保护框架-----------------------------------------------------------------------------------------------------------------------------------------------------------------------------47 4.4.性质-----------------------------------------------------------------------------------------------------------------------------------------------------------------------------------47 4.5.规划主题-----------------------------------------------------------------------------------------------------------------------------------------------------------------------------47 4.6.保护与发展策略--------------------------------------------------------------------------------------------------------------------------------------------------------------------47 5.保护区划与保护要求------------------------------------------------------------------------------------------------------------------------------------------------------------------48 5.1.保护对象-----------------------------------------------------------------------------------------------------------------------------------------------------------------------------48 5.2.保护层次-----------------------------------------------------------------------------------------------------------------------------------------------------------------------------48 5.3.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48 5.3.1.城隍庙---------------------------------------------------------------------------------------------------------------------------------------------------------------------48 5.3.2.慈航庙---------------------------------------------------------------------------------------------------------------------------------------------------------------------48 5.3.3.董云阁烈士故居---------------------------------------------------------------------------------------------------------------------------------------------------------48 5.4.保护建筑的保护--------------------------------------------------------------------------------------------------------------------------------------------------------------------49 5.5.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49 5.5.1保护区划---------------------------------------------------------------------------------------------------------------------------------------------------------------------50 5.5.2.保护要求--------------------------------------------------------------------------------------------------------------------------------------------------------------------50 6.高度控制规划---------------------------------------------------------------------------------------------------------------------------------------------------------------------------50 6.1.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保护建筑(群)--------------------------------------------------------------------------------------------------------------------------------------------50 6.2.历史文化街区-----------------------------------------------------------------------------------------------------------------------------------------------------------------------50

7.1.紫线范围划定-----------------------------------------------------------------------------------------------------------------------------------------------------------------------51 7.2.紫线范围的管理控制要求--------------------------------------------------------------------------------------------------------------------------------------------------------51 7.2.1.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51 7.2.2.其他------------------------------------------------------------------------------------------------------------------------------------------------------------------------51 7.2.3.紫线范围内地块划分及控制性规划---------------------------------------------------------------------------------------------------------------------------------51 8.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51 8.1.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51 8.2.民居保护细则-----------------------------------------------------------------------------------------------------------------------------------------------------------------------52 8.3.文物建筑、保护建筑的保护细则-----------------------------------------------------------------------------------------------------------------------------------------------52 8.4.其他相关规划要求-----------------------------------------------------------------------------------------------------------------------------------------------------------------52 9.环境要素保护与整治模式------------------------------------------------------------------------------------------------------------------------------------------------------------52 10.空间结构和规划功能布局规划-----------------------------------------------------------------------------------------------------------------------------------------------------53 10.1.空间结构规划---------------------------------------------------------------------------------------------------------------------------------------------------------------------53 10.2.功能布局---------------------------------------------------------------------------------------------------------------------------------------------------------------------------53 11.土地使用调整规划--------------------------------------------------------------------------------------------------------------------------------------------------------------------53 11.1.用地调整目标---------------------------------------------------------------------------------------------------------------------------------------------------------------------53 11.2.用地调整规划---------------------------------------------------------------------------------------------------------------------------------------------------------------------54 12.道路交通规划--------------------------------------------------------------------------------------------------------------------------------------------------------------------------54 12.1.外围道路交通---------------------------------------------------------------------------------------------------------------------------------------------------------------------54 12.2. 传统街巷规划---------------------------------------------------------------------------------------------------------------------------------------------------------------------54 12.3.停车场地---------------------------------------------------------------------------------------------------------------------------------------------------------------------------54 12.4.消防交通规划---------------------------------------------------------------------------------------------------------------------------------------------------------------------55 12.5.与上位规划的整合---------------------------------------------------------------------------------------------------------------------------------------------------------------55 13.重点地段详细设计--------------------------------------------------------------------------------------------------------------------------------------------------------------------55 13.1.小东门古卫体验区---------------------------------------------------------------------------------------------------------------------------------------------------------------55 13.1.1.规划设计内容-----------------------------------------------------------------------------------------------------------------------------------------------------------55 13.1.2.详细规划设计-----------------------------------------------------------------------------------------------------------------------------------------------------------55 13.2.城隍文化活动区------------------------------------------------------------------------------------------------------------------------------------------------------------------56 13.2.1.原则要求-----------------------------------------------------------------------------------------------------------------------------------------------------------------56 13.2.2.规划结构布局-----------------------------------------------------------------------------------------------------------------------------------------------------------56 13.2.3.城隍文化拓展区--------------------------------------------------------------------------------------------------------------------------------------------------------56 13.2.4.城隍南广场群-----------------------------------------------------------------------------------------------------------------------------------------------------------56 13.3.永宁老街+观音街立面整治-----------------------------------------------------------------------------------------------------------------------------------------------------56 13.3.1.规划措施-----------------------------------------------------------------------------------------------------------------------------------------------------------------56 13.3.2.规划设计-----------------------------------------------------------------------------------------------------------------------------------------------------------------57 13.3.3.老街业态调整规划-----------------------------------------------------------------------------------------------------------------------------------------------------57 13.4.大夫第与莺山书院---------------------------------------------------------------------------------------------------------------------------------------------------------------57 13.5.汉林楼与宁东楼------------------------------------------------------------------------------------------------------------------------------------------------------------------57 14.旅游集散中心概念规划--------------------------------------------------------------------------------------------------------------------------------------------------------------57 14.1.黄金岸线规划概况---------------------------------------------------------------------------------------------------------------------------------------------------------------57 14.2.规划原则---------------------------------------------------------------------------------------------------------------------------------------------------------------------------58 14.3.规划空间结构---------------------------------------------------------------------------------------------------------------------------------------------------------------------58 14.4.规划功能布局---------------------------------------------------------------------------------------------------------------------------------------------------------------------58 14.4.1.古卫游客中心-----------------------------------------------------------------------------------------------------------------------------------------------------------58 14.4.2.永宁国际旅游商贸步行街--------------------------------------------------------------------------------------------------------------------------------------------58 14.4.3.永宁宾馆-----------------------------------------------------------------------------------------------------------------------------------------------------------------58 14.4.4.永宁休闲娱乐城--------------------------------------------------------------------------------------------------------------------------------------------------------58 14.4.5.安置小区-----------------------------------------------------------------------------------------------------------------------------------------------------------------58 14.5.规划建筑设计引导---------------------------------------------------------------------------------------------------------------------------------------------------------------58 15.绿化景观规划--------------------------------------------------------------------------------------------------------------------------------------------------------------------------59 15.1.设计原则---------------------------------------------------------------------------------------------------------------------------------------------------------------------------59 15.1.1.生态性原则--------------------------------------------------------------------------------------------------------------------------------------------------------------59 15.1.2.舒适性原则--------------------------------------------------------------------------------------------------------------------------------------------------------------59 15.1.3.保护原则-----------------------------------------------------------------------------------------------------------------------------------------------------------------59 15.2.总体布局---------------------------------------------------------------------------------------------------------------------------------------------------------------------------59 15.3.庭院与垂直绿化------------------------------------------------------------------------------------------------------------------------------------------------------------------59 15.4.植被选择---------------------------------------------------------------------------------------------------------------------------------------------------------------------------59 1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划-----------------------------------------------------------------------------------------------------------------------------------------------------------60 16.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目标------------------------------------------------------------------------------------------------------------------------------------------------60 16.2.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规划------------------------------------------------------------------------------------------------------------------------------------------60 17.旅游规划--------------------------------------------------------------------------------------------------------------------------------------------------------------------------------60 17.1.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60

17.2.2.主题定位-----------------------------------------------------------------------------------------------------------------------------------------------------------------61 17.3.市场定位---------------------------------------------------------------------------------------------------------------------------------------------------------------------------61 17.4.旅游发展思路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62 17.4.1.旅游指导思想-----------------------------------------------------------------------------------------------------------------------------------------------------------62 17.4.2.旅游产品体系-----------------------------------------------------------------------------------------------------------------------------------------------------------62 17.5.空间布局---------------------------------------------------------------------------------------------------------------------------------------------------------------------------62 17.5.1.空间布局原则-----------------------------------------------------------------------------------------------------------------------------------------------------------62 17.5.2.规划空间结构-----------------------------------------------------------------------------------------------------------------------------------------------------------62 17.6.景点规划---------------------------------------------------------------------------------------------------------------------------------------------------------------------------62 17.7.旅游路线规划---------------------------------------------------------------------------------------------------------------------------------------------------------------------63 17.8.旅游区容量测算------------------------------------------------------------------------------------------------------------------------------------------------------------------63 17.9.游憩项目策划---------------------------------------------------------------------------------------------------------------------------------------------------------------------63 18.市政工程规划---------------------------------------------------------------------------------------------------------------------------------------------------------------------------64 18.1.给水工程规划---------------------------------------------------------------------------------------------------------------------------------------------------------------------64 18.1.1.需水量计算与水源-----------------------------------------------------------------------------------------------------------------------------------------------------64 18.1.2.规划原则-----------------------------------------------------------------------------------------------------------------------------------------------------------------64 18.1.3. 管网布置-----------------------------------------------------------------------------------------------------------------------------------------------------------------64 18.2.排水工程规划---------------------------------------------------------------------------------------------------------------------------------------------------------------------64 18.2.1. 排水体制的选择--------------------------------------------------------------------------------------------------------------------------------------------------------64 18.2.2. 雨水工程规划---------------------------------------------------------------------------------------------------------------------------------------------------------65 18.2.3. 污水工程规划---------------------------------------------------------------------------------------------------------------------------------------------------------65 18.3.电力工程规划---------------------------------------------------------------------------------------------------------------------------------------------------------------------65 18.4.电讯工程规划---------------------------------------------------------------------------------------------------------------------------------------------------------------------65 18.5.邮电通信和广播电视规划------------------------------------------------------------------------------------------------------------------------------------------------------66 18.6.环保环卫与市政小品设施规划------------------------------------------------------------------------------------------------------------------------------------------------66 18.7.燃气工程规划---------------------------------------------------------------------------------------------------------------------------------------------------------------------66 18.8.防灾规划---------------------------------------------------------------------------------------------------------------------------------------------------------------------------66 18.9.消防设施规划---------------------------------------------------------------------------------------------------------------------------------------------------------------------66 18.10.综合管线规划--------------------------------------------------------------------------------------------------------------------------------------------------------------------66 19.建设时序规划--------------------------------------------------------------------------------------------------------------------------------------------------------------------------67 20.规划管理--------------------------------------------------------------------------------------------------------------------------------------------------------------------------------67 21.投资估算--------------------------------------------------------------------------------------------------------------------------------------------------------------------------------67 22.附则--------------------------------------------------------------------------------------------------------------------------------------------------------------------------------------68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1.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老镇区。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文化历史名城泉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对台的窗口。永宁镇位于石狮市境东南部滨海地带,本次规划用地位于永宁古城内及小东门外地块,具体用地范围及其规模为: 一,小东门及其周边地段----东至镇海石公园向西约20米,南至黄宁路,西至城隍庙路,北至城墙遗址向北约10米(小东门正对道路两侧约15米,北至小东门赵帅府内约10米),规划用地9.56公顷。

二,城隍庙及其周边地段----东至城隍庙向东约40米,南至城墙遗址处水塘,西至城隍庙西侧村道,北至象山,规划用地4.37公顷。

三,永宁街---东至文庙遗址,南至永宁老街约10米,西至西门遗址向西约30米,北至永宁老街约10米,规划用地4.79公顷。

四,旅游集散中心---位于小东门外东南环路南侧,与黄金海岸紧邻,总用地约6公顷。

2.区位交通分析

石狮市位于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临海,西与晋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公里,南离厦门97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市域范围内福辉路、福辉北路和子芳路、石泉二路为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干道,能够较为便捷的与泉州环城高速相连。

永宁镇位于闽东南泉州湾与围头湾中部的深沪湾北畔,与台湾隔海相望。距石狮中心市区8公里,东距台湾台中港130海里。目前的对外交通联系主要通过石永路、石锦大道和沿海大通道,其中,石永路、石锦大道是永宁通往石狮市中心区的主要通道;而沿海大通道主要是连接石狮沿海镇区的主要通道;另外,正在建设中的共富路将作为城市的快速路,是永宁通往北部泉州湾的重要通道。

同时,随着泉州湾大桥的修建,永宁将利用共富路和沿海大通道融入到环泉州湾的大都市城市群中,成为环泉州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规划地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3.地域概况

永宁镇位于石狮市域东南部,是著名滨海侨乡,东临台湾海峡,西倚宝盖山,南与深沪镇隔海相望、与晋江市龙湖镇紧靠,北与蚶江镇、锦尚镇接壤,三面环海,镇政府驻永宁居委会。总面积29.5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及台、港、澳永宁籍侨亲5万多人。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永宁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911-1233毫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近年来,永宁镇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实施“四区立镇”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设宜业宜居新城镇的科学发展新路,先后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百强乡镇”、“福建省文明村镇”、“福建省科技示范镇”、“福建省卫生乡镇”、“泉州市‘五好’党委”等先进称号。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50.85亿元,镇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其中,体育用品产业2011年产值近10亿元,创税2000多万元;服装面料、五金、食品等产业经济指标逐年呈23%稳步增长,产业聚集基本形成。

4.地域历史发展概况

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宁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患,与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以作泉南屏障,称“永宁卫”,下辖福全、崇武、中左(厦门)、金门、高浦5所及祥芝、深沪、围头3个巡检司,历史上为抵御海盗、外来侵略和海上交通、经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也饱受历史沧桑的考验,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和抗日战争时期的 “7.16蒙难”,至今仍让永宁人民世代难忘。永宁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古街道,两条贯穿东西南北的街道把四个城门分成四个方块,状如鳌鱼卧滩,故又有“鳌城”之雅称。新中国成立后,永宁隶属晋江县。1989年石狮市成立,划归石狮市管辖。

5.永宁卫城研究

5.1.永宁卫

元末明初,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扰逐渐频繁。明初皇帝朱元璋为巩固海防,接受方鸣谦的提议“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楼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在沿海各地设置卫所。

明代倭寇的侵扰,以洪武、嘉靖两朝为剧。明政府采取措施:一方面,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杨载,三年遣赵秩,四年又命僧祖阐等人出使日本,试图用外交手段阻止倭寇入侵,同时实行海禁,严禁濒海居民及守备将卒私通海外诸国。另一方面,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筑沿海抗倭卫所城堡十六座。又命信国公汤和行视浙江东西诸部,整饬海防,乃筑城五十九,以御倭寇。于是形成明代沿海南起钦州湾钦州所,北至金州湾金州卫,排布五十三座卫城、一百零三座所城的布局。

永宁卫就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时所建。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永宁卫城由此而来。

《晋江县志·城池志》载:永宁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江夏侯周德兴改卫,遣指挥童鼎筑城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赢’、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1421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同知钱辂于各门增置敌台。”

背景资料:卫所制度和明朝东南沿海海防制度

1.明朝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后,根据自身长期统兵征战的经验,同时又总结了唐朝府兵制和元朝的军事制度等大批前朝军制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明史·兵志》中记载,“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 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军官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从中看出明朝的卫所制基本脉络:拱卫皇帝的上十二卫由皇帝亲领。皇帝以下,最高领导部门为五军都督府,分为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各都督府管理所属各省都指挥使司和在京卫所。在这个军事系统当中,武官根据职级的高低被分为“世官”和“流官”两大类。所谓“世官”,是指这些武职皆可以世袭。“世官”分为九等,包括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所镇抚、百户、试百户,即卫所中的全部武职。

《明史·兵志》:“革诸将袭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官号,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天下既定,度地要害,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成军”。其军官,卫称指挥使(正三品);所称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每卫统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千户所领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设总旗。据此,在实施上,凡交通枢纽,地位重要的城镇设卫;在小岛和孤立的要点如狭隘路口等设千户所;关口险隘但又不能多容兵处则设百户所。此外,中央还特置“守御千户所”,不隶属于卫指挥使司(简称卫),而直隶于都指挥使司。地域上,卫所制首先在东南沿海推行。

推行了军户和屯田制度。凡军士都是世袭的,单独编户籍,叫作军户。凡各地卫、所皆实行屯田,以保证军饷的供应。军士分为屯田与守城的两部分,屯田者专事耕垦,供应军粮;守城者专务防守操练。军士守城与屯种的比例大致是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卫所作为明帝国基本的军事单位,管辖一定数量的军户,承担军役。然而,卫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涉及到明帝国的版图、管理体制、土地、户籍制度、人口迁移等一系列问题。

洪武年间,在沿海各地设置卫所、城寨,墩台,海上有各卫所军分散巡哨,陆上设卫所部队防守,各级官兵分区防守,相互支援,在沿海建立了水陆并防,并有一定层次和纵深的海防防御体系。这个海防防御体系在洪武初期对卫所城池的建设影响较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正统初年,明廷的防御有所松弛,卫所城池颓敝、战船废坏军伍空缺、军官懈怠,海防体系己处于散乱状态。正统之后,明朝政治日趋腐败,海防遂开始日益松弛,倭寇劫掠在沿海一带蔓延开来。到了嘉靖年间,宦官专权,贪污受贿,敛聚钱财,破坏了海防建设,卫所的军力逐渐削弱,以至于衰落到“有城无守”的地步,倭寇入侵达到高潮。为了防御,明政府调整了海防体制,加强海上、海岸的驻守,并在沿海各府县加紧修筑城池,原有城池加固加高,无城池的加紧修建,这就构成了对倭寇有层次、有纵深的防御,加强了防御的有效性。明末时期,外敌入侵沿海的规模不大,但北部边疆受少数民族威胁严重,内地不断出现农民起义,再加上统治阶级内乱,明廷军事中心移向内地,裁减沿海军备,撤销城池,沿海防务逐渐削弱。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春,清政府采纳黄梧的“平海五策”,颁布迁界令,俗称“辛丑播迁”,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片板不得下海,违者处死,沿海卫所绝大部分被毁弃。并对明代卫所制度的改造和调整,建立起新的卫所制度。清代共设有426卫和326所,遍布大江南北、边陲内陆,并根据“设卫所以分屯,给军以领佃”的原则,将卫所职能从原先的军事、经济相结合转变为以纯粹的经济职能为主,专事屯田与漕运,另外还有民事、教育、司法及军事等附属职能。管理辖境内的户婚田土、刑名钱谷之事;卫所大都附设有官学,以培养人才,加强教化;卫所还是犯罪充军之所,具有对充军人犯进行监管的司法职能。另外卫所的军事性质虽已被取消,但尚有残存一定的军事功能。卫所在清代大概存在了约八十年时间,在此期间都司、卫、所发生了轨迹鲜明的变化,一是官员由世袭改为任命制,二是卫所内部的“民化”,辖地的“行政化”过程加速,三是将卫所并入或改为州县,使得卫所制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5.2.比较研究

据史料记载,整个福建地区当时有镇海卫、泉州卫、福州左卫、福州右卫、福州中卫、永宁卫、平海卫、镇东卫、福宁卫、漳州卫、兴化卫等。那么,永宁在这些卫城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这些卫城中有哪些做法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的?研究它们有利于寻找到永宁卫城池建筑的特色,有利于保护与

5.2.1.镇海卫

镇海卫是福建沿海五大名卫之一。城位于太武山之南,鸿江之滨。城墙全部用石头砌就,依山临海,如出水蛟龙。镇海卫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江夏侯周德兴筑以备倭。据《海澄县志》载:其周长873丈,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有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开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有楼。登高府视,城下陡绝,以海为壕。城墙历经战火,岁久倾圯。明正纺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卫指挥袁侯,隆庆三年(1569年)明总兵张元勋等先后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对沿海实行迁界政策,卫城在界外,遂废。康熙二直年(1681年)再修。现在的卫城遗址,便是当时重修的故垒。四个城门岿然矗立。南门和水门较为完好,尚有石墙数丈。南门建有两重城门,城门两侧筑一半月形城墙,俗称月眉城(简称月城)。内外城门错开,便于藏兵纳将,防御进犯之敌。

镇海卫

据《镇海卫志》载:此卫原有官兵5300名,历任指挥使18名,辖陆鰲(今漳浦),铜山(今东山)、悬钟(今诏安)3千户所,清朝时仅留旗军1042名,相当于一个千户所兵力。迁界后废除卫的建制,改隶漳浦县二十三都八图,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划归海澄县管辖。城南门有教场,中有演武亭,坐山面海。亭之左有将台,每年春秋两操。建城后又建有望高楼,用以望海面,监视敌情。同时置有九座烟墩台。以上军事设施,今已无存。

城东有石形如狗。因古语云:“东门开,石狗吠,金鸡啼,贼又来”。故东门常闭,另设水门。明嘉靖四十年(1561)闰五月二十日夜(辛酉时,辛为金、酉为鸡),广东饶平贼寇张连等从水门阴沟潜入,打开城门,蜂拥而至,杀掠官军无数。今在水门犹可见盖以石板的阴沟直通城外。

镇海卫城具有独特风格,既是海城又是山城。城内有后山、古山、召山、曜山、仓山,统称“五星山”,合城外“酒桶头”、“土地公山”两山统谓“七星落地”。城南有象鼻山,与旗尾山相通,环抱鸿江港。此港风平浪静,为天然避风港,每当风汛,过往船千百艘聚集于此,颇为壮观。

城里到处有井,共有99口,传为江夏侯周德兴所凿。这些井分布于石径之侧、榕树之旁、庭院之中。据载有两口较出名,一名“七星井”,与“七星落地”相对应,井有六孔,泉从孔出,“海深而咸,浚泉得甘”,称“米筛泉”。一为“柳树井”,井形如菱花,汲绳之痕入石栏寸许。城外另有泉,在东关口水门外,石壁峭裁之下,因卫城如象,此泉如乳,故名“象乳泉”,泉水终年不枯。

镇海卫内外不仅山海俊秀,而且有不少祠、庙、亭、碑可供游人观瞻。在南门城墙上,有座福德祠,天启二年建,均以石砌成,高1.1米,宽1.2米,进深1.2米。南门内,有个“父子承思祖孙专闾”石碑坊,建造甚工,保存较好。南门外半里处,原有一座天门宫(一名大道宫),现已圯,但宫内十八尊石雕罗汉犹在,均无头。

在北门内,明正统十三年建有城隍庙一座,后多次修葺。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庙会,颇盛。北门外二里许,有嘉靖初年建的东岳庙。现仍供奉香火,庙右小山上,有风动石。其西有亭,额书“石室藏春”,内有石洞,寒气袭人。距风洞石不远处有巨石,上有锁孔模样的痕,长约一尺。传说内藏宝剑天书,如能以用指扣满两端锁孔,则能打开天锁。

城内尚有义学碑记、昭毅将军残碑、关帝庙、梳妆楼遗址和金鱼池等古迹。水门右侧柳树下有古地洞,据说是四通八达的地洞群,为闽南十八洞之一,名“飞蛾洞”。杨文广征闽至此,掷金抢于海底,妖氛遂平。

镇海卫城,历六百年风云,故垒雄风,至今犹存。

5.2.2.泉州卫

泉州,别称温陵、刺桐、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泉州卫是在唐宋城池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泉州唐时原置武荣州,唐·久视元年(700年)及景云二年(711年),州治向东南南移5公里,即今泉州城区。至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已有夯土版筑的城墙。后经唐·天佑三年(906年)王审知筑子城,唐·天佑间(904~907年)王延彬拓城西地至清·道光的九百多年间,罗城先后修筑27次。泉州古城从无到有,“屡广而大,屡增而高,屡培而厚,屡易而坚”,从3平方华里,扩至20平方华里,最终达到30平方华里。泉州城有护城河、外濠七条,城内河支沟(今称“八卦沟”)五条,构成密如蛛网的排水、交通系统。清·顺治十五~十六年(1658~1659年),福建提督马得功、兴泉道叶灼棠、泉州知府陈秉直依关东式改造泉州府城,古城定型。因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俯瞰,形肖鲤鱼,故称“鲤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卫指挥李山修泉州城垣,在元代城墙的基础上高增5尺,即2丈6尺,基广皆2丈4尺,内外皆石;除南薰门无月城外,其余6个门加建月城,窝铺140个;又于仁风、通准二门间开小东门为八个城门。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兵备万民英为防备倭寇进犯,自北门城口至城东北今崇福路北口,临城北晋江古河曲大濠围以木栅,筑羊马墙,后拆除。

风门)沿东街向东移50步;南门原镇南门废,改名“德济门”,移至万寿路口东侧、天后宫正大门对面40米;东南通淮门、西南临漳门均跨濠沟向东南移近百步;新南门(通津门)移到竹街南畔,曰南熏门。

泉州古卫

背景资料:

一,唐代城垣

(1)唐故城垣遗址

根据《泉州古城址踏勘与唐故城址钩沉》调查报告(《泉州文博》第七期,1998.8):钩勒出的泉州唐故城遗址,确定唐故城周围13.2里,城区面积将近3平方公里,因趋避地势之故,形状不规则。

①北垣: 以北楼(南唐·保大中(943~957年)改称朝天门)为中心点(今北门街孝悌巷口以南),分向东、向西两段。

北垣东段:从今北门街孝悌巷口以南的北楼始,城墙依地势南下接云榭(今气象站),利用云榭天然形势折东至白狗庙前县后街东畔,转南行至米仓巷南泉州卫校,循马鞍山东北麓坡地,沿江厝池南折东,直趋中营,下接唐故城东垣。

北垣西段:从今北门街孝悌巷口以南的北楼始,城垣往西直线达裴巷北、河岭巷南(第一塑料厂大门偏北,宋南外宗新睦宗院旧址)。河岭以西则沿河岭巷南高地,直西出富厝埕,过新华北路,转西南入花棚下培元中学操场接唐故城西垣。

垣濠沟:北垣中段无濠(故城北部未设治之前原为荒僻地带,为泉之邙山;北山至北门城口以北乃古河曲之大泽,故无须濠沟)。 东侧南行地段以天然沟堑(破柴巷沟、都督第沟、水巷沟)、大池(江厝池、水心亭池)、沼泽为濠,米仓巷南泉州卫校以东则接中营下沟。西段河岭至培元中学操场为北部西沟。

②西垣:西北与花棚下培元中学操场的北垣相接,迤西南行至孝感巷北,循巷南下,横穿西街入“老鼠尾”,复循岗阜山脊西南行经欧阳詹故居(今一半圈入源和堂蜜饯厂内,在厂区北墙中偏东)西,南下至崎头庙巷接故城南垣。西垣濠沟:西北以西姑大池为濠,孝感巷北段西下方即为奇士西界沟,注小督池,汇入素景门旧濠(濠在宣明坊五塔巷口),西南则留从效洗马池接通旧罗城南濠。

③南垣:西起新门街崎头庙巷南口,接故城西垣,沿新门后街经铺仔巷(又称报仔巷)、甲第巷南口,接上崎头巷(在傅府山南,即甲第巷南口折东,今统称甲第巷),过通津桥北、宏博巷(今巷废)南口、关刀埕,穿新华南路入金鱼巷,沿巷过叠芳桥北、井巷桥北,至镇南桥(即南门桥,在今涂山街头岗亭一带)北,继续往东达通远桥(镇南桥东,原胭脂巷——燕支巷正对面)北,折北循鲍厝巷直接府文庙西墙外蓝桥巷,至巷北转东,沿府学泮池、明伦堂池、百源川池诸池及老河沟(时含今路下沟)北岸,至小菜巷龙宫,复北折至伯府埕泉州五中校门偏东,转东循凤池至原漆厂西墙(今名城大厦附近),接故城东垣。南垣濠沟:西起崎头庙巷南口下,陪城墙迤东至涂山街头东鲍厝巷南口下为旧罗城南濠西沟,折北至蓝桥巷北则以府学池水域为濠,转东至小菜巷龙宫以府学泮池、明伦堂池、百源川池及老河沟为濠,伯府埕、凤池一线以南则以东湖水域为堑。

④东垣:北起中营下东口,接故城北垣。陪二郎巷沟西岸南下,穿过东街入忠义巷,自忠义巷偏西南下,经万厝埕尾,翻越释仔山,至山南麓施琅将军东园假山残址,南下趋凤池巷,至原漆厂西墙北侧路中,接故城南垣。东垣濠沟:北段为二郎巷沟,至六板桥、七板桥处折东入东门大沟;忠义巷一段以东数十米外东门大沟为濠;释仔山以东、以南,则以烟波浩渺的东湖水域为堑。

(2)唐故城城门

唐故城有四个城门。《紫云开士传·文亻冉(“冉”上“孚”字头)传》云,唐·咸通初(860~861年),文亻冉(“冉”上“孚”字头)于开元寺东南造木浮图(木塔)时,“使募施者州四门”。东门(未详,疑为“行春门”):在二郎巷口偏西的东街上。西门(素景门):在孝感巷南口西街上,据宋志遗文名曰“素景门”,是遗存于志乘中少数唐代泉州地名之一。南门(镇南门):位于南街(中山中路)南端、镇南桥之北。东南门(旧通淮门):在故城东南,旧通淮桥(即离井桥,后称登仙桥)北,即今东边巷南口“坊脚”。北楼:“北墉之立侯楼”,是供“更人防卒”“登俾击柝之所”,楼下无门。因城北河曲大泽阻隔,东北沟渠、池塘、沼泽密布,荒无人烟,无路可通。西南水门(通津门):位于故城西南,初筑城时为水门,仅通舟楫。

二,泉州旧罗城

(1)唐·大和三年(829年)前,扩建南垣东段。南垣东段已自鲍厝巷南口向东延展至兵马司桥北,而东垣也自原漆厂西墙径直南延至兵马司桥北。

(2)唐·天佑间(904~907年),扩建西垣。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唐·天佑间(904~907年),王延彬权知军州事,其妹为西禅寺尼,拓城西地以包寺。”黄天柱《泉州古城踏勘记叙兼谈罗城与子城的关系》介绍:“其增筑城垣走向,即从今新华北路东侧的进贤巷原泉州烟丝厂起,向西北穿过新华北路,到泉州市第一轻机厂的西边容器车间东南墙边的小路,西通奉圣巷(原西姑池已被轻机厂填平,西姑寺也于1958年拆除),连接旧环城路西北段,转向西南到西门路口原义成门所在地;再沿西门城濠东侧,南下抵新门外的临漳桥东畔。该范围包括唐故城城外的西北部和西南部一带,其中包罗有龙头山、洗马池、溪后池、长沟、西姑池等地方。”(《泉州文博》第7期,1998.8)王潮兄弟据泉时,泉州州城周围17.2里,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

(3)五代时,重加版筑,正名为“罗城”。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八》:“五代时,留从效重加版筑,绕植刺桐。”《清源留氏族谱·卷二·留

鄂公传》:“泉州城市旧狭窄,至是扩大仁风、通淮等数门。”因“重加版筑”时已内有子城,故外城遂正名为“罗城”。《晋江府志》载,古泉州的罗城由南唐·保大中(943~957年)留从效所筑。城墙周围20里(城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高一丈八尺,有七座城门:东面是仁风门(取“夫天之道也,东仁而守,西义而成”之义),俗称东门,位于二郎巷口偏西的东街上唐故城东门处。西面义成门(亦取“夫天之道也,东仁而守,西义而成”之义),俗称西门,位于甘棠巷口偏东西街上(时西城墙已西移,原唐故城之西门——“素景门”废)。南面镇南门,俗称南门,位于南街镇南桥(蓝桥)之北,大概在今天的泮宫口处。北面朝天门,俗称北门,位于文胜巷口北门街上。东南面通淮门,俗称涂门,已从唐故城向东南推移到兵马司桥北。西南面临漳门,俗称新门,位于新门水关桥东北。西南还有一道通津门,因门外大部成陆,航道淤塞,跨濠架设津梁交通城外,亦称新南门,位于傅府山南麓、通津桥正北。黄天柱《泉州古城踏勘记叙兼谈罗城与子城的关系》介绍:“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于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扩大唐故城的东部、东南部及北部等环半城的外围之地。即由涂门沿今温陵西侧北上,中经凤池、释仔山(旧市农校)至东门;溯向西北,”(《泉州文博》第7期,1998.8) (4)宋·乾德(963~968年)初,拓东北垣。《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宋·乾德(963~968年)初,节度使陈洪进建崇福寺于松湾,复拓城东北地。”黄天柱《泉州古城踏勘记叙兼谈罗城与子城的关系》介绍:“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因其女出家为尼,建千佛庵(即今崇福寺)于城东北松湾居之,复拓东北垣,至东至北包寺入城。地在虎头山东侧,二郎巷沟以外的东北部,今崇福路(城基路)以西的地方,即今泉州市农机公司仓库一带,包罗崇福寺、市委党校内的大小池,其拓展的范围较小。”(《泉州文博》第7期,1998.8)

三,泉州新罗城(鲤城)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泉州知州陆藻增筑泉州罗城,城墙内石外砖,横2丈,高过之。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知州叶廷珪复修泉州城,浚八卦沟。“翼城在罗城外,(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郡守游九功筑,东至浯浦,西抵甘棠桥,沿江为蔽,成石城四百三十八丈,高盈丈,基阔八尺。”并辟镇南门外为“番坊”。(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陈允敦《泉州古城址踏勘纪要》称:“绍定三年(原文为“绍兴三年”,误),郡守游九功以原镇南门外至晋江北岸一片,商业繁荣,人烟稠密,但每年江水泛滥时,尽成泽国。因思应予以有所保障,乃于濒江一线加建防洪墙一堵,号曰翼城,西起原临漳门,沿破腹沟北岸,经马头埙沿五堡溪北岸,过浯浦桥,转北沿东鲁巷接于原通淮门。《志》云全长二里有奇,其实倍之。”(《泉州文史》第二期)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海寇”王子清犯泉州,知州真德秀接受里人刘淑智建议,建东南翼城,北起仁风门,循东门大沟,外绕释仔山,回环草埔尾诸池,南至津头埔。“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监郡契(亻字旁)玉立拓南罗城以就之,今统为罗城。”(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泉州路达鲁花赤契(亻字旁)玉立径就翼城拓建南城垣,与西南、东南两翼城合,奠定了新罗城的规模。城墙内外皆石,城垣周围23里,高2丈1尺,城区面积约6.2平方公里。城门还是七个:北门(朝天门)、西门(义成门)依旧址不变;东门(仁风门)沿东街向东移50步;南门原镇南门废,改名“德济门”,移至万寿路口东侧、天后宫正大门对面40米;东南通淮门、西南临漳门均跨濠沟向东南移近百步;新南门(通津门)移到竹街南畔,曰南熏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卫指挥李山修泉州城垣,高增5尺,基广皆2丈4尺,内外皆石;除南薰门无月城外,其余6个门加建月城,窝铺140个;又于仁风、通准二门间开小东门为八个城门。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兵备万民英为防备倭寇进犯,自北门城口至城东北今崇福路北口,临城北晋江古河曲大濠围以木栅,筑羊马墙。后以舆论谓之压断“龙脉”拆除。清·顺治十五至十六年(1658~1659年),福建提督马得功、兴泉道叶灼棠、泉州知府陈秉直依关东式改造泉州府城。因明羊马墙故址拓翼城4处;复因临漳门外潮汐涨啮,损坏城墙,令水师运滨海巨石于长沟北右半里,筑翼城以捍潮。至是,泉州古城定型。因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俯瞰,形肖鲤鱼,故称“鲤城”。此时环城周围24里,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八卦沟系泉州老城区排水系统,是唐代以来泉州府的子城、罗城遗留的濠沟、池塘,经过宋元时期逐渐连接而成排水渠道,大小沟渠遍布市区,其大动脉即八卦沟大濠,是研究古代泉州城池建筑的重要史迹。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南拓罗城以就翼城。原南护城河成为城内濠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童汉臣以御史知泉州,探求八卦沟湮塞原因,而加以疏浚。经历次疏浚引金鸡北渠水冲灌,与百源川池形成市区主要排水系统。

四,泉州子城

清·乾隆《泉州府志·城池》称:“子城,在罗城内,相传唐·天佑三年(906年)节度使王审知筑。”据陈允敦《泉州古城址踏勘纪要》考证,泉州子城“基址范围很小,且很方整”(《泉州文史》第二期)。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四》:“子城,周围三里,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引《高霍记略》:“泉之郡治,相传未有罗城七门,先有子城四门……迨后辟罗城,而四门遂为鼓楼。”

5.2.3.福州卫

《福州地方志》: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福州城垣曾有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当时朝廷还派驸马都尉王恭责成其事。因就旧址垒石为城,北面跨越王山,在山巅首先建造一座谯楼,以为各城门楼之式样,因名为“洋楼”,置身其中,可以望海,为远程海舶入福州港之标记,所以又名镇海楼。至于东、西、南三面,则循宋代的外墙遗址修复,南面的城垣,围绕于山、乌石山麓,城的周围十九里有奇,城墙高二丈一尺有奇,厚一丈七尺,城上建有敌楼62座,警铺98座,堞楼2684座。洪武六年(1373)福州中卫指挥李惠等又加修治,在城上添建楼橹,环城俱加屋盖,十分壮观。明嘉靖38年,为防御倭寇,在城上增设敌台36个,环城三面堑濠深七尺半,广阔十丈,长三千三百余丈。

明代的福州城,共有七大城门,即:南门,北门,东门,西门,水部门,汤门,井楼门。明代在石城之外,又于城外某些冲要地,再加上一重半圆形城,亦有门。此外,还辟有水关四个,以沟通城内外之河道。

当时沿南门入城,还可以见到前代遗下之还珠门与鼓楼。还珠门始建于龙启元年,初名镇闽台,又名归投门。清代又经改建,名为狮子楼,俗名双门楼。《闽都记》载:“双门之中,凿石为狮子,俗谓用以压制南面之五虎山也。”

明季,倭寇数犯省城,因有城垣保护,倭寇仅在城外劫掠,不能入城,可见城垣在古代战争中的防御作用。(明代嘉靖年间,附近的塘头、塘湾、翁崎等地,为防御倭寇侵扰,还建有三座小城)。

清代统治二百多年中,福州城又经过几次重修。顺治十八年,总督李率泰因防火灾,拆换城屋,增筑垣墙,高二丈四尺,厚一丈九尺,计窝铺二百六十

督尚书喀尔吉善、巡抚都御史又重修,但城的范围没有拓展。福州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后,城垣旧貌仍没有多大的变化。

福州古城

5.2.4.平海卫

平海卫,旧名南啸,在福建莆田县九十里,今隶属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明初,洪武十六年(1383),朱元璋派信国公汤和巡视东南沿海,考虑布防问题。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又奉命到福建寻访。周德兴巡视福建沿海后,在兴化、福州等府征兵1.5万人,在要害之地,如平海、莆禧设置卫所,兴筑平海、莆禧卫城。翌年,增设了平海等五都指挥使司,共领6个千户所。并设置南日水寒,以及嵌头、冲沁、青山、迎仙、吉了、小屿巡检司,还有烽火台等。

洪武二十年,在周德兴指导下,在吕谦指挥下,平海军民修筑了平海卫城这一重要国防工程。卫城以朝阳山为依托,周长806.7多丈,广1.4丈,高2.4丈,开设4个城门,分别为东门、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各建楼其上”,“城北地势峻,故不置门”,“筑台以瞭海洋”。卫城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高大。并有5600多名官兵驻扎防守。

平海古卫

平海卫城成为福建陆海兼防的较为完整的海防体系重要的一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防御倭寇的侵犯上发挥重要作用。明前期,是兴化府、福建省安全的守卫者。明中期,军备松弛,官兵缺乏战斗力;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城被倭寇攻陷,平海人民、兴化人民遭到倭寇疯狂的洗劫。倭寇退兵后,隆庆四年,卫城得以重修。从清代以至当代,这里一直是海防要地。

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水师兵驻平海卫,准备渡海赴台。庙前有一口井,稍加疏浚,饮用不竭。为此,施琅亲书“师泉”二字,勒石井后,并在庙中竖“师泉井”碑石以祀。这是施琅出师统一祖国的有力铁证。后施琅平定台湾,特旨修改平海天后宫。现存建筑物乃光绪年间闽浙总督察尔吉善重修。

卫城于上世纪60年代拆毁,至今仅存遗址。 5.2.5.镇东卫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城里村,西距县城15公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江夏侯周德兴督造。是一座石头城,城周长2943米,连女墙高为7.7米,厚3米多。4个城门都建有城楼,设警铺43个、女墙1349个。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增设战楼31处,并筑4门月城,皆高约7米。民国27年(1938年)城墙毁坏,现城垣的基址还依稀可辨。 5.2.6.福宁卫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隶属福建都司,为全省16个卫之一,驻福宁州城(今霞浦县城)东,设卫指挥使1员、指挥同知2员、指挥佥事4员、镇抚2员、经历、知事各1员,下辖7个千户所。千户所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2员、百户10员、镇抚、冠带、总旗各1员。 5.2.7.漳州卫

漳州卫,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属福建都司。成化七年(1471年)辖龙岩诏千户所。弘治十八年(1505年)增辖南

5.2.8.兴化卫

明洪武12年(1379),为增加军士驻防,保护兴化府城,防御倭寇入侵,开始第四次筑新城,扩大城内范围。越出旧城护城濠,跨过乌石山东下,经后埭与旧城相接,周长2830丈,高1.8丈,基宽1.6丈。城门改为四个,拆掉宁真门,东西两门照旧,南门改名迎仙门,北门新开名拱辰门。各城门均建城楼,加强防守设施。城墙进行加固,里外砌石。城上建雉堞2962个,警铺49个,敌楼27座。城外引木兰、延寿两溪之水为护城河(今丰美、南门),长1770丈、宽2.6丈、深2丈。城设东西水关两处,疏通城内积水。东水关(今水关头)沟船可通达观桥;西水关(雷山附近)设石栏护关,只能容水汇通。西北傍北一带挖旱濠,深宽与护城河相同。明嘉靖37年(1558),因倭寇犯城增设雉堞,并增筑敌楼二座。

5.2.9.对比分析与启发

闽南十五大卫城城池建筑比较

名称、比较项 建造时间 城池规模 城墙高、厚等尺度 城门 月城、窝铺

镇海卫 洪武21年

(1387) 周长873丈

周四里有奇

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 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

有楼。

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

泉州卫 洪武元年

(1368)

周23里 高2丈6尺,基广皆2丈4尺 8门,6个门加建月城 窝铺140个

福州左卫 洪武8年

(1371) 周围十九里

有奇

城墙高二丈一尺有奇,厚一丈七尺。明

嘉靖38年,环城三面堑濠深七尺半,广

阔十丈,长三千三百余丈。

七大城门 敌楼62座,警铺98座,堞楼2684座。明嘉

靖38年,为防御倭寇,在城上增设敌台36

福州右卫 洪武21年

(1387)

-- -- -- --

福州中卫 洪武21年

(1387)

-- -- -- --

永宁卫 明洪武27年

(1394) 875丈 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外壕广一

丈六尺,永乐十五年(1421年)增高

城垣三尺。

五门,建城楼,1421年,门

各增筑月城。1443年各门增

置敌台。

窝铺三十有二。

平海卫 洪武21年

(1388) 周长806.7

多丈

广1.4丈,高2.4丈。 开设4个城门,各建楼其上,

城北地势峻,故不置门。

镇东卫 洪武21年

(1387) 城周长2943

连女墙高为7.7米,厚3米多 4个城门都建有城楼 设警铺43个、女墙1349个。明永乐十三

年(1415年)增设战楼31处,并筑4门月

城,皆高约7米。

福宁卫 洪武21年

(1388) 城周四里。永乐五年,海寇复作,御史韩瑜、都指

挥谷祥命,城壁复增高三尺,沿城壕堑

阔一丈,深六尺。

四门 --

漳州卫 洪武元年

(1368)

周四里 -- 四门 --

延平卫 洪武元年

(1368)

--- -- -- -- 汀州卫 洪武四年 周二里有奇-- -- --

兴化卫 洪武元年

(1368) 周长2830

高1.8丈,基宽1.6丈 四门 城上建雉堞2962个,警铺49个,敌楼

27座。

建宁左(右)卫 洪武八年

(1371)

-- -- -- --

结论 1.建城时间—泉州卫、延平卫、漳州卫、兴化卫最早,汀州卫第二,建宁左(右)卫、福州左卫第三,镇海卫、福州右卫、福州中卫、平海卫、镇东卫、福宁卫第四,永宁卫较晚晚。

2.城池规模—永宁卫规模较大,泉州卫城池规模大于永宁卫。

3.城门数量—永宁卫5门,泉州8个门,镇海卫、平海卫、镇东卫4门。

4.月城—永宁5门都有月城,泉州6门有月城

5.城墙高—永宁卫较高,镇东卫、平海卫次之,镇海卫最低。

6.构造及其材料---永宁卫城墙壁内外皆以花岗岩条石纵横间砌,其余卫城为石头城

结论:从现有资料分析,永宁卫在闽南十六大卫城中,城池规模、城门数量、城墙高度等均不是最大、最多、最高。

5.3.沿海永宁卫与天津卫、威海卫的比较

5.3.1.威海卫

威海卫城,位于现威海市区。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威海卫文登县北九十里。”“卫城周六里有奇。”据1996年版《文登市志》“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于县北45公里置威海卫,属山东都司。威海卫北自卫八里至海,南自卫八里至接官亭,接文登县界,东自卫一里到海,西自卫五十五里至初村庄,接宁海州界。威海卫城始筑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城周长六里十八步,高三丈,厚二丈。城墙石基,外砌青砖,内实夯土,城池宽一丈五尺,深八尺。1489年,明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见威海卫城年久失修,遂疏动泰山香钱数百金重修威海卫城。威海卫指挥王恺等感其德,捐俸建楼以示永久纪念。于是,在卫城最高处建成环翠楼。卫城设四门;东门位于现在的和平路与东城路汇合处,西门位于现在的和平路与西城路汇合处,北门位于现在的昆明路与统一路汇合处,南门位于现在的统一路与世昌大道交汇处。东北角设泄洪门一座,城内设置官衙、学校,店铺等。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威海卫管理公署为修马路拆除了城门,其后城墙逐年拆毁,到1958年全部拆除。现仅存西墙环翠楼南、北两段,长约一百八十米。2004年,威海卫城墙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威海卫

天津卫

5.3.2.天津卫

有城门楼。城东西长,南北短,呈矩形,即人们常说的“算盘城”,方位为南北向。

由于天津低洼潮湿,不利于城墙的维护,所以天津卫城自建成后,几乎每过十年就要重修。城垣初建时全部为土筑城墙,永乐二十年(1422),都指挥使陈逵在任时开始在土墙外用砖包砌。到弘治初年,城垣已经严重坍塌。当时任天津按察副使的刘福筹资重修城垣,用砖包砌,历时两年,四门城楼重新修筑并建了瓮城,四城门也分别命名为镇东、定南、安西和拱北,其中以北门城楼最为壮观。万历十四年(1586)时,城墙再次重修。 5.3.3.对比分析与启发

三大卫城城池建筑比较

名称 永宁卫

威海卫

天津卫

建造时间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明永乐元年(1403年) 明永乐元年(1404年) 城池规模 周长八百七十五丈(2913.75米)

城周长六里十八步(3027米) 周长达九里十三步(4520米) 城墙高、厚等尺度 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城外壕广一丈六尺,永乐十五年(1421年)增高城垣三尺。

高三丈,厚二丈。城池宽一丈五尺,深八尺。 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

城门

五门,建城楼其上,永乐十五年(1421年),门各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各门增置敌台。

四门

四个城门,有城门楼。

窝铺、敌楼 窝铺三十有二。

--

--

构造、材料

卫城墙壁内外皆以花岗岩条石纵横间砌,石块一般长1—2米,宽、高各0.4—0.5米不等。中填以沙土,上铺条石置城垛。

城墙石基,外砌青砖,内实夯土。

城垣初建时全部为土筑城墙,永乐二十年(1422),都指挥使陈逵在任时开始在土墙外用砖包砌。

比较结论

1.建城时间—永宁卫建造最早,天津卫、威海卫差不多时期。 2.城池规模—永宁卫最小,天津卫最大,威海卫次之。 3.城门数量—永宁卫五门,天津卫威海卫相同。 4.月城—永宁卫各门均有月城和敌台。

5.城墙高—天津卫最高,威海卫次之,永宁卫最矮。

6.构造及其材料--- 永宁卫城墙内外用花岗岩,天津卫土筑城墙,威海卫城墙石基,外砌青砖,内实夯土。 结论:从现有资料分析,永宁卫在城池规模较小、城门数量、城墙高度等均不是最大、最多、最高。

5.4.东南沿海的卫

明代初年,沿海卫所不多。到洪武二十年(1387),浙江沿海大部分卫所陆续建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福建大部分卫所也相继建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广东沿海又建立了大批卫所。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山东沿海地建立了大批卫所。总之,明代的沿海卫所大多是在洪武年间建立的,以后又有所添置。据《筹海图编》所列,沿海(包括长江下游两岸)共有卫54个、所99个、巡检司353个、烽堠997个、堡190个、墩313个、水寨58个、台48座、营23个、塘铺24个、城7座。据范中义《筹海图编浅说》统计,明代沿海有58个卫、105个所。

现将地区按沿海卫所的分布情况和兵力数量(大多数是嘉靖年间的实有人数)列表如后。从这些表格资料显示,永宁为配备的兵力是最多的卫城。

广东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兵力(人) 所名 驻地 兵力(人)城池概况

钦州所 今广西钦州 1043 灵山所 今广西灵山 廉州卫

952

永安所

今广西合浦 廉州卫在府治东。洪武三年立守御百户所,十四年改千户所,二十八年改置卫。《志》云:卫东北有达官营,成化八年设。有门三。城周五里有奇。

乐民所 今广东遂溪南 354 海康所 今广东海康西南 323 海安所 今广东徐闻东南 181 锦囊所

今广东徐闻东北

235 雷州卫

1380

石城后所 今广东廉江

234 在府治东。洪武五年建。海康守御千户所,在县西百七十里,有城戍守;乐民守御千户所,在遂溪县西南百九十里;又海安守御千户所,在徐闻县西南二十里;锦囊守御千户所,在徐闻县东百里;俱洪武二十七年建,皆隶雷州卫。

宁川所 今广东吴川西南 457 双鱼所 今广东阳江西南 177 神电卫

1058

阳春所

今广东阳春

210

旧在电白县东南百八十里,地名白石坡,洪武二十七年建卫筑城,成化四年电白县移治于卫城内。高州守御千户所,在府城内,洪武十四年置,调雷州前千户所官军守御;信宜县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北,正统五年置;又宁川守御千户所,在吴川县治东南,洪武二十七年置;俱隶神电卫。

海郎所 今广东阳江东 新会所 今广东新会 664 香山所 今广东中山 428 广海卫

1165

在新会县南一百五十里。旧为褥州巡司,洪武二十七年改建卫。有城,三十三年以砖石,周五里有奇。环城有池。香山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二十六年建,隶都司,二十八年改隶广海卫。又新会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十七年建;又新宁守御千户所,

阳江所 今广东阳江 肇庆卫 新兴所

今广东新兴 252 在府治东。明洪武初设定守御千户所,十二年调守新兴,十五年复故,二十二年改置是卫

东莞所 今广东宝安西 328 南海卫

1114 大鹏所

今广东宝安东

223

在东莞县治南。洪武十四年建。东莞守御千户所,在县南东莞县旧城内。洪武二十七年置。有专城,周三里有奇,环城为池。一名南头城。备倭指挥亦驻于此。又大鹏守御千户所,在东莞县东三百五十里,以相近有大鹏领而名。洪武二十七年置所。有城,周二里有奇,环城为池。俱隶南海卫。

平海所 今广东惠东东南 447 海丰所 今广东海丰 402 捷胜所

今广东海丰东南

582 碣石卫

1284 甲子门所 今广东陆丰东

287

从现存古卫城遗址看,明卫城全为挖城壕取土筑成 (习称土城),但城门皆为砖石垒筑。据明嘉靖《惠州府志》载:“城高二丈广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五十丈 (明代度量衡一丈等于现公制3.2米,1150丈相当于现今3600多米),雉堞(即城眼)二千二百六十二,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敌楼四,下辟有门”。而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陆丰县时的县城,周围仅三百二十一丈一尺,相比之下,碣石卫城已是一座煌煌大城。

靖海所 今广东惠来东 282 海门所 今广东朝阳南 225 蓬州所 今广东汕头北 388 大城所 今广东饶平东南 383 潮州卫

1328 澄海所

今广东澄海 在府城内。元总管府故址,洪武元年置兴化卫,二年改潮州卫。大城守御千户所,在饶平县西。旧志云:在府东北三十里。洪武二十七年置。筑城周三里有奇,嘉靖十七年重修。近志云:所在饶平县东宣化部。又海门守御千户所,在潮阳县南十五里;靖海守御千户所,在惠来县东六十里;俱洪武二十七年置。旧志:靖海所属潮阳县,北去县八十里,成化以后改属饶平。

清澜所 今海南文昌东南 587 万州所 今海南省万宁 469 南山所 今海南省陵水 215 儋州所 今海南儋县西北 崖州所 今海南省崖县西 海南卫

昌化所

今海南省昌江西

在府治西。洪武五年置。儋州守御千户所,在儋州治西,洪武二十年置;又万州守御千户所,亦在万州治西,洪武七年置;又崖州守御千户所,在崖州治西,洪武二十七年置;俱隶海南卫。

福建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兵力(人) 所名

驻地

兵力(人)城池概况

六鳌所 今福建漳浦东南1043 铜山所 今福建东山东北 镇海卫

1500

玄钟所 今福建诏安东南

据《海澄县志》载:其周长873丈,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有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开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有楼。登高府视,城下陡绝,以海为壕。城墙历经战火,岁久倾圯。明正纺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卫指挥袁侯,隆庆三年(1569年)明总兵张元勋等先后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对沿海实 行迁界政策,卫城在界外,遂废。康熙二直年(1681年)再修。现在的卫城遗址,便是当时重修的故垒。四个城门岿然矗立。南门和水门较为完好,尚有石墙数丈。南门建有两重城门,人城门两侧筑一半月形城墙,俗称月眉城(简称月城)。内外城门错开,便于藏兵纳将,防御进犯之敌,足见古人建城用心之细。

泉州卫

府治西。洪武元年置。

福州左卫

1697

府治东南。洪武八年置右卫,二十一年改为左卫又福州右卫,在左卫西。洪武二十一

年增置福州中卫,在左卫东。

福州右卫 -- -- -- -- -- 福州中卫

-- 中左所 今福建厦门 -- --

金门所 今福建金门岛 1130 福全所

今福建晋江南

1224 崇武所 今福建惠安东南1224 永宁卫

5784

高浦所 今福建同安西南

《晋江县志·城池志》载:永宁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江夏侯周德兴改卫,遣指挥童鼎筑城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赢’、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1421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同知钱辂于各门增置敌台。

平海卫 莆禧所 今福建莆田南 平海卫,在府东九十里。洪武二十年置并筑卫城,周四里有奇,有门四。

万安所 今福建福清东南

镇东卫

1432

梅花所 今福建长乐东北

镇东卫,在福清县之海口镇城东。洪武二十年置并筑卫城,周不及四里,为控扼要地。

定海所 今福建连江东北 福宁卫 717 大金所 今福建霞浦东南

在州治东。洪武二十年建,领所一。守御大金千户所,在州南八十里海滨,亦洪武二十年建。旧为巡司,后改千户所。筑城周三里有奇,永乐以后不时修筑。 漳州卫 南诏所 今福建诏安

府治西。洪武三年建。

延平卫 在府治东,洪武元年置。将乐守御千户所,在县治南。洪武四年置。又永安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

汀州卫 在府治东。洪武四年建。武平守御千户所,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洪武二十四年建,周二里有奇,置兵屯守;又上杭守御千户所,在县治北,天顺六年以溪南寇作乱,始调汀州卫后千户所守御,成化二年遂置所于此,俱属汀州卫。

邵武卫 在府治东北。洪武元年建。

建宁左(右)卫

在府城内都司东,又建宁右卫在府城内都司西,俱洪武八年建。志云:旧有建阳胃,后革。埔城守御千户所,在县治西。成化十年增置,隶建宁右卫 浙江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兵力(人) 所名 驻地

兵力(人)城池概况 蒲门所 今浙江平阳南 壮士所 今浙江平阳东北 金乡卫

684

沙园所

今浙江平阳东北

金乡卫城墙周长9里30步,计1420余丈,墙高1.9丈,趾厚2丈,堞1650口,窝铺43座。有城门四座,东,迎旭门;南,靖海门;西,来爽门;北,望京门。各设城楼。水门原有四座,现剩两座。城体结构用不规则条石垒迭,内夯黄土和砾石。因历史变故,今仅存部分城基、北、西城门和南、西水门及西水门之上的魁星阁。城墙外有完整的30至50米宽的护城河围绕。城内小河通过水门与护城河相通。护城河上有吊桥。卫城内卫厅前面有广济大仓和小仓,计廒二十余间,收支卫所俸粮。卫厅在卫山(即狮山)上,设有了望台,既远眺海防,又近廒仓。仓前仓后还设土地庙,意为土地公公保佑仓储大事,平安无恙。

海安所 今浙江瑞安东北 瑞安所 今浙江瑞安 温州卫

2717 平阳所

今浙江平阳 在府治东。洪武元年建,领所三。

宁村所 今浙江温州东南 蒲岐所

今浙江乐清东北

盘石卫

盘石后所 今浙江乐清

乐清县西南五十里。又西南至府城五十里,南至磐岩头海口一里,西至馆头驿十里。洪武二十年建。筑城周九里,嘉靖中增修。领所三。

楚门所 今浙江温岭南 松门卫 197

隘顽所

今浙江温岭东南

太平县东五十里。本宋黄岩之松门寨,去县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改置卫,筑城周九里有奇,嘉靖中增修。领所二。

海门前所 今浙江临海东南 健跳所 今浙江三门东南 新河所 今浙江温岭东北 海门卫

683 桃渚所

今浙江临海东 府东九十里。洪武二十年建。筑城周七里有奇,嘉靖三十二年重修。领所四。卫为浙东门户,三面阻水,倭易登泊。其救援之道,自临海、黄岩而东有泉井、路桥、三山三道,御之于港口,又当备之于内地,水陆俱切也。

爵溪所 今浙江象山东 钱仓所

今浙江象山东北

石浦前所 今浙江象山南 昌国卫

石浦后所 今浙江象山南

象山县西南八十里。北去府城三百五十里。洪武十七年置卫于昌国新城内,二十年徙卫于县南之东门山。二十七年以东门县海,薪水艰阻,因徙后门山,跨山为城,周七里,即今卫也。永乐十五年修葺,成化间重修,嘉靖三十二年复营善以御倭。城控临海洋,亦为保障。领所四。 大崇所

今浙江宁波东南

穿山后所 今浙江镇海东南

舟山中中所 今浙江定海 定海卫

舟山中左所

今浙江定海 观海卫 龙山所 今浙江慈溪东南 --

三山所 今浙江慈溪 临山卫

沥海所

今浙江上虞西北 在县西北五十里。洪武二十年汤和奏置卫于庙山上,徙上虞故嵩城戍守。并海筑城,永乐十六年增修,周五里有奇。领所二。东接三山,西抵瀝港,嘉靖间倭寇屡屡突犯。 三江所 今浙江绍兴北 绍兴卫 海宁所

今浙江海宁西南 在府治东。洪武十二年建,领三江所一。

澉浦所 今浙江海盐南 海宁卫

1240 乍浦所

今浙江平湖东南

在海盐县治西。洪武十七年建,辖左、右、中、前四所及乍二所。又东转塘、朱公亭、头寨、第二、南寨、北寨、龙王塘、闸口,落塘、大寨、小寨寨头等凡十二寨,皆在境内,属卫军戍守。 山东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驻地

兵力(人) 所名 驻地

兵力(人) 安东卫 今山东日照南 2594 石臼所 今山东日照东南 48

浮山所 今山东青岛东 56

鳌山卫 今山东即墨东 2420

碓崖所 今山东即墨东北 855

大崇卫 今山东海阳东南 2523 大山所 今山东海阳西南 26

靖海卫 今山东荣城西南 2267

海阳所 今山东乳山东南 790

宁津所 今山东荣城南 771

成山卫 今山东荣城东北 1985 寻山所 今山东荣城东 94

宁海卫 今山东牟平 3470 奇山所 今山东烟台南 745

威海卫 今山东威海 1952

百尺所 今山东威海东南 35

金山所 今山东牟平东 114

登州卫 今山东蓬莱 3201 福山所 今山东福山 114

莱州卫 今山东掖县东 2882

王徐寨所 今山东招远西北 48

胶州所 今山东掖县 621

青州左卫 今山东益都东 4775

6.永宁古卫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研究

6.1.古卫城历史沿革---从水寨走向东南卫城

6.1.1.宋代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毗舍耶国(今属菲律宾)海盗犯境。朝廷遂于水澳置寨,称“永宁寨”,寓永保安宁之意。初为省辖。驻有水军60人,其主体为左翼军(禁军),由设于泉州的“殿下前司左翼军统制厅”统领。嘉定十一年(1218年),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州。翌年,福建沿海“海盗不时出没,米商舶贾,间遭劫掠”,而左翼军不受州郡统摄,出现了“教阅尽废,纪律荡然”,“守臣亲出救援,将士偃然,不肯用命,必邀重赏,而后肯前”之弊。经知州真德秀申报枢密院,朝廷令左翼军“各随所在,听州、县守令节制,本寨事并申取州县指挥”。

沿海诸寨改归泉州节制后,永宁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知州真德秀视察泉州城郊海防时,发现永宁寨有老、弱步兵百人,水军仅50人。而深居内地的宝林寨则屯水军300人,责之为“未有以水军为名,而深处内寨者”。于是决定“移宝林水军,添屯法石、永宁两处,及围头置戍”。通过调整,永宁寨由原来步兵百人、水军50人,改为水军百人,步兵50人,从而加强了永宁寨水军追击海寇的作战实力。且可以使“军人列居海濒,习熟风涛之险,与安居内地,养成骄脆者不同”,还可以使军人的“子孙生长其间,未免以渔采为业,他时招行招刺,无非惯使舟楫之人,实为永利”。这就是采取军屯和移民的方式戍守永宁寨,亦即以后明代永宁卫城的世袭兵制度之初始。

在水寨军事建设上,永宁寨军房,原系“乡民协力架造”,“仅存军房一百五十间,浅溢太甚,火道又狭”,“家口稍多者,难以安存。春夏之交,多苦疾病。”真德秀决定对旧军舍“量行展拓,每三间并作二间,庶几地步稍宽,可以存活老少”。即令将所存150间军房,并作100间,再“通新造二十间,为一百二十间,尚欠三十间”。“又将官有厅廊而无房舍,环视寨外,尽有余地,而西北地势颇厚,欲展向西北两面,添造将官房舍及寨屋四十间,仍将火道窄狭去处,斟酌除拆,以通闭塞为利便”。通过以上整顿,改善了官兵及其家属的居住条件。后真德秀了解到永宁寨虽军器稍足,有铁甲百副,但缺水军所需之纸甲,即安排其将铁甲存留其半,而以50副,就本军换易纸甲。由此,提升了永宁寨军队战斗力,从而也显示出宋代永宁寨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 6.1.2.元朝

在永宁港边设置巡检司,直至明洪武廿年建永宁卫,巡检司才移到深沪。

6.1.3.明朝

明代实行卫所制。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视察。并在福、兴、漳、泉4府进行“三丁抽一”,共抽1.5万人,戍卫福建沿海卫所。《永宁卫志》载:“江夏侯周德兴提镇于此,升高以望屯军之所,上按星躔,下观陵脉,喟然叹曰:此福地也。于是屯扎西隅,军不疾病,民皆殷富。有郭神师之良鉴焉,因奏请建城”。翌年二月,信国公汤和巡视福建,正式设置永宁卫指挥使司,开始兴建永宁卫城。环城周长八百五十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大东曰海宁、小东曰东瀛、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负责建城者童鼎,其父童聚为周德兴部将,于洪武“十八年除授福建都司泉州卫指挥佥事”。同时永宁卫各项配套设施亦陆续动工。《晋江县志》载:城内建有指挥使司,仪门内之东有架阁库,西有军器库。卫堂之左有钟、鼓楼。卫堂之右有经历司。镇抚厅在卫北门内之右。监房在西廊之后。左千户所在卫西谯楼之左。东西两廊,列十百户所。右千户所在卫西门内之右。中千户所在卫东南小东门内。前千户所在卫南门之右。后千户所在卫西谯楼之右。军器局在卫城中、城隍庙左。教场在大东门之东……”

为进一步适应防御的需要,后于永乐十五年(1421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台。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同知钱辂于各门口增置敌台。至此卫城规模乃成。

①永宁卫编制:

个千户所。按明朝卫所建制,一般是州、县设所,若干州县置卫。大体以5600人为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百户所以下设总旗2,小旗10。每个总旗辖5个小旗,每个小旗领军士10人。但永宁卫城内实际配备旗兵6935名,加上卫城外五个防御千户所兵员5793名,合计12728名,兵力相当于通常的两个卫。永宁卫这一超常的军卫正是元末以来倭寇的侵犯,对东南海防和内地安宁构成威胁的特殊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边防重镇。

当时永宁卫城内各千户所及营房情况:左千户所,营房850间,在海宁门东街;右千户所,营房840间,在永清门西直街;中千户所,营房849间,在东瀛门东南街;前千户所,营房840间,在金鳌门南街;后千户所,营房849间,在玉泉门北街。

②永宁卫指挥机构:

指挥使1员(正三品),又称掌印,负掌理一卫之事。

指挥同知2员(从三品)、指挥佥事4员(正四品),分理屯田、验军、操营、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等军务,统称“见任管事”;不任事入队,称“带俸差操”。每遇战事,则率领所属军士,听主帅调度指挥。

知事1员(正八品)。

明初军队实行“世兵制”,军兵单立军藉,父死子代,世代相袭。军官如此,士兵亦然。在万历以前,永宁卫指挥使实际上是由阚、干、杨三家轮流担任。杨家只有正统至天顺间的杨春、杨兴、杨晟祖孙三代任此职。而阚、干两家则是长期袭此职。阚家首任此职者是洪武时阚义,和州人,以功升任。至万历时,阚家世袭任此职者有:阚俊(义子)—阚玉(俊子)—阚瑄(玉子)—阚珍(瑄子)—阚钺(珍子)—阚钟(钺弟)—阚怀韬(钟子)。

另一姓干氏,永乐时干八秃帖木儿首任此职。顺天府通州宝坻人。其后,干八秃家改姓干,后裔袭此职者有干勇(八秃子)—干殷(勇子)—干泰(殷子)—干辅(泰子)—干伟(辅子)—干临(伟孙)。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从苏州刘家港入海,至泉州寄泊”,永宁卫指挥使干八秃帖木儿曾带领好些卫城官兵参加郑和船队。任务完成后,依旧返回卫城任职。据北京故宫一部明朝《卫所武职选簿》记载,郑和奏请为沿海卫所将军参加下西洋立功者授爵,其中永宁卫8人,泉州卫4人。永宁卫授爵将军有:

指挥使司:指挥使干八秃帖木儿(宝抵人);指挥同知钟宣(善化人);指挥佥事李实(凤阳人)。

左千户所:副千户潘佑(东平人);副千户宋德(安肃人);百户徐海(全椒人);百户李忠(大兴人)。

中千户所:正千户穆斌(合肥人)。

③千户所指挥机构:

正千户1员(正五品),副千户1员(从五品),1人掌印,1人佥书,称“管军”。掌印千户常常一人兼掌数印。

镇抚1员(从六品),职权为处理军中的刑狱,若无刑狱,则兼管军士,若百户缺额,可以代补。

每千户所各有百户10员(正六品)。凡军政事务,“卫下于所,千户督百户,百户下辖总旗、小旗”,统率其属军士听从号令。

④守御千户所的配置:

崇武守御千户所:位于惠安县东南(由原小兜巡司址新置)。配置操海屯种旗军1221名。下移置4个巡检司:峰尾巡检司,在惠安县东北,原沙格巡司移此;小岞巡检司,在惠安县东南,原小兜巡司移此;黄崎巡检司,在惠安县东,原德化清泰巡司移此;獭窟巡检司,在惠安县南獭窟岛,原南安芦溪巡司移此。

福全守御千户所:位于府城东南43.5公里。配置差操屯种旗军575名。下移置4个巡检司:围头巡检司,在晋江县东南,原永春陈岩巡司移此;乌浔巡检司,原安溪大西坑巡司移此;深沪巡检司,在晋江东南,原府南港边巡司移此;祥芝巡检司,在晋江县东,原石湖巡司移此。

中左守御千户所:位于同安县嘉禾屿(即今厦门岛)。配置差操屯种旗军1204名。

金门守御千户所:位于同安县浯州屿(大金门岛)。配置差操屯种旗军1535名。下移置5个巡检司:田浦巡检司,在浯州屿北,原安溪源口渡巡司移此;官澳巡检司,在浯州屿北,原德化东西团巡司移此;峰上巡检司,在浯州屿东,原南安莲河巡司移此;陈坑巡检司,在浯州屿东,原晋江石井巡司移此;烈屿巡检司,在烈屿(小金门岛),原南安澳头巡司移此。

高浦守御千户所:位于同安县西南30公里。配置操海屯种旗军1258名。下移置高浦和塔头(在厦门岛)2个巡检司。

以上5守御千户所,虽是各自独立的守御单位,但军事上归永宁卫指挥。

⑤永宁卫防御体系

永宁卫城内各千户所旗军分作三部分:征操军、屯旗军和屯种军。其中征操军又分两种:守城训练的见操军和出海守寨的出海军。出海军每年两班轮替出海守寨,称为“践更”。上半年二月中旬至夏至为一班,下半年七月中旬至冬至为一班。守寨即守水寨。福建沿海防御体制是“陆设卫,海立水寨”。沿海水寨从北向南,有烽火寨、南日寨、浯屿寨、铜山寨。水寨有自己的舟师,但又与卫所联合防汛。其中浯屿寨有战舰48艘,兵1089名,但它与永宁卫、福全守御千户所和漳州卫联合防汛。晋江境内还辖有17个寨隘,其中15个寨军事上辖属永宁卫。它们是:吴山、中寨、坑尾、沙堤、新寨、尾寨、古云、沙浦、仓后、东店、尤溪、湖边、东埔、深芦、龙尾。此外,永宁卫还辖有龙坡等12个烽火遂。这样,以永宁卫为核心,联系周围同安、惠安5个守御千户所,以及海上水寨、陆上寨隘和烽火遂,构成了守卫泉州门户的立体防御体系。大约在永宁建卫之后的150年间,泉州及附近地区得以保持社会安定,内地百姓也蒙受其福。

⑥永宁卫的给养

明前期军队实行自给制,以军屯的收入养活军队。永宁卫亦然。卫城建成初期,永宁卫屯田数额,不见记载。至万历时永宁卫屯田情况如下:左千户所屯田2所,计33.6顷,均在安溪县西南光德等里及永安等里;右千户所屯田4所,计67.2顷,一在晋江县西南之二、三都磁灶,一在南安县西三十都八尺,另有安溪县二所,一在县西北新溪等里,一在县东北来苏等里。中千户所屯田2所,计32.6顷,一在同安县一、二、三都丰塘等处,一在安溪县西北新溪等里。前千户所屯田2所,计33.6顷,俱在安溪县东北崇善等里。后千户所屯田4所,计67顷,俱在安溪县,二所在崇善等里,二所在龙涓、三洋、南斗。

家佃农。以建文四年(1402年)的规定,每一屯军每年耕田50亩,要交纳24石上仓。永宁城内有永宁卫仓,就是用来收贮本卫屯军交纳的正、余粮。正粮12石供本人支用,余粮12石为本卫官军俸粮。

6.1.4.清朝

顺治三年设提督军门,统辖全省水陆军务。福建陆路提督军门,中营驻泉州府城,右营初驻泉州,乾隆七年移驻永宁卫(游击演武场设于西门外),驻右营游击一员,随配把总一名。时永宁辖10汛、兵321名,配马58匹。兵员配置:在本汛227名,拨驻梅林汛10名、沙堤汛13名、东店汛10名、厝上汛13名、杆头寨20名、邓厝汛5名、仑后汛兵6名、灵水汛5名、青石汛6名、前浦汛6名。道光十年(1830年)驻防永宁卫兵员276名,辖梅林、沙堤、厝上、东店、竿头、邓厝、仑后、青石、灵水、前埔10汛,各汛均派兵防守。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建永宁新城寨,周长59丈、宽1.3丈、高1.65丈,门1扇。同年建外高寨2处,一于外高村“西埔尾”,今已毁损无迹;另一处在该村东南隅,全长19.7米、高3.16米、宽2.5米。内可置炮数门。

康熙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1715~1718),清朝廷开始重视永宁卫城的地位。为加强永宁卫城的军事力量,派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福建巡抚陈瑸主持永宁卫城的修复工程。修建后,虽难于恢复昔日之雄姿,但也颇具规模,在泉州海防史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6.1.5.中华民国

民国8年(1919年)3月,靖国军司令官黄华秋率兵驻扎永宁。民国9年成立靖浙联军,部分入驻永宁。因兵多饷少,时向民众摊派勒索。民国30年3月,晋江县国民兵团自卫大队第一中队进驻永宁,兵员125人。至民国34年2月23日,自卫大队第一中队驻永宁计有军官4人、兵88人。上尉中队长为喻昭辉。配备轻机枪2挺、短枪6支、步枪70支、大刀6把、轻机枪子弹1500发、短枪子弹270发、步枪子弹700发、手榴弹20枚。中队驻永宁。第一分队一、二班驻深沪,三班驻围头,第二分队四班驻石湖,五、六班驻祥芝,七班驻梅林,九班驻沙堤。5月,晋江县国民兵团永宁镇队所属洋沙、双岑、竿东、厝上、金沙、联溪、永清、玉东、梅港9个保队,皆配发保队印鉴。

6.1.6.中华人民共和国

初解放,部队都借住民房。1951年,陆军28军一个连进驻外高村,借住贻庆楼。后于该村建军营。1953年,部队又于永宁北门、新城口、洋丹、港边、“孝女姑”、仓顶等地建军房,进驻高炮部队。1954年,在永宁文祠一带建军事工地,设置警戒区。

1962年撤警戒区,建于永宁的六处军房的驻军也于同年先后撤离,军房改为附近中、小学的临时课室。1963年,守备部队于永宁“西厝后”和郭坑水库南侧建营房。1983年,部队精简整编,撤外高军营。2000年,撤西厝后军营。现存有郭坑军营,常驻守备部队。

6.2.古卫城抗倭、抗日

自宋代至今天,永宁由水寨发展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军事城堡—卫,再发展到对台军事前沿阵地,最后发展为今天的城镇,在这漫长的千年发展历程中,永宁古城曾多次击溃了来犯的海盗、倭寇、侵略者,成为东南沿海展示民族气节的英雄之地。其主要战事如下:

(1)抗击毗舍耶侵犯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近千名毗舍耶国(今菲律宾群岛)海盗从水澳(今永宁)沿海登陆,恣行凶暴,残杀乡民。知州汪大猷遣兵围击,俘获400余人,余者被击毙。隔年,岛夷又以海舟入寇。朝廷遂于水澳置寨,称“永宁寨”。嘉定十二年(1218年),知州真德秀又将永宁寨改“归本州(泉州)节制”,“储备军粮,葺理器甲”,整饬军纪,严令“每岁举行水教(海上操练),立诸寨巡海界分”,定期出海巡视,以备不虞。绍定二年(1229年),真德秀再次“整促水军及添创大船,葺理诸寨……使贼不敢犯”。

(2)抗元活动

元末朝政昏乱,贪污成风,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至正十四年(1234年)夏,安溪李大、南安吕光甫等率众抗元。七月,围攻泉州,各县震动。永宁沙堤人董二,“散家财,集壮士,远近美少年,闻而附者且千人”。董二自称“元帅”,起兵抗元,并计划以海路进攻福州,“出不意而据上游”。不料消息泄露,被人告发,泉州万户孙廷礼率大军镇压。董二仓卒不及,率其部众、家眷航海而去,退据同安、潮州一带。

(3)抗倭斗争

元末明初,日本处于混战时期,在国内战争中溃败的武士流亡海岛,勾结海商和失业流民,组成海盗集团,在中国沿海频繁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史称“倭寇”。倭寇开始窜犯中国北部沿海,后渐次南移,至于浙闽,而且殃及泉州、石狮沿海一带。弘治十五年(1502年),倭寇陷永宁前垒,围不克。复大举来攻,永宁卫镇抚尤天爵率军抵抗,“自造扭攻车、火炮、火鸡等器,挺身破围”。后因援军缓至,寡不敌众,卫城失守,尤天爵巷战阵亡,倭寇大肆劫掠而去。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倭寇复大举进攻永宁卫城,指挥同治杜钦爵奋勇当先,日夜固守,贼不得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初,倭寇攻永宁不下,即退去。是年,复有倭寇与内地奸民勾结,窜扰广东及福建沿海,时任漳泉水陆参将的晋江人王麟,率兵抗倭。永宁卫与崇武所军民闻风应援,严阵以待。倭寇惶如丧家之犬,逃入海中,企图遁去,王麟率军乘弋船尾随,在祥芝附近海面将倭寇团团包围。祥芝巡检司军民同仇敌忾,石湖、南浔口(今晋江衙口)守军也“纵伏兵出击”。王麟所部擒获贼酋严山老和大批倭寇,凿沉倭寇大小船只数艘。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攻陷永宁城,劫掠而去。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倭患复起,卫城百姓奋起自卫,梅林人黄澄,“集里中少年,划港以守”。倭寇攻城时,连永宁妇女也投身抗倭行列,如吴氏“督家丁拒之,躬为炊”。后因贼势猖獗,加上指挥佥事王国瑞偷安溺酒,城防松懈,寇从南门涌入,大掠数日而去。三月,倭寇再次攻陷永宁城,杀死军民无数。倭寇占据卫城后,四处劫掠妇女,遭到永宁人民的强烈抵抗,南澳总兵欧阳寨之妻郑氏“统婢出救,与其姑及夫弟俱陷贼……(郑氏)持刀黥面,

将黎鹏举等人方率官军击退盘踞在永宁卫城的倭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春,复有倭船百余艘进犯永宁。总兵戚继光痛加截击。

(4)抗清活动

清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十九日,郑成功部将林顺在永宁招募兵员。廿二日,因走漏消息,清将韩岱率兵猝至。林顺措手不及,捐弃资粮,率所部排蜈蚣阵,手执短匕,官兵莫敢迫近,从南向北而去,不知所之。林顺既去,官兵乘势劫杀,乡民死者计2400余人。其未死者,逃匿水关沟。不料廿三、廿四日,狂风暴雨涨入水关沟,淹死者又难蚁算。林顺招兵失利后,清军在永宁一带驻扎重兵,以防郑军。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亲率部队,攻打永宁城,“所获颇多而去”。此后,永宁小东门刘应权、沙堤人董腾(郑成功之内弟)、董胄飞、董胄英等人也先后率众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随军征战四方。(5)抗击英舰入侵

鸦片战争前夕,梅林澳成为鸦片走私的集散地之一。据庄为玑《晋江新志》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月,走私英船竟达三艘之多。鸦片即由泉州港外的梅林、大坠二处洋面分销到安溪、永春、南安、兴化各烟馆,并省城南台行店”。邓廷桢调任福建后,严禁鸦片,注重海防。道光二十年(148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三月,4艘英舰企图窜犯永宁,邓廷桢令提督程恩高主动出击,在梅林澳与4艘英舰交战。清军士气高昂,首战告捷,英舰被迫撤离。

(6)抗击日本侵略者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永宁人民同仇敌忾,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永宁行实、崇本、涵溶、豢龙和育元等小学,以100多名高年级学生为主组成“晨呼队”,每早沿街高唱抗日歌曲,呼喊抗日口号,发动民众奋起抗日。同年,王寄生(作家白刃)自菲律宾回国,领导成立永宁青年抗日救国会,公演自编自导的《金门沦陷》和《九·一八》、《流亡三部曲》、《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发动群众捐献银元支援抗战。民国27年11月4日,成立“晋江妇女抗敌后援队永宁妇女军训队”(直属中队),成员30多人,每天破晓,在永宁城隍庙前进行军训,历经4个月,于民国28年春,到泉州接受汇操检阅,获优胜奖旗一面。尔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妇女救护队,成员24人,每逢日机空袭或敌舰炮击时,妇女救护队立即抬着抬架,背上救护药品和器材,赶赴现场进行抡救工作。永宁妇女军训队还开展教唱抗日歌曲、发动侨眷侨属捐献抗日基金、参加宣传拒用日货和火烧日货等活动。

背景资料:

“7.16”日寇对永宁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民国29年(1940年)7月14日,日寇战舰2艘入侵深沪湾海域,整天轮番炮轰永宁、外高、后杆柄、下宅和郭坑等村庄,击毁许多民房,永宁农

民林再锥中弹身亡。7月15日黄昏,日寇从舰上放下登陆小艇10多只,逼近海岸窥视。

7月16日(农历六月十二日)凌晨4点多,日军从抛锚于深沪湾至外高垵海面的6艘战舰上,调出200名侵略军,以4艘登陆艇和10只橡皮艇载运

靠岸。分两路从外高垵和坑尾垵两处登陆。破晓时分,敌舰大炮开始猛轰附近村庄。外高贻庆楼被轰击得最为凄惨,后4架敌机从泊在外海的航空母舰

上起飞,在永宁及附近乡村低空盘旋,大肆投弹、扫射,掩护日军分三路进犯永宁。

从外高垵登陆的日军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约80人往西进犯梅林澳,将停泊在梅林西澳仔大艟渔船45对,还有外地商船、货船总共200多艘,悉数

喷泼汽油,纵火焚烧,适逢东南劲风,烈焰冲天,这火一直烧到翌日下午才渐渐熄灭,酿成俗称“六月十二梅林洗澳”血案。另一路日军闯进梅林村,

纵火烧毁梅林小学和李联灯的两进古大厝。敌人挨户搜捕,发现剃光头的青年,即以刺刀毙杀,连一个名叫蔡鍫的疯子也被日军用佩刀剖刈得遍体鳞伤。

梅林村有李阿渊等7人蒙难,多人因逃避不及被枪杀于单桥下。

敌人进入港边村,把新街仔二十多间商行、栈房、连同各仓库中的布匹、棉纱、大米、面粉、豆饼、猪油、西药、腊灼一并放火焚烧。日军逢人便杀。其中一小股日军不仅枪杀协美号商行老板李本、李穆兄弟,还惨杀村民7人。旧街仔10多间商店和裕美杉行放置在海滩上的数百支杉木,以及崇隆

行大厝4幢、佘辉岸二进大厝两座,均被日军放火烧毁。港边成为一片火海。接着日军又进犯沙美村、岑兜村,所到之处,滥杀奸淫,日机则在空中扫射、滥轰乱炸,惨绝人寰。

从外高垵登陆的另一路日军约五、六十人,在外高村挨户搜捕。渔民高武碖被从家中藏匿处抓出来,刺杀在花生地里,村民高扶西穿着背心短裤,

被日军砍杀在路边。渔民高胡脚在外逃时,也被敌人杀死在金埭村路沟旁。60多岁的老大妈郑某某,逃到村外的蛤蟆石洞中,上身往里钻,敌人竟用刺

刀戳进她的臀部。此路敌军窜犯浯沙时,发现村西头帝君宫后的树丛中藏有村民,即横加扫射,结果陈佩和陈灶两人被杀。

日军入侵金埭村,在村东头遇上一个身穿制服的人,便用佩刀砍断这人的手臂,致惨死于血泊中。还有金埭村民黄昭协等多人,亦被枪杀于村西头

的“田青”地里。沿外高到金埭村的战壕中,有20多个海防武装队员坚守在阵地上,悉数被日军站在战壕上居高临下扫射枪杀,还有战斗队员蔡国庆、

高武正、高武洗、林乌番等在靠近梅林沪尾及港边路边,或被枪杀、或被刺刀戳腹而惨死。还有安海、泉州、南安等地商人从港边逃到永宁南门口,遇

到敌兵,藏在“田青”地里,也全被扫射杀害。日军继则侵入永宁城,旋即又从永宁闯进西厝村,枪杀甫由永宁逃至西厝的老华侨王连翘。后敌人又放

火烧毁郑文滔的二进大厝。有一从菲律宾归来的华侨郑延寿被敌人用佩刀砍伤颈部,劈掉一边耳朵,昏迷在血泊中,后又被拖到郑文滔大厝门口的火堆

中烧。敌军后窜入沙堤村,村民纷纷外逃,唯独董群姐的老母亲洪阿情,自认为已是高龄老人,日兵不致于下毒手,岂料敌人路过其家门,立即开枪将

她击杀。敌人发现村中没人,便射杀耕牛和家狗出气,然后四处纵火,把龚丕益、董金定、龚承贵等18座二进古大厝一举焚烧。董群炮的母亲李阿年80

多岁了,双目失明,不能外逃,就烧死在火焰之中。龚氏宗祠是益群小学校舍,门前左右两侧画有二幅抗日救国的漫画,敌人看了,便喷上汽油,一把

火将其烧毁,祠堂内数十条渔网、数百枝大竹和其他捕鱼工具全被烧毁。

从坑尾垵登陆的日军主力60多人,在敌机敌舰猛烈炮火掩护下,沿途鸣枪直逼永宁城,从白厝街攻入北门,迅速占据座落在观音亭的制高点宁东楼,

插上日本旗,作为临时指挥部。敌人分兵数路,四处逞凶,施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大街头邓氏家具店的蔡姓漆匠(惠安人),被日本鬼子双臂反

绑吊在隘门上砍头,血淋淋的头颅紧贴在背上,惨不忍睹。南门郑孔钗老夫妻因不愿为敌人带路,被鬼子惨杀于大深沟中。敌人又将王氏宗祠(当时永

宁镇公所)和竞新女学的校舍烧为废墟,并放火烧了石埕头饭店。许多村民来不及外逃,躲藏在床底下,紧贴壁根,敌人便用刺刀朝床内乱戳。小街有

个姓蔡的村民,名叫班头炎,天一早手提碗糕油条出门叫卖,也被敌人刺杀,有个外乡人,早晨赶来永宁医院看望女儿,刚刚到北门石将军庙口,就被

敌机炸去一条腿。还有下营高标从走过中街,被敌人开枪射杀。暴戾恣睢的侵略军冲入某家中,将其十七、八岁的女儿轮奸。侨妇某某与孙儿媳及孙女,

日寇“7.16”登陆永宁,残踏过永宁,梅林、港边、沙美、岑兜、外高、浯沙、金埭、西厝、沙堤等村。敌机轰炸殃及郭坑、下宅、后杆柄。日寇

侵扰13个村庄,杀害村民80多人,伤10多人,妇女多人被奸淫;烧毁大小渔船、商船、舢舨、货舶200余艘,烧毁行店、仓库、栈房40多间、校舍3所、洋楼房屋50多座;炸毁洋楼6座,大量货物被烧毁,损失惨重。

(7)塔山剿匪

解放初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残兵散卒和各地匪特狼狈为奸,经常在晋江沿海一带进行骚扰。为打击匪特,政府(驻永宁)部署开展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围剿了匪首蔡角与其同伙,击溃了900多名匪特,击毙了匪特林角、李渊土、林判等,并以塔山为主战场展开了历时两年的剿匪斗争,基本根除了匪患。

6.3.古卫城历史地位

据上述,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永宁古卫城的性质为海防军事重镇,是对外抗击倭寇、海盗、侵略者的侵扰,对内维护地方的安宁。其次,结合海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则永宁古卫城是中外交通的门户,海外贸易的重地、历史悠久的侨乡。

综上,永宁古卫城的历史地位为:东南沿海海防军事重镇,争取和平的英雄之地,海丝之路的重要门户,历史悠久的著名侨乡。

6.4.古卫城主要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永宁镇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姑嫂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城隍庙;以及石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岫寺摩崖石刻、永宁卫石刻、李子芳烈士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慈航庙、“7·16蒙难纪念碑”、岑兜古盐场等8处。其中位于永宁古卫城的文物保护单位有:永宁城隍庙、永宁石刻、董云阁烈士故居、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慈航庙等5处。另外古城内还保存有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闽南古大厝及华侨民居建筑、及其保存完整的永宁古街等。

6.4.1.文物保护单位

(1)永宁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于1996年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间,清道光十五年(1835)扩建,据有关资料考证,原永宁城隍庙规模仅限于现有的后殿。经由乡贤蔡名标发动各方善信,捐资进行扩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再由港边村乡贤佘马堆前往菲律宾,向乡侨筹募资金加以大修。

城隍庙位于南门与小东门之间,坐北朝南,为三落五开间的合院式传统大厝,建筑面积1047平方米,占地总面积2800平方米。以中轴线为基准,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主殿、和左右厢房组成。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前有檐楼,抬梁式木结构。前后殿均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余为单檐歇山顶。城隍庙主殿除祀奉城隍外,左右奉祀有城隍夫人、阎罗王、天妃及广泽尊王等尊神,城隍像前还祀有文武两位判官。左边的判官手里拿着“生死薄”,右边判官手里拿着“善恶薄”,显示出城隍庙所供奉的是管理亡魂的神灵,是“剪恶除凶”之神。右侧的判官俗称武判,通常由古代英烈担任,如伍子胥、张巡、许远等历代名将,左边的判官俗称文判,这位文判的俗身,是唐代名臣颜真卿,他刚正不阿,讨伐安禄山叛乱有功,封鲁郡公,道教封他为“北极驱邪左判官”,整个城隍庙内近百尊神像,俨然一派封建王朝州府衙门的缩影,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建筑艺术结构严整、精美。其书法、联文、以及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精湛,号称“三绝”。门楼两侧的“雷厉”“风行”四个石刻大字,书法遒劲、端庄大气。拜亭两侧的清代石雕狮子栩栩如生,雕工精湛,堪称石雕精品。庙内尚保存道光重修碑记、碑序各一方,对研究清代闽台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慈航庙

慈航庙又称中亭观音宫,位于永宁观音亭境。1998年被石狮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慈航庙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主庙分前后两部分,庙前左右有钟、鼓楼。庙中石碑记载,该庙始建于隋代,历代有重修。该庙奉祀男士观音。庙中有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教育家陈棨仁亲笔题写的多幅手书。其中,有庙前石柱上题刻的对联:“亭以中名,挂汉平分塔影;音从观悟,倚栏来看潮声。”巧妙地将中亭观音四个字嵌入永宁的山水景物,为后人所称道。

(3)永宁石刻

永宁石刻位于古城内东北隅益辅山上,山岩宛伏,有崖刻多处,统称“永宁卫石刻”。1990年5月,被列为石狮市级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崖刻包括“镇海石”及其背面“水端台”(楷书,竖刻,字径61×47厘米)、“骊龙珠”(楷书,竖刻,字径3 7×48厘米)、和附近“吟风弄月坛”(楷书,横刻,字径28×38厘米)、“渐入佳境”(楷书,横刻,字径33×27厘米)以及两幅诗匾。

其中,镇海石崖刻系一长方形巨石,高6米、基底每边3.3米,贴迭在另一块大石上。其底部略呈椭圆状,与基石接触面极小,有如风动石一般。字阴刻于巨石临海一面,竖向,阴刻楷书“镇海石”三字,笔力遒劲。字幅高3.6米、宽1.4米,甲字径60×50厘米。“镇海石”三字相传是明朝抗倭名将俞人猷在永宁时题写的。只因年代已久,风化腐蚀严重,题写下款姓名已剥落,无从稽考。

两幅诗匾一 刻于镇海石左侧一摩崖上,系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三月,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作《由湄洲扬帆至永宁登观海亭》七律二首。(一):千里扬帆一瞬过,海天漠漠思如何。频年涉险心无敛,此日乘涛兴益多,岂以疏狂轻浩渺,祗缘忠信失风波。苍山历历舟前渡,独倚高牙击揖歌。(二):群峰尽处一亭孤,振袂登临眼界殊。华表风清来鹤驾,沦江波净见骊珠。云中楼阁如图画,烟外帆樯似有无。六载遐方双鬓改,侧身北望独踌蹰。下款署为“隆庆六年三月奉议大夫温陵郡丞前司徒郎、丹阳少鹤山人丁一中书”,未有“张宏谟、千户穆廷仪刻石”小字题刻。该石刻楷书,竖刻,字幅高2.1米,宽1.37米,单字径10×10厘米。

城市旅游管理跟规划

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 英文名称:Urban Tourism Managing & Planning 总学时:28 理论学时:22 实验学时:6 总学分:1.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旅游专业及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理论基础课。 学习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目的有:①掌握旅游管理与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主要内容,为合理管理与规划城市旅游地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科学安排城市旅游设施及开发城市旅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③为优化城市旅游地生态环境及促进城市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④掌握SPSS,ARCGis等专业软件在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中应用;⑤树立科学的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理念,为培养新世纪新型城市旅游旅游管理与规划人才奠定基础。 学习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任务有:①学习与分析研究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主要理论与主要内容;②以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旅游旅游管理与规划案例指导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实践;③学习与研究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课程教学要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与理论联系实际四大原则。具体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个案法、调查法、谈话-询问调查法及资料综合分析法等。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要求学习对象既要具备基础的旅游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规划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理论概述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的概念;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主要内容体系等。 第二章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城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城市旅游资源差异分析、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 第三章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产品类型、城市旅游产品组合战略、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城市旅游线路设计、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等。 第四章城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市场数据收集与分析、城市旅游市场分析预测理论技术(常用的空间分析技术、城市旅游需求预测定量方法、城市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规律、城市旅游市场分析的多学科方法、城市旅游市场研究的最新趋势)、一些适用于城市国内、入境旅游市场预测的基本规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如何应用SPSS软件进行这项工作)等。 第五章城市旅游者消费行为与城市旅游流分析 主要内容有:城市国内旅游者的市场消费行为、城市入境旅游者的时常消费行为、城市国内旅游流的流动分析、城市入境旅游留的流动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流流动分析等。 第六章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进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进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进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进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时期开发区进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进展,我们采纳咨询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进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进展的总体状况、要紧特点、制约因素和进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进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进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置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样预算收入1 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进展、可连续进展的新时期,出现良好的进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进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进展出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模式分析

旅游规划专家分析,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即:政府主导成立专业运营公司,吸纳主力运营商、政府成立运营机构,吸纳若干投资机构、各景区单独成立专业的运营机构,独立运营。巅峰智业认为,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还要吸收单一投资机构,组建专业运营机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政府控制的景区景点资源,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招纳有实力的运营商,全面运作景区发展。政府运营为主,吸收若干分项投资机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项目地块较大的景区景点,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招纳若干家有实力的运营商,共同促进景区发展,各景区单独成立专业的运营机构,并自负盈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新建景区,进行招商引资,单独运营景区,带动周边发展。 太仓市未来的旅游运营模式为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有效结合,在吸纳主力运营商的基础上,与主力运营商合作经营太仓市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太仓市旅游运营开发,并在其指导下,吸收多家投资商,成立单独的景区运营公司,自负盈亏,实现“1+N”的管理运营模式(1家主力运营商+多家景区投资公司)。 太仓市旅游规划运营要在吸纳主力运营商的基础上,把整合和利用太仓市资源、扩大客源市场以及带动投资开发公司业绩的增长作为发展方向,在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致力于太仓市旅游发展的规划与太仓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以及城市生活氛围的营造,致力于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太仓市旅游发展大势的过程中。公司经营模式建议在近期进行改制经营,远期实现公司集团化运作,力争上市经营。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关系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消费已经成为了人们消费中的重点,旅游,不仅能够让人们在工作火学习疲惫之后得到身心的休息,还能让大家了解到大自然的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奇特之处。所以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规划,他们连着的关系是相互租金,紧密关联的。 城市规划是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1)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另外非法定规划还包括城市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等等。 (2)城市规划的内容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3)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将城市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相当于从区域的角度将城市看作其中的组成环节;中观层次将城市看作是有若干个区组成的一个整体;微观层次具体到建筑空间和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城市的立体空间。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根据我国各地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兼顾旅游规划编制技术群体的优势整合和规划的可操作性,将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和其他专项旅游规划三种类型。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 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是局部与总体,从属与统领的关系: (1)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应,任何城市用地,必须得到城市规划的许可,才能取得用地的合法性。 (2)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城市旅游规划就作为城市规划系统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 (3)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受到城市规划的领导,只有和城市规划协调,才能真正实施。城市总规应界定旅游发展的用地范围,在城市范围内,对土地进行规划,包括旅游的发展用地,详细安排每个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地区,通过法律保障,检查所有将要进行的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在建设之前,需报有关规划主管部

城市旅游与城市设计学科发展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4)03-0016-03 城市旅游与城市设计学科发展 吴松涛 陆 明 贾梦宇 〔摘 要〕 通过对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学科研究进程的分析,提出随着城市旅游的出现,现代城市设计与旅游学科的结合,必将丰富和拓展城市设计学科的内涵,是城市设计理论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 旅游;城市设计;学科;特征 〔中图分类号〕 F592.1 〔文献标识码〕 A 一 城市旅游及其研究 近年来,城市旅游与城市设计、城市形象、城市环境整治、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旅游、文化和环保将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热门产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认为,旅游业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应作为重点来扶持。我国实行黄金周以来,假期旅游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多主题形式渐成风尚,如生态旅游、体育健身游及故地游、夕阳红活动等等。 但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在接待游客数量、经济效益、服务能力等方面做对比,城市仍然是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这不仅是因为很多城市本身就有很好的景观吸引大量游客进行观光旅游,同时,城市又是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集中地,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最有效载体。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城市拥有了更多的信息和机遇,集中了各种设施和旅游资源,具备较强的集散和服务功能,更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相关产业的进步,甚至引发了城市性质和功能的变化,如著名的拉斯维加斯等。可以说,“城市的旅游”问题引出了一个新的、不同寻常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现代城市旅游研究从学科上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1城市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方面 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朱卓任教授论及上海城市旅游业发展问题时指出:“上海只有成为文化中心,才能成为国际旅游中心”。旅游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多地还表现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方面,在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消极作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种综合的产业发展问题。这方面研究的主要理论有:旅游门槛理论、旅游投入———产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市场学、文化学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是相对于CBD概念而提出的RBD的概念。 21地理学方面 根据《旅游学刊》1990年—2000年论文调研统计,地理类学科人员在从事旅游规划研究的专业队伍中,比例达45%以上;在全国设地理类学科院校与科研院所中几乎都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对旅游尤其是旅游活动的时空分布、区域规划、经济地理专项等研究,已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 31城市规划(含风景园林)方面 该学科最早的相关研究是从风景区规划和旅游城市的规划适应性研究开始的,逐渐过渡到城市游憩活动区、旅游功能区规划等方面,但基本上仍围绕  总第119期城市问题2004年第3期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背景及依据 (2) 1.1规划背景 (2) 1.2规划依据 (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5) 2.1指导思想 (5) 2.2发展原则 (5) 三、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7) 3.1基本情况 (7) 3.2产业发展现状 (8) 3.3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0) 四、产业选择及发展目标 (17) 4.1产业选择 (17) 4.2产业发展目标 (24) 五、产业布局 (26) 5.1布局原则 (26) 5.2产业布局 (27) 六、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29) 6.1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 (29) 6.2机械制造产业 (44) 6.3现代轻纺产业 (56)

6.4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66) 七、成长型产业发展规划 (78) 7.1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 (78) 7.2精细化工产业 (86) 7.3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 (96) 八、保障措施 (109) 8.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的前瞻指导性 (109) 8.2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积聚 (110) 8.3落实重大项目,壮大主导产业总量 (110) 8.4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保障 (111) 8.5强化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 (112) 8.6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平台保障 (112) 8.7实施人才工程,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113) 8.8完善物流体系,强化物流与信息保障 (113) 8.9加强土地供应,保障新增工业用地 (114) 附图1:赣州沙河工业园沙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附图2: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纵深推进赣州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年强攻工业”的实施纲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章贡区实现向工业强区的跨越,结合章贡区实际及未来六年的发展趋势,特编制《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 本产业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章贡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发展主重点,以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现代轻纺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和培育扶持“三大成长型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作为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六年章贡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任务、目标和方向等。 产业规划范围:章贡区辖区全境,包括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7个行政村、9个镇居委会、4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 本产业规划是指导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旅游规划策划必读书目

旅游规划必读书目 1. 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 2. 丁秀华:旅游资源学 3.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4. Stephen L J Smith著,李天元译:旅游决策分析方法 5. 克里斯.库珀著,钟林生等译:旅游研究经典评论 必读期刊: 《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 其他地理学类相关核心期刊 行业专家推荐旅游规划策划必读书目: 1.中国古典书目:《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菜根谭》。《易经》和《道德经》是一切智慧之源泉,但是比较难懂,尤其是《易经》,简直是天书,建议读配有白话说明的版本,《易经》推荐南怀瑾版。《孙子兵法》是一切谋略的精华,学好孙子兵法做策划简直是小菜一碟。《菜根谭》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此外还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有空多读! 2.国外古典书目:《圣经》、《希腊神话》,二者是西方文化来源之根本,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不多说,自己体会。有兴趣可以对照《古兰经》和佛经看一看,佛经浩若烟海,我不知道咋推荐了,各位结合自己兴趣看,常见的有《大藏经》、《心经》、《大悲咒》等等。

3.科学类书籍: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著作《全球通史》,刘易斯·芒福德[美]著作《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简·雅各布斯[加]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两部鸿篇巨制《人类与大地母亲》、《历史研究》,此外还有根据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和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关于人类社会和当代世界问题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著作《展望二十一世纪》。 4.专业类书籍:推荐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如《城市和区域规划(原著第四版)》、《城市建筑学》、《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无边的城市--论战城市蔓延》、《规划引介》、《延伸的城市-西方文明中的城市形态学》等等,能够全部通读更好,不能的话就拣几本自己急需了解的有选择性精度。 此外还有“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市场营销导论》、美国MBA导师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西方大师级人物的经典著作。 国内的推荐一本,魏小安的《与中国旅游同行:旅游研究与工作方法新论》,魏小安三十年从业经验的总结,从切身体会、从工作方法的高度去看问题,虽然其深度不能跟世界大师的传世名作相比,但是对旅游业从业者特别是入门者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另推荐一本关于具体工具应用技巧的书籍《别告诉我你懂PPT》,PPT 是驰骋职场的利器,此书则是打造利器的磨刀石,希望有志成为职场白骨精的细细研读消化。 魏小安推荐:《西班牙旅游笔记》、《蓝海战略》、《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城市发展史》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阶段开发区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发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特点、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立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般预算收入

1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显着特点: 一是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徐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光伏光电、清洁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比较鲜明的产业板块;丰县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加工、盐化工和电动自行车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沛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煤电铝一体化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新型材铝加工、农产品加工、煤化工三大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铜山经济开发区以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电子电器为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睢宁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棉纺织、白色家电、皮革皮具三大产业板块;邳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板材家具、纺织服装、煤化工三大产业,特色较为鲜明;新沂经济开发区规划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三大产业板块,发展势头迅猛;

潍坊滨海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滨海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二 一三年八月

目录

前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是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战略位置重要,土地资源富足,发展潜力巨大。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引导先导性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环渤海南岸经济聚集带的重要增长区域、高效生态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构筑与中心城区双核驱动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等,特制定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陆域总面积约6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公里,海域面积510平方公里,下辖大家洼、央子两个街道。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 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编制相关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山东科学发展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土地资源丰富,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在带动全市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乃至蓝黄“两区”科学发展、支撑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发展优势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东临青烟威城市群,北靠京津冀都市圈,与辽东半岛、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距潍坊市中心30公里,距潍坊港2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济青、荣乌高速公路连接区内外,贯通南北的潍日高速加快推进,益羊、德龙烟铁路将滨海与中国铁路大动脉相连接,区内潍坊森达美港为中国一类开放口岸,可直接通航世界各地。 (二)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内大部分为工业用地,集中连片分布,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海岸线长69公里,浅海滩涂20余万亩;随着沿海防潮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将持续增加。地下卤水、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原盐和溴素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近海海洋

浅谈城市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摘要】度假旅游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旅游产品之一,并且其比重在不断上升中。特别在城市中的旅游景点更加的吸引外来游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城市本身的“健康”状态,我们就要对城市景区作出科学性,政治性的规划设计。设置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框架,以满足景区能合理的融入城市规划中来。把握旅游区形象规划、旅游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游游线路与道路规划的景区规划控制要素。同时本文还特别对城市外郊景区的规划与城市规模外扩之间的影响做了相应的规划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旅游景区规划原则分段规划 GIS技术城郊景区规划 引言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中人口聚集力也不断的增强,人们在对物质得到满足同时,也对城市景区游览的要求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满足人们精神娱乐需求的城市景区,在发展景区的过程中,我们就面对了景区发展与城市规划间的联系与矛盾了,如何处理好景区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合理关系,就要我们有一套合理的城市景区规划方案与原则,对于城市景区规划,我们大多人的考虑只限制在参照城市建设体系,和参照城市公园规划体系,两者没有真正的把城市景区规划作为“标准点规划”来进行。我们应该真正掌握城市景观区规划的手段和思路,采用一套能够维护城市各个方面的规划方案,达到人—城市之间的景观需求平衡。我们还特别要注意城郊景区发展与城市外扩的两方面之间的挑战,这些都体现了合理化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1、城市旅游景区 1.1城市旅游景区 城市旅游景区并不是简单的认为是城市中的旅游景点,我们不能只把它限制在经典内部,狭义的城市景区我们大致可以概论为城市景点及其城市景点的外围状况;其实在景区周围还有人流,交通流,景区附属物等等城市物类,所以说我们可以把城市景区广义的定义为城市景点及其游览城市景点,以城市景点为目标的,影响城市景区的各种城市物类和因子。我们就以南京中山陵为例,研究的中山陵景区不仅包括了中山陵景点,也包括了中山陵游览的线路,游览的流量,景区周围城市其它方面的建设等。 1.2城市旅游景区规划 城市旅游景区规划我在刚才的引言中说到,它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它,即从城市规划中,从城市旅游规划中。 1.2.1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旅游景区规划

广州开发区产业规划

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萝岗区重点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一)高端软件 1?面向通信、消费类电子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高清数字电视和智能手机嵌入式软件 2?服务器、桌面操作系统、高性能海量数据库的开发及产业化 3?三维CAD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辅助测试(CAT)、辅助制造(CAM )、辅助工程(CAE)系统开发生产,虚拟现实与平台 4?中文处理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 5?软件产品检验检测应用和服务 (二)物联网和云计算 1?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等技术协同研发及产业化 2?传感器敏感元件、微纳制造和智能系统集成技术联合研发及产业化 3?物联网感知技术与无线射频(RFID)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等各种网络间相互融合技术研发 5. 云计算基础服务设施、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和服务平台 6. 云计算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软件开发和应用 7. 云计算资源自动调度管理 (三)网络通信(含移动互联网) 1.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设备、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2. 长期演进技术及增强型长期演进技术(LTE/LTE-Advaneed )及终端产品 3. 新型绿色基站、无线网络组网、无线网络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制 4. 广域覆盖低成本宽带接入、超高速无线局域、面向专网应用的数字集群通信和数字对讲技术和产品研发 5. 下一代互联网在科研、商业、政府事务、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示范应用 6. 数字移动通信、接入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路由器、网关灯网络设备制造 7. 新一代通信操作系统、业务平台及应用软件 8.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 (四)新型显示 1?高世代TFT-LCD面板和驱动电路、玻璃基板、靶材、彩色滤光片、偏光片、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纲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 产业发展规划 (提纲)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12月

目录 前言 (3)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4) (一)发展基础 (4) (二)面临形势 (4)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4) (一)发展思路 (4) (二)发展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4) 三、产业布局 (4) 四、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4) (一)大健康 (4) (二)大数据 (4) (三)新材料 (4) (四)新能源 (4) (五)高端装备制造 (4) 五、重点任务 (4) (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4) (二)科技企业培育建设工程 (4) (三)创新创业服务优化工程 (4) (四)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4) 六、环境影响评价 (4) 七、保障措施 (5) (一)加强组织领导 (5) (二)强化政策支撑 (5) (三)优化营商环境 (5) (四)加大资金投入 (5) (五)创新开放合作 (5) (六)落实规划任务 (5)

前言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产业布局 四、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大健康 (二)大数据 (三)新材料 (四)新能源 (五)高端装备制造 五、重点任务 (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二)科技企业培育建设工程 (三)创新创业服务优化工程 (四)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六、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政策支撑(三)优化营商环境(四)加大资金投入(五)创新开放合作(六)落实规划任务

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在城市旅游众多研究领域中城市旅游空间是最基本的问题,城市旅游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愈义是什么?对城市空间要求是什么?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什么?城市旅游者到城市那里?等等,笔者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1 对城市旅游的签本认识 1.1城市旅游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城市旅游的界定不一,从旅游的本质来看,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载体的观光游憩体验活动,广义的城市旅游还包括商务会展活动。按动机一般可以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晌物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会议等5类,按时间长短可分为一日游、短期度假(1-3夜)、长假旅行((4夜以上)中途短暂访问城市者、长假者(把城市作为去周边地区的基地)。商务旅游在城市旅游总体份额中占15%-200/d'l。城市性质与规模对城市旅游具有决定性影响,George C,对法国城市旅游的研究以2.5万人为底线(Cazes and Potier,1996), 2.5万人口以下的城镇不能称为城市旅游,欧洲城市旅游官方联盟以10万人口作为会员的基本条件(Wober, 1997)。城市旅游的空间范围是市城(含建成区和郊区县),城市旅游空间分专门化空间和依附性空间,城市旅游空间系统的使用对象难以截然区分市内居民与市外游客。 城市凭借其自身的资源,通过传媒如宣传单、报纸广告等就可吸引旅游 者,但现有的资源基础和经营方式难以保持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增长。要实现旅游的这一发展,就必须制定城市旅游战略。英国在1980年代末开始制定城市旅游者战略。1987年伯明瀚市发展部制定了一项行动计划和战略文件(10年后证明仍不过时),提出城市发展的艺术战略、遗产战略、博物馆战略、会展业战略以及综合经济发展计划。战略目标包括吸引更多访问者、延长逗留时间、鼓励更多的消费、创造就业机会与质量、吸引旅游投资、促销城市等。 1.2坡市旅游的内洒 城市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可分为8个方面。 重含义: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特殊活动 重地城:历史文化区、时尚娱乐区、标志商业区、自然游憩区 重引力:商业引力、景观引力、事件引力、理念引力 环境:服务环境、信息环境、交通环境、管理环境 重要素:自然本底、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社会经济 重行业:文化体育业、棍饮娱乐接待业、商业、交通运箱业 重市场:市民、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2008-12-23 19:57:21 按照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应当能够解 决以下问题(也即它的基本内容): 第一,提出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空间步骤,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定位等。第二,在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第三,通过目标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地营销规划。第四,结合城市规划,提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框架,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地区等的安排。第五,基于功能和营销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规划与设计。第六,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提升与改造。第七,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 城市旅游规划把城市作为规划对象,而城市的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城市越来越成为区域旅游的主导,因此,城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城市的个性化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规划: (1)随着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休闲需求的增加,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旅游逐步兴起,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②为保证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把近郊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列入城市旅游规划的范围。至于郊区的范围有多大,要视需要而定。 (2)城市康体休闲设施越来越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晚间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城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城市旅游要素的规划。 (3)要注重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一般认为,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但是,城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就是在诸多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影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大学城、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海港等。上海88米高的金贸大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然,在进行大厦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把它建设成为上海城市空中观光的重要设施,自然就可以减少后期改建带来的损失)。把城市景观建筑、城市广场、城市中心(如CBD)和分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

甘肃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 编制大纲 (初稿) 总则 规划范围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期限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所处位置及区域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等。开发区所处区域(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开发区经济特别是产业等发展现状。〕 第二节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相关限制因素〕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战略意义 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指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不是编制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体系: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要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要有所体现〕 第三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 第二节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三节主导产业 〔分段表述各主导产业〕 第四节重点项目

〔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支撑〕 第四章空间结构(一区多园的可分节表述) 第一节功能分区 第二节用地布局(地块控制) 第三节产业及人口承载容量 第五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突出与主导产业有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保障等〕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道路交通 第二节市政配套设施 〔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管线综合等配套基础设施〕 第三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开发区社会事业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 第四节绿地景观系统 〔包括城市设计框架〕

第七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容量 〔1、人口容量;2、大气环境;3、水环境;4、固体废物等环境质量现状〕 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环境保护原则、目标及措施〕 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建设 〔循环经济相关内容。在产业布局、工艺设计中要注意节地、节水和节能等要求,突出产业集聚效应〕 第四节节能减排 第七章综合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地震、防洪、消防等〕 第八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区域协作) 第一节协作区域范围 第二节协作内容 〔突出经济联系和产业联动〕 第九章投资与效益评价

最新 城市旅游项目工作规划-精品

城市旅游项目工作规划 县位于下河地区腹部,全县总面积1155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和1个开发区,人口80万。人文底蕴深厚,是地方戏淮剧的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杂技的两大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淮剧之乡、杂技之乡、花炮之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唐代朦胧宝塔留下了古代文明的鲜明印迹,吴越文明与楚汉雄风交融渗透,形成了开放、包容的独特地域文化。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南宋左丞相、著名外交家、美籍华人著名宇航员王赣俊等名贤俊杰都诞生在这里。 全县旅游业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知名度及规模都有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尤其是盐徐高速、新长铁路和镇村级公路的全线贯通,给我县旅游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是初步打造了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品牌。我县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作为盐城市重点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地处扬州、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年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区,并被列入盐城“东方湿地”生态旅游圈,年入选上海世博之旅推荐旅游线路。每年接待旅游人数不断上升,人们在欣赏水乡美丽风光的同时,荡鲜美食也颇有名气;同时,故居、陵园等政治军事遗址,寺、寺、朦胧宝塔、净慧寺等佛教文化建筑,纪念馆、故居等人文历史景点开发初具规模,打出了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品牌。二是形成了综合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我县旅游业已经构筑起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旅游接待能力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前列。拥有星级饭店7家,客房500多间,床位1000多张,旅行社7家,营业部6家,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1000余人。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点,结合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为契机,培育我国东部旅游新基地,打造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为龙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发挥生态湿地资源的优势,抢抓世博之旅机遇,充分利用湖荡资源和古文化、现代建设成就等资源,开发一批起点、品位和效益都较高的旅游产品;立足苏北,面向全省乃至长三角,融入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国内旅游市场,兼顾海外旅游市场;着力景点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保护和建设好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建成多个融湖荡风光、古文化游览、度假休闲、水乡美食与购物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带,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努力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协调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开发的原则。有比较完整的自然湿地生态环境,这些湿地景观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同时又对维持整个景区的生态平衡以及环

泰州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规划背景 从空间上分析,泰州位于沿海与长江“T”型发展轴的结合部,交通较为便捷,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其中,距泰州仅20多公里的苏中机场已纳入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泰州经济开发区是泰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工业经济的集聚区。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开发区“十一五”规划大的发展框架指引下,开发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体形成了“一区四园”的空间框架,规划面积达到64.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其中,春兰工业园4.42平方公里、高新技术园12.68平方公里、民营科技园5平方公里和滨江工业园9.98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春兰、LG、中源机电、康翔铝业、中海油等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家电、车件和电子产业、石油化工等产业的空间相对集聚。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快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泰州经济开发区作为江苏省“四沿”战略中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一五”以来,开发区发展步伐较大,发展规模和速度、招商引资力度均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当初“十一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急需对现行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同时,目前开发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产业特色、企业分布、资源配置、产业产品链、配套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整体上梳理、优化开发区内的产业产品链是开发区面临的最为突出的课题。 据此,有必要在泰州经济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研究泰州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纵向层面,“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来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设定目标;横向层面,与全省136个开发区相比,泰州经济开发区位列何处,在哪些特定领域具有特定的优势。同时,将泰州经济开发区放到江苏省的小“T”型发展轴以及长三角大“T”型发展轴中分析,有哪些产业泰州更加适合发展?服务业层面泰州经济开发区更加适合发展哪些业态,

浅谈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

浅谈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从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各自的规划内容、规划目标、规划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关系、区别等。 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整体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升。此外旅游规划根据城市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为了发展旅游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必要的补充。两者还相互促进,紧密联系。 1、概念界定 1.1 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指在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的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谋划和安排。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宏观到微观、由

浅到深、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到表象的过程。 专项旅游规划中主要包括有: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功能性专项规划。 1.2、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基本上都按照由抽象到具体,从发展战略到操作管理的层次决策原则进行,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方面。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这一层次;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详细规划属于这一层次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内容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2.1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是局部与总体,从属与统领的关系 (1)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应,任何城市用地,必须得到城市规划的许可,才能取得用地的合法性。 (2)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城市旅游规划就作为城市规划系统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 (3)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受到城市规划只有和城市规划协调,才能真正实施。城市总规应界定旅游发展的用地范围,在城市范围内,对土地进行规划,包括旅游的发展用地,详细安排每个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