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德育原则

常用德育原则

◆◆◆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目标要实现

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

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目)织时代

一堂好课的标准

◆◆◆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记忆口诀9

小猪(主动)动手把农民(民主)毒死(独立思考)了。

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记忆口诀10

教科系主任(教材系统)抓住了一头猪(主要矛盾)游到(由...到...)了岸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记忆口诀11

阿联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球技能。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法西(系统)斯(思想)不科学,所以要起(启发)义(艺术)。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记忆口诀13

刘备问(问题)计(计划)孔明(明确),启(启发)用其归(归纳)入帐下。

外铄论代表人物

◆◆◆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口诀14

外出寻找(荀子)落(洛克)花生

内发论代表人物

◆◆◆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记忆口诀15

很多人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孟子)为什么要微(威尔逊)服(弗洛伊德)私访。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口诀16

?

时间线索记忆:学制趋势有5点,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龄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

记忆口诀17

?

抓关键词(情境、难度、反馈、结果归因)女生追男生,结果反而男生难为情。

?

记忆口诀18

?

理解性的记忆——要想学生感兴趣,首先创设好情境;学生上课要积极,反馈结果要多鼓励;要想学生信心高,作业难度要巧调控;要想学生有动力,归到努力

才更努力。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

◆◆◆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

记忆口诀19

?

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心理相容

?

记忆口诀20

?

关键词:平、师生、教、心

口诀:石杨平(平等)老师给学生讲教育心理学。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c.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d.树立教师威信

e.发扬教育民主

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记忆口诀21

关键词:了、2树、提、发、处。

口诀:光头强发现了2颗树,提起锯子开始砍,树木被加工处理成了筷子。

儿童权利公约

◆◆◆

a.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

记忆口诀22

?

两个尊重无关利益

记忆口诀23

一无一最佳两尊重

教师职业素养

◆◆◆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心理素养

e.身体素养

?

记忆口诀24

?

是不是喜欢一个人:身心能知道

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记忆口诀25

朋友知己之间也要培养彼此的好印象。

(怎么培养?既要道德好、智商好、性格好,又要仪表整洁、行为举止风度翩翩)

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针

◆◆◆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e.提高质量

记忆口诀26

忧郁改粗体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口诀27

?

最近股市很孟,不断跌停,很多人赔洛,陈奕迅就站在卢子上唱浮夸。

?

记忆口诀28

?

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

记忆口诀29

?

双孔特干涩。

教学原则

◆◆◆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

记忆口诀30

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

记忆口诀31

?

3爱2人1终身

1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简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

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2

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是指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

化。

3

学习

广义的学习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

的学习。

4

规则

以句子或其他符号组合表达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原理、法则、公式和定

理等。

5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其成为自己认知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发明创造的工具的一种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接受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人类积累的社会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

6

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

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

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8

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

联。

9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0

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11

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2

中年危机

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了中年危

机。

13

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14

图式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

结构,叫做图式。

15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

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16

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7

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

征。

18

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

列心理变化。

19

中年危机

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了中年危机

20

体谅模式

道德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菲尔首创的,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一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21

全方位德育观

全方位德育观是指思想品德内在构成的复杂性、形成机制的复合型、内外影响因素的多元性以及教育的诸多组成部分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实施现代德育还需要树立全方位的德育观。它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德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相对意义,考虑教育环境下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统一,考虑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

22

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

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3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

要求。

24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5

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26

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7

德育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主要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28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29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涵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

学方法。

30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

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31

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2

教学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3

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的学习。

34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信息。

35

评价

评价:是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某种属性的价值判断。

36

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

的,必要的联系或关系。

37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订的教

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38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

活动的结构。

39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40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

一种方法。

41

谈话法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42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

践形式。

43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44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45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

动。

46

五步教学法

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

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7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8

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理论由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最早提出,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集合,促使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

49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

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50

教科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

壬寅学制

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

但并未实行。

?

?癸卯学制

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

又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

年)和大学堂(3~4年)。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

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

?壬子-癸丑学制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

?壬戌学制

中国近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作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

真题再现

1.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卯学制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3.我国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寅学制

D.戊戌学制

4.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

记忆口诀32

?

关爱教为终

联系我们

1

《论语》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教学原则

2.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3. “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对象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

5.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疏导原则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学记》

1.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教学

2. “学不躐(liè)等” “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3.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4.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5. “教学相长”——新课程师生关系

6.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关键期;不均衡性

7. “长善救失”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3

《孟子》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

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性善论

4

《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的解释

5

《荀子》

1.“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从人之性,

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性恶论

2.“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

3.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

6

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7

韩愈《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角色

8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过程

9

朱熹《朱子全书》》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最早把“课”“程”两字连用。

10

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陶冶法

1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两个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3)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

(4)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1)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2)评价模式:目标模式

3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1)活到老、学到老

4心理学之父——冯特

(1)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1)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行为主义:尝试-错误说

6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

(1)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7行为主义之父——华生

(1)外铄论

8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

(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教学机器

9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

(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可以多得24分哦!?

?

?

教育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庠(xiáng)

中国最早的学校。

?

《论语》

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

?

《学记》

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世界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

作。

《论演说家的教育》

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

培根

最早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美育

最早由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中国,蔡元培倡导“以美育

代宗教”。

?

德国

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国家。

?

法国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

?

课程

斯宾塞最早提出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概念。

?

关键期

最早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在研究小鸭的习性时发现。

?

形式训练说

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1

“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2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学-思-行”教学过程理论;

6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7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

系;

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孟学派教学过程理论;

9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体现启

发性的教学原则;

10

“复习是学习之母。”——乌申斯基,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11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体现了严

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道德原则;

12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

13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霍尔,遗传决定论;

14

“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都可以把他培养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华生,外铄论。

17学堂总结了《教育学》部分的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以期对大家备

考有所帮助。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四: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四:中 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 1.中学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2.中学德育的途径; 3.中学德育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基本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基本含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基本含义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

德育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第七章德育 (2) 第二节德育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2) 一、本节学习要求: (2) 二、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或者讨论,找到答案 (2) 三、愿意的同学给同学们讲解答案,师生可以质疑、提问 (2) 四、讲清楚了的问题老师总结或者口头测试检查效果,没有讲清楚的给予补充 (2) 一、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内容 (2) 二、德育原则 (2) 1.导向性原则 (2) 2.疏导原则 (3)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 5.因材施教原则 (3)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 7.长善救失的原则 (4) 三、德育途径 (4) 四、德育方法 (4) 1.说服教育法 (4) 2.榜样示范法 (4) 3.锻炼法 (5) 4.陶冶法 (5)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 (5) 6.自我教育法: (5) 7、品德评价法 (5)

第七章德育 第二节德育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一、本节学习要求: 1.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4.我国中学德育的途径? 二、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或者讨论,找到答案 三、愿意的同学给同学们讲解答案,师生可以质疑、提问 四、讲清楚了的问题老师总结或者口头测试检查效果,没有讲清楚的给予补充 一、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和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纪律和法制教育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二、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理想性与方向性,因为学生的可塑性、易受影响性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归纳

考点4: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它以个体品德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依据,概括了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我国中学德育的原则主要有: 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 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 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 的思想。(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 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 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

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尊重和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2)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3)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8.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

德育原则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①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②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常用德育方法: ①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②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③情感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④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⑤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 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 工作的基本要求。1、导向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 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 发展。2、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 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 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 他们积极向上。。3、尊重学生与严格 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要 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 的思想行为严格要求结合起来4、教 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 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个方面 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使其相 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进行5、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 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 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 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6、知行统一 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 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 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 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7、长善救失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 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 长。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 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 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 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德育原则贯彻的要求 1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 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 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 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 结合起来2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 求: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 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 主,坚持正面教育3尊重学生与严格 要求学生相结合贯彻要求:①爱护、 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 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 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 的要求要认真执行。4教育的一致性 与连贯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 要求: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 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 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 系统地进行5知行统一原则具体要 求: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 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 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思想 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 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 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强情感 体验,养成良好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 和要求要做到知行统一④教育者要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6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①已发展 眼光,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②根据不 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 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模式 化③注意学生个个别差异,做到一把 钥匙开一把锁,收到良好效果7.长善 救失原则贯彻要求:①要“一分为二” 看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 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 行自我教育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 相结合要求:①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②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 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 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 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 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 和发展认识能力。2、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 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 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 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 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 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 的运用。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 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 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 逻辑思维能力。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 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 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 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 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 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 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 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 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发展。实施要求:①了解 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 学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 掌握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 世界观教育。 gao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述、讲解和讲 演三种方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 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①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 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 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 导。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 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 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 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 问题要具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 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 结。4、演示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 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 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 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 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 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5、练习法练 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明确练 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 方法;②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 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 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③严格要 求。6、实验法基本要求是:①明确 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 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 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的示 范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按 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7、苏格拉底 的“产婆术”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 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 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 己得出结论。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单项选择题] 1、()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人有爱与被爱两种需要,假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发生行为问题”。这一理论是()。 A.果断纪律理论 B.行为矫正理论 C.现实疗法理论 D.目标导向理论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团队活动 C.学科教学 D.课外校外活动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 A.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B.建设优良的校风与班风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共青团诞生于()。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7、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 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9、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参考答案:C

常考的八大德育原则你知道几个

常考的八大德育原则你知道几个? 德育原则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必考知识点。出题角度很多,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都有可能出题。分值较大的是材料分析题。 单选题,主要考查对每一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题干给出一个描述性的短事例,问这个事例体现了什么样的德育原则。 简答题有两种出题可能,第一种是问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第二种是问某一德育原则的具体贯彻要求是什么?材料分析题主要是给几段较长的材料,问某位老师在德育过程中运用了或违背哪些德育原则?或者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即贯彻要求)?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共8个。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下面就每一条原则理解的精髓进行点拨,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 0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条原则主要强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 02 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条原则主要强调不要说教,应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过。 0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条原则强调,严格要求学生是对的,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尊重学生。没有尊重的严格要求是不正确的。 04 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条原则强调,德育理论教育不能脱离实践中的锻炼,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关键是落实到道德行为上,所以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0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条原则强调,如果只是正面教育,有可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去规范学生的行为。 0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这条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当中,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07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对当前学校德育误区的分析与反思 误区之一: 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起点设置不当,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脱离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将学生成人化,采取高调宣讲、单向灌输的手法,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所认同,难以激发其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负效应。同时,这种急功近利,企图“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简单化的做法,又使德育的终极性目标没能有效地分解为着实的阶段目标,以至于德育的阶段目标缺乏内在的逻辑递升序列,高层次、高要求的终极目标找不到基础性的支撑点,无异于空中楼阁,难以达成。 误区之二: 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说理、讲解,片面重视道德知识的掌握,在“掌握”和“认同”之间随手划上等号,省略了外在的道德需求向学生个体道德需要转化的心理机制研究,把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看作是道德教育“外烁”的成果,因而对学生日常学校、家庭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关心不足,忽视了道德修养的巨大作用。学生掌握的道德规范、准

则体系缺乏实践中介,不能有效地内化为道德信念,导致“知而不信”;道德信念也不足以外化,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表现为“言而不行”。 误区之三: 德育功能认识片面,“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不少教育者错把德育当代国家、社会、学校对学生个人的管制,把德育方法当作“管制的手段”,突出表现一谈德育必是严字当头,把个人与社会对立。无视学生内心深处丰富多彩的需要,追求“整齐划一”的德育效果,将“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将“听话道德”视作德育的最高境界,缺乏慈爱与引导,更缺乏“发展”的眼光和意识。导致师生间的对立,人为地破坏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削弱了教师在育德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上谈及的德育误区,究其根源,主要是传统的德育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把学生单方面看成是社会规范的造物,德育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所以视野局限于学生被动地接受和继承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掌握了这些规范就意味着达到了德育的目的。在这种“就范式教育”的指导下,学生循规蹈距、唯命是从,成了一个“被塑造”的客体,执着于此的教育者也就看不到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能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之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在道德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品德,丰富和发展社

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要求

聊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要求 目录 一导语 二《聊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 三分学段德育工作要求 一、导语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扎实抓好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形成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局党组关于建章立制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教育局制定了《聊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同时也作为今后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检查的主要依据。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实施。 二、《聊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依据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下发的一系列德育文件精神,切实把中小学(含特幼教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按照《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中小学德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置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努力使德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应我市学生生活实际和成长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

中学德育原则教学原则整理山香

中学德育原则教学原则 整理山香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的养成良好品德。 要求: (1)讲理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 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求 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四)知行统一原则 含义 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含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求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学原则和德育原则

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直观手段的种类a.实物直观(实物、实验、教学性参观)b.模像直观(图片、幻灯片、录像带)c.言语直观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贯彻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要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要求:(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含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要求:(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8、量力性原则 含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贯彻要求:(1)重视儿童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把握教学难度

教育、德育原则练习题

教学、德育原则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中,学生依靠形式、颜色、声音、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过程,是全面贯彻了()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系统性 D.直观性 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是()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性 D.发扬教学民主 5.某小学三年级老师在教“笑迎”这一新词时,首先复习“跃进”“斗志昂扬”等词语。“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扬”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然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6.()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贯彻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发散性原则 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反映出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11.阿亮痴迷网络无法自拔,李老师找阿亮谈心,聊互联网和比尔·盖茨,并肯定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借此了解了阿亮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转变了阿亮。李老师的做法最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C.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2.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指明方向。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连贯性原则 1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 A.连贯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导向性 14.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一致性原则 B.正面引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严格要求原则 15.“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是由苏联早期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创立的教育模式的理论内容。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列昂节夫 D.达维多夫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其中,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当然,教学这个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只通过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

小学班队会活动中的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小学班队会活动中的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定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2.主要的德育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方法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影响德育方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及文化发展水平,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及其个性差异。在德育实践中,教育者主要是根据德

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对象的实际和一定的德育原理原则来选择德育方法。 2.几种主要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说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具体形象、具有启发性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可以是主题鲜明、民主平等、诚恳热烈的谈话与讨论,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2)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3)陶冶教育法 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在建立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种

【新编】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小学德育原则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小学德育原则 小学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和关系。人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不断揭示出德育过程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制定出德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指导规则,这些规则就成为德育过程要遵循的德育原则。同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德育对象的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选择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定义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德育过程规律和德育任务制定的,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德育原则来源于德育实践,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德育经验的积累和对德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深化而不断发展、充实;德育原则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总结必然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德育规律是制定德育原则的客观依据,而德育规律受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制约,因此,以德育规律为客观依据,反映和体现着德育规律的德育原则也必然要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我国小学德育原则的内容 我国小学德育原则主要有:知与行统一原则;生活的原则;爱和民主的原则;主体性原则;体验的原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知与行统一原则 知与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

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 德育教育是国内外教育的重点及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 我国社会对德育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度,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 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初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紧密 结合我校实际,让德育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 以人为本,以师生全面发展为目 标,以课程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健全和完善制度为保证, 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 校园文化建设及各种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坚持与时俱进,继承 和创新的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 坚持课内课外统一的原则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 坚持教师、班主任、职工齐抓共管的原则。 三、活动实施内容: (一 ) 发挥好教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作用。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政 治课教师要对《思想品德》课不断进行改革,使《思想品德》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融入教学之中 ;要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参观、演讲、讨论等自主性学 习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养成的主动性。 除《思想品德》课外,其他课程《语文》《历史》《地理》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各门课程教学也要结合自身特 点,本着有机渗透的原则,挖掘各课程教学内容中固有的德育资源,通过各个环节潜 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 )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中,指导教 师要注意根据所负责小组的活动特点,通过讲解、资料展示、 视频播放等形式 灵活机动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活动与培养能力、 育人紧密的结合起来。 (三 ) 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对学 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主题内容一定要 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如《拥抱亲情》、《好习惯是成功的保 证》、《人,最重要的美德是什么》、《我的理想确定了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