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教学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教学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教学分析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是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教材具体结构如下:

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 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学生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之前,已经在三年级下册有了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的认识基础,在图形面积的认识方法和直观表象建立上已积累了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本单元内容在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的基础上,主要在于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2.教材编排特点

(1)学习材料的选择充分贴近生活。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机会并不多。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教材特别注意了选取学生较为熟悉或标志性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例如,在“公顷”的认识中选择了“鸟巢”的占地面积,在“平方千米”的认识时,选择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练习中,则有故宫、颐和园、教室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的面积等材料,以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2)学习过程的设计强调经验链接。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积单位。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教材除在例题材料的生活化选择之外,还在两个方面强调了学习者经验的唤起与应用,突出了经验的链接价值。

一是在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中,通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唤醒学生面积单位学习的经验,有意识引导学生从以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学习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为新的面积单位学习服务,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连续性与衔接性。二是在学习行为的设计上,除了引导学生用观察、想象等方式学习之外,提出了许多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体验的要求,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第34页“做一做”,第36页练习六中的第1题测量并计算操场的面积,第9题调查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面积等。

(3)学习结果的定位重视表象形成。

从本单元内容的目标定位来看,引导学生建立起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初步表象是一个重要任务。为此,教材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面积单位的表象。例如,在建立1公顷的表象时,呈现了“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描述,设计了实践活动“操场上测量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单元小结中呈现了“200个50平方米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描述等,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服务。

三、教学建议

(1)从生活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土地面积是一个相当生活化的内容,学生对此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学校的操场面积、校园的占地面积等等,但学生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是一些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米作单位表示即可。在此基础上,呈现一个相对较大的土地面积(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请学生尝试判断,使其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因为在表示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用“平方米”作单位显然不太合适,那么用怎样的面积单位表示才比较合适呢?随之引出相对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唤起学习经验,激活学生的方法意识。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表象的过程中,可以提示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理解1平方米、1平方分米以及1平方厘米的探究经验,分别以“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和“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建构起“1公顷”和“1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表象。

(3)设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公顷”“平方千米”是两个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建立表象比较困难。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是基本途径。教学中,可以组织如下三类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①观察想象类活动。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场景图,并且告知相应的占地面积数据,想象相应的建筑物的大小,并与相应的面积数据联系起来,为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积累感性经验。

②测量类活动。结合学习过程,测量教室面积或到校园,甚至校外测量某一土地的面积(可以是1公顷,也可以如“做一做”那样,测量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直观感知1公顷的大小,为更好地建立1公顷表象服务。而在1平方千米的实践活动中,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徒步远足类的活动,体验大小,积累经验。

③调查类活动。结合学习过程,可布置学生去调查一些土地的面积,从而积累起丰富的感性经验,为更好地理解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提供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我会算。(20分) 11-5= 11-4= 11-3= 11-2= 12-5= 12-4= 12-3= 12-9= 13-4= 13-5= 14-8= 15-7= 二、填空题。(20分) 1、与最小的七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8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唱歌,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________个。 3、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______)位,第二位是(______)位,第三位是(______)位,第四位是(______)位。 4、2个十是________ ;16里面有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和13相邻的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5、32 里面有(__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 6、26和24中间是(____);59再添上(____)就是6个十。 7、用6、0、7可以组成(_____)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小的是(_____)。 8、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从右边数,第一位是(_______)位,第二位是(_______)位,第三位是(_______)位。

9、16里面有(_______)个十,(________)个一。 10、最小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它们相差(________)。 三、选择题。(10分) 1、比42多55的数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 A.84+55 B.55-42 C.42+55 2、把两个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角不可能是( )。 A.直角B.钝角C.平角 3、下面得数是5的算式是()。 A.2+1 B.2+2 C.4+1 D.1+3 4、小朋友们排一队,从前往后数,丁丁排第3,莎莎排第13,丁丁和莎莎之间有( )个小朋友。 A.10 B.9 C.8 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A.平行四边形B.梯形C.长方形 四、数一数,填一填。(10分) (1)(_____)个,(_____)个,(_____)个,(____)个。 (2)一共有(_____)个图形。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及反思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1.比的意义(1课时) 2.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 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课时) 4.比的应用(一)(1课时) 5.比的应用(二)(1课时) 6.比的应用(三)(1课时) 7.测量旗杆高度(1课时) 8.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9.单元测试(1课时) 10.习题订正(1课时)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了解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知道比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比的各部分与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2.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 3.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比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用比来描述或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的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除法)的基础上,引出对与比的认识,及其二者间的关系。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实际意义。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搅拌水泥沙和调制涂料两个事例,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情境一,通过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引出比。教材以两个工人对话的形式呈现了问题情境,即: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等。然后分别介绍1:3表示水泥和沙子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3:1表示沙子和水泥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接着用描述的方式说明: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情境二,调制涂料。教材设计了环卫工人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制成浅蓝色涂料的典型事例,提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的问题。教材首先呈现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写出的两个除法算式,即:6÷3=2,表示白色涂料是蓝色涂料的2倍;3÷6=1/2 表示的蓝色涂料是白色涂料的1/2 。接着,分别介绍用6:3表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关系,用3:6表示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完整)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和(). 2、3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350000平方米=()公顷 500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 45公顷=()平方米 12平方千米=()平方米 6平方千米=()公顷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500000平方米=()公顷320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02000000公顷=()平方千米 3、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人工湖的湖面面积是28000()。(2)鱼池的占地面积是2500 (3)、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4)小华身高140() 4里填上“>”“<”“=”。 5公顷平方米 400200公顷平方千 10平方厘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9平方千米公顷 160米 6平方米 12千米厘米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一块长方形水稻田长250米,宽40米,面积是()公顷。 A.1 B.10 C.10000 2、面积为6公顷的长方形鱼场,宽是200米,长是()米。 A.0.03 B.3 C.30 D.300 3、一块占地2公顷的果园中,种了5000棵果树,平均每棵树占地()平方米。 A.400 B.4000 C.40 D.4 4、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是4()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三、判断题。 (1)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 ) (2)四年级一班教室的面积约1公顷。( ) (3)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 (4)1平方千米=1000平方米。( )

第二单元英语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Unit 2 Last weekend 一、单元教学内容 1、话题:What did you do? 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 (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 I did. No, I didn’t. (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 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句子。

五年级英语第四单元质量分析

五年级英语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赵小芳 一、成绩总体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四个班共有204名学生参加英语考试。总体考试情况如下:年级总分为14206分,年级平均分为64.9分,优秀率为13.7%,及格率63%。 本次英语测试卷,从卷面试题内容看,能紧扣教材,难易适度,考察面宽,符合本学段学情。从卷面试题类型看,题型多样。从学生答卷情况看,试卷难易比例有针对性,主要考查学生平时词汇的积累运用及对重点句型的理解分析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够规范。 2、在答题过程中,学生不认真读题,审题,没按要求做题。 3、单词的认读、识记不过关。 4、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够熟悉。 5、对于一些常用的单词变化形式(如现在分词、单数第三人称、过去式)及简单的英语语法,学生掌握得不清楚。 6、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阅读能力差,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不广泛。 二、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 1、扎扎实实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学生在四线三格中写单

词,字母的位置一定要写好,哪个字母占哪一格,如何区分书写体和印刷体,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清楚。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认认真真地加强单词教学。学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单词的记忆却是枯燥单调的,为了能让学生更好记住单词,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动脑、多想办法,或用肢体语言,或用实物教学,或用图片、卡片教学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读写训练,包括正确模仿录音朗读,按句子的意群读,有感情地读,熟练读出所学的课文,对于每课中的重点句子不仅要求会朗读,而且要求会背诵或默写。 4、加强阅读训练。篇章是由简单的句子组合成的,而不是一个个的单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撮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书、多读课文、多背课文,甚至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培养学生正确的、地道的英语朗读语音、语气和音调,从中体会英语的语言运用规则。 5、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也不浓,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与家长多配合。 7、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展知识面,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

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单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本单元包括8课: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并不要求学生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6.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2.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

陈峰-四年级英语第四单元测验质量分析

四年级英语第四单元测验质量分析 这份试卷着重考察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进一步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卷的总体情况分析 (一)、听力部分: (1)听录音选单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熟练程度,学生错题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粗心、紧张导致的,此题大部分学生能全做对,全错现象极少,得分较高。 (2)听涂颜色。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描述家里房间和家具句子的掌握情况,还有关于颜色的单词。 (3)听录音填单词 此项主要考查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在听的过程中能准确的抓住重要单词,并迅速记下来。 (二)、笔试部分: (4)看图片选单词。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正确的将图片和单词相配。此题型练习册上已出现过,因此此题学生做得很好。 (5)选出不同类型的选项 主要考察对单词的理解,容易出错。是因为对单词的记忆不深。有个别单词是之前学过的不认识如:brother,sister。 (6)选择填空 考察句子的使用,容易出错,因为单复数的问题,还有一般疑问句的使用。Is 和are 开头的一般疑问句的回答。 (7)读句子,选图片 考的是对句子的理解,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能做对。 (8)读问句,选答句 考察对句子的使用是否熟练,容易出错,主要是因为对问句的使用不熟练,不能理解where are they? Are they ...? Is Chen Jie in ...? who’s in? ,what can you see...? (9)看图片填单词 考察单词拼写和记忆,做的不好。 (10)读短文判断对错 比较难,同学们对短文不能很好的理解。主要是不会找关键词。 三、考试结果分析 就单纯的分数来讲,应该说考试成绩是理想的。如果从学生的层次来看,却是引人深思的,学生的成绩明显分成了三个等级上,中,下,差异明显,中等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备课人: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单元内容: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其中,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 教学建议: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 第一层次:朗读感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拓展阅读。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行动指引。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一、考试质量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两个班级共有41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62分,27人及格,有14人不及格,85分以上的有10人。从考试结果来看,总体表现不错。 二、试卷命题的分析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简易方程和稍复杂的方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琐碎。本单元试卷共六大题和一道思考题。从试卷出题情况看,总的来说,试卷难易适中,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灵活题也不少。从学生做题情况来说,卷面书写干净认真,审题能力有所提高,计算能力有所增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该单元的知识点,但每个班都有好多个孩子,对所学知识没能牢固掌握,失分较多。 三、典型错题分析 1、填一填。 错例(第5小题): (1)(2) 分析: 这道题我想不到会只有三个学生答对,一分析、一问学生,才知道他们有的根本没理解题意就开始做了,做到一半有问题了才想起来自己根本就不会做;有的就像图片(1)这类错误,学生是把n的值代进式子了,可是他们忘了3n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仅仅把3后面的n换成了2、4.2、5.36,忘了3n是表示3乘n;图片(2)这样的错误,学生把n的值和式子中数字有的加起来,有的相乘,可是n却一直都在。看来,在前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理解的不彻底,运用起来就困难。 2、列方程解决问题。

错例1:(1) (2) 分析: 这是道情境题,学生都能设未知数,但从题目的条件中找出用来列数量关系式的信息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的,有部分学生数量关系式错了,但是方程是对,可见学生的书面表达数学思路的能力很弱;大部分学生是找不到数量关系式,还列不出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以后还要加强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错例2: 分析: 在我看来,这道题错的学生应该不多,可是结果让我大跌眼镜,错的一塌糊涂。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相对较小的未知数,并根据其中的倍数关系,找到相对较大的未知数,可是数量关系都是错的,也就说,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从错题来看,都忘了乘以2,在分析试卷时,我让学生回忆,有一半学生还是很难回忆起来,怎么样才能把学生记忆深处的知识拉出来回忆回忆呢?这是我接下来要努力做的。 四、改进措施 针对卷子出现的不足,应采取以下措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 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 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 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 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梳理。 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 提示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课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寺株待兔》。 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

理, 4.能借助注释读准文言文。 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口语交际 1.积极參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3)习作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4)语文园地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 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監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从全书角度是讲“怎样生产”。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消费主题”基础上侧重点转入“生产主题”,其逻辑线索:消费离不开生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创造财富的主体和主要场所(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企业、公司)——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金(融资——投资)。 ●本单元教学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知识。 2、我国公司的主要类型;影响企业(公司)成功的主要因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比较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提纲及其建议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总体介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性质不同的消费其作用不同,合理的消费对生产会起促进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联系实际:

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2、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发展的根基) (1)原因: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②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有利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措施: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综合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 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我国现阶段生产的制度背景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构成: (1)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①外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注意判断: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 ②地位: 一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是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质和量);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控制力)。 三是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平等地位,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质量分析

三(2)班下册第四单元数学质量分析 葛艳 试卷分析: 本单元属于概念性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能够判断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本单元是在学生之前学习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认识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的,在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比如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转换,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难点是计算经过时间,特别是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不在同一天的情况。 这张试卷基础题目较多,但是对于个别难点题很容易失分。分析本张试卷,多数内容属于基础知识,通过试卷看出孩子们对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也有几个难点,就是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这一单元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虽然在生活上我们天天接触时间问题,但是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到一起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还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针对这张试卷有几道重点题目是孩子失分原因: 一、填空:大月小月的概念及每月天数掌握很好。但对节日的前一天或晚一天推算不够。今后要多训练。 二、选择 第2题特殊月的出生选择是哪一年失分较多。平时觉得学生掌握很好,但运用起来还不行。今后还要多训练这类题。 三、学生对判断平年还是闰年掌握较好。 这道题是一个重点,考查内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方法措施: 1、题:仍然考察的是计算经过时间,只是这里有一个难点就是去与回的时间相同,学生易忘,引起失分。但有些同学在计算上出现错误知道怎样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的竖式加法时出了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时间的加减法时,先计算分再计算时。 2、这道题目相对简单, 按要求填值班时间表C:失分原因:计算失分,对于题意不够理解。他上班路上需20分,他最晚要什么时刻出门?需要多加练习,不明白的一定要弄清楚啊! 3、题运行时间失分原因当天、第二天时间搞不清。 4、时间计算方面的应用题。失分原因题意理解不够。 5题:失分原因:生活经验积累不够,一些同学在这里失分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积累得还不够。 通过试卷分析看出,这张试卷有易有难,但是总体来看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一些难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需要加强的是: 1.加强时间的计算练习,注意时间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注意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重点是结束时间与起始时间不在同一天的情况。 3.加强生活经验的积累,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新人教版平方千米和公顷练习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 一、填空题。 1、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和() 2、3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350000平方米=()公顷45公顷=()平方米500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12平方千米=()平方米6平方千米=()公顷200平方分米=()平方米320000平方分米=()平方米1500000平方米=()公顷102000000公顷=()平方千米3、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人工湖的湖面面积是28000()。 (2)鱼池的占地面积是2500 ()。 (3)、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4)xx身高140()。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空白处写出做题过程)。 1、一块长方形水稻田长250米,宽40米,面积是()公顷。 A.1B.10C.10000 2、面积为6公顷的长方形鱼场,宽是200米,长是()米。 A.0.03B.3C.30D.300 3、一块占地2公顷的果园中,种了5000棵果树,平均每棵树占地()平方米。A.400B.4000C.40D.4 4、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是4() A.平方米B.公顷C.平方千米 三、判断题。

(1)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2)四年级一班教室的面积约1公顷。() (3)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4)1平方千米=1000平方米。() 四、解决问题。(要求:步骤写清楚) 1、一条高速公路的路基长100千米,宽50米.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2、一块长方形稻田,长600米,宽250米,这块稻田占地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施肥300千克,这块稻田一共施肥多少千克? 3、一块盐田长100米,宽60米,3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 4、一块正方形地,周长是20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5、一块占地2公顷的长方形公园,长250米,宽是多少米? 6、石桥镇新建一座电影院,长40米,宽比长少6米.这座电影院占地多少平方米? 7.某停车场宽40米,长比宽多50米,这个停车场占地多少平方米?8、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其面积大约是40公顷,相当于8 000个教室的面积和,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9、奥运村内一个新建的休闲广场即将落成,广场的地面都铺上了复合地板,耗资840万,已知广场的面积为12公顷,请你算一算,复合地板的价格是每平方米多少元?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五篇课文分别是《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内容都与景色有关,意在告诉孩子们大自然的一些美景,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4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情感目标 《春笋》写的是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旺盛地生长的情景,赞颂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雨点》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小池塘》的意境很美,如诗如画。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为了表现这种意境,作者大量采用了比喻来表现这种意境。全文共出现了六个比喻:把池塘比作眼睛;把芦苇比作睫毛;把白云比作白鹅;把太阳比作气球;把月牙比作小船;把星星比作珍珠。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静态中的动感和生命之美如何使学生领会,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 《春到梅花山》一文描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课文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课文着重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平方千米和公顷练习题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填空题。 1、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 )和() 2、3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350000平方米=()公顷45公顷=()平方米500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12平方千米=()平方米6平方千米=()公顷200平方分米=()平方米320000平方分米=()平方米1500000平方米=()公顷0公顷=()平方千米 3、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人工湖的湖面面积是28000()。 (2)鱼池的占地面积是2500 ( )。 (3)、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4)小华身高140()。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空白处写出做题过程)(12分) 1、一块长方形水稻田长250米,宽40米,面积是()公顷。 A.1 B.10 C.10000 2、面积为6公顷的长方形鱼场,宽是200米,长是()米。 A.B.3 C.30 D.300 3、一块占地2公顷的果园中,种了5000棵果树,平均每棵树占地()平方米。 A.400 B.4000 C.40 D.4

4、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是4() A.平方米B.公顷C.平方千米 B.三、判断题。 (1)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 ) (2)四年级一班教室的面积约1公顷。( ) (3)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 (4)1平方千米=1000平方米。( ) 四、解决问题。【要求:步骤写清楚】 1、一条高速公路的路基长100千米,宽50米.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2、一块长方形稻田,长600米,宽250米,这块稻田占地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施肥300千克,这块稻田一共施肥多少千克 3、一块盐田长100米,宽60米,3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 4、一块正方形地,周长是20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5、一块占地2公顷的长方形公园,长250米,宽是多少米

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内容做一简要分析。 1、整体分析 1.1 时代背景分析 任何一部教材都是以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需求以及科技发展为基层而产生的。对教材时代背景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明确教材目的,掌握教材的特点,正确评价、运用地理教材。地理新教材从培养合格公民出发,体现素质教育和三个面向的精神,选择合格公民必须具有的地理基本知识,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地理教材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其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主动学则的能力和品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之一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本章是对地理环境中大气圈即地球表层大气这一自然要素集中编排和建构的一个专题。在章节安排中,将其安排于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可显其在本册知识学习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因本章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可以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更是重点。 1.2 外部联系分析 教材外部联系分析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初中教材的联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首先,从与初中教材的联系来看,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教材可谓是初中教材的“升级版”,主要表现为内容更加详细,条理更加清晰,规律性的整合度更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更高等。以所选内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讲,这一章节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天气与气候”的一种深化、细化。学生在初中阶段度这部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对地理事物及现象等问题原因的产生的分析能力也不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导,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通过整章知识内容的学习,不仅要学会构建、掌握非常全面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高中教材有助于学生从“是什么”走向“为什么”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其次,从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看,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可以运用物理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在讲解“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这一知识点时。这部分地理知识牵涉到初二物理知识:热力差异。最后,从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来看,我们可以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可以体系出来地理教材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 质量分析 今天我们进行了《小数的意义》这个单元的测试。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比较多,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把比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这些内容中有的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但是,那时的学习只是对小数有一个初步认识。更多的是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小数。那么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通过平日的学习和本次测试的结果看,学生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点基本掌握,只是个别学生在个别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卷面上反映出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填空、选择、判断、口算、简算、混合运算这些知识点丢分较少,说明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掌握的较好。 四年级4个班共有196人,参考人数196人,从测试的整体情况来看,总分为14080分,平均分为71.83分。及格率66.24%,优良率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填空题的第8小题

此题需要学生既要有小数的相关知识还要懂得奥数的一些解题方法。此题解题思路是: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了原数的十分之一,这时甲乙两数相等,那么说明原来的甲数应该是乙数的10倍,352是甲乙两个数的和,又知道甲乙两数的倍数和是11,所以用“和倍问题”就可以解决此题了。352÷(10+1)=32是乙数;32×10=320 是甲数。虽然“和倍问题”是奥数中的一种解题策略,但是在课堂上、在复习课中也给学生介绍过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但是通过此题的解答情况,看来有个别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这些同学在知识的拓展方面还需要加强。 2.填空题的第9小题 此题是要求学生写出近似数是2.20的最大的三位小数和最小的三位小数,这个题型其实在练习中不止出现过一次,而且也是授课中的重点内容,此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四舍之后近似数是2.20的,还有一个是五入之后近似数是2.20的,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找到最大的是2.204,最小的是2.195,而且做完此题后还应该验证一下,自己找到的这两个数四舍五入之后是否能得 2.20。解决此题还有困难的同学一定再加强练习,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也还会再进行训练,做到人人过关。 3. 解决问题的最后一题 此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此题的问题是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三位同学购买单程票共需要多少元?有的学生想当然的就计算成了老师和三位同学四个人的票款。所以认真审题是永远要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