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学森传》有感

读《钱学森传》有感
读《钱学森传》有感

读《钱学森传》有感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位伟人,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钱学森?他带给中国的是仅限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吗?带着许多对于他的疑问,我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读了这本书,也想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钱学森。

关键词一:爱国

虽然书中说钱学森是因为美国的对于他的不接纳才被迫回国的,但我仍然相信,钱学森是爱国的,他对祖国抱有无比的忠诚和热爱。他放弃了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金钱、地位、名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人笑他傻,认为他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和资质,还遭到了美国当局的迫害,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报效自己祖国的决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感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有着黑

头发黄皮肤的华夏儿女,都应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二:勤学

有一句话说的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成的。钱学森在上学的时候被认为是天才,后来更是被誉为航空界的稀世之才。然而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大家对于他最多的评价却是:极其勤奋。不论是假期的充分利用,就连工作日也常常学习到深夜。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请教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他回国时携带的大量书籍、论文、笔记等就是他勤学的最好证据。

感悟:现在已经工作的我们,是否就该放弃学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一名三支一扶的志愿者,来到我们并不熟悉的乡村,更应该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农村工作的广阔天空之中。

关键词三:做自己

有时,我觉得钱学森有些孤独,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然而,在这孤独的背后,我看到了他的敏锐,严谨,深谋远虑。“为国家富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这朴实的愿望中,我看到了他最殷切的期盼。他严谨的思维方式,敏锐的视角,在任何时候都能绽放

最明亮的光辉。不受世俗的影响,不看众人的眼光,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孜孜不倦地学习,最终使自己成为伟大的人,并引领着身边更多的人不断前进。

感悟:有时,我们会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我是不是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顾虑太多以致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其实大可不必。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四:老师

我不得不说,钱学森并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沉默寡言、举止怪异,对于那些无法理解他课程的学生,他更是难以忍受,他无法接受别人的无知。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一点点耐心和帮助,甚至希望即使他真的如别人所说的是个后进生,他的老师也能给予他同等的尊敬和鼓励。如果他能把与学生共进晚餐时的和蔼可亲带到课堂中去,那么钱学森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感悟:我也曾是一名学生,我深知,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多么大的作用。不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他们成为课上的伙伴、课下的朋友,耐心和宽容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天赋,是罕见的天才,有着超高的智商。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勤勉,对于知识的

渴求以及比常人付出的更多的努力。还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家境,优越的条件,让他可以更好地学习,甚至在那个年代到国外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我看来,他很好地利用了身边的一切条件和资源,他的家庭、他的天赋和他的努力。想要解读这位伟大的人,仅仅上面这四个词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阅读、品味这本书中为我们讲述的钱学森才行。

钱老对于推动中国的进步不仅仅在于增进我国的国防军事力量,为我国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研究型人才,更加在于他对于我们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关心。钱学森本身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他热爱科学,同时也对艺术情有独钟。钱学森曾经为国家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并且亲自拟好了方案,将全面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他在病榻上依旧关切中国科技未来的走向,向总书记提出了自己对于教育制度的看法,可谓是殚精竭虑。而他的一生也在传奇中缓缓谢幕。2009年10月,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钱老并不孤单,因为有鲜花,祝福一路伴随着他。老的精神依旧留在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心中,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他曾经可以留在美国,但是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赤子之心,天地可鉴。作为后辈的我们,应当继续着前人的事业,发挥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继往开来,不遗余力地建设祖国。

如今,在我心中,钱学森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一位满怀赤子之心的伟人,而是一种精神,象征着爱国、勤奋、严谨、敏锐的榜样精神!钱学森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爱国精神,鼓舞千千万万的人。尽管钱老已经辞世,但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高尚的人格品质将与世长存,影响每一位中国人。他的这些高尚品质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指引我们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

《钱学森传》读后感

读《钱学森传》有感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性情,一本好书,能打动人心,受益终身。最近,我怀着无限的敬仰之情读完了叶永烈先生写的《钱学森传》。这本书以纪实的视角记录了钱学森伟大而传奇的一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钱学森年轻时就崭露头角,成功取得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在美国,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很快就在众多学生当中脱颖而出,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年仅二十八岁就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新中国成立之后,钱学森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环境,回国效力。但是却受到重重阻挠。1955年10月8日,在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抗争后,钱学森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阔别8年的故国。回国后,他在多个研究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奠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他的回归,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同时,他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天人才,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掩卷沉思,我被钱学森卓越的学识和虔诚的赤子之心打动。在学生时代,钱学森对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他所就读的加州理工学院,将创新当作其教育的核心价值。钱学森后来回忆道:“在这里,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局限于迈小步,那样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创新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灵魂。钱学森在晚年与温家宝总理谈话时痛感中国的高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什么卡住了中国教育的脖子?创新。钱学森成功的学生生涯启示我们,唯有积极思考,勇敢探索,努力创新,才能见人之所未见,永远走在前列。 在2007年,钱学森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在我看来,这绝非溢美之词。钱学森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导弹、原子弹、航天事业,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被授予了一个个荣誉,但他一直虔诚地对待科学,对待他所从事的事业。一直将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他曾发自肺腑地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本人只是恰逢其时,做了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或者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荣誉。”我从未见过有人能为他的国家做出如此大,如此多的贡献,也从未见过有人能在这些成绩面前始终保持如此谦逊、虔诚的态度。我想,伟人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此吧。 在《钱学森传》当中,还记载了其他一些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物。其中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陈赓和罗沛霖。陈赓大将的威名在战争时期就已经传遍了全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殚精竭虑,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罗沛霖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在电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利用暑假时间,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着作《我的教育理想》后深有感触,现浅谈一下自己的的读书心得。 全书虽然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它能很好地寓理于事之中,因而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起到了引领教育健康、全面、高效发展的作用。作为全国着名的教育专家能在繁忙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提出如此全面的教育理念,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高兴与自豪,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由此发展下去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还提到了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读到这儿,我又一次审视了我自己的教育心态和教育行为,工作已经两个年头了,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才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平凡和清贫,或许自己已经习惯于波澜不惊的教学生活,也或许是自己肩负的责任、素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使自己早也丧失了那份教育的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自我发展的期望是越来越小,原来期望颇高的职业追求渐渐化成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不知不觉中已把教育沦为一种“做”的程序,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早已荒芜了丰盈的激情和诗意,淡漠了充沛的机智和活力。而今天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理想,让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把握好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让我真正意识到要实现理想的教育,从自身出发,首先必须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钱学森传读后感

钱学森传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钱学森传读后感(一) 我们都知道有个着名的钱学森之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是我比较崇拜的一位知名学者,就凭他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关注钱学森。高考结束后,我首先阅读的就是美籍作家张纯如编着的《钱学森传》,事实上我和他之间还存在一些历史的渊源,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人,儿童时代是在杭州长大的,他的祖先还重建了西湖边上的保俶山上的保俶塔。我的整个童年(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也是在杭州度过的,是喝着杭州西湖的水长大的,而且当时我们家就住在的保俶山脚的保俶路上,儿时的我也常常爬上保俶山眺望西湖,或围绕着保俶塔玩耍。 钱学森在大学学习阶段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闲暇时光大半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喜欢阅读科学期刊,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读书非常的专注,而且擅长数学演算。上课的时候,他也在读书,而且通常坐在最后一排,看他的学术论文,因为课堂学习的内容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通过,这样他就可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他喜欢的科目。同时,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敏感,他的专业选择是从铁路工程到航空工程,从当时全国工科最好的大学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到当时全世界顶级的飞行技术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之后的加州理工学院,有机缘师从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雄厚扎

实的数理基础和能够选择当时科学技术最顶尖的领域以及能接受最好的学校教育,是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曾经看过一段描写钱学森的视频,其上叙述了钱学森将新婚的妻子蒋英女士(一位着名的歌唱家)带到了美国的波士顿住所后,吃完早饭就去上班了,直到晚上才回来,把新婚的妻子孤零零地留在了住处;吃完晚饭,他泡了杯茶,和妻子道别后,又将自己反锁在书房里,开始了专注的读书生活,而且这种晚读成为了他多年的读书习惯,当然这也为让他成为世界着名的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对钱学森的崇拜最主要就是他的读书习惯,我渴望自己也能够在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中,静静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读书,旁边只有一杯淡淡的清茶,我渴望成为钱学森式的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不需要知名)。现在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过这样的生活,令自己在学识上和精神上真正强大起来!这将是我未来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在积极锻炼、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多看一些自己喜爱的、能提升自我的、有教育意义的生物、教育、历史、健康等方面的书籍,做一位爱读书、有思想同时又有一定生活情趣的人! 在阅读《钱学森传》的过程中,对过去的中国教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庚子赔款在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留学生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还有对二战之后的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的发展以及钱学森在其中的作用等内容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钱学森在治学方面外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的地方,比如,他的爱好广泛,擅长画动物、流水和花朵;能拉一手小提琴;喜欢听交响音乐团演奏的古典音乐。

钱学森传记观后感

制造史上杰出人物传记观后感 能动学院能动46 丁济同 2140301156 钱学森,一个每个中国人牢记于心中的伟人,更是我们每个交大人追随的楷模。两弹一星,这个大事件实在是太家喻户晓,因为这件事对于中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但他的一生并不只有两弹一星,他一生的故事充满着色彩。翻开这位伟人的人生篇章,你却发现他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而是坎坷相伴,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位伟人的生平。 出国以前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 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 赴美留学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7年,在上海与蒋英结婚。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遭到拘留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 5 个师的兵力。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艰难归国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利用暑假时间,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后深有感触,现浅谈一下自己的的读书心得。 全书虽然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它能很好地寓理于事之中,因而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起到了引领教育健康、全面、高效发展的作用。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能在繁忙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提出如此全面的教育理念,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高兴与自豪,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由此发展下去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还提到了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读到这儿,我又一次审视了我自己的教育心态和教育行为,工作已经两个年头了,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才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平凡和清贫,或许自己已经习惯于波澜不惊的教学生活,也或许是自己肩负的责任、素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使自己早也丧失了那份教育的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自我发展的期望是越来越小,原来期望颇高的职业追求渐渐化成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不知不觉中已把教育沦为一种“做”的程序,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早已荒芜了丰盈的激情和诗意,淡漠了充

沛的机智和活力。而今天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理想,让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把握好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让我真正意识到要实现理想的教育,从自身出发,首先必须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这本书的阅读学习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也特别关注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让我对理想的教师有了更新的认识。 读完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不断地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自认为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深知,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

《钱学森传》读后感

平凡造就的伟大--读《钱学森传》有感理二倪畅琼(16组成员)看过或听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很奇怪:为什么这篇读后感的题目会和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原因就是我认为只有这几个字才能精准无误地概括钱老的一生。对于钱老,可能有的人会很了解他;有的人可能只听过他的名字,对于他的贡献毫不清楚。之前我只是知道中国有一位被称为“航天之父”的科学家叫钱学森,知道他的回国路充满艰辛,知道他被美国称为“抵得上五个师”的人,知道他对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发展的贡献很大……我以为我很了解他了,等到读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我知道的只是九牛一毛,他太令人佩服了!他的出生是“踏莲而降”。或许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来必定为人中龙;他逝世的那一天清晨,气温骤降,是不是连上天也为他的离开伤心?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他逝世后,人民日报这样评价他:不是“学霸”的科学家。他没有过人的天份,靠的是孜孜不倦的学习。书中提到了一件事:有一天,是个假日,那是个没有人工作、学习的日子,有个犹太人去教室复习功课,他想,大过节的,除了他肯定没人学习了,于是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得很大,没想到吵到了同样在学习的钱学森。钱老的一生最让我敬佩的是他的爱国精神以及他对工作、学习的严谨态度。他为了祖国能有更多的火车,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了上海交大;大学毕业后,为了祖国的科技不在落后,他毅然选择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回国报效,他经历了五年艰辛的回国路;为了研制出导弹、原子弹、卫星,他日日夜夜的工作,有时埋首在工作室中,有时奋战在实验室里,有时穿行在荒芜人烟的沙漠戈壁上;为了培养优秀的下一代科学家,他开讲座,解答学生疑惑……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啊!在工作上,他是一个强人;在爱情和生活上,他又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虽然很多时候为了工作而暂时忘了家,但他是爱他的妻子孩子的。他和蒋英携手走过钻石婚,他的家庭美满幸福,这些都能证明他事业家庭双丰收,他是一个“牛人”!他不幕名利,在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他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原本主席安排他站在主席旁边与他共同分享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但他却默默的退到了最后一排。

钱学森传读书笔记

钱学森传读书笔记 钱学森传读书笔记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给我们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从小就出身在名望很高的钱氏家族里。他的爸爸钱均夫小时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过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大家要投身民主革命。他的妈妈章兰娟是杭州一位富商的女儿,她聪明过人,计算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擅长数学,在家里一心辅导钱学森背诵唐诗、画画、写毛笔字。钱学森出生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为他将来的成才打下了很好的的基础。 钱学森从小就非常好学,学习成绩超常,是班里的优等生。他还有很充分的观察力:他自己做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谁的飞镖都赶不上它,原来钱学森在做飞镖时运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这可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后来上了师大附中学习。 紧接着,他又考上了上海交大,而后去美国留学,拜冯·卡门为师。经过了冯·卡门的深度栽培下,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正教授。而他却一心想着回国,将来让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因为美国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于是把钱学森扣留在美国。最后钱学森接到了美国准予他离开的通知,于是他便回到了他梦寐已久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全力搞好导弹和航天事业。因为钱学森的帮助,中国的第一颗仿制近程导弹、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在XX 年获得“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奖”,在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在这一生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宝藏,他给中国留下了璀璨的辉煌! 我觉得钱学森能成才的关键除了家庭,除了充分的观察力,还有学习兴趣的缘故。钱学森可不是那种凭打骂驯出来的,而是他自己本来就很好学。他好学也有师大附中的功劳,因为师大附中没有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打好理解的基础。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你爱学习,你就肯定能得个好成绩。即使你能靠硬逼而让学习优秀,那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你不会增加自己的观点,只是将你所知道的固定答案交出,相反,如果你有学习兴趣,那你肯定就会加入很多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所以我也要从小就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钱学森传读书笔记看过或听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很奇怪:为什么这篇读后感的题目会和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原因就是我认为只有这几个字才能精准无误地概括钱老的一生。 对于钱老,可能有的人会很了解他;有的人可能只听过他的名字,对于他的贡献毫不清楚。之前我只是知道中国有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第三、

《钱学森传》读后感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读《钱学森传》有感 在国庆假期,我读了《钱学森传》这本书,一下子就被钱学森爷爷的伟大爱国情怀所深深打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钱学森爷爷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更是我们小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的20年里,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后就决定马上回国。时任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声称“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对他实施监视拘禁。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外交谈判上的不懈努力,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怀抱,带领着中国人民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钱爷爷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从钱学森爷爷身上我感觉到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在被囚禁的五年,尽管遭受种种折磨,但是他的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始终没有动摇。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他迫于压力,放弃回国,那么他个人可以在国外享受到最好的待遇,而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来说,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呀!正是强烈的爱情热情让他坚决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而这美好和平的世界是无数个钱学森爷爷这样的中华儿女们用智慧、用汗水,甚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回报祖国,回报这些伟大的人民呢?祖国的明天必将由茁壮成长的我们来书写,我们应该象钱学森爷爷一样,胸怀祖国和人民,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在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上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不朽篇章,这样的人生才精彩!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乐山市新建小学金颖华 这是我第二次读朱永新教授的著作。同样收获丰富。书中说到: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位理想的教师,应该充满理想和激情。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和家长拥护的老师。正如书中所讲的,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教师必须放开架子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关心和呵护他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爱是相互的。在我数学课上,我会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身心都健康发展,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即品行是第一位,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老师对他们关的心和爱护,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这就是理想和尊重,这就是师爱无暇!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记忆深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特别是面对后进生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他的劣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爱在细节,德在悟人处。爱学生,就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把每一次教育看作是一个互相交往的、心灵相通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都是好孩子。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我们老师更要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给予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不要讽刺挖苦这些孩子,要抓住时机多表扬鼓励。 从书中我还体会到,做师德高尚的老师要会付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一个好教师也要有好的师德,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师德与关怀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帮助孩子整理红领巾,整理孩子们的帽子等等,给孩子们欣赏和鼓励的眼神,口头上的激励和表扬……这些细节,往往渗透真爱,也最容易感染童心。同样,真正的“德”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要体现在里里外外,尤其是细节之处、无微不至之时,在领导看不见,同事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之乐、教育之美。奉献也会带来收获。如果斤斤计较于眼前得失,恐怕就会失去长远利益。 我是一位数学教师,数学课没有语文英语课堂那么有趣生动形象。我会认真钻研教材,争取学习机会,多学习同年级同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模式,课后及时反思与改进,并且还要给家长多沟通交流,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教育管理好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想得到了一次重大的洗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朱教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方向,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同时我也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家人阅读和欣赏。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我们就会快乐幸福的收获着……

《蚕丝钱学森传》读后感

读《蚕丝:钱学森传》有感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蚕丝:钱学森传》。本书由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撰写,以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 毫无疑问,少年时代的钱学森确实过着神童一样的生活,他极具天赋:聪明绝顶、记忆力超群,小时候从来没有为考试发过愁,轻松地以前几名的身份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并进入了美国一流的大学。这让我们欣羡不以,然而钱学森一些优良习惯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加以学习。 首先是博览群书。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只是凭感觉随便看看,可能觉得书名吸引人,抑或是听别人谈起过,没有什么系统性。而钱学森则不然。“他把全身心都放在他喜欢的科目上。”在图书馆极其专注地阅读美国科学期刊上的文章,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只是进行复杂的数学演算时才会分神;甚至在上课是,他也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埋首看学术论文。完全像钱学森一样做,我觉得很多人都有困难。但系统的读书不仅开拓眼界,并能对相关学科有大致的了解,对自己所学的能做到心中有数——现在学的有什么用,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又是怎样的。 又应怎样做呢?对一个相关感兴趣的领域或问题,可以先多找一些不同作者、不同观点的书去读,然后思考、比对,自己给自己在心里做一个辩证思考。如此,针对某个方面的知识就会更全面、完备。否则,只读一面之词,特别是很多时候某些书总是受作者当时认识环境、知识体系、个人情绪等等因素影响,实际上观点并不客观,结论往往就较为突兀和经不起历史考验。那么,若有比对不同视角下的思考,自然会对某个领域认识得更全面。针对某个领域、问题、观点或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另一方面,对经典中的经典,则可反复阅读、反复揣摩,通过阅读、揣摩提升自己。 我们如今进入大学,应对未来有一个规划。明确职业目标,结合专业、自身条件,通过招聘网站、师兄师姐、老师去了解你未来可以从事的岗位,并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根据职业目标要求,有重点的学习你的专业知识,那些岗位用得上的知识,一定要深入钻研。根据职业目标非专业技能要求,例如礼仪、领导力、团队合作建设等,也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 再有便是敢于创新。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大学加入一个进行小型火箭发动机实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一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后。我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让我强烈的感觉到,这世界上应该存在着理想的教育,这理想的教育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相信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主要分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等十余章内容。全书虽然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它能很好地寓理于事之中,因而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起到了引领教育健康、全面、高效发展的作用。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能在繁忙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提出如此全面的教育理念,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高兴与自豪,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由此发展下去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还提到了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读到这儿,我又一次审视了我自己的教育心态和教育行为,工作已经两个年头了,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才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平凡和清贫,或许自己已经习惯于波澜不惊的教学生活,

也或许是自己肩负的责任、素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使自己早也丧失了那份教育的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自我发展的期望是越来越小,原来期望颇高的职业追求渐渐化成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不知不觉中已把教育沦为一种“做”的程序,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早已荒芜了丰盈的激情和诗意,淡漠了充沛的机智和活力。而今天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理想,让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把握好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让我真正意识到要实现理想的教育,从自身出发,首先必须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首先,做一名理想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钱学森读书笔记5篇

钱学森读书笔记5篇 导语:钱学森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伟人,他为了国家做出了常人不能做到的牺牲。下面是橙子为你准备的钱学森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钱学森读书笔记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给我们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从小就出身在名望很高的钱氏家族里。他的爸爸钱均夫小时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过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大家要投身民主革命。他的妈妈章兰娟是杭州一位富商的女儿,她聪明过人,计算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擅长数学,在家里一心辅导钱学森背诵唐诗、画画、写毛笔字。钱学森出生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为他将来的成才打下了很好的的基础。 钱学森从小就非常好学,学习成绩超常,是班里的优等生。他还有很充分的观察力:他自己做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谁的飞镖都赶不上它,原来钱学森在做飞镖时运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这可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后来上了师大附中学习。 紧接着,他又考上了上海交大,而后去美国留学,拜冯·卡门为师。经过了冯·卡门的深度栽培下,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正教授。而他却一心想着回国,将来让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因为美国

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于是把钱学森扣留在美国。最后钱学森接到了美国准予他离开的通知,于是他便回到了他梦寐已久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全力搞好导弹和航天事业。因为钱学森的帮助,中国的第一颗仿制近程导弹、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在2009年获得“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奖”,在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在这一生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宝藏,他给中国留下了璀璨的辉煌! 我觉得钱学森能成才的关键除了家庭,除了充分的观察力,还有学习兴趣的缘故。钱学森可不是那种凭打骂驯出来的,而是他自己本来就很好学。他好学也有师大附中的功劳,因为师大附中没有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打好理解的基础。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你爱学习,你就肯定能得个好成绩。即使你能靠硬逼而让学习优秀,那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你不会增加自己的观点,只是将你所知道的固定答案交出,相反,如果你有学习兴趣,那你肯定就会加入很多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所以我也要从小就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篇二:钱学森读书笔记看过或听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很奇怪:为什么这篇的题目会和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原因就是我认为只有这几个字才能精准无误地概括钱老的一生。 对于钱老,可能有的人会很了解他;有的人可能只听过他的名字,对于他的贡献毫不清楚。之前我只是知道中国有一位被称为“航天之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 (花沟学校张文龙) 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充满诗意,还要善于认识和发现自己。我们学校多数教师都比较自信,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教师的成长,也应该同时是自信的成长。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二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教师的进步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虽然工作和生活很忙,但也应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记忆深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是的,我们在看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他的劣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爱学生,就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把每一次教育看作是一个互相交往的、心灵相通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都是好孩子。 从书中我还体会到,做师德高尚的老师要会付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一个好

教师也要有好的师德,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师德与关怀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帮助孩子整理红领巾,给孩子欣赏和鼓励的眼神……这些细节,往往渗透真爱,也最容易感染童心。同样,真正的“德”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要体现在里里外外,尤其是细节之处、无人之时,在领导看不见,同事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之乐、教育之美。奉献也会带来收获。如果斤斤计较于眼前得失,恐怕就会失去长远利益。 看了朱永新先生眼中的教育理想,我也构建一下我的教育理想,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孩子学习的乐园,我理想中的校长应该是有着独特办学理念且善解人意的校长,我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年轻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教师,我理想中的学生应该是充满朝气努力勤奋的学生。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认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第一把金钥匙。用我们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每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包围中幸福地成长! 2016年2月26日

钱学森传读后感_0

钱学森传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性情,一本好书,能打动人心,受益终身。读了《钱学森传》,我感触颇多,心情激荡不已。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6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气体动力学一代宗师冯。卡门,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 ,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55年回国,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2009年10月逝世于北京。 同许多伟人一样,钱老也留下了许多经典话语,让人印

象深刻!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20年,20年里,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然而,钱老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依然放弃一切决定回国。时任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声称“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对他实施监视拘禁。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怀抱。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钱老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回应“钱学森之问”,中组部、教育部于2009年起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编为你们准备了一些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欢迎来阅读借鉴~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朱永新,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曾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园地,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在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在中国非

常有影响的教育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当然,我们知道,教育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等。 通读此书,我被他的理想教师形象所感染,心中不免升腾起一种渴望,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他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因素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

《走进钱学森》读后感

爱国知识分子的伟大榜样 -------读《钱学森传》有感 ******学院**系2013级 *** 钱老是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通过阅读《走进钱学森》,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钱老的传奇人生,不经提笔想要写下收获:可以说钱老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但我国能有这样的人才是幸运的。他小时,家族华丽,家学渊源,赴美求学,终成科学巨星。崭露头角后,受那颗火热爱国心的引导,归国之心似箭,却受重重阻挠。五年抗争,终回祖国。运筹帷幄,两弹一星,功勋卓越,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钱老的爱国之心是难能可贵的,其爱国情怀让我异常感动。是啊,他本来可以在美国过着舒服安逸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而且他在研究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了。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现状是自己求之不得的,有多少人可以不为之所动呢?钱老便是其中之一!他为了心中的目标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其间的千辛与万苦,谁又能体会得到?他做到了,让我万分钦佩。 钱老的爱国情结,那颗炽热的爱国心始终如一。但他的教育方法更值得我们新一代青年学生学习。钱氏家学渊源,历来重视教育,其家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他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家庭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极其重要,父母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钱老懂绘画、音乐、摄影等,是当时美国音乐和科学学会会员,这源于其父对现代教育的重视和推行。所以他小时候不仅要学理工,还系统的学习了音乐、绘画等艺术课。钱老曾回忆说“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的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维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当然,搞好学习需要天赋,更需要努力。方法正确,事半功倍。钱老在一份文件中写明了对他一生具有深刻影响的人,共17位。而其中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就有7位。这更加告诉我们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先生在学校实施的以提高学生的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启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临考时不开夜车,不死读书。“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钱老说“我在读书时,没有死背书,而是真正理解书。”而且钱老对我国教育非常关注。在《钱学森最后的一次谈话》中,他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在钱老看来,我国的大学缺乏弥足珍贵的创新精神,并给我们开出了药方:“创新性思维需要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应当从孩子开始抓起,从中小学开始抓起”我们缺乏的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其实,提到钱学森老先生,第一要提到他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他年轻时在美国留学,经过刻苦努力,他成为世界著名航天事业的科学家。美国人赞扬他是“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当时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回国后,在艰苦的环境下,钱老带领着大批的人员一起成功发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以及东风二号甲等杀伤力很大的导弹,还发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