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阅读考级题库

苏东坡传阅读考级题库
苏东坡传阅读考级题库

《苏东坡传》判断题:

1、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由。()

2、苏东坡去世后,孝宗时溢号文忠公。()

3、苏轼为纪念求雨成功而把后花园亭子改名为“喜雨亭”。()

4、“王安石变法”中,苏轼因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而遭罢免。()

5、“东坡居士”别号由来:苏轼被贬徐州务农开垦了城东一块坡地。()

6、苏东坡上湖州任职因《谢恩表》中关心农人无粮食而入京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7“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像苏轼的第二故乡。()

8苏堤是苏轼在疏浚西湖挖出的泥筑成的一道堤坝。()

9、在王安石变法政争中反对派之首是苏东坡。()

10、“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飞蓬”象征了苏东坡一生漂泊。()

11、苏轼最难过而又写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是在任密州太守时。()

1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东坡用的是“八面受敌读书法”。()

1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被贬海

南时所作。()

14、雄心万丈的神宗皇帝信任苏东坡,反对变法。()

15、苏东坡在惠州白鹤峰的住所经后人辟为“小住胜地”。()

16、苏东坡认为养生须卫生环境、运动锻炼。()

17、苏轼为农民祈福,但妻子朝支却染疫而亡。()

18、苏东坡到海南岛时,宋朝统治下的大多是汉人。()

19、苏东坡到海南设法改变了当地人杀牛祭神治病的风俗。()

20、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让我们感受到苏东坡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心灵。()

21、苏东坡调到河中府的任命取消,改任徐州太守。()

22、苏东坡喜爱徐州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为“小住胜地”。()

23、王安石曾花巨资疏浚黄河水道,却以失败告终,苏东坡指导有方,最后取得了治水的大胜利。()

24、苏东坡喜欢炼瑜珈,还赋给了瑜珈几项中国要素。()

25、苏东坡迷恋炼丹,他曾到道观闭关七七四十九天。()

26、苏东坡在徐州治水成功。()

27、苏东坡曾与程颐结怨。()

28、自从苏轼兄弟在雷州罗湖醉游之后,罗湖改为西湖。()

29、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黄州。()

30、苏东坡两次受贬起因都是王安石一党的迫害。()

31、在杭州苏东坡写抗暴诗。()

32、给佛印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显赫的官场气流的蔑视。()

33、苏东坡在岭南主要是与藏族人交往。()

34、苏东坡在岭南生活了六年。()

35、北宋前期,苏东坡流放到岭南。()

36、道士曾经用吹“神“入腹法帮苏东坡看病。()

37、苏东坡不能接受岭南文化。()

38、苏东坡在黄州常与酒友郊游,不去劳作。()

39、苏东坡讨厌瑜珈和炼丹。()

40、苏东坡的书法与蔡京、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35、×36、×37、×38、×39、×40、×

《苏东坡传》选择题:

1、苏东坡遭贬谪海南是在( )时。

A、宋仁宗

B、宋神宗

C、宋哲宗

D、宋微宗

2、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反映了他( )

A、热爱生活

B、情感丰富

C、幽默刚直

D、看破红尘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现了苏词( )

A、清新雅致

B、人生哲思

C、激昂豪迈

D、婉约哀怨

4、苏家进京途中,以下不是苏轼在襄阳的作品( )

A、《船夫吟》

B、《野鹰来》

C、《上堵吟》

D、《赤壁怀古》

5、苏东坡的恩师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司马光

D、苏洵

6、苏东坡任职地区依次为( )

A、湖州、杭州、黄州、密州

B、杭州、密州、湖州、黄州

C、密州、黄州、杭州、湖州

D、杭州、黄州、密州、湖州

7、下列不属于苏轼游赤壁的作品( )

A、《前赤壁赋》

B、《后赤壁赋》

C、《赤壁》

D、《赤壁怀古》

8、“晋武平吴,以独断而亡;齐小白专任管仲而罢。”这是苏东坡出的一道乡试题,它是( )

A、《论独断》

B、《论败亡》

C、《论管仲》

D、《论青苗》

9、杭州人喜爱苏轼的原因很多,下列哪一点不是?( )

A、朝气冲力

B、不拘小节

C、大搞建设

D、关心民生

10、苏东坡在密州时怀着安祥平和的心境,越发爱好( )的诗

A、杜甫

B、李白

C、孟浩然

D、陶渊明

11、苏东坡在杭州时的公馆位于( )

A、凤凰山

B、狮子山

C、虎头山

D、乐山

12、以下哪位是苏轼的好友又是高僧( )

A、黄庭坚

B、佛印

C、范仲淹

D、苏辙

1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其中以( )成就最高

A、苏轼

B、苏洵

C、苏辙

D、苏秦

14、苏东坡个性复杂,以下哪种不属其特性?( )

A、精通哲理

B、深究儒学

C、热爱自然

D、纵情酒色

15、下列信息不能反映苏轼是一位美食家的是( )

A、东坡肉

B、东坡豆腐

C、酒酣胸胆尚开张

D、正是河豚欲上时

16、苏轼在海外未给该书作注解( )

A、《孟子》

B、《论语》

C、《尚书》

D、《易经》

17、苏东坡北归途中停留北赣县七十天主要事件是( )

A、游山玩水

B、清理家事

C、题字看病

D、走亲访友

18、苏东坡是“百姓之友”,下列哪个不是原因?( )

A、预防灾荒

B、宽免百姓债务

C、请款请米

D、与民同乐

19、苏东坡建立了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是在( )

A、惠州

B、杭州

C、苏州

D、京城

20、苏东坡整理西湖初衷是( )

A、供给用水

B、供人游湖

C、美化环境

D、避免洪灾

21、皇帝下旨,把苏东坡由黄州调到( )

A、杭州

B、苏州

C、汝州

D、雷州

22、一直陪苏东坡到九江的朋友不含( )

A、陈糙

B、参寥

C、乔今

D、佛印

23、兴国太守下令重开()的坟,只发现了一根手杖和两块腔骨,尸身不见了。

A、陈糙

B、参寥

C、乔今

D、佛印

24、苏东坡在( )直言责备王安石不该引发战事,不应该迫害读书人。

A、南京

B、九江

C、杭州

D、黄州

25、苏东坡曾和参寥一起去游( ),写了三首诗。

A、黄山

B、庐山

C、嵩山

D、五指山

26、下列因惊吓而死的是( )

A、苏东坡

B、黄庭坚

C、司马光

D、王安石

27、下令烧掉王安石日记的是( )

A、皇上

B、司马光

C、苏东坡

D、子由

28、苏东坡迷恋江苏地带的气氛和自然之美,想到( )地区买一个农庄,作为老年隐退之地。

A、巢湖

B、太湖

C、洞庭湖

D、洪湖

29、皇太后任命( )为门下侍郎,派武装兵士把他“护送”到官衙里去任职。

A、苏东坡

B、司马光

C、子由

D、张去平

30、到宜兴不久,朝廷又派苏东坡去登州做( )

A、知县

B、太守

C、巡捕

D、侍郎

31、神宗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调任( )

A、黄州

B、杭州

C、湖州

D、雷州

32、苏东坡的朋友( ),事先知道了苏东坡被弹劾的消息,先派人去通知了子由。

A、王洗

B、张方平

C、黄鲁直

D、参寥

33、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最后却判得很轻的缘故是( )

A、苏东坡朋友的请求

B、老百姓的请求

C、苏东坡的申诉

D、皇上被苏东坡的诀别诗感动

34、在御史台监狱时,苏东坡与儿子约好有坏消息时送( )

A、蔬菜

B、肉食

C、鱼

D、米饭

35、第一次,苏东坡被贬到( )

A、黄州

B、苏州

C、湖州

D、杭州

36、苏东坡诗中拿( )开玩笑,“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A、徐大爱

B、朱寿昌

C、马梦得

D、陈糙

37、按苏东坡的炖肉法,做出来的肉叫( )

A、东坡肉

B、黄州肉

C、东坡汤

D、密州肉

38、苏东坡曾把( )的“归去来辞”中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

A、欧阳修

B、陶潜

C、李白

D、苏洵

39、苏东坡被贬到( )时,成立了一个救儿会,救助婴儿。

A、黄州

B、琼崖海岛

C、常州

D、杭州

40、( )以前曾高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络,工程竞归失败。

A、苏轼

B、苏辙

C、王安石

D、苏洵

答案:1、C 2、B 3、C 4、D 5、A 6、B 7、C 8、A 9、C 10、D 11、A 12、B 13、A 14、D 15、C 16、

A 17、C 18、D 19、

B 20、A 21、

C 22、

D 23、C

24、A 25、B 26、D27、B 28、B 29、B 30、B 31、

C 32、A 33、

D 34、C 35、A 36、D 37、A 38、B

39、B 40、C

安远中学:刘明文、马桂莲、王萍珠

《苏东坡突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①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壮丽的对话。 ②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③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在他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④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苏东坡这个大名人是有很多朋友的。应酬、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苏东坡那一封封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友谊的信息。原来的世界已轰然消失,一代名人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

看。 ⑤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为道义、为百姓、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无法洗刷,无处辩解,就像有些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仍有无畏的一面。他给李常的信中说: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髄,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壕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 多么真诚的勇敢,多么洒脱的情怀!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于是,苏东坡刚刚写完,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烧毁。 ⑥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那阙著名的“卜算子”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⑦正是这种唯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这是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无情地剥除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曾为他带来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苏东坡传 学案2.27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体会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2.分析选文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的。 重难点:分析选文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的。 【教材自学】 任务一、通读课文,解决字词。 1.阅读选文,勾画重点字词,如“戏谑”“推心置腹”等,做好积累。 2.阅读P126---P130,积累素材,了解作者。 任务二、阅读“两兄弟”部分,回答问题。 1.文章除了一些主题事件外,还写了一些细节,诸如写“苏轼帮助苏辙的儿女婚配”,写了“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量”,写了“苏轼与晁端彦的一段对话”,写了“苏轼给 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等等,其目的何在? 2.从这一部分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看出传主身上的一些什么特点?试分析之。

3.这一部分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任务三、阅读“赤壁赋”部分 这一部分共写了苏东坡的哪几件事?这一部分所选择的素材,表现苏东坡身上的什么东西? 【合作互学】 小组内合作交流,组长讲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精讲点拨】 答案明确 任务一1.目的都在补充完美传主苏轼的形象和品格:“帮助苏轼的儿女婚配“——突出苏轼对弟弟的帮助;“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量”——突出苏轼的自信和深刻;“与晁端彦的对话”——突出苏轼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品格;“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突出苏轼对弟弟的情深。

2.从这一分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看出苏东坡身上的如下特点:求善求真的做事之法; 毫无掩饰的处世之道;轻快率真的为人之风;至大至刚的英雄之气。 3.选材上:披沙拣金——苏东坡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沙”,日常生活多如 海滩之沙,但就在这“沙”中就有闪闪发光的“金子”在,这些“金子”如同一滴水一样,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文中所选的都是苏东坡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但它们都反 映出了苏东坡身上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在语言表达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任务三 1苏东坡的仙居生活。2苏东坡在东坡之地的生活。3.苏东坡的夜游生活4.苏东坡黄州生活的伟大成就。 作者所选素材都有一个指向:苏轼在面对人生灾难时所秉持的一种人生态度:安然自在、解脱自由、超然物外、积极面世。 【拓展训练】 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 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 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 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 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 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 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 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 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 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 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 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 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 于天下。 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 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 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 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阅读任务-精选.pdf

阅读范围阅读任务重点能力指向 卷一:童年与青年 1.儿时的苏轼行为和其他 儿童没有什么不同,但生活环 境却是大为不同。阅读第2、 3章,列出儿童时期对苏轼有 重大影响的人或地理环境、风 士人情,并分别做简要介绍。 (提示:眉州的地理、人情,苏 轼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 2.阅读第3章概括苏东坡少 年的事件(年龄+事件)。 3.阅读第4章回答下面问题。 (1)苏东坡于__ 岁完婚,妻子 是____,其词作《江城子,乙 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 生死两茫茫)正是为纪念她而 作。(2)苏东坡在___岁中进 士,其老师是文坛泰斗___, 老师对他的评价是_____. 4.阅读第5章,回答下面问 题。 (1)请给第5章拟定一个小标 题(概括主要事件):_______ (2)请写出苏家三人前往京都 的过程。(只写地名,用箭头 表示) 分类提取文章重要信息。概况事件。提取文章主要信息,把握苏东坡一生中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地点以及重要他人。 1. 第6章写苏东坡第一次做官,筛选信息,填写下面表格。官职 任职期限年代: 年龄: 任职事迹

事迹评价 重大变故 2.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__________。苏东坡的态度是物(支持/反对)。 3.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____ (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 (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背叛。 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地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 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 (1)请摘抄描写西湖的一首诗。 (2)请选取苏东坡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形象特点。 7.阅读第12章,回答问题。 ( 1) 苏轼的抗暴诗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苏东坡传阅读考级题库

《苏东坡传》判断题: 1、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由。() 2、苏东坡去世后,孝宗时溢号文忠公。() 3、苏轼为纪念求雨成功而把后花园亭子改名为“喜雨亭”。() 4、“王安石变法”中,苏轼因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而遭罢免。() 5、“东坡居士”别号由来:苏轼被贬徐州务农开垦了城东一块坡地。() 6、苏东坡上湖州任职因《谢恩表》中关心农人无粮食而入京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7“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像苏轼的第二故乡。() 8苏堤是苏轼在疏浚西湖挖出的泥筑成的一道堤坝。() 9、在王安石变法政争中反对派之首是苏东坡。() 10、“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飞蓬”象征了苏东坡一生漂泊。() 11、苏轼最难过而又写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是在任密州太守时。() 1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东坡用的是“八面受敌读书法”。() 1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被贬海

南时所作。() 14、雄心万丈的神宗皇帝信任苏东坡,反对变法。() 15、苏东坡在惠州白鹤峰的住所经后人辟为“小住胜地”。() 16、苏东坡认为养生须卫生环境、运动锻炼。() 17、苏轼为农民祈福,但妻子朝支却染疫而亡。() 18、苏东坡到海南岛时,宋朝统治下的大多是汉人。() 19、苏东坡到海南设法改变了当地人杀牛祭神治病的风俗。() 20、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让我们感受到苏东坡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心灵。() 21、苏东坡调到河中府的任命取消,改任徐州太守。() 22、苏东坡喜爱徐州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为“小住胜地”。() 23、王安石曾花巨资疏浚黄河水道,却以失败告终,苏东坡指导有方,最后取得了治水的大胜利。() 24、苏东坡喜欢炼瑜珈,还赋给了瑜珈几项中国要素。() 25、苏东坡迷恋炼丹,他曾到道观闭关七七四十九天。() 26、苏东坡在徐州治水成功。() 27、苏东坡曾与程颐结怨。()

苏东坡传选择题

苏东坡传 1.苏东坡任职地区依次为( ) A.湖州、杭州、黄州、密州 B.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C.密州、黄州、杭州、湖州 D.杭州、湖州、密州、徐州 答案【B】 解析:苏东坡在熙宁四年任杭州通判,在熙宁七年任密州太守,在熙宁十年任徐州太守,在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后被捕入狱。 2.苏东坡个性复杂,以下哪种不属其特性 A.精通哲理 B.重情重义 C.热爱自然 D.处事圆滑 答案【D】 解析:苏东坡精通哲理,重情重义,热爱自然,为人豪放大气,不拘小节,从其诗词中就可看出。若是他处事圆滑,便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了。 3. 苏东坡在密州时怀着安祥平和的心境,越发爱好( )的诗。 A.杜甫 B.李白 C.孟浩然 D.陶渊明 答案【D】 解析:苏东坡的诗词在这段期间达到了成熟期,只留下满心安详与顺时知命。他的《西斋》诗简直和陶潜一模一样。这首诗中有真正的安详与满足,也有对自然的声音色彩平静的喜悦。 4. 苏东坡的朋友( ),事先知道了苏东坡被弹劾的消息,先派人去通知了子由。 A.王诜 B.张方平 C.黄庭坚 D.佛印 答案【A】 解析:东坡的好友王诜驸马曾亲自出版苏诗,他一听到消息,连忙派信差到南京找东坡的弟弟子由,子由又派信差通知东坡。 5. 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最后仍然获释的缘故是( ) A.苏东坡朋友的请求 B.老百姓的请求 C.皇上被苏东坡的诀别诗感动 D.苏东坡的申诉 答案【C】 解析:东坡误以为事态转恶,难逃一死,写了两首告别诗给弟弟,交代后事,并说愿意生生世世和子由做兄弟,感谢皇帝以往的恩情,一切怪自己。两首诗偶然到皇帝手中,皇帝看了大受感动,这也是获释原因之一。 6. 苏东坡诗中拿( )开玩笑,“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A.徐大受 B.陈慥 C.马梦得 D.朱寿昌 答案【B】 解析:陈慥字季常,是东坡随时可以开玩笑的朋友,在一首诗中,苏东坡用“狮子吼”来戏谑他惧内,于是他惧内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季常癖”仍是惧内的代称。 7. 苏东坡被贬到( )时,成立了一个救儿会,救助婴儿。 A.黄州 B.徐州 C.常州 D.杭州 答案【A】

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篇目

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篇目 目前公布了四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就是教材,需要深度阅读、全面理解和整体掌握。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快速阅读+整体掌握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它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尼日利亚作家奥克斯说:“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冯至《杜甫传》:对比阅读+深度阅读 一般从两个方面评价这本书,一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史识,一是此传记写作的风格。就赏析而言,也可以相应地从两个角度加以欣赏,一个是冯至写作传记时采取的“以杜解杜”的方法,就是从对杜诗的反复阅读当中咀嚼出杜甫的生活和思想;另一个是此传记“诗人写诗人”的风格,冯至善于把杜甫的诗句融成自己的语言,写来娓娓动听,富于感染力,不像有的同类论著那样,堆砌繁琐的引文和枯燥的分析,令读者望而生畏。这部十万字左右的著作,构设了13个大节次,把握住杜甫一生的基本生活历程。除了“家世与出身”“童年”这两节外,其余11节,与杜诗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都能相对应,是一部谱写了伟大诗人动荡漂泊的一生及创作发展历程的优秀传记。 这本书是作者年轻时期的作品,研究年代较早。为了更好地理解杜甫,阅读这本书的同时,可在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杜甫》、朱东润《杜甫叙论》、莫砺锋《杜甫评传》、陈贻焮《杜甫评传》、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再选择一两本对比阅读,更推荐《杜甫》及后两本。 《乡土中国》:标注阅读+整体掌握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著,是2013年4月中华书局首先出版发行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这本书6万字左右,可感性强,非常好读;书中用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前面的章节甚至有点像小说,后面的章节说理却无深奥的语言,而且处处用于阐释实有的现象;全书着力回答一个问题:“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期待读后,能够给你一个较为明晰的答案。 《红楼梦》:深度阅读+全面理解+整体掌握+整理性阅读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举世公认的巅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华文化的集中结晶。煌煌巨著,老少皆知,不多介绍。 另推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其他经典名著(前15本必读):《苏东坡传》、《万历十五年》、《寒夜》、《目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王小波文集》、《围城》、《自卑与超越》、《红与黑》、《月亮和六便士》、《曾国藩家书》、《平凡的世界》、《人间

实用类文本阅读:《苏东坡传(节选)》(林语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苏东坡传(节选)林语堂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身趟水到武卫营,唤来了卒长,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缘于苏东坡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17.第一段划线句有何作用?(4分)18.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其具体作用。(5分)19.苏东坡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些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6分)【参考答案】17、答案:含义:①指“我”撰写工作总结的思考角度;②指官场上下级之间看待某一问题的角度;③老张“灵活”处理问题的角度。(3分)作用: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弄虚作假,掩饰错误,逃避责任的荒唐行为。(2分)18、答案:不正确。这是回避现实,逃避责罚的表现。(1分)老张的做法虽然能够转换角度,使得“坏事”变“好事”,但这是在讨好领导,不利于解决问题。(2分)如果长期这样势必造成弄虚作假,欺下瞒上的官僚作风的盛行。(2分)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这种不良现象只有坚决抵制,才能创造出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1分)19.答案:文第一段划线句交代了徐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分)为下文写黄河决口,洪灾产生,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做了铺垫。(2分)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 (一)分析学情教情 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 (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 (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 (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 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 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 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梁淑仪罗印球 书册档案推荐版本 作者:林语堂(1895—1976)翻译:张振玉 教学总目标 1.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采用批注的阅读方法,完成《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 2.运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梳理整合苏轼的重要经 历事件,通过若干活动,引导学生把握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探讨其形成原因,探讨传主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并进一步尝试个性化的深度阅读,生成语文运用能力 3.将苏轼生平与诗文创作联系,重点研读黄州时期的代表诗文,挖掘苏轼在逆境中的 坚韧精神及对今天的启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思考 4.以《苏东坡传》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和技法,增强学生口 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课段:激发兴趣阅读全书课段目标 1、 1.开展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 2.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整体第一次阅读《苏东坡传》,了解传主一生经历的重要时间节点、事件、思想变化、与之相对应的诗文作品,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拉近学生与苏轼的距离

活动一:导读课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林语堂及写作风格与成就 2.把握《苏东坡传》的阅读关键价值,引发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介绍林语堂及推荐《苏东坡传》理由(投影) 二、将综艺节目转化为学习资源。播放《百家讲坛》: 人见人爱苏东坡 任务 1: 1、思考并发言:视频引起你对《苏东坡传》怎样的感受? 2、为年级即将开展的《苏东坡传》读书活动设计宣传海报,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读书活动。年级将选出最合适进行张贴。 活动二:第一轮整本书阅读 任务 2: 读书。边读边批注,完成每章的阅读过程记录案。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阅读疑问,利用阅读课讨论答疑。 任务 3: 实践活动:制作短视频或美篇——探寻苏东坡的广州足迹(利用地理优势,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 任务 4: 阅读《苏东坡传》,观看央视人文历史纪录片——苏轼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苏东坡传》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苏东坡传》 1.第一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答案:文第一段划线句交代了徐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下文写黄河决口,洪灾产生,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做了铺垫。 2.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其具体作用。 答案:写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突出苏东坡在当地的影响力。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效。 3.苏东坡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些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认识:。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

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着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身趟水到武卫营,唤来了卒长,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

《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 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 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 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 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 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 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 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 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 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 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 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300字左右6篇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300字左右6篇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300字左右(1) 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 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 但是,我很佩服苏东坡。第一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乐观。他经常被贬到这贬到那,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愁眉苦脸过,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第二是因为他作诗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资料,只要遇到一点小事,他都能挥笔写出一首诗来。而且他的诗永远是那么清新。 同时我也特别同情他。一个人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就连最后死也是死在被贬的路上。可真够可怜的。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300字左右(2)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 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1套)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 袁济喜 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谈到“境界”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这里所说的“格”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从孔子到思孟学派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易传》上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没有心灵火光的照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胸襟”、“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襟超然。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气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魏晋六朝是一个追求“雅人深致”的时代,所谓“雅人深致”,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第血统。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品味和趣味,也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同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被阮籍骂作“俗物”,就是因为他为人斤斤计较。汉魏以来,围绕着人生的意义主题,各种哲学纷纷出现。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中国古代的人生观,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儒家与道家都将人格境界奠定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上,主张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构人格,而不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建设人格,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儒家“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望自己能在“浴沂舞雩”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浴沂舞雩”与庄子的“逍遥游”实质上是相同的人生境界。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因此,谈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便不得不谈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人生境界论。唐宋时期的禅宗思想,是中国人生境界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士大夫这种调和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在北宋苏轼的身上看得很清楚。苏轼早年也有着忠君之心。从他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儒者济世的信念与政治态度。如果说儒家的人生境界论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精神,道家与玄学主张超离现实,苏轼则游离于

苏东坡传教学案

《苏东坡传》 教学目标: 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2.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2课时 学前尝试: 1.知识链接 (1)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风格豪放,一改婉约之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3)本文选自《苏东坡传》第16章“赤壁赋”。《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4)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解读传主,体验人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项目设计——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活动

解读传主,体验人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项目设计——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 摘要: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科课程标准》根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了18项 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几十年来,课程标准将“整本 书阅读”的意义和作用都作了明确清晰的阐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应该以此课程标准为教学理论依据,其次应该切实有效地去实践“整本书阅读”的任务。《苏 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的苏东坡仿佛复 活在我们眼前,故以此为例来谈谈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苏东坡传》项目活动 一、沉思: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改订》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 用整本的书……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历时70余年,他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温儒敏先生多次呼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以纠正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倾向。 传记以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为主要特点。好的传记主要展示传主多 样的人生和多彩的生活;阅读传记就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去经历我们未曾经历的 人生,并不断丰盈自己的人生体验。好的传记可以激励读者一生,传主的人生苦难、心灵困境,以及他们突破环境的障碍,超越人性的懦弱,从而摘取生命桂冠 的种种经历,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阅读传记,就是把自己浸润到人物精神世 界里去熏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二、探究:以林语堂《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 根据高中教学中传记单元的学习及传记阅读的要求,结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 读要求,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展开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让 学生能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苏轼,评价苏轼,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总任务:为苏东坡制作一本《苏东坡写真集》。 子任务: 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图”,展现人物的人生历程。 2.为人物写真绘图(分不同时期)。 3.完成阅读摘抄若干份,苏轼的趣味故事、诗词等都可以。 4.鉴赏苏东坡的“诗词文”。(200字左右,不少于3篇) 5.撰写文章,主题为:我眼中的苏东坡。(不少于1000字) 【活动要求】 1.利用暑假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刘小川《品 中国文人——苏轼》。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假期进行互动交流,开学一个月内利用阅读课以及课余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相关子任务,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2.将各子任务合理而有创意地组合,完成一本个性化的《苏东坡写真集》。 写真集的封面和封底要有个性化的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比赛。 3.完成人物传记阅读报告表,内容包括:书目介绍、传主简介(100字左右)、传主大事年表、主要人物关系图、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你对传主的评价等。 三、合作:开展学习《苏东坡传》系列活动 项目一:绘画展:东坡其人其事。 子任务1、2点,需要学生以思维导图、绘画的形式绘制苏东坡的人生轨迹,

高中语文苏东坡传 整本书问题导读阅读

卷一:童年与青年(1岁到25岁) 1、儿时的苏轼行为和其他儿童没有什么不同,但生活环境却大为不同。阅读第 2、3章,列出儿童时期对苏轼有重大影响的主要人物、地理环境或风土人情,并分别做简要介绍。 2、阅读第3章,标注年龄,分别概括苏轼少年时期的主要事件。(年龄+事件) 3、阅读第4章,分别概括苏轼青年时期的婚姻状况和仕进情况。 4、阅读第5章 (1)拟出小标题以概括主要事件。 (2)用箭头串起地名,反映苏家三人前往京都的过程。(写出地名,用箭头串联) 卷二:壮年(25岁到43岁) 6、阅读第7章,概括苏轼再次回京任职后遇到的重大政治事件,说明苏轼的态度。 7、阅读第8章,概括宋神宗统治期间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点明苏轼的所属党派和罢黜情况。 8、阅读第9章,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情况和王安石遭遇背叛的结果。 9、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总结了对苏轼一生影响至关重大的性格特点。请把苏轼的性格特点概括出来。 10、第11章记录了苏轼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请选取并概括苏轼在杭州的一件趣事或者乐事,并总结其形象特点。

11、阅读第12章,关注苏轼写的抗暴诗,总结其中所反映的性格特点,概括苏轼在各地担任太守等地方官职的基本情况。 12、阅读第13章,概括苏轼在徐州的政绩及其诗歌中提到的重要人物。 13、阅读第14章,概括苏轼在“乌台诗案”过程中的主要遭遇和最后裁决。 卷三:老练(43岁到57岁) 14、阅读第15章,苏轼被贬黄州,不久正式务农,务农期间他都做了哪些事,又交了哪些朋友?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为人?请分别予以概括。 15、阅读第16章,概括黄州生活给苏轼文学创作带来的变化,并列举这一期间他的四篇代表作。 16、第17章讲了苏轼在黄州调养身心的两种方式——练瑜伽和炼丹。请概括苏轼所受到的思想影响,摘录原文说明作者对这两种宗教内在本质的看法。 17、阅读第18章,概括苏轼离开黄州以后的仕途变化。 18、在第19章中,苏轼受到太后恩宠,官拜吏部尚书,达到仕途顶峰,具体表现有哪些?请逐一概括出来。 19、阅读第21章,概括苏轼的仕途变化,并就“苏东坡是否适合做官”发表看法,申明理由。 20、阅读第22章,总结苏轼在杭州的政绩,把事件概括出来。 21、阅读第23章,思考并概括苏轼被称为“百姓之友”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