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

第七章.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
第七章.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

第七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

7.1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

选取首层梁进行计算,梁控制截面的内力如图7-1所示。

从框架梁内力组合表中选出AC 跨和CD 跨跨间截面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为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梁端弯矩: V b

M M x 2-= (7-1)

图7-1梁控制截面图

7.1.1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首层A-C 框架横梁计算: 支座边缘弯矩: 84.17075.0)26.085.053.11675.069.201(A =??-=上M kN ?m 51

.20075.0)2

6.085

.068.11275

.034.230(

=??-=上C M kN ?m

对于梁下部配筋,选用最大正弯矩处为支座边缘处,相应的剪力44.19=V kN 33

.16675.0)2

6.085

.044.1975

.048.171(

max =??-=M kN ?m

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计算,当梁下部受拉时按T 形截面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5.2.4规定的翼缘的计算宽度的确定:(取较小值)

①按计算跨度l 0考虑时:2000

3

600

660030'=-=

=

l b f mm

②按梁(肋)净距S n 考虑时:2300)3003300(300'=-+=+=n f S b b mm

③按翼缘厚度'h f 考虑时:150010012300h 12b ''=?+=+=f f b mm

注: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梁时,可不考虑③的规定。 故取2100'=f b mm

梁内纵向钢筋选HRB400级钢筋(360=y f N/mm 2),箍筋选HPB300级钢筋(270=y f N/mm 2);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3.14=c f N/mm 2 ,

f t =1.43N/mm 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和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查《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表4-3可知:518

.0=b

ξ。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

384.0518.05.0-1518.05.0-1b b max s =??=?=)()(,ξξ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3.6-1,规定梁最小配筋率:

表7-1梁最小配筋率

由于梁下部配筋由跨中最大正弯矩控制,即m kN M C ?=48.171A ,支座边缘处33.166max =M kN ?m ,计算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则:

555

45-600a -h h s 0===mm

)2

('

0''

1f f

f c h h h b f -

α=1.0×14.3×2000×100×(555-100/2)=1516.52kN ?m>

33

.166max

=M

kN ?m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018.0555

20003.140.110

33.1662

6

20

'

1=????=

=

h

b f M

f c s αα

550.0029.0018.02-11211=<=?-=--=b s ξαξ

991

.05.0-1==ξγ

s

04.840555

991.036010

33.1666

=???=

=

h f M A s y s γmm

2

选配钢筋204Φ,A s =1256mm 2 由公式0bh A s ρ≥得

%

70.0%100600

3001256=??=

ρ>

%

3.0min =ρ满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规定,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易大于2.5%。

Ⅰ-Ⅰ截面:(上部配单排钢筋)按矩形截面设计,

mm

55545-6000==h

129.0555

3003.140.110

84.1702

6

20

'

1=????=

=

h

b f M

f c s αα

518.0139.0129.02-11211=<=?-=--=b s ξαξ

925.02

)

139.0211(2

)211(=?-+

=

-+

=

s s αγ

27.922555

925.036010

45.1706

=???=

=

h f M A s y s γmm

2

选配钢筋

,A s = 1256 mm 2

%

70.0%100600

3001256=??=

ρ>

%

4.0min =ρ,且<2.5%满足要求。

Ⅲ-Ⅲ截面:(上部配单排钢筋)按矩形截面设计,

mm

55545-6000==h

152.0555

3003.140.110

51.2002

6

2

1=????=

=

h

b f M

f c s αα

518.0166.0152.02-11211=<=?-=--=b s ξαξ

917.02

)

152.0211(2

)211(=?-+

=

-+

=

s s αγ

39.1094555

917.036010

51.2006

=???=

=

h f M A s y s γmm

2

选配钢筋

A s =1256mm 2

%

70.0%100600

3001256

=??=

ρs>

%

4.0min =ρ,且<2.5%满足要求。

2、首层C-D 跨横梁的计算 支座边缘弯矩:34.9375.0)26.085.037.12675.079.126(

=??-=上C M kN ?m 34

.9375.0)2

6.085

.037.12675

.079.126(

D =??

-

=上

M

kN ?m

对于梁下部配筋,选用最大正弯矩为支座边缘处,对应剪力V=56.96kN

03

.9475.0)2

6.085

.096.5675

.011.109(

max

=??

-

=M

kN ?m

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计算,当梁下部受拉时按T 形截面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5.2.4规定的翼缘的计算宽度的确定:

mm

80010012300600-30003003

600

-3000max h 12b S b 3

min '

n 0'

=?++=++=),,(

),,(

f f l b 梁内纵向钢筋选HRB400级钢筋(360=y f N/mm 2),箍筋选HPB300级钢

筋(270=y f N/mm 2

;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 c =14.3N/mm 2,f t =1.43N/mm 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和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查《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可知:

518.0=b ξ,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

384.0518.05.0-1518.05.0-1b

b

max s =??=?=)()(,ξξ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3.6-1,规定梁最小配筋率:

由于梁下部配筋由跨中最大正弯矩控制,即m kN M ?=11.109CD ,支座边缘处03.94max =M kN ?m 。

计算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

355

45-400a -h h s 0===mm

)2

('

0''1f f

f c h h h b f -

α=1.0×

14.3×800×100×(355-100/2)=348.92kN ?m>03

.94max

=M

kN ?m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065.0355

8003.140.110

03.942

6

20

'

1=????=

=

h

b f M

f c s αα

518.0067.0065.02-11211=<=?-=--=b s ξαξ

966

.05.0-1==ξγs

66.761355

966.036010

03.946

=???=

=

h f M A s y s γmm

2

选配钢筋184Φ,A s =1017mm 2 由公式bh

A s

ρ≥得

%

85.0%100400

3001017=??=

ρ>

%

3.0min =ρ满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规定,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易大于2.5%。

Ⅰ-Ⅰ(Ⅲ-Ⅲ)截面:(上部配单排钢筋)按矩形截面设计,

mm

35545-4000==h

173.0355

3003.140.110

34.932

6

20

'

1=????=

=

h

b f M

f c s αα

518.0191.0173.02-11211=<=?-=--=b s ξαξ

904.02

)

173.0211(2

)211(=?-+

=

-+

=

s s αγ

92.807355

904.036010

34.936

=???=

=

h f M A s y s γmm

2

选配钢筋

,A s = 1017 mm 2

%

85.0%100400

3001017=??=

ρ>

%

4.0min =ρ,且<2.5%满足要求。

7.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剪力计算:

为了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强剪弱弯”的原则调整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进行调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11.3.2-2:

l

r

b b

b vb

G b n

M M V V l η+=+ (7-2)

式中:b V —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vb η—梁的剪力增大系数,一级抗震等级为1.3 n l —梁的净跨

Gb V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l b M 、r b M —分别为梁左、梁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首层A-C 横梁

V Gb =46.86+0.5×19.54=56.63kN

32.13985.0)63.566

.06.675.0/51.20084.1703.1(=?+-+?=)(b V kN

首层C-D 横梁:

V Gb =35.71+0.5×2.82=37.12kN

15.14685.0)12.376

.00.375

.0/34.9334.933.1(=?+-+?=)(b V kN

2、梁端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1规定: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防止梁截面发生斜压破坏)

4≤b

h w 时,00.25c c V f bh β≤

(7-2)

式中:V —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c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b —矩形截面的宽度,T 形截面为腹板宽度

0h —截面的有效宽度

h ω—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于T 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

的高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3规定:不配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0

7.0V

bh f t ≤

(1)首层A-C 框架横梁 h w /b =555/300=1.85<4,

V=116.53kN<0.250bh f c c β=0.25×14.3×1.0×300×555=595.24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0bh f t =0.7×1.43×300×555=166.67kN>V=116.53kN , 故只需按构造配2肢箍筋φ10 @200。 (2)首层C-D 横梁 由h w /b =355/300=1.18<4

可得V=126.37kN<0.250bh f c c β=0.25×1.0×14.3×300×355=380.74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0bh f t =0.7×1.43×300×355=106.61kN

只配箍筋不配弯起钢筋,均布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4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6.0(1

00cv h s A f bh f V sv yv

t RE

+=

αγ

45.0355

270355

30043.17.06.01037.12685.06.03

cv =?????-??=

-≥

h f bh f V s

nA yv t RE SV

αγm

m 2/mm

选用2肢箍筋φ10@200,

785

.0200

5.782=?=

s

nA sv mm 2/mm>0.45mm 2/mm

%127.0f f 24

.0%26.0200

3005.782b yv

t min .sv ==>=??=

=

sv sv s

nA ρρ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表5-1规定,梁中箍筋最大间距S max

表7-2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S max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规定如下:

表7-3 梁端箍筋加密区构造要求

注:d 为纵向钢筋直径,h b 为梁高。

由以上可知:

A-C 跨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110mm ,箍筋间距为100mm ,采用2肢

φ10@100;

C-D 跨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800mm ,箍筋间距为100mm ,采用2肢

φ10@100.

表7-4 一层框架横梁(AC 、CD )纵向钢筋计算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规定: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量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框架不应小于0.5,同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不应大于2.5%。

7.2 框架柱截面设计

为了使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这就必须做到在同一节点柱的抗弯能力大于梁的抗弯能力,既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为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轴压比小于0.15者外,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C

C b M

M η=∑∑, (7-3)

公式中:ηc 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1.2

由于框架结构的底层柱过早出现塑性屈服,将影响整个结构的变形能力,从而对框架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框架梁铰的出现,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底层柱的反弯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一级抗震等级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1.7。底层柱纵向钢筋宜按柱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7.2.1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

各层梁、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由框架梁内力组合表和横向框架柱弯矩和轴力组合表可知。

1、A 、E 轴柱 第一层:柱顶轴压比 15

.0214.06006007.1610

39.12853

>=???=

=

bh f N c μ

柱底轴压比 15

.0222.06006007.1610

72.13313

>=???=

=

c

bhf N μ

第二层:柱顶轴压比 15

.0165.06006007.1610

76.9893

>=???=

=

bh f N c μ

柱底轴压比 15

.0170.07

.1660060010

51.10243

>=???=

=

c bhf

N μ

第三层:柱顶轴压比 15

.0117.06006007.1610

29.7033

<=???=

=

bh f N c μ

柱底轴压比 15

.0123.07

.1660060010

04.7383

<=???=

=

c

bhf

N μ

所以可知,第一到二层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需要调整。 2、C 、D 轴柱 第一层:柱顶轴压比 15

.0233.06006007.1610

85.13973

>=???=

=

bh f N c μ

柱底轴压比 15

.0190.07.1660060010

18.11443

>=???=

=

c

bhf N μ

第二层:柱顶轴压比 15

.0182.06006007.1610

52.10923

>=???=

=

bh f N c μ

柱底轴压比 15

.0188.07

.1660060010

27.11273

>=???=

=

c bhf

N μ

第三层:柱顶轴压比 15

.0131.06006007.1610

01.7853

<=???=

=

bh f N c μ

柱底轴压比 15

.0136.07

.1660060010

76.8193

<=???=

=

c

bhf

N μ

所以可知,第一到第二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需要调整。

由于本设计框架结构对称,故只对底层A 、C 柱进行配筋计算,并对一二层进行“强柱弱梁”调整,其余柱调整从略。

对A 轴柱组合弯矩设计值的调整: 第二层:

∑=b c c

M M

η=1.2×188.26=225.91kN ?m

节点上柱: 04.9291.12181.8381

.8391.225=+?

kN ?m

节点下柱:87.13391

.12181.8391

.12191.225=+?

kN ?m 第一层:

∑=b c c

M M

η=1.2×201.67=242.01kN ?m

节点上柱: 93.11670.11903.12870

.11901.242=+?kN ?m 节点下柱: 08

.12570

.11903.12803.12801.242=+?

kN ?m

柱底:∑c M =1.7×125.08=212.64kN ?m

表7-5 横向框架A 柱调整后的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表

对C 轴柱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 第二层:

∑=b c c

M M

η=1.2×189.27=227.12kN ?m

节点上柱: 86

.10855

.14967.13767.13712.227=+?kN ?m

节点下柱:26

.11855

.14967.13755

.14912.227=+?kN ?m

第一层:

∑=b c c

M M

η=1.2×230.34=276.41kN ?m

节点上柱: 99.15443

.14153.18053

.18041.276=+?kN ?m 节点下柱: 42

.12143

.14153.18043.14141.276=+?

kN ?m

柱底:∑c M =1.7×121.42=206.42kN ?m

表7- 6 横向框架C 柱调整后的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表

7.2.2 第一层A 轴柱的承载力计算

图7-2 A 轴柱控制截面图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16.7c f =N/mm 2, 1.57t f =N/mm 2),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360=y f N/mm 2),箍筋选HPB300级钢筋(270=y f N/mm 2)。

(1)轴压比验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16规定,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轴压比限值为0.65

一层柱轴压比验算见表8-10

表7-7 柱轴压比验算表

由上表可知,各层各柱轴压比均满足要求。 (2)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一层A 轴柱:根据A 柱内力组合表和弯矩调整值可知,A 柱各截面控制内力如下:

Ⅰ-Ⅰ截面:M =125.08kN.m N =1285.39kN.m Ⅱ-Ⅱ截面:M =212.64kN.m N =1331.72kN.m

取Ⅱ-Ⅱ截面的内力值进行N 的计算,(按大偏心受压考虑)

67.15972

.13311064.2123

0=?=

=

N M e mm

0i a e e e =+=159.67+20=179.67mm

(a e —轴向压力在偏心方向存在的附加偏心距,取20mm 和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30两者中的较大值即600/30=20,故取a e =20mm)

mm A

I i 21.173600

600

60012/12

3

=??==

48.40)54.0(123402.3021.173/5200/=-?-≤==i l c ,故不考虑二阶效应影响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普通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s i a h e e -+=2/=179.67+600/2-45=467.01mm

采用对称配筋

91.132600

7.160.110

72.13313

1=???=

=

b

f N

x c αmm<=

0h b ξ0.518h 0=287.49mm ,

且>2a s =90 mm ,满足要求

则)(/)]2([001's y c s s a h f x

h bx f Ne A A ---==α

0)

45555(360)

2/91.132555(91.1326007.160.101.4671072.13313

<-?-????-??=

按构造配筋。

选配6Φ20,A s =1884mm 2。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12条规定:框架柱和框支梁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一级抗震不应小于1.0,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

单侧配筋率:%2.0%52.0600

6001884min =>=?=ρρs

总配筋率: %

0.1%04.1600

6001884

2min =>=??=

ρρs

再按N max 及相应的M 一组设计值进行N 计算,M =25.17kN.m ,

N =1776.66kN.m (此组内力是无地震作用时的组合情况,且无水平荷载效应,故不必进行调整)

计算可知:)(/)]2(['0'01's y c s s a h f x

h bx f Ne A A ---==α<0

所以只需按构造配筋。

综上:该柱选配6Φ20,A s =1884mm 2。 (3)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对首层A 柱,由横向框架A 柱调整后的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可知: 柱上端弯矩设计值:77.16675.008.125t ==c M kN ?m 柱下端弯矩设计值:52

.28375

.064.212==

b c M kN ?m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框支柱的剪力设计值44

.1176

.02.5)

52.28367.166(2.1)

(t

=-+?=

+=

n

b

c c vc H M M V ηkN ,

式中:t c M 、b c M 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且经调整后的框架柱上、下端弯矩设计值,

n H 为柱净高,

vc η一级框架取1.2。

V =117.44kN<0.20bh f c c β=0.2×1.0×16.7×600×555=1112.22kN ,满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7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4555

.085.044.11785

.2380

>=?=

=

h V M

c c

λ,故取3=λ

N=1331.72/0.85=1566.73kN<0.3f c A =0.3×16.7×600×600=1803.6kN ,故取N=1566.73kN

0056.0-1

05

.1h f N

bh f V s

A yv t c RE sv +-=

λγ

=

0555

270)

1073.1566056.055560057.1405.11044.11785.03

3

造配箍筋

A 柱配置箍筋:双肢箍筋φ10@1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4.12-2规定,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按下表取值

表8-12 柱端箍筋加密区构造要求

注:d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φ12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

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

(1)柱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 中的最大值。767mm (2)底层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即1.53m 。 (3)一级框架角柱全高加密箍筋。 综上可得:A 柱配置箍筋:2肢φ10@100。 8.2.3 第一层C 轴柱的承载力计算

图7-3 C 轴柱控制截面图

(1)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一层C 轴柱:根据C 柱内力组合表和弯矩调整值可知,C 柱各截面控制内力如下:

Ⅰ-Ⅰ截面:M =121.42kN.m N =1397.85kN.m Ⅱ-Ⅱ截面:M =206.42kN.m N =1444.18kN.m

取Ⅱ-Ⅱ截面的内力值进行N 的计算,(按大偏心受压考虑)

93.14218

.14441042.2063

0=?=

=

N M e mm

0i a e e e =+=142.93+20=162.93mm

(a e —轴向压力在偏心方向存在的附加偏心距,取20mm 和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30两者中的较大值即600/30=20,故取a e =20mm)

mm A

I i 21.173600

600

60012/12

3

=??==

48.40)54.0(123402.3021.173/5200/=-?-≤==i l c ,故不考虑二阶效应影响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普通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s i a h e e -+=2/=162.93+600/2-45=417.93mm

采用对称配筋

13

.144600

7.160.110

18.14443

1=???=

=

b

f N

x c αmm<=0h b ξ0.518h 0=287.49mm ,

且>2a s =90 mm ,满足要求

则)(/)]2([001's y c s s a h f x

h bx f Ne A A ---==α

0)

45555(360)

2/13.144555(13.1446007.160.193.4171018.14443

<-?-????-??=

按构造配筋。

选配6Φ20,A s =1884mm 2。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12条规定:框架柱和框支梁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一级抗震不应小于1.0,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

单侧配筋率:%2.0%52.0600

6001884min =>=?=ρρs

总配筋率: %

0.1%04.1600

6001884

2min =>=??=

ρρs

再按N max 及相应的M 一组设计值进行N 计算,M =5.95kN.m ,

N =2097.46kN.m (此组内力是无地震作用时的组合情况,且无水平荷载效应,故不必进行调整)

计算可知:)(/)]2(['0'01's y c s s a h f x

h bx f Ne A A ---==α<0

所以只需按构造配筋。

综上:该柱选配6Φ20,A s =1884mm 2。 (2)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对首层C 柱,由横向框架C 柱调整后的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可知: 柱上端弯矩设计值:89.16175.042.121t ==c M kN ?m 柱下端弯矩设计值:23

.27575

.042.206==

b c M kN ?m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框支柱的剪力设计值03

.1146

.02.5)

23.27589.161(2.1)

(t

=-+?=

+=

n

b

c c vc H M M V ηkN ,

式中:t c M 、b c M 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且经调整后的框架柱上、下端弯矩设计值,

n H 为柱净高,

vc η一级框架取1.2。

V =114.03kN<0.20bh f c c β=0.2×1.0×16.7×600×555=1112.22kN ,满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7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369.4555

.085.003.11453

.2520

>=?=

=

h V M c c λ,故取3=λ

N=1444.18/0.85=1699.04kN<0.3f c A =0.3×16.7×600×600=1803.6kN ,故取N=1699.04kN

0056.0-1

05

.1h f N

bh f V s

A yv t c RE sv +-=

λγ

=

0555

270)

1004.1699056.055560057.1405.11003.11485.03

3

造配箍筋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C 柱配置箍筋:2肢φ10@100。

8.3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

在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保证框架梁、框架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外,还必须保证框架节点的强度。震害调查表明,框架节点破坏主要是由于节点核心区箍筋数量不足,在剪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出现斜裂缝,箍筋屈服甚至被拉断,柱的纵向钢筋被压曲引起的。因此,为了防止节点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必须保证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和配置足够数量的箍筋。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6.1规定: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应进行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11.6.2条规定:

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V j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M

15

.1V 0s

0b j b

c s

b b h H a h a

h ---

-=∑’

‘ (7-4)

式中:

∑b

M

—梁左右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H c —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 h b —梁的截面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不等高时可采用平均值

s a —梁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11.6.3条规定: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水平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7.3.1 A 轴柱与梁的节点

由于属于端节点,则h b =600mm,h b0=600-45=555mm H c =3.9×0.55+5.2×(1-0.7)=3.71m

r

b l b b

M M M

+=∑=201.67kN ?m

)1(M

15

.1V 0s

0b j b

c s

b b h H a h a

h ---

-=∑’

=)600

3710455551(45

5551067.20115.13

---

?-??

=384.68kN

V j 所需满足条件如下: (1)节点剪压比控制:

1

(0.3)j j c j j RE

V f b h ηγ≤

(7-6)

式中:RE γ—构件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RE γ=0.85

j η—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楼板现浇,梁柱中线重合,四侧各梁截面宽度不小

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且正交方向梁的高度不小于框架梁高度的3/4时, 可采用1.5,9度时宜采用1.25,其他情况采用1.0 j h —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可采用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

j b —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高度,当验算方向的梁的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可采用该侧柱截面宽度,当小于时截面宽度的1/2时,采用下列二者的较小值

c b j h b b 5.0+= c j b b = c b b b 、—别为验算方向梁的宽度和柱的宽度 c h —验算方向柱截面高度

j b =300+0.5×600=600mm

j b =600mm ,故取j b =600mm

89

.21216006007.160.13.085

.01)3.0(1

=?????=

j j t j RE

h b f ηγkN>V j =384.68kN

(2)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

01 1.10.05j b s j j t j j j yv svj RE c b h a V f b h N f A b S ηηγ?

?-≤++ ???

式中:t f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N —对应于组合剪力设计值的上柱组合截面轴向压力较小值,其取不应小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乘积的50%;当N 为拉力,取N=0。

yv f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s v j A —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s —箍筋间距

'0s b a h -—梁上部钢筋合力点至下部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5

第二层柱底轴力N=1024.51kN

)

(/05.01.1'

0s

b yv c

j j j j t j j RE svj a h f b Nb h b f V s A ---≥

ηηγ

)

45555(270600

/6001001.9850.105.060060057.10.11.11068.3843

3

<-?????-????-?≥

该节点区域选配2肢φ12@100的箍筋,则有

)/05.01.1(1

'

0s

a h A f

b Nb h b f s

b svj yv

c j j j j t j RE

-++ηηγ

100

1.113227011001.9850.105.060060057.10.11.1[85

.01

3

??

+????+?????=

)]45555(-?=1041.22kN>V j =384.68N ,满足要求。 7.3.2 C 柱与梁的节点

由于A-C 横梁与C-D 横梁截面高度不同,故h b =(600+400)/2=500mm,h b0=500-45=455mm

H c =0.5×3.9+5.2×(1-0.65)=3.77m

r

b l b b M M M +=∑

=230.34+126.79=357.13kN ?m

)1(M

15

.1V 0s

0b j b

c s

b b h H a h a

h ---

-=∑’

=)500

3770454551(45

4551013.35715.13

---

?-??

=876.11kN

V j 所需满足条件如下: (1)节点剪压比控制:

89

.21216006007.160.13.085

.01)3.0(1

=?????=

j j t j RE

h b f ηγkN>V j =876.11kN

(2)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N=1127.27kN

)/05.01.1(1

'

0s

a h A f

b Nb h b f s

b svj yv

c j j j j t j RE

-++ηηγ

100

1.113227011027.11270.105.060060057.10.11.1[85

.013

??

+????+?????=

)]45455(-?

=1092.34kN>V j =876.11kN ,满足要求,故采用2φ12@100。 7.3.3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验算

梁柱截面设计

第5章截面设计5.1框架梁 材料:1层用C35 2-7层及屋顶间用C30。 表5-1 框架梁纵向钢筋计算表 层次截 面 实配钢筋 (%) 八层支 座 -92.53 0.006 461 504 414(615) 0.82 0.37 -76.03 <0 461 414 414(615) 0.82 0.37 跨间 45.91 0.006 237 314(461) 0.28 -30.36 <0 461 272 414(615) 0.82 0.58 跨间 28.61 0.02 226 314(461) 0.43 四层支 座 -237.98 0.012 1256 1296.2 520(1570) 0.8 0.94 -207.17 <0 1256 1128.4 520(1570) 0.8 0.94 跨间 97.73 0.012 473.54 420(1256) 0.75 -106.94 <0 1256 1198.21 520(1570) 0.8 1.26 跨间 133.72 0.012 1105.6 420(1256) 1.18 一层 支 座 -266.29 0.02 1256 1450.38 520(1570) 0.8 0.81 -241.12 <0 1256 1313.29 520(1570) 0.8 0.81 跨间 153.39 0.017 783.45 420(1256) 0.65 -139.87 <0 1520 1253.31 520(1570) 0.97 1.26 跨间 174.14 0.103 1436.01 422(1520) 1.22 表5-2 框架梁箍筋计算表 层 次 截 面 实配箍筋() 加密区() 非加密区( )

(完整版)梁柱截面估算

第二章梁柱截面估算 -、梁柱截面估算 (1)梁:h b=(1/8 ?1/12)1 b b=(1/2 ?1/3) h 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柱:柱的截面尺寸一般由满足抗震要求的柱轴压比确定 c c 柱轴压力设计值:N Fg e n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柱轴力增大系数,边柱 1.3,不等跨内柱 1.25,等跨内柱1.2 F:按简支状态柱的受荷面积 g e:楼面荷载近似取值12?15KN/m n: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A:柱估算截面面积 c :柱轴压比限值,按抗震等级确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剪跨比宜大于2。

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柱网尺寸,层高和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1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图2.1 柱网布置图 2. 计算高度确定 计算简图中的杆件以计算轴线表示,柱取截面形心线,梁取截面形心线。框架计算高度:除底层外的其余各层都取建筑层高。底层高度取基础顶面到二层楼面梁顶的距离,框架梁的跨度取柱轴线之间的距离。 3、梁柱界面尺寸的确定 (1)柱 中柱的截面估算 按中柱的负荷面积估算底层柱的轴力: 恒载12 0.5 0.5 7.8 7.2 7.8 3.0 5 2430kN 活载 2 0.5 0.5 7.8 7.2 7.8 3.0 5 405kN 估算柱轴力设计值N v 1.2 2430 1.4 405 3483kN 中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 600mm 边柱的截面估算: 1轴:按边柱的负荷面积估算底层柱的轴力: A》1.2N v c f c 3 1.2 3483 10 0.85 14.3 3.44 105mm2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很简单,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原则,强柱弱梁,所以,如果是框架柱和框架梁的节点,框架柱的箍筋按照正常设置,框架梁的第一道箍筋从两边50mm开始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2009-01-22 09:30:39| 分类:施工管理|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 1.1箍筋的间距。 1.2纵筋的锚固。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

第七章.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

第七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 7.1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 选取首层梁进行计算,梁控制截面的内力如图7-1所示。 从框架梁内力组合表中选出AC 跨和CD 跨跨间截面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为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梁端弯矩: V b M M x 2-= (7-1) 图7-1梁控制截面图 7.1.1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首层A-C 框架横梁计算: 支座边缘弯矩: 84.17075.0)26.085.053.11675.069.201(A =??-=上M kN ?m 51 .20075.0)2 6.085 .068.11275 .034.230( =??-=上C M kN ?m 对于梁下部配筋,选用最大正弯矩处为支座边缘处,相应的剪力44.19=V kN 33 .16675.0)2 6.085 .044.1975 .048.171( max =??-=M kN ?m 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计算,当梁下部受拉时按T 形截面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5.2.4规定的翼缘的计算宽度的确定:(取较小值) ①按计算跨度l 0考虑时:2000 3 600 660030'=-= = l b f mm

②按梁(肋)净距S n 考虑时:2300)3003300(300'=-+=+=n f S b b mm ③按翼缘厚度'h f 考虑时:150010012300h 12b ''=?+=+=f f b mm 注: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梁时,可不考虑③的规定。 故取2100'=f b mm 梁内纵向钢筋选HRB400级钢筋(360=y f N/mm 2),箍筋选HPB300级钢筋(270=y f N/mm 2);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3.14=c f N/mm 2 , f t =1.43N/mm 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和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查《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表4-3可知:518 .0=b ξ。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 384.0518.05.0-1518.05.0-1b b max s =??=?=)()(,ξξ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3.6-1,规定梁最小配筋率: 表7-1梁最小配筋率 由于梁下部配筋由跨中最大正弯矩控制,即m kN M C ?=48.171A ,支座边缘处33.166max =M kN ?m ,计算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则: 555 45-600a -h h s 0===mm )2 (' 0'' 1f f f c h h h b f - α=1.0×14.3×2000×100×(555-100/2)=1516.52kN ?m> 33 .166max =M kN ?m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018.0555 20003.140.110 33.1662 6 20 ' 1=????= = h b f M f c s αα 550.0029.0018.02-11211=<=?-=--=b s ξαξ

截面设计(梁柱)

截面设计(梁柱)

截面设计 1.1 框架梁 以第1层BC 跨框架梁为例计算。 1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支座弯矩:支座B r :γRE M max =172.23kN.m 支座C :γRE M max =197.31kN.m 跨间弯矩取控制截面,即离支座处4.48m 处的正弯矩: γRE M max =236.56kN.m (1)考虑跨间最大弯矩处: 梁下部受拉时,按T 形截面设计;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设计。 翼缘计算宽度当: 1)按跨度考虑,mm 2700m 7.231.83===='l b f 2)按梁间距考虑,mm 30002700300=+=+='n f S b b 3)按翼缘厚度考虑 m m 66535700s 0=-=-=a h h ,1 .0150.06651000>==h h f 此种情况不起主要控制作用,故取mm 2700='f b 梁内纵向钢筋选用HRB400级钢筋(2mm N 360='=y y f f ),518 .0=b ξ ,混凝土等级选用C30 (2 mm N 3.14=c f ),m m 66535700s =-=-=a h h ,因为 ()[]()m kN 52.2374210066510027003.140.121 1?=-????='-''f f f c h h h b f α 上式大于236.56kN.m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 014.0665 27003.140.11056.23626 12 01=????='= h b f M f c s αα 014.0012.0211211=?--=--=s αξ [] 2 101mm 50.99866527003.14014.00.1=????='=y f c s f h b f A ξα 实配钢筋4C 18(A s =1018mm 2)。 配筋率% 25.0%51.0665 3001018 >=?= =bh A s ρ,满足要求。 梁端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 [] 35 .002.0665 27003.140.11018 36010 1<=????= '= h b f A f f c s y αξ,符合三级抗震要 求。 (2)考虑两支座处: 将下部跨间截面的4C 18钢筋伸入支座,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压钢筋,再计算相应的受拉钢筋A s 。 1)支座B r 上部: () ()003 .06653003.140.13566510183601056.2362 62 010=???-??-?='-''-= bh f a h A f M c s s y s αα 1053.02518.0003.0003.02112110='<=<=?--=--=h a s b s 且ξαξ () ()2 6 0mm 39.759356653601023.172=-??='-=s y s a h f M A 实配钢筋4C 18(A s =1018mm 2)。 配筋率% 25.0%51.0665 3001018 >=?= =bh A s ρ,满足要求。

(完整版)梁柱布置

二、关于结构平面布置: 2.1框架柱 2.1.1柱平面布置 (1)各柱宜分布均匀 ①柱分布均匀,亦及各区域侧移刚度接近,水平力作用时,扭转作用减弱。②每个柱所 分担竖向荷载比较接近③梁跨度接近相等,不会形成长短跨,梁受力更合理 (2)各柱宜成排布置,X、Y 向分别对齐 ①框架梁易贯通,梁柱之间易于形成典型框架,使得传力明确 ②框架梁易于形成连续梁(当转角>15°时,一般不再认为是连续梁) 3)柱间距考虑梁的经济跨度,柱经济间距6m~9m ①若跨度太小,梁截面有下限(一般框架梁最小高度500,最小宽度250),造成梁 配筋均为构造配筋 ②若跨度太大:从梁的角度,一方面梁截面大,影响使用净高;另一方面,可能使梁设 计由挠度控制,非强度控制。从柱角度,可能柱承担竖向力大,柱截面大,影响功能使用,或者带来基础处理等其他方面问题。 4)在能够通过计算的情况下,柱能少布,尽量少布置。①可以使得使用空间更为灵活②多一根柱意味着多一个基础,尤其对于桩基础,可能造成造价大幅提高 5)柱布置应充分尊重建筑使用功能(结构服务于建筑)①竖向构件不应挡门,挡窗等其他立面洞口②不应占交通通道(过道、走廊、楼梯间等),或者影响交通通道宽度 ③柱布置,除非使用功能允许,不应设置在功能房间中间(优先布置在墙角,或墙内) ④柱间距应结合不同建筑物,不用功能特点,进行布置。例如带地下车库,应考虑停车 位距离,按模数布置,避免空间浪费。 (6)柱布置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甲方要求。 ①例如,增加竖向构件,则建筑面积按全面积计算,悬挑按半面积计算②例如,甲方为 偷面积,需要楼板开洞,此中间不能有竖向构件,否则应计算面积 (7)其他因素 2.1.2框架柱截面 (1)柱截面计算控制因素: ①框架柱截面一般受轴压比控制 由:μ =N/FA,当轴压比不满足要求时,一般采用提高混凝土强度或者采用加大截面两种方式;当然综合考虑由于布置不合理时,应重新进行结构布置,以减小柱轴力。 结合:SATWE计算结果轴压比,进行查看但注意:不宜同时在某层既改变截面又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错开操作。同时在控制轴压比时应注意,当结构较高,柱截面较大时,往往每层柱剪跨比较大,此时轴压比控制值,应根据规范适当减小(柱截面越大表现越突出)。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

浅论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 关键词:框架结构节点梁、柱、板荷载受力点施工隐患处理方法论文摘要:在框架结构中,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各种隐患。本文剖析节点施工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1、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如框架的梁柱交汇点、剪力墙结构的暗梁与柱的交汇点等。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受它们共同作用且受力状态复杂。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和安全可靠。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发现钢节点细部构造设计不细致,施工不精心。容易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特别是框架结构节点在施工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 2、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对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作用箍筋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大,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尤其是地震区,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而未对节点区作明确的标明。节点区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

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加上怕麻烦的心里,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确保构件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的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因实际工程中水平锚固常能满足要求。如某9层楼,在设计说明中规定最小锚固长度la=35d,柱截面bh=80m m×60mm,d=25mm,则最小锚固值la=3525=875nlll,其水平段K度为lh=775mm>0.45la这样就容易使垂直钢筋踢破保护层而破坏,因此对边柱点梁钢筋锚固段制作时,应考虑同时满足最小锚固长度、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的要求节点区也常出现多根梁交汇,梁钢筋穿人节点区,出现多层钢筋叠层,如某楼在一节点区出现3根不同方向的大跨度梁支于同一根柱上,梁底排钢筋均为F25,梁底保护层厚度为25mm,由于3根梁底标高相同,因此就出现另外2根梁保护层分别为50㎜、75㎜,如此厚的素凝土层很容易产生裂缝,同时梁的有效高度减小会降低其承载力,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计,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梁柱截面确定)

板厚一般取板跨的40分之一,或者30分之一,不全面,具体可参见《砼规》GB50010-2010第9.1.2条,想必你应该很容易弄到规范吧。 板的经济跨度一般为2-3米,次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4-7米,主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5-8米。梁的截面确定:先根据梁的跨度来确定梁截面的高度。 次梁的截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十五分之一,主梁一般取十二分之一。然后根据高度不超过宽度的四分之一来确定宽度,主梁宽不要小于250,次梁宽度不要小于200为宜。 切记,结构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几乎都可以在规范上找到相关规定。你所做的每一个步骤中的数据、计算公式都要到规范中去找。 荷载其实相对于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了,主要是其中的几个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神马的,其它的到没什么。 说一下荷载的布置,荷载分为恒载和活载,恒载好办,主要是板,梁,柱以及其它建筑层的重量,比如填充墙、门窗、抹灰等。这个荷载是除了钢筋混凝土的梁板柱以外都是要自己手算然后用到建模里面的。活载主要分成楼面均布活载、集中荷载。具体工程的活载是不一样的,主要参见《荷载规范》GB50009-2001,现在要出新的荷载规范了。 1、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 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 柱剪跨比宜大于2; 3 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2、梁截面尺寸选择取决于梁的跨度,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与跨度有关, 主梁 H= 1/12~1/16跨度,B=1/2~1/3H; 次梁 H= 1/12跨度,B=1/2~1/3H; 柱B=1/15跨度,H= 1~1.5B; 1、梁的截面尺寸 (1) 梁的一般要求 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时,首先要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其一般步骤是:先由梁的高跨比h/l0确定梁的高度h,再由梁的高宽比h/b确定梁的宽度b(b为矩形截面梁的宽度或T形、I形截面梁的腹板宽度),并将其模数化。对变形和裂缝宽度要求严格的梁,尚应按规定进行扰度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 ①梁的高跨比 下表列出了梁的高跨比下限值,该值可以满足一般正常使用下的变形要求。但对变形要求高的梁,尚应进行扰度验算。 梁的高跨比下限值 构件类型/支承情形简支一端连续两端连续悬臂 独立梁及整体肋形梁的主梁1/12 1/3.5 1/15 1/6 整体肋形梁的次梁1/16 1/8.5 1/20 1/8 注:1. 表中数值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fy<=400N/mm2的普通钢筋;

柱截面设计

14框架柱截面设计 14.1 框架柱设计条件 各层柱均选用C35,f c =16.7N/mm 2,f t =1.57N/mm 2,柱主筋选用HRB400,f y = f’y =360N/mm 2,箍筋选用HPB300,f y = f’y =270N/mm 2。 各层柱截面尺寸都为400mm ×400mm , 混凝土临界相对受压区高度: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 ),高度<24m ,按规范, 抗震等级取为四级。查抗震规范得,柱的轴压比应小于轴压比限值[0.90]。本设计不考虑地震作用,且柱轴压比皆小于限值[0.90]。 14.2 框架柱正截面设计 计算说明: ①偏心受压构件不需要考虑附加弯矩影响(P-δ效应,挠曲二阶效应)的条件: ? 9.02 1 ≤M M ; ?设计轴压比不大于0.9; ?长细比满足:)/(1234/21M M i l c -≤ 式中:21M M 、——分别为已考虑侧移影响的偏心受压构件两端截面按结构弹性分析确定 的对同一主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绝对值较大的为2M ,绝对值较小端 为1M ,当构件按单曲率弯曲时,21/M M 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l c ——构件的计算长度,近似取偏心受压构件相应主轴方向上下支撑点之间 的距离; i ——偏心方向的截面回转半径。 ②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M C M ns m η= 21/3.07.0M M C m +=

c c a ns h l h e N M ?η202)(/)/(13001 1++ = N A f c c /5.0=? 式中:m C ——构件端截面偏心调节系数,当小于0.7时取0.7; ns η——弯矩增大系数; N ——弯矩设计值2M 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c ?——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当计算值大于1.0时取1.0; a e ——附加偏心距,取20mm 和h /30两者中的较大值; h ——截面高度; 0h ——截面有效高度; A ——构件截面面积; 当ns m C η小于1.0时取1.0。 ③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e 0=M /N ;附加偏心距e a 取20mm 和h /30两者中的较大值;则初始偏心距a i e e e +=0。 ④由于柱为对称配筋截面,则界限破坏时的轴向压力为b 01b ξαbh f N c =,当N ≤N b 时为大偏心受压柱;当N >N b 时为小偏心受压柱。 ⑤大偏心受压时,b f N x c 1α= ;当x ≥2a s ′时,()() ' 0'02/'s y s s a h f x h N Ne A A ---==;x <2a s ′时,() ' 0'' 's y s s a h f Ne A A -= =。 ○ 6大小偏压时,按照规范建议的近似公式求x : 001' 012 010010))((43.0h bh f a h bh f Ne bh f N x c s b c b c b ???? ????????+----+=αξβαγξαγξ,)a h (f ) 2/bx (h f -Ne 'A A 's 0'y 0c 10s s --==x αγ 考虑框架柱同一截面可能承受正负向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配筋计算见表6.2-7。

梁板截面设计与验算

梁(板)截面设计与验算(LJM-2)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 ----------------------------------------------------------------------- 梁截面设计: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矩形梁 b=1500mm,h=700mm。 砼 C30,fc=mm2,ft=mm2,纵筋 HRB335,fy=300N/mm2,fy'=300N/mm2,箍筋 HRB335, fy=300N/mm2。 弯矩设计值 M=,剪力设计值 V=,扭矩设计值 T=。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裂缝宽度计算。 2 抗弯计算: (1)求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εcu=(f cu,k-50)×10-5=(30-50)×10-5= εcu>,取εcu= 按《混凝土规范》公式b 1 f E s cu (2)双筋计算基本公式,按《混凝土规范》公式≤1f() h (3)求截面抵抗矩系数αs h0=h-as=700-35=665mm = s

(4)求受拉钢筋As及受压钢筋As' αs < αsmax=ξbξb)= 受压钢筋按构造配筋As'=ρsmin bh=%×1500×700=2100mm2 M s=As'f y'(h0-a s')=2100××(665-35)=0 = s = A s1=ξα1f c bh0/f y=×××1500×665/=1029mm2 A s2=As'f y'/f y=2100×=2100mm2 As=A s1+A s2=1029+2100=3129mm2 (5)配筋率验算 受拉钢筋配筋率 ρ=As/(bh)=3129/(1500×700)=% > ρsmin=max{,f y=×300=}= 3 抗剪计算: (1)截面验算,按《混凝土规范》公式V=βc f c bh0=×××1500×665=3566063N= > V=775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配筋计算,按混凝土规范公式V < αcv f t bh0+f yv(A sv/s)h0 A sv/s = (V-αcv f t bh0)/(f yv h0) = ×××1500×665)/(300×665) = mm=m 配箍率ρsv=A sv/s/b=1500=% < ρsvmin=% 不满足最小配箍率 抗剪箍筋按构造配筋: A sv/s = ρsvmin×b=%×1500=mm=m 4 配置钢筋: (1)上部纵筋:计算As=2100mm2, 实配11D16(2212mm2ρ=%),配筋满足 (2)腰筋:计算构造As=b*hw*%=1995mm2, 实配10d16(2011mm2ρ=%),配筋满足 (3)下部纵筋:计算As=3129mm2, 实配16D16(3217mm2ρ=%),配筋满足 (4)箍筋:计算Av/s=1716mm2/m, 实配D10@100四肢(3142mm2/m ρsv=%),配筋满足 5 裂缝计算: (1)截面有效高度: - = h0h a s 70035665mm = - = (2)受拉钢筋应力计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式 sq (3)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根据《混凝土规范》式 ? A te0.5b h? 0.51500700525000mm2 = = =

梁柱截面尺寸的定义

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 一、面、尺寸的调整设计人员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仍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将初步确定的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一般可得到下述三种结果:1)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2)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过大(试算时可控制柱的配筋率不大于3%)。此时可适当放大这部分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3)梁、柱的截面尺寸均合适,勿需调整,此时要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二、梁、柱的适宜配筋率原则:掌握配筋率“适中”为宜。这个“适中”指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取中间段,其值约相当于定额含钢量。规范规定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最大配筋率为2.5%;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区间为0.6%~5%。建议:对于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取0.4%-1.5%较适宜。对于框架柱,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取1%~3%较适宜。梁、柱配筋率的上限在试算在试算阶段宜留有一定余地,因为下一部梁、柱配筋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空间。三、框架梁配筋的调整框架梁显示的配筋是梁按强度计算的配筋量,调整的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的问题。(一)缝宽度超限问题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二)强剪弱弯问题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高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即“强剪弱弯”。建议:具体在调整梁的配筋时,可做以下几项调整:1)梁端负弯矩钢筋可不放大(系数采用1);2)梁的跨中受拉钢筋可放大1.1-1.3倍;3)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4)按构造要求对于跨度大于6m的框架梁设弯起钢筋。四、框架柱配筋的调整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电算结果往往是构造配筋即可。按柱的构造配筋率0.8%配筋,只相当于定额指标的1/2~1/3,有经验的设计人是不会采用的。因为受地震作用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则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结果往往导致配筋不足。建议:框架柱配筋的调整可做以下几项1)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比较各柱的配筋,取其教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2)调整柱单边钢筋的最小根数:柱宽<=450mm时3根,450<柱宽<=750mm时4根,750mm<柱<=900mm时5根。(注意:柱单边配筋率不小于0.2%)3)将框架柱的配筋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放大大些(不小于1.4倍),边柱次之,中柱放小些(1.2倍)4)由于多层框架时电算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

第七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第七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㈠框架梁截面设计 7.1 框架梁设计规范说明 7.1.1抗震规范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收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本建筑工程抗震等级为三级,加密区长度为1.5b h 和500中取大值,为1050mm ,箍筋最大间距为150mm ,最小直径为8mm 。 设计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 f 14.3N/2m m ,t f =1.43 N/2m m .柱采用C30混凝土,梁采用C3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为25mm ,柱为35mm 7.1.2框架梁界面设计: 设计说明:支座外梁上部受拉,按矩形梁计算,跨中下部受拉,按T 形梁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要求,7度设防的框架结构,高度≤30m 时,为三级抗震等级,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75.0=RE γ,抗震设防要求纵向受拉筋的锚固长度 a aE l l 05.1=,箍筋o 135弯钩,平直长度≥10d 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035.0h x ≤,梁端纵向受拉筋%5.2≤ρ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5.142.0(1 00h s A f bh f r V sv yv t RE b +≤ (均布荷载) 纵向钢筋配筋率min ρ: 支座 0.25%和55y t f f /取大 跨中 0.2%和45y t f f /取大(抗震规范) 至少两根通长钢筋 直径>12mm

关于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浅析

关于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浅析 发表时间:2015-10-13T10:31:32.7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作者:刘永生 [导读]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等优点。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等优点。在施工过程中梁柱节点的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框架结构;节点;施工;问题;措施 一、在节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钢筋制作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节点钢筋制作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节点内受力主筋锚固及节点区域箍筋,其发挥的约束作用受到箍筋大小的影响,间距越小承受的剪力强度就越高。梁柱节点区域中包含横梁、纵梁与柱的三向交叉纵向钢筋,且钢筋相对密集,因而在施工箍筋配置阶段具有一定难度。一般来讲施工常用方法为完成梁板模板支设后将其放入钢筋梁骨架之中再进行节点箍筋放置。然而由于安装绑扎钢筋具有较大难度,一些施工人员经常为了便利操作便少放或不放箍筋,还会出现绑扎箍筋不牢固等问题,直接会对混凝土抗裂结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位于梁柱节点中的箍筋我们可优先考虑依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笼制作,并将纵向柱钢筋套入,进行牢固焊接或绑扎,而后再将梁钢筋放入,进而保障安装构件钢筋质量,我们尤其应注重做好面向工人的各环节质量技术交底,按照施工严格要求与相关规范实施绑扎安装。位于边柱节点之中为有效保障锚固钢筋长度,我们可弯折梁钢筋并将其插入节点区域之中,实际操作中设计工作人员往往仅注重位于图纸之中针对锚固最小长度进行明确规定,却忽视了垂直锚固与最小水平的锚固长度。因此从事设计工作人员应科学审视系部节点设计详图,进行节点位置布置钢筋的科学明确进而有效避免遗留不良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2、梁柱节点区加密箍筋问题与处理方法 相关施工规范标准明确规定,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梁柱核心阶段区域之中的箍筋量应不低于加密柱端区配箍实际量,这样一来便可有效提升柱子总体承载力,并合理避免由于受到剪切力令主筋弯曲并被不良破坏。然而许多施工设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节点加密箍筋的现实必要性,没有充分进行节点内力的良好分析,而核心节点区域中也欠缺明确标注。就施工人员来讲,梁柱节点区域之中交叉纵横的钢筋本身便较为密集,因而依据正常方式进行钢筋绑扎确实相对困难,且加密难度会相对增加,倘若欠缺明确的施工图标注,便较难依据要求规范实施箍筋绑扎安装。 二、梁柱节点模板安装施工 粱柱节点模板安装施工阶段支模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且具有较低功效,一般来讲实际施工进程中通常应用临时现场散装方式,进一步导致存在较大的尺寸偏差现象,令拼缝有失严密性,具有较差的接驳垂直度与表面平整性,倘若要对其拆除并进行重装则相对较为麻烦,并不利于便捷的清理节点中杂物以及调整处理节点箍筋。 基于节点区绑扎箍筋顺序,我们应首先履行穿梁底筋并完成节点箍筋绑扎后才可进行节点模板安装,我们可应用框架梁总体宽度范畴之外的合理节点模板借助改进工具定制模板做法,注重施工要点控制。即首先我们应依据各节点编号几何数据明确制作节点模板方案,一般来讲节点框架梁矩形宽度范畴之外模板包含位于四个侧面一片或两片矩形板,下部模板及搭接柱长度我们应取40mm,进而便于固定。同时我们应结合组合模板节点方式进行具体每篇模板尺寸的确定并进行编号标识,同时我们可将各节点制作模板图进行科学绘制。接下来我们应选派具有熟练技术水平的木工,依据各节点制作模板图进行工具式模板节点的预制并清晰完成相应标识。我们可选用厚度为18mm 的模板制作夹板,同时采用60×80mm的木枋进行背楞制作,应控制其间距在300mm之下。同时我们应将专用装模夹具预先加工完毕,圆形柱我们应利用圆箍扁铁夹具,而矩形柱则可应用钢管夹具,对拉螺栓紧固我们则可采用直径为14的圆钢。 节点模板现场安装阶段我们应逐步随着施工进度进行,首先应用铁钉初步固定模板于柱身,进行安装垂直度与标高的检查并完成适应性调整后进行夹具安装并实施螺栓的初步收紧,当复查无误后我们则应将螺栓用力收紧进而完成安装。同时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可将梁板与节点模板进行连结加固。在应用工具式模板定制节点体系阶段,我们一般可周转使用节点模板约十次,进而有效的节约材料与人工,可提前进行制作,同时也可有效节约现场实际作业时间,提升施工进度。 三、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 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进程中其结构水平与竖向构件混凝土我们应合理取值强度等级,并要求搅拌混凝土厂进行配合比例的良好设计调整,充分满足可泵性与强度等级要求,柱子混凝土应降低其含砂率并控制水泥的总体用量,降低用水量以控制坍落度,提升石子含量。同时我们还应对外加剂以及粉煤灰用量进行适应性调整。框架结构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搅拌站现场泵送混凝土浇捣或商品混凝土,输送完毕后进行分层的振捣,位于楼面梁板预留斜面并在梁中进行邻接面预留,同时我们位于密集钢筋位置采用插入小型振捣器方式强化振捣,有效杜绝死角漏振现象。实施不同等级强度混凝土梁柱浇筑阶段,我们应合理控制混凝土邻接面不应形成冷缝,并依据浇筑速度及面宽进行梁柱节点与梁板混凝土体积的合理计算,进而有效缩短浇捣施工时间。完成浇捣施工之后我们还应强化养护,尤其注重板下梁侧的合理浇水,进而有效控制不良裂缝产生。 四、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1、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4、增加梁的侧面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只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到位,对症下药,并精心施工,梁柱节点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附近的裂缝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完整版)梁柱布置

二、关于结构平面布置: 2.1 框架柱 2.1.1 柱平面布置 (1)各柱宜分布均匀 ①柱分布均匀,亦及各区域侧移刚度接近,水平力作用时,扭转作用减弱。 ②每个柱所分担竖向荷载比较接近 ③梁跨度接近相等,不会形成长短跨,梁受力更合理 (2)各柱宜成排布置,X、Y向分别对齐 ①框架梁易贯通,梁柱之间易于形成典型框架,使得传力明确 ②框架梁易于形成连续梁(当转角>15°时,一般不再认为是连续梁) (3)柱间距考虑梁的经济跨度,柱经济间距6m~9m ①若跨度太小,梁截面有下限(一般框架梁最小高度500,最小宽度250),造成梁配筋 均为构造配筋 ②若跨度太大:从梁的角度,一方面梁截面大,影响使用净高;另一方面,可能使梁设 计由挠度控制,非强度控制。从柱角度,可能柱承担竖向力大,柱截面大,影响功能使用,或者带来基础处理等其他方面问题。 (4)在能够通过计算的情况下,柱能少布,尽量少布置。 ①可以使得使用空间更为灵活 ②多一根柱意味着多一个基础,尤其对于桩基础,可能造成造价大幅提高 (5)柱布置应充分尊重建筑使用功能(结构服务于建筑) ①竖向构件不应挡门,挡窗等其他立面洞口 ②不应占交通通道(过道、走廊、楼梯间等),或者影响交通通道宽度 ③柱布置,除非使用功能允许,不应设置在功能房间中间(优先布置在墙角,或墙内) ④柱间距应结合不同建筑物,不用功能特点,进行布置。例如带地下车库,应考虑停车 位距离,按模数布置,避免空间浪费。 (6)柱布置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甲方要求。 ①例如,增加竖向构件,则建筑面积按全面积计算,悬挑按半面积计算 ②例如,甲方为偷面积,需要楼板开洞,此中间不能有竖向构件,否则应计算面积(7)其他因素 2.1.2 框架柱截面 (1)柱截面计算控制因素: ①框架柱截面一般受轴压比控制 由:μ=N/FA,当轴压比不满足要求时,一般采用提高混凝土强度或者采用加大截面两种方式;当然综合考虑由于布置不合理时,应重新进行结构布置,以减小柱轴力。 结合:SATWE计算结果轴压比,进行查看 但注意:不宜同时在某层既改变截面又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错开操作。 同时在控制轴压比时应注意,当结构较高,柱截面较大时,往往每层柱剪跨比较大,此时轴压比控制值,应根据规范适当减小(柱截面越大表现越突出)。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梁截面的确定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梁系的布置形式后,按照建筑外立面造型、室内净高、外观要求、使用功能等需要,并结合结构受力和变形所需,综合确定梁截面的高度。当某梁高度因受力或变形所需而大于典型梁高时,需判断是否会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可能存在影响时,则必须跟建筑专业协商后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二、有关梁的基本计算参数的确定 SATWE中与梁有关的主要有如下参数: 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因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种非纯弹性的材料,在梁的裂缝宽度没有超出规范限制的情况下,砼也会进入弹塑性的工作状态,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适当减小支座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为避免梁支座处出现过宽裂缝,对现浇结构,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在0.8~0.9的范围内取值,一般可取0.85。 2.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通过此参数可将梁的正负设计弯矩均放大,提高其安全储备。工程设计一般取1.0,不必高于规范的标准而对梁弯矩进行专门的放大。 3.梁扭距折减系数: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作用而对梁的扭距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一般可取0.4。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结构设计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的刚度有所降低,程序中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取值大小以尽量使连梁不超筋为宜,程序限定不小于0.5。 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用此系数来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贡献。按《高规》第 5.2.2条的条文说明,通常现浇楼面的中梁可取2.0,边梁由程序自动计算为1.5。 6.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点选该项,以使计算模型较接近实际。 7.梁主筋及箍筋强度:按实际情况取用。 8.梁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对实际配箍没有影响,仅会影响计算配筋简图中输出的数值,为便于以统一的标准对计算配箍值进行判断,现规定设计时均取为100。此外,还需在计算模型中,准确地定义框架梁的抗震等级、框支梁、需进行刚度折减的连梁、需设置的计算铰等,才会得到较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计算结果。 三、按计算配筋简图及规范的构造要求配置梁钢筋对于一个标准层对应多个计算层的平面,需经比较后选出一个配筋普遍较大的计算层作为配筋的基准平面,以该平面为依据完成配筋设计后,再对其它计算层中配筋较大的部位进行局部的修正。 配筋的具体步骤按以下顺序进行: 1.配置梁箍筋 一般设计人员习惯上往往较专注于梁纵筋的配置,而容易忽略梁计算箍筋超过说明中的箍筋缺省值的部位,从而造成若干部位配箍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配箍不足会带来较不利的后果, 原因为:(1)由于抗剪计算的复杂性,其结果的准确性远没有抗弯计算成熟,各国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还没有得出统一的计算模式,故某些部位即使按计算箍筋配足,亦不一定有太大的富裕(相对于受弯),因此当实际配箍与计算箍筋相差较大时,可能会在正常使用或经受风及小震作用时即发生剪切破坏或出现过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