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

1.引言

随着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承载业务得到迅猛发展,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已逐渐成为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主要媒体形式。多媒体通信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互渗透和发展的产物,在经历了基于电视广播技术交换、基于电路交换和基于分组交换的三代通信技术后,现在已成功发展到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网络为传输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手段,因此许多应用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等。其中,视频会议系统(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就是针对多种媒体复合体的一种崭新的以多媒体形式支持多方通信和协同工作的主要应用于IP 网络的多媒体应用系统。由于高带宽的数据连接日益普遍、高压缩高保真的视音频压缩机制和越来越多的视频会议软件的开发,视频会议将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日常应用。本文主要围绕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讨论,是利用视频技术和IP数据通信技术通过IP网络在两点或多个地点之间建立可视通信,实现图像、语音及数据交

流的一种会议形式。在效果上完全可以代替现场会议。

2. 视频会议系统

2.1 发展历程

第一代视频会议出现在1930年的4月,在AT&T总部和他们的位于纽约市的bell实验室之间实现。到了70年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会议系统Emisari和Forum-Planet。在1990年,H.320标准被引入了视频会议,但是由于它仅适用于窄带ISDN以及相似特性的专用网,并且价格较高,普遍性不强。到了1996年,ITU-T推出了H.323系列标准,主要描述无服务质量保障的LAN多媒体通信终端、设备和服务。到1997年ITU-T又通过了H.323第二版(H.323 v2),是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建议。

2.2 H.323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H.323是无服务质量保障的LAN上的会议系统标准。它涵盖了音频、视频和数据在IP网络上的通信,包括各种独立设备、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或点对多点视频会议,解决了视频会议中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问题。视频标准用H.263,音频标准用G.711、G.722、G.723或G.728。复接/分接技术H.225把音频、视频和数据集中于一个流中,按照逻辑通道传输,通道呼叫用H.245协议控制。

H.323视频会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网络、多点控制单元(MCU)和其他的输入/输出部件组成。

图1 H.323视频会议系统结构框图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视频、音频、数据、指令等各种数字信号分别进行处理后组成一路复合的数字码流,再将它转变为适合在传输网络中传输的格式送到信道中进行传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件:视频编解码器、音频编解码器、数据协议、控制协议、复接/分接。

(2)传输网络

H.323定义的多媒体终端可运行在IP网络上,由于它是面向非连接的网络,因而对实时的多媒体信息传输而言是不适合的,但是TCP/IP协议对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并没有根本性的限制。目前世界主要的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各大公司都在对IP网络上的传输协议进行改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如RTP/RTCP、RSVP、IPv6等协议,为在IP网络上大力发展诸如视频会议之类的多媒体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有ADSL、电信专线、卫星网络等多种选择。

(3)MCU

由于现今各种网络本身的控制功能还不能满足视频系统所要求的多点对多点的控制,这就需要MCU来控制各个通信终端直接的信息传输与切换。用于支持三个以上端点设备的会议。MCU的基本功能是按用户的要求完成对视频、话音、数字信号切换。它主要由网络接口单元、呼叫控制单元、多路复用/解复用单元、音频处理器、视频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