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临床内科学知识:颅底骨折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江苏临床内科学知识:颅底骨折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江苏临床内科学知识:颅底骨折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江苏临床内科学知识:颅底骨折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以线形骨折为主,因骨折线常通向鼻旁窦或岩骨乳突气房,由此分别与鼻腔或外耳道连通,亦称为内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依其发生部位不同,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后窝骨折,临床表现各有特征。中公卫生人才网帮助大家梳理临床外科学知识-颅底骨折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1)颅前窝骨折的临床征象:

前额部皮肤有挫伤和肿胀,伤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口鼻出血。有时因血液吞入胃中,而呕吐出黑红色或咖啡色液体。

颅前窝底部骨折撕裂颅底部脑膜及鼻腔黏膜时,即出现脑脊液鼻漏,脑脊液常与血液相混,而呈淡红色,滴在吸水纸上有浸渍圈。脑脊液漏可因呛咳、挣扎等因素而加剧。偶尔气体由鼻旁窦经骨折线进入颅腔内,气体分布于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称为“外伤性颅内积气”。脑脊液鼻漏一般于伤后数天常能自停。

伤后逐渐出现眼睑的迟发性皮下瘀斑,俗称“熊猫眼”征。出血因受眶筋膜限制,而较少扩展至眶缘以外,且常为双侧性。眶顶骨折后,眶内出血,还可使眼球突出,如出血在球结膜之下由后向前延伸,血斑常呈扇形分布,其基底位于内外眦,后界不明,而尖端指向角膜及瞳孔,亦常为双侧性。

骨折线累及筛板,撕裂嗅神经导致嗅觉丧失,当骨折线经过视神经孔时,可因损伤或压迫视神经而导致视力减退或丧失。颅前窝骨折也常伴有额极及额叶底面的脑挫裂伤以及各种类型的颅内血肿。

(2)颅中窝骨折的临床征象:

临床上常见到颞部软组织肿胀,骨折线多限于一侧颅中窝底,亦有时经蝶骨体达到对侧颅中窝底。

骨折线累及颞骨岩部时,往往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出现周围性面瘫,听力丧失,眩晕或平衡障碍等。

骨折线经过中耳和伴有鼓膜破裂时,多产生耳出血和脑脊液耳漏,偶尔骨折线宽大,外耳道可见有液化脑组织溢出。

骨折线经过蝶骨,可损伤颈内动脉产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表现为头部或眶部连续性杂音,搏动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和视力进行性减退等,颈内动脉损伤亦可形成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又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时颈内动脉损伤或外伤性颈内动脉瘤突然破裂,大量出血经骨折缝隙和蝶窦涌向鼻腔,发生致死性鼻腔大出血,如不能果断,迅速地控制和结扎颈总动脉,病人将死于出血性休克。

眶上裂骨折时,可损伤眼、滑车和展神经,以及叁叉神经第1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和前额部感觉障碍,即为眶上裂综合征。

(3)颅后窝骨折的临床征象:

常有枕部直接承受暴力的外伤史,除着力点的头皮伤外,数小时后可在枕下或乳突部出现皮下淤血,骨折线经过枕骨鳞部和基底部,亦可经过颞骨岩部向前达颅中窝。

骨折线累及斜坡时,可于咽后壁见到黏膜下淤血,如骨折经过颈内静脉孔或舌下神经孔,可分别出现下咽困难,声音嘶哑或舌肌瘫痪。

骨折累及枕骨大孔,可出现延髓损伤的症状,严重时,伤后立即出现深昏迷,四肢弛缓,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精华集萃——内科篇(破解版)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知识点精华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迎战2010年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特搜集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试题,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为助您一臂之力,好医生还推出了无效退款视频辅导大礼包班,向您全面讲解考试重点、难点,及考试答题技巧;相应的在线分科联系,全真模拟考场更是您的考试如虎添翼;更有专家在线答疑,解除您学习的后顾之忧。欢迎您随时惠顾好医生商城,相信您会有更多的收获。预祝大家2010年医考考试顺利通过! 内科学 国内咯血的最常见病因是肺结核(2001) 少尿的定义是 24 小时尿量 <400ml (2002) 无尿是指成人 24 小时尿量不足 100ml (2004) 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时心尖部可存在 Austin-Flint 杂音 (2005) 体温昼夜变化的特点是昼夜间呈现周期性波动(1999) 正常肺部叩诊音为清音(2000) 右心室肥大,心尖搏动的位置为向左移位(2002) 靴形心脏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003) 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是心底部听诊最清楚(2004) 胸骨左缘第 2 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应考虑为肺动脉瓣狭窄(2005) 心脏杂音较局限、不传导的器质性病变是二尖瓣狭窄(1999) 弛张热常见的疾病是败血症(2000)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听到 3/6 级收缩期杂音,P2固定分裂,见于房间隔缺损(2003)心尖部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第一心音亢进提示二尖瓣狭窄(2004)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抗感染治疗(2001)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是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作持续 3 个月,连续 2 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2002) 可能成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最主要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2003)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功能开始出现异常最主要的表现为 FEV1/FVC<70%(2004)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颅底骨折的 临床表现(1)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 毛 上自乳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 上自髂前上棘 ,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包括会阴部及臀部,剔除阴毛 以切口为中心包括上,下方和20cm 以上,一般超过远,近端关节或为整个肢体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腹部手术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下腹部手术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腹股沟手术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毛 肾手术 上自乳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 会阴部手术 上自髂前上棘 ,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包括会阴部及臀部,剔除阴毛 四肢手术 以切口为中心包括上,下方和20cm 以上,一般超过远,近端关节或为整个肢体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低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腹部手术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下腹部手术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腹股沟手术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毛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临床医学内科知识点整理

心血管系统 心力衰竭 一、病因(掌握) 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2.心脏负荷过重。 诱发因素 1.感染2.心律失常3.肺梗塞4.过度体力劳累与情绪激动5.妊娠与分娩6.贫血与出血7.血容量增加 二、病理生理(掌握) 1.代偿机制:Frank-starling 机制、心肌肥厚、神经体液代偿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 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 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三、心力衰竭的类型 1、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2、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 3、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心功能分级: 慢性心力衰竭 一、临床表现 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表现(掌握)。 症状 1、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2、咳嗽、咳痰咯血。 3、心排量不足的表现(乏力疲倦、头晕、心悸)。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体征:肺部啰音,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表现为主(掌握)。 症状:上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体征:1、水肿。2、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3、肝脏肿大。 4、右心扩大,三尖瓣出现返流性杂音。 5、胸腔积液。 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但常以一侧为主。 二、实验室检查 1、X 线检查:提供心脏疾病的原因及肺淤血程度,Kerly’s B 线的临床意义。 2、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帮助明确心衰病因。 3、放射性核素检查。血池扫描:检查EF 值,了解心脏舒张功能。 4、心—肺吸氧运动试验:在运动状态下测定患者对运动的耐受量。 5、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熟悉);计算心脏指数(CI)及肺小动脉楔压PCWP ,有助于评估泵功能衰竭,便于分型及指导临床用药。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胸腰段记脊柱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育脊髓或末尾马尾神经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者,据报告最高可达70%,能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 临床表现检查诊断 1、有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4、注意多发伤,多发伤病例往往合并有颅脑、胸、腹脏器的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5、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 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突畸形。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 如有神经损伤表现,应机制告诉家属或陪伴者,并及时记载在病史卡上。6、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缺点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X线摄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老年人感觉迟钝,胸腰段脊柱骨折往往主诉为下腰痛,单纯腰椎摄片会遗漏下胸椎骨折,因此必须注明摄片部位包括下胸椎(T10—12)在内,通常要拍摄正侧位两张片子,必要时加拍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则可以看到有无椎弓峡部骨折。由于颈椎前方半头尾是一种隐匿性损伤,没有明显的骨折,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时很容易疏忽掉而难以诊断。如果仔细读片,仍可发现有四种特征性X线表现:(1)棘突间间隙增宽。(2)脊椎间半脱位。(3)脊椎旁肌痉挛使颈椎丧失了正常的前凸弧,上述各种表现在屈曲位摄片时更为明显。(4)下一节椎体前上方有微小突起表示有轻微的脊椎压缩性骨折。X线检查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显示出椎管内受压情况,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须作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出椎体的骨折情况,还可显示出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了多少,CT片不能显示出脊髓损伤情况,为此必要时应作MRI检查,在MRI片上

肱骨上段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上端骨折临床路径 一、肱骨上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肱骨上端骨折(ICD-10:S42.200) 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ICD-9-CM-3:79.31004/79.31005/79.31006/79.31007/79.3100 8/79.310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上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肱骨上端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折AO骨折分型有手术指针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5.除外病理性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骨折、肱骨上端骨折(ICD-10:S4 2.300、ICD-10:S42.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肱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肱骨正侧位X线片、肩关节正位片+穿胸位片; (6)胸片、心电图; (7)炎症性指标筛查(ESR、CRP、IL-6、PCT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上肢CTA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临床医学内科工作总结

临床医学内科工作总结 转眼间实习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教育社会实践学习,回想起实习的日子,收获丰富,特别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实习鉴定。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算算进心内科实习的日子有半个月了吧,新年刚过。感觉到现在,自己在心内科学到的东西没多少增加。踏进了科室,见识了不少的人,接触了不少的事情。也让我看清楚了有些人的面孔。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实习,就代表了自己已经开始接触半个社会了呢? 由于实习时间不是很长,与学生交流少,目前学生的内心世界及现有的学习状态,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不是易事,有待以后去探索,总之,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对于教师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熟悉,尚待完善。

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审批表 .doc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减轻患者负担,结合我院实际,重新修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同时加强医院各部门、科室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

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及时发现诊疗活动和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善诊疗和质量管理,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床路径的管理组织 (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信息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试点工作机制。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3、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颅底骨折教案_2003版

颅底骨折理论课教案

第二十三章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颅底骨折(basilar fractures) 情景引入: 一个工地上出了事故,医院急诊科走廊里满是人,护士小张,发现有一个工人坐在地上,一手托着脑袋一手在拿餐巾纸塞鼻子,看到有淡红色的液体渗透餐纸往下滴,他一般情况还好,没见有明显的外伤。 护士:你好,你感觉怎么样?有哪里受伤吗? 工人: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头有点疼,流鼻血,塞一下就好,我可以回家了吧? 护士:...... 如果你是这名护士,你该如何做呢?能让他直接回家吗?如果不行又该帮助他呢?现在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没关系,我们先学习今天的内容,然后再来帮助这位工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章第二节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第一部分内容:颅底骨折(basilar fractures)。 (一)解剖概要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颅底的解剖。请看这张图。 颅底骨面凹凸不平,厚薄不一,有两侧对称的、大小不等的骨孔和裂隙,脑神经、血管由此出入颅腔。颅底被蝶骨和岩骨嵴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颅骨的气窦(如额窦、筛窦、蝶窦及乳突气房等)均贴近颅底,气窦内壁与硬脑膜紧贴。 同学们可能会纳闷,颅底算是比较隐蔽部位,就是头顶裂了也不见得会伤那里呀,什么样的力会使它发生骨折呢?我们来看看。 (二)病因、病理 当暴力直接打击在颅底平面上或暴力由脊柱上传时常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引起颅底骨折(例子:腾空跳,脚伸直着地的感觉)。颅底部的硬脑膜与颅骨紧贴,当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产生脑脊液外漏而成为开放性骨折,因此可引起颅内感染。(通过解剖我们知道这里有神经血管出入,颅底骨折还可能累及脑神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颅底不同部位骨折到底有哪些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三大临床表现:1.迟发的淤血瘢

骨折的专有体征

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长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如 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有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体征只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若,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它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 移位。 骨折的其它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 叩击痛。 (2)肿胀及瘀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浅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瘀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 肢体活动受限。 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仅有这些临床表现,此时需X线照片检查才能确诊。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2)一) 局部畸形骨折移位时,受伤局部的形状发生畸形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种畸形:1.成角畸形:骨折远端偏离原来纵轴者。2.短缩畸形:骨折在纵轴方向缩短者。3.旋转畸形: 骨折远端向内或向外旋转者。4.内外翻畸形:指关节部骨折端向内或向外成角变位者。 除上述畸形之外,不同部位尚可出现特定的畸形,典型体征或强迫性特殊体征。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时的Dugas征;髋关节后脱位时的屈曲、内收、内旋征;Colles骨折时的银叉样畸形征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骨折断端间有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2.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标准。 3.出现血管损伤者,需急诊手术。 4.患肢肿胀持续性加重,有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局部张力水泡形成者,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4 2.301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科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呼吸内科临床基础知识问答

呼吸内科临床基础知识问答

————————————————————————————————作者:————————————————————————————————日期: ?

1.2病情观察 1.病情观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一般状况:包括发育、营养、面容与表情、姿势和体位、步态、皮肤、黏膜;(2)生命体征:T、P、R、Bp;(3)神经精神状况:包括意识、瞳孔、心理状态;(4)常见症状的观察:如疼痛、咳嗽、咳痰与咯血、恶心与呕吐等;(5)其他方面:饮食、睡眠、药疗、或特殊治疗后反应的观察。 2.试述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典型面容。 答:(1)急性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煽动,表情痛苦。见于急性热病如大叶性肺炎、疟疾患者;(2)慢性面容:面色憔悴,面色灰暗或苍白,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患者等;(3)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乏力,见于各种贫血患者;(4)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大,眼球凸出,目光闪烁,兴奋烦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5)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座疮和小须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6)病危面容:面容枯槁,面色苍白或铅灰,表情淡漠目光无神,眼眶凹陷,鼻骨峭耸,见于大出血、严重休克、脱水、急性腹膜炎患者等。 3.成人的体温正常值是多少?何谓发热? 答:正常成人体温:腋温36.0℃~37.0℃,平均36.5℃;口温:36.3℃~37.2℃,平均37.0℃;肛温:36.5℃~37.7℃,平均37.5℃。机体在制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得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 4.试述常见热型及特点。 答:(1)稽留热:体温在39℃~40℃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体温差可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迅速降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天间歇后体温又升高,高热与无热期有规律,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有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规律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5)不规则热:发热无一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5.机体散热有哪些途径? 答:(1)辐射:机体热量以热射线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2)传导:机体热量直接传至与之接触的较冷物体;(3)对流: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带走机体的热量;(4)蒸发:通过汗液蒸发带走机体热量,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以辐射、传导、对流方式散热为主;当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体温时,则以蒸发散热为主。 6.成人脉搏的正常值是多少?脉搏的一般特性有哪些? 答:正常成人在安静的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脉搏的一般特性:脉率、脉律、脉搏的强度、脉搏的紧张度、动脉壁的状态。 7.成人呼吸的正常值是多少? 答: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 8.临床观察呼吸功能的要点有哪些? 答:(1)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幅度,胸式或腹式呼吸,呼吸困难程度和性质及体位改变对呼吸的影响等,确定有无呼吸道梗阻和呼吸抑制;(2)观察末梢循环状态,皮肤色泽有无发绀等;(3)注意患者神志变化,有无烦躁不安、意识改变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9.如何运用血气分析来判断缺氧程度。 答:轻度缺氧:PaO 26.7~9.3KPa(50~70mmHg);中度缺氧:PaO 2 4.0~6.7KPa(30~50mmHg);重度 缺氧:PaO 2 4.0KPa(30mmHg)以下。 10.正常成人血压的范围,毫米汞柱与千帕如何换算? 答:(1)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30~40mmHg,平均动脉压100mmHg;(2)7.5毫米汞柱(mmHg)=1千帕 11.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1)心脏的每博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2)心律,主要影响舒张压;(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的高低反应外周阻力的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当此作用减弱时,收缩压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正确处理的基础。骨折患者,肢体畸形往往十分明显,如果医生只根据一两处显眼的畸形就下结论,或只凭借X线片就作出诊断,就很可能漏诊、误诊。因此首先要判断有无骨折存在,再进一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在诊断骨折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多发伤与合并伤,从而做出全面的诊断与切合实际的处理。 诊断骨折主要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照片检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 一、外伤史 询问病史涉及的方面虽然很多,但为了能及时而较明显地作出诊断,应该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受伤情况(时间、地点、部位、姿势、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②疼痛(什么部位疼痛)。③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排尿障碍等)。 二、症状和体征 (一)全身表现 1.休克: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病人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引起休克。 2.体温增高:一般骨折后体温正常,只有在严重损伤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伤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 (二)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长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如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有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体征只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若,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它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移位。 2.骨折的其它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叩击痛。 (2)肿胀及瘀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浅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瘀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肢体活动受限。 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仅有这些临床表现,此时需X线照片检查才能确诊。 三、骨折的X线检查 诊断骨折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X线照片检查进行诊断。用X线照片或透视来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为骨折诊断提供依据,另一些骨折必须拍X线才能确诊。对于骨折一般要求是拍正、侧位片,同时包括一个临近的关节,有些骨折还需加拍特殊的投照位置,如腕舟骨的45°角位拍片。

临床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了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在教课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像等教学工具,结合临床病历分析,进行讲授教学。木课程授课时间为第二学期,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课90学时,见习课30学时;考试成绩结构: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见习课成绩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掌握各系统疾病发生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疾病的防治;同时通过临床见习课的学习,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理论与医院病人诊治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衔接 内科学是一门继学习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基础课之后的临床课,因此,在其教学内容安排上是以前者为基础进行的。 四、教学方法 内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见习。理论课教学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六版为基本教材,参照本科第七版《内科学》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进行授课。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杏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五、学时分配 序号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

1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 单位:神经外科一主持人:丁增芹护士长报告人:张娜 参加人员全体护理人员时间2014年6月17日 查房内容(1) 病种(2) 病例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的讨论结果(3) 通过查房解决了哪些护理上的问题(4) 护士长主管护师的意见等 33床张学玉男48岁T 37℃P 76次/分R 19次/分BP 120/80 mmhg 患者因被骑车撞伤,伤及头面部、胸部,急诊于2014.5.31 13;40分收入院,患者伤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醒后感患处疼痛、伴明显头晕恶心。入院后患者神志清、精神不振,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禁饮食,降低颅内压、消炎、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并给与头部冷敷吸氧等治疗。现患者病情稳定 一护士长:颅底骨折的定义是什么? 邹晓蕾护士: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后,当暴力强度超过其弹性限度而发生骨折称为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颅中凹骨折、颅后凹骨折;按骨折的形状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入性骨折。: 护士长:颅底骨折有哪些临床表现? 崔鑫护士:(1)颅前窝骨折:以熊猫眼为主要特征,迟发性眼睑青紫肿胀,球结膜下淤血,成青紫色。有脑脊漏液时,可由口腔或鼻腔流出血性脑脊液,部分患者无鼻腔漏液,但呕吐物中带血。额叶底部搓伤或气颅,嗅神经损伤可出现单侧或双测嗅觉障碍。当视神经受损或视神经管骨折,可出现视力障碍。 (2)颅中窝骨折: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脑脊液耳漏,耳后迟发型瘀斑,及伴随的脑神经损伤。 (3)颅后窝骨折:颈部肌肉肿胀,乳突区皮下迟发性瘀斑及咽后壁粘膜淤血、水肿等征象,可并发延髓损伤 三、护士长: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徐莹莹护士: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病室早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限制减少探视陪护人员。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及家属,排除其恐怖心理。 体位:绝对卧床,床头抬高十五度到三十度,头部稍偏患侧,借重力使脑组织贴近颅底硬脑膜漏孔处,促使漏孔粘连封闭。 张晓露护士补充症状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颅后窝骨折患者应注意观察呼吸变化,防止继发颅内血肿发生。 观察脑脊液漏,注意与耳鼻道损伤出血鉴别,将血性液体滴在白色滤纸上,如果血迹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可判断为脑脊液漏;或用尿糖试纸测验,呈阳性可判断为脑脊液漏。低颅压性头痛常因脑脊液大量外流所致,病人表现为剧烈头痛、眩晕,伴有呕吐厌食血压偏低等,指导患者避免大幅度改变体位和头位,可取头低脚高位,带高床尾20度到30度,以改善脑脊液循环,使颅内压上升,给予患者多饮盐开水,每日2000到4000毫升必要时静脉补充生理盐水,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以免血管痉挛加重病情,头痛不可缓解者可遵医嘱给予适当镇痛药物。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 心理护理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使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心态,积

骨折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骨折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骨或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的损伤,叫做骨折。骨折可闭合性与开放性两种,前者皮肤完整;后者皮肤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它是运动创伤中严重的损伤之一。骨折如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病情是很不利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出现骨折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一、局部骨折的症状: 1.疼痛和压痛:骨折后因局部组织损伤,或部分肌肉痉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和纵轴叩击痛.常是判断有无骨折的症状的依据之一。 2.局部肿胀、筷斑和皮肤擦伤:骨折后局部血脉损伤,阻塞络道,可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溢于皮下,即成察斑。若骨折处肌筋膜完整而使出血不能外溢,或因折端压迫,循环受阻,可使肌筋膜问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影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造成肌肉的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 二、全身骨折的症状: 若体温持续升高长时间不退,超过38度以上,伴有头痛恶寒,周身不适,局部肿痛掀热,白细胞分类计数升高者,应考虑感染。骨折后,由于血换气滞,骨折的症状会伴有口渴、口苦、小便短赤、夜寐不安等症,脉多浮数而紧,舌苔黄腻或白腻。 三、骨折的自我诊断要点: 1、碎骨声:骨折时伤员偶可听到碎骨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 2、疼痛:由于骨膜破裂,骨的断端对软组织的刺激和局部肌肉痉挛所致。这种疼痛一般剧烈,活动时加剧,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3、肿胀及皮下淤血:骨折由于附近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可出现肿胀及皮下淤血。 4、功能丧失:骨完全折端后,失去了杠杆和支持作用,加上疼痛,功能因而丧失。 5、畸形:由于外力及肌肉痉挛,使断端发生重叠、移位或旋转,造成成角畸形和肢体变短现象。 6、压痛和震痛: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远离骨折处轻轻震动或捶击,骨折处也出现疼痛。 7、假关节活动及骨摩擦音:完全骨折时,局部可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移动时可产生骨摩擦音。这是骨折特有的征象。 8、X线检查:必要时做X线检查,可确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性质。 温馨提示: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益处,还可能有害。

神经内科临床基本知识问答

神经内科临床基本知识问答

————————————————————————————————作者: ————————————————————————————————日期:

神经内科基本知识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一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1,临床特征: 1)发作突然。 2)持续时间短暂,发作时间短暂,发作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后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3)恢复完全,一般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4)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提示每次发作涉及相同的某一动脉供应的脑功能区。近期频繁TIA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2,诊断: 1.症状 (1)颈内动脉系统TIA 1)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 2)常见症状:病变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3)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交叉瘫、Horner征交叉瘫、失语症。 4)可能出现的症状:病变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对侧同向性偏盲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大多不伴耳鸣。 2)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双眼视力障碍。 3)可能出现的症状:急性发生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等。 2.体征:①测双上肢血压一致;②颈动脉有杂音;③脉搏强弱一致。 3.辅助检查:TCD、B超、CT、DSA、MRA有助于病因诊断。 3,鉴别诊断: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超过24小时,可在数日~3周内完全消失。 2.短暂发作性神经疾病:如局灶性癫痫、内耳性眩晕、晕厥等,通常缺乏局灶性神经症状体征。 4,治疗: 1,病因治疗: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颈椎病等。消除微栓子来源和血流动力学障碍、戒除烟酒,坚持体育锻炼等。 2,药物治疗: 1)用阿司匹林、赛氯匹啶、氯吡格雷或双嘧达莫等抗血小板凝聚。 2)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 3)应用血管扩张药。 4)应用右旋糖苷40扩容。 5)近期频繁发作的TIA可采用尿激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选用降纤药如巴曲酶、安克洛和蚓激酶等。 6)使用钙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行脑保护治疗。 3,手术治疗: 脑动脉中、重度狭窄(50%-90%)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