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32

教案32
教案32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共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心声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教案 Teaching plan of heart sound 编订:JinTai College

心声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学习作者心理、动作描写。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授讲时不必划段落层次,从理解作者思路入手,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故事情节,理清思路,进行活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把课内知识引深迁移,采用点拨引导,讨论交流,阅读体会等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正在想什么?告诉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 心里话,(学生举手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心声》,听听李京京的'心声。 二、读课文

1、默读,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生词,弄懂它的意思。 2、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感情。 3、配乐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朗读明星。 4、挑学生复述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作创造性的复述) 三、分析课文 1、程来势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说说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 2、假如赵小桢在公开课上读,会有什么效果? 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挑学生模仿赵小桢奶声奶气、娇滴滴的声音。 3、分小组讨论,对程老师安排的公开课的看法,各抒几见,不论褒贬。 四、引导学生自由讨论,通过上述分析说心声的含义。

五、课堂延伸:让学生对老师、对父母说心声。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心声》,听了心声,我希望我们大家今后一定用心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的周围,让我们的生活,让世界充满爱。 七、布置作业:替李京京给爷爷写一封长长的信,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心声教案 (32)

《心声》教学设计 作者: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一中廖维林【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4、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标题的深刻含义和主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辅助】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感谢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幻灯片一、二) 同学们,这是教师节来临之际老师收到的一份节日的礼物,同学们的这段心声的流露让老师很感动,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老师和学生的故事──《心声》,看看文中的学生是如何向老师表达心声的,我们又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幻灯片三)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你们预习了吗?你们说小说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板书: 李京京程老师 三、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及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1、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阅读课文,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可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几个词语概括,并说出你这样概括的依据。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幻灯片四: 我从()那里学到了()。⑴我从(李京京)那里学到了(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优点)。 执着、倔强。 从哪里看出来? 依据;第11~17段 比如:第13段举了举手 第15段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第17段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 这里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举了举手 语言描写──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神态描写──结结巴巴 心理描写──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 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11~17段)。(李京京程老师叙

心声教案 (48)

《心声》教学设计 作者: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缩写。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安排两课时学习本文。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⑴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⑵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一年级语文教案32

第二课时 11月30日 14周二总89课时 教学内容: 写字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竖提”、“撇折点”、“提” 3种笔画和3个偏旁“女”(女字旁)、“扌”(提手旁)、“人”(人字头)。 2、学会6个生字,记清字形,并能正确书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3个新偏旁和3个新笔画。 2、学会6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比、巴、长”这3个字的笔顺。 2、“好、把”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比、巴、长、好、把、伞) 2、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1、学习新笔画 (1)学习“提” ①教师范写,跟老师读。 ②师讲:起笔稍重,按一下,然后向右上方轻轻抬起,就是“提”。 ③学生书空2遍。 (2)学习“竖提” ①教师范写“竖钩”问:这是什么笔画? ②师接着板书“竖提”,你们知道这个笔画吗? 师讲:竖向右边出一个小钩,为了区别“竖钩”,我们叫它“竖提”,

学生随读。学生书空2遍。 (3)学习“撇折点” ①教师范写,跟教师读。 ②师讲:起笔按一下写撇,不抬笔再按一下接着写点,最后收笔。 2、学习新偏旁。 (1)学习“女”字旁。 ①出示“女”字,告诉学生会nǚ,随教师读, ②教师范写“女字旁”,学生随读。 ③比较:“女”字作偏旁有什么变化?(横改成提不出头。)学生书空。 (2)学习“扌”(提手旁) ①教师范写,学生随读。 ②学生跟老师书空。 (3)学习“人”(人字头) ①教师范写“人”字,念什么? ②出示卡片:伞,看“伞”字,偏旁“人”在上面我们叫它“人字头” ③学生书空“人字头”。 三、学习生字 1、每个学生自学6个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2)根据课后第2题说说生字的笔顺。(3)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4)通过组词、说句了解字的意思。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学习,比比谁记忆字形的方法最好?组的词最多? 3、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1)教师把生字卡片放在板槽里,学生讲哪个生字就把它摆到黑板上去。 (2)学生当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人讲一个生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巴,独体字。一共4笔写成。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这个字,。学生跟着电脑书空。组词:尾巴。 提问:还可以组什么词?锅巴、嘴巴、哑巴、 长:独体字。一共4笔。用数笔画方法记住字形,,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组词:长短。学生提问:还可以组哪些词语?长的、很长、特长。

心声教案 (56)

12 心声 【目标与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策略】 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 ⒈课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概述小说内容 ⒉课上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⒊课中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⒋课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师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 『说明』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 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教学设计思路】 ⒈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 ⒉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锻炼口语表达 ⒊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⒋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 ⒌课后拓展——实践活动——在延伸中体悟小说的主题 『说明』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②课前演讲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又是一个锻炼学生、培养语感的体现;③课上细读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④课中讨论是让学生领悟到:小说主题的归纳应建立在对人物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 两个课时

(完整版)物理选修3-2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 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 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32教案

华杰双语学校构建式生态课堂八年级数学教案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 总编号:32 备课日期:2012-10-22 上课日期:2012-10-24 主备人:刘楠审核人:王晓艳 课题:3.4平行四边形(2) 一、教学目标(1min):1、经历探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探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分两个层次:通过操作和合情推理发现结论;说明理由。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得三角形全等。 二、预习课(时段:晚自习时间: 25 分钟) 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研新知:自学课本87到8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写下疑惑摘要:

四、当堂检测(5min):。“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基础题:1、下列两个图形,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是() A.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直角三角形 C. 两个锐角三角形 D. 两个全等三角形 2、能确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C.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相等 D. 一组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相等 发展题: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只需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4、若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C,则只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 ,能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提高题 5.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BC=4,∠A、∠D的平分线交BC于E、F,则EF值是多少?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九年级心声教案优秀范文

九年级心声教案优秀范文 九年级心声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觉。 二、正音听读 捻ni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琅琅láng发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窸窸窣窣xīsū 2、听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整理故事情节。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2、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 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 3、李京京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 心声: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4、李京京为什么关注赵小桢等人练习? 明确:“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2课教案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 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在太空中旅行过的植物种子的神奇及其原因,激发学生的 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 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 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 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 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 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 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 味道:更鲜美 C. 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 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心声教案(1)

心声教案Xinsheng teaching plan

心声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人教版心声教案 《心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 自读课文。这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篇文章。 一、说教材: 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 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的思想认识的。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 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并进行语言的品析。 二、说教法:

首先,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其次,采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在设计中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以激发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唤起生存状态的思考和追问。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所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理清思路。目标二是品味语言,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知识与水平目标: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心理描写,调动生活体验,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研讨教育现象,领会文题“心声”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构思:以“心声“为切入点,利用问题创设情景,说出三个心声:李京京的心声、读者的心声、作者的心声;获得三个方面的启示:文学欣赏的启示、人生的启示、写作的启示。 一、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理清了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请和老师一起回顾一下。 1、《心声》主要表达的是谁的心声? 2、本文主要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 3、初步感知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导入新课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公开课上,各种角色粉墨登场,舞台序幕即将拉开,事情真的会如程老师所预料的那样顺利实行吗? 三、问题探究

1、李京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获得朗读机会的?他在举手前内心经历 了怎样的波澜起伏?你支持他举手吗?说出你的理由。 2、你觉得这个机会稳当吗?说出你的理由。 3、李京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什么又想起了爷爷和妮儿? 4、小结“心声”的含义 5、李京京的朗读成功吗?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四、体验反思 1、李京京的朗读为什么能感动大家?从中你获得关于文学欣赏的什 么启示? 2、你喜欢李京京吗?从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李京京如愿似偿的完成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愿望,但他未来 的生活将怎样继续,他命运仍让我们牵肠挂肚。作为读者的你,想对程老 师或京京的父母说点什么?想给李京京送上怎样的祝福? 4、你明白作者的心声吗? 五、拓展延伸: 倾吐心声、学会表达,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 借鉴文中出色的心理描写方法,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说给最想的人听。 六、板书设计 心声 追求美好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心声》优秀教案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心声》优秀教案 【教学创意说明】 《心声》是人教社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学习目标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是一篇反映孩子心声的儿童小说。作者围绕一次公开课展开情节,通过心理描写,再现了孩子的心路历程;两个孩子相似的身世,拨动了孩子情感共鸣之弦。文章有两条线索,设置了四个场景,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美易懂,结构清晰明了,情节跌宕起伏,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教学设计为四个具体的活动,以读为手段,按“激趣——速读——精读——赏读”引导学生自读,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 2. 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和学校的不良现象;学习李京京执著地追求目标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品质。 3.过程与方法:教师激趣,学生探津。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倾诉心声——“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教师配音:“在很久以前,人们常盼望流星的出现,因为只要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很快实现。现在就让我们也对着流星许个愿吧!”展示流星划过天空的美丽画面,并播放歌曲《流星雨》,营造一个浪漫、神奇的想像空间。 活动二倾听心声——“你心里的苦只有我明了” 老师激发学生:刚才我们一起道出了各自的心愿,这些珍藏在我们心中的秘密就是我们的心声。相互倾诉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友情更深了。现在我要给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李京京和万卡。请大家迅速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看谁最先和他们交上朋友,体味他们心中的苦痛。 设计4个问题: 1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同学复述全文故事情节。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小说中作者表达了京京怎样的心声?(结合课文内容)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精品】物理32教案

第四章电磁感应 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 (一)知识准备 1、磁通量

定义:公式:=BS单位:符号: 推导:B=/S,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m2表示B的单位; 计算:当B与S垂直时,或当B与S不垂直时,的计算 2、初中知识回顾: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由磁产生电的现象 (二)新课讲解 1、实验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教材P5图4。2—1 探究导线运动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图4.2—1图4。2—2图4.2—3

实验二: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或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材P5图4.2—2探究磁铁插入或抽出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2、模仿法拉第的实验:通电线圈放入大线圈或从大线圈中拔出,或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滑线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教材P6图4。2—3 探究将小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或放入快慢与电流表示数的关系 3、分析论证: 实验一:磁场强度不发生变化,但闭合线圈的面积发生变化; 实验二:(1)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 (2)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时,线圈的面积也不改变,磁场由强变弱;

心声教案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缩写。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安排两课时学习本文。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

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讨论。 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