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

作者:***

作者单位:***

摘要:

人工血管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血管代用物,并能替代身体中各种大小血管。本文着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介绍了人工血管的分类、材料选取及各材料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对人工血管的性能优劣,如弹性、通透性、生物兼容性等作了详细的分析。概括介绍了人工血管的发展方向,并综合各种方法详细的解析了人工血管在微尺度方向的发展(新材料、新方法)。

关键词:血管替代物、顺应性、生物兼容性、微尺度。

在医学领域当中,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如动脉硬化。人工血管替代许多严重狭窄或闭塞性血管,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用人工合成血管作为血管替代品,特别是大口径人工血管在组织修复、血管重建手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仅2002年全球就有几十万例血管移植手术,目前根本无法也不能提供如此多相同血管进行异体血管的移植。所以医用人工血管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目前,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材料学发展迅猛。在外科手术中,人工血管主要用于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取代患者缺损的动脉或者静脉,或作为动脉阻塞时的逆流通道,以及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所需要的动静脉移植替代管。

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制人造血管。各国学者首先采用金属、玻璃、聚乙烯、硅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管状物作为人工血管,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但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容易在短期内并发腔内血栓。1952年Voorhees树立了一个血管替代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首先研究将维纶制成人工血管,这种带有网孔的人工血管改变了以往人工血管管壁的无通透性。进来纤维材料和医学生物材料发展较好,人们相继研究出各种材料、加工方法生产的有孔隙的人工血管,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工血管有涤纶人造血管、真丝人造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和聚氨酯人工血管[2]。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真丝[3]及丝涤交织的人造血管[4],之后有关血管研制的报道比较少。80年代至今,因血管疾病上升,人们对人造血管的研究有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大家都希望对微创手术用血管国产化,也有不少科技人员致力于本项研究。但由于我国人造血管研究的基本水平较低,限制了血管组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各种产品尚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生物血管:

生物血管可分为自体血管、同种异体血管和异种血管[5]。自体血管移植的优点很多,没有免疫排斥,弹性、通透性、生物兼容性都很好,是临床上非常好的血管替代物。但是由于其出自自体,非必要情况下自体血管很少切除,因此很难批量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同种异体血管是取自于消毒后低温冷藏的尸体,移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且易形成血栓,而且来源有限可能会传染疾病。异种血管是指取自动物体内的血管,经处理后移入人体,其来源丰富,但是由于移植后免疫排斥严重,血栓形成率高,因此临床上也很少使用。

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血管替代物,它来源丰富可以批量生产。但是生物兼容性差,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直径小于6mm的小血管移植的时候尤为严重。

人工血管的种类,材料选取,优缺点:

1、根据管径大小可分为:(1)18~24mm,主要应用于胸腔主动脉的人工血管置换术中。(2)16~20mm*8mmY型人工血管,主要应用于腹主动脉、双髂(股)动脉的人工血管转流术及升主动脉双颈(或双锁骨下)动脉的人工转流术。(3)6~8mm,可应用于四肢各处动脉及颈部动脉的人工转流术。(4)6~8mm锥心血管(一端8mm,另一端6mm,其间为逐渐递减过程),可用于肢体(特别是下肢)长度人工血管转流时改善两端自体血管口径不一而造成的吻合困难。以上四类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技术也都成熟。(5)直径小于6mm,这种小口径的人造血管可以用于取代病人缺损的动静脉,或作为动脉阻塞时的分流通道,以及成为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所需要的动静脉移植替代管。但是在临床上这类人造血管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易形成血栓并且新生内膜增厚,从而导致血管堵塞,造成移植失败。因此直径小于6mm的人工血管是近年来血管替代物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2根据材料可分为:(1)合成型,这类血管材料主要有聚对苯二甲酸酯(PET)、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聚氨酯(PU)等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较好的机械性,并且在大口径的人工血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多产品已经应用到临床上。但是由于高分子材料PET、ePTFE的生物兼容性和顺应性不够理想,在小口径人工血管上的效果较差,容易形成血栓使血管堵塞。因此近年来PU材料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具备良好的顺应性和弹性,并且有良好的抗血栓性,而且与ePTFE血管的对比试验表明,PU血管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内皮化,而且新生内膜厚度明显比ePTFE血管内膜薄[6]。(2)生物混合型,这类人工血管主要是在高分子材料外表面加上一层生物活性物质如白蛋白、胶原蛋白、明胶、纤维连接蛋白等以增强血管的生物兼容性,或者使用活性聚合物来构建人工血管支架,这样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减少血栓形成。(3)组织工程型:这类人工血管主要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备,且按照组织培养方式可分为内皮移植型、细胞组织工程型、内皮细胞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组织工程型3类。血管移植型是在1978年,Herring等首先报道将离体内皮细胞培养增殖后种植于人工血管腔壁上,使其内皮化以减少血栓形成,提高通畅率[7]。Deutsch等报道内皮移植型ePFE人T血管的通畅率达68%[8];而对于细胞组织工程型和内皮细胞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组织工程型,它们更接近于天然血管,生物兼容性高,血栓形成率低。其方法是先获得和培养种子细胞,制备人工血管支架,然后将种子细胞移植到生物材料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最后植入到患者替体内。

人工血管性能优劣:

1.强度

人工血管作为自体血管的替代品,之所以能承受血流冲击而不发生破裂、变形的原因,就是应为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抗机械疲劳性能。我们在构建人工血管时应当注意下面几个因为强度问题而容易导致血管变形甚至破裂的问题:血管膨胀,移植血管破裂,术后吻合口破裂。血管膨胀主要是因为我们所用的人工血管材料的结构疲劳;吻合口破裂是因为人工血管的材料力学问题,吻合缘张力过高,或者是缺乏良好的机械强度。人工血管的移植破裂情况较为少见,但有时也会因为手术钳或者高压消毒等原因导致人工血管的破裂。总体来说,大部分人工血管的破裂是由化学材料的稳定性降低而引起的,所以,理想的人工血管材料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强度、耐降解抗腐蚀性和抗机械疲劳能力。

2.顺应性

人体自身的的血管会随着血压的变化而变化,出现脉动,这能够稳定血流,保持血流的通

畅性。人工血管也应该具有这种能力,能够随着血流流动所产生的压力而相应的收缩或者舒张,这就是所谓的顺应性。在构建人工血管时,利用这种顺应性来模拟自体的血管,能够充分的避免移植后所产生的血管僵硬,血栓,吻合口狭窄闭塞和内膜增生等各种问题。但是目前我们所用的各种人工血管材料的顺应性普遍都低于正常血管,下表列举了各类人工血管材料的顺应性[9]。目前人工血管的主要材料是聚氨酯,它的弹性,顺应性较好。

3.孔度

我们在构建人工血管时,无论使用什么类型的材料,或者何种类型的工艺,在管壁的构造过程中都应具备合适的孔度。孔度是指在120mmHg的压力下,每平方厘米人工血管每分钟的漏血量,所以管壁微孔的大小是影响人工血管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在人工血管移植的术后,管壁内就会吸附大量的血浆蛋白,从而形成假膜,假膜的维持恰好需要内孔,所以内孔的数量和孔径的大小则是关键。孔度不够,会导致蛋白变性裂解,引起吞噬,活化反应和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移行增生,最终,我们所移植的人工血管会出现狭窄闭塞。相反如果孔度过大,则可能会在我们所移植的人工血管的周围发生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为了解决此问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管壁孔度较高的人工血管来重建,而在大血管移植时则换为较密实的人工血管。通过调整所用人工血管的材料和孔径,使管壁外的血管组织向管内生长,形成滋养血管结构,对于稳定人工血管,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4.生物兼容性

我们在设计、制造人工血管时,应当注意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生物兼容性。血管的细胞外基质共有三层,其中,中膜由胶原纤维和弹性蛋白构成,这让我们的血管具有非常好的机械性与顺应性。所以,我们在设计人工血管的时候,为了考虑到生物兼容性,应当采用与血管细胞外基质相类似的成分,使人工血管在结构与功能上接近真正的人体血管[10]。目前我们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是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聚氨酯。

膨体聚四氟乙烯在经过加热、伸展、压缩后有较好的组织黏附性,生物稳定性,不会在人体内退化,微孔存在于小纤维之间,内外之间并不直接相通。膨体聚四氟乙烯还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性[11]、抗压力性,穿刺性好,但是通畅率低,在小口径血管上顺应性较差。

聚氨酯孔径和孔隙率的三维结构非常合理,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加速内皮细胞化,从而减少新内膜增生,具有良好的顺应性、相容性、抗凝血性,所以是人工血管的首选材料。

生物兼容性的另一个方面是人工血管和血液的相容性,当人工血管材料和血液接触时,不会引起血浆蛋白变性,不会破坏血液成分,不会导致血液凝固和血栓。否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溶血与凝血,炎症等[12]。那我们如何提高血液相容性呢?1.通过接枝[13]亲水性基团或疏水性基团,从而提高血液相容性。2.利用静电排斥,阻碍血浆蛋白及血小板等物质的吸附来提高血液相容性。3.将具有抗凝血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负载到材料表面。4.材料表面微相分离[14]和内皮化[15]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解决人工血管的生物兼容性是人工血管领域的关键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

来培养人体内皮细胞并附着在材料表面,开发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氨酯复合材料[16]都已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人工血管的研究方案:

无论使用何种手段,在制备细小口径的人工血管方面都有很大漏洞,容易形成血栓。以下将把制备小口径的网状人工血管作重点研究对象。

为减少排斥反应和达到血管直径最小化,可拟用以下方案,选取根系发达的植物,一般旱生植物根系发达(如胡杨根系)[17]。或者选取根系细长的植物加以人工诱导方式,例如利用植物根系的向水性诱导其生长更加细长。此处培养植物的溶液为磁化的水,植物根系吸取后根上细胞组织中的水分将替换为磁化的水。培育完成后,将植物根系浸入带有一定磁性材料的溶液中。植物根系将均匀的吸收其中的材料分子。最后聚集成一层。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新的一层,即人工血管。最后再利用强碱或酸性溶液浸泡使其中的植物根系腐烂,完成制作。另一种方法为了减少人工血管的排异性,可将在前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在新形成的人工血管内壁上种植上皮细胞,使其贴壁生长,最后布满血管内壁[18]。再将外层材料去除。这种血管可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排异性。但制作过程复杂且困难。

结论与展望:

限制人工血管研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限制,如小口径人工血管研制的氨酯类产品,具有良好生物性能的可降解材料的发展都不好。其次,人工血管研究结合了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医学和纺织工程,它是一个交叉学科,但是各个学科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想要人工血管的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需要各学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最后,缺乏对人工血管生物力学性能表征的研究。在开发研究中,对产品的质量没有较好的测试手段,短期的动物实验是唯一的办法,这增加了实验经费和开发周期[19]。

人工血管在临床上有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有也许多问题等待解决。最近,有学者[20]将某些基因转染于内皮细胞。这种利用转基因就是的方法使得内皮细胞表达有活性的多肽,达到了血管长期的通畅性。相信随着生物技术等学科的日益成熟,人工血管的移植效果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许益民等.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移植后的血管重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5卷第25期2011-06-18.

[2] 端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崔义之等.国产纺绸(丝织物)做人造血管的动物实验[J].中华外科杂志,1961(1):37~40.

[4] 陈福真等.丝涤交织人造血管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22(3):131~134

[5].-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罗新锦,吴清玉。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J].中国胸心外科临床杂志,2001.8(3):193~196.

[7].Herring M,Gardner A,Glover J.A single-staged technique for seeing vascular grafts with autogenous endothelium[J].J Surgery,1978.84

(4):498—504.

[8].Deutsch M,Meinhart J,Fischlein T,et a1.Clinical autologous in

vitro endothelialization of infrainguinal Eptfe GRAFT IN 100 pa—

tients[J].Surgery,1999,126(7):847—855.

[9].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7月第27卷第7期张纪蔚

2]Herring M,Gardner A,Glover J.A single-staged technique for seeing

vascular grafts with autogenous endothelium[J].J Surgery,1978.84

(4):498—504.

[10].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3);291-293

[11] .YangZ,TaoJ,Tu C,eta1.In vitro study of seeding of peripheral bloo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on endohtelialized polyurethane small diamete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and shear stress treatment.Sheng Wu Yi Xue Gong Cheng Xue Za Zhi 2007;24(2):299—302

[12].罗兰,窦宏仪。抗凝血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05,20(3):42-45

[13].魏文.程为庄.血液相容性及表面改性的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4,5:39-43

[14].Luo J,Wang LiJ,et a1.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G—segmented polyurehtane.Sheng Wu Yi Xue Gong Cheng Xue Za Zhi 2006;23(1):125-128 [15].左文耀.冯亚凯,张世锋.光固定法改善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J].材料导报,2005,19(9):389—39l

[16].【Belanger MC, Marois Y, Roy R, et al.Selection of a polyurethane membran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ventricles for a totally implantable artificial heart: blood compati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studies. Artif Organs 2000:24(11):879-888】【Yoneyam T, a Ishihal'a K,Nakabayashi N,et a1.Short-term in vivo evaluation of small—diameter vascular prosthesis composed of segmented poly(etherumthane)/2一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 polymer blend. Biomed M ater

Res1998g;43(1):15-20】【Bae JS,Seo EJ,Kang IK.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rinized polyurethanes using plasma glow discharge.Biomaterials l999:20(61:529—537】【Lin S,Wang J,Liu X,et a1.Synthetic studies on blood compatible biomaterials.synthesis of poly(ethyleneglycol monomethylether) methacrylate and antithrombogenicity of its copolymers.Chin J Polymer Sci l992:l0(2):Il9】[17].冯走、司建华、李建林、席海洋.胡杨根系分布特征与根系吸水模型建立.《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 23卷 7期: 765-772;

[18].李洪涛等.新生小鼠膜迷路耳蜗外侧壁的组织培养.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6; 14(1) : 61-63

[19].贾立霞等.人造血管的发展历程和方向.上海纺织科技,2003.6第31卷第3期.

[20].薛冠华等.人工血管内皮华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第22卷第3期.

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 作者:*** 作者单位:*** 摘要: 人工血管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血管代用物,并能替代身体中各种大小血管。本文着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介绍了人工血管的分类、材料选取及各材料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对人工血管的性能优劣,如弹性、通透性、生物兼容性等作了详细的分析。概括介绍了人工血管的发展方向,并综合各种方法详细的解析了人工血管在微尺度方向的发展(新材料、新方法)。 关键词:血管替代物、顺应性、生物兼容性、微尺度。 在医学领域当中,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如动脉硬化。人工血管替代许多严重狭窄或闭塞性血管,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用人工合成血管作为血管替代品,特别是大口径人工血管在组织修复、血管重建手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仅2002年全球就有几十万例血管移植手术,目前根本无法也不能提供如此多相同血管进行异体血管的移植。所以医用人工血管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目前,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材料学发展迅猛。在外科手术中,人工血管主要用于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取代患者缺损的动脉或者静脉,或作为动脉阻塞时的逆流通道,以及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所需要的动静脉移植替代管。 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制人造血管。各国学者首先采用金属、玻璃、聚乙烯、硅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管状物作为人工血管,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但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容易在短期内并发腔内血栓。1952年Voorhees树立了一个血管替代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首先研究将维纶制成人工血管,这种带有网孔的人工血管改变了以往人工血管管壁的无通透性。进来纤维材料和医学生物材料发展较好,人们相继研究出各种材料、加工方法生产的有孔隙的人工血管,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工血管有涤纶人造血管、真丝人造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和聚氨酯人工血管[2]。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真丝[3]及丝涤交织的人造血管[4],之后有关血管研制的报道比较少。80年代至今,因血管疾病上升,人们对人造血管的研究有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大家都希望对微创手术用血管国产化,也有不少科技人员致力于本项研究。但由于我国人造血管研究的基本水平较低,限制了血管组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各种产品尚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生物血管: 生物血管可分为自体血管、同种异体血管和异种血管[5]。自体血管移植的优点很多,没有免疫排斥,弹性、通透性、生物兼容性都很好,是临床上非常好的血管替代物。但是由于其出自自体,非必要情况下自体血管很少切除,因此很难批量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同种异体血管是取自于消毒后低温冷藏的尸体,移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且易形成血栓,而且来源有限可能会传染疾病。异种血管是指取自动物体内的血管,经处理后移入人体,其来源丰富,但是由于移植后免疫排斥严重,血栓形成率高,因此临床上也很少使用。 人工血管: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本项目《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根据《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管〔2017〕94号),《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号:A2017044-T-WH),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超声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SC2)归口,制定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标准起草人:轩辕凯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原则编制。 制定本标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针对在血管内的使用环境,以科学、严密、实用、经济等为原则,进行标准的编制。在现有40MHz以下超声探头测试方法基础上,推广到超高频超声探头 40MHz-60MHz或以上。 本标准主要依据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的一般性能及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的主要的独特的性能,确定其标准的主要内容: 1、声工作频率: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一般应检测该指标,其要求与其他设备保持一致,即“声工 作频率与标称频率的偏差应在±15%范围之内。”; 2、“探测深度”、“侧向分辨力”、“轴向分辨力”、几项指标属于超声影像类设备应有的常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图像的清晰度,制造商应该公布,指标的限值由制造商决定; 3、“纵向几何位置精度”、“横向几何位置精度”二项指标也属于超声影像类设备应有的常规指 标,但规定了纵向几何位置精度误差限值,未规定横向几何位置精度的限值,其限值由制 造商规定; 4、“回撤方向分辨力”、“回撤方向几何位置精度”、“图像畸变”、“探头在导管中回撤速度的准 确性”是“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的特殊要求; 5、由于“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探头的特殊性,以上指标需有适用制造商探头的体模来测试, 本标准未规定体模的型号,体模只需满足试验要求即可。当然如有不同于采用体模的方法, 然而该方法又可以验证本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也可以采用; 6、“电源电压适应范围”、“连续工作时间”、“外观和结构要求”和“使用功能要求”是一般产 品标准应具备的要求; 7、由于血管内超声探头涉及到血管内导管,故应满足YY 0285.1-2016《血管内导管一次性使用 无菌导管第1部分:通用要求》(ISO 10555-1:2013)的要求; 8、由于血管内超声探头的特殊性,在环境试验时除按GB/T 14710《医用电器设备环境要求及试 验方法》的规定外,还可以按YY/T 1420《医用超声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原则和 规定的内容执行,适当放宽。 三、主要实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经济效果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起草时,委托相关的制造商进行了反复的验证,在前期的研讨会上也和标准的相关方充分沟通,预期不会产生问题。标准的验证结果也证实了标准要求的可行性。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是利用安装在介入导管前端的微型超声换能器,从血管内部成像来检测管腔大小和管壁结构的介入性诊断设备。它能够实时显示血管横断面解剖结构,观察附着于管壁表面的粥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厦门市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 一、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超声检测 1. 常规检测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2. 常规检测参数 动脉管径、内 - 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3. 常规检查流程 (1)二维灰阶显像 首先以横断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起始、左侧从 CCA 自主动脉弓分支开始,连续观察 CCA 全程、ICA-ECA 分叉、ICA 起始段及分叉以远 4-6cm 范围、ECA 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壁三层结构及血管腔内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以纵切面测量 CCA 远段(分叉水平下方 1.0-1.5cm 范围)、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相对膨大处)管径及 CCA 远段及颈动脉球部的 IMT。 测量 IMT 与管径应避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至前壁内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当出现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血管的残余与原始内径。IMT 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与外膜上缘的垂直距离,即血管壁内膜与中膜的联合厚度。 图1 颈动脉管径测量(左图)及IMT测量(右图)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的大小,以长× 厚(cm)表述大小,多发性斑块测量最大的责任斑块。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通过 CDFI 模式观察检测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溃疡性斑块的进一步评估。对于极重度狭窄管腔的检查,通过 CDFI 血流成像调节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

人造血管的材料发展

人造血管的材料发展 【摘要】PVC,PAN,丝绸,尼龙以及粘胶纤维曾是人造血管的制造材料。PAN和尼龙制得的人造血管会在体内退化,因此这两种材料很快被淘汰。目前人造血管使用最多的原料是合成纤维,如聚酯、聚四氟乙烯纤维,它们结构稳定性好,在人体内可长期工作而不发生降解。 【Abstract】Artificial blood vessel once made from PVC, PAN ,silk and viscose fiber. The blood vessel which made from PAN and Nylon will degenerate in bodies, so these kinds of material have weeded out. Now we choose synthetic fiber such as polyester and some polymer to make artificial blood and they have good structural stability as well as they can work for a long time in bodies. 【关键词】人造血管相容性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聚氨酯 人造血管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初,各国学者首先采用金属、玻璃、聚乙烯、硅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管状物进行大量动物实验,但因其易在短期内并发腔内血栓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952年Voorhees首先研究将维纶制成人造血管,改变了以往人工血管管壁的无通透性。接着,Voorhees,Blakemore以及Jaretzki 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制了带有网孔的人造血管,这是血管代用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纤维材料和医学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继Voorhees之后,各国工作者研究出各种材料,各种加工方法生产的空隙的人造血管并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随后,专家们测试了很多材料,如PVC,PAN,丝绸,尼龙以及粘胶纤维。PAN和尼龙制得的人造血管会在体内退化,因此这两种材料很快被淘汰。目前人造血管使用最多的原料是合成纤维,如聚酯、聚四氟乙烯纤维,它们结构稳定性好,在人体内可长期工作而不发生降解。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人工血管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血管材料得到不断更新,如何提高血管的通畅性和人工血管材料的相容性是在近年来人工血管研究的重点。 血管壁细胞外基质主要由3 层结构组成,其中中膜层在结构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蛋白构成,这种结构使血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和顺应性。因此,在设计和制造人工血管材料时,应尽可能地模拟正常血管的细胞外基质的成分,使三维结构、生理功能及机械性能接近正常血管组织。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工血管有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和聚氨酯人工血管。涤纶为聚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 【检查内容】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EF、FS、E/A 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 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 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 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 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 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 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 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4.剑下四腔心切面 [注意事项] 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 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 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 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 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5mm 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0mm 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 右室前壁<5 mm 主动脉内径<30mm 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 下腔静脉内径16—20mm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内容】 1.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 3.肝内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后方增强或衰减。4.肝内管系分布、走向;有无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等;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血管内有无栓子。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 1.5cm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中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探索

超声医师培训 中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探索 温朝阳 王金锐 刘吉斌 姜玉新 华扬 詹维伟 童一砂 唐杰 摘要! 目的 探索和实施中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的方法。方法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CUDA)对我国二级及三级医院超声从业人员受教育现状与应达到的基本程度进行调研,了解国际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情况,起草?血管超声检查指南#,成立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指导委员会,成立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中心。结果 共收到57家二级和125家三级医院超声科的函调资料。三级医院超声科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超声科?工人培训后上岗%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医院;二、三级医院超声科主任都认为超声专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希望更多本科学历者从事超声影像诊断工作;CU DA与美国超声医学认证委员会(ARD M S)合作举办了2次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研讨会,并在北京共同举行了首届美国血管超声医生认证考试(RP V I),翻译出版了?血管超声经典教程#;组织了12名国内外血管超声专家,分组起草、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初稿,经CUDA常委会审议通过,发表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和CUDA网站,并即将出版;成立了由24名超声专家组成的CUDA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指导委员会;经单位自由申报(35家医院超声科)、分会遴选、集中学习和考核等程序,12家医院超声科获CUDA?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中心%证书,每中心每年承办1~2次CUDA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学习班。结论 CUDA探索我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将带动超声其他各亚专业的规范化进程,为提高超声医学的整体水平奠定基础,使超声影像成为规范化、高标准、可信赖的重要临床检查技术之一。 关键词! 超声检查;血管;规范;继续教育 Expl oration of standardized vascul ar ultrasound trai ni ng i n Chi na WEN Chao yang*,WA NG J i n rui,LIU J i bin,JI ANG Yu x in,H UA Yang,Z HAN W ei w ei,TONG Yi sha,TANG J ie.D epart m ent of Ultrasound,Chi neseP eople&s L iberati on A r my GeneralH os p ital,Beiji ng100853,China Corres ponding aut hor:TANG J ie,Em ail:t x ine@r vi p.sina.co m Abstract! Objecti ve To expl ore standardized conti n u i n g vascular u ltrasound DO I:10.3877/c m a..j i ss n.1672 6448.2010.12.006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温朝阳、唐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王金锐),美国T ho m as Jefferson大学医院超声研究所(刘吉斌),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姜玉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华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詹维伟),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 usti n医院血管实验室(童一砂) 通讯作者:唐杰,E m a i:l t x i ner@vip.si na.co m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原理]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指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置入心血管腔内,多晶片换能器环形阵列或单晶片换能器高速旋转(1800转/分)完成360°动态血管截面扫描,通过成像处理系统,回波信号强弱以灰阶形式显示,二维横截面成像,显示心血管断面形态。[适应症] 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的诊断、指导、评估。 1.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临界病变、模糊病变; 2.指导一些复杂、特殊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开口及分叉病变、 CTO病变、 桥血管病变等; 3.需明确病变形态和斑块性质; 4.评价病变长度,明确支架的选择和放置; 5.评价支架植入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6.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随访性研究。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用物准备] 1.IVUS主机、IVUS连接盒(PIM盒)、自动自动回撤装置; 2.IVUS导管; [操作流程] 1.如需VH-IVUS和FFR功能,开机前先连接主机后下方的ECG和BP电缆线,导入 心电信号和有创压; 2.启动主机,新建病例,视屏右上角红心闪烁证明心电信号连接成功,无心电 信号将丢失VH-IVUS功能,但不会影响灰阶IVUS的录制; 3.进入HOME界面(实时录制状态);

4.将PIM盒(IVUS导管连接盒)放入无菌袋,IVUS导管连接PIM盒,待视屏左下 方提示catheter Insert再将导管送入体内; 5.在血管造影检查的基础上,选定所需检查的血管和病变部位; 6.同普通介入治疗,按1000IU/Kg追加普通肝素,防止导管血栓; 7.采用6 F及以上的指引导管放置到冠状动脉口,将0.014英寸的指引导丝送至 靶血管的远端; 8.将血管内超声导管(电子相阵控)沿指引导丝送至指引导管口(冠脉开口) 暂停,按下RING DOWN键待环晕伪影消失再继续推送; 9.将超声导管送至需要进行检查的病变部位的远端,按下RECORD键,自靶血管 的远端至冠脉开口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回撤,完成完整超声影像录制,然后对感兴趣的部位再重点检查的; 10.录制过程VH Off,只要接通心电信号就具有VH-IVUS信息;彩色血流功能需 要事先选择,按Chroma键,视屏下方显示Chroma Flow on; 11.最后对采集的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存档。 [注意事项] 1.牢记在导丝和IVUS导管进入体内之前应预先给予肝素---避免血栓形成; 2.牢记在成像前应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即使血压在临界低限)---避免冠脉 痉挛; 3.牢记在对左主干或右冠脉开口病变进行成像时,应将指引导管撤至主动脉内 ---避免将指引导管误认为成开口病变; 4.现有超声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标准,为了图像质量、安全和避免交叉感染不 要重复使用; 5.超声导管不能打折,操作轻柔,勿送入远端细小血管以免造成损伤; 6.推送导管不能越过指引导丝,靶血管显著狭窄先行球囊预扩,不能强行通过; 7.超声导管必需推送至病变的远端,回撤至主干开口,获取完整靶血管信息, 防止遗漏病变; 8.血管狭窄、迂曲并钙化显著时,先手动回撤感觉阻力,阻力大不宜采用自动 回撤装置。 [并发症]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 摘要:本篇综述是关于人造血管的种类、国内外人造血管的现状以及人造血管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为之后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查阅资料,省去大部分查阅的时间。 前言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国家的医疗条件。他们对医学已经不再是一无所知。相信不少人对/血管0这一专业名词也有一定的了解,血管就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它将血液从心脏导出,血液流遍全身之后再回到心脏。血管为全身的组织以及肌肉送去营养和氧气,并且将有毒的代谢物运到肝脏进行解毒,再运到肾脏进行排泄。与血管有关的疾病往往是危及人生命的。比如,下肾主动脉、髂动脉以及下行的胸主动脉瘤的膨胀会导致血管扩张;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变窄甚至闭塞;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中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心脏病,当血管由于动脉硬化、老化或破损等原因而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进行血管移植。因此我们引入了人造血管的概念,人造血管在血管移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人造血管的分类 人造血管是当人体某部位的血管由于老化、动脉硬化、栓塞或破损等原因不能保证人体正常供血时,需采用人工血管进行置换、搭桥或介入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自cluck(1898)和carrel(1906)使用自体静脉替代动脉移植成功后,血管外科在血管代用品领域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1952年Voothee,应用维纶(vinylon“N”)人造血管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于第二年用于临床后,血管代用品的应用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川。至今所应用的血管代用品从材料上分为两类:生物血管和人造血管。 1.1生物血管 生物血管分为自体血管、同种异体血管和异种血管。自体血管可采用自体静脉和自体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容易获得,移植后通畅率高,是目前外科手术中替代中、小血管最理想的生物血管。自体动脉移植有很多优点,但自体非必要、可切除的动脉很少,使其来源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当前可成功用于临床的小口径人工血管很少,所以自体血管仍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同种异体血管和异种生物血管移植物易形成血栓,这两种产品已经很少使用。在生物血管中还有一类值得注意,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 摘要:本篇综述就是关于人造血管得种类、国内外人造血管得现状以及人造血管主要存在得问题与研究方向.为之后得学者与研究人员提供查阅资料,省去大部分查阅得时间。 前言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得健康状况以及国家得医疗条件。她们对医学已经不再就是一无所知.相信不少人对/血管0这一专业名词也有一定得了解,血管就就是运输血液得管道。它将血液从心脏导出,血液流遍全身之后再回到心脏.血管为全身得组织以及肌肉送去营养与氧气,并且将有毒得代谢物运到肝脏进行解毒,再运到肾脏进行排泄.与血管有关得疾病往往就是危及人生命得.比如,下肾主动脉、髂动脉以及下行得胸主动脉瘤得膨胀会导致血管扩张;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变窄甚至闭塞;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中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心脏病,当血管由于动脉硬化、老化或破损等原因而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进行血管 移植。因此我们引入了人造血管得概念,人造血管在血管移植方面发挥着重要得作用. 1人造血管得分类 人造血管就是当人体某部位得血管由于老化、动脉硬化、栓塞或破损等原因不能保证人体正常供血时,需采用人工血管进行置换、搭桥或介入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自cluck(1898)与carrel(1906)使用自体静脉替代动脉移植成功后,血管外科在血管代用品领域有了较大进展。特别就是1952年Voothee,应用维纶(vinylon“N”)人造血管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于第二年用于临床后,血管代用品得应用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川.至今所应用得血管代用品从材料上分为两类:生物血管与人造血管。 1、1生物血管 生物血管分为自体血管、同种异体血管与异种血管。自体血管可采用自体静

(完整版)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检查方法】 动脉: 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 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 (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 (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5.注意静脉窦处为血栓好发部位,要仔细探查。 6.内径测量尽量在短轴上测量,断面为圆形。 7.测量位置:髂外静脉在远心端1cm处,股总静脉及股深、浅静脉在汇合为股总静脉处的近心及远心端段1-2cm处测量。 8.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须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动作等。 【检查内容】 1.二维显象(二D) (1)血管的位置:包括起始、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血管成对移位、异位及受压等先天畸形或继发性改变。 (2)管壁情况:内膜是否光滑、连续,动脉壁是否为三层,有无夹层;与邻近血管有无异常通道;管壁有无附着斑块,斑块的位置、回声、大小等。测量管壁的厚度。 (3)管腔情况:观察它们的通畅性,有无狭窄及扩张,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是否可压闭等。 2.彩色血流显象(CDFI) 观察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彩色的强弱,紊乱信号的颜色。以颜色表示方向,以色彩亮,暗反映流速。五彩镶嵌为高速湍流,充盈缺损考虑异常,无血流信号则

人造血管的护理

人造血管的护理 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临床实践中,自身动静脉内瘘成为目前透析患者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如静脉纤细、短缺、闭塞等,或经过多次直接自身动一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的患者,可以采用移植血管来建立血管通路。 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同时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生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故平均寿命只有2~3年。因此,人造血管的穿刺和护理,对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术前护理 1、术前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及意义,以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 2、嘱患者保持造瘘侧手臂清洁,切勿碰伤、抓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工作人员避免在造瘘侧手臂测量血压或静脉穿刺,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术后护理 1、术后5~7天内,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的清洁,避免潮湿,不要随意除去包扎的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疼痛难忍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2、嘱患者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48~72小时,以减轻血清性水肿。血清性水肿见于人造血管走行的皮下隧道,术后前2天较严重。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迹象,伤口渗血情况,每周换药2~3次。局部红肿明显时,患者应采取卧位或坐位,将术肢抬高或悬吊,高于心脏约20°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可减轻水肿程度。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 3、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太厚,压力不宜过大,以能扪及到瘘管的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其他外来压力如测血压、挂重物或戴饰物等,造瘘侧肢体血管严禁用于输液或抽血。 4、造瘘侧肢体术后3~5天可适当做握手动作或抬高前臂与上臂呈60°角动作,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若是高凝状态,应遵医嘱服用抗凝剂。 5、注意检查人造血管的功能状态,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人造血管通畅,如果无震颤、不搏动,血管杂音减轻或消失,应立即通知医生,进一步确认是否有人造血管闭塞。 6、一般术后3~4周肿胀消退,新的内膜逐渐形成,过早使用不仅穿刺困难,而且容易诱发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狭窄。一般选择术后6~8周穿刺人造血管内瘘,此时内瘘已基本成熟、红肿消退、穿刺点显露、血流充足。 透析时的护理 1、穿刺前的准备 (1)嘱患者透析前清洁人造血管侧手臂。 (2)测量透析前血压(健侧上肢)。 (3)对所用血管进行评估:充分暴露人造血管侧手臂,首先用手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再用听诊器听取血管杂音,以判断血管是否通畅,并明确血流方向,然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认真了解血管走行,不在移植血管的拐角处穿刺。穿刺进针处距吻合口至少3cm以上。 2、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1)穿刺前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5cm。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査指导规范(最全版)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査指导规范(最全版) 一、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超声检测 1. 常规检测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2. 常规检测参数 动脉管径、内 - 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3. 常规检查流程 (1)二维灰阶显像 首先以横断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起始、左侧从 CCA 自主动脉弓分支开始,连续观察 CCA 全程、ICA-ECA 分叉、ICA 起始段及分叉以 远 4-6cm 范围、ECA 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壁三层结构及血管腔内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以纵切面测量 CCA 远段(分叉水平下 方 1.0-1.5cm 范围)、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相对膨大处)管径及 CCA 远段及颈动脉球部的 IMT。

测量 IMT 与管径应避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至前壁内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当出现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血管的残余与原始内径。IMT 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与外膜上缘的垂直距离,即血管壁内膜与中膜的联合厚度。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的大小,以长 x 厚(mm)表述大小,多发性斑块测量最大的责任斑块。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通过 CDFI 模式观察检测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溃疡性斑块的进一步评估。对于极重度狭窄管腔的检查,通 过 CDFI 血流成像调节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 通过 PW 测量 CCA 远段、ICA 球部、ICA 近 - 远段、ECA 的 PSV、EDV。对≥50%ICA 狭窄,应计算 PSVICA/PSVCCA 比值、或狭窄段(PSVICA1)与远段(PSVICA2)比值(PSVICA1/ PSVICA2),记录 RI 值。 4. ICA 及 ECA 的检测鉴别(表 1) 表 1 颈内、外动脉的检测鉴别

聚氨酯人工血管材料改性进展综述

聚氨酯人工血管材料改性进展综述 摘要:聚氨酯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与生物医学领域,如人工器官、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支架等。但植入体内会引发炎症反应或者凝血等现象,因此需进一步对聚氨酯材料提高生物相容性。本文从聚氨酯本体改性、等离子体改性、表面接枝、涂覆改性、浸泡改性等方面分析以提高聚氨酯人工血管性能。 关键词:聚氨酯;血管;改性 1.引言 人造血管的开发和研制至今已有近60 年的历史。自1952 年Voorhees 首次研制成功维纶(Vinyon“N”)人造血管,并于次年用于临床取得成功以来,人们陆续研究开发出了各种材料、多种成型和不同孔隙率的人造血管,并且对人造血管的性能有了深入的研究[1]。 良好的组织工程血管生物支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与宿主健康血管相近似的动力学性能; 能与所替代的血管愈合成一体,不易形成血栓,性能稳定,可塑性好,能选择不同的口径和长度。还应具有力学强度好,微孔结构、材料降解时间可调控的优点,最后完全降解,避免异物反应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聚氨酯(PU) 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使其具有比其它高分子材料好的生物相容性(包括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 同时它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耐磨性、高弹性和高强度, 因而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2]在长期植入体内的材料中,目前仍没有哪种材料具有聚氨酯一样优异的综合性能[3]。尽管如此,在实际工作中,仍需要进一步加工普通PU以满足需要,现阶段的研究中,主要从本体改性和表面改性来研究聚氨酯,本文就近年来PU加工改性及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2.本体改性PU 聚氨酯是大分子主链中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链段的高聚物。通常聚氨酯主链是由玻璃化转变温度( T g )低于室温的柔软链段(即软段)和T g 高于室温的刚性链段(即硬段)嵌段而成。软段由低聚物多元醇(如聚酯、聚醚)构成,硬段由二异氰酸酯和低分子扩链剂(如二胺和二醇)构成。在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可以通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

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规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 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颈外动 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完成纵向扫 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 围的膜厚度)与分叉部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 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 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 肝脏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