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文第16课教案

当代中文第16课教案
当代中文第16课教案

朗读课文,声调语调基本准确,自然流畅。

4)写:能够以每分钟12-15个字的速度书写本课生词。

3. 情感领域

1)学生有询问和描述房间或某处存在某物的愿望。

2)学生有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外貌特征的愿望。

4. 学习策略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长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词汇

1)掌握动词“戴、举、推、装”的意义和常用搭配,能够准确区分“戴”

和“穿”;

2)准确理解副词“差点儿、正”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语法

1)体会动词后“着”的使用情境,掌握不同句式的正确用法;

2)理解“S+(在哪儿)+V.着”与“地方+V.着+人/物”的差别及其使用规则,通过不同情境的练习帮助学生在交际中准确使用。

七、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按照语法—生词—课文—拓展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

2.从复习旧课的语言点入手,引出新课内容。

3.运用直观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设计互动形式的小组活动,充分展示学生主体性。

5.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听说领先,同时加强汉字的读写训练。

八、教学时间

全课共四学时,分为两讲。每讲两学时,约100分钟完成。本教案为主讲课的100分钟:

第一讲(100分钟)

主讲课第二讲(100分钟)

复练课

50分钟50分钟50分钟50分钟

语法:动态助词“着”语法词汇串讲课文:叙述体听力技能训练生词:14个课文:对话体读写技能训练口语技能训练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宣布上课。

1、今天身体怎么样?

2、昨天预习了吗?难不难?

3、准备好了吗?

二、复习旧课(10分钟)

复习第十六课(课文一)的词语用法和课文内容

注:本教案在教师提问后边的小括号内为学生目标语。

①图片中的人是谁?(安妮。)

②安妮怎么了?(腿摔伤了。)

③她能动吗?(不能,一动就疼。)

①安妮现在站着还是躺着?在哪儿躺着?(躺着,在床上躺着。

②大卫呢?(大卫在旁边站着。)

③他房间的门开着还是关着?(门开着。)

④我们教室的门呢?(我们教室的门关着。)

⑤王老师现在站着还是坐着?你们呢?(王老师在前边站着,我们坐着。

、语法讲解

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语法结构。

“桌子,门,教室”是什么词?(名词。)

名词的后边有什么词?(上、里等词,跟名词在一起表示地方。

“放、挂、坐”是什么词?(动词。)

动词后边有什么?(动词后边有“着”。)

宾语的前边是什么?(量词。“一本,一个,很多”这样的词。

、语法的操练

使用教室内实物操练:

老师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内的真实情境。

王老师的桌子上放着什么东西?你的桌子上呢?

教师引导语:

①山本的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山本的手里拿着一个照相机。)

第一个目标句引导出来后,通过PPT分析句式特征,着重强调宾语部分不再使用数词和量词作定语。然后进入教室内情境的操练。

②老师手里没拿着照相机,你的手里呢?

(我的手里也没拿着照相机。)

③我的桌子上放着一本词典,你的桌子上呢?

(我的桌子上没放着词典。)

④前边的门上挂着一个包,后边的门上呢?

学生目标语:

①房间里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书架和一个衣柜。

②床上放着一个包。

③书架上放着一个花瓶和很多书。

④桌子上放着一本书、一支笔和一本词典。

⑤墙上挂着一张地图,贴着几张照片。

⑥衣柜里挂着几件衣服。

听写完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纠正不规范字和错字,保证板书的正确性,然后开始认读。

、认读生词(5分钟)

教师行为:领读—齐读—分读—点读—齐读

)第一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我们八点半上课,今天早上我8点29分到教室,迟到了没有?

(没迟到,差点儿就迟到了。)

【做往包里装书的动作】

王老师在做什么?(王老师在装东西呢。)

【提着装好东西的包】书包为什么这么重?

书包里装了很多东西。)

【请一个同学提书包】哇,太重了。

带学生将全部的生词和扩展短语读一遍。

教师引导语:我们用新课的生词和语法来介绍一下这个女孩儿和男孩儿的样子。

学生目标语:

①她上身穿着一件T恤

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

头上戴着一个帽子

手里拿着一个手机

学生齐读黑板上的六个例句。

)她上身穿着一件T恤。

)她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

)她头上戴着一个帽子。

)她手里拿着一个手机。

)他手里举着一张纸。

)她箱子里装着很多工艺品。

(四)学习课文(25分钟)

、展示理解课文(5分钟)

教师展示体现课文内容的图片,听前简单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1)任务说明: 找出并描述两个房间内全部的差异。

2)语言项目说明:

① S+(在哪儿)+V.

②地方+V.着+东西/人

3)分组说明: 以方便为原则,将前后桌及同桌同学分为一组。组内一人负责记录所找到的不同点,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

4)检查方式说明:汇报和竞赛。请各组轮流说出自己找到的不同点,找到最多的组获胜。

5)教师示范说明:

①左边的窗户关着,右边的窗户开着。

②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钟,右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地图。

注:1-5项共用时间2分钟

)课文(一)安妮怎么了?她能动吗?

(安妮的腿受伤了,她不能动,只能坐着或者躺着。)

)课文(二)大卫什么样子?瑞贝卡什么样子?

(瑞贝卡上身穿着一件白色T恤、下身穿着一条蓝色牛仔裤,头上带着一个白色的帽子,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手机。)

(大卫上身穿着一件黄色的毛衣,左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手机,右手里举着

写作题目:将所介绍内容写在作业本上,要求字数100个字左右。、新课预习:预习第十七课(一)的生词和课文。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思路(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原文及教案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痒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嚷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臺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炯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 17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7课题 练习4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 1、在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在读做中形成能力。 2、正确地读背成语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在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在读做中形成能力。正确地读背成语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时间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2006年12月11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做做读读 1、指导学生读题。 2、指导学生认读动物卡片。 3、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提问:看看图上画了哪些动物? (2)引导提问:读读左边的汉语拼音,说说要填哪几种动物的拼音卡片? (3)指导学生练习填写生字,并要求学生填写反馈情况。

4、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同桌互相拼读拼音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拼音词语,教师正音。 (3)指导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特点、习性,并要求表演这个动物的动作和模样,唱唱这些动物的歌曲。 (4)把拼音词语填进动物旁边的四线三格中。 二、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指导学生读背成语,要求读准字音、明白成语的特点。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1)指导学生看图,简单描述图意。 (2)指导学生自由认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词

意。 (3)引导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词语“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朗朗”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理解词语意思。 3、指导学生读古诗。 (1) 请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天空的月亮是什么样子? (2) 学生描述图意: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像个又大又圆的玉盘。一个孩子仰着头,被月亮迷住了。 (3) 学生自由读诗歌,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自己说一说。 (4) 指名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月亮形状的可爱和月光的皎洁。 (6)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古诗。

新实用汉语17课教案复习进程

新实用汉语17课教 案

第十七课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 一、复习巩固 简单趋向补语、“把”字句1、时量补语1 二、导入新课 中国式的衣服你知道的都有什么?(图片演示)你喜欢旗袍吗? 三、讲解新课 1.学习生词 旗袍:中国妇女穿的传统长衫。这件旗袍,中国的旗袍。 比:能够相比。比那件漂亮,比他好 卖:卖衣服,卖苹果,卖光盘 中式:中国固有的格式。中式衣服,中式房子 已经:业已经过。已经来了,已经买旗袍了 极(了):副词,表示达到最高度:极重要|极少数。注意:‘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 了’。多极了,慢极了,漂亮极了 颜色:什么颜色,衣服的颜色 便宜:花费很少,尤指与现行价格或实际价值相比较时 一套便宜的衣服,便宜货 公园:去公园玩儿,一个公园 走:走得很快,去公园走走 过去:从前。三天过去了 样子:式样;标准。旗袍的样子,衬衫的样子 试:尝试。试试这件,试一试那件 觉得:认为。觉得很漂亮,觉得很短,觉得便宜极了 麻烦:烦杂琐碎;费事。很麻烦,不麻烦。即打扰,导致不便。常指做某事所引起的。麻烦你把门关上 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适的人选

打折:打九折,不打折 2.学习句子 ①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俄语解释,正确理解句子的涵义。 ②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③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 3.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 ①动词“来、去、到”等带时量补语 我来北京已经一年多了 他去图书馆已经两个小时了 他到中国半年了 ②极了and 多了 A/V + 极了/ 多了 这件旗袍漂亮极了 他高兴极了 这本书比那本书贵多了 他哥哥比他年轻多了 ③的字短语 Pr / N / A + 的丝绸的很贵,我没有丝绸的 我的我喜欢绿的,他喜欢红的 老师的 丝绸的 ④用介词“比”表示比较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新实用汉语17课教案

第十七课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 一、复习巩固 简单趋向补语、“把”字句1、时量补语1 二、导入新课 中国式的衣服你知道的都有什么?(图片演示)你喜欢旗袍吗? 三、讲解新课 1.学习生词 旗袍:中国妇女穿的传统长衫。这件旗袍,中国的旗袍。 比:能够相比。比那件漂亮,比他好 卖:卖衣服,卖苹果,卖光盘 中式:中国固有的格式。中式衣服,中式房子 已经:业已经过。已经来了,已经买旗袍了 极(了):副词,表示达到最高度:极重要|极少数。注意:‘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 多极了,慢极了,漂亮极了 颜色:什么颜色,衣服的颜色 便宜:花费很少,尤指与现行价格或实际价值相比较时 一套便宜的衣服,便宜货 公园:去公园玩儿,一个公园 走:走得很快,去公园走走 过去:从前。三天过去了 样子:式样;标准。旗袍的样子,衬衫的样子 试:尝试。试试这件,试一试那件 觉得:认为。觉得很漂亮,觉得很短,觉得便宜极了 麻烦:烦杂琐碎;费事。很麻烦,不麻烦。即打扰,导致不便。常指做某事所引起的。麻烦你把门关上 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适的人选 打折:打九折,不打折 2.学习句子 ①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俄语解释,正确理解句子的涵义。

②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③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 3.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 ①动词“来、去、到”等带时量补语 我来北京已经一年多了 他去图书馆已经两个小时了 他到中国半年了 ②极了and 多了 A/V + 极了/ 多了 这件旗袍漂亮极了 他高兴极了 这本书比那本书贵多了 他哥哥比他年轻多了 ③的字短语 Pr / N / A + 的丝绸的很贵,我没有丝绸的 我的我喜欢绿的,他喜欢红的 老师的 丝绸的 ④用介词“比”表示比较1 你比我知道得多 他们比我翻译得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及课文原文 【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16课表里的生物(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16课表里的生物 一、下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证.实(zhèng)蟋蟀.(shuài) B.拦.住(nán) 恐怖.(bù) C.蝈.蝈(guó) 清脆.(cuì) 二、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它坚硬 ..的声音。()() ..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 2.我看得入神 ..的世界盖上。()() ..,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容易折断破碎;②说话做事爽利,痛快;③声音清脆;④较硬的食物容 易弄碎弄裂。 1.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2.他很坚强,不脆.弱。() 3.这个瓜又甜又脆.。() 4.这件事办得很干脆.。() 四、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2.“我”是一个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 3.课文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情。() 4.“我”对表里的生物感到好奇,父亲的态度是:由“只许看,不许动”到“只许听,不许动”。() 五、句段理解。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弄清楚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B.我的猜测被证实,心里感到很愉快。 C.表达了“我”不喜欢甚至很讨厌蝎子的想法。 D.“我”觉得蝎子的“丑恶而恐怖”与表里的“美丽”是不相称的。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我”认真区分了表里的蝎子和一般的蝎子在声音上的差别。 B.这句话表达了“我”的心中充满了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3.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将“我”的观点画上“____”,这个观点是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通过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六、课内阅读。 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②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③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④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序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盼 精品教案

16 盼 文本分析: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铁凝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

标准教程HSK3第十七课教案

一、教学重点 1. 标准教程HSK3第17课《谁都有办法看好你的“病”》 2. 重点词语:请假、一共、后来、饱、为了、决定、选择、必须、根据 次重点词语:邻居、爱好、办法、冬天、情况、口、渴 3. 重点语法:(1)双音节动词重叠;(2)疑问代词活用3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早上好!昨天的作业做了吗? (二)检查作业 (三)旧课复习 1. 词语复习 词语卡片提问 2. 语法复习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看故事,填空) Read the story, and fill in the blank with reduplication of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春天的一个早上,我带我的小狗去公园散步,那天的天气好极了。天______,草_______,花______。我的小狗身体________的,长着______毛,两只________眼睛,_______鼻子,_______嘴,非常可爱。我一边吃蛋糕一边和她说话,蛋糕_______,真好吃!

(四)新课学习 1. 词语学习 (1)请假qǐng jià V. to ask for leave 补充:请假条、请病假、请事假 例句:a. 如果你生病了不能上课,需要跟老师请假。 b. 老师,下个星期我可以请几天假吗? c. 我一共想请三天假。 练习:情景: 学生生病/家里有事,不能上课,让学生写一个请假条(2)一共yí gong Adv. in total 例句:a. 老板,一共多少钱? b. 这里一共有34位老师。 c. 你一共想请几天假? 练习:问与答 a. 你一共认识多少汉字? b. 你一共有几个中国朋友? (3)饱bǎo Adj. full; having eaten one’s fill 例句:a. A:吃饱了吗? B:嗯,饱了。 b. 晚饭吃得太饱对睡眠不好。 (4)为了wèi le Prep. for the sake of 结构:为了A,sentence B = sentence B是为了A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第16课 盼 教案

16.盼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4.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袖、筒、篷、缩”等12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袖筒斗篷收缩疯狂瓦蓝甩开叫嚷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 (重点指导生字“缩、嚷”为平舌音,“甩、唇”为翘舌音;前鼻音“瓦”等;后鼻音“筒、蓬、况、疯、酱、蹦”。)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袖筒、斗篷叫嚷、嘴唇注意读准“袖、蓬、嚷、唇”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闷(mèn mē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的天气真是闷热。 ②读一读:闷(mēn)热的蒸汽车间里工作的时间长了,总有头昏胸闷(mèn)的感觉。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斗篷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形如斗,故称斗篷。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痱子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 逗引用惹人的言行,逗弄对方。 葱葱茏茏(草木)青翠茂盛。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能让人信服。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3)(4)(5) (7)(8) (17-29) (9-12) (13)(14)

陶艺教案(16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教案 一、课的任务:使用工具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让婴儿开始学会使用工具。为爬行做准备,继续练习抓握为精细动作打基础,发展肩带力量对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韧带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二、课的内容: 1、音乐律动《两只老虎》 ⑴目的:提高宝宝对律动音乐的兴趣,调节活动气氛,学习简单的拍手、跑的手部动作等手语。 ⑵教法: ①教家长学会;跑的快、没有眼睛、没有尾巴、摇尾巴的手语。 ②然后教师示范做律动,宝宝欣赏: 音乐前奏的动作:双手插腰,身体随音乐节奏左右摇摆。“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跑的快”引导宝宝前后摆臂,“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双手只出眼睛,小尾巴的时候双手放于臀部后面,摇一摇。“真奇怪,真奇怪”拍一次手掌,再向外翻一下手掌表示没有的姿势。 ③音乐律动:教师播放音乐,请家长和宝宝一起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做律动。 ⑶器材:音乐《两只老虎》 ⑷时间;5分钟 2、竹竿操1-2节 ⑴目的: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培养婴儿使用工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徒手操做准备。 第1节;握竿扩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两臂侧平举握竿,成人两成人分坐两边,握竿子的两端。 ①两臂上举。 ②还原到开始姿势。

做2个8拍。 教法: ①教师引题:“今天老师要教妈妈给宝宝做一套新的操,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已经给宝宝的抓握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竹竿操。” ②教师示范:“老师这里有两根竹竿,我们先来学习竹竿操的第一节——握竿扩胸运动,这节操是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为以后的竿操做准备。”老师请一位宝宝来示范一遍。 ③家长给宝宝做操。 教师指挥:“好,现在每个家长拿两根竹竿,跟我一起来给宝宝做竹竿操的第一节,做两个八拍。” 第2节:上臂屈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握住竹竿。 ①前臂屈 ②前臂伸上举 ③前臂屈 ④还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教案与教学反思

五上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完整word版)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16课教案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第16课《我想送他一件礼物》教案 教学任务一、语音难点 1.声调连读练习 2.发音难点词汇 二、重点词汇 结婚、送、给、应该、还是、参加、到时候、有意思、一定、要、带三、语法 1.双宾语句 2.要(2) 3.还是(2) 4.可以(3) 四、语言技能 1.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声调、语调基本准确。 2.说:能够说明送什么礼物,什么时候送礼物。 3.写:能够认识本课生词,并学会书写重点汉字。 时间安排1.本课共需三次半课,7课时 2.课时安排 第一次课(2课时):复习第十五课、学习课文一第二次课(2课时):学习课文二和课文三 第三次课(2课时):课堂活动、做部分综合练习第四次课(1课时):学习汉字知识及练习写汉字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 教学实施 第一次课(90分钟) 一、复习第十五课 1.听写生词 可以、要、会、合适、回国、开车、打工、大学、或者、感谢 2.回答问题 ?你觉得你当老师合适吗? ?放假的时候你要打工吗? ?你会太极拳吗? ?你会踢足球吗? ?你会打篮球吗? ?你能开车吗? ?我可以用(yòng)一下你的书吗? ?你可以告诉我这个字怎么写吗? ?你可以跟我说汉语吗?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你可以陪我去上海吗? ?你早饭吃什么?(或者) ?假期的时候你想去什么地方旅游? 二、学习课文一(60分钟) 1.读课文一生词:听CD跟读两遍,教师领读两遍,学生自读至熟练; 请学生读,纠正发音。 难读的词语:结婚、希望、重要、特殊 2.词语用法 (1)结婚 跟(谁)结婚 ?他去年结婚了。 ?他还没有结婚。 ?他18岁就结婚了。 ?他跟林娜结婚了。 ?他想今年跟女朋友结婚。 (2)送 ?送礼物 ?送花 ?送水果 送(谁)(什么) ?送我礼物 ?送她花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

宁条梁镇中学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学科年月日 第17课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能力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学法指导] 1.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提问,引导学生作 深入探究。 2.妙点寻踪法:在默读中圈点批注,让学生寻找文章构思或写作巧妙之处。[知识链接]杨志是北宋名将金刀杨继业后人,但他本人只是朝廷的一个制使,官职很小。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 杨志的故事在《水浒传》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杀死泼皮牛二),得官,失陷生辰纲。杨志故事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黄泥冈上杨志被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等七人联手盗取了生辰纲,之后杨志投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在梁山被招安之后,征方腊的途中病死。

【精品】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表里的生物》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8个字和“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教学重点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没有走出玻璃铺。(打一生活物品),钟表。 2.师:表里面有什么东西?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

《表里的生物》。 3.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请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出示生字。 出示词语:机器钟楼洪亮街心盲人坚硬清脆单调请求加速齿轮玻璃唯恐丑恶恐怖证实蟋蟀 3.再次默读全文,联系课题。 填一填。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适当圈点勾画。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口头“填一填”。 课件出示: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4.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2)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3)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穷人教案】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穷人教案】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六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着重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的语言。X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20 穷人)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

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学习第一段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 导学案全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七下语文学案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邓稼先学案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4。孙权劝学学案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学案 6。最后一课学案 7。土地的誓言学案 8。木兰诗学案 第三单元 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10.老王学案 11.台阶学案 12.卖油翁学案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 14.驿路梨花学案 15.最苦与最乐学案 16。短文两篇学案 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学案

18.一颗小桃树学案 19.外国诗两首学案 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 第六单元 21.伟大的悲剧学案 22.太空一日学案 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 24.河中石兽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勤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 二、积累字词: 三、解决以下问题: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合作探究: 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 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