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资料)

最新审定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资料)
最新审定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资料)

6—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情境图和实物图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写6——

10各数,理解序数及第几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读6——10各数、写6——

10个数的过程,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数字意识,感知数学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 五个数字有意见,因为1-

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

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2、学习6的写法

(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看看它象什么?(生说,表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

(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

3、学习7、8、9、10的写法

(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

(2)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

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2题

写数练习。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然后再正确地写数。

2、自主练习第3题

借助正方体图,渗透数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4题

观察情境图。放手让学生交流并填写。指导理解基数和序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陈丽娟xx年3月28日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动手操作等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展台、课件、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师问:这首歌曲你熟悉吗? 2、以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有规律的排列导入新课。 第2 页共5 页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我会找”(例1)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观察,找规律。 (3)交流。 2、“我会摆”(例2) (1)学生观察前面摆的规律。 (2)摆出下一个图形,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3)对比两题,说说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有规律的排列可以2个一组、3个一组、4个一组…… 三、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找规律,涂色。 (2)全班交流。 2、“做一做”:涂上合适的颜色。 3、“摘智慧星”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创造规律呢?动手 第3 页共5 页

试试吧。 2、学生活动。 3、展示。 五、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六、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颜色 2、形状 第4 页共5 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修订稿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6和7的认识张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到45页6和7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2、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 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学生领读、齐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师:还可以怎样数?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 (指名回答)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2、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3、数序 教师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生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 问: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指学生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学生抢答。 4、比较大小 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教师板书:5○6 6○7。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优质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橡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了哪些数字吗?(0到20)说说其中某个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灰太狼)师:灰太狼怎么突然跑来了啊?他来干什么呢?原来是给我们送东西了。(师出示小棒)问:你能估计一下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积极举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3、数100以内的数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四个人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数之前教师先说数数的要求)。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数数的方法,并比较哪种最容易看出数的多少。随机总结出:10个一是一十。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量是100的物体,认识10个十是一百。 1.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数100根小棒。 2.请几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数法。 3.通过课件展示数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组成 教学内容:6、7的认识及其组 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6、7,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物体数量.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 识6、7的组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生通过动手 手操作,撑握6、7的组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 生浓厚兴趣,激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 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是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6和7 师:同学 有几个圆学们,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图,你们能数清黑板上有 吗? ○ 出示:○ ○○○○○ 生:5个 板书:55 去,你们知道有几个圆吗?? 一个○上去 果我再添一 师:如果 生:6个 的,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 师:好的 板书:66 加一个上去就成了6,由 由此我们知道5比道了5再加 在我们知道 师:现在 6小. 板书:55<6

师:哪好好,现在我再添一个圆上去,大家请看现在又有几个圆? 生:7个 板书:77 师:现在在我们知道道了6再添添一个上去就变成了77,由此我们知道了7比6大. 板书:66<7 二、教学6的组成 师:刚才才我们认识识了6和7,但但同学们知知不知道哪哪些数合起来可以组成6吗?现在请请大家拿出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和老师师一起来做做. 出示:○○○○○○○○ 师:请大大家动手也也在自己纸上图出6个圆圆,并动手把其中中的一个圆涂上黑色.请大大家数一数数涂颜色的和没涂颜色的各有几个. 生:1个涂了颜色5个没涂颜色. 师:对,,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和5能组成6. 板书:: 66 //\\ 11 55 师:用同同样的方法法,大家动手涂两个圆看看,想想2和几能组成6. 生:2和4能组成6. 板书:: 66 //\\ 22 44 师:请大大家用才刚刚老师教的的方法,完成下面几题: 板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教案 优秀范文合集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优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优选教案模板一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同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按教科书第29页例1所示方块图制成实物或图形,并自制若干计数器供同学使用。 教学过程: 1.复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后面数出5个数来。 ①73,74,75,76,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29,39,49,____,____,____,____,____。 (2)99是几位数?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它是几位数呢? 2.导入新课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 3.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一个小木块,要求同学随着教师的小木块的逐个出示,一个一个地进行数数。当数到10时提问: “十里面有几个一?多少个一是十?” 教师把十个小木块换成一个由同样多木块排成的木条。 提问:“能不能十个十个地数数?” 随着木条的逐个出示,同学一十、二十……地数数。数到九十时提问:“它加上一个十是多少?”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个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然后说明,刚才数数是一个一个地数和十个十个地数,一和十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今后数一些较大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用红笔在“十、一”左边板书“百”。 教师把木块一层一层地出示,同学一百、二百……地数数。数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刚才数了几个一百,是多少?” “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几百?” 当数到九百时问: “九百里有几个一百?” “再添上一层,就是几个一百?是多少呢?” 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教师用红笔在“百”的左边板书“千”,并重述九百再添上一个百就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语,让同学齐读一遍。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紧挨着的邻居,所以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设计

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1.认识球(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2.认识圆柱(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3)辨别扁的长方体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小结:我们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 以内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 教材分析: 课本第1—3页,教材主要通过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也是入门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入学第一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消除学生对老师、同伴、学校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实现玩中学、做中悟、活动中拓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体验学习的乐趣。 3、感受集体的温暖,热爱老师和同学。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数字儿歌和古诗等 场地:校园和教室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了解 1、教师自我介绍 师:我姓赵,大家怎么称呼我呀?对,大家可以叫我赵老师。以后的学习生活就有我陪同大家一起度过,欢迎我吗? 2、与以前的教师做比较 师:小朋友在入学之前,有的生活在学前班,有的生活在幼儿园,对吧。那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以前的老师是男的,你是女的。 师:说得对。 生2:我以前的老师比你年轻(年老)。 生3:我以前的老师比你胖(瘦)。 生4:我以前的老师没有你漂亮(比你漂亮)。 生5:我以前的老师梳长发,你梳短发。 师:赵老师与你们以前老师的不同地方大家说得很全面,那我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 师:对,我们都是老师,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学生。 3、猜老师的年龄 师:同学们刚才把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做了比较,我想大家对我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那你们想对赵老师有更多的了解吗?我家住在皓月大路188号,花园小区1栋7单元,我家有3口人,分别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一)》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数一数(一)教学内容:P19-21数一数(一) 教学目的: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ppt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 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 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 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 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 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 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 样数的。新-课-标-第-一-网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歌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歌教案优秀范文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歌教案优秀范文一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竖.了解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自主积累词语. 3.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小朋友与老师对话.适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老师领读.(分三句读). 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二、三、四、十这四个字音,si sān为平舌音,er为卷舌音,shi为翘舌音.学生发音不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几遍. (三)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朗读的时间,朗读方式要多) (四)随文识字. 1.读准字音.先读课文,再看生字表,把课文中及板书中的生字找出来. 采用多种形式,如卡片,开火车,小老师,猜字游戏,多媒体字宝宝等调动小朋友学习兴趣,反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字义. 让学生知道一是一个数字,是一本书的一 ,一张桌子的一 .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还可以用一说什么.例:一个铅笔盒,一把尺子,一块橡皮等,在学习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示数目的字.

3.分别汉字与阿拉伯数字. 告诉小朋友,这些字虽然表示数量,但是它们是汉字,与数学课上学的阿拉伯数字在写法上不同.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巩固识字.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读生字卡片. (二)随文识字. 记住字形(会写字). 明确目标:会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 学习笔画: 一口念写一字,横 . 观察: 二、三、十有几笔,都有哪几笔. 书空写二三 . 学习笔画丨 (shu)从上到下,竖要直. 写十字,知道先横后竖,书空写十字. 说说自己怎么记这些字. (三)指导写字. 本课是写汉字第一课,要指导学生会照田字格里的示范字正确地书写. 1.先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应占格的位置. 3.注意在示范中讲清书写笔顺,掌握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一写在横中线上,两边要有空. 二是两横组成,从上往下,先写上面一横,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三是三横组成,三横之间距离相等,第一横长,第二横短,第三横最长. 十由两笔组成,先写横,再写竖. 4.由于学生第一次书写,教师要重视巡视指导,有基础的教师,告诉学生学习顿笔.从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