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XXX理工大学

CHANGSH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ECHNOLGY

题目: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学院: XXX

学生: XXX

学号: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5年7月2日

多领域建模理论和方法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ulti-domain Modeling

Student:XXX Teacher:XXX

摘要

建模理论和方法是推动仿真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系统仿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文中综述了多领域建模主要采用的四种方法,并重点对基于云制造的多领域建模和仿真进行了叙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领域建模仿真;云制造;展望

Abstract: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model building is not only the key factor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imulation technique but also the base of system simul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four prevails way in Multi-domain Modeling, especially to the Multi-doma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clou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We give a detail on 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Keywords: Multi-doma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loud manufacturing; Future development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产品的升级需求,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模对象的组成更加复杂,涉及到各个学科、进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方法的多元化。这些需求都是以前单领域建模方案无法满足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建模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完成对繁杂目标的多领域建模、结构仿真、多元化分析等。

多领域建模是将机械、控制、电子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模型“组装”成一个更大的模型进行仿真。根据需要的不同,实际建模过程中,可以将模型层层分解。将不同领域的仿真模型“零件”组装成“部件”,“子系统”则是由不同学科下的部件装配而成,与此同时装配完成的不同学科的分子系统还能再装配成为一个全面仿真模型,称之为“系统”,由此可见多领域建模技术在繁杂产品设计过程中具有出众的优势。

本文对多领域建模常用的四种方法:基于各领域商用仿真软件接口的建模方法;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方法和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方法进行了展望。

二多领域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

2.1 基于各领域商用仿真软件接口的建模方法

基于各领域商用仿真软件接口的建模方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2]。该方法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是在已有的各商用仿真软件软件中构建各自的领域模型,然后利用各不同商用仿真软件之间的接口实现多领域建模。因此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各商用仿真软件提供或开发相应的接口。在实现仿真时,利用各领域软件提供的协同仿真功能,在各自求解的环境下进行求解,通过多进程或者分布式网络间的通信实现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仿真。如典型的机械多动体力学仿真软件ADAMS提供与控制系统仿真软件MATLAB、Easy5的接口通过该接口从而实现机械多体动力学与控制的多领域建模[3]。仿真软件必须提供相应的接口以实现多领域建模。如果某个软件没有提供相应的接口,那么它们就不能实现多领域建模,当采用商用软件的数目超过三个时,理论上要求的相应的接口数目将变得非常庞大,复杂度也会增大。

2.2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多领域建模方法

1996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针对建模仿真领域的通用技术框架HAL。HAL通过运行支撑环境(Run-time infrastructure RTI),提供通用的、相对独立的支撑服务程序,将仿真应用同底层的支撑环境分开,即将具体的仿真功能实现、仿真运行管理和底层通信传输三者分离,从而使各部分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开发,并能充分利用各自领域的先进技术[4]。HAL中描述了一定功能的仿真过程称为HAL的一个联邦成员(Federate),简称邦员。为实现某种特定的仿真进而交互连接起来的若干邦员的集合,称为联邦(Feration)。图1所示为基于HAL的仿真系统结构图。

图1基于HLA的仿真系统结构图

基于HLA的方法同样需要集成各领域的商用仿真软件,以我完成系统的构件,但它克服了基于接口的方法开放性差、无统一标准、难以扩充等缺点。仿真系统可以将HLA 作为其“总线”,而不同的仿真软件则成为不同的邦元,欲将这些邦元集成起来进行协同仿真,只需开与其各领域的商用仿真软件之间的接口即可。

2.3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方法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方法具有与领域无关的通用模型描述能力,对于任何确定了的领域,都可以实现统一的建模。由于采用相同的模型描述形式。因此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方法能够实现不同领域子系统模型间的无缝集成。统一模型建模的研究来源自HildingElmqvisyt的论文,他提出通过设计Dyloma模型平台建立物理系统仿真的方法。自此以后,出现了一大批有类似设计思想的统一建模语言。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欧洲仿真协会组织专家对下一代多领域、连续-离散混合物理建模语言Molelica展开研究。Molelica语言用数学方程描述不同学科的物理规律,以系统的拓扑结构为基础,联合基于语言在内的组件连接机制来建造模型并进行集成,再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描述的问题进行建模和仿真[5]。

利用Molelica语言进行建模十分方便,因为多领域兼容的模型库有利于复杂系统高置信度模型的建立。Molelica语言具有面向对象和非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此模型可重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以前的建模语言只能做到在某一系统内拥有较强的建模能力。但是Molelica语言可以很好的完成不同系统之间的模型转换问题。同时,基于Molelica 语言的建模方法所使用的模型库还具有开放且不断增长的特点,用户可以自主开发或者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满足自身建模的需求。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Molelica语言的商用多领域建模仿真工具有两个Dyloma和MathMolelica。Dyloma(dynamic modeinglabortary)即动力学建模实验室,是第一个支持Molelica语言的建模仿真软件。Dyloma具备一个强大的图形编辑器用于构建模型,可以用Molelica语言进行开发。同时,也可以将其它数据和图形文件导入其中。Dyloma的符号编辑器可以将用Molelica 语言编写的程序转化为C语言的程序并导出到Simulink或者硬件回路上进行仿真。Dyloma软件的构架如图2

图2 Dyloma软件的构架

MathMolelica软件则是为完成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仿真而开发的一个集成的交互式的开发环境。他集成了基于Molelica语言的图形建模与仿真,先进的脚本工具,集成的程序代码,测试用例,图形,文档,数学排版以及提供的MathMolelica公式符号处理。MathMolelica软件在建模与仿真时需要切换界面,因为各个模块没有集成于统一界面之中。在国内,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的基于Molelica语言的多领域物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平台MWorks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功能单元、基于Molelica的可视化建模环境、多领域物理模型解析系统和面向多领域物理系统Molelica 模型的求解引擎。其系统实现了数据、接口与功能的分层,为了使系统实现高可扩展和

重用性,子系统的构建利用了基于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6]其系统框架结构如图3

图3 Mworks系统框架结构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仿真方法实现了各领域之间建模仿真的集成。特别是Molelica语言的发展凸显出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仿真方法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优势,使得其成为多领域建模仿真方法的主流方法。

2.4 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方法

云制造是将云计算[7]的思想和理念拓展至制造行业,它是指一种利用网络和互联网平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的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模式[8]。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方法主要包括云制造的基本体系结构、云制造开发环境平台、设计软件的虚拟化、设计软件的服务化等过程。

2.4.1 云制造的基本体系结构

云制造涵盖制造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加工、实验、仿真、经营管理和集成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根据系统的功能可以将云制造的结构框架大致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资源层。虚拟封装层、平台服务层和应用层。此外,云制造还同时融合了包括虚拟化技术、面向服务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大规模运算技术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化技术[9]。以上组成了云制造服务模式得以实现的技术支撑,使云制造的模式变得现实可行性。

2.4.2 云制造的开发环境平台

目前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云制造开发按软件平台投入使用,但是云制造的理念

是由云计算的思想衍生出来的,而云计算的开发平台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因此目前在建模过程中云制造平台的选取可以建立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之上。云制造环境下的多领域建模首先要结合云制造自身的属性分别为软件资源虚拟化和服务化功能的实现选择相应的开发环境,从而为软件资源的虚拟化和服务化打下基础。

2.4.3 设计软件的虚拟化

软件资源通过虚拟化可以解决如软件对计算机运行环境要求的差异性,所有软件存在于运资源池中,软件资源可以随意的调度和使用,同时云池中软件可以以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对使用者提供服务。软件资源虚拟化的主要方法有:基于Web服务模式的如软件资源虚拟化、基于服务器虚拟化形式的软件资源虚拟化、基于远程调用的软件虚拟化和基于虚拟桌面形式的软件资源虚拟化等。

2.4.4设计软件的服务化

软件资源服务化使得大规模的制造资源池诚为可能,用户只需要向云制造服务平台提出要求就可以由云平台去组织制造资源与制造能力来完成设计、加工、生产、协作等订单。软件资源虚拟化的主要方法有:基于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web 服务描述语言)的资源服务化策略、基于WSRF(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的资源服务化策略和基于ontology的资源服务化。最后利用以上的描述,在业务流程执行流程语言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多领域的建模仿真。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BPEL)是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的简称。它基于XML技术,以一种类似编程语言的形式对整合Web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BPEL可以实现多个服务的调用和发布,从而实现云制造下的多领域建模和仿真。目前基于云制造的多领域建模和仿真研究的还比较少,还内有具体的应用实例,但是国内外学者在云制造下建模仿真以及机床制造方面还取得了许多成果,比如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面向新产品开发的云制造服务资源组合优选模型、云制造资源发现机制、外协加工资源语义描述、面向机床及加工过程的云制造平台的研究[10];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了云加工能力的形式化建模方法[11],设计了一种基于语义的云设计服务平台[12],德国应用科技大K.Nagomy 等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2264L2标准的自动化制造服务云[13]。目前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利用BPEL将ProE建模服务、Adams运动仿真服务、Dymola电机伺服系统仿真服务以及Matlab联合仿真进行编排,并且部署于对应服务器上,运行和测试了BPEL 服务,得到了预期效果初步完成了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仿真服务的实例化。

三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领域需要分析愈来愈复杂的,包含不同领域的元件系统,这就使得多领域的建模仿真更加重要[14]。本文就多领域建模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将其分为基于各领域商用仿真软件接口的建模方法、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方法和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的方法。并且认为虽然目前针对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的方法研究还比较少,还处于理论阶段但是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参考文献

[1]王子才.仿真技术发展及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5(2):40-44

[2]于涛.面向对象的多领域复杂机电系统键合图和仿真的研究[D].北京机电研究所,2006

[3] 陈晓波,熊光楞,郭斌.基于HLA的多领域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1):1537-1542

[4]周彦,戴剑伟.HLA仿真程序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6.

[5]赵建军,丁建完,周凡利等. Molelica语言及其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机理[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570-573

[6]赵建军,吴子俊.基于Molelica的多领域建模与联合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1,20:168-172

[7]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09):2562-2567

[8]XunX.Fromcloud computing to cloud manufacturing [J].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12(1):75-86

[9]李伯虎,张霖,任磊,等.云制造典型特,关键技术与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2011,41(05):13-20

[10]尹超,黄必清,刘飞,等.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体系[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3):495-503

[11]朱琦琦,江平宇.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形式化建模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45(11):63-67

[12]郑镁,罗磊,江平宇.基于语义Web的云设计服务平台及关键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18(7):1426-1434

[13]Robson Marinho da Silva1,2, Mauricio F. Blos2, Fabrício Junqueira2,

Diolino J. Santos Filho2, and Paulo E. Miyagi2. A Service-Oriented and Holonic Control Architecture to the Reconfiguration of Dispers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Service-Oriented and Holonic Control Architecture[J].,2012,63(8):111-118

[14]杨明,张冰,王子才.建模与仿真发展趋势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9):1901-1904,19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XXX理工大学 CHANGSH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ECHNOLGY 题目: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学院: XXX 学生: XXX 学号: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5年7月2日

多领域建模理论和方法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ulti-domain Modeling Student:XXX Teacher:XXX 摘要 建模理论和方法是推动仿真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系统仿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文中综述了多领域建模主要采用的四种方法,并重点对基于云制造的多领域建模和仿真进行了叙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领域建模仿真;云制造;展望 Abstract: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model building is not only the key factor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imulation technique but also the base of system simul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four prevails way in Multi-domain Modeling, especially to the Multi-doma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clou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We give a detail on 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Keywords: Multi-doma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loud manufacturing; Future development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产品的升级需求,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模对象的组成更加复杂,涉及到各个学科、进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方法的多元化。这些需求都是以前单领域建模方案无法满足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建模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完成对繁杂目标的多领域建模、结构仿真、多元化分析等。 多领域建模是将机械、控制、电子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模型“组装”成一个更大的模型进行仿真。根据需要的不同,实际建模过程中,可以将模型层层分解。将不同领域的仿真模型“零件”组装成“部件”,“子系统”则是由不同学科下的部件装配而成,与此同时装配完成的不同学科的分子系统还能再装配成为一个全面仿真模型,称之为“系统”,由此可见多领域建模技术在繁杂产品设计过程中具有出众的优势。 本文对多领域建模常用的四种方法:基于各领域商用仿真软件接口的建模方法;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方法和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方法进行了展望。

系统建模与仿真考试题

1.信息时代认识世界(科学研究)的三种方法是:理论研究、(_实验研究_)、(__ 仿真___)。 2.根据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是连续性还是间断性的,可将系统划分为(_连续系统_)、 (__离散系统__)。 3.系统仿真中的三个基本概念是系统、(__模型_)、仿真。 4.拟对某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对系统作出明确的描述,即确定系统各个要素:实体、 属性、活动、(__状态_)、(_事件_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5.系统仿真有三个基本的活动,即系统建模、仿真建模和(__仿真实验__),联系这 三个活动的是系统仿真的三要素,即系统、模型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6.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是:(1)调研系统,明确问题、(2)(___设立目标,收集数据 __)、(3)建立仿真模型、(4)编制程序、(5)运行模型,计算结果、(6)(_统计分析,进行决策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7.仿真软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高级程序语言阶段;(2)仿真程序包、初级仿 真语言阶段;(3)商业化仿真语言阶段;(4) (_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环境_)阶段。 8.常用的仿真软件有Arena、Automod、MATLAB、Promodel、(__WITNESS______)、 (______FLEXSIM___)。 9.求解简单系统问题的“原始”方法是(___解析解决____),借助(___实验__)可大大 提高该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阶段性知识测试 10.排队系统可简化表示为A/B/C/D/E。其中A为到达模式;B为(服务模式)、C为服 务台数量、D为系统容量;E为排队规则。 11.常见的排队规则有:先到先服务、后到后服务、优先级服务、最短处理时间优先服 务、随机服务等。请以连线方式将下列排队规则名称的中英文对照起来。 先进先出FIFO 后进先出LIFO 随机服务SIRO 最短处理时间优先SPT 优先级服务PR ?阶段性知识测试 12.模型中,习惯称实体为成分。成分可分为主动成分和被动成分。请问排队系统中的 随机到达的顾客属于(主动)成分(主动/被动)。 13.事件是改变系统状态的瞬间变化的事情。一般指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事件可分为必 然事件(主要)、条件事件(次要)、系统事件。其中(______)一般不出现在将来事件表中(FEL)。 14.活动是具有指定长度的持续时间,其开始时间是确定。排队系统主要活动有 (_______)和服务活动。 ?阶段性知识测试 15.仿真时钟表示仿真时间的变量。Witness仿真系统中仿真钟用系统变量(TIME)表 示。 仿真策略,也称仿真算法。离散事件系统适用的仿真策略有(_事件调度法_)、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三阶段法等。 16.建立输入数据模型需要4个步骤:(1)从现实系统收集数据;(2)(_确定输入数据

GIS建模原理与方法课后答案

《GIS建模原理与方法》习题集 第一章概论 1、名词解释: 模型模拟模式建模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或现象的抽象或简化,是对实体或现象中的最重要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 模拟:是一种实验方法,是模型的构建和模型应用过程。模拟首先是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评估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各种变化和不同对策所产生的结果。 模式:是一类事物的标准形式。 建模:建模是构造现实世界中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模型的过程。 概念模型:是指利用科学的归纳方法,以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抽象形成的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方式的模型。 物理模型:又称实体模型,是现实世界在尺寸上缩小或放大后构成的相似体。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方程(通常是一些代数方程和微分方程的组合)来描述现实世界结构和特性的模型。 2、模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模型具有结构性、简单性、清晰性、客观性、有效性(复制有效、预测有效、结构有效)、可信性、易操作性的特征。 3、怎么理解模型的简约性? 简单性要求提供的模型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类模型中最坚实的、最简单的,对问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答。在模型的描述中,简单性表现为简洁性。在模型的形式中,简单性表现为简约性,即模型中应包含尽可能少的数学方程式,模型的维数应尽可能的低。 4、模型有哪些用途? 模型的用途:1.预测的工具2.理解的工具3.诊断的工具4.综合的工具5.管理与决策的工具。 5、建模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建模的步骤:1.建立概念模型 2.建立定量模型即概念模型的数量化 3.模型检验4.模型的应用 第二章概念模型

Smart3D系列教程1之《浅谈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的原理与方法》精编版

Smart3D系列教程1之《浅谈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一、引言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国际测绘遥感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以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的方式全面感知复杂场景,通过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及专业的数据处理流程生成的数据成果直观反映地物的外观、位置、高度等属性,为真实效果和测绘级精度提供保证。同时有效提升模型的生产效率。三维建模在测绘行业、城市规划行业、旅游业、甚至电商业等的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无人机航拍不再是大众陌生的话题,商场到处可见的DJI商店,各种厂商的无人机也是层出不穷,这将无人机倾斜数据建模推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 二、倾斜摄影原理概述 倾斜摄影技术,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目前常用的是五镜头相机)。同时从垂直、倾斜等不同角度采集影像,获取地面物体更为完整准确的信息。垂直地面角度拍摄获取的是垂直向下的一组影像,称为正片,镜头朝向与地面成一定夹角拍摄获取的四组影像分别指向东南西北,称为斜片。摄取范围如下图:

在建立建筑物表面模型的过程中,下图可以看到,相比垂直影像,倾斜影像有着显著的优点,因为它能提供更好的视角去观察建筑物侧面,这一特点正好满足了建筑物表面纹理生成的需要。同一区域拍摄的垂直影像可被用来生成三维城市模型或是对生成的三维城市模型的改善。 利用建模软件将照片建模,这里的照片不仅仅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的倾斜摄影数据,还可以是单反甚至是手机以一定重叠度环拍而来的,这些照片导入到建模软件中,通过计算机图形计算,结合pos信息空三处理,生成点云,点云构成格网,格网结合照片生成赋有纹理的三 维模型。区域整体三维建模方法生产路线图:

随机地质建模技术方法简介

随机地质建模技术方法简介 李 燕 (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0) 摘 要: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方法。该方法承认控制点以外的储层参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具有一定的随机性。Deautch等根据模拟单元的特征,将随机模型分为基于目标的随机模型和基于象元的随机模型。 关键词:随机建模;克立金方程;地质统计学;储层结构 地下储层本身是确定的,在每一个位置点都具有确定的性质和特征。但是,地下储层又是复杂的,它是许多复杂地质过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的储层结构(储层相)空间配置及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在现有资料不完善的条件下,人们对它的认识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难于掌握任意尺度下储层的真实特征或性质。特别是对于连续性较差且非均质性强的陆相储层来说,更难于精确表征储层的特征。从而认为储层描述便具有不确定性即随机性。 1 随机建模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在地质统计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中,法国枫丹白露地质统计学与数学形态学中心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核心人物M atheron是地质统计学的创始人。他的许多学生(如Journel,David等)后来都成了该领域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随机建模的发展中, Jo urnel领导的斯坦福大学油藏预测中心则是令人起敬的先锋。他们研制的GSLIB是公认的较完整、先进的地质统计学软件包。近年来研制了许多随机建模的算法,并做了应用研究。另外加拿大的David、原英国BP公司的H aldorsen、加拿大FSS International公司的Srivastava、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eutsch以及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得克萨斯大学澳斯万分校、挪威计算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处的一些学者都在这一领域有很高的造诣。 地质统计学创建于本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人们基本上把克里金作为地质统计学的同义词。70年代末,Jo urnel(1978)在所著的《Minging Geostatistics》一书中,介绍了随机建模的基本思想。80年代中后期,尤其在90年代,随着克里金方法不但被用作插值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用来建立数据的条件累积分布函数(CCDF),随机建模得到了飞速发展。出于对解决不同问题的需要以及对时间、经费、人力和软硬件的考虑,发展了种类繁多、功能不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和算法。 地质统计学引入我国较晚,早期都把克里金认为是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仅在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并引入油藏勘探开发研究中。西安石油学院张团峰、王家华等人(1995a,b)在引进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储层地质统计分析系统(GASOR2.0),可用于建立储层模型。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刘明新等人在“八五”期间利用分形理论进行了储层建模研究。胜利油田“八五”期间在其研制的油藏描述软件中也加进了随机建模内容。一些青年学者在利用随机建模解决油田问题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石油大学纪发华(1994)在其博士论文中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对油藏特征做了研究,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模拟退火研究了渗透率的空间分布。文键(1995)在其博士论文讨论了随机建模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统计特征量与储层空间分布非均质性特征的关系; 储层空间分布不确定性对开发可行性研究的影响;统计特征量与样本间距、容量的关系;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经验(诸如岩性指示变差函数与砂岩面密度结合和表征砂体连续性特征),同时还利用序 收稿日期:2009-07-28 作者简介:李燕(1973—),女,现从事岩石物理反演工作。

系统建模理论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建模理论与自适应控制》试卷 一、已知三阶线性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共有40个采样值,分别用最小二乘法(LS )的一次完成算法和递推算法、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进行参数估计,并阐述各种算法的辨识原理,给出各种算法的程序流程图及程序注释。 k 1 2 3 4 5 6 7 8 9 10 u (k ) 0.8251 0.0988 0.4628 -0.9168 2.2325 0.0777 2.3654 0.3476 1.1473 -1.9035 y (k ) 1.5333 -1.0680 1.0666 -0.5284 -0.5835 3.1471 -3.7185 6.2149 -6.3026 7.2705 k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u (k ) -0.9229 1.6400 -0.8410 0.7599 -0.4739 -0.1784 -1.7760 -1.6722 1.2959 -0.0591 y (k ) -9.0552 8.1735 -5.9004 3.9870 -2.2486 0.9525 -0.5325 -1.5227 0.4200 1.0786 k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u (k ) -1.0576 -1.0071 1.1342 -0.0740 0.6759 0.5221 0.9954 0.5271 -1.7656 0.4936 y (k ) -1.5579 0.6640 -1.4222 2.6444 -2.9572 3.6340 -3.1281 3.8334 -3.2542 1.1568 k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u (k ) 1.4810 0.9591 -3.1293 -0.3604 -0.4251 0.4185 -0.6728 -0.0027 2.1145 1.1157 y (k ) 0.0615 0.9120 -0.0692 -3.2731 3.7486 -4.3194 4.7230 -5.2781 5.1507 -2.7235 一、最小二乘法(LS ) 1、数学模型 设时不变SISO 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为 )()()()()(11k n k u z B k z z A +=-- (1.1.1) 其中,)(k u 为过程的输入量,)(k z 为过程的输出量,)(k n 是噪声,多项式)(1-z A 和 )(1-z B 为: ?? ???+++=++++=--------nb n n n z b z b z b z B z a z a z a z A b a a 221112 2111)(1)( 在本题中,a n =b n =3.即 ???++=+++=--------3 3221113 322111)(1)(z b z b z b z B z a z a z a z A 将此模型写成最小二乘格式 )()()(k n k k z +=θh τ (1.1.2) 其中, 是过程的输出量;)(k τh 是可观测的数据向量; 是均值为零的随机

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

《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必修) 学时:72 学分:3 开课学期:7 开课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参考教材: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学主要讨论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地理建模,解决地理问题。本课程是地理科学系本科生(包括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类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对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和多媒体演示,软件操作等教学环节,达到如下目标: 1.让学生掌握现代地理学数学方法的产生背景、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建立起定量概念和地理学方法论的基础,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看懂相关科技文献中所应用的一些常用计量方法,理解计量地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使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理资料,根据实际的地理研究对象,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分析的结果给予专业上的解释,把数理逻辑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4.通过做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该课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讲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养,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服务。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理解或掌握;C—了解) 四、教学与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由于地理建模中涉及的数学方法多,理论性较强等特点,所以本课程采用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上机操作练习辅助的授课方式。 考试方式为平时作业考核(占20%)和书面闭卷考试(80%)。 五、参考书目 1. 徐建华编,《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韦玉春编,《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 3. 赵鹏大编,《定量地学方法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修订者:XXX 审定者:XXX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1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理建模法 所谓机理模型,实际上就是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理演绎方法,对巳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经过合理分析简化建立起来描述系统各物理员动、静态变化性能的数学模型。 因此,机理建模法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推导方法建立系统模型。根据确定元件或系统行为所遵循的自然机理,如常用的物质不灭定律(用于液位、压力调节等)、能量守恒定律(用于温度调节等)、牛顿第二定律(用于速度、加速度调节等)、基尔霍夫定律(用于电气网络)等等,对系统各种运功规律的本质进行描述,包括质量、能量的变换和传递等过程,从而建立起变量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精确的数学关系。通常情况下,是给出微分方程形式或其派生形式——状态方程、传

递函数等。 实验建模法 所谓实验建模法,就是采用出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归纳方法,根据一定数量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测、观察的物理量数据,运用统计规律、系统辨识等理论合理估计出反映系统各物理量相互制约关系的数学模型。其主要依据是来自系统的大量实测数据.出此义称之为实验测定法。 当对所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特性尚不清楚、甚至无法了解时,系统内部的机理变化规律就不能确定,通常称之为·黒箱”或“灰箱”问题,机理建模法也就无法应用。而根据所测到的系统输入输出数据,采用一定方法进行分析及处理来获得数学模型的统计模型法正好适应这种情况。通过对系统施加激励,观察和测取其响应,了解其内部変量的特性,并建立能近似反映同样变化的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就相当于建立起实际系统的数学描述(方程、曲线或图表等)。 (1)频率特性法 频率特性法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实用方法。其特点在是通过建立系统频率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之间的稳态特性关系,不仅可以反映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和暂态性能;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判别系统闭环后的各种性能;可以较方便地分析系统参数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并能大致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2)系统辨识法 系统辨识法是现代控制理论与系统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它是依据测量到的输人与输出数据来建方静态与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但其输出响应不局限于频率响应,阶压响应或脉冲响应等时间响应都可作为反映系统模型静态与动态特性的重要信息;而且,确定模型的过程更依赖于各种高效率的最优算法以及如何保证所测取数据的可靠性。因

差分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

差分方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引言 1、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反映的是关于离散变量的取值与变化规律。通过建立一个或几个离散变量取值所满足的平衡关系,从而建立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就是针对要解决的目标,引入系统或过程中的离散变量,根据实际背景的规律、性质、平衡关系,建立离散变量所满足的平衡关系等式,从而建立差分方程。通过求出和分析方程的解,或者分析得到方程解的特别性质(平衡性、稳定性、渐近性、振动性、周期性等),从而把握这个离散变量的变化过程的规律,进一步再结合其他分析,得到原问题的解。 2、应用:差分方程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上,连续变量可以用离散变量来近似和逼近,从而微分方程模型就可以近似于某个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背景。在经济金融保险领域、生物种群的数量结构规律分析、疾病和病虫害的控制与防治、遗传规律的研究等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讲,只要牵涉到关于变量的规律、性质,就可以适当地用差分方程模型来表现与分析求解。 3、差分方程建模:在实际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时,往往要将变化过程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时段,根据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对每个时段引入相应的变量或向量,然后通过适当假设,根据事物系统的实际变化规律和数量相互关系,建立每两个相邻时段或几个相邻时段或者相隔某几个时段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运算关系(即用相应设定的变量进行四则运算或基本初等函数运算或取最运算等)等式(可以多个并且应当充分全面反映所有可能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差分方程。或者对事物系统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引入恰当的变量或向量,然后分析建立起子过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等式,从而建立起差分方程。在这里,过程时段或子系统的划分方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应当结合已有的信息和分析条件,从多种可选方式中挑选易

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

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 系统模型可反应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控,并能指出促成事故的一系列事件。下述几个模型都属于系统理论。 一、S—O—R人的因素模型 1969年,J·瑟利提出一个事故模型,它包括两组问题(危险构成和显现危险的紧急时期),每组包含三类心理—生理成分,即对事件的感知(刺激,S)、对事件的理解(内部响应,认识活动,O)以及生理行为响应(输出,R)。 包含有S—O—R的第一组侧重危险的构成,以及与此危险相关的感觉的、思考的(认识的)和行为的(生理输出)响应。第二组,瑟利称之为显现危险时期,也同样包含有S—O—R三个相同的成分。在此期间,如果不能避免危险,则将产生伤害或损坏。瑟利模型如图2-2。 二、操作过程与S—O—R人因素的模型 1978年安德淼等曾在分析60件工伤事故时,应用了瑟利模型及其提出的问题,发现后者存在相当的缺陷,并指出:瑟利虽然清楚地处理了操作者的问题,但未涉及机械及其用于环境的运行过程。通过在瑟利模型上增加一组提前步骤,即构成危险的来源及可察觉性,运行系统内部波动(变异性),控制此波动使之与操作波动相一致。这一工作过

程的增加使瑟利模型更为有用。 安德森对瑟利模型的增补,始于控制系统(一个不可控系统,例如闪电,不能为模型的开始组所阐明)。问及系统是否能观察到(通过仪表或人的感官),阻止察觉是否可能主要指有无噪声、照明不良或因栅栏而阻碍了对工作过程的察觉。 1970年海尔认为,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适当响应时,事故就会发生,但并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海尔的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他的模型是二个闭环反馈系统,把下列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清楚地显示了出来:(1)察觉情况,接受信息;(2)处理信息;(3)用行动改变形势;(4)新的察觉、处理,响应。 信息包括操作者在运行系统中收到的信息,这种信息可能由于机械的故障而不正确,或因视力听力不佳而察觉不到,即不完整的信息。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行动失误。预期的信息指经常指导对信息收集和选择的预测。就预测指导感觉而言,可能发生两种类型的失误。一是操作者感觉上的失误,二是对危险征兆没有察觉。只有当信息显示不安全时,预测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负担过重,有压力、疲劳或药物作用,使操作者对收集信息的注意力削弱,以致不能保持对危险的警惕。 行为的决策:根据察觉到的信息,经过处理,能否采取正确的行动,这取决于指导、培训以及固有的能力。决策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包括生产班组群体的利益,也有原有的经验及由此而产生的对

GOCAD 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GOCAD 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1建模方法 GOCAD 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建模,一类是三维储层栅格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建模。 (1)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建模建立地质体构造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构造模型能够模拟地层面、断层面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结合反映地质体的各种属性模型的可视化图形,还能够用于辅助设计钻井轨迹。此外,构造模型还是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反演的重要手段。 (2)三维储层栅格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建模根据建立的构造模型,在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 中可以建立其体模型;同时地质体含有多种反映岩层岩性、资源分布等特性的参数,如岩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可对这些物性参数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得到地质体的物性参数模型。 当采样值在地质体内密集、规则分布时,可以直接建立采样值到应用模型的映射关系,把对采样值的处理转化为对物性参数的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量大、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当采样值呈散乱分布,并且数据量有限时,需要采用数学插值方法,拟合出连续的数据分布,充分利用由采样值所隐含的数据场的内部联系,精确的模拟模型中属性场的分布。 图1-1孔隙度参数模型分布图 2 建模流程 2.1数据分析 (1)钻孔、测井分布及数据分析 支持三维建模的数据主要为钻孔和测井。由于对区域范围和建立三维地质建模的精度要求不同,得对所得到的钻孔、测井的分布和根据其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的必要。根据钻孔、测井的分布范围和稠密程度可以大致确定地层的分布界限,对钻孔较少区域采取补充钻探或者采用其它方法进行处理。 (2)地质剖面

电力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2

幻灯片1 电力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第七章电力系统的其他建模 谢辉煌 幻灯片2 第七章电力系统的其他建模 第4章到第6章分别介绍了同步发电机组、动态等值、电力负荷的建模,这些是电力系统建模的主要研究对象。电力系统建模还有许多研究方面,比如输电线路和动力系统。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兴未艾,微电网的研究日益增多,其建模问题也需要关注。所以,本章介绍电力系统的其他建模问题。 7.1 输电线路的建模 7.2 火电厂动力系统的建模 7.3 水电厂动力系统的建模 7.4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 7.5 微网的建模 幻灯片3 第七章电力系统的其他建模 7.1 输电线路的建模 7.1.1 概述 7. 1. 2 单电网断面下的参数可观测性分析 7. 1. 3 多电网断面下的参数估计 7.1.4 基于PMU的线路参数估计 7.1.5 算例验证 幻灯片4 第七章电力系统的其他建模 7.1 输电线路的建模 7.1.1 概述 输电网参数的准确性是各种电网分析计算软件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线路及变压器的参数往往存在一些错误或偏差,从而影响到在线及离线计算程序的可信度。随着电网量测覆盖率及精度的提高,输电网参数估计的在线应用成为可能。 如果电网中只有少数参数错误时,可以借助EMS中的SCADA量测来进行参数估计,将具有较高精度的PMU测量向量引人参数估计中,从而有可能取得更好的估计效果,但是其对PMU的配置要求较高。 如果电网中有许多参数都偏离了准确值,则参数的原始值将不能作为伪量测参与估计,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恶劣局面下的参数估计。分析了单个电网数据断面下的参数可观测性,提出了线路电容及电抗参数的估计方法。为提高电网参数的可观测性,引入了多个电网量测数据断面及PMU相角量测,从而实现了电网参数的完全可观测估计。该方法对电网中的PMU 配置要求较低,对于环网线路,只需要在每一个圈基组中有一至两个PMU配置点即可,下面

动态系统建模理论与应用习题

《动态系统建模理论与应用》课程习题 一、 选择题:答案唯一,在( )内填入正确答案的编号。 1. 对于批量最小二乘格式L L L E Y +θΦ=,其最小二乘无偏估计的必要条件是( )。 A. 输入序列}{k u 为“持续激励”信号 B. L E 与T L L T L ΦΦΦ-1)(正交 C. L E 为非白噪声向量 D. 0}{=L E E 2. 对象模型为T k k k y e ?θ=+时,采用递推最小二乘估计后的残差序列的计算式为 ( )。 A. 1?T k k k k y ε?θ-=- B. 1?T k k k k y ε?θ-=- C. ?T k k k k y ε?θ=- D. 11?T k k k k y ε?θ--=- 3. 在上题的条件下,递推最小二乘算法中的增益矩阵k K 可以写成( )。 A. 11k k P ?-- B. 1k k P ?- C. 1k k P ?- D. k k P ? 4. 可以同时得到对象参数和干扰噪声模型参数的估计算法是( )。 A. 辅助变量法 B. 广义最小二乘法 C. 最小二乘限定记忆法 D. 相关最小二乘两步法 5. 增广最小二乘估计的关键是( )。 A. 将控制项增广进k ?中,并用残差项取代进行估计 B. 将输出项增广进k ?中,并用残差项取代进行估计 C. 将噪声项增广进k ?中,并用残差项取代进行估计 D. 将噪声项增广进k ?中,并用输出项取代进行估计 答案:1. B 2. C 3. D 4. B 5. C ■ 二、 判断题:以○表示正确或×表示错误。

1.估计残差平方和最小是确定辨识过程对象结构的唯一标准。( ) 2.最小二乘估计的批量算法和递推算法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 3.广义最小二乘法就是辅助变量法和增广最小二乘法交替试用。( ) 4.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中,若置0>==T k P P P ,则该算法也能克服“数据饱和” 现象,进而可适用于时变系统。( ) 5.用神经网络对SISO 非线性系统辨识,采用的是输入层和输出层均为一个神经元的三层前馈神经元网络结构。( ) 答案:1. × 2. ○ 3. × 4. ○ 5. × ■ 三、 设y 和n 21x ,x ,x 之间满足关系)x a x a x a (ex p y n n 2211+++= ,试图利用y 和 n 21x ,x ,x 的观测值来估计参数n 21a ,a ,a ,请将该模型化成最小二乘格式。 答案:θ?T n n 2211x a x a x a ln(y)z =+++== 其中,[][]n 21T n 21T x ,,x ,x a ,,a ,a ==?θ ■ 四、 对于多输入单输出(MISO )系统可由下面的模型描述 k k k e u z B y z A +=---111)()( 其中,k u 为系统的m ×1维输入向量;k y 为系统的标量输出;k e 为标量i.i.d 随机噪 声;1 -z 为延迟算子,即11--=k k y y z ;)(1-z A 为标量参数多项式,)(1-z B 为1×m 的 参数多项式向量: a a n n z a z a z A ---+++= .1)(111 b b n n z B z B B z B ---+++= .)(1101 请写出:最小二乘递推算法公式和计算步骤或流程。 答案: 根据题意,可写出最小二乘格式为: k T k k e y +=θ? 其中, []T n k T k T k n k k k T k b a u u u y y y 12121,,;,,----------= ? 1201,,,;,,,a b T n n a a a B B B θ??=?? 因此,采用批量最小二乘法估计时,设采集数据时刻为k=1,2,…,L ,则有批量最小二乘格式为: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 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mmine、surpac、Mapgis、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 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节选】 (一)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类型 在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中,会涉及的地质现象主要有:地貌(或地形)、地层、褶 皱、断裂、透镜体及侵人体等,为刻画这些地质现象,就需要用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EM)、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钻孔数据及剖面数据等。具体来说,为刻画三 维模型中的各种地质现象,需要的相关数据包括以下几种: 1.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地表数学高程模型数据用于生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顶面(地表面),此部分数据可以 从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向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的 数据属于标准数据,数据以ARCINFO数据格式存放。DEM数据比例尺有多种,其中,全 国的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 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地貌统一在TERLK层中存放,包括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 DEM等高线的等高距,在全国范围内共分40 m、50 m、100 m三种,使用时可参照等分 布图确定。对于标准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比例变换、投影变换等多种 处理。 另外,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也可以自己使用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 地形图生产。即把纸质地形图数字化及几何纠正校准,然后进行高程信息的提取——对等 高线进行屏幕矢量跟踪并对等高线标赋高程值,同时编辑、检查、拼接以生成各种拓扑关 系,最后用软件进行内插值、裁剪生成DEM数据。 2.遥感影像数据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答案(forstudents)分解

第一章习题 1-1什么是仿真?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试验性科学。 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似原理。 1-2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仿真法与解析法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答:解析法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计算。它是一种纯物理意义上的实验分析方法,在对系统的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由于受到理论的不完善性以及对事物认识的不全面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往往有很大局限性。 仿真法基于相似原理,是在模型上所进行的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的实验方法。 1-3数字仿真包括那几个要素?其关系如何? 答: 通常情况下,数字仿真实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由图可见,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称之为一次模型化,它还涉及到系统辨识技术问题,统称为建模问题;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仿真模型,称之为二次模型化,这涉及到仿真技术问题,统称为仿真实验。 1-4为什么说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其优点如何?。 答:由于受到电路元件精度的制约和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 但模拟仿真具有如下优点: (1)描述连续的物理系统的动态过程比较自然和逼真。 (2)仿真速度极快,失真小,结果可信度高。 (3)能快速求解微分方程。模拟计算机运行时各运算器是并行工作的,模拟机的解题速度与原系统的复杂程度无关。 (4)可以灵活设置仿真试验的时间标尺,既可以进行实时仿真,也可以进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心得学习资料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心得 一、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含义 1.制造系统制造系统是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或半成品的输入/输出系统,它涉及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过程、装配、运输、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及回收处理等)的全过程或部分环节。其中,硬件包括厂房、生产设备、工具、刀具、计算机及网络等;软件包括制造理论、制造技术(制造工艺和制造方法等)、管理方法、制造信息及其有关的软件系统等;制造资源包括狭义制造资源和广义制造资源;狭义制造资源主要指物能资源,包括原材料、坯件、半成品、能源等;广义制造资源还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系统的发展也经历了传统手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孤岛、集成制造、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等几个阶段。 2.模型与仿真模型是对真实对象和真实关系中那些有用的和让人感兴趣的特性的抽象,是对系统某些本质方面的描述。它以各种可用的形式描述被研究系统的信息。系统模型并不是对真实系统的完全复现,而是对系统的抽象,而仿真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当制造系统尚未建立或者研究时间长成本高以及从安全性考虑我们有必要对制造系统预先进行建模并仿真以确定系统的最佳结构和配置方案、防止较大的经济损失、确定合理高效的作业计划,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相关的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利用模型参与已有或设想的制造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加工生产、试验、运行、评估、维护、和报废(全生命周期)活动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二、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及类型 1.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1600—194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建模仿真主要是在物理科学基础上的建模;20世纪4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建模仿真技术开始飞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模仿真开始应用与航空领域;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工业控制过程中的仿真;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大系统仿真。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系统与仿真的结合,如用于随机网络建模的SLAM仿真系统。在这一时期,系统仿真开始与更高级的决策结合,出现了决策支

__地质建模型操作步骤62.

地质建模培训操作步骤 Gemcom国际矿业软件公司中国办事处 目录 第1 章地质数据库结构 (1 1.1 分析实例地质数据 (1

第2 章创建一个Surpac地质数据库 (5 2.1 创建数据库结构 (5 2.2 编辑转换表 (8 2.3 导入数据 (9 第3 章三维空间显示钻孔 (14 3.1 设置钻孔显示风格 (14 3.2 显示钻孔 (18 第4 章地质解译 (22 4.1 创建剖面 (22 4.2 地质解译(圈定矿体 (25 第5 章形成实体模型 (38 5.1 按矿体保存线文件 (38 5.2 形成实体模型 (39 第6 章数据提取 (50 6.1 提取钻孔平面图/剖面图 (50 6.2 提取样品表中数据,获得取样长度 (52 6.3 统计样长,确定组合样长 (54 第7 章组合 (57 7.1 样品组合原理 (57

7.2 根据勘探工程组合 (58 第8 章基本统计与分析 (66 8.1 基本统计 (66 8.2 处理特高品位 (71 第9 章创建块体模型 (73 9.1 创建块模型 (73 9.2 增加属性及背景值 (77 9.3 约束 (79 9.4 块体模型的显示 (80 第10 章块体模型赋值 (84 10.1 直接赋值法 (84 10.2 QV1矿体的距离幂次反比法 (87 10.2.1 QV1第一次估值 (87 10.2.2 根据属性为模型着色 (91 10.2.3 赋QV1矿体第一次估值次数 (93 10.2.4 QV1矿体第二次估值 (94 10.2.5 赋QV1矿体第二次估值次数 (97 10.2.6 判断QV1矿体内的块是否已经全部估值完成 (99 10.3 QV2矿体的距离幂次反比法 (99

系统建模与仿真-哈尔滨工业大学

《系统辨识》 实验手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 2018年5月

目录 实验1 白噪声和M序列的产生---------------------------------------------------------- 2 实验2 脉冲响应法的实现---------------------------------------------------------------- 5 实验3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实现---------------------------------------------------------- 9 附录实验报告模板---------------------------------------------------------------------- 13

实验1 白噪声、M 序列的产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序列方法以及进而产生高斯白噪声方法 2、熟悉并掌握M 序列生成原理及仿真生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混合同余法 混合同余法是加同余法和乘同余法的混合形式,其迭代式如下: 11 1(*)mod /n n n n x a x b M R x M +++=+?? =? 式中a 为乘子,0x 为种子,b 为常数,M 为模。混合同余法是一种递归算法,即先提供一个种子0x ,逐次递归即得到一个不超过模M 的整数数列。 2、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方法 由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有:设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 2(),()0,(1,2,...)k k E X D X k μσ==>= 则随机变量之和1 n k i X =∑的标准化变量 : () n n n k k k X E X X n Y μ --=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如果n X 服从[0, 1]均匀分布,则上式中0.5μ=,2 1 12 σ= 。即 0.5n k X n Y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