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欢庆-教学实录

9欢庆-教学实录

9、欢庆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就连我们的祖国也有,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书写题目,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

师:下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

师:小朋友找的速度可真快,现在老师把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谁来给大家领读?你来

师:读的真流利

师: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师: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

师:生字朋友要和大家做个游戏,他还带上他们的朋友呢!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猜?你来

师: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现在请你们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里,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开始

师:谁来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是呀,全国人民都来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就连田野、蓝天、枫林、大海都来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了。(田野、蓝天、枫林、大海)他们是怎么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来。

师:谁能把你喜欢的景物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你来吧。

师:大海在干什么?

师:我们一起弹奏一曲欢乐的乐曲

师:祖国妈妈听到你的祝福了,她开心吗?

师:你开心吗?

师:开心就把它表达出来。谁来把它读一下?你来

师:老师听到了你们的开心。还有其他同学喜欢哪里?你来

师:你看到果实了吗?

师:(田野了满是金黄的果实)。我们试试能不能用第一句话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来

师:祖国妈妈收到了田野献上的这份五光十色、散发着瓜果香味的果实,她的心情开心、高兴。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句。

师:你还喜欢哪里?你来

师:来看这一句

师:你仿佛看到了…火红的枫林

师:你是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孩子。我们以前在《山行》这首诗中学过这样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在那里我们感受到枫树的美,在本课中我们又感受到了另一种美,那就是像火红的旗帜。

师:无数片火红的枫叶在秋风中飘扬,像是举起的一面面红旗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呢,美吗?谁来美美的读一读?你来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蓝天。

师:看到田野、枫林,蓝天大海都来给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小蝴蝶也忍不住飞来了,她是怎么庆祝祖国妈妈生日的呢?谁能说一说。你来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也成为小诗人了,祖国妈妈真是太幸福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四句话来读一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呀!还有谁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你来

师:这十三亿孩子都有谁呀?你来

师:全国各地的人民都来庆祝祖国的生日。

师:这么美的一首诗,如果我们能把它积累下来该多好呀!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试把它们背诵下来。自己试一试!

师:那位小演员能朗诵诗歌一下?你来。

师:这位小演员加上动作表演的真生动。

师:那我们全班的学生加上动作一齐来,为祖国妈妈表演朗诵诗歌。

师:祖国妈妈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她祝寿,看看我们周围的小朋友又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的生日呢?你可以模仿课文写上一段,也可以自己编一首诗歌来为妈妈庆祝。下节我们来交流。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实录反思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实录反思 1、投篮比赛 师:喜羊羊觉得大家真能干,它决定带领大家到羊羊运动会去看看,瞧,美羊羊他们正在进行投篮练习呢。(课件出示图片)师:你发现美羊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数学信息? 生齐读发现的信息:我投中了9个球,懒羊羊投中了4个球 师:懒羊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齐读:一共投中几个球? 师:一共投中几个球?(板贴)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9+4=13 师:你为什么算的这么快? 生1: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所以9+4等于13。 师:那这次你会用小棒再用凑十法摆一摆,算一算9+4吗? 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师:下面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同桌说一说。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下? 生:我用红色摆9根,我用绿色摆4根,绿色挪过去1根给红色,红色的9根加上1根就是10根,10根再加上3根就是13根。大家听明白了吗?谁有问题要问? (学生都摇头说没有) 师:下面谁来评价一下小老师? 生:挺好的,声音要是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 2、移一移,算一算 师:慢羊羊村长想提高大家的练球水平,特意买来了一些球。 白板出示球的图片。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看见里面有9个球,外面有3个球。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谁能用这只神奇的魔笔动一下球,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个球? (生的热情瞬间被调动起来,都想使用魔笔)

一生用魔笔将一个球移动到盒子里。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动? 生:因为盒子里有9个球,挪动一个到里面就变成了10个球。 师:然后再怎么算? 生:10加2等于12. 师:那你能当小老师自信的给大家讲一讲凑十的式子怎么填吗? 生: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再加2等于12.(生边说边在白板上书写) (生跃跃欲试都着急进行要评价) 3、圈一圈,填一填 电子白板屏幕出现图片。 师:慢羊羊村长看小羊们练球很辛苦,买来了一些水果,谁能用笔圈一圈,先圈出10个,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菠萝呢? (生争先恐后的想要操作) 生1:我先圈出1个,再圈出5个,再圈5个。 师:谁有问题问这个小老师。 生2:小老师,你这不是圈了11个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特级教师徐斌)完整资料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徐斌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九加几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1名称:九加几 使用说明(可多选):?课前预习/?课堂播放/?课后复习/

3分钟 3分钟一、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 二、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1、出示猴子妈妈桃子图,初步感知“凑十法” 问题1:这些桃子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9个摆放在盒子 里,4个摆放在外边) 问题2: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加法, 盒子里面的桃子和盒子外面的桃子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问题3: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1: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9+4就等于13。 学生2: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外面 还有3个,就是13。 学生3: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设计意图:通过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迅速开始 思考问题,同时展示学生的原始思维,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2、重点展示“凑十法” 回看凑十过程,并用算式记录: 我们从4个桃子里拿出1个放盒子里,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也就是把4分成了3和1.这样:先算9 加1就得到了10,再算10加3就是我们熟悉的十加几了,得 13。 1、出示花朵图片,应用凑十法 提问:一共有多少朵花呢?怎样列算式?用你喜欢的方式进 行计算。

学生1: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算式记录: 学生2: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算式记录: 2、比较方法,突出“凑十”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把9凑成10再计算的。 小结: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3、出示小猴搬积木图,形成“凑十”技能 提问1:仔细观察,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左边9块,右边6块)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王永林 【设计理念及思路】 培养学生“批注”式的阅读能力,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整个教学过程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晶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堂实录】 一、认读词串,回忆水的珍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炎热骄阳风干渴望 师:谁来读一遍。 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 师:你读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谁还想读的? 师: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出示)抚摸清凉倾注润湿痛快 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 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默读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联系实际,批注体会。教师巡视指点。

师:要用心去找,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三、汇报交流,品读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咱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谁先说?注意,他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倾听,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从第一段这一句“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搞上一担回家。”体会到,他们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挑,还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真是太缺水了.而我们这里只要一开水笼头就有水了。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好,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这个句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一个小时、长队” 师:你能把这些词给你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听了他的朗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村民大汗淋漓地挑着一对桶,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到了挑水的地方,那儿已经排了很长的一队。 师: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跟,漫长的等待让水—— 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感受到水非常地珍贵。我们这里酒有十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而水一元五角钱能买到一吨。 师:即使是最便宜的酒也比水贵得多,然而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却是——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可见:水,真的是—— 生:(齐)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下雨的日子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而我们这里天天都可以洗澡,这句让我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喜欢下雨吗? 生:不喜欢,给我们上学,出去玩都带来不方便。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 【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实录)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 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实录与评议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 实录与评议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思考与探索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思考 回首课堂,曾经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仍依稀可见,也有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深思。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适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课堂上,有的教师的评价过于枯燥,评价流于形式。动不动就是“你真了不起、非常好!”;有的过分的夸张,整节课重复着“棒!很棒!你真是太棒了!”有的针对性不强,“你读得很好!”可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除了有语言评价,还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红花的,有奖励智慧星的......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课

《9加几》教学设计方案

《9加几》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3.汇报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9接着数; 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 …(多个小组汇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红珊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上年级9加几的练习 P99 教材分析: 9加几的练习是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进行的第一节练习课,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练习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美感。 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课程的练习课学生该怎样练、怎样学?教师该怎样组织和引导?新教材中练习量的精简、教学中教师对练习课的忽视,很有可能使新课程的练习课依然成为机械性的操练课。新课标、新理念将在练习课中荡然无存。“练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从“练习”的思考中获得理性的体验,也可以从“练习”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从“练习”的失败中获得挫折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凭着本人一贯来对练习课的理解,觉得练习课,尤其是

新课程的练习课,应该象学生学习新课一样,充满生机和玄机,让孩子们在练习课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功。现以“9加几”的练习课来说说我心中的练习观: 碧绿的草地上有一群小绵羊在吃草(9只),一会儿又跑来了一群(7只)。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生1:我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了。 生2:我会解决问题,我会说怎样想。 生3:我会列算式9+7 生4:我会说9+7的计算方法。 (生动的情景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表现欲,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水到渠成。) 小蚂蚁搬大青虫,再配上旁边蚂蚁的加油声。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为蚂蚁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生1:我知道图中表示的意思------抬大青虫的有9只蚂蚁,喊加油的有1只蚂蚁,可以求一共有几只蚂蚁? 生2:我知道9+1=10 生3:加油的蚂蚁太少了,应该多几只。 (多好的建议啊!)

《识字1》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_1

《识字1》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导读:一、课前导入 师: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走进春天,欣赏一下春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生:好! 师:前两天布置了一个作业,画出你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关于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或儿歌,带来了吗? (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描述) 师:其他同学把画举起来给后面的老师看一看。 (学生都自豪地举起画) 师:给同位看一看,把词语、句子读给同位听。 (学生互相读) 二、学习新课 师:老师把大家喜欢的词语收集在一起了,咱们一起去学习喜欢的词语好吗? (投影出示本课生词) 师:这些字你认识吗?知道哪个读哪个。 (学生纷纷起来读自己会认的字) 师:还没学呢,你怎么认识的? 生:妈妈教的。 生:自己预习的。 师:这也是很好的方法,你很会学习。

师:在课堂上还有这么多字不认识,怎么办? 生:借助拼音。 生:问老师。 生:问同学。 师:在小组里读读生字,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的互相帮助。(学生在小组互相读生字) 师:请4个小朋友合作读。 师: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师:这些字没有拼音了,还认识吗? (生自由读) (开火车读) (师把词语中的生字变成蓝色) 师:这些字是咱们今天要认读的字,盯着它,自己读。 (男女生比赛读) 师:不知打乱顺序还会读吗? (指名读) 师:把字卡拿出来,读一个,摆一个在桌面上。 (生边读边摆) 师:请一个识字大王来读,小朋友找字,展示字卡。 师:两个小朋友做游戏,你读一个我找,我读一个你找。 师:认真看,这些生字都藏起来了,藏在词语里了,还认识吗?(出示课文的词语,学生自己读)

师:这些词语连起来变成了小诗歌,听老师读,范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谁愿意单独站起来读,跟老师比一比。 (学生读) 师:我仿佛看见小黄莺唱起歌了,小燕子跳起舞了。大家学着她的样子读,可以做动作。 师:谁敢挑战她?(指名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师描述:森林里,吸一口气,多么清新,小鸟扑在鸟妈妈身边睡着了。小朋友来了,小鸟醒了,谁能学一学林中小鸟叫的声音。 (指名学各种鸟叫;大家各自学自己喜欢的鸟叫) 师:小燕子叫了,小黄莺叫了,小百灵唱起来了……所有的小鸟都在叫,这就叫百鸟争鸣。 师:谁觉得比她俩读的还好,请起来读。 (指名读书,老师和其他学生打拍子,表演) 师:小朋友,生活中的春天最美了,老师领着你们到大自然里去看看春天。 (师出示一幅春天的图,把学过的词语卡片发给学生: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学生讨论图上哪个地方表现的是这个词语) (师请学生上来领读并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认真欣赏这幅画,老师指哪个词语,就读哪个词语。

一年级数学:《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红珊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上年级9加几的练习 P99 教材分析: 9加几的练习是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进行的第一节练习课,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练习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美感。 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课程的练习课学生该怎样练、怎样学?教师该怎样组织和引导?新教材中练习量的精简、教学中教师对练习课的忽视,很有可能使新课程的练习课依然成为机械性的操练课。新课标、新理念将在练习课中荡然无存。“练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从“练习”的思考中获得理性的体验,也可以从“练习”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从“练

习”的失败中获得挫折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凭着本人一贯来对练习课的理解,觉得练习课,尤其是新课程的练习课,应该象学生学习新课一样,充满生机和玄机,让孩子们在练习课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功。现以“9加几”的练习课来说说我心中的练习观: 碧绿的草地上有一群小绵羊在吃草(9只),一会儿又跑来了一群(7只)。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生1:我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了。 生2:我会解决问题,我会说怎样想。 生3:我会列算式9+7 生4:我会说9+7的计算方法。 (生动的情景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表现欲,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水到渠成。)小蚂蚁搬大青虫,再配上旁边蚂蚁的加油声。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为蚂蚁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生1:我知道图中表示的意思------抬大青虫的有9只蚂蚁,喊加油的有1只蚂蚁,可以求一共有几只蚂蚁? 生2:我知道9+1=10

《9加几》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tongshengxiaoxue wupp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进行口算。 2、在交流“9加几”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初步优化,体验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3、创设情境,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4、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2、难点:理解“凑十法”。 3、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磁铁 三、学情分析 9加几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9加几的计算方法可以迁移到20以内其他进位加法的计算中去,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一节课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爱说、爱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由于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凑10法”有多次认识的机会。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会吗?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运动会。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操场上正举行着激烈又紧张的运动会。请你们仔细观察,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体育比赛项目?(比赛项目有:跳绳、跳远、跑步、踢毽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操场上的比赛有:跳绳、跳远、跑步,还有踢毽子,可热闹了!学校为我们的运动员准备了一些饮料呢!我们走近一点看一看(拉近“数饮料图”)。 2、体验算法多样化 师:你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谈谈你的想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有多少盒饮料的?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让生畅谈,适当地给予鼓励) ·直接数:1,2,3,…,12,13,一共13盒。 ·接着数:9,10,11,12,13,一共有13盒。 ·凑十法:(生汇报时,灵活介绍“凑十法”,并板书) 3、进行算法的初步优化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盒;可以从9盒接着数,10、11、12、13;也可以从外面拿1盒放到箱子里,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 师:数数的方法以前已经学会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4、探究“凑10法” 出示“饮料图” 师:求现在有多少盒饮料,怎么列出算式?(9+4=) 师:(指着图片说)9和4,哪个比较接近10?所以,我们要把9先凑10。怎么凑10?(动态演示:从箱子外面拿一盒) 师:9+1=10的“1”从哪里来?(外面4盒中的1盒)所以,4可以分成1和几?10再加3等于__? (先用课件动态演示一遍凑10的运算思路,再在黑板上演练一遍计算过程)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把这个运算的过程说一说(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等于13)。 全班说一说。 5、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同学有几人?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有几人?(9,3)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出算式?

《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完美版

《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 授课:商丘市回民中学丁晓红 点评:李青峰张建礼 师: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杜甫,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登高》。 (板书课题作者)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幻灯片) 明朝学者胡应麟曾这样评价《登高》:“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冠是什么意思?生:第一。在众多的七言律诗中,它数第一,可见这首诗歌不同一般,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师:(配乐朗诵。) 师:想把这首诗歌读好吗? 生:想。 师:读一遍试试。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也很有气势,但诗中丰富的情感还没有读出来。要想读好一首诗,理解是关键。只有理解了诗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能读得很到位。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生:(讨论交流。)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哪些句子侧重于写景?哪些句子侧重于抒情? 生:回答。 师随机评价。问:在后两联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基调? 生:悲、 师:那么在前两联中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呢? 生:通过写景,借景抒情。 师:首联写了哪些景呢? 生:风、……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六种景连缀起来,形成一幅图画,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而你就是那位登高赏景的人。 生:描述 师:真是一幅明丽清爽(或凄美)的画面,把你的情感倾注其中,用你优美的声音把首联诗句给大家吟诵一遍,好吗? 生读。 师:略作评价。(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也很有味了) 师:本诗中为何用啸而不用啼?李白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有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啸和啼有区别吗? 师:(出示《满江红》中的相关句子)岳飞为什么仰天长啸? 生:因为有愤懑,需要宣泄。 师:有愤懑需要宣泄,既然我们揣摩出了这种情感,哪位同学能把首联读一下?(指导到位啸字要拉长声音,要重读)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057945.html,]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小黑板画的苹果树、饮料盒、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即将到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校会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呢?(跑步、跳绳、跳高、跳远、球、、、),同学们想不想看啊?那好,请你们打开课本第96~97页,这就是校运会的全景图。你从图中你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观察主题图。 (1)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 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 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