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历史事件比较表格复习提纲

2014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历史事件比较表格复习提纲
2014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历史事件比较表格复习提纲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点

开始时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

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

成果

生活: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产:

改进蒸汽机(瓦特)交通:汽船(1870,

富尔顿,美国)火车(1825,史蒂芬孙,

英国)

生活:电灯(爱迪生,美国),电话电报;交

通:汽车(1885,卡尔本茨,德)飞机(1903,莱

特兄弟,美)

能源煤石油

特点生产经验总结(科学和技术尚未结合)科学技术相结合

发明者工人技师科学家

工业结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

中心英国(一枝独秀)欧美多国(遍地开花)

顺序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外扩张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有的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如

俄国日本)

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推动各部门工业生产机械化出现近代工

业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

次飞跃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生产力得到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

进的增长

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

度最终确立起来

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确立了对世

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

局面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两

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对中国

的影响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向中国

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

会;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

习科学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

在洋务的诱导下,民资产生。

侵略: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

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成

为了两半社会;反抗: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

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

文化运动,民资迎来了黄金时代。

(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

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级

(3)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

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表

名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的尖锐

矛头所向清政府帝国主义

起止时间1851—1864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8—1900)

起止标志金田起义—天京陷落山东冠县赵三多起义—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镇压

重大事件1851.1金田起义—标志运动兴起

1853.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

峙的政权

1853.5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185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农民运动的

最高峰

1856年天京变乱—由胜转衰

1959颁布《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

合绞杀

1864天京陷落—标志运动失败

兴起:山东、直隶

发展:京津地区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廊坊阻击战、

杨村阻击战、

北仓的战斗。

纲领或口号《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灭洋表现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

反帝爱国要求;扶清容易对清政府放松警

惕,同时具有盲目排外性。

清政府的态度镇压镇压——招抚——剿灭

列强的态度中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镇压

结果及原因失败。

主观: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根因)。

其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提不出

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建立一个符

合社会发展的新社会。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失败。

主观: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根因)。没

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反对外国的物质

文明,盲目排外,具有落后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狠狠的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它所进行的反封建

反侵略战争,拉开了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

命的序幕。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企图

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政

策(瓜分——以华制华)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比较

时间

名称

内容

影响简评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 东南沿海门户打开

关税协商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1843年 中英

《五口通商章程》《虎

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 为建立“租界”提供条件 1844

中美《望厦条约》

享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兵船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便利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中法《黄埔条约》

享有《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

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便利对中国宗教的侵略

1858年

中 俄美法英《天津条

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增开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

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地,并进入到内地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列取得了强中国内河航行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了各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文化侵略扩展到内地 清偿英法两国的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英商200万两白银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中俄《瑷珲条约》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领土

1860年 中 英法《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继承了《天津条约》中的系列权益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使英在香港的侵略势力扩大

准许华工出国

掠夺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 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领土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领土

19世纪

80年代 中俄《改定条约》以

及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割占中国西北部领土

1895年4月

中日《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

属岛屿给日本

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

的条约;领土方面:台湾等大片土地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

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方面:巨额赔款,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

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利深入到中国内地;

经济方面: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着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

赔偿人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关税 1901年

中 八国联军 其他国《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

兵驻守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修订商约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

英国美国法国

时间1640-1688年1775.4-1783年1789.7.14-1794年

根本原因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异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

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

发展

任务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异推翻斯图亚特封建专制统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推翻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领导阶级同资产阶级异新贵族南方种植园主

性质同资产阶级革命

异民族解放战争

机构议会大陆会议三级会议

重要文献1689《权利法案》

限制王权1776.7.4《独立宣言》美国诞

1789《人权宣言》

资产阶级反封建

结果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统治

赢得了国家独立,建立联邦制

国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

不彻底

性质双重性;得到外国援助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1637年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作用扫清了本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对欧美各国的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进程1.爆发:1640年,议会重

新开会

2.内战开始:查理一世挑起

(1642)

3.胜利:纳西比战役(1645)

4.1649,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建共和国

5.共和国:克伦威尔任独裁

统治

6.封建王朝复辟

7.革命结束:1688宫廷政

1.爆发:1775.4,来克星顿枪

2.建军:大陆军华盛顿(总司

令)

3.建国:1776.7.4《独立宣言》

发表美国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

5.国际援助:法

6.结束:1781年约克镇战役

7.独立:1783和约英国承认

美国独立

1.爆发:1789.7.14攻占巴士

底狱

2.深入:《人权宣言》(1789)

3.废君建共:废除君主制度,

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

4.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792)

5.高潮:罗伯斯庇尔(雅各宾

派专政)

6.高潮结束:1794.7罗伯斯庇

尔上断头台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

革命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它还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时间1640年——1688年1775年——1783年1789年——1794年

原因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

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

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封建专制严重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波士顿倾茶事件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的时间

及标志性事

开始: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

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1789年7月14日巴黎

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

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克

伦威尔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代

表:华盛顿

资产阶级,代表:罗伯

斯庇尔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农民、工人、手工业者、黑人农民、工匠、城市贫民

重要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

结束的时间

及标志性事

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94年

结果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

级专政

赢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联邦

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

体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

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

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

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

进程。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

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

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

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

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

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

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局限性

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掌握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对本阶级及其同盟

实行民主,但对他们夺取政权时所依靠的广大人民群众却实行残酷的专政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比较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比较表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时间19世纪60年代_90年代19世纪60_70年代19世纪90年代

代表人物等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背景(简要回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

动的打击下,清朝统治者内外交

困,出现了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

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派.

19世纪中期,美国用大炮

打开日本锁国大门,民族

危机加剧.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严

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

大.

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巩固以天皇为首的地主

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为

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内容中心内容是“练兵制器”.以“自

强”为目的创办了军事工业;以

“求富”为目标创办了民用企

业;创办了近代海军;派遣留学

生,创办近代学堂. 废藩置县,消灭封建割据

势力,成为统一的中央集

权国家;

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确

认土地私有权.

向西方学习,重视教育,引

进技术,废除关卡,迅速发

展资本主义.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

发动“公车上书”,拉开

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梁

启超在上海办<时务报>

宣传变法。严复的《天演

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思

想武器。1898年6月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

诏》实行变法。

结局与作用结局: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

破产;

作用: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

的道路,以后逐步废除了

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

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但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

余,成为一个具有极大侵

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

义国家.

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

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

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

变,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农奴制阻碍社会发展,社会矛盾激化

经济:农奴制;

政治:“十二月党人”;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幕府统治危机

内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

改革措施1861年改革

明治维新

(由倒幕运动发展而来,从“尊王攘夷”变为武装倒幕。)

时间

1861年1868年在位

皇帝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

内容1、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

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与选举等自由权利;

2、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和

宅园地。

1、经济: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

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

土地自由买卖;

2、军事: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3、政治:“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

府任免知事,加强了中央集权;

4、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

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作用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

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

史进程。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

局限

限改革不彻底。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比较事件内容

明清朝早期启蒙思想家李贽黄宗羲王夫陆楫

战国百家争鸣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

背景

经济因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昌盛兴盛。

政治因

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

文化因

社会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社会因

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概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

百家

学派

代表

著作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孟子》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道家庄子《庄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韩非

子》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儒家孔子论语仁、礼、德、有教无类

影响各家相互辩驳,又互相影响,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

地位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海国图志》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他的思想对闭关自守的观念进行了挑战

容闳

地位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思想维新思想

代表作《天演论》

影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郭嵩

林则

中国资产

阶级启蒙

思想家

严复

中国共产

党第十一

届三中全

背景/开始

内容

影响

文艺复兴

运动

背景

中古时期,西欧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主

宰力量,教会的影响甚至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专横的宗教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

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因此,许多人向往古代希腊和

罗马时代的某些农民主,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

含义

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

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

复兴”。

兴起

意大利

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

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代表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莎士比

文学巨匠

《共产党

宣言》发

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内容

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

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作用《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步较完整而系统的阐述科学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启蒙运动

时间17~18世纪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理性主义

影响

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

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

为马克思主义这一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代表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开拓者和最著名思想家之一

卢梭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

孟德斯

三权分立学说

美国历史事件内容

启蒙运动(思想)

时间17-18世纪

性质

核心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壮大的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摧毁封建制度,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批判天主教会及封建专制,成为启蒙运动的

代表人物。这场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

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

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代表人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中成就最大的是反对天主教教会思想。

主张“每个人生来自由、平等”,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

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该分开,否则就会产生独立和专制。这一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根本原因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斗争双方英国美国

起止时间

和事件

1775年

1783年

领导人华盛顿

《独立宣

言》

时间1776年7月4日

颁布机

北美第二届

主要内

1.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2.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

以下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

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3.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

原则,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4.我们

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的名义和权力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

且名正言顺的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

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

止。

影响

《独立宣言》不但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还对美国建国以后的

国家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独立宣言》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

制原则,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的专制、进行资产阶级

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转折点独立战争

性质

历史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

资本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的拉丁美洲的革命也

起到了推动作用。

南北

战争

(统

一)

根本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激化是战争的根本原因,林肯当选美国总

统是战争的直接原因。

时间1863年1月1号

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内战的爆

1861年,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发动叛乱

《解放黑

人奴隶宣

言》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文献,规定从1863年1月1日

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性质美国内战是一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是战争。

历史意义

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得到维护,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

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

次工

业革

(科

技)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核心以电为核心

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爱迪生美国著名的科学家

电给人类

带来巨大

变化

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大事。从20世纪初

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

箱,等家有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的发明和使用

成为人类技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迅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是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西安现代工业的崛起。

汽车的发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

功的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

辆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

代。人类还实现了在空中飞翔的梦想。同时,它

们也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们

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

面貌和生活方式。汽车和飞机的生产和使用,还

推动了钢铁、石油等新兴工业的产生,并大大促

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飞机的发

1903年12月,莱特兄弟试飞成

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飞

行者1号”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时期改革

名称

背景/开始内容影响

中国古代商鞅

变法

前356年,

为富国强兵,秦

孝公任用商鞅

在秦国进行变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强了中央

集权)(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权(兵

强)(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制度)(5)

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为

深远)(5)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促

进了经济发展)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

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

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是

革北魏

孝文

帝改

各族人民

在长期互相交

往中,虽然也发

生过激烈的冲

突,但民族汇聚

逐渐成为时代

的主流。

(1)迁都洛阳(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治)

(2)学习汉族文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融

合)

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

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

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

汉族趋同;同时,也是中

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

展,胡服、胡床、胡食、

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

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国近代戊戌

变法

19世纪末,甲午

中日战争惨败,

民族危机日趋

严重。1896年6

月,光绪帝颁布

诏书,宣布变

法。

(1)发展农工商业

(2)训练新式陆海军

(3)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

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戊戌变法最终虽然失败

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打

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符合

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

进步意义。

中国现代十一

届三

中全

1978年12

月,中国共产党

十一届三中全

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

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

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

领导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

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正确道路。

世界古代日本

大化

改新

公元6世纪下半

叶,日本国内出

现统治危机。大

化二年,统治者

人用一些从中

国来的留学生,

对日本的政治

经济进行一系

列的改革

(1)在经济上: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

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

(2)在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

方设国、郡、县、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

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

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

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

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使日本从奴隶制社

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世界近代俄国

农奴

制改

为了巩固

统治,缓和阶级

矛盾,增强国家

实力,避免人民

革命的发生,

(1)自改革法令实施之日起,俄国农奴

获得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

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再任意

交换或买卖农民

(2)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

通过1861年和以后

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

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

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

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

1861年3月3日

(俄历2月19

日),沙皇亚利

山大二世正式

批准并颁布了

废除奴隶制的

法令。

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原地,

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

农民只有使用权。

(3)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

权,这种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称之为

“赎买”

(4)为了控制这些农民,沙皇政府还规

定,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

“村社”管理。

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

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

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日本

明治

维新

背景(1)内忧:

一些带有资产

阶级性质的手

工工场主、商

人、地主和富农

同封建统治阶

级的矛盾日益

激化。

(2)外患:国

家面临沦为殖

民的的危险

从1868年

起,明治政府实

行了一系列资

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力图实现

“变法图强”

“富国强兵”的

目标,史称“明

治维新”。

(1)在政治上,大利加强中央集权,废

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利,下设太政

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

士特权。

(2)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

鼓励房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

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

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

税。

(3)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

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同时,

还建立了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4)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

化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还派出

了一岩仓俱视为首的庞大使团出访美国

和欧洲,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治国方

略。

经过改革,日本走上

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启示:

1.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2.19世纪中叶的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的农奴制改革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俄国(日本)抓住了历史机

遇,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成为本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日、俄改革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我们认

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4.日、俄改革告诉我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

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

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改革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等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

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

压下失败的。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19世纪中,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

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②矛头所向:

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

—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④组织的严密性:

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⑤

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义

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英国的历史

事件内容

文艺复兴运动(思想)背景

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工商业的发展,新的阶级的诞生和成长,引起了思想文化的变化。人们开始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和专制主义,追求人性、自由、民主与科学

含义

新兴资产阶级在14~17世纪想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

作用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英国

代表

莎士

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

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制度)根本

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斗争

双方

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斗争

焦点

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起止

时间

1640~1688年(光荣革命)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权

利法

案》

目的为限制王权

时间1689年

颁布机

英国议会

主要内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立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影响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历史

意义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三角贸易

及在印度的掠夺三角

贸易

背景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

贩运黑人

路线

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工业品是指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掠

去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黄金、白银和经济作物返回欧

洲(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史称“三角贸易”)

影响

①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

②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

③获取钱财用于投资工商业。

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印度

的殖民

掠夺

机构东印度公司(1600年)

代表克莱武

侵略

表现

英国获取了无数的财富和生产原料。仅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

结果

这些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使印度人民长期陷入贫困

开始的

国家

英国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开始的

部门

棉纺织业

开始的

时间、

标志

发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意义

它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它的发明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完

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巨大飞跃,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改

良蒸汽

改良176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应用

1783年,瓦特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

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

意义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

时代——“蒸汽时代”

火车机

车的发

发明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和制造的“旅行者号”火车机车试车成功

影响

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业革命

的历史

意义

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③人类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④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017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直接打印印刷版本)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 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陈独秀 1920年上海) 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二、工农武装割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提出者:毛泽东②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3)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充分调动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 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 古代埃及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①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②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③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影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名校名师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名校名师整理)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农业 ①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 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 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 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 1636 1644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 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

人教版(新)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5.1 走进社会 1、狼孩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 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P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正面的: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建康﹑学习的进步。 负面的: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容易形成忧郁﹑自卑﹑孤僻等性格。 5、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学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9 (1)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2)在学校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7、网络社区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健康的生活。 8、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 . 帝国的繁盛 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近代的曙光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2. 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 废分封立郡县 B .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 郑和下西洋 D . 戚继光抗倭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 . 司母戊鼎 B . 金瓶(金奔巴瓶) C . 锦衣卫印 D . 开元通宝钱 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7.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 . 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C .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 . 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专制皇权强化 D . 地方权力膨胀 9.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 . 他相信地圆学说 C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 他拥有航海地图 10.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 . 《神曲》——但丁 B . 《大卫》——米开朗基罗 C . 《蒙娜丽莎》——达·芬奇 D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自已梳理整理文档

社会与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有广大的陆地: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 3、我国这样的广大的陆地有什么特点以及影响? (1)我国领土东西约跨经度62°,跨经度广,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差大,相差约4个小时。 我国南北约跨纬度50°,使得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同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疆界长,邻国多。(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4、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5、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四海 :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一洋:太平洋。 6、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特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7、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与英国(日本)、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日本也是;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都临海洋。

二、行政区划: 1、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 三、众多的人口: 1、(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 (1)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易于发展农业,适合人们生产和生活;东部地区发展工业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水平比较高。 (2)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比较干旱,沙漠戈壁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不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交通相对不便。 3、“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带来怎样的影响? (1)对东部地区:一方面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我国东部地区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淡水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2)对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会出现劳动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等问题。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55个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哪几个?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最少的民族?分布最广的民族?------壮族;珞巴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6、各民族的特色: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藏族:雪顿节,打林卡,献“哈达”。回族: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课堂)2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注:前面带“*”表示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

时也把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东周 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西汉——东汉——魏蜀吴三国——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2、对秦始皇的历史作为评价: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有 (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 (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历史罪过有: (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 (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考考点学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 考考点

《历史与社会》 第一篇生活的时空 专题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a) 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列举自然 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 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的分布情况,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 影响的实例(b) 专题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4.描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a) 5.概述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基本特征(b) 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等方面的特点(b) 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 专题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8.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c) 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 10.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 事件(b) 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c) 12.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b) 第二篇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专题一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 它们对后世的影响(a) 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 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 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实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个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个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七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我的家在哪里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表示方向的方法:“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 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坡度越缓和;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坡度越陡峻. 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的功能。 3、云南省傣族民居以竹木为主材搭建,为了适应当地潮湿的气候。 4、我国首都北京以政治活动为主,上海偏重经济活动,巴黎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 5、乡村聚落的人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6、各个区域进行交流的原因是: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各地区为什么要进行交流) 7、区域间交流的形式: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和物产。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4-17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常见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4、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叫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叫山谷。小河发育在山谷

5、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峻,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和。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因此我们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4、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5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5、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6、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7、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马六沟太印)、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白令沟太北)、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8、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9、最大的咸水湖和湖泊是里海(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北美洲)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亚洲) 10、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海洋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2.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鱼盐之利、能量之源;3.海洋为旅游业开发提供了资源;4.海洋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详细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 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 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 、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 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 ) 2. 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 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 佛教:?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摆脱欲望 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 公元元年前后) 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 周,定都镐,史称西周(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 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任国王:桀。 3.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多,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司 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意义:我国有可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 西周:?分封制:(内容+影响:P12)?礼乐制度:(目的+要求P12) 注:商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国王亲属、功臣等) 分到什么东西?(土地等) 有什么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 又有什么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控制区域) 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宗法制) 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有无消极影响?(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五霸:?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齐恒公称霸:?原因: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后又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了解相对地理位置P14; 4.社会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春秋晚期,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形成,社会结构发展了深刻的变化。 5.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6.商鞅变法: ①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秦国打出富国强兵的旗号,掀起变法运动。②时间人物:公元前39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③内容+影响: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工,理由军工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深得秦孝公的重用;?.符合历史潮流;?.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令出必行, : ?. 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4.古代思想在现在的表现: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 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 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 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 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 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 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作物 小麦、粟 水稻 驯养动物 猪 牛 制作陶器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 2。A 3.B 4.填表: 生产 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 小作坊小低否是否 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 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 8.D 9.②③①④ 10.连线: 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 贵族商人 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 11.连线: 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

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升 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 雇佣工人 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但能提升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比如开辟新航路、促动对外贸易等。另一方面,很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很多丑恶的拜金现象。()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 2.德国 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 4.理性启蒙运动 5.B 6.B 7.A 8.A 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 什么作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理解也发 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理解自然,掌握自然 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持续进取。(2)发 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 限的。 11.C 12。D 13。C 14. 领域人物国别贡献 文学 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