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_胡安平

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_胡安平
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_胡安平

doi:10.11764/j

.issn.1672-1926.2014.01.0116天然气地球化学

收稿日期:2013-06-21;修回日期:2013-11-

07.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青年创新基金“碳氧同位素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编号:2009-A-17-

04)资助.作者简介:胡安平(1982-),女,浙江天台人,博士,主要从事储层地球化学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E-mail:huap

_hz@petrochina.com.cn.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

发展及应用

胡安平1,2,李秀芝1,2,蒋义敏1,2,胡圆圆1,2,张 杰1,

2(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碳酸盐岩成岩过程和孔隙类型复杂,储层物性特征变化大,岩石结构组分、世代胶结物和交代物也比较复杂多样,因此对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提出挑战。微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就是应碳酸盐岩储层研究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套综合研究方法,其也是今后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微区元素分析和微区同位素分析是近年来在储层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已形成了从主量和次量组分到痕量和超痕量组分分析的一个完整技术体系,包括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镜(SEM)及核探针(SNM),同步X-射线探针(SRXRM)和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以及激光溶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等;碳酸盐岩微区同位素分析技术主要介绍了激光显微取样C、O同位素分析技术、多接收激光等离子质谱分析技术(LA-MC-ICP-MS)和热电离子同位素比质谱分析技术(TIMS)。通过2个实例的剖析,说明了微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将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碳酸盐岩;微区元素;激光C、O同位素;微区Sr同位素;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14)01-0116-

08引用格式:Hu Anping,Li Xiuzhi,Jiang 

Yimin,et al.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area ge-ochemistry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carbonate reservoirs[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4,25(1):116-

123.[胡安平,李秀芝,蒋义敏,等.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1):116-

123.]0 引言

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储集层的成因(沉积环境)、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和油气比等)、储层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成岩过程)

。其中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岩石学、测井和地震方法解决,

但由于钻井过程中的岩心大小、岩屑资料、测井和地震资料都存在很大的限制或局限性,因此仅仅通过以上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很难完全解决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提出的问题,

比如储层孔隙的发展和演化,有效储集空间形成的时间和演化过程,这

就需要通过储层微观地球化学的精细研究方法(同位素、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包裹体、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来得到更多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近些年来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过程已成为国内

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1-

6]。碳酸盐岩储层比碎屑岩储层有更大的成岩变化,

其孔隙类型复杂,储层物性特征变化大。碳酸盐岩结构组分、世代胶结物和交代物比较复杂多样,

比如图1中碳酸盐岩内部就有棘屑、灰泥和充填方解石等多种结构组分,而且粒度都很细小,一般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有效分辨,这就对地球化学研究的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对碳第25卷第1期2014年1月天然气地球科学

NATURAL GAS GEOSCIENCE

Vol.25No.1

Jan. 2

014

酸盐岩中各种单个矿物、不同期次胶结物和交代物进行精细的研究,由此使得微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其中微区元素分析和微区同位素分析是近年来在地球化学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其提供了“高分辨率、原位”的数据,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蚀变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有力证据

图1 碳酸盐岩微区组构示意

Fig.1 Map showing 

the microstructure in carbonate1 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

术的发展

1.1 微区元素分析技术的发展

像传统的整体分析一样,微区元素分析也已形成了从主量和次量组分到痕量和超痕量组分分析的一个完整技术体系。以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镜(SEM)为主的电子微束技术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这类技术主要用来分析微区中的主量、次量元素,但是用电镜和电子探针目前还难以分析含量低于0.01%的元素。其后发展起来的其他微束分析技

术,包括扫描核探针(SNM)、同步X-射线探针(SRXRM)和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

)使元素分析发展成为双微(微区、微量)分析技术,正在进一步拓

宽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7-

8],与电子探针和扫描电

镜相比,它们最突出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而且能检测10-6级的痕量元素。近年来,

激光溶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作为一种新的微区痕量分析技术迅速崛起,由于其造价和运行费用远较SNN、

SRXRM和SIMS低廉,

特别是在研究全部稀土类痕量元素方面,功能优越,分析准确度高[9]

,而且还

可以进行同位素测量,备受人们欢迎。这些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各有特点和应用范围,现将这几种分析

技术主要性能与特点[

10]

列于表1。1.2 微区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

同位素分析,包括稳定同位素(如C、O、S等)和放射性及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如Rb、Sr等),是碳酸盐岩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

究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非常有用的地球化学技术手段之一。碳酸盐岩结构组分、

世代胶结物和交代物的粒度都很细小,一般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有效分辨,传统的同位素分析方法(如碳酸盐岩C、O同位素的磷酸法、Sr同位素的全岩分析法)

得出的结果是混合样的同位素资料,

能提供的碳酸盐岩成因方面的真实信息极为有限。为了获得岩石样品各细微结构组分的真实同位素值,微区同位素分析技术日趋发展,在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应用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O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方面,

从传统的全岩磷酸法,发展到显微钻具取样,为了达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研究者提出用激光束代替显微钻具,经过几年的研究和不断实验,建立起了国内第一套“激光显微取样C、O同位素分析系统”,这种分析系统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与常规

表1 几种典型微区元素分析技术主要性能对比[

10]Table 1 The main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mong many 

kinds of technique of microarea element analysis[10

711 No.1 胡安平等: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分析方法相当的精度[11]。激光同位素分析技术,是利用高能量的聚焦激光束加热融解样品[12],使碳酸盐岩发生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用冷阱原理在真空净化系统中收集二氧化碳并送入质谱仪进行C、O同位素分析。其空间分辨率优于20μm,能有效地对碳酸盐岩各细微组分结构分别取样,真正实现对样品进行微区分析。经标样测定,C同位素和O同位素的最好分析精度可达±0.22‰,C同位素无明显分馏现象,O同位素分馏明显,但对同种矿物是一个常量,易于校正[13]。这一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C、O同位素的研究[14-16],能更好地解释油气储层孔隙演化和成岩过程。

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一些放射性及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如Rb、Sr)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对这些同位素的分析,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分析技术(MC-ICP-MS)和热电离同位素比质谱分析技术(TIMS)。随着研究越来越详细、分析方法的精度和准确度日益提高,学者发现岩石中各类晶体之间的同位素不均一性越来越明显,晶体内部反映生长过程的各组成也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17-18],由此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更加精细的分析方法,实现对这些放射性及放射性成因同位素进行微区分析。

在过去几年里,研究者们已经将激光取样装置与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结合,即多接收激光等离子质谱(LA-MC-ICPMS),实现了部分放射性及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如U、Pb等)和稳定同位素(如Ca、Cr、Mo等)的原位分析[19-20]。多接收激光等离子质谱(LA-MC-ICPMS)分析方法无须对测试样品进行繁琐的预处理,就能对一个样品中多个颗粒分析和对每个颗粒的多个位置分析,原位、快速、方便,微区同位素分析朝这方面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并在许多地球科学重要领域中的应用正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地位,除了锆石等矿物的微区原位U-Pb同位素等较成熟的方法外,近年来固体样品微区原位Sm-Nd、Rb-Sr和Re-Os等同位素分析技术也在快速发展[21]。但这种多接收激光等离子质谱(LA-MC-ICPMS)分析方法仍有局限,在分析过程中同量异位素干扰问题和标样的选择问题就使得LA-MC-ICPMS方法对很多元素的同位素分析效果不好。比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常用的Sr同位素,用LA-MC-ICPMS方法在某些方面就还存在一些欠缺。因为LA-MC-ICPMS方法对元素辨别分离还有一定的欠缺,很多碳酸盐岩矿物中,含有很高的Ca会

干扰Sr的分析,稀土元素也可能对Sr的分析造成影响,并且这种方法无法去除87 Rb对87Sr的干扰[22]。

虽然也有使用LA-MC-ICPMS实现对Sr同位素微区分析的案例[23],但是这种方法适用的样品需要满足Sr含量足够高并且同时满足Rb/Sr值小于0.01,而且对于碳酸盐岩样品使用LA-MC-ICPMS技术来测试Sr同位素在标样选择上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限制因素。

与多接收激光等离子质谱相比,热电离同位素比质谱仪(TIMS)对于小样品仍然保持着更灵敏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用LA-MC-ICPMS技术有局限的元素,比如Sr同位素,使用热电离同位素比质谱仪分析效果更好。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利用先进的微取样装置对样品进行微取样,分离出微小的样品,进行化学分离,最后使用TIMS进行高精度Sr同位素分析,经过反复检验证明,这种机械微取样、化学分离和热电离同位素比质谱仪(TIMS)高精度分析的一整套方法到目前为止是Rb、Sr同位素微区分析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国内外学者都有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微区Sr同位素分析,并取得很好的地质应用效果[22,24]。同样,其他同位素的微区分析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使用热电离同位素比质谱仪进行微区同位素分析的优点是分析结果准确度高,不受标样问题的干扰,但缺点是对微钻取样要求高,化学前处理比较繁琐。

2 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应用实例

2.1 微区元素分析在碳酸盐岩储层TSR研究中的应用

高含硫化氢气藏中的硫酸盐岩热还原反应(TSR)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现了多个高含硫化氢的大型鲕粒岩气藏,如普光气田、毛坝气田等。很多学者通过分析储层沥青中S/C值(元素)来研究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化氢气藏TSR反应机制及反应程度[25-29]。如Hao等[25]通过对比分析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中沥青的S/C值与非海相地层须家河组储层中的固体沥青的S/C值,得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中S/C值较高,比值为0.066~0.075(图2),说明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明显发生了TSR反应,使得储层沥青中S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但是这种通过将固体沥青整体溶解分析其全岩元素比的分析结果只能代表一个沥青元素比值的平均值的情况。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Vol.25 

本文研究中,采集了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和毛坝气田7口井的储层岩心样品,层位上涉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上二叠统长兴组(P2ch)和中石炭统黄龙组(C2hl),以飞仙关组和长兴组为主。有水层、气层和气水同层的样品;同时有的井硫化氢含量高,有的井硫化氢含量低,有的井无硫化氢,这样有利于各种条件下进行比较分析。储层沥青的分析实验是在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Geology 

Sur-vey of Canada-Calgary)的扫描电镜实验室进行的,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观察镜下矿物组成以及沥青岩石组合关系,对全岩样品进行原位S、O、C元素相对含量的测定

图2 普光气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和非海相碳酸盐岩

储层中固体沥青的元素比(Hao等[25]

,2008

)Fig

.2 The element ratio of solid bitumen from marinereservoirs and non-marine reservoirs in Puguang 

Gasfield(Hao,et 

al.[25]

,2008) 通过扫描电镜(

SEM)对川东北地区的储层沥青进行详细分析,在扫描观察了储层特征及沥青分布特征后,有针对性地对所感兴趣的位置进行原位元素分析,这种分析结果快速、方便,可以对每块样品不同位置取得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图3(a)可以看出沥青内部TSR反应程度不均一,

不同部位、不同产状的沥青S/C值(原子)大不相同,所以利用这种原位元素分析方法得出的数据更为全面可靠。图3(b)的原位元素分析结果就可以看出普光气田、毛坝气田中储层分为3类情况:A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飞仙关组、长兴组)TSR反应程度较高,沥青S/C值变化范围较大,从0.02~0.15均有

分布,平均值与Hao等[2

5]

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但这些沥青内部TSR反应程度不一,

有的部位仍未发生反应,有的部位反应程度高,大部分沥青S/C值

处于0.05~0.10范围,且仅属于部分发生反应;B

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飞仙关组、长兴组)TSR反应程度较低,这类储层中S/C值较低,多数小于0.05,O/C值较高,属于较少沥青发生TSR反应且反

应程度低;C类,即Hao等[25]

分析的非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中沥青,沥青S/C值极低,接近于0,O/C值高,储层中几乎不含硫化氢,说明未发生TSR反应。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全岩元素分析能说明岩石的一个平均值的情况,但通过原位元素分析,可以看出岩石或沥青内部的TSR反应程度以及反应的非均质性,对于TSR反应的研究能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图3 普光气田、毛坝气田储层沥青O/C与S/C元素比关系

Fig

.3 The distribute of O/C ratio and S/C ratio ofbitumen from Puguang 

and Maoba Gasfields 通过原位元素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研究T

SR反应与孔隙空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对毛坝3井4 

360m段岩心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及原位元素测试,可以看出大的孔隙空间里充填的沥青S/C值较高,TSR反应程度高(如图4中a、b点);而小的孔隙空间里沥青S/C值低,反应程度低(如图4中c、e、f点,S/C<0.05几乎还未开始反应)

,从而说明流体主要沿大的通道流通,沿大的通道的沥青TSR反应程度较高。

通过这种原位元素分析,不但可以精细研究储

11 No.1 胡安平等: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层中沥青TSR反应的程度,还可以了解储层中TSR反应与孔隙空间的关系以及流体流通的通道

。图4 毛坝3井4 

360m不同大小孔隙空间中沥青S/C元素比

Fig

.4 The S/C ratio of bitumen from thep

ores of different size in well Maoba 3of 4 360m2.2 激光C、O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过程研究中

的应用

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白云岩类型较多,其中雾心亮边白云岩主要分布于下奥陶统下部及上寒武统上部。国内外学者通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

全岩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此类白云岩的成因进行过相关研究。Moorow[3

0]

认为具此结构的白云岩是由2期白云岩化作用所形成,雾心形成于早期浅埋藏成岩环境,亮边则形成于后期埋藏较深的

成岩环境。吴仕强等[

31]

认为塔里木盆地中这类白云岩是在埋藏环境中,

由2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雾心是在早期由富Mg2+

孔隙水交代其周围灰质沉积物所形成,随着埋深增加,黏土矿物的转换可能提

供部分Mg2+,当这些Mg2+

进入孔隙水中并被带到先前形成的白云岩中,围绕先期形成的白云石晶体

继续生长,形成较为洁净明亮的白云石,即“亮边”。从前人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这类雾心亮边的白云岩的形成过程的解释,都偏向于雾心形成于早期,亮边形成于埋藏后期的成岩环境。

本文研究中采集了塔中4井奥陶系、塔中7井寒武系、塔中75井寒武系的雾心亮边白云岩,分别制作电子探针片和用于激光C、O同位素分析的厚约70μ

m薄片。电子探针分析和激光C、O同位素测试均在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进行,

其中电子探针分析是在EPMA-1610仪器上进行,激光C、O同位素分析分2个部分,取样部分是在激光取样装置上进行,

然后收集二氧化碳通过双路进样系统送入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质谱仪上进行C、O同位素分析。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典型的雾心亮边白云岩的雾心和亮边2种组构分别进行激光C、O同位素测定

和电子探针元素分析,结果发现亮边的C、O同位素值均较雾心的C、O同位素值低,亮边的Fe含量较雾心的Fe含量高(图5)。雾心和亮边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两者并非为同期产物。埋藏成岩作用会使得C、O同位素值变低,亮边较轻的C、O同位素值说明亮边白云岩是在较晚埋藏过程中形成的,亮边较高的Fe含量说明其形成于还原性较强的环境,

也正好印证了亮边白云岩是在埋藏后期的成岩环境中形成的。相对于亮边,雾心的C、O同位素值较高,Fe含量较低,说明其形成于还原性相对较弱的环境,形成时期要早于亮边。在这个实例中

图5 塔中寒武系雾心亮边白云岩激光C、O同位素值

Fig.5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value of the dolomite which consists of crystal with fog 

coreand bright marg

in in Cambrian of central Tarim Basin0

21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25 

通过精细的微区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一致,通过这种不同组构的微区分析以及多参数地球化学证据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令人信服。

全岩元素分析和C、O同位素全岩磷酸法测试是多组构混合成分的结果,只能反映一个混合的值,能提供的碳酸盐岩成因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说,碳酸盐岩的成因更加复杂、晶体结构多样、胶结物及交代物期次不同、成岩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流体影响,这些都需要通过这种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解剖,从而提供更多碳酸盐岩成岩过程中的信息。

3 结语

在分析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微区地球化学在许多地球科学重要领域中的应用正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孔隙类型复杂,储层物性特征变化大,岩石结构组分、世代胶结物和交代物也比较复杂多样,因此微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成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微区元素分析和微区同位素分析是近些年在储层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因为其提供了“高分辨率、原位”的数据,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蚀变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

微区地球化学分析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领域,正在快速发展中,同时也还存在诸多远未解决的问题和限制因素。笔者认为,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将现有分析技术应用于更多的地质实践中,技术上的发展需要从地质实践中找到问题并寻找新的突破点。

(2)提高仪器灵敏度,提高分析精度,更高分辨率地实现微区地球化学研究。

(3)标样的选择对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至关重要,尤其是所选择的标样与被测样品在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上的一致性直接关系到测得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微区同位素分析的标准问题是更好地实现微区同位素分析的关键,此外在分析过程中还要解决同量异位素的干扰等其他问题。

(4)对有些必须使用微钻等机械微取样工具的分析,提高微钻工具的工作效率以及取样精度,优化、简化化学前处理流程,对整个实验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Chen Rongkun.Application of stable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in the research of carbonate diagenetic environment[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1994,12(1):11-21.[陈荣坤.稳

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沉积学

报,1994,12(1):11-21.]

[2] Li Zhenhong,Yang Yongheng.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olomite genesis[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

ery Efficiency,2005,12(2):5-19.[李振宏,杨永恒.白云岩成

因研究现状及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2):5-

19.]

[3] Saller A H,Dickson J,Boyd S A.Cycle stratigraphy and po-rosity in Pennsylvanian and Lower Permian shelf limestones,Eastern Central Basin Platform,Texas[J].AAPG Bulletin,1994,78(12):1820-1842.

[4] Dickson J,Montanez I P,Saller A H.Hypersaline burial dia-genesis delineated by component isotopic analysis,late Paleo-

zoic limestones,West Texa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

search,2001,71(3):372-379.

[5] Whitaker F F,Paterson R J,Johnston V E.Meteoric diagene-sis during sea-level lowstands:Evidence from modern hydro-

chemical studies on northern Guam[J].Journal of Geochemi-

cal Exploration,2006,89(1/3):420-423.

[6] Chen Zhibin,Chen Mei,Wang Longzhang.Diagenesis of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of the NE Sichuan Basin,China[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0,21(5):742-747.[陈志斌,陈梅,王龙樟.川东北地区下

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

学,2010,21(5):742-747.]

[7] Wang Yimin,Wang Xiaohong.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n X-ray spectrometry in geoanalysis in China[J].Rock and Miner-

al Analysis,2000,19(4):275-285.[王毅民,王晓红.我国地质

分析中X射线光谱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岩矿测试,2000,19(4):275-285.]

[8]Xu Weibiao.Ion Microprobe: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incosmo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J].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5,11(2):239-252.[徐伟彪.离子探针

测试方法及其在矿物微区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

[J].高校地质学报,2005,11(2):239-252.]

[9] Wang Yimin,Gao Yushu,Wang Xiaohong.The prospects ofgeoanalysis in China viewed from the“Geoanalysis′2000”[J].Acta Geoscientia Sinica,2001,22(2):103-106.[王毅民,高玉

淑,王晓红.从“地质分析′2000”国际会议看我国地质分析的

未来发展[J].地球学报,2001,22(2):103-106.]

[10] Wang Xiaohong,Wang Yimin.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in geoscience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No.1 胡安平等: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of Geosciences,Beijing,2003,10(2):395-402.[王晓红,王毅

民.扫描核探针技术及其地学应用进展[J].地学前缘:中国地

质大学,北京,2003,10(2):395-402.]

[11] Qiang Zitong,Ma Deyan,Yi Dazhen,et al.Stable isotope anal-ysis with laser microsampling[J].Natural Gas Industry,1996,16(6):86-89.[强子同,马德岩,颐大镇,等.激光显微取

样稳定同位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1996,16(6):86-89.][12] He Daoqing.New technique of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with la-ser microsampling[J].Petroleum Instruments,1997,11(5):41-44.[何道清.激光微取样稳定同位素分析新技术[J].石油

仪器,1997,11(5):41-44.]

[13]He Daoqing.The carbonat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with laser microsampling[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

leum Institute,2003,25(1):12-15.[何道清.碳酸盐岩C、O

同位素分析激光微取样技术[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25

(1):12-15.]

[14] Dickson J,Smalley P C,Raheim A,et al.Intracrystallin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variations in calcite revealed by laser

microsampling[J].Geology,1990,18:809-811.

[15] Xiao Yilin,Fu Bin,Zheng Yongfei.Applications of laserprobemethod to oxygen isotope geochemistry[J].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998,5

(1/2):283-294.[肖益林,傅斌,郑永飞.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

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

京,1998,5(1/2):283-294.]

[16] Luo Ping,Su Liping,Luo Zhong,et al.Application of lasermicro-sampling technique to analysis of C and O isotopes ofoolitic dolomites in Feixianguan Formation,northeast Sichuan

[J].Geochimica,2006,35(3):325-330.[罗平,苏立萍,罗忠,

等.激光显微取样技术在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碳氧同

位素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化学,2006,35(3):325-

330.]

[17] Simonetti A,Bell K.Isotopic disequilibrium in clinopyroxenesfrom nephelinitic lavas,Napak Volcano,eastern Uganda[J].Geology,1993,21:243-246.

[18] Davidson J,Charlier B,Hora J M,et al.Mineral isochrons andisotopic fingerprinting:Pitfalls and promises[J].Geolgoy,2005,33:29-32.

[19] Ding Tiping.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n laser-micro-probe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stable isotopes[J].Earth Sci-

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2003,10(2):263-268.[丁悌平.激光探针稳定同位素分析技

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10(2):263-268.]

[20]Liu Minwu,He Ying.Progress of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applied in

earth science[J].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2003,18(1):116-121.[刘民武,赫英.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微区分析在固

体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1):116-121.][21] Duan Ruichun,Bai Xiao,Ling Wenli,et al.In situ analysistechnique of Sm-Nd isotopic system and its geological applica-

tion[J].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28(4):7-14.[段瑞春,白晓,凌文黎,等.微区原位Sm-

Nd同位素体系分析技术及其地质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9,28(4):7-14.]

[22] Charlier B,Ginibre C,Morgan D,et al.Methods for the mic-rosampling and high-precision analysis of strontium and ru-

bidium isotopes at single crystal scale for petrological and ge-

ochronological applications[J].Chemical Geology,2006,232:114-133.

[23] Yuan Honglin,Gao Shan,Dai Mengning,et al.In situ stronti-um isotope analysis of fluid inclusion using LA-MC-ICPMS

[J].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2009,28(4):313-318.[袁洪林,高山,戴梦宁,等.流体包裹体

中Sr同位素的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原位微区分析

[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28(4):313-318.]

[24] Li Chaofeng,Li Xianhua,Guo Jinghui,et al.Single-step sepa-ration of Rb-Sr and Pb from minor rock samples and high pre-

cision determination using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

try[J].Geochimica,2011,40(5):399-406.[李潮峰,李献华,

郭敬辉,等.微量岩石样品中Rb-Sr和Pb一步分离及高精度

热电离质谱测试[J].地球化学,2011,40(5):399-406.]

[25]Hao Fang,Guo Tonglou,Zhu Yangming,et al.Evidence formultiple stages of oil cracking and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

duction in the Puguang Gasfield,Sichuan Basin,China[J].AAPG Bulletin,2008,92(5):611-637.

[26]Hu Anping,Li Maowen,Yang Chun,et al.Characteristics ofreservoir bitumen in Puguang and Maoba Gasfields with high

H2S content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J].Acta PetroleiSinica,2010,31(2):231-236.[胡安平,Li Maowen,杨春,等.

川东北高含硫化氢气藏中储层沥青的特征[J].石油学报,2010,31(2):231-236.]

[27]Zhu Yangming,Wang Jibao,Hao Fang,et a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natural gases from Xuanhan area,eastern Sichuan[J].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2008,43(3):518-532.[朱扬明,王积宝,郝芳,等.川东宣汉地区天然气地

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质科学,2008,43(3):518-532.][28] Hu A P,Li M W,Wong J,et al.Chemical and petrographicevidence for thermal cracking and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

duction of paleo-oil accumulations in NE Sichuan Basin,China

[J].Organic Geochemistry,41(9):924-929.

[29]Chen Zhiyong,Li Qiming,Xia Bin.Mechanism and accumula-tion effect of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in northeastarea of Sichuan Basin[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07,18

(5):743-749.[陈志勇,李启明,夏斌.川东北地区热化学硫酸

盐还原反应机理及成藏效应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5):743-749.]

[30] Morrow D W.Diagenesis 1.Dolomite-part 1:The chemistry ofdolomitization and dolomite precipitation[J].Geological Asso-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Vol.25 

ciation of Canada,1982,9(1):5-

13.[31] Wu Shiqiang,Zhu Jingquan,Wang 

Guoxue,et al.Types andorig

in of Cambrian-Ordovician dolomites in Tarim Basin[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8,24(6):1390-1400.[吴仕强,朱井泉,王国学,等.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结构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J].岩石学报,2008,24(6):1390-

1400.]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area Geochemistry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Carbonate ReservoirsHU An-ping1,

2,

LI Xiu-zhi 1,

2,JIANG Yi-min1,

2,HU Yuan-yuan1,

2,ZHANG Jie1,

(1.PetroChina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Hangzhou310023,China;2.The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ate Reservoirs,CNPC,Hangzhou310023,China)Abstract:The microarea geochemistry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for carbonate reservoirsbecause carbonate has complicated diagenesis process,porosity 

types,reservoir properties,rock structure,cementation and replacement.Recently,microarea element analysis and microarea isotope analysis have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subject.Microarea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has formed a com-plete technical system for main and minor element analysis,as well as trace and ultra trace element analy

-sis,including EMPA,SEM,SNM,SRXRM,SIMS,LA-ICP-MS,and so on.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reekinds of microarea isotope analysis technologies,such as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with laser mic-rosampling,LA-MC-ICP-MS and TIMS.Based on two example analysis,it is explained that the microareageochemistry technolog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has become a trend in carbonate reservoir research.Key words:Carbonate;Microarea element;Laser-microprobe isotope analysis;Microarea strontium isotope;Microarea multiple geochemistry

(上接第78页)were discussed,and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 was speculated.Finally,the followingconclusions were formed.(1)The crude oil associated gases of Donghe sandstone reservoir in Hadexun Oil-field were oil-type,with high content of N2,low dry coefficient and less CO2content.High level of N2con-tent was formed by sapropelic organic matter during mature stage,and CO2was a mixture of organic andinorganic origin.(2)Donghe sandstone reservoir in Hadexun oilfield actually consists of thre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reservoirs:Hade 4well area reservoir,Hade 1well area reservoir and northern wells reservoir(HD113well-HD111well-HD4-51well).They are structural type,structural-lithologic type and lithology-stratigraphic type respectively.(3)With partial reversal in the carbon isotope values of alkane gases,thenatural gases of Hade 4well area reservoir were characterized by low dry 

coefficient,high content of N2andCO2,and weightedδ13 C1,δ15 N andδ13 

CCO2value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Hade 1well area reservoir.This phenomenon may be due to natural gas leakage in the Hade 4well area reservoir aft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4)At present,Donghe sandstone reservoir of Hadexun Oilfield has already or almost reachedthe equilibrium state.It′s difficult to form the gas composition and isotope distribution patterns by longdistanc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from north to south.So,this article speculate that the Donghe sandstonereservoirs were adjusted from the underneath Ordovician reservoir throug

h faults.Key words:Hadexun Oilfield;Donghe sandstone reservoir;Natural gases;Carbon dioxide;Nitrogen;Stableisotop

es3

21 No.1 胡安平等:碳酸盐岩储层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地震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单一储层预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在空间密集采样的优势,能够提高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准确度,降低了钻探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技术、体曲率技术、地震相分析、蚂蚁体追终技术。 【关键词】地震解释;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 0.引言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世界上50%以上的油气赋存于碳酸盐岩储层中[1]。碳酸盐岩在我国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南方以及海域的相关盆地[7]。具有很大勘探潜力,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单一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勘探开发需求,地震资料密集采样优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在碳酸岩储层预测中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1.碳酸盐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1.1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技术现已广泛用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地震属性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能够较好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确度[2]。地震属性是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通过各种计算而得到的属性参数,属性参数通常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4]。地震属性参数的异常是多解的,异常可能反映地岩性、岩相、地层的变化,也可能反映缝洞分布区域的变化,甚至是由噪声所引起的各类影响。多解性的缝洞地震响应往往非常的微弱并且存在信噪比较低的影响。在地球物理模型正演的基础上,多方法的联合预测,可以减少地震属性多解性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地震属性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识别[2]。 1.2相干体技术 相干体技术由CTC和Amoco公司于1997年发明,是重要的地震解释技术之一。相干体分析技术依据是利用地震波形相干原理,计算中心地震道和指定相邻道的相干系数,将普通地震资料转换成相干系数资料,用来突显出地震资料中异常现象,相干技术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常用的断裂预测方法。它是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在断层识别、特殊岩性体的解释方面有明显优点[7]。地震相干体分析技术作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对预测碳酸盐岩表层非均质储层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在地震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3体曲率技术

指南_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24种主、次元素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 射线荧光光谱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地球化学勘查试样中Al 2O 3、CaO 、Fe 2O 3、K 2O 、 MgO 、Na 2O 、SiO 2、Ce 、Cr 、Ga 、La 、Mn 、Nb 、P 、Pb 、Rb 、Sc 、Sr 、Th 、Ti 、V 、Y 、Zn 、Zr 等24种元素及氧化物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及土壤试样中以上各元素及氧化物量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见表1。 表1 元素检出限 计量单位(μg/g ) 方法检出限按下式计算: L D = T I m 2 3B 式中: L D ——检出限; m ——1μg/g 元素含量的计数率; I B ——背景的计数率; T ——峰值和背景的总计数时间。 本方法测定范围:见表2。 表2 测定范围 计量单位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 6379 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GB/T 14496—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3 方法提要 样品经粉碎后,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直接进行测量。各分析元素采用经验系数法与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间的基体效应。 4 试剂 4.1 微晶纤维素:在105℃烘2h~4h。 5 仪器及材料 5.1 压力机:压力不低于12.5MPa。 5.2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端窗铑靶X射线管(功率不低于3kW),仪器必须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定规程(JJG810—93)》检定合格。 5.3 氩甲烷(Ar/CH4)混合气体,混合比为9∶1。 5.4 低压聚乙烯塑料环,壁厚5 mm,环高 5 mm,内径φ30 mm, 外径φ40mm。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6.1.1 试料粒径应小于0.074mm。 6.1.2 试料应在105℃烘6 h~8h,冷却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6.2 试料片制备 称取试料(6.1)4g,均匀放入低压聚乙烯塑料环中(5.4),置于压力机(5.1)上,缓缓升压至10MPa,停留5s,减压取出。试料片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若试料不易成型,应用微晶纤维素(4.1)衬底,按上述步骤重新压制,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也可以使用微晶纤维素衬底和镶边的方法制备成试料片。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储层评价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动静态资料等,从测井角度综合评价含油气储层,查明复杂岩性储层的参数计算方法、流体性质判别以及解决面临的某类特殊地质问题等。 中国石油拥有一批科研院所和测井公司,对碳酸盐岩复杂岩性测井评价方法有深入研究。其中在国内油田比较有特色的单位有四川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塔里木塔河油田等,在国外区块对碳酸盐岩有深入研究的有长城钻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过去几十年已经储备了一批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专家,形成了多项特色评价技术。 (一)储层参数评价技术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大的非均质性,它使得基于均质性地层模型的阿尔奇公式难以准确地描述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获得这类储层的孔、渗、饱及其它关键参数,借助微观岩心分析、数字岩心技术和特殊测井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了均质性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针对非均质性储层的参数评价技术。 1.储层四性关系综合评价技术 u技术原理: 碳酸盐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小相差大、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孔隙不能完全反映储集性能,岩石物理研究采用薄片分析、X-衍射、毛管压力实验等多种手段解析岩石组分、内部结构、孔隙类型、裂缝发育情况、孔喉大小、孔喉配置关系等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充分了解岩石的岩性、物性特征,用岩心刻度测井,分析储层电性特征,结合录井、试油资料,确定储层的含油性,只有立足于充分的岩石物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确定储层的“四性”关系。

u技术特点: 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坚实基础,确定岩性、物性特征,以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录井、试油资料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u适用范围: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 u实例: 下图为某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实例,通过岩石物理研究确定储层岩性、物性、划分储层类型,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分析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配分分析

《地球化学》实习测验 REE图表处理及参数计算 一、实习目的 1、掌握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的制作方法。 2、掌握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培养独立查阅文献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 1、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1、原子序数为横坐标 2、标准化数据为纵坐标 3、对数刻度 2、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稀土总量 4、轻重稀土比值 5、轻稀土分异指数 6、重稀土分异指数 7、铕、铈异常 三、实习测验内容 1、绘制各类侵入岩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2、计算各类侵入岩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对已绘制的图表和计算出的数据进行解释。 4、在以上实习内容掌握之后,自行查阅文献一篇,并进行以上3项操作。

四、实习测验步骤 1、根据查阅文献数据,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 表1 蒙库铁矿床岩石、矿石、矿物稀土元素成分分析(ppm) 2、选出自己要的数据建立表格 表2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3、对数据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 表3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图1 蒙库铁矿床稀土元素配分图 5、计算稀土元素基本参数 表4 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6、数据及图表的解析 (1)绿帘石:∑REE=266.49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4.98,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2.26,(Gd/Lu)N=1.47,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1.23,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0.95,表明Ce基本无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2)磁铁矿矿石:∑REE=10.75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R/HR=3.15,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1.47,(Gd/Lu)N=0.88,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1.8,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0.84,位弱Ce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3)块状黄铁矿:∑REE=225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11.27,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2.61,(Gd/Lu)N=6.19,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2.96,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0.85,为Ce弱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正异常明显特征。

基于储层分类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7200334.html, 基于储层分类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作者:赵冰 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7期 摘要: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较差,导致直接利用孔渗拟合关系计算渗透率误差较大。为有效对研究区储层渗透率进行准确评价,以岩心压汞资料为基础,采用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储层类别划分为四类,并从物性特征方面验证了分类的合理性。对分类后的每类储层建立了相应的孔渗回归模型,与分类前的孔渗回归模型相比,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的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岩心渗透率吻合度更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渗透率;Winland R35 1 引言 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时代久远,具有较长的成岩作用时期以及比较广泛的成岩类型,相对于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各向异性大。因此准确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具有一定的难度[1-2]。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类是在储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条件下,以岩石物理特征为依据,将储层划分为若干相对均质的过程,一般借助于岩石物性资料实现,比如说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毛管压力曲线参数等[3],在这种相对均质的储层中评价储层参数即变得较为容易且更为准确。本文以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基于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对渗透率进行分类评价。 2 储层分类 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作为碳酸盐岩储层中最常用的方法[4],认为R35反映岩石中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岩石的物性参数具有直接关系,储层岩石分类可依据R35的大小来进行。参照Winland经验公式,针对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903块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实测R35进行拟合,拟合公式见式(1)。 其中:R35为压汞测试中进汞饱和度达到35%时对应的孔喉半径,μm;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 利用式(1)求取了拟合后的R35值,与压汞实测R35值较为吻合,故根据此式来进行储层分类,划分原理参考Al-Qenae K J[5]。将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排序后绘制其与序号的半对数分布图,观察直线的斜率变化,每一次斜率的变化都表明一种新的岩石类型。绘制R35的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1] 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 (一)原生孔隙 1、粒间孔隙

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 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 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 4、生物钻空孔隙 5、鸟眼孔隙 (二)次生孔隙 1、晶间孔隙 2、角砾孔隙 3、溶蚀孔隙 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 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岩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相及成岩史、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孔隙、裂缝、溶洞、储集空间体系,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参数确定及评价等。基本工作流程列入表5.1。 无论是以原生孔隙为主,还是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沉积相及成岩史是这类储层形成和发育的基础。它决定储集类型、孔隙、裂缝、溶洞发育程度和分布、储渗能力、储层非均质性。也是储层层位对比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一、沉积相描述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 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下面在表5.2中列出碳酸盐岩常见的几种颜色反映由氧化到还原环境的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凝矿):海相矿物。 c. 锰结核: 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 黄铁矿: 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

国土资源大调查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 基础调查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

目 录 一、工作概况 (1) 二、完成情况 (1) 三、主要成果 (3)

一、工作概况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2001年开始在广东、湖北、四川等省实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工作。从2002年起,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正式启动。国土资源部先后与浙江、四川、湖南等18个省区采取部省政府间合作方式,共计投入经费67059.45万元,其中地方经费35809.45万元,占53.4%。2005-2008年,经由温家宝总理批示,财政部设立“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由我部与环保部共同负责,目前我部到位经费27511万元,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行专项支持,调查工作扩大到全国31省(区、市)。 二、完成情况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分为调查、评价和评估三个层次开展。 调查阶段:主要任务是掌握情况。全国共计部署450万平方公里调查面积,截至2009年底,已经完成16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东、中部平原盆地、湖泊湿地、近海滩涂、丘陵草原及黄土高原等主要农业产区。全国投入地质科技人员500余人,采样人员十余万人,选定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采用大型精密仪器测试地球化学样品60万件,分析3240

万个元素指标。基本查明我国土地有益和有害组分等54种元素指标组成、类型、含量、强度及其分布地区、范围和面积等,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土地各项元素指标的空白。 图1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工作程度图 评价阶段:针对调查发现问题,按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北平原及沿海经济带等我国主要农业经济区域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肥力组分和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旨在查清土地有益和有害组分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和变化趋势等,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共计采集各类样品12万件,分析各项指标数以百万计。 评估阶段: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根据各省区具体情况,

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研究 摘要:中国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研究始于70年代以后,胜利、华北和辽河油田等三十多个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相继发现,使得国内油气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勘探开发领域。国内广泛地分布着碳酸盐岩地层,已发现的具有工业性油气流的沉积盆地包括塔里木、四川、柴达木、鄂尔多斯、珠江口、渤海湾、苏北等盆地。地层层序上从元古界地层到新生界地层除少数几个层系以外,都发现了具有工业性油气流的地层。业界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类型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因此,本文在深入解读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的各家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成因类型归纳总结 1 、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分析 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有构造运动、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白云岩化四种。 ①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对碳酸盐岩具有控制作用,构造环境决定了储集体的类型与展布特征。构造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形成了两个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附近,碳酸盐岩遭受大气淡水淋滤,形成了大量的储集空间,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场所。构造作用的另一个作用是形成了大量的裂缝系统,这些裂缝系统不仅可以直接作为储集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还可以为埋藏期酸性流体的渗流提供通道,使酸性流体对业已存在的缝洞系统进行溶蚀扩大、重新配置,在局部地方形成优质储层。 ②沉积相带 沉积相带是碳酸盐岩储层的主控因素之一,沉积层序着孔洞的发育。沉积相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沉积作用来进行的。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各不相同的沉积作用,沉积作用的差异可以产生结构不同,甚至岩性不同的岩石类型,进而控制储层的形成与演化。 ③成岩作用

碳酸盐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 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 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 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潮间中低能环境。柱状、锥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间~潮下高能环境。 晶粒结构:泥晶代表盆地低能,广海陆棚低能环境。 ④沉积构造。反映水流成因构造: a.沟膜、槽模、递变层理代表浊流环境。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

地下水受到污染后的修复技术研究 概况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的发展使废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大,使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日益加重。如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泄漏、石油和化工原料的传输管线、储存罐的破损、农业灌溉等都有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本来就紧张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在供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地下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所以地下水污染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对地下水污染开展调查、进行污染控制甚至治理已经逐渐成为可能。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课题,需要进行多学科交叉和联合攻关。水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长期以来,我国把主要的注意力和研究、治理工作集中在地表水的污染,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地表水污染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地下水污染由于其隐蔽性、复杂性、难以控制和治理的特性,以及治理、修复费用巨大,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在我国尚未展开。近年来,随着一些突发地下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地下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把地下水污染研究列为工作内容。如国土资源部已开始进行全国地下水污染的大调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开展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在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中也出现了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的课题。含水层的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具有累积和滞后效应,有

时在泄漏发生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发现,如大多数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泄漏导致的地下水污染等。所以,首先需要进行污染源的辨析、污染途径的分析、污染物在地下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下水污染的控制、污染的修复工作。 地下水污染源成因分析 按照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可以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主要指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一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又会随降雨落到地面,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工业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直接流入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隔水处理不合格,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水直接渗入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往下游迁移过程下渗至地下水中,形成地下水污染。 农业污染源 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70%以上,污染的影响面广泛。一是过量

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

万方数据

?50?SINO—GLOBALENERGY 2010年第15卷 度和孔洞孔隙度基本不具备储集能力。轮古西地区裂缝型储层平均裂缝孔隙度达0.17%,平均孔洞孔隙度只有0.92%,平均渗透率为6.73x10。3斗m2,全区裂缝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达113.55m。 取心常见缝面油污侵染。但多数裂缝发育段难以得到较好的岩心收获率。原始裂缝状态不易保存。但可清楚看到散落岩心缝面的油迹。裂缝是荧光显示最活跃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因此,轮古西地区裂缝型储层是有利的含油层。 3.2孔洞型储层 孔洞型储层以基质孑L隙和中小溶蚀孔洞为主要储渗空间,但孔洞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一般裂缝不发育,渗透性较差,平均渗透率仅0.15x10刁肛mz。轮古西地区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达2.19%,基本无裂缝孔隙度,全区12口井孔洞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66.42m.是本区发育的储层类型。3.3裂缝一孔洞型储层 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储集空间既有孔洞.又有裂缝,两者对储集性能均有相当大的贡献。其中孔洞主要由孑L(包括基质孔隙和溶蚀孔隙)和小一中洞组成,裂缝发育,可以是储集空间之一,更足沟通孔洞的渗流通道。这种缝洞系统及由它连通的先成孔隙,具有储渗空间数最较多、匹配好、储产油气能力强等特点。该类储层具有储集空间大、渗透性好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和稳定的产能。如L942井在5810~5830m的大溶洞的上下,洞顶及洞底缝发育,溶蚀孑L洞也很发育。构成了良好的裂缝一孔洞型储层,产量很高。 轮古西地区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为2.26%,平均裂缝孔隙度为O.24%,平均渗透率为17.55x10—3tl,m2.全区12口井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50.37m。是轮古西地区具有较好开发价值的一种储层类型。 3.4洞穴型储层 洞穴型储层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和裂缝),洞穴(包括大洞、巨洞)储集空间巨大。加之裂缝对沟通洞穴和改善渗流性能的作用,形成了储集空间巨大、储渗能力极好的最有利储层类型。这种洞穴型储层一般具有规模较大的储渗体,具有储量规模大、产量高、易开采的特点。据测井解释,其孔隙度可高达50%,如k15井。 未充填巨洞在岩心上难以见到.要靠钻井放空、井涌、井喷及泥浆漏失、图像等信息加以判断和识别,如Lgl5井在5736.1—5740m井段,累计放空2.09m;5735~5743m井段,漏失43.3m3。钻井液溢流,槽面被稠油覆盖,气泡占槽面的10%,集气点火可燃:L915—1井在5919.0~5953.43m井段。发生严重井漏,共漏失钻井液1375.0m,。 轮古西地区洞穴型储层平均洞穴孔隙度为26.21%。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48%。渗透率高达3992.83x10旬“mz,该类储集体为最具价值的储层。在本区k15、L915-1、L915-2、L940、L941等井中均有发现,全区洞穴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18.8m。 对比这几种类型的储层:裂缝型以及孔洞型储层很难形成稳定的产能: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既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又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能够形成稳定的产能,是本区一类重要产层(如L99、L942井);洞穴型储层具有最好的储集能力和渗透性能,是本区最有价值的储层类型。从轮古西单井产能与储层厚度分布关系图可以看出.具有洞穴型储层的井都获得了一定的产能。因而,寻找孔渗能力最好的洞穴型储层和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是钻探成功的关键。4洞穴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 在地震上,溶洞发育层段(洞穴型储层)表现为“串珠状”强反射。k15井在进入奥陶系潜山表层岩溶带钻遇未充填洞穴.在钻进过程中于5732—5736m井段放空2.09m:L941井在5621—5636m井段取心见1.66m充填洞以及宽5mm、长650mm垂直张开缝.且井筒内不断有稠油返出。过这两口井的地震剖面上均表现出串珠状强反射特征(见图1)。 图l过井地震剖面溶洞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地球物理正演模拟发现: ①在两条裂缝的交点处出现了“串珠状”强反  万方数据

碳酸盐岩储层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中储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层,约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产量已达到总产量6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3油气资源储存于碳酸盐岩储层中,特别是中东、北美、俄罗斯的许多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均与碳酸盐岩密切相关。 碳酸盐岩和碳酸盐沉积物从前寒武纪到现在均有产出,分布极广,约占沉积岩总量的 1/5至1/4。碳酸盐岩本身也是有用矿产,如石灰岩、白云岩,以及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冶金、建筑、装饰、化工等工业。 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层系分布范围广泛,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均有分布,约占大陆沉积岩总面积的40%。据初步统计,我国有28个盆地发育分布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很大。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约为385亿吨油当量。 我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一般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多期岩溶叠加改造、多期成藏等过程,形成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碳酸盐岩勘探正处于大油气田发现高峰期,是近期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与常规的砂岩油气藏相比,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对于以“潜山”起家的华北油田而言,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比例只有41.6%。因储层具有典型的双重介质特点,渗流规律特殊,加之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技术不完善,开采效果迥异。 碳酸盐岩勘探技术发展 近年来,中国石油开始全面开展碳酸盐岩物探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碳酸盐岩配套技术,储层钻遇率大幅度提高,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勘探成为油气储量产量增长的重要领域。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碳酸盐岩勘探以地表地质调查和重磁物探为主,发现了如四川威远、华北任丘等油气藏。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在落实构造、发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现了塔里木盆地轮古、英买力潜山及塔中等含油气构造。进入21世纪,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深化了对碳酸盐岩非均质储层油气藏的认识,全面推动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进程。在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超过1.5万平方公里,探井成功率提高了25%。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一.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 1.渗透率 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 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即使渗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总是存在的。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 1.2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方法(详见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先通过建立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对裂缝型介质做关于等效渗透率张量的分析,建立了求解裂缝型

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连续边界条件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裂缝型多孔介质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所求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油藏渗透特性的影响假设裂缝型介质为水平介质,裂缝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面,裂缝的纵向切深等于所研究区域的厚度,此时可视为二维空间中的介质体,裂缝等价于二维空间中的线型裂缝。 图一 裂缝的中心位置,开度,长度,倾角,方位角,密度,组系等参数称为裂缝的特征参数,所有裂缝以这些特征参数进行定义。如图二在二维空间,裂缝通过中点O方位角H长度L 及开度h 确定。根据裂缝属性参数的地质学统计分析研究,假设裂缝中心位置服从均匀分布,裂缝长度服从指数分布,方位角服从正态分。

图二 裂缝的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所处深度。孔隙压力和岩石类型。根据所发表的一些关于天然裂缝的宽度数据可知,裂缝开度通常在10~200Lm之间变化,统计资料表明最常见的范围在10~40Lm之间(如图三),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假设采用裂缝开度的对数正态分布,裂缝系统各属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见表一。 表一

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配分分析

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配分分 析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地球化学》实习测验 REE图表处理及参数计算 一、实习目的 1、掌握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的制作方法。 2、掌握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培养独立查阅文献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 1、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1、原子序数为横坐标 2、标准化数据为纵坐标 3、对数刻度 2、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稀土总量 4、轻重稀土比值 5、轻稀土分异指数 6、重稀土分异指数 7、铕、铈异常 三、实习测验内容 1、绘制各类侵入岩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2、计算各类侵入岩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对已绘制的图表和计算出的数据进行解释。 4、在以上实习内容掌握之后,自行查阅文献一篇,并进行以上3项操作。 四、实习测验步骤 1、根据查阅文献数据,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 表1 蒙库铁矿床岩石、矿石、矿物稀土元素成分分析(ppm) 2、选出自己要的数据建立表格 表2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3、对数据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 表3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图1 蒙库铁矿床稀土元素配分图 5、计算稀土元素基本参数

表4 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6、数据及图表的解析 (1)绿帘石:∑REE=,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Gd/Lu)N=,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表明Ce基本无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2)磁铁矿矿石:∑REE=,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R/HR=,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 (Gd/Lu)N=,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位弱Ce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3)块状黄铁矿:∑REE=225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Gd/Lu)N=,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为Ce弱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正异常明显特征。 五、结论 1、绿帘石、磁铁矿矿石、块状黄铁矿的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均为右倾型,正Eu 异常,富集轻稀土元素。差别在于(1)稀土元素含量,绿帘石和块状黄铁矿具有较丰

陈晶_2011010949_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及其基本特征 姓名:陈晶班级:地质11-7 学号:2011010949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受到岩相、成岩、构造、流体等多方面的控制,根据储层成因机理、主要储渗空间类型和岩石特征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种类型:礁滩型储集层、岩溶型储集层、裂缝性储集层、白云岩储集层。 1 礁滩型储集层 1.1 成因 礁型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变化控制礁滩体的成岩早期暴露, 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的根本原因。 礁丘在纵向上营建,形成隆起,礁丘顶部及礁前发育礁坪及中高能的生屑砂砾屑滩,向两翼逐渐相变为礁翼和棘屑滩,横向上过渡为礁后低能带、中低能砂屑滩和滩间海。在海平面相对变化和礁丘营建的共同作用下,礁丘的顶部间歇性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中,受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在纵向上区别为大气淡水渗流岩溶带和大气淡水潜流岩溶带。 在暴露期间由礁型地貌转化而成的岩溶地貌,已形成岩溶发育规模。礁滩复合体核部形成岩溶高地,礁翼形成岩溶斜坡,礁后低能带、礁滩间海形成岩溶洼地、洼坑。储层在侧向上主要发育礁滩复合体核部和翼部,核部以好—中等储层为主,翼部以好储层为主,礁后低能滩和低能泥晶灰岩沉积区储层变薄变差。 碳酸盐岩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孔渗性的一种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多期油气运聚和埋藏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的有效储集能力。多期构造破裂作用所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流条件,增加了储层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连通性。

1.2 特征 1.2.1 礁滩型储集层岩石类型 塔中礁滩体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礁滩相礁灰岩类和颗粒灰岩类,其中生屑粘结岩、生屑灰岩、生物砂砾屑灰岩是发育孔洞型储层的岩石类型,而砂屑灰岩、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是孔隙型储层潜在储集岩类型。以塔中82井区为例,在剖面上一般以内碎屑灰岩和隐藻泥晶灰岩为主,一般占地层厚度的25% 以上;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和泥晶灰岩相对少一些,一般占地层厚度的10%~15%。 1.2.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礁滩体储层储集空间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粒内及粒间孔、裂缝为主。 溶蚀孔洞一般为肉眼可见的小洞、大孔,岩心显示礁滩体储层溶蚀洞比较发育,孔洞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孔洞发育段岩石呈蜂窝状。 粒内溶孔主要见于砂屑内,少数见于生屑和鲕粒内,是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所致。 粒间溶孔指粒间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形成的孔隙,主要溶蚀粒间中细晶粒状方解石,溶蚀强烈时,可溶蚀纤维状方解石甚至颗粒边缘,使颗粒边缘呈港湾状或锯齿状。 裂缝是碳酸盐岩重要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渗流通道之一,从成因来分主要有3种类型,即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 1.2.3 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 礁滩体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沉积微相控制了岩石的岩性和结构,从而控制了岩石原生孔隙的发育。生屑滩、粒屑滩由于颗粒支撑作用形成大量的粒间孔,虽然大部分孔洞为灰泥、生物碎屑和多期方解石充填、半充填,但仍有1%~3%残余孔隙被保存,同时为组构的选择溶蚀奠定了基础。 二是早期暴露蜂窝状溶蚀是形成优质孔洞层的重要因素。中—晚奥陶世构造与海平面振荡变化频繁,造成沉积的多旋回叠加,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可能造成短暂的同生期大气淡水岩溶成岩环境,使礁滩复合体形成的古地貌高部位露出海面。在潮湿多雨的气候下,受到富CO2 的大气淡水的淋滤,选择性地溶蚀了准稳定矿物组成的颗粒或第一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又可沿着裂缝、残留原生孔发生非选择性溶蚀作用,形成溶缝和溶蚀孔洞,从而形成优质孔洞层。 三是构造作用是改善礁滩体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走滑断裂活动的断裂和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