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

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
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

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

【摘要】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施工中掌握影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许多住户陆续搬进新居,他们对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一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担心这些裂缝最终会引发不安全事故。因此,为避免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恩现象,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质量原因及探索裂缝的防治措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砼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烂根、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

原因及防治措施: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砼施工时,保持合适的坍落度(16~18cm),下料高度超过3m时使用串筒或溜槽,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条挤紧,振捣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与质量意识。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墙柱侧面,板底部使用带凹槽的成品垫块,间距符合方案要求,双层板板筋之间马凳支撑高度应正确,绑扎应牢固。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砼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立面模板应在砼终凝后且有一定强度时再拆除,拆除时不得生拉硬撬,注意对砼构件棱角的保护。

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梁板上垃圾应用吹风机吹净,墙柱应留清扫孔,砼浇筑前先浇50mm厚净浆,以确保与原砼面有机结合。

5、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梁、柱接头处支模方法严格按模板方案施工,质检员认真检查与复核。

6、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

砼浇筑时,认真做好收面工作,终凝后,强度未过到1.2Mpa前不准上人。

7、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

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

当有预留洞时可利用预留洞辅助检查。

砼缺陷的修复在拆模后24h之内完成,区分不同缺陷,采取如下措施:

(1)、表面抹浆。对于麻面、露筋和蜂窝可进行表面抹浆修复。修复时首先将缺陷部分清洗干净,将松动的石子剔除,保持表面湿润而不能积水,然后将通过试验室配方而拌好的比原设计高一个标号的水泥砂浆抹上,补好的表面应与结构表面平齐光洁,不能出现突变。

(2)、混凝土回填。对于部分空洞,需立模进行混凝土回填。修复时首先清除缺陷直至密实的混凝土并保证表面不能有尖角,然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而不能积水,再用高与原设计标号一个等级的专用修补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回填,回填部分必须与老混凝土结合好并保证密实,对突出于结构外表面的部分应在砼初凝后凿掉和磨平,并加强养护。

(3)、砼涨模,先用粗錾子将涨模处大致凿好,再用细錾子轻轻将其表面剔痕剔平,磨光机进行局部打磨。

设计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相成规则的平面。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地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

3、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Ф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

4、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打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小于截面积的0.15%。

5、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大于300mm。

施工措施总则:

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低于8%。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

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间,布置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不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Ф6@150、宽度不小450mm 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当给排水道设计为埋置式时应对是否有方便可行的检修措施进行严格把关。

7、现浇板浇筑时,模板使用前表面应清理干净,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双面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对模板、墙体充分湿润,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浇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0、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从材料、施工、设计等都是应当注意的因素。

一、混凝土用水量

第一、混凝土的用水量是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混凝土的用水量会从三个方面影响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毛细孔内含水量,从而将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会相应增加水泥用量,而水泥用量的增加同样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也会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三、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使混凝土中泌水增加,而泌水增加,促使混凝土中有更多的毛细孔相贯通,使毛细孔中水分蒸发的更快,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用水量减少后,早期强度增加,也会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二、砂的细度

砂的细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砂越细,其表面积越大,需要越多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包裹,由此带来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增加,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加大。因此,现浇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混凝土中粗骨料是抵抗收缩的主要材料,在其他原材料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率增大而增大。砂率降低,即增加粗骨料用量,这对控制混凝土干燥收缩有利。

三、坍落度

预拌混凝土为满足泵送和振捣要求,其坍落度一般在100mm以上,坍落度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统计数据表明,混凝土坍落度每增加20mm,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kg。另一方面,混凝土沉缩变形的大小与混凝土的流态有关,混凝土流动性越大,相对沉缩变形越大,越容易出现沉缩裂缝。因此,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泵送的前提下,坍落度应尽可能减小。四、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出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收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五、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或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的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砂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氢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六、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设计

1、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2、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30mm。

施工总责:

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5、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6、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30mm。

7、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8、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大量工程实践说明,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弄清质量通病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2011年度至2012年度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

实。 (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 (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1.蜂窝、麻面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不够,和易性差,存在漏振;(3)下料高度超过2m时未设串筒,造成石子砂浆离析,使石子集中,或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不够严密,有漏浆现象,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没有足够的养生,拆模时间过早;(5)基础、柱、墙根部未进行接缝处理。(6)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时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7)设计不当,造成钢筋过密,使石子不能很好的流动或坍落度过小;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设计时充分考虑的钢筋的间距。(2)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较硬性的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3)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 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露筋: 混凝土内部各钢筋局部裸露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浇筑小构件时,设计不当钢筋过密,浇筑混凝土时没有足够的保护层,使钢筋紧靠模。(2)设计不当使钢筋较密、保护层太小、振捣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钢筋移位、变形,从而产生露筋;(3)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4)混凝土配合比及振捣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防治的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适当减小石子的粒径,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 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人为因素致使钢筋移位;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充分养生,不宜过早拆模以使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混凝土墙体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剪力墙混凝土实体质量通病的措施 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质量通病:麻面、露筋、涨模等现象。针对以上质量通病,应该在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剪力墙的实体质量。 剪力墙的施工工序主要有: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剪力墙的实体质量的控制应该按工序进行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一、剪力墙钢筋制作与安装 1、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它余下的横筋,横竖筋的相互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设置“S”字墙拉筋,其纵横间距按设计要求:400mm。钢筋外皮(双面)绑扎垫块。 3、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定位。浇筑砼时设专人看管,浇筑后对外露预留的钢筋做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5、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及钢筋保护卡。

二、模板支设 剪力墙模板以7×7cm木方为边框,中间竖向7×7cm木方为次龙骨,横向为7×7cm木方主龙骨。次龙骨与竹胶板之间、主次龙骨间用钉子连接,次龙骨间距为200mm(净间距),主龙骨的间距与拉螺栓的设置相对应。对拉螺栓应采用Φ14的钢筋,竖向间距为0.45m,横向间距为0.6m,即每一张竹胶板(1220mm×2440mm)上均匀分布6根对拉螺栓,模板上墙之前应按规定打好对拉螺栓孔。 墙体阴角处模板要用7cm×7cm 木方背棱,两块竹胶板中间塞紧海绵条。每次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拆除,阳角两竹胶板间要用海绵条塞实,并用木方封住接缝。 支模前要先延墙方向搭设脚手架,用以固定模板,另一侧脚手架,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搭设,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开始安装已加工好的竹胶板拼接大模板。按顺序将大模调到指定位置,粗略定位。吊装模板时先安装靠近护壁一侧大模,将大模与绑扎好的钢筋网片临时绑住固定。在吊装另一侧模板时应将对拉螺栓穿上,待模板到位后,再将其拧紧,并通过两侧的架子进行加固。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不干胶粘贴,防止漏浆。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文件,大丽指发〔2010〕162号文件“关于印发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大丽高速公路第二十六合同段积极响应号召,并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标段全线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㈠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㈡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㈢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㈣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漏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㈤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㈥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建成一批内在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 建设队伍。 二、主要措施

㈠、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贾允波(项目总工) 副组长:孙春刚(质检工程师) 周庆刚(试验室主任) 成员:王丽(试验室副主任),赵光辉(测量工程师), 徐永利(道路工程师),齐鲁杰(结构工程师), 张淑智(计划工程师),王连广(机料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技术处,由孙春刚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并加以推广应用,形成长效机制。 ㈡、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施工管理要精细。 项目部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水泥混凝土拌和站、预制场要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2、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过程控制。 一、是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 施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 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 南宁市XX设计中心 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防止与处理 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年月 目录 目录 (2) 1.编制依据 (3) 1.1 编制依据 (3) 1.2 编制原则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简介 (3) 2.2本工程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 (4) 3. 钢筋砼结构工程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7) 3.1质量要求 (7) 3.2结构尺寸偏差控制与检验方法 (8) 4.砼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0) 4.1 蜂窝 (10) 4.2麻面 (11) 4.3孔洞 (12) 4.4露筋 (13) 4.5缝隙、夹层 (14) 4.6缺棱掉角 (15) 4.7表面不平整 (16) 4.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6) 4.9砼浇筑胀模 (17) 5.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处理措施 (19) 5.1 钢筋错位 (19) 5.2 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20) 5.3同截面接头过多 (21) 5.4绑扎不符合要求 (21) 5.5不符合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 (22) 5.6基础钢筋倒钩 (23) 5.7骨架歪斜 (23) 5.8钢筋曲线形状不准 (24) 5.9剪力墙钢筋移位 (24)

1.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1.2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规范、本标段涉及主要的相关国家标准、市相应地方标准和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1.4企业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统一专项方案及规章制度。 1.2 编制原则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高效的资源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的过程监控、持续的改进措施的编制原则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南宁市建筑设计院科研设计中心 建设单位:南宁市建筑设计院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本文结合传统的施工工艺及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一、商品混凝土表面蜂窝现象 指商品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1.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2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把安全工 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1.4商品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商品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商品混 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商品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 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体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商品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商品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商品混凝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 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 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 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 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 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 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1)、名称及现象: 漏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 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4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

混凝土质量通病

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4.1麻面 4.1.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4.1.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1.3处理方法 ①、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洗刷干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纱,粒径最大不宜超过0.5mm。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④、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 起砂和掉皮的处理方法同上。 4.1.4预防措施 ①、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②、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混凝土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未经允许不得拆模。 4.2蜂窝 4.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的窟窿。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380>字节集美组2006-1-9 4:48:19 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业主论坛> 南湖山庄业主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0017484041.html,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1.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分为以下几种 1.1露筋现象 1.2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3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4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1.5缺棱掉角现象: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1.6烂根 1.7洞口位移变形、梁变形 1.8错台、胀模 1.9混凝土的缝隙及夹层、夹渣:缝隙及夹层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1.10混凝土裂缝现象裂缝的分类: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撞击裂缝、冻胀裂缝 2.1 露筋现象: 原因分析 2.1.1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2.1.2 梁、板底振捣不实,钢筋垫块移位、间距过大、未垫在箍筋上,钢筋紧贴模板。 2.1.3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2.1.4剪力墙模板定位筋未有效放置,垫块移位、间距过大。 预防措施 1)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小号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并在墙柱上端的柱筋内加设方形定位柱子筋定位器、墙筋内加设梯子筋定位。4)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脱扣、移位等现象,应及时通知现场看筋人员处理,处理完成后,再继续浇筑。 处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l: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微膨胀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 2.2混凝土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2.2.1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形成蜂窝。 2.2.2 模板孔隙未堵好,墙柱根部未喂缝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柱烂根,形成蜂窝。 2.2.3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较多或者现场浇筑时往放灰人员往混凝土内加水导致混凝土离析,直接导致蜂窝。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 及防治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 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 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 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 )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方法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蜂窝孔洞露筋缺棱掉角施工缝夹层 一、蜂窝 1、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3、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

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4、处理方法: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二、孔洞 1、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2、原因分析:(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严防漏振。(2)预留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监理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监理质量控制 1、混凝土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 1.1混凝土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 1)材质与试验不符合要求: ①、水泥无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或出厂合格证内容项目及手续不全,批量不符合规定; ②、砂石级配不合格,含泥量超过规定或其他指标不符合规定; ③、外加剂无法定单位鉴定,无许可证; 2、搅拌、计量、配合比与试块不符合要求: (1)、无试验室试配或不经过试验室,乱用经验配合比: (2)、试配与材料、试块不一致、不交圈; (3)、计量不准,无专人管理无开盘鉴定; a/无秤(用体积比、铁锹比、眼睛估“); b/有秤不用(无管理制度); c 秤坏了或不准或被砂石垫死; d/无秤量加减砂石措施(秤旁要有砂石堆、铁锹)或不每车过磅; e 加水无计量、砂石含水量不测或不扣除砂石含水量,无坍落度测试与记录; f 散包破袋水泥不计量,整袋水混不抽检; g 外加剂无计量措施; h 无配合比标牌; i 现场配合比未换算成每盘用量(加小车、秤盘重量); j换算正确与否无人检查 搅拌不匀(时间太短),搅拌不当(加外气型外加剂搅拌时间过长,过短均不宜); 3 、试块留置数量不符合规定; a 标养试块数量不足(每层、每100盘、每100M3、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组),未留置备 用试块; b 缺同条件试块(冬块、拆模、防水混凝土); c 接头、留缝混凝土缺试块; 试块养块不标准(标养箱,20±3℃水中); 4、未做汇总统计或不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和条件做数理统计分析; 施工缝留置与处理不符合要求; a 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出现不应有的施工缝; b 无合理安排浇筑混凝土停歇时间而出现施工缝; c 不留施工缝又无缓凝措施; d 施工缝位置不符合规范规定; 5、混凝土浇筑不符合要求; a 浇筑混凝土无卸料(尤其是墙、柱混凝土),混凝土用吊斗直接入模造成卸料分层过厚、 振捣失控、失匀、漏振、模板变形、跑浆; b 浇筑混凝土不分层或分层不清造成漏振、重振、易出不应有的施工缝; c 泵松混凝土,无有效控制措施,坍落度过大,浇筑混凝土太快,造成一次浇筑过厚,振 捣失控,模板变形; d 拉搓未铺设同混凝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接搓砂浆不与混凝土浇筑同步;接搓砂浆厚度 失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