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福 公共管理学 考研状元笔记,考研参考书笔记

张成福 公共管理学 考研状元笔记,考研参考书笔记
张成福 公共管理学 考研状元笔记,考研参考书笔记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北航行管最高分为育明2008年马同学428分(本科为山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考研精编版笔记

张成福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关键词语: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这股改革浪潮以及伴随而生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两种主要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两种途径的研究有不同的差别。

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公共管理在现今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秩序的维护、民主价值的维护、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回应全球化、新科技改革、重振政府的信任、增加政府的治理能力、重建道德秩序等。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育明教育注:了解)

公共管理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和范围。依时间的先后,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皮瑞(Perry)和克莱姆(Kraemer)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取向以及一般管理之工具取向的结合体。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二)卡尔森(Garson)和欧尔曼(Overman)的观点

他们认为,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的学科间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政、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

卡尔森和欧尔曼还说明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

(1)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

(2)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

(3)以对中层管理者的使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

(4)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它们的差异;(5)像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过程;

(6)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联。

(三)奥托(Otto)、海蒂(Hyde)和沙夫里茨(Shafritz)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通过预算制度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方法和艺术。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关注那些能够将理念、政策转化为行动规则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

(四)波兹曼(Bozeman)与史陶斯曼(Straussman)的观点

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如果不考虑组织的性质,大部分管理工作和任务是具有共通性的。但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是在政治系统下,一旦政治权威进入管理戏局,管理的游戏规则就会改变。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远比内部行政具有更广的含义;公共行政一词几乎与政府官僚组织相关联,而公共管理一词更具有弹性。

(五)休斯(Hughes)的观点

他认为,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公共行政是服务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从其他方面产出的政策,公共行政关注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和机关管理;管理包括着行政,但同时意味着以最大化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以及对结果的责任;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性,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知识,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

(六)公共管理的含义和性质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这样去界定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的性质在于:(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一)公共管理的发展

(必备)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110

公共管理学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3 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1 (2

(1 (2 (3 (4 (5 4.“治理”与“善治” 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比较: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 “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1)共同点:①以组织外部定向,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②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3)各有所长: 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 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②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 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 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7.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 9.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层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1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 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 第8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概念题 1.人力资源 答: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一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从广义上来看,一国的人力资源泛指现在和未来一切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潜在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那些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从狭义上来看,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的特点在于:人力资源为能动资源;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人力资源无法储存;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人力资源既有量的属性,也有质的属性。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人力资源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实力;人力资源质量是比人力资源数量更为重要的一个指标,一个国家和组织真正拥有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才真正地拥有了竞争的实力。 2.人力资源管理 答: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内所有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维护等一切管理的过程和活动,或者是组织管理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实践。一般说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①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决策系统;②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系统;

③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与录用系统;④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系统;⑤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评系统;⑥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系统;⑦人力资源的保障系统;⑧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设计系统;⑨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系统;⑩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系统。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和用途,分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职能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高层领导的授权下,要处理对他人有权力关系的工作,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几项内容,其程度与范围随授权的程度而定,也就是代表高层领导行使管理工作的权限,是管理权力的一种延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业职能包括员工的招聘、选用、派用、培训、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员工绩效的评价、制定与执行报酬和福利计划、建立有效激励员工改善或提高工作绩效的系统、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以及处理劳资关系等一系列内容。 4.工作生活质量 答:工作生活质量是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干预方法,以改善组织效能与组织成员福利的过程。包含工作环境和工作安排、员工参与、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福利、个人自我实现与潜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大体包括:①劳动报酬的充分性和公平性; ②安全和有利于健康的工作条件;③工作组织中的人际关系;④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⑤员工生涯发展;⑥参与决策,民主管理;⑦工作具有社会意义;⑧保障员工在组织内的权利; ⑨工作以外的家庭生活和其他业余活动。工作生活质量活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新的手段;②使人们认识到,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要求较高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之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追求目标;③促使民主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 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 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 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 负个人责任。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 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 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 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 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 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 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 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 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行政国家: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 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 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 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 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 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 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的学问。
1 / 11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民版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 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

2016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内部资料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 【考点1】组织的性质 1、静态组织观:以组织结构为研究的主要取向。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需要,按照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是有特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人的群体。如马克斯·韦伯的科层论。 2、动态组织观: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往行为的角度。 3、生态组织观:以组织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角度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 4、精神的(心态的)组织观:以心理或精神为研究的价值取向。 【考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科层组织和管理方法的采用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在本质是存在着不同。通过与私人组织的对比,公共组织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相比之下,工商组织的目的与动机,则在于追求“个人利益”,其一切活动与决策以产品价格为决定因素,以赚钱为目的。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预算的编制、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私营组织虽然也要依法行事,但法律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只要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皆可行动。 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私营组织所制定的规则,人员的服从是自愿的。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了向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要求,接受他们的监督。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发生于政治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和行动的后果都具有政治意义。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抽象模糊。相对而言,私营组织的目标技术创造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均以此标准来衡量。 9、公共组织的强制性 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并有权依法对公民违法行为进行处分。 【考点3】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统一指挥的前提条件是统一目标。要实现目标统一,就必须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分配给每一部门和个人,使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目标成为实现组织总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讲求合理分工与协调。统一领导是统一指挥的关键。机构设置统一是统一指挥的保证。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要实现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就必须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在被管理单位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呈反比例关系。二是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首先只设立必要的管理层次,其次,实行逐级指挥,逐级负责制。最后,实行分权管理。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客体。P437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共企业等从事公共管理的组织。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公共企业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 公共管理的客体就是公共事务,具体内容可分为社会问题、公共资源(13年考了辨析)和公共项目。 2.公共物品与公共事务。P445 公共物品是指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在公共管理学的视野里,根据消费过程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一般把满足人的需要的物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辩)“排他性”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排除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竞争性”则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物品,就减少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数量。 公共事务是指以提供公共物品为核心,涉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社会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以及规模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包括解决社会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实施公共项目。 3.政府管理与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区别。P438(必考) 政府管理研究的是政府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过程,而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及其经营过程,两者的区别体现在:(1)活动范围不同。前者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后者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2)管理目标不同。前者追求公益性与以公正为主,后者关注利润,追求盈利目标。(13年考了辨析) (3)资源来源不同。前者所耗资源来源于税收和预算分配,后者所耗资源来源于利润和投资收益。 (4)运行机制不同。前者依法行政,后者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5)任用方式不同。前者采用选任、委任、考任的方式,后者采用聘用方式。 (6)组织形式不同。前者以层级的官僚制组织形式为主,后者以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为主。 4.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及公共性的具体表现。P438(13年考了简答)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管理性、公共性与社会性。其中,公共性最为重要。 公共性具体表现(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是“代表性、公益性和公务性”的有机统一体。(“代表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是群众意志的代表;“公益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目标必须以公益事业的实现为价值;“公务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必须严格区别于处理私人事务。) (2)公共管理对象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其根本特性就是公共性。 (3)公共管理目标的公共性。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及责任等。 (5)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管理是管理主体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管理目标的社会活动。 5.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P439)简、论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中所有存在公共利益与公共需求的领域。)其内容包括: (1)确定公共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社会基础性和共同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2)制定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是指公共权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南和行为方案。这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行动。 (3)管理公共资源。是指对各种公共资源(人、才、物、信息等)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提供公共服务。是指提供市场和公民无力或者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是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 (5)进行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二、公共部门的角色和定位 6.公共部门的特性。P440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其中政府居于核心地位。公共部门具有以下特性:(1)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部门最根本的特性。简单的说,公共部门的职能是管理公共事务,宗旨是促进公共利益,资金来源和使用具有公共性,输出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且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为评价标准。 (2)权威性。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运用的是公共性质的权力,因而具有权威性。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概念题 1.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管理的特征包括:①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②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③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④强调多元价值;⑤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⑥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⑦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⑧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则是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较为模糊,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2.公共管理学 答: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或研究途径,其特征包括:

(1)公共管理学是整合性概念,是介于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之间的研究领域。 (2)强调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借用了许多理论与方法。 3.新公共管理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有: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1.1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代表着知识界和实务界对实现一种良好政府治理的努力、希望和探索,即期望建立一个有能力的、负责任的、有效率的、更能体现和实现民主社会基本价值的、不同于传统官僚导向的政府组织、政策及运作模式的新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性质: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之发展 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

者古利克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中,同样表达了强化政府表达能力的观点。 严格来说,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正式产生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导致公共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背景。 1.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后,公共管理学便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依照行政学家亨利的观点,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典范变迁。 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行政学者有古德诺1900年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之观点,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学着怀特于1926年亦主张政治不要干预行政,行政管理系科学的问题,应为出价值中立,而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公共行政在这一阶段,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 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在这个阶段,许多学者关注建构“行政原则”。魏劳毕于1929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的原则》,特别强调有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存在,这些原则可以被发现,行政人员一旦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 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公共行政开始向政治学回归。这时期的公共行政具有亲爱昂列的规范取向。然而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助益不多。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 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从1960年至70年代起,一部分行政

张成福 公共管理学 考研状元笔记,考研参考书笔记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北航行管最高分为育明2008年马同学428分(本科为山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考研精编版笔记 张成福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关键词语: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这股改革浪潮以及伴随而生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两种主要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两种途径的研究有不同的差别。 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公共管理在现今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秩序的维护、民主价值的维护、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回应全球化、新科技改革、重振政府的信任、增加政府的治理能力、重建道德秩序等。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育明教育注:了解) 公共管理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和范围。依时间的先后,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皮瑞(Perry)和克莱姆(Kraemer)的观点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公共管理学 笔记

第一章绪论 【关键术语】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学 非政府组织 公共物品 研究范式 市场失灵 凯恩斯主义 政府失灵 1.1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1.1.2 公共管理的主体 西方国家公共组织构成vs.中国公共组织的构成 公共组织的特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合法性、组织性、服务性 1.1.3 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物品及其分类2.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3.公共组织成为公共管理对象的必然 1.1.4 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目标不同;管理手段不同;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理念不同;管理主体不同;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同;管理方法不同;管理目的不同 1.2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 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1.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传统范式 1.2.2 传统公共行政学遇到的批评与转变 1.传统范式受到批评的社会原因

2.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1.2.3 公共管理学的新框架 1.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2.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1.3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 1.3.1 新中国领导人的行政管理思想 1.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 2.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 3.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行政管理思想 1.3.2 从行政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1.行政管理学的恢复与发展 2.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围 3.公共管理研究队伍的扩大 1.3.3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1.中国的国情特点 2.当前的学科建设的特点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1.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是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发展的需要 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4.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1.4.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实践抽象法 4.实体分析法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含义?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什么不同?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4.如何认识公共管理运动的现实意义? 5.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6.为什么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笔记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备考资料-育明考研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3) 四、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育明斯太朗考研) (4) 五、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目录) (4) 六、615公共管理理论考试大纲 (6) 七、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10) 八、参考书笔记(获取更多参考书笔记欢迎咨询杜老师) (12) 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之间的联系:(育明教育注:重点) (12)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邮作为特色工科类院校,信息科技一直是其强项,与清北交科等一线名校相比都毫不逊色,相对来讲其他学科排名一般,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北邮学科发展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人文社科类专业越来越重视,从这几年的财政投入就可以看出。而且北邮在电信、网络、通讯等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毕业生认可度高,经育明教育统计,北邮公管的就业以国企、事业单位居多,尤其三大运营商每年都有大批岗位。综合以上因素,北邮公管的竞争难度属中等,但性价比高,对于外地希望进京读研或者以国企为就业意向的同学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复试内容和计分标准 1、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心理测试、笔试、面试、外语综合能力测试等内容。 2、计分标准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含外语综合能力(10%)、专业笔试(40%)、专业面试(50%)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70%+复试成绩×30% 复试形式 1、专业笔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静,《公共政策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专业面试 组织形式:硕士点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所有硕士生导师参加。 面试地点:公共管理专业面试 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面试内容: (1)专业面试:外语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前沿知识、科研能力、应变反应能力。 (2)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咨询育明·斯泰朗考研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育明教育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北邮近几年的招考人数虽有些调整,但目前已经趋于稳定,14人左右。每年的报录比基本在1:10左右浮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招考模式。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浮躁,稳扎稳打的走完五轮,坚持到底,考取北邮公管是稳定可预期的。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