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

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

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因此, 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1、智商高。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8,而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3。独生子女普遍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机灵善变。什么脑筋急转弯、社会新时尚、时代新名词等等,知之甚多,学之甚快,仿之甚酷,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逐渐半成人化。

2、情商低,功利心欲极强。长期以来,长辈的疼爱甚至溺爱,使独生子女产生一种畸型的情感心理,为父母读书,为爷爷奶奶吃饭,为自己创造一切……。长辈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必须的、是应该的,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谁放纵我,谁就好;谁要求严厉,我就

讨厌;一切我们喜欢的东西,都是我的,谁都不能动,谁都也别想。由此,爱心、同情心淡漠了,圈子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

二、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独门独户”的生长环境,使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以及同龄伙伴相互影响的教育因素。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极容易造成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不合群等不良心理特征。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学组织、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奖惩和校风的建设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3.社会因素:中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鉴别能力不强等原因,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产生诸如盲目模仿,迷恋网络等心理现象和行为。

我们应该相信独生子女在人格社会化方面的弱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受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而且独生子女的这些弱点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社会学校及独生子女家庭在这方面形成共识,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独生子女教育网,发挥整合作用,必定能有效保证和促进独生子女的社会化。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3篇

小班心理健康:不怕看医生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 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

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1、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2、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3、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4、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5、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结束 小二班 执教:汪英芝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好害怕 活动目标: 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愿意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恐惧。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尝试战胜害怕。 活动准备:1、绘本《我好害怕》。 2、事先让幼儿和家长讨论并记录自己最害怕的事或物。 3、打针情景。 活动过程: 一、绘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你们看,谁来了?(小熊) 小熊今天怎么了?小小的圆眼睛瞪得大大的,毛都立了起来,双手握得紧紧的。到底怎么了?(不高兴、生气、害怕) 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原来是遇见了一只凶恶的大狼狗,还在汪汪汪地叫呢!小熊真害怕! 二、经验迁移,说出自己的害怕。 1、根据记录图,讨论自己的害怕。 那你有害怕的时候吗?(有) 昨天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已经把自己害怕的事情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你轻轻地从小椅子下面取出图片,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老师巡回倾听) 2、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目录 正文 (1) 一、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行为 (1) (一)学生过分自我,不懂感恩 (1) (二)性格胆小孤僻,缺乏热情 (2) (三)依赖成性,经受不起挫折 (2) (四)营养过剩,良好品德欠缺 (2) 二、独生子女问题行为的成因 (3)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3)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3)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3) 三、解决独生子女问题行为的对策 (4) (一)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家庭教育要严格与爱相结合 (4) (二)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5) (三)重视子女品格的养成和家长的榜样作用 (6) (四)有意识的锻炼子女坚强的意志 (6) (五)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心态 (7) (六)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010级教育学番禺班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然后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问题行为原因对策 Only child problem behavior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Ignore the child's moral cultivation.Then it analyzes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reasons.Fin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put forward modern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aise awareness,Newer idea;Family education of only child care;The improvement of parents' quality, enhancing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Key words:Problem behavior Reason Countermeasures 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据调查,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行为,如自私、说谎、任性等。专家分析认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有不同的影响,一些陈旧的传统家庭观念会使孩子出现胆小,过于内向等情绪问题。有些家长把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心处处宠爱,则会助长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变得傲慢、自私甚至性格扭曲。由此不难看出,独生子女存在着种种的问题行为。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优化对策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优化对策 胡雪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 2008级专升本班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自从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的群体在我国出现。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伴随着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科学的认识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已成为实际的需要,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健全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已30余年,大中城市的新生人口中独生子女率已占到80%以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正是独生子女大批进入高校时期,其比例急剧上升,历史注定他们将成为中国新一代大学生,而独生子女大学生不同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对传统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摩擦,同时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 一、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概况 国外有关独生子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心理学家Gstanley Hall(1907)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病态”,且多数美国人至今仍认为独生子女是不利的,他们认为独生子女有适应不良、自我中心、固执等个性缺陷[1]。从1898年至1978年的80年间,西方学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了独生子女的成长与发展问题: 一是健康。在这方面存在两种相反的看法,博汉农(Bohannon)等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的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如非独生子女。而基尔福特(Guilford)等研究者则发现,独生子女的卫生习惯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好。因而他们认为独生子女的健康并不比非独生子女差[1]。二是智力。绝大多数研究在这方面的结论十分一致,即认为独生子女的智力比非独生子女优异。三是性格特征。这方面也有两种结论: 一种认为独生子女的性格具有特异性,尤其是具有两极性;另一种结论则否认这种特异性,认为独生子女在性格特征上与非独生子女相差无几。四是社会交往。一些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协调”、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我要做个美丽女孩”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县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

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张某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县儿童合唱团,并到外地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整形美容医院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独生子女成长方面的有利条件

培养有责任感的好孩子-独生子女养育计划 成长方面的有利条件 ◆充分的爱抚和关怀 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常感到自己是被人热爱和欢迎的,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幼儿心理健康良好的基础。因此多数独生子女情绪愉快,性格活泼,朝气蓬勃,容易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利于激发探索世界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在多子女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和家务,容易忽视同每个子女的交往,容易产生处理不当的偏爱、歧视某个子女的问题,或者不能给予每个子女足够的共同活动的时间、机会和深入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 ◆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 独生子女在经济上、物质上往往得到优先的、可靠的保证。在营养、服装、图书、玩具和学习用品各方面的条件下,一般比非独生子女优裕。就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发展的基本需要。 ◆丰富多样的智力投资 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即使父母的工作再忙,也要安排时间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多种多样的艺术兴趣,带领孩子参观游览,解答孩子的各种问题,陪孩子游戏,教孩子背诵诗歌,学习计算机。因此,多数独生子女的知识面比较广,记忆力比较强,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育方面的不利条件

◆家长错误的教养态度 有些父母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过分的溺爱、迁就,对孩子没有一定的行为要求,百依百顺,任其所为,助长了孩子的自私、任性、霸道、缺乏自制力等行为。有些父母不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过多的干涉、保护,不理解孩子的好动、好奇的天性,怕有危险,紧紧地束缚孩子,完全不给孩子自主活动的余地,压制了孩子的意志力的发展。过分的生活照顾和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养成了自命不凡,骄傲固执,精神脆弱,经不起失败挫折的不良性格倾向。 ◆缺乏兄弟姐妹的教育因素 独生子女缺乏同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训练和锻炼,不懂得分享和轮流,父母的宠爱可以说全被唯一的孩子所占有,家中的玩具、点心或衣物都属于他一个人,容易滋长不合群、自顾自、独占一切的思想、感情,同情心与责任感也显的比较薄弱。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 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比非独生子女家庭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就是遇到问题态度不一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现象。还会因子女教育引起家庭纠纷。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受到祖辈的娇贯、放纵要比父母更厉害,特别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教育不一致的问题更易发生。 由此可见,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条件,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独生子女的教育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幼儿小班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小班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不仅仅要满足简单生理需要,更需要来自不同方面的爱。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幼儿小班心理健康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小班心理健康教案【1】:你喜欢谁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对父母特别依恋,行为很受情绪的支配,出现了哭着上幼儿园、不敢大胆表演等情况。本活动通过“你喜欢谁”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思想品质。 1、幼儿能够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幼儿喜欢并大胆参与活动。 1、导入活动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要表扬几个小朋友,如某某。 他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一点都没哭。 我们用掌拨鼓励他们! 2、看图片,理解故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图片上都有谁? 医生在干什么? 壮壮表现得怎么样? 那明明呢? 教师鼓励幼儿向壮壮学习。 教师请幼儿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不怕冷。 教师请幼儿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故事表演,参与各种活动。

教师总结:我们要做大胆勇敢的好孩子。 3、练习 教师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你喜欢谁》一课,观察图片。 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小朋友做得对?为什么? 教师: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 教师总结。 建议: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扮演图片上的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幼儿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我们来帮你小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存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注。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逐步体验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渐渐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本活动通过故事《我们来帮你》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 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 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2、看图片听故事 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哪里?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目前,在我国小学生中独 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所以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众多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提出相应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教育方式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的数量日以增多,尤其是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的苏南地区,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达95%以上,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不但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城市由于受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发展的脚步比以往十年更加快速。在这种趋势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唯一的“独苗”,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指向了这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孩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父母们又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虽然对养育子女投入了很大的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出现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 适当的期待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伸手而不及,或是目标太低,实现起来太过容易,都不会使人产生兴奋来启发内部动力。教育学上讲,当我们期待让孩子达到某种目标时,首先定下的目标就应该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桃子太高孩子够不到,力所不及,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桃子太低,不费力气,太过容易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期望孩子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恰当高度的桃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多年来太普遍的现象。独生子女家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秀的人是所有中国父母所梦寐追求的。现代社会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知识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砝码。为了帮助自己唯一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砝码,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于是投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如今也成为了家庭开销的重要支出。即使能力不及,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育力量投入越来越大,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人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和处事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有着很多影响。在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1.娇惯放任型。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最典型的就存在于“6+1综合症”的家庭。“6+1综合症”是指两家三代的六个长辈都以一个孩子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很多心理缺陷。一部分的原因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行,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力度在不断加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增多,对孩子的照顾更为周到、细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或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方面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1、唯我独尊。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精心抚养和无微不至的呵护,父母甘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这份爱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下去,无意中就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从他们懂事开始,就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始终在为他服务,感觉生来就应该受到最好的待遇,凡是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全属于他。一旦不能满足,他就大哭大闹。长此以往,后果就可想而知。 2、性格孤僻。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平时家长担心孩子出门受欺负,又不让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就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独自玩。这样的环境容易使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由于失去了和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失去了社会交际锻炼的机会,孩子长大后多半就不善于和别人交际,要么显得娇惯任性,要么显得愚笨呆板。 3、依赖性强。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动手做家务,通常由父母包揽。慈爱的父母对孩子的吃、穿、住、用、行早就料理好了,甚至孩子读中学、上大学了,家长还像个保姆似的,为他洗衣,为他做饭。孩子无形中就产生了依赖性,什么事都希望别人为他安排好,一旦离开父母便不知所措。 4、性格懦弱。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当父母的总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孩子稍有些特殊的举动,总会发出警告:“千万别上去,掉下来会摔伤的!”“这东西不能碰,会砸伤脚的!”由于过分的干涉、限制、无形中压制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扼杀了孩子处于萌芽状态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多数孩子也就形成了胆小、懦弱、怕事、墨守成规的性格。 5、自私冷漠。独生子女周围充满了父母、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而他们自己却没有关爱别人的体验。多数只知道自己吃喝玩乐,而没想到为父母分忧解难,没有学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显得自私冷漠。这一代孩子由于过多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而使他们多数丧失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也失去了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出现这些心理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宠爱症”和学校的“片追症”所导致。其根源是家庭和学校的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教育正处于转轨时期,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面转变。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实很多学校仍是瞎子摸石头过河,还没有体现素质教育,因为最终还要看成绩,比分数,这样就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还是把成绩放在首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共青团中央开展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跨世纪一代的亲切关怀,为学校、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张用锋 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方案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严重心理问题;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陈某某,女,39岁,某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身高168厘米,体重45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高中文化。家庭和睦,有一儿子,今年5岁。现与父亲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陈某某于1973年生于黑龙江,祖籍为山东,出生时,父亲在某林场工作,母亲无业,跟随父亲一起生活,陈某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均跟随父亲一起生活。2岁时,父亲将陈某三兄妹及其母亲送回山东老家生活,父亲单独一人继续在黑龙江工作。 陈某的童年具有不幸的经历。回山东老家农村后,由于是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所以经常受村里同族长辈的欺负。据其回忆,从她记事起,她家每一星期就会与同族的伯母或阿姨打架的经历。这种打架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她18岁去东北。在放学的时候,只要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打架的声音,她就知道是她家在打架。每次打架,她都感觉很害怕,心里总会突突的跳,由于当时还小,她总是悄悄的躲藏在一边,等到打架结束时才出来。问及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经常性的家庭冲突时,陈某称,当时她们家族很庞大,有大约上百口人,男性说了算,妇女在家族中没有地位。而她家从小在东北生活,直至她妈妈带着3个孩子回到老家。当时整个家族都很穷,她们回家后,无异是和同族中其她叔叔伯伯们争夺了生存空间,并且她母亲很能干,不服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5大弱点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5大弱点 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特殊性,也可称为是“弱点”,总结起来大概有五方面: 一、独立性差 由于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的过度保护,除学习活动之外,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动手机会。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认为宝宝还小呢,理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孰不知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自信心是获得工作和学习成功、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的。 教育技巧:不妨做个“懒”家长 家长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自信的人,就要注意让孩子从小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等等。例如,孩子2岁开始,就让他们自己用勺吃饭,家长不要再那么“勤劳“地给孩子喂饭了。到了4岁,就让孩子自己练习使用筷子,手巧而心则灵啊。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吃饭、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些就是事关重大的任务。 二、耐受挫折性差 耐受挫折性,就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这个特征在独一代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现在在独二代身上更加明显。 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把“宝宝你真棒!”挂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无原则地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例如,大人说话时,孩子任意打断大人的谈话、随便插嘴,此时有几个家长能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笑眯眯地等着宝宝发表“高见”,听完之后还不忘赞美几句“宝宝说得真好!” 教育技巧:“无批评教育” 尊重孩子的特点;因为孩子的经验少、能力有限,他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纠正。例如在上例中,大人说话时孩子乱插嘴,无批评的做法就是,坚定地告诉孩子:请你等待2分钟,我们把事情说完,再认真听你说话;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孩子做到了安静等待2分钟,之后大人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如果孩子做不到,也要告诉他因为他不能安静等待,所以大人要花更多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听他说话。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又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无批评教育。 三、精神孤独 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极为丰富,但精神上更加孤独。由于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 教育技巧:做孩子的朋友 对于孩子的精神孤独,一方面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陪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同龄伙伴的交往会使孩子互相学习、受益良多,家长之间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儿的经验。 四、知识面广,而体育锻炼不足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乐意去幼儿园。 2.乐意和老师、小伙伴亲近,体会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1.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乐意去幼儿园和小朋友、老师们一起做游戏,学知识。 2.爱上幼儿园,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 活动准备: 1.布偶小鸭、用积木搭建的幼儿园大门。 2.布偶表演《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偶,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拿出布偶小鸭,请幼儿与小鸭打招呼。 2.教师表演《小鸭上幼儿园》。 二、幼儿长大了,要像小鸭子一样到幼儿园里学知识、学本领。

1.提问:小鸭是如何上幼儿园的? 今天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向小鸭子一样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的? 2.总结:爸爸妈妈工作去了,小朋友也长大了,要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学知识。 3.学习儿歌《上幼儿园》。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一起玩真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活动准备: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学校吗?你们每天在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园玩的快乐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幼儿观看。 图一:妞妞独自一个人在玩,你们看她在干什么?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 图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

城市独生子女的七大特征

(轉存)当今城市独生子女的7大心理特征 長園花事 2015-03-16 00:46:24 本文为近期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陈默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座全文。 来源:哈哈儿童网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第一,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 (1) 引言 (1) 1.独生子女 (1) 2.调查目的 (1) 3.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2)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3) 5. 教育策略 (4) 6.结论 (5)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摘要】近几年,独生子女犯法的事接连不断,如刘海洋伤熊、马加爵杀人。面对这些事件,身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不能不感到: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3-6年级部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便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寻找合适的教育对策,让独生子女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一、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因此, 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 二、调查目的 独生子女日益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流,成为在校中小学生的主体。因而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热切的关注。最早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是美国学者博汉农,他在1898年发表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中认为:“在特殊儿童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些孩子既有温和、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冷漠、固执的一面”。的确,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相对特殊,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养尊处优,一帆风顺,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往往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有的属于“留守孩子”,父母疏于管理,耽于教育,出现情感断层。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感情冷漠,人格异常,行为古怪等等。 普遍现象:小学教育中有些现象教育工作者司空见惯。例如,一个学生与同学合作中表现“唯我中心”;一个学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用金钱雇佣其他同学来帮助自己完成;一般学生去野炊,结果什么东西都没有煮成,只好吃泡面填饱肚子,等等事件。分析的必要性;而寻问详情,其中的这些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公主或小皇子,好奇的原因一次在班级中统计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居然是三份占两分,因此我有个感悟小学生的教育要从独生子女的教育做起,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首先要弄清楚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他们心理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的各种变化与联系。探讨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规律,使教育,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理论基础上有成效的进行。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对独生子女问题的一些浅见

对独生子女问题的一些浅见 对独生子女问题的一些浅见 我也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就我一个男丁,而且今年年初刚有了一个儿子,所以我对独生子女问题比较关心。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日以增多,目前城市家庭已达95%以上,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不但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独生子女的议论很多。有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儿童教养的关键在早期,因而独生子女问题解决的重点也在早期。 暑假里我在家看了一部叫《名校》的连续剧,讲的就是初中独生子女的问题。看完以后我感到故事中所讲的情况真是我们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真是家长们所关心的一些事情。为此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想与各位家长分享,以便我们能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一积极因素 在现代优生科学指导下生的孩子,是“集父母气血之精华”,具有良好的先天遗传素质。能受到周密的养护,生长发育良好,这种生理上的优势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独生子女中智力达中上占多数。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报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而独生子女家长的这种愿望尤其强烈,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他能享受到充分的爱抚,心理上易得到满足,能形成积极乐观,活泼向上的性格。而良好的性格又能增加孩子与成人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为智力开发奠定基础。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经济富裕,从物质上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三口人的家庭里孩子的地位和关注是占优势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人物,是父母的希望,精神的寄托。父母把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经常带孩子玩耍,散步,旅游,培养和增强了孩子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丰富了知识面。 二消极因素 父母充当了家庭保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长期这样,孩子的语言发展都滞后于正常儿童了;父母过分关心孩子的吃,穿,住,玩,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独生子女超过别的孩子,父母的虚荣心助长了独生子女的优越感,使孩子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产生了高人一等的思想,凡事必要以“我”为中心,极易养成自私任性,孤僻等不良心理。 家庭中没有把孩子放在受教育的地位加以正确的管教和引导,常见的是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千依百顺,要啥给啥,有求必应,父母心甘情愿受孩子支配,这样娇惯的结果,使孩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你喜欢谁 课前提示: 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对父母特别依恋,行为很受情绪的支配,出现了哭着上幼儿园、不敢大胆表演等情况。本活动通过“你喜欢谁”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思想品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幼儿喜欢并大胆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要表扬几个小朋友,如某某。他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一点都没哭。我们用掌拨鼓励他们! 2、看图片,理解故事。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图片上都有谁(有明明、壮壮,还有医生) 医生在干什么(在打针) 壮壮表现得怎么样(壮壮很勇敢,没有哭) 那明明呢(明明很害怕) (2)教师鼓励幼儿向壮壮学习。(勇敢,不怕打针) (3)教师请幼儿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不怕冷。 (4)教师请幼儿看图片(三),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故事表演,参与各种活动。 (5)教师总结:我们要做大胆勇敢的好孩子。 3、练习 (1)教师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你喜欢谁》一课,观察图片。 (2)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小朋友做得对为什么 (3)教师: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 (4)教师总结。 建议: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扮演图片上的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我们来帮你 课前提示: 小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存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注。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逐步体验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渐渐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本活动通过故事《我们来帮你》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 2、看图片听故事 (1)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哪里(去他们的新家)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桥被水冲断了) 鸡妈妈和鸡宝宝又不会游泳,想想他们心里着不着急呢(非常着急) 这时小鸭子说了什么呢(我背你们过河) 小乌龟说了什么呢(我们来帮你) 大象又说了什么呢(我来帮你) 小朋友们想一想,鸡妈妈和鸡宝宝过河了没有呢(过了) 教师总结:我们要像小动物一样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3、情景表演 (1)教师请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别扮演鸡妈妈、鸡宝宝、小鸭子、小乌龟、大象。 (2)教师讲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故事。 (3)教师评价幼儿的表演。 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可以怎样帮助别人。

独生子女易患哪些心理病

独生子女易患哪些心理病 在二胎政策还没开放之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都会受到家庭的宠爱,独生子女的孤单元素也会增多,也会因此出现很多心理疾病,下面就一起看看独生子女常患的5种心理疾病吧! 1、胆小好哭 整天只与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手能力,也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小、害怕困难,一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2、神经质,喜怒无常

一不顺心就大哭大叫,发脾气扔东西,表面上非常主观执拗,样样事情自己说了算,否则就吵闹不休,而实质上是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吵起来胆子很大,离开父母又非常怯懦。孩子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为大人环境带来了孩子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子就像玩具一样的生活,得不到自然发展,加上父母不断“灌输”过沉的知识,这都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平衡带来危害。过多的“教育”、过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多得惊人的神经质孩子。 3、性格孤僻 独生子女整天关在家里,与外界和小伙伴很少来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来了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当小伙伴回去时会拉着对方不放手。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是生活天地狭小造成的。独生子女孤僻的独特性是好自言自语,好像成人一样罗嗦,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过了很久,还会向爸爸妈妈问同一个问题。这种追根问底的特点,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好学,也许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呆板和不易转移。

4、心理早熟 早熟并不是缺点,许多才华聪颖的人都是早熟的。独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点。因为他没有与兄弟姐妹同级心理活动的交往,只得整天与大人打交道。爸爸为什么背着妈妈抽烟,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这些本不是小小年纪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了解,还参与意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坐在沙发上评判爸爸妈妈争吵中的是非,让人听起来真要笑破肚皮,可孩子讲起来却一本正经。 5、身体和心理的娇气 娇气往往只被人理解为行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气意味着软弱无能。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锻炼。有人叹息,“现在的男孩、女孩已经没有上一辈人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受了别的孩子的气就跑到家里向妈妈发火,老师要他冲洗厕所就哭鼻子,这都是没志气的表现。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分析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已占我国儿童总数95%以上,进入21世纪后,独生子女成为在校中小学生的主体,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娇宠,养尊处优,有的出现情感断层,感情冷漠,有的人格异常,行为古怪。据调查,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自私、说谎、作弊、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以下是对独生子女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分析。 1.自负心理。由于父母和家人的过分溺爱和娇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到处乱吹,让孩子自我陶醉,迷失自我,结盯孩子往往心高气傲,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行,别人都不行。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智地、科学地爱孩子,有意的制造一些挫折,锻炼孩子的意志,磨练孩子的品质,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孩子正确清醒地认识自己,明确前进方向,确立奋斗目标。 2.享乐心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极少参加劳动,体会不到劳动的苦与乐。结果形成了好吃懒做,学习怕累,劳动叫苦,上学逃课,干活偷懒,只知索取,不求贡献。家长和老师应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激发劳动乐趣,训练提高劳动技能。 3.孤独心理。在现代社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家长往往无暇顾及孩子,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与心理感受,结果孩

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多愁善感,严重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作为家长,平时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应多陪陪孩子,问问孩子的学习,跟孩子谈谈心,与孩子一起玩玩,联络联络感情。 4.冷漠心理。大部分独生子女一生下来没有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嬉戏、吵闹、帮助、照顾的手足亲情,缺乏集体生活的亲身感受,形成冷漠心理,不懂得情感表达的重要,对别人的困难、痛苦、不幸,往往表现出无动于衷,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缺少知心朋友。对于冷漠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让他在集体生活中接受磨练,加强情感教育,引导并帮助他发展成为一个热情、活泼、开朗、助人、可爱的好孩子。 5.自私心理。长期以来有家长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在物质生活方面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给予满足,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玩好。让独生子女发展形成自私心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己独享,不让他人动。作为家长和老师,利用平常小事经常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 6.嫉妒心理。独生子女在家里地位独特,从小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里,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娇宠,家人的呵护,亲友的奉承,容易优越感十足,自视甚高,发展成为不可一世的霸王、高傲无比的公主,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他们一旦发现别的小朋友有比自己更好吃的食物,更好玩的玩具,更漂亮的衣服,或是遇到比自己更强更厉害的对手,就无法接受,还原接受,从而产生嫉妒心理。爱嫉妒的孩子往往自己不努力,不求上进,也不让别人努力、求上进。不承认己不如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