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分析法_缺陷_改进与展望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

[收稿日期]2010-02-06

[作者简介]张军(1977-),男,山东临沂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从事会计与财务理论研究

杜邦分析法:缺陷、改进与展望

张 军1

,晓 芳

2

(1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 100081;2 内蒙古财经学院 会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杜邦分析法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财务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应用时,一方面需要注意杜邦分析法的内在缺陷,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我国的制度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结论。本文分析了现有改进的适用条件,并对今后改进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杜邦分析法;新会计准则;内在缺陷;改进[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295(2010)01-0088-03

一、杜邦分析法基本原理与背景(一)杜邦分析法的原理

杜邦财务分析是由美国杜邦公司20世纪20年

代首创的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方法,它从评价企业的权益净利率出发,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将指标层层分解,将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总资产净利率、反映资产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并将这些比率进一步分解为资产、成本、费用等各会计要素,形成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权益净利率是分析的出发点,也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通过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财务分析做出投资决策,帮助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从而可以在企业的经营目标出现偏差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以改进企业管理。因此,杜邦分析法是企业有效的管理工具。杜邦分析法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应用了八十多年,充分说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杜邦分析法产生的背景

20世纪初财务分析诞生,最早的财务分析主要目的是为银行提供企业的信用状况分析,初期采用的是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这些简单的分析只能反

映企业某一个方面的财务状况或者经营成果。随着社会筹资范围的扩大,非银行债权人和股东增加,公众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人对信息的要求更为广泛。20世纪20年代诞生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诞生在美国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发达,从资本市场的融资数量比较大,不像德国或者日本,主要的融资来源是银行。因此美国比较重视股东回报,所以杜邦分析法进行分析的起点是净资产收益率。

二、杜邦分析法的内在缺陷

(一)销售净利率的不配比

销售净利率在逻辑上来讲两者是不配比的,销售收入带来的是销售利润,而这仅是净利润的一部分,净利润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当然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既有可能增加利润,也有可能减少企业的利润,这就使得净利润和销售利润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因此销售净利率不能够反映企业的销售获利能力。

(二)总资产与净利润不配比

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 总资产 与 净利润 不匹配。其中,总资产是全部资产提供者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股东、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和无息负债的债权

88

人,而净利润是专门属于股东的,使用这两者的比较值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基础盈利能力。另外,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与金融活动损益。总资产中还包括金融资产,这部分资产不同于经营性资产,而由此产生的金融费用也要从经营收益中剔除。

(三)忽视现金流信息

杜邦分析法采用的资产负债率利用了资产负债表的信息,销售净利率利用了利润表的信息,总资产周转率利用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信息,但是遗憾的是杜邦分析法没有利用现金流量表的信息,不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如果企业的信用政策不恰当,可能会使得企业的账面净利润看上去很美,但是后期的巨额应收账款如果不能收回,将会使得企业只能够获得一些 纸上富贵而不是真金白银,使企业不仅不能够获得正常发展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四)短期性

由于杜邦分析法主要采用的指标是短期财务结果,因此可能会诱使企业管理层采取一些短期行为,忽视了企业最为重要的中心工作!!!企业长期价值创造。这些短期行为包括削减研发费用等,这样虽然会使得企业的短期利润 增长,却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良后果,损害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五)时效性

由于财务指标主要反映过去,因此在进行分析时,对影响企业经营的新因素无能为力。突出表现在忽视无形资产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素质、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无法在杜邦分析中得到体现。

三、应用杜邦分析法需考虑的我国制度背景

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且处于转轨期的大国,一些制度背景和企业的产权等情况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应用杜邦分析法时,必须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一)新准则体系的影响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1月1日正式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重大突破。新会计准则体系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这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都进入了利润表,这将对我国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好的一方面影响将使得会计报表能够更为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计入利润表,是否会提高盈余的波动度,降低盈余的可靠性,从而使得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受到伤害。

(二)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比较大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频频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现象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公认。由于会计盈余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多种要求披露净利润和计算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时考虑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尽管如此,由于其他一些政策法规遗留的空间以及其他一些如避免亏损动机、盈余平滑动机、契约动机等的存在,上市公司仍然可能利用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由此可以看到,非经常性损益确实对许多公司的年报净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资本结构内生

我国资本市场中国有企业比重非常大,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一方面受到历史问题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许多政策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很大程度不是企业决策的结果。另外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上市公司即使能够做出理性的融资决策,但是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融资方案难以实施。

四、杜邦分析法的改进

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是机械的,许多指标之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资产周转率受行业因素影响很大,权益乘数受到国别因素影响等。

(一)帕利普改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利普在其出版的?企业分析与评价#中引入可持续增长比率这一概念,构建新的财务综合分析体系。这样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可持续增长比率。可持续增长比率=净资产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其余的分解和原来的杜邦分析法类似。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求追求净资产收益率,而且要重视与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使企业有持续增长的能力。

但是我们要注意:这种改进比较适用于美国的

89

资本市场,但是在我国应用时需要谨慎。因为我国股市的 铁公鸡众多。许多上市公司只把资本市场当作单纯的融资工具,甚至恶意 圈钱,这样就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一般来说很低。而有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通过上市公司的高额股利发放来实现自己的控制权收益,这样就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自身发展,也使得股利支付率这一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意图。

(二)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

考虑到总资产和净利润不配比,金融活动收益和成本,不应列入经营活动损益。将总资产分为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利润分为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基本等式:

利润=经营利润-净利息费用

经营利润=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

净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这种改进较好地克服了总资产与净利润不配比的问题,但是存在数据获得较为困难的问题。

(三)引入现金流量

净资产收益率是旧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引入现金流量后,权益现金报酬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改进体现为在计算中加入了现金指数的概念。现金指数的加入,权益现金报酬率将净资产收益率所反映的权益资本获取利润的能力变成反映获取现金的能力。这表明杜邦分析体系更加关注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这是因为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企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最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在账面上看起来盈利,但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这充分说明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财务分析中引入现金流的必要性。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的现金流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建立初期现金流支出比较大,现金流流入不稳定,成熟期现金流一般比较稳定,但是财务费用负担可能比较重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企业有时候不仅仅进行盈余管理,有时候还会进行现金流的操纵。

五、杜邦分析法展望

在未来的杜邦分析法改进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考虑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与其他较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例如EVA、BSC、超越预算等结合,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杜邦分析法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应用杜邦分析法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改进,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适当考虑我国的制度背景,杜邦分析法一定能够历久弥新,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福明 企业理财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财务成本管理[M] 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 张先治,韩季瀛 现代财务分析[M] 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3

[4] 张华伦,高洁 引入自由现金流量的杜邦财务分析体

系及应用[J] 财会通讯(理财),2008,(10)

[5] 潘洹 新旧杜邦分析体系的比较分析[J] 江苏技术

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6]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

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J] 会计研究,2007,(8)

[7] 池国华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整合机制[J]

会计研究,2005,(7).

[8] 魏涛,陆正飞,单宏伟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

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

据[J] 管理世界,2007,(1)

[9] 孟焰,袁淳,吴溪 非经常性损益监管制度化与ST公

司摘帽的市场反应[J] 管理世界,2008,(8).

[责任编辑:张晓娟]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