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论文.doc.deflate (1)

毛概期末论文.doc.deflate (1)
毛概期末论文.doc.deflate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期末考核论文

题目:改革开放对大学生的影响

班级:13体育学院(6)班

组长:杨丽学号:13080630

组员:郭亚鹏学号:13080604

陆丹丹学号:13080614

魏振晓学号:13080625

吴宛真学号:13080627

于潇学号:13080633

指导老师:俞来德

完成时间:2015年6月

改革开放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明显的嬗变:择业方式更趋向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择业首选标准开始看重未来发展前景,从职业选择、职业期望以及职业选择地域等方面来看,都更趋理性化,更加符合时代的实际。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和大学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市场化改革以及社会的转型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大学生;择业观;择业标准;社会价值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择业观,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期望或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发展可能性、职业的声望、职业的报酬和求职应付出的代价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也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大学生群体的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月收人呈正相关关系,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择业观方面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并分析这种择业观的嬗变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由此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

1.从择业方式来看,呈现从“统包统分”到“自主创业”,并开始出现“自主创业”的嬗变特点

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嬗变过程。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实行的基本上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无须自己多操心。这种体制使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实现充满自信,如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科学家、作家、记者或干部等。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大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因为这是“铁饭碗”,没有“风险”。19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利益群体的重新分化,大学生那种安稳守成的择业观正在被挑战的、自我创新的风险择业观所

取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们开始在市场大潮中追求自我价值,社会观念逐渐商品化和个体化,大学生择业开始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原有的“统包统分”观念逐渐淡化。有调查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收入高,但有失业危险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完善,到了1990年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已逐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学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一次就业转变为多次就业,自主择业转变为自主创业。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为33.2%,选择“在国内报研究生”考的比例为50.5%,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6%。[2]关于“自主创业”,认为“可以尝试”的比例达到了58.1%,认为“可行”的占28.2%。[3]大学生创业观念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世纪出现的就业高峰导致大学生择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创业来解决工作问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一种择业观的转变,还不如说是被“逼上梁山”后的无奈之举。当然,社会环境的转变和个体的这种行动趋向极大相关,这种“权宜之计”逐渐使社会大环境提高了对创业的认同度,促进了创业的升温。

2.从择业首选标准看,呈现从“看重社会价值”到“看重未来前景”的嬗变特点

1980年代初,大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两大因素是“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声望”和“专业对口”。198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习条件好”和“有社会地位”排在择业考虑的前两位,“经济收人高”被排在了第4位,[4]这反映了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的渴求和职业的声望。因此,1980年代初,大学生大多选择全民所有制企业、大专院校、政府机关等单位。因为在这一时期,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都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生命力还很弱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未能很好地体现,而全民所有制企业、大专院校和政府机关呈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于是,虽然已经处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但是大学生择业的价值观还停留在之前。到了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观由“社会价值型”转变为“经济价值型”,把经济利益、物质待遇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收入高低”作为自己择业的重要标准,而将“专业是否对口”、“职业地位与声望”等都放到了较为次要的位置,至于“职业风险性”等问题,

多数大学生能够承受。北京大学近几年来的连续调查中,“经济收入高”一直居大学生职业选择标准的重要位置。以1996年为例,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为73.7%,远高于其他选项的比率。[5]择业中把经济收人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反映了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实际上,市场化改革对人们包括广大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凸显出来。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由更看重经济收入开始转变为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大部分学生认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前景决定了它能给员工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调查显示,关于“你选择职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有44.5%的大学生选择“发展空间”作为他们择业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有18.5%的大学生选择首要考虑薪金与福利。这种转变并不是偶然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大学生择业时更看重“未来发展空间”也就不难理解了。

3.从职业的选择来看,呈现从首选全民所有制单位向首选“三资企业”到理性看待单位性质的嬗变特点

1980年代,大学生首选的行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主要基于对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考虑。因为这种单位没有风险,是大家都认可的“金饭碗”和“铁饭碗”。这时中国虽然已经启动市场化改革,但是各种体制和1980年代以前的计划体制几无二致,平均主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于是大家纷纷迫求稳定的职业,而不是有挑战性的职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定,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三资企业”开始成为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单位。调查显示,2005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中,有53%选择的是中外合资企业及政府部门。[7]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希望自己的单位性质为机关、事业、企业、其他的比例依次为14.0%、25.9%、46.l%、8.1%;希望单位性质为国营、集体、三资、私营、其他的比例依次为26.2%、6.8%、49.2%、11.7%、5.2%。可见,“三资”和“企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8]加人WTO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我国相互竞争的局面日趋凸显。此时,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单位为:国家机关(13%)、国有企业(20%)、私人企业(14%)、合资企业(19%)、外资企业(23%)、其

他(12%)。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这说明随着竟争的加剧和职业风险的增加,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开始转向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收入。

4.从对薪金的期望来看,呈现由“不看重薪酬”到“过分追求高薪”再到“看重个人发展”的嬗变特点

1980年代,大学生择业首先看重的是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对口,对薪资没有过多的考虑。1990年代初以来,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标准是经济待遇,薪资期望最高达到六七千,一般也在四五千左右。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对薪资期望也发生了一些改变。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薪资期望一般集中在1000一2000元/月,就业心态趋向理性化。深圳市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的预期工资水平比较符合市场的实际水平,60%的大学毕业生所要求的月薪酬标准在3000元以下,与特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552元/月基本一致。[9]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已趋向理性化,对于能发挥自己才能、适合自己个性、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能接受,并且很多学生开始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比较健康。对于月收人达不到期望值的岗位,为了能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部分学生愿意把月薪酬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渐趋向成熟。

5.从地域的选择去向来看,呈现从“服从祖国需要”到“首选东南沿海”再到选择更趋理性的嬗变特点

20世纪五六十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典型表现为:“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20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初,大学生择业时充满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主义激情。1990年代,大学生择业时首选地域一般都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1997年上海市 4.5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2.1万名学生在上海就业,有2500名学生在江苏就业,有1700多名学生在山东就业,有1600多名学生在广东就业,有近700名学生在福建就业,有近1000名学生在北京就业,在这些地区就业的学生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6.67%。[10]对杭州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关于“您期望选择的工作地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以91%、87.6%

及62.7%居于前三位。因为在此时,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因为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加强,与此相随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收入也水涨船高。另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才自由流动的空间开始增加,于是,大学生择业“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在改革开放10年后达到了高峰。但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区域不再集中于东南沿海,开始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一项对武汉市大学生择业期望的调查显示,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61%的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26.5%的大学生希望在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工作。这说明,虽然沿海发达地区生活、工作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但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中西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地区。一些大学生偏向于去中小城市工作,机会多,生活成本低,且压力也不大,大学生择业呈现出更加理性化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增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基层就业。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分析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过程,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时代变迁和以教育大众化为基础的社会变迁始终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主要因素。另外,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1.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时代变迁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基础

1980年代,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家对利益讳莫若深。而到了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言利已不再“内向化”,而是趋向“外向、公开化”,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利益观念逐渐深人人心,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的不良倾向。大最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政府机关的职工纷纷下海淘金。表现在大学生择业观念上的功利趋动也在不断强化。大学生开始以经济收入的高低来决定职业的选择。正如世界银行公布的《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在篇首就指出:“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不论是穷还是富,工作收人是他们生活条件的主要决定因素。”

另外,市场化改革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等院校供给的人才,而是根据社会组织自身的客观需要向社会吸收人才。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和时代,而是开始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时代。这无论对社会来说,还是对个人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不再接受“统包统分”这种被动的择业方式,开始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更为主动的择业方式。

2.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现实选择

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招,大学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56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实现了“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转换,竞争观念已经超越了,双向选择”的规范,在更大程度上向市场机制靠拢。

随着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精英”优越感逐渐消失,学校和社会舆论也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西部去”。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甚至产生了无助的感觉,伴随着这种就业困难局面的出现,大学生择业的途径、方式网络化、中介化、市场化等特征开始出现,大学生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都更趋现实和理性。

3.大学毕业分配和就业制度的变化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重要推手 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学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对大学生择业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85年以后,我国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扩大了办学部门、地方和学校分配毕业生的自主权,缩小了国家计划分配的范围,尝试多渠道的分配方法,实行“供需见面”和计划分配相结合,这种办法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几所大学试点。1989年,国家对高校毕业分配又进行了改革,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1994年以后,大学生就读和择业已基本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读大学需要自己分担教育成本,国家不再包分配,大学毕业自谋职业。

这项制度的改革是大学生择业观念嬗变的重要推手。一方面,打破了大学生原来统包统分的依赖观念,让大学生走向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在竞争中去检验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更像是市场的“逼迫”。在这种“逼迫”下,大学生开始积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这种制度的变化也同时打破了扼杀人才自由选择和创造的空间“樊篱”,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理想选择职业和工作所在地,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4.当代社会转型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重要条件

当代中国正处在激烈的社会转型中,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转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社会转型是大学生择业观念嬗变的重要条件。进入21世纪,大学生开始更加注意个人发展,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以此适应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比如,大学生择业更注重“未来发展空间”,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能够积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更更加频繁的时代,择业模式也因此改变。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能一辈子做同样的工作,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或新的需求,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象将日益稀少。有些高校进行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工作几年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再在原专业的岗位上工作或调换了工作单位。[14]这些情况表明,以往那种人们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业”已成明日黄花,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中“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这些都促使着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观念。同时,随着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和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提法将被淡化。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追求未知科学的素养和分析事物变化规律的思维能力,将在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适应能力将更强,就业领域将更加宽广。

附:写作说明

在这次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组的成员总体看来都予以积极配合,出点子、找材料等。其中,杨丽和吴宛真同学负责找题目,开头,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的前两点和打印。陆丹丹和魏振晓同学负责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后三点,郭亚鹏和于潇负责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分析这一块。在论文组织中,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上网找材料整理思路到最后完成论文,大家都付出了时间与努力,共同协作完成了大学中第一次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论文,大家都感觉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开拓视野,开发思路,关心国家各项政策,关心时事。完善自己的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社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概论文选题参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中论文选题 (供参考) 一、选题说明及写作要求: 选题方向不等同论文题目,具体题目自拟。选题后面括号里是提示,可以选取某一方面写作,当然也可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作。选题方向是参考,也可选择本课程范围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作时应多查阅相关论文,但要有自己见解。 建议:因为宏观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你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理论功底,你会把握不住论题,无法很好分析。所以,建议可参考附件题目来确定选题,选题不要过大,最好限定一下、具体一些。比如,就一个大方面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侧面展开分析,即“以小见大”,效果可能更好。并且建议最好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 要求: 1、论文的字数1000—1500字之间即可(当然你如果能够多写、多分析更好)。 2、不要照抄教材,不要象回答问题的写法。我们不是一般的作业和考试,所以,不要象回答简答题和问答题那样去原封不动的抄教材,而应该从多方面广泛的寻求你所确定的论题的理论与资料,并加以融会贯通和自我消化,最好能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有所收获,取得好的效果。最好围绕论题层层展开分析,把问题分析深,分析透。 3、课程论文必须围绕主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有一定的见解。 4、关于抄袭问题。各位同学可以借鉴其它的理论分析文章,借用其中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参考文献要注明出处),但是,一定要加以消化,融入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绝对不可以完全照搬,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的国情,并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今天实行的大政方针,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以下题目仅为参考: 1.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2.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3.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5.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6.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东南大学2015年毛概期末复习试题答案高分答案

考试时间:6月18日(周四)18:30-20:30 题型题量: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 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和2,4相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过程。 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方展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 怎样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和5相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了解)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 么? (第一章,简答题,字数超50)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2020毛概期末论文3000字范文

2020毛概期末论文3000字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途径 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紧跟党的号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放松,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创建文明、爱国、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 祖国培养更多人才。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 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一理论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 与方向。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实 践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意义。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能 够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提高 我们的教育质量。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够 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在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保证其正确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首先,将社会共同理想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即要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导下,把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结合 起来,努力打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培养优秀的教育资源、培育社会 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的主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联系实际。一方面,必须要从当前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入手。目前,众星拱月的家 庭成长环境造成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思想单纯、脱离实际的现象,我们要鼓励并帮助这些大学生走入基层,去真正体验国家这些年发 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骄人成绩。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来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奋斗,为共产主义 理想奋斗终生的坚强信念。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共同理想的观念的教育,要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不可偏废其一,使其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 差距以及如何缩小差距。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情况,帮助广大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所以,在高校中要把共同理 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的实现不能以违背 共同理想为前提。 三、建立完善高校校园文化精髓,坚持两个精神不动摇,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个国家要想长久立足于民族之林,必须具备优秀的精神品格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的核心动力,能够促进民族不断改革创新向好的方向发展。民族精 神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能够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 断的精神动力和生命力,激发更多的创造力。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 圣地,更应该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到课程教育中,保持积极 向上的精神风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更好地为社 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第一,创建理性爱国的文化氛围。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爱国主义是指个人、组 织和团体对国家的热爱之心,一切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为祖国 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一个国家,要想长久的立足于世界之林,要 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构建爱国的文化氛围。中国大学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将爱国主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 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能够帮助同 学树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将祖国的前途和发展视为己任,心系国家,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扎根于灵魂深处。各大高校还将爱国 主义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衍生出“爱国、爱校、爱班级”的思想道 德体系,组织了一系列具有爱国特色的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从实践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形成自觉维护 祖国利益的高尚情感和道德情操。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仅有

四川大学期末毛概整理

毛概整理(2011,材料) 重点章节:1;2;5;6;7;8;11; 1-1: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全党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1.马中化就是将马中化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概括地说,马中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 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 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 理论体系) 两次飞跃:一、毛泽东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精髓:实事求是 1-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中叶(1939年始),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即战争与革命。 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三个最基本的精神;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 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 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 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 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1-3 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作

大学毛概论文论_改革开放60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论改革开放 学校专业姓名学号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三十年改革,三十年风雨探索,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喜悦收获,三十年光辉历程。三十年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其中蕴藏着哪些深刻的启示,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那么改革开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改革开放,是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存在着其必然性。首先,改革开放是根除历史遗留的需要。封建经济、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在人们思想中的遗留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开拓。从明清至民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经济理念;外国入侵掠夺、军阀混战蹂躏的动荡经济环境;明中期以后,东南沿海遭受倭寇骚扰、荷兰入侵;晚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举入侵,瓜分中国;民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长时间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这些导致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封闭性、排外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进行过土

毛概论文范文

乡镇里的转变型经济 ——兜率寺的旅游经济发展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兜率禅寺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寺庙,位于修水县渣津镇龙安山东麓。她始建于隋开皇末年,距今有1400多年,是修水县境内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自宋代以来,兜率禅寺成为临济正宗黄龙派一个重要的弘法道场。时光恁冉,兜率禅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无数次兴衰,展现出其持久的生命力。如今的兜率禅寺虽然大部分都是重建的,但仍保留了许多旧有的文物和景观,以及那些挥之不去的文化历史和民间传说,宋代建造的香火桥,三仙桥,龙峰池,以及历代高僧的墓塔,保留至今,古朴依然。本文针对兜率寺的旅游经济发展做一调查及评述。 关键词:转变型经济兜率寺旅游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江西修水县的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步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国家宏观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抢抓机遇、创新工作思路使我县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一直是我们需要努力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突出解放思想的励志效应,以观念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以思想理念的大解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转变。 二、突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城市扩容提升县域经济张力 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载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按照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为主体的思路,围绕开发城北、完善城南、拓展城西、打通城东、改造城中,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这一主题,盘活城市资源,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把握怀化实施“五省周边中心城市战略”的发展契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要科学规划,周密实施。城市扩容,基础设施先行。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招商带动的思路,首先抓好城镇的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项目规划工作,并周密组织实施。重点发挥卢峰、低庄、江口、龙潭等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这些城镇建设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通过不断的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将县城建设作为我们实施城镇化战略的突破口,加大对县城城区交通、环卫、供水供电等基础市政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配套建设、完善功能努力将县城建设成为我县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一张名片。在县城规划建设中,可以考虑落实行政中心搬迁项目,这将会对县城新区建设将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北、城西新区规划建

毛概社会调查58个选题

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调查的安排和要求 一、调查选题范围 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现状调查分析 2.企业改制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3.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和再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4.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5.独资企业的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6.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7.城市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8.城市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9.农民工现状调查分析 10.城市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 11.乡镇企业发展的状况分析 12.农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 13.农村富裕户的致富经验的调查分析 14.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的调查分析 15.农村养老问题和医疗问题的调查分析 16.当前农村教育状况及问题的调查分析 17.农业税取消后农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 18.农村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19.构建和谐农村的调查分析 20.农村干部现状的调查分析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分析 22.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调查分析 23.城镇低保家庭生活情况的调查分析 2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分析 25.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分析 26.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调查分析 27.地方专业人才分布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28.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农村的实现状况的调查分析 29.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分析 30.城市社会保障与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 31.红色之旅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建设的调查分析 32.“三农”问题的调查分析 33.农村基层选举的调查分析 3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环境建设的调查分析 35.农民科技意识的调查分析 36.法制意识在农村的建立和推广的调查分析 37.农村文化设施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分析 38.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社会保障的调查分析 39.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

(完整word版)湖南师范大学2015毛概期末考试试卷

第1页 共3页 湖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13级各专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考核试题(南、职院A 卷) 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类型: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毛泽东在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 (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文章是 ( ) A. 《反对本本主义》 B.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 《改造我们的学习》 D. 《<共产党人>发刊词》 3.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其根本的客观原因是 ( ) A.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B. 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 C. 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 D. 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1978 年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推动了全党 和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在讨论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他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就在于: ( ) A. 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是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是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 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段 话表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 ) A. 时代背景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B. 历史依据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 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 D. 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依据是: ( ) A. 它是在总结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 它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C. 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 它是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两个相互 联系的方面,即: ( ) A. 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B. 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另一方面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 一方面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结合 D. 一方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 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9.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是在: ( )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10.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重要历史经验,即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这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 ) A. 历史依据 B. 理论源泉 C. 时代条件 D. 现实依据 11.经过 80 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 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 A.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 科学分析党的现状的基础上形成的 C.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 科学判断党的自身变化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 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 ) A.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B. 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认识 C.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3.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 (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

毛概期末论文格式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 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一律用A4规格复印纸输出,单面打印,统一在左侧竖排装订三个钉子。 论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一、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二、摘要:(五号,黑体)摘要内容××××××(五号,宋体)100~300字, 左对齐,单倍行距。 三、关键词:(五号,黑体)关键词内容××××××(五号,宋体) 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左对齐。 四、正文文字为宋体、五号、1.5倍行距。 1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左对齐 1.1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对齐 1.1.1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对齐 五、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左对齐)参考文献内容[1] ×××××(五号, 宋体,左对齐) 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肖林鹏,蔡劲燕. 我国体育经纪人市场供需矛盾问题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 学报,2006,30(6):10-1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始页码 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P].中国:92214985.2,1993-04-14. 关于以上“[ ]”内的文献类型如下: 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电子文献标识M C N J D R S P EB/OL 六、页边距,行间距和页码 论文的上边距:25.4mm;下边距:25.4mm;左边距:31.7mm;右边距:31.7mm。 论文的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居中。封面不编入论文页码。一定要有封面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 ) A、遵义会议 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民主与法制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 C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十三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C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5、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B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6、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C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7、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8、第一次科学而准确地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有( B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B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1、邓小平理论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B ) A八个 B九个 C十个D十一个 12、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D) A制定跨世纪的宏伟蓝图B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3、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照搬了( A ) A苏联模式 B朝鲜模式 C波兰模式 D匈牙利模式 14、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D) A“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的决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6、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D ) A独立自主B.“三个有利于”标准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D) A.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B.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 C.邓小平理论成熟阶段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B )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D2002年 19、(C),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毛概论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实事求是都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法宝。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学生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1.实事求是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简而言之,就是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的含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3.邓小平在领导真理标准讨论中阐述的重要思想有:首先,根据毛泽东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反复论述,坚定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力驳斥了坚持实践标准是“丢刀子”、“砍旗”等谬论;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三,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在于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很早就有提

大学生毛概论文篇一:

大学生毛概论文篇一: 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心得体会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着手于现在,放眼于未来。众所周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的公共必修课。而我则认为,它其实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 活在当下的我们,就必须对我们自己的国家的思想政治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内容以及发展进程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继上学期所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一部分,关于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本学期学习了第二部分的内容,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内容的发展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从真正意义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不再只局限于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更贴近生活,而且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听觉与视觉上的冲击。 动静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课件,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像是一种享受,一种思想上的交流。特别的是,老师举了各类贴近生活实际的现象及时事,并引用网络的热点话题,引用网络“主流”文化,引用网友的看法与评论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该课程对我们学生的一大吸引点。从第一节课起,我便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我专注的听课,聆听老师对于某些事的看法,并善于总结,得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从初中起,我才开始接受较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熏陶。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认为几乎所有正确的思想政策都是以总结历史经验,基于长远来看,基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而确定的。 我国的思想政策的共通之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呢?我个人的理解是,首先,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特色” ,则是代表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具有先进性、创新性,不是原样照搬的,框框条条的,死守教条的,停滞不前的,而是进步的、前进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必须在原因事物的基础上,根据其实际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静止的,而是逐渐丰富创新的。换句话说,这是一条通向光明的共产主义的探索之路。 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在向共产主义靠近,为了我们的最高理想。目前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祖国统一、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避免二次错误,

2011期末考试毛概复习重点(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章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参考

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参考 篇一 《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择业》 摘要: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群体将何去何从,他们又能否突出重围,寻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一片蓝天?对这个社会,他们又能贡献出什么,而社会与大学又 能为他们提供些什么?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 现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是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很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 的职业。我们既然生活在当下,就没有必要去回避社会现实,唯有积极的调整自己,才能 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劳动力 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首先,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发生变化。针对未来劳动力 供求变化趋势,国内存在“劳动力短缺论”和“劳动力供大于求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管哪种观点正确,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阶段,人口发展和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决定了后人口转变时期劳动年龄人 口和劳动力供给必将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既表现为劳动力规模的变化,也体现在劳动 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 受制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更面临着特殊的制度约束,这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较强 的波动性。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发展态势的变化、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 开展,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开始从“需求主导型”向“供给主导型”转变;同时,新生代农 民工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这个群体具有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经济社会特征和行为,面临不同的经济环境与就业环境,其劳动供给行为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就业形势,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再次,就业形势更复杂。当前和未来中国就业形 势不仅面临劳动力规模问题,而且面临劳动力结构的挑战,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更突出;就 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日趋复杂;此外,国际经济将加深对中国就业形势的影响。最后, 人力资本提升和效能发挥更显重要。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以后,中国经济面临 着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重大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 增长的关键因素,对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中国而言,这个关键因素 无疑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推进器”。 二、大学生和学校应该做什么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我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程度加深了,要想在世界上立 足就要搞好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均GDP。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

毛概大学论文题目大全怎么定题目

毛概大学论文题目大全怎么定题目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毛概大学论文题目大全怎么定题目》的内容,具体内容:很多大学在学生学完毛概这门课都会以论文的形式来作为期末考评,如何选好毛概这门课的论文题目呢?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毛概相关论文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更多热... 很多大学在学生学完毛概这门课都会以论文的形式来作为期末考评,如何选好毛概这门课的论文题目呢?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毛概相关论文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更多热门的毛概内容,欢迎大家点击 ~~大学毛概论文◇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大学生毛概论文◇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5000字论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 ★更多热门的毛概内容,欢迎大家点击▼▼ ☆☆毛概论文题目◇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毛概论文题目◇浅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体系 ☆☆毛概论文范文◇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毛概论文题目(一) 1、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到科学发展观 2、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6、"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 7、政治合法性视角下的"三个代表" 8、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 9、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11、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2、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地位 13、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1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15、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19、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20、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毛概论文题目(二)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2、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 3、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4、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毛概综述论文

我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括地说,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1]。众所周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的公共必修课。而我个人则认为,它其实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活在当下的我们,就必须对我们自己的国家的思想政治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内容以及发展进程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关键词:思想政治,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祖国统一,外交 前言: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着手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在课堂中,我们学习,思考,进步,逐步升华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伟大的意义奠定了它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可动摇的地位,探索其现实意义,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认识它的同时体会到它的强大生命力,深切感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从真正意义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不再只局限于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更贴近生活,而且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听觉与视觉上的冲击。动静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课件,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像是一种享受,一种思想上的交流。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认为几乎所有正确的思想政策都是以总结历史经验,基于长远来看,基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而确定的。我国的思想政策的共通之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现今来讲,毛泽东思想并不是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而是先进的、与时俱进的,它至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有它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在当时那特定的棘手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先进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历史便是真理的最好注解。毛泽东思想对我们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毛泽

毛概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6、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7、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8、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 9、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1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 12、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地位 13、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1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15、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19、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20、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2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22、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 23、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24、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25、论毛泽东的人民观 26、论毛泽东的人本思想 27、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28、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29、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时代特征 30、毛泽东经济思想述评 31、毛泽东军事思想要论 32、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3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评述 3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5、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 36、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37、读《论持久战》有感 38、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39、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40、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41、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42、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