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6节 眼和视觉(2)

第一章  第6节  眼和视觉(2)
第一章  第6节  眼和视觉(2)

第一章 第6节 眼和视觉(2)

【学习目标】

1、 观察物体离凸透镜不同距离时成像的情况。

2、 会正确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课前预习】

1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红和小芳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刻度尺做了下面的实验:

①测该凸透镜的焦距,请写出测量的方法。

②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依次放在距凸透镜不同距离处,并分别调整光屏到透时,凸透镜成虚像。

③小红和小芳开始做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也得不到像,试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巩固练习】

1.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形成了一些结论,请你判断对错。 ①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

②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

③凡是实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 ④凡是虚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 ) ⑤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 2.将下列光学仪器与所对应的成像的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3.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 同时调整光屏和蜡烛的位置,那么: ①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②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③若切去凸透镜的上半块,则当烛焰放在d 点,光屏上所成的像为( )

A .大小变成原来的一半

B .大小不变但变暗的完整像

C .不能成像

D .缩小倒立的实像

④若烛焰从a 向d 点移动,则光屏的大致方位和移动的方向是( ) A .在凸透镜左侧,向左移动 B .在凸透镜右侧,向右移动 C .在凸透镜左侧,向右移动 D .在凸透镜右侧,向左移动

4.①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的__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的__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②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像相对于物体来说,应是______、______的_____像。

照相机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 正立等大的虚像 电影机 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堂检测】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离凸透镜36cm时,它的像清晰地映在距凸透镜20cm另一侧的光屏上,所看到的像是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像,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18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

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_(填“光屏”,

“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

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___点,此时

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焦距。

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12cm

C、20cm

D、以上都不对

4、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5、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一种情况,AB代表物体,A1,B1代表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这种情况( )

A、可用于放大镜观察物体

B、可用于幻灯机放映幻灯片

C、可用于照相机拍摄照片

D、可同时用于照相和放映幻灯片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

晰的烛焰的像,如右下图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

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该

实验是的应用模型。

眼和视觉教案

《眼和视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中的第六节第二课时。在上一节学生了解了透镜的光学性质,探索了透镜的成相规律,以及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上节课透镜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另外还有人类视觉上的限制。这四个板块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下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点兴趣大。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在设计眼球结构的教学时,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只需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之前学生掌握了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为下来学习近视远视成因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 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知道近视远视的矫正。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等小实验,观察能力增强,学会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描述 (3)可以将生活中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眼睛成像原理进行联系记忆,类比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和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学生通过自学眼球的结构,增强了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加强学习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 眼球模型PPT 七、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的放矢,教师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新知识。配合形成性评价,即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过程 规则说明:同学们,今天呢我们整个上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小竞赛,根据座位,每两列合为一组,进行比拼,参加不同的环节,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由班长计分。 游戏开场:蒙眼画图

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同步练习6 浙教版

第六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物距 () A、u<f B、u=2f C、u>2f D、f<u<2f 2、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3、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 () A、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B、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C、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 D、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两次折射 B、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反射后折射 C、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折射后反射 D、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两次反射 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而虚像不是 6、一束平行光线沿着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 镜中心12厘米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两次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7、物体距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是 () A、缩小的 B、等大的 C、放大的 D、无法判断 8、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果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此时 () A、无法成像 B、只能成部分的像 C、只能成虚像 D、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

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S是发光点,Sˊ是S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像,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 其中哪一种不可能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 10、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有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 B、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 C、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 D、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距离以外 11、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要使胶片上能够成清晰缩小的像,物距u应满足 () A、u2f 1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航空摄影。若航空摄影使用 的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为50毫米,则胶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毫米以外 B、50毫米以内 C、略大于50毫米 D、恰为50毫米 13、某人照完全身像后,再利用同一架照相机照一张半身照,则 () A、人远离相机,并使胶片远离镜头 B、人远离相机,并使胶片靠近镜头 C、人靠近相机,并使胶片远离镜头 D、人靠近相机,并使胶片靠近镜头 14、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所成的像再变大些,应采取下面哪种方法? () A、减小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B、增大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C、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 D、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 1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16、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厘米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那么 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30厘米 17、物体放在凸透镜12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 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

第一章眼科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 一、概述 人的眼睛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器官,就是由这个视觉器官将我们和外界环境密切地联系起来。当外界光线经过眼球的光学构造屈折后将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并在视网膜上产生光化作用引起感光细胞的兴奋再通过视网膜视神经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将兴奋传给大脑,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对人体各部和各器官起着统一的指挥和控制,这样才完成了视觉功能,使人们能够感觉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了解视觉器官和眼的结构功能及病变,对于验光配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 视觉器官由眼球、眼附属器和视神经三大部分组织。 (一)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如下: 视觉器官的解剖图如图1-1。 眼睑、结膜、泪器 眼肌、眼眶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外侧漆状体、视放射、视中枢 眼附属器 眼球 视路 视觉器官 图1-1视觉器官断面图面

1、下斜肌 2、下直肌 3、视神经 4、上直肌 5、上睑举肌 6、眉毛 7、上眼睑 8、下眼睑 (二)眼球的组织结构如下: 眼球的解剖图如图1-2。 三、视觉器官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一)眼睑 1、眼睑位于眼窝眶出口处,复盖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称为睑裂,边缘称为睑缘。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内眦组织内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物,称为泪阜。上下睑缘内眦部各有一个小孔称为上下泪小点,该 外层——角膜、巩膜(纤维层) 中层——虹膜、睫状体、脉胳膜、葡萄膜(血管层) 内层——视网膜(神经层) 房水(前房、后房)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外壁 眼球体内 眼球

小点是泪液排泄的出口。 2、眼睑的生理功能 (1)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均匀的展开,润湿角膜,使其在角膜面形成良好的光学界面。 (2)上下睑板有高度发育的皮脂腺,排出的脂质性分泌物形成泪液的表面可防止泪液过度蒸发。 (3)对外观察物体时,上下睑会对角膜保持持续的压迫力,可导致角膜产生垂直向的屈光力较强的散光一般称为生理性散光。 (4)当上下眼睑闭合不全时可引发角膜干燥溃疡。 (5)眼睑下垂可能导致眼睛成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眼睑解剖图1-3。 (二)睫毛 1、睫毛位于上下睑缘的边缘,一般上睑缘排列睫毛在100~170根之间,下睑缘排列睫毛在50~80根之间,睫毛形状固定,质地较硬,长度约10mm左右,生长期一般在3~5个月,脱落再生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睫毛为黑色,人到老年,睫毛将变成白色。 2、睫毛的生理功能 在睫毛根部周围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反应敏感,假如有灰尘粒碰上这些知觉神经,在这些知觉神经的作用下,在灰尘粒进入结膜前,眼睑就会自动闭合,起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主体内容:指出近视的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 2.教学难点: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三、器材准备 眼球仪1个,电筒1支,照相机1台,纸箱1个,墨水盒1个。 四、教学环节 (一)感觉器官的概念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和一些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受器。有的感受器比较简单,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只是由一些神经末梢和毛发、毛囊等;有的感受器比较复杂,如眼睛由许多

感觉神经末梢和眉毛、泪腺、动眼肌、调光结构等构成,这种复杂的感受器就叫做感觉器官。 (二)引言: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鼻子闻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指导探究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结构特点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练习3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练习3 [知识预备] 1、一种物质斜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出现象。 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3、一颗葡萄放入盛有较多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去,你会发明葡萄发生了什么变化? 4、你会使用放大镜吗?特别简单!只要将放大镜靠近被观看的物体,通过放大镜就可观看到放大的像,你试着用放大镜看远处的景物,看到的仍是放大的像吗? 5、你明白吗?在南极的一支探险队由于丢失了火种,面临着寒冷、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这一切都靠了一块冰,使得探险队重新得到了火种。你猜猜,探险队所用的那块冰能对光起什么作用?是会聚依旧发散? 疑难点:老师,我想问您:。 [目标扫描] 1、两种透镜的定义。〔7〕 2、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8、14、19〕 3、凸透镜成像实验与规律。〔6、9、10、11、13、15、16、17、18〕 [化解重难点] 6、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物距〔〕 A、u<f B、u=2f C、u>2f D、f<u<2f 7、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都有两次折射 B、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反射后折射 C、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折射后反射 D、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两次反射 9、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而虚像不是 10、一束平行光线沿着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的地方,假设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两次成的像〔〕 A、基本上放大的像 B、基本上正立的像 C、基本上实像 D、基本上虚像 11、物体距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那么该像是〔〕 A、缩小的 B、等大的 C、放大的 D、无法判断 1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假如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如今〔〕 A、无法成像 B、只能成部分的像 C、只能成虚像 D、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 13、如下图的四种情况,S是发光点,Sˊ是S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像,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其中哪一种不可能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14、完成光路图: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在上由左到右依次放置、、。为了确保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和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是和,要观看的是。16、如下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 在a、b、c和d点,同时调整光屏位置,那么: (1)蜡烛放在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眼和视觉(四).

第6节眼和视觉(四) ——眼睛 一、填空题 1. 外界物体射来的光线,经过、房水,穿过瞳孔再经过和 的折射,在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它上面的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 人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3.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或,使来自远处物体 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面使物像模糊不清。近视可以借助透镜看清远处物体。 4. 小明的爸爸是老花眼,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两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 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乙 5. 如果有灰尘或异物进入眼睛,千万不要,这样会磨损,可 用,是异物随眼泪流出。 二、选择题 6. 眼睛的有色部分称为:() A. 视网膜 B. 角膜 C. 瞳孔 D. 虹膜 7. 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可以预防近视,主要原因是:() A. 使眼肌得到休息 B. 使睫状肌得到休息 C. 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 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8. 正常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下列的哪项调节:() A. 视网膜前后移动 B. 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 瞳孔可缩小放大 D. 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屈度 9. 在盲点上引不起视觉的原因是:() A. 没有感光细胞 B. 没有视神经 C. 感光细胞过于集中 D. 感光细胞分布过少 三、综合题 10. 小明的爷爷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在看报纸时字变得模糊不清,而看远处的物体与以前 一样清楚。小明对爷爷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1)A结构的名称为,B结构的名称为。 (2)小明的爷爷已患(填“远视”或“近视”)。

第6节眼和视觉(第二课时)

2.6 透镜和视觉(3) 学习指要 一、知识要点 1.人类视觉存在一定的限制,人眼睛看清物体的距离有近点和远点,在眼球结构上存在盲点。 2.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先将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再经晶状体会聚,成像于视网膜上。 (2)远视: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先将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再经晶状体会聚,成像于视网膜上。 3.色盲是因为视网膜上欠缺了某些感光色素从而失去了辨别某几种或全部颜色的能力。4.要保持良好的视力,需要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运用。 二、重要提示 1.眼球前后径过长,相当于光屏与透镜中心的距离变大。晶状体曲度过大,相当于透镜的焦距变小,结果成像于光屏(视网膜)前。 2.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能看到的最远点,叫眼睛的远点。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能看到的最近点,叫眼睛的近点。正常人的远点在无限远处,而实际视觉中人看不清无限远处的物体是由于物在视网膜上成像太小而分辨不清或在人眼视网膜上成的像亮度太弱。而近点约在距眼睛l0厘米处。 科学广场 近视眼的激光治疗 近视眼虽然可以通过配戴近视眼镜进行矫正,然而戴眼镜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给许多近视患者带来了福音。 准分子激光是一种能够精确聚焦和控制的紫外光束(冷激光)。它在计算机控制下,切削精度极高,能够在人的头发丝上刻出各种花纹来。而且准分子激光为冷光源,不产生热量,因此不会损伤眼睛周围的组织和眼球。准分子激光器都有红外线跟踪系统,当眼球偏转超出正常范围,激光会自动停止击射,保证安全治疗。 然而,准分子激光治疗是一项问世不久的技术,现阶段尚缺乏对其后期效果的统计与确认。由于各种原因,这项手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后遗症,如出现欠矫或过矫、感染、散光、角膜上皮雾状浑浊、青光眼、高眼压、眩光等。此外,如果近视患者本身存在一些眼疾或体疾,就不适合这项手术。18周岁以下的患者也不适于这种治疗,因为青少年眼球因屈光能力还不稳定,手术后极有可能发生视力回退现象。因此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应充分咨询有关专家,了解可行性,权衡利弊,谨慎从事。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初一级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眼与视觉》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4.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 5.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三、教学重点 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了解近视的成因和预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生物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几张关于心理的大相片,有关的课件,眼球的结构模型。 (二)学生准备:分好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教学启发 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板书设计: 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p89页图) 2、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 3、近视眼及其预防: (1)病因: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初中生物《眼与视觉》优质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第六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的第一节,本节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设计时,只需让学生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之前学生掌握了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为下来学习近视远视成因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3)理解近视的成因; (4)知道近视的xx。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眼球模型认识各部分名称,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2)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与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的应用,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动手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眼球模型,录像资料(微课)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人生活在自然中,随时会对变化的自然环境作出反应。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你会怎么办?(生聆听教师谈话,唤起生活中的表象回答问题:我会找一个地方避雨。) 你是靠什么感觉器官感知这一环境变化的?(生: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皮肤感知这一环境的变化。) 人体对外界所做出的这一系列反应,需要视觉、听觉和神经系统的参与。人同其它的生物一样,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变化的环境作出相应的反应,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人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得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视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眼与视觉》,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合作探究

第6节 眼和视觉练习.

第6节眼和视觉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光学元件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一组的是()A.凸面镜、凹面镜B.凸透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凹面镜D.凸面镜、凹透镜 2.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线()A.一定是平行光线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D.比入射光线会聚些 3.下列光学元件运用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它能让近视眼看清远处的物体 B.五官科医生头戴着的是个凹面镜,利用它会聚光束照亮耳道 C.太阳灶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制成的,被加热物体放在透镜焦点上 D.汽车的观后镜是个放大镜,通过它的放大作用,便于司机看清四周情况 4.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小华做实验时,拿起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透过烧瓶看到了讲台上老师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光学器材中,与上述现象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B.平面镜C.投影仪D.照相机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没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C.实像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D.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7.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8.集邮爱好者为了能更清晰地看到邮票的画面,常用放大镜来观察,他看到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A.小于9厘米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3.1眼与视觉教案

眼与视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教材分析: (一)所教内容在课标及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眼与视觉”这节课是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既是课标中的重、难点,也是全书中的重、难点。这节课是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深层内涵、领会课改给生物学科带来的新变化的典型课例。它能在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实验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而且,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近视打下基础,在整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确定教材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不要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2)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及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并以教材和学生两方面为依据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 2、难点:(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中学生正值花季。 从其思维特征来看,尽管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节课,是课标及全书的重点之一,而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时,难度更大,因为照相机和凸透镜的知识是在初二的物理课中,初一的学生根本没有系统的知识,但还不能象上物理课那样系统的讲解,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胶卷见光会曝光、拍照时需要调节焦距)出发,与学生的生活

眼的解剖

眼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也是最能让人感受到其不适或病变的感觉器官。 人眼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 人眼的外形接近球形,称为眼球。 眼球壁是包围眼球的一层组织,由巩膜、脉络膜和网膜组成。 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纤维膜、色素膜、视网膜。 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较硬,坚韧而有弹性,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并能维持眼球的形状,似鸡蛋壳一样。纤维膜又可分为角膜、巩膜、角巩膜缘。

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营养眼内组织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后又可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虹膜中间有瞳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三部分加上外层中的角膜,就构成了眼的屈光系统。 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前房、后房,约有0.15~0.3ml,它具有营养和维持眼内压力的作用。 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借助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联系,是一种富有弹性、透明的半固体,形状似双凸透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 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充满晶状体后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 玻璃体和晶状体房水、角膜等一起构成了眼的屈光间质,并且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在外伤或手术中,一旦发生玻璃体丢失,就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 眼底顾名思义是指眼睛的底部,也就是眼睛最里面的组织。它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中央血管。 如果眼底有疾病的话,将对视觉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色,视大变小。 人的眼睛除了眼球壁和眼内容物外,还有一些附属器,它们是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从光学观点看,眼睛可以被看做两个系统:角膜和晶体。其各表面的中心,近似位于共同轴即光轴上。光轴通常交视网膜于中心窝鼻侧并稍上方的一点,平均角度倾斜,在水平方向为4~5度(a角),而垂直方向的倾斜略大于1度。 人类眼球结构示意图 眼- 人类眼球的结构 斜视手术 眼-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 眼是视觉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眼所占的体表面积和容积虽小,但其功能对生活和劳动至关重要。眼是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可在眼部有所表现。为“捕捉”光的讯息,眼必须暴露于体表,这增加了它受外伤和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机会。眼的疾病最终都会影响视觉功能。视力丧失不但使患者遭受痛苦,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因

眼与视觉

课题:眼与视觉 教学目的: 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3、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重难点: 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 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眼睛和耳朵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尤其是眼睛,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新授: 一、眼球的结构 1、眼球的结构 眼球近似球形,位于眼眶的前半部。当然每人共有两只眼球。眼球分为眼球

壁和内容物。 [1]眼球壁由三层组成。外层由角膜和巩膜覆盖(组成),位于眼球最前方约1/6,为透明的角膜(能让光射进入),后面5/6为不透明的巩膜。 [2]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在前1/3处,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在眼的后部2/3处紧贴巩膜是脉络膜,其中富含血管和黑色素。睫状体是连接虹膜和脉络膜的中间部分。 [3]内层是视网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具有感光作用(成像作用)。 [4]内容物分别是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晶状体透明、富有弹性,位于虹膜的后方。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距离而改变(调整焦距作用),使物像正好落在眼球内的视网膜上。 2、虹膜的作用:虹膜会依据外界光线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成的多少,就象照相机镜头中的光圈作用一样。 3、脉络膜不透明,相当于相机上的暗室。 4、视网膜有成像作用,相当于相机的底片。 二、像的形成 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 外界光线(相当演示实验中的点燃蜡烛实物)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体(相当演示实验中的凸透镜)折射到达视网膜(相当演示中的光屏)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视神经传递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 三、眼的卫生保健 在演示实验中,把成像清晰的光民透镜距离稍移动一下,(拉长之距)会发现本来清晰的像变成模糊了。 1、近视。当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都会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形成模糊的像。 例如:光线过强或过暗,眼离书本太近,姿态不正确,而使睫状体过度疲劳导致晶体的凸度增大,形成假性近视。不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造成眼球前后经过长,假性近视变成了真性近视。若是这样,只能通过配戴合适的凹透镜加

第六眼和视觉

第六节眼和视觉 一、选择题 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 A.小于0.05 mm B.等于O.05 mm C.大于0.05 mm D.任意值 2. 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3.下列四个光路图中,哪个是错误的? ( ) 4.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航空摄影。若航空摄影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为50毫米,则胶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毫米以外 B、50毫米以内 C、略大于50毫米 D、恰为50毫米 6.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A.眼 B.视网膜 C.感受器 D.大脑 二、填空题 1.如图各类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对光起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 。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外时,光屏上出现 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像会逐渐变大;当移过___________时, 光屏上得不到实像。 3、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处就 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玻璃的作用相当于镜,所 以用它们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像。 4、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围有一圈有顔色的,可以控制的大小。 晚上,从黑暗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瞳孔将变。 5.眼球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物体在上面形成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如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__为远视眼,可佩戴__________来矫正。 6.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

眼与视觉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眼与视觉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教学环节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 P80方法步骤逐步完成。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播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频 ④反馈点拨对照眼球课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3)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 2.视觉的形成 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说明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请学生哑剧表演:进出电影院 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组为单 位,观察 模型,拆 卸组装; 阅读课 本,讨论 交流,观 察思考, 理解眼球 的结构和 功能。 思考,得 出:瞳孔 相当于照 相机的光 圈,晶状 体相当于 照相机的 镜头,视 网膜相当 于胶卷。 观察、思 考、分 析,得出 光线进入 眼球的路 径,理解 视觉的形 察、阅读等 多种能力。 培养知识迁 移能力和发 散思维能 力。 将抽象知识 具体化、形 象化,突破 教学的第一 个难点。 走进生活, 亲身体验, 激发学生的 探究热情。 启发学生利 用所学知识 解释生活现 象,达到举 一反三,触 类旁通。 使学生认识 到保护视力 的重要性, 激发学习近 视成因的兴 趣,顺利突 破教学的第

生物教学设计-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生物教学设计: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生物教学设计: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主体内容:指出近视的发生主要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例举不良用眼习惯,明确“三要”、“四不看”的措施。再提出:如何查知自己的视力?介绍视力检查方法。教师请一学生前来被检,其他同学认真学习检查方法要点。嘱课后实习之。接着提出,沙眼也是危害眼睛健康的常见疾病,指出其危害性,说明病因、表现与预防的措施。提出耳也是重要感觉器官,我们再来学习有关耳与听觉的知识。先要学生观察见图,同时也互相观察同学的外耳结构。教师出示耳的结构挂图,简明介绍各部结构与功能,并归纳于板书中。接着结合见图一步步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并总结成板书内容。最后提出耳的卫生保健的问题。首先观察见图,提出保护鼓膜应采取的方法,启发学生理解原理,明了咽鼓管的作用是平衡鼓室与外耳道的压力。再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有关内容了解其他几点耳保健的注意事项。教师以谈话方式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小结:简要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外思考:用凹/凸透镜纠正近/远视的原理是什么?附:板书设计

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⑵.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概念 ⑶.学会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特殊的光线及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探讨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分析和作图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会凸/凹透镜结构与凸/凹透镜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凸/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凸/凹透镜特殊光线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 凸/凹透镜特殊光线的要求 四、教学器材 凸/凹透镜一组、光具盘、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作图:画出光线经过玻璃三棱镜玻璃砖的折射光线 (二)引入新课 【新闻】森林火灾之迷:一天,有几个“文明人”,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游玩,傍晚时分,他们带着眷恋与满意,“轻装”回家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不久,这片美丽的森林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困惑】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 是由于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惹的祸,它“借着”阳光“点燃”了旁边的纸团-----引出透镜 (三)新课讲授 【想一想】1、生活中你遇到过、使用过透镜吗?

2、不同的透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3、说说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分别属于哪一类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1.放大镜、近视眼镜、老化眼镜、望远镜等 2.由透明材料(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两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叫做透镜。例如:自制水滴是凸透镜 第三个问题由以下活动完成 【活动一】: 1.观察:透过放大镜、近视眼镜看书本上的文字; 摸一摸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各处的厚薄。 看到的字变大还是变小透镜中间 厚还是薄 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 放大镜 近视眼镜 【结论】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透镜的画法并讲解光心、主光轴的概念 【练一练】辨别下列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活动二】不同透镜对光的作用 ◆用光源对着凸透镜照射,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凸透镜或者纸,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结论】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介绍: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想一想: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