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

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

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

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

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

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

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

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

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地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四

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相继攻克9座县城。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红军战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次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

包座战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腊子口战役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在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11月21日~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共计俘虏敌人5300多人,打

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

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

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路线: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 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六军团长征从1934年8月到10月,起点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最终到达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doc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那你知道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和彝族人民心连心1935年2月,红军从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以后,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取得了行动的主动权,但仍然没有脱离危险。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北上穿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向川西北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 红军若想强渡大渡河,当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大路,经西昌至富林。这条路平顺易行,但处处都有敌人重兵阻拦;另一条就是通过大凉山的彝民区,经冕(miǎn)宁到达大渡河。 此时的红军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队经过研究,决定避开敌人主力,由左权和刘亚楼同志带领红五团假装进攻西昌,引开敌人的注意力,而先遣队主力经冕宁通过彝民区。 纵观历史,大小凉山的彝民区从来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政权,历来都是由土司和黑彝的各个分支分地区统领一切的。但各分支意见并不

统一,因为利益之争经常发生械斗。 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民族压迫政策,这样就使这一带彝民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大凉山的彝族人民长期受民族歧(qí)视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对汉人非常仇视,甚至有“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的说法。所以想要顺利通过彝民区必须要斗智斗勇。 1935年5月20日,红军先遣团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率领下,于21日凌晨攻下了冕宁县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指示先遣团,首先要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和宣传,上下一心团结好彝民。 红军来到县城中,在各处张贴了许多标语,并以朱德同志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lù)。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sù);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布告说明红军与反动军阀不同,而是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红军到这里来只是想通过彝族地区北上抗日。 考虑到彝族同胞言语不通,红军先遣团就请来一位彝族通司(翻译)。这位彝族通司名叫果基达列,大约有30多岁,头上缠着厚厚的灰布,上身披着一个大披肩,下身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光着脚。这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自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搬到湘西去”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走机器。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启方运输队,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在山间羊肠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 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 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 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 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 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 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 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 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抗日重要战役地图集

抗日重要战役地图集(图文) 2008-03-09 03:03 日军进攻卢沟桥 1937年6月,驻丰台的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团第3营,在卢沟桥附近的军事演习及挑衅活动日益频繁。守卫宛平城卢沟桥的中国部队为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的第3营(该营为加强营,人数为1400名),营长金振中为加强卢沟桥地区的防御,将第卫卫连配置于铁路桥以东以北的回龙庙(龙王庙)一带,将第12连配置于宛平城西南的永定河沿岸,第9连在宛平城内防守,第10连于卢沟桥西端大王庙(3 营营部所在地)设防,重迫击炮连置铁路桥西侧,轻迫击炮连置宛平城东门内,重机枪连置于宛平城内东北、西南部。中国守军于6月26日开始,实行特别警戒以防不测。 7月7日下午,日军3营8连又到卢沟桥北面的回龙庙(龙王庙)至大瓦窑一带进行演习。22点40分,在日军演习方向响起了枪声。少顷,几名日军来到宛平城下,说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被中国守车拒绝。演习的日军就此包围了宛平城,并开枪示威。同时,派人向驻丰台的3营营长一木清直报告,要求派兵支援。一木清直即用电话向第1团团长牟田口廉也请示,当即得到立刻带3营前往卢沟桥指挥战斗的命令,赶往卢沟桥。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也在此时向冀察当局提出交涉。 7月8日,日本华北驻屯军第3营主力占领宛平城外的唯一制高点沙岗(日方称作一文字山)。5时左右,向宛平城外中国第29军阵地发起攻击。由于日方一面部署进攻,一面进行交涉,半小时后,一木清直下令停止战斗,就地早餐。约5点30分,继续向中国守军进攻。宛平城内房屋倒塌,宛平县专员公署也被炸毁。 战斗打响之后,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召开紧急会议,并发表声明,提出:“日方如一再进攻,为自卫计惟有与之周旋。”前线守军士气激昂,表达“愿与卢沟桥共存亡,卢沟桥为吾人之坟墓。” 在回龙庙北侧的日军第8连,利用高粱、玉米地遮蔽接近设在龙王庙北的中国守军战壕,与守军激战,到18时,日军攻占了回龙庙及其附近永定河东岸地区,并有一部突过永定河,占领铁路桥西头一部分地区。在战斗中,双方均有严重伤亡。中国守军第3营营长金振中及保安大队附孙培武负伤。 8日下午,日牟田口廉也到卢沟桥前线指挥。旅长河边正三也回到丰台,命令第1团集结于永定河右岸,准备9日拂晓攻击宛平城。并将旅司令部设在丰台日本兵营。 日军进攻卢沟桥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3 ]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

最具谋略的战役--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 用兵如神突出重围。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后,在行军途中,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随后,军委决定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接着,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进逼遵义地区,对只有3.7万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两省边境地区,局面十分严峻。1935年1月至4月,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领中央红军迂迴穿插于40万国民党“追剿”军之间,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河战役,巧妙地调动和打击了国民党军,使红军在长征的关键时刻从被动转为主动,不仅突破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重围,更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博主本着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则,以尊重历史的严肃态度,在该文中转载了部分史料。例如:《朱德选集》中“关于四渡赤水战役的电报”等...... 一渡赤水(西渡赤水河) 一渡赤水,摆脱被动。为摆脱敌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央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进军川西或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北根据地。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会师北上,拟夺取土城、赤水县城,经泸州

至宜宾地段北渡长江。由于敌加强了对长江的布防封锁,红军遭川军重兵堵截,土城战斗陷于被动,赤水城战斗遭遇强敌抵抗,攻城未果。当晚,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北上渡江计划,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由于敌情不断变化,红军未能全歼敌人。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1.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 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赤水河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4.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百丈关战役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百丈关战役 名称 百丈关战役 地点 四川名山县百丈关镇 时间 1935年 参战方 南下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 结果 南下红军获胜 主要指挥官 张国焘 1、战役背景 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10月8日,南下红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 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935年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右纵 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 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 12日攻克芦山。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 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 敌机一架。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 平原。 2、战役经过 南下红军的胜利给国民党极大震动,蒋介石为确保川西平原,命 四川军阀刘湘阻止红军攻势。刘湘为保住自己的地盘,急调其主力王 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 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多个团,在名山重镇百丈关阻击红军。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 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 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16日攻占百 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 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就在敌优势兵 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 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反复实行白刃搏斗。有的战士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 火索将手榴弹拉响,与冲到身边的敌人同归于尽。右图是参加过百丈 关战役的老红军郑加平,他肩膀上的疤痕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留下的。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 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这次战役

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10月,由于“左”倾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亦称)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8月,中共中央和为了给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离开江西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王母渡至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从、之间抢,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即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 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举行了政治局,着重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左”倾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 军尔后的,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历 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 泽东为首,周恩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后,鉴于川敌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红军顺利通过大区。接着,,翻越的。6月中旬,与在。 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主要领导人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 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今茂汶)、理番(今)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混合编为左、右两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一部在包座 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前进的门户。9月率左路军到达地区后, 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 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翻越,于10月19日到达(今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奠定了基础。

长征中哪些重要战役战斗的小结

长征中哪些重要战役战斗的总结 参加长征的红军共有四路,分别是: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这是长征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路;红25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红6军团(红二方面军)。 长征期间,四路红军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20多次。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里,选取四路红军的几个典型战役战斗,从中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 称其惨烈,是因为经过这场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战地区是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的湘江两岸。 此役,蒋介石调动了其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使红军丢掉了机动灵活的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遇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绝境求生——血战独树镇 这是红25军在长征初期生死攸关的一场恶仗。战斗发生于1934年11月26日,地点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一带。

这一仗,可以说把所有不利条件都凑齐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地形极为不利,天气极端恶劣,战前毫无准备,仓促迎战。 有利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广大指战员与敌人血拼肉搏,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 "得意之笔"这四个字,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1960年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说给他听的。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他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初,作战区域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按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红军历经大小40余次战斗,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这一壮丽诗篇。诗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后一句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两场着名的战斗。 强渡大渡河,发生在1935年5月24日、25日间。25日上午,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强行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

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 1.战争双方:中国清朝VS 英国 2.结果: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赔款割地。 3.历史意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双方:英国、法国VS 清朝 2.结果:联军获胜,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历史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三、中法战争 1.战争双方:清政府(刘永福、冯子才、刘铭传)VS 法国 2.结果:“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新约》。 3.历史意义:法国实现了据越侵华的图谋,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四、甲午战争 1.战争双方:清政府VS 日本 2.结果: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

3.历史意义: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五、八国联军侵华背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1.战争双方:英、俄、德、法、美、日、意、奥VS 清政府 2.结果:中国战败,与11 国签订《辛丑条约》。 3.历史意义: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山革命 一、辛亥革命 1.时间:1911 年 2.标志:武昌起义 3.性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二、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指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 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 三、护国运动 袁世凯在1915 年12 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

三国演义中的十个重要战役

三国演义中的十个重要战役 分享| 2010-07-29 11:17 小恶魔路过 _ |浏览2333次 每个100字左右,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要写出战役名。谢谢啦 2010-07-29 12:48 提问者采纳 1:官渡之战:曹操PK袁绍 起因:袁绍生气了。 经过:曹操和袁绍各施其能,后来曹操要绝粮了,正好袁绍羞辱许攸,许攸就投奔曹操。曹操便通过情报,打劫袁绍的粮仓,也就是乌巢。袁绍便鸟 飞兽散。 结果:当然是袁绍输了。曹操奠定了基础。 2:博望坡之战:曹操PK刘备 起因:曹操杀奔新野,诸葛亮就让人在博望坡埋伏。 经过:诸葛亮初用兵,命人埋伏。曹军不知是计,走到博望坡,被火烧了…… 结果:曹军被烧回许昌。诸葛亮一下有了威望。 3:长坂坡大战:曹操PK刘备 起因:曹操又来了…… 经过:荆州投降了曹操,刘备便带着百姓退至汉津,路上遭到袭击, 家眷失散。赵云为救人,在曹军中七进七出,单骑救主。 结果:赵云退到长板桥,正遇张飞。张飞一声大喝,吓死了曹军一名将领,还吓跑了曹操。赤壁之战被揭开。 4:赤壁之战:曹操PK刘备&孙权 起因:曹操要横扫南方 经过:诸葛亮舌战群儒,巧激孙权等人。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和黄盖使苦肉计,黄盖、阚泽诈降,庞统巧献连环计。曹操派蒋干侦查,蒋干的老同学周瑜假 装接纳他,让他拿走一封假信,使曹操杀了两名会水的将。诸葛亮借”东风,黄 盖指挥火船烧掉连船,曹操兵力所剩无几。 结果:曹操被逼败走华容道,遭到刘备军三袭,最后关羽念记旧情, 放了曹操。周瑜自此心生妒忌,一心要杀死诸葛亮。三足鼎立的局面被基本确立了。 5:南郡之战:曹操PK刘备PK孙权起因:周瑜趁机进攻,准备夺下南郡。

红军经典长征故事文章_红军长征经典故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红军经典长征故事文章_红军长征经典 故事 8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 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发生了不少经典的故事。你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有哪些吗?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红军经典长征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红军经典长征故事篇1: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红军经典长征故事篇2: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

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红军经典长征故事篇3: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

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

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地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相继攻克9座县城。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2 ]强渡乌江战役

长征途中的经典战役——强渡乌江战役 乌江,中国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又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川东南,在四川省涪陵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以下为下游。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克斯特发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峡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红军突破乌江战役旧址位于乌江中游的开阳县、遵义县、瓮安县、余庆县的乌江两岸。乌江自古是贵州对外交通的重要河流,也是川黔交通必须要跨过的天险。 1934年12月29日,红军第1方面军1军团1师和9军团,在1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和9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同志率领下,抵廻龙场岩门渡口,拉开了红军突破乌江战役的序幕。 1934年12月31日下午,朱德在猴场向军委纵队作突破乌江天险的动员报告,同日,猴场会议开始召开。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战斗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红军突破乌江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得益于猴场会议的召开。1934年12月31日,红军进占瓮安猴场,当晚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直开到1935年元旦凌晨,并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会议强调红军应立即抢渡乌江,攻占遵义的部署。会议从思想、组织和政治上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最直接的准备,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红军总政治部下达《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朱德电示红军各部,“偷渡部队不应小于一个团”。红一军团第2师进抵乌江南岸,其前卫4团逼近乌江界河渡口,进行火力侦察,准备渡江。 国民党“追剿军”第2兵团总指挥薛岳到马场坪,与贵州总指挥王家烈商定黔北部署。王家烈称“30日晨匪一股由王文场向江界河新老渡口抢渡”,“午又匪一股约4000余人,向我回龙北岸渡口抢渡”。 1935年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 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黔军教导师师长侯之担上报称“匪一股由回龙场以枪炮向箐口猛攻”,“又一股约2000人在江界河对岸,向我猛攻”,“匪即扎筏强渡”。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左纵队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17时,红一军团2师先头连占领黔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猪场(今珠藏)。王家烈向蒋介石电报乌江战况,称“该匪北窜渡江之企图,已可明证”。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 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自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 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 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 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 搬到湘西去。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 走机器,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启方运输队。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在山间羊肠 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 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 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

长征中三个重要战役战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8284345.html, 长征中三个重要战役战斗 作者: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年第10期 称其惨烈,是因为经过这场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战地区是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的湘江两岸。 此役,蒋介石调动了其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使红军丢掉了机动灵活的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遇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得意之笔”这4个字,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1960年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说给他听的。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初,作战区域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在3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按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红军历经大小40余次战斗,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 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这一壮丽诗篇。诗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后一句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两场著名的战斗。 强渡大渡河,发生在1935年5月24日、25日间。25日上午,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 率“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强行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 导读: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减,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 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 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 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 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