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_杨一凡

氨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_杨一凡
氨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_杨一凡

文章编号:0253-4339(2007)04-0012-08

氨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一凡

(中国制冷学会 北京 100036)

摘 要 剖析氨制冷剂的特点,分析国内外氨制冷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氨制冷系统优化、控制技术提高、安全性保障、氨系统小型化以及我国在氨制冷系统设计规范、设计手册中对安全性的要求等多个方面阐述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尚需逐步解决的问题;提出简化氨制冷系统的具体思路;指出我国应加速研发小型氨制冷压缩机,重视氨制冷设备及应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以简化系统、推进小型化进程,拓展氨制冷系统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热工学;氨制冷系统;安全;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B61;TB64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mmonia Refri g eration Technology

Yang Yifan☆

☆Chinese Ass ociation of Refrigeration,Beijing,100036,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 refrigerant are described.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ammonia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system optimization,improvement of control technology,safety guarantee,and minia-turization of ammonia systems are discussed.Moreover,some main problems to be solved according to s afety require-ments of Design Codes and Manuals of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s are indicated.In addition,the ideas of simplify-ing ammonia systems are presented.It is sugges 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 mall-scale ammonia refrigerant com-pressors should be speeded up,and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both on ammoni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China.

Keywords Pyrology;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s;Safety;Application status;D evelopment Trends

氨(Ammonia,NH3)是一种常见的廉价无机化合物,同时也是一种天然制冷剂(R717)。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和对大气层无任何不良效应,在制冷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起到重要的作用。以1859年Ferdinand Carré研发出氨吸收式制冷机为标志,氨应用于制冷技术已有148年的历史[1],随后,1872年David Byole取得氨制冷压缩机的美国专利,1876年Carl von Linde制造出第一台氨压缩机,并于1877年对其进行了重大改进,使其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其质量大大减小,开创了氨蒸气压缩式制冷技术的技术路线;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氨制冷压缩机的时间较晚,是从1951年前后开始的[2]。由于氨具有毒性和在空间积聚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具有潜在的爆炸危险,使其在作为制冷剂使用时,其应用场合受到限制,而主要应用于大型工业制冷和商业冷冻冷藏领域。

近年来,由于发现氟利昂类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能产生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国际上已达成完全禁用CFC、逐渐限制使用HCFC类制冷剂的共识。在全球积极研究氟利昂替代技术以解决对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问题的今天,天然制冷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冷科技工作者的青睐,人们对氨制冷剂开始重新评价,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氨的安全性能和制冷系统及其设备技术的研究。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氨制冷设备、控制元器件等已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为氨制冷的技术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何更广泛地加快氨制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全世界制冷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文章结合一些国家和我国氨制冷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国内外氨制冷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逐步解决的问

12

收稿日期:2007年4月15日

题,提出我国在氨制冷技术方面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1 氨制冷剂的主要特点

1.1 氨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环境性能和热力学性能

氨是一种天然的中温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环境性能和热力学性能。

1)氨的消耗臭氧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 P=0,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制冷剂;

2)氨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132.3℃和11.33MPa,高于R22(96.2℃4.99MPa)和R410A (70.2℃4.79MPa)[3],可在较高的热源温度和冷源温度下实现亚临界制冷循环;氨的标准沸腾温度(-33.4℃)低,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导热系数大,蒸发潜热大(-15℃时的蒸发潜热是R22的6.4倍,是R410A的5.5倍),节流损失小,制冷系数高,在相同工作温度和制冷量的条件下,与R22等制冷系统相比,其压缩机和换热器的尺寸可以更小,可节省材料;

3)氨分子量为17,蒸气密度比空气小,泄漏时极易上升从屋顶逸出室外;氨极易溶于水,当遇到大量泄漏的紧急情况时容易排除,此外,氨允许的含水量为0.2%以下,即使有微量水存在,也不会像氟利昂容易出现“冰塞”,故对氨制冷系统管路系统的干燥要求不如氟利昂那样严格;

4)氨的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相同充注体积下,其充注成本仅为R22的110左右;比R410A则更为廉价。

1.2 氨制冷剂存在缺点

氨制冷剂并不十全十美,也存在以下缺点:

1)氨的绝热指数较大(k=1.40),在蒸发温度较低、冷凝温度较高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较高,为保证润滑油的润滑特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冷却措施;

2)氨与矿物基润滑油和PAO润滑油不相容,且因氨的密度比润滑油小,润滑油沉积在制冷系统的管道、容器的底部,故通常采用满液式蒸发器和氨泵供液形式,并结合采用油分离器和集油器等设备,通过手动与自动控制使润滑油安全返回压缩机;

表1 不同浓度的氨对人体的影响[9]

Tab.1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mmonia desity on human body

空气中的浓度(mg kg)一般反应及对人体的影响允许暴露时间5感觉气味阈值,近部分人有感觉无害

20大多数人有明显的刺激感,无害无害

25以时间加权的安全阈值每天8h,每周40天,长期无害100多数人有不适感,无害不宜长期滞留

250刺激鼻喉30~60min,无严重影响

400人体可以忍受的极限,无害不宜长期滞留

700刺激眼睛30~60min,无严重影响

1700剧烈咳嗽,严重刺激鼻、喉、眼30min以上可能导致死亡2000~5000剧烈咳嗽,严重刺激鼻、喉、眼15min以上可能导致死亡>5000引起痉挛性呼吸困难,窒息不允许停留,否则迅速死亡160000~250000较高温度下遇明火可引起爆炸[6]生命危险

3)氨对钢铁、铝等金属材料无腐蚀作用

,但当氨中含有水分时,则对锌、铜、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故在氨制冷系统的设备、管道、仪表、阀门具有“避铜”要求;

4)氨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有一定的毒性和可燃性[4],在其安全性分类中属于B2类制冷剂[5]。当其在某一空间积聚的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若人暴露在其中,将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参见表1);只有在较高温度下,氨和空气混合物体积浓度达到16%~25%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6],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规定为II AT 级[7],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为乙类[8],即氨属于最低爆炸危险等级。这些缺点都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宜用于民用建筑的空调冷源系统

13

中。

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的当今,人们重新审视天然工质时,很多专家认为氨的上述缺陷在“氟利昂时代”往往是被过度夸大[2,10]。实际上,氨的燃点为(700~780)℃,在没有明火持续提供足够的热量时,不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在日本新泻、仙台等历次地震中,制冷装置随遭破坏,但没有火灾爆炸事故的报告[2]);氨的着火极限比烃类和天然气高3~7倍,而燃烧热却只有它们的50%左右,其毒性只有氯气的110~150[11]。关于氨具有刺激性气味这个性质则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刺激性气味刺激人的鼻腔、咽喉,使人感到不适;另一方面,刺激性气味很容易使人察觉到氨的泄漏,甚至是微漏。因此,一旦有微少的泄漏就会被及时发现,而这一浓度远低于氨的着火浓度;另外,氨蒸气比空气轻,很容易通过有组织通风排出室外;而且,当氨和水接触时能很快被水吸收,这些性能可用来消除空气中的氨,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100多年的应用历史表明,氨的事故率是很低的[12]。

以日本氟利昂对策委员会提供(NHK整理)的资料为例可以看出[13],从1967~1991年的25年间,日本氨制冷系统总共发生事故168件,其中,因管道、密封垫腐蚀的有48件(29%)、日常操作错误(如:液封安装、除霜操作、截止阀操作、制冷剂充灌与回收、放油等)52件(32%)、液位计破裂13件(8%)、维修作业错误22件(13%),其他31件(18%),总共死亡9人、重伤2人、轻伤127人。

2 国内外氨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应用领域

1876~1877年间,Linde制造的氨压缩机就配置在慕尼黑的斯巴坦布罗啤酒厂,用于麦芽和发酵桶的冷却;1890年英国采用氨直接膨胀供液方式并在墙上设置冷却盘管保存肉类制品,从此,氨制冷技术在食品冷冻冷藏领域逐步得到了快速发展[1]。除了啤酒生产和食品的冷冻加工、食品冷冻贮藏、食品保鲜贮藏、冰激凌的制作以及大型制冰等应用了氨制冷系统外,氨制冷技术也为化工领域、建筑领域、水利建设、远洋捕捞及特种实验场所提供制冷服务。如:化工厂原料生产用冷、空调系统、大坝混凝土浇筑前的冷却水或制冰用冷、船用制冷、饮料生产、制药等。另外在一些有大量余热利用的企业,如化工、冶金和轻工业部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也有较广泛的应用。

2.2 应用现状

1)制冷系统

氨制冷系统在食品冷冻冷藏领域多为直接制冷系统,但也有少量间接制冷系统。采用间接制冷系统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在特大型的贮藏果蔬的冷库中,为防止氨制冷剂泄漏于冷却物冷藏间内、且尽量减少系统的用氨量,采用有以氨为制冷剂、乙二醇为载冷剂的间接制冷系统,如烟台复发中记装配式冷库。近年来,欧洲和美国已开始应用NH3和C O2的复叠式制冷系统[14],其高温级采用NH3,低温级采用CO2,避免了因地震等意外原因可能导致的氨在库房内意外泄漏而影响贮存食品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用氨量,提高了冷库系统的安全性。

在国外,氨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多为直接膨胀供液、重力供液和氨泵强制供液,且系统自控能力较强。

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为食品冷冻冷藏配置的氨制冷系统多为直接膨胀供液,由于自控系统落后,一般采用人工调节,因劳动强度过大、不安全因素极多;从7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制冷自控元件的问世以及引进国外自控元件,直接膨胀供液逐步被重力供液和氨泵强制供液所取代[15];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微电子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出现了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用PLC组成的集散式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控制的采用氨泵强制供液方式的全自动或半自动氨制冷系统,2000年,我国在大连的一座水产品加工厂的氨制冷系统中第一次采用了DANFOSS公司的氨电子膨胀阀,从而再次实现了直接膨胀供液,与50年代前期的制冷膨胀供液相比,系统的安全性和控制方式及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当时尚无与氨互溶的合成润滑油,制冷系统仍配置的油分离系统,未能实现制冷系统的完全简化。即使如此,也使系统的用氨量大大的降低。

氨制冷系统在化工、大型空调系统、啤酒厂、制药厂中多为间接制冷系统,如我国于1988年在南京开发出利用工业废热的双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并

14

应用于-20℃和-30℃两个蒸发温度制冷系统[10]。

2)制冷部件

目前,在氨制冷系统中,制冷压缩机多为活塞式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前者出现较早,使用也最为广泛,其优点在于:使用方便、运行可靠、管理经验成熟,冷量范围大、单位制冷量耗电量较低,加工较简单,造价较为低廉;其缺点是压缩机体积大、耗金属多、占地面积大,易损部件多,维护费用高,单机产量不能太大,能量无级调节比较困难。而螺杆式压缩机机的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损部件少、重量轻,振动小,容积效率高、对湿压缩不敏感,能实现无级调节;其缺点是单位冷量耗电比活塞式稍高,喷油冷却使得滑油系统复杂而庞大,耗油高,噪声大,螺杆的加工精度要求高[10]。相对而言,因螺杆式压缩机能方便地控制排气温度,在氨制冷系统中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壳管式换热器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其质量、占地面积、换热性能及拆卸灵活性等不如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应用于氟系统已有20余年的历史,此前未在氨系统中应用的根本原因是焊接钎料含有铜。当CFC和HCFC限制禁用后又重新使用氨时,为减少系统中氨的充灌量,人们又倾向于使用板式换热器,因此在传统板式换热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进,可作为冷凝器、蒸发器、油冷却器、过冷换热器和载冷剂冷却器等。如:瑞典的Alfa Laval公司实施每两片不锈钢板片用激光焊接成封闭模槽流道组,然后在组与组之间用橡胶封圈密封,有螺栓施加密封压力,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封闭氨的边框橡胶封圈,大大减少氨的渗漏;为杜绝氨的微量渗漏,该公司又研制了采用镍合金为焊料的焊接板式换热器。德国GE AEC OFLRE X公司在瑞典工厂生产采用99.99%铜钎料的焊接板式换热器(SUS316板片),在氨的流通模槽流道中采用耐氨腐蚀涂层,其最大工作压力温度分别达3.0MPa 200℃[16,17]。

为减少制冷系统中氨的使用量,9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在氨制冷空调领域开始采用风冷冷凝器,随着蒸发式冷凝器的节能优势及防腐除垢技术的提高,目前蒸发式冷凝器已成为应用主流;采用干式蒸发器取代传统的满液式蒸发器,可减少氨充灌量90%~95%,在食品冷速冻装置(食品单体速冻装置、螺旋式食品速冻装置、食品平板式冻结装置、网带单体速冻装置、板带单体速冻装置、全流态化速冻装置、隧道式超低温速冻装置等)中,采用干式蒸发器直接或间接冷却食品,将大幅度削减氨制冷剂的充灌量,提高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性。

3)润滑油

润滑油是润滑、冷却、密封运动部件的介质,是保证制冷压缩机安全、可靠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目前氨制冷系统的润滑油为矿物油,虽然其性能优良,但它的最大缺点式不能与氨相溶,因而氨系统不可缺少油分离器、集油器等设备,使氨系统的油路系统非常复杂、机组自动控制非常困难,使用氨充灌量稍的干式蒸发器困难重重。欲在氨制冷系统中使用干式蒸发器或简化油路系统,就必须找到与氨相溶的润滑油,如PAG油。

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能溶于氨的合成润滑油。据报道,在日本前川制作所开发的新型分体式氨制冷剂冷水机组中,采用了与氨互溶的润滑油[18];据文献[19]报道,日本有美公司已研制出与氨互溶的润滑油,这样氨制冷系统不仅可以省去油氨分离器、集油器以及相应的管路,而且从工程造价和操作维护方面也将得到相应的收益,同时可以使制冷系统更加简单、紧凑,这对开发小型氨制冷装置及简化现有的氨制冷系统非常有利。

3 我国氨制冷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3.1 理论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氨制冷压缩机在我国较早地得到发展,为我国的工业、食品冷冻冷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发展缓慢,尤其是研发成果较少。氨用换热器尺寸较为庞大,结构、形式维持原状,其它辅属设备以及氨用合成油等几乎没有得到发展[19]。在CFCs替代工质方面,主要是在氟利昂系列的圈子内研究、寻找CFC、HCFC的替代物。现有的R123、R134a、R407C等都从国外公司购买。

虽然也有学者呼吁,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应重新认识和扩大氨的应用范围。人类使用氨有一百多年的经验,在制造上也已十分进步和成熟,不妨可以使用氨作为CFCs的替代物质,但实际的研究工作却开展得很少。以利用余热的吸收式制冷来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很多,产品也很多,而能够制

15

取零度以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等却很少有人研究;有关氨制冷剂的强化传热传质技术也很少有研究报道;而氨冷水机组的研究制造几近空白[21];到目前为止,国内虽有一些就氨制冷在冷冻冷藏领域等方面应用性的文章,但很少见到关于氨制冷技术研发方面实质性的报道。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CFCs的限制和禁止使用上也有日程表,应尽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但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等)相比,我国在研究如何安全使用氨制冷剂上力度还不够。总之,制冷方面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学会和政府主管等权威部门应从理论和战略上,高度重视氨在CFCs替代上对我国民族制冷空调事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3.2 设计、操作中存在不足

我国对氨制冷技术的应用一直没有中断(在食品冷冻冷藏行业,氟利昂的应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三套500吨的R22制冷系统的装配式冷库[15],之后才逐步在小型制冷系统中采用氟利昂),积累了很多氨制冷系统及装置的应用经验,但还缺乏对氨制冷系统的理论和综合性的研究。在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22]和设计手册[23]中有关氨制冷系统的计算公式等尚采用大量的经验系数,而这些系数的取得有的来自原苏联的资料,有的则是根据我国在60~70年代的一些调研数据而来,但经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数据相对较少。如:机械负荷计算公式中的系数R,即制冷装置和管道等冷损耗补偿系数,在直接冷却系统中取1.07,间接冷却系统取1.12,也就是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之上增加了7%~12%预计损失量;在贮氨器的选型计算公式中,针对冷库的公称容积规定了贮氨器的体积系数和70%的氨液充满度等,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准确计算出相关取值,完全没有必要规定如此多的经验系数。

长期以来,氨的毒性和可燃性被人为夸大了。一是由于氨的气味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二是发生过一些氨泄漏及管路爆裂等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完全可以从设计、工程安装和操作上避免。一些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有关技术知识(工人未经培训就上岗)、专业素质较差、不遵守操作规程等所致(大多数事故是操作不当导致的[24]);另一方面,非技术人员设计系统、非正式安装单位安装工程,还有设备制造质量问题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对此,有关机构也加强了这方面国家标准的立项工作。

3.3 防护措施相对较弱

根据氨的特性要求,除了必备的安全措施外,还应不断完善其防护措施。安全措施在以往的氨制冷系统设计中考虑得较为周全,且得到不断完善。如系统双安全阀的使用、压力控制器在系统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报警停机、液位控制器的正常液位控制及超高液位报警停机、现行氨制冷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5]对管路焊接和系统气密性试验的要求等。但是,国内氨制冷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较弱,虽然在以往的设计中设有紧急泄氨器,,但缺乏连锁控制,且防护要求和必备设施也不够完备。

在由中国制冷学会组织的对美国氨制冷系统的考察中,专家们注意到:美国的氨制冷系统根据系统的用氨量设置有不同容量的水罐和相应的控制系统,已备事故时的紧急泄氨(应急措施);在机房外或可能需要检修的地方(如低压循环桶、氨泵附近)设有手拉式淋浴器和洗脸水盆,用于人身防护;在机房和库房内均设有吊顶消防喷淋装置,由独立的水系统组成,一旦发生泄漏,立即供水处理被泄漏房间。该防护系统由设在易漏氨区域的漏氨检测仪时时监控,确保氨制冷系统在紧急事故时的人员与设备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4 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应该说,人们对其优、缺点都有足够的认识。当前,为推进我国制冷空调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节能步伐,氨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制冷剂,在CFCs替代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氨制冷技术在安全应用的基础上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1 氨制冷设备的质量和能效将得到提高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科研成果、专利技术不断涌现。据文献介绍,国外有关公司已研制出100HP以下的全封闭氨制冷压缩机[10,18],而对100HP以上的机组已研制出高效密封机构[10];新型钎焊型热交换器和相溶性冷冻油的应用,使换热量比此前使用矿物油时增加了160%,体积大大减小[18]。可以预见,随着对氨制冷剂强化传热技术、氨用金属材料和润滑油、高效氨用压缩机等科研成

16

果的完善和加工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氨制冷设备的整体质量将更有保障,运行能效比也将不断提高。

在我国,由西安交通大学和烟台冰轮集团联合研制的拥有10项国家专利技术的新型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已批量生产,与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其能效比提高6.7%,噪声下降10dB,该技术于2006年和2007年分获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换热器方面,冷凝器、蒸发器生产质量不断提高,已开发出氨用铝合金带翅片排管[26],并可配备人工扫霜和电加热融霜等特色专利技术等,它不但解决了常规蒸发器排管采用无缝钢管光管用钢量大、质量大、建筑荷载大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相同占用库房面积下的换热效率。上述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氨制冷系统与设备的品质和能效指标,伴随相溶性润滑油的应用,也将还原氨制冷剂所具有的良好热力学性质[27]。

4.2 氨制冷系统将机组化、小型化

小型氨商用制冷系统在30~40年前曾相当普及,但时至今日,没有较大的实质性改进,而当时那种简陋的系统决不可能为今天的市场所接受。为促进氨制冷系统的广泛使用,必须进行氨用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研究,缩小换热器尺寸,研发氨用电子膨胀阀和小型全封闭氨压缩机,同时通过优化设计,简化与完善制冷循环,实现氨制冷装置的机组化和小型化。

我国在2000年已首次将氨电子膨胀阀应用于氨制冷系统,目前已研制出制冷量为0.58kW以上氨用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包括活塞式、涡旋式、转子式)样机[28,29],加之相溶性润滑油和氨用高效换热器技术已开始应用,为氨制冷装置的机组化和小型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4.3 大型氨制冷系统将进一步简化

与氨相溶的润滑油开发成功后,在设计中,就可省去油氨分离器、集油器以及相应的管路和阀门;通过氨膨胀阀或氨电子膨胀阀,便可省去低压循环桶和氨等一些附属设备。如此,设计师们便可采用氟利昂制冷系统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氨制冷系统设计,并在氨制冷系统的高压侧采用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氨制冷系统便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简化。

4.4 氨制冷系统控制将更趋自动化

21世纪的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监控等为系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保证,也为氨制冷系统的全自动控制提供了发展空间。自动化问题涉及到油的开发、氨用电子节流阀的研制、系统循环设计、制冷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特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将推进氨制冷系统的自动化进程,对制冷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制冷系统的安全使用和安全防护、降低生产成本等都将带来新的变革。

4.5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将更加完善

安全使用是一项技术应用的前提。由于氨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在一定的条件存在爆炸的可能性,因此采用氨制冷系统时,保证系统安全和不发生泄漏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中的氨充灌量与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密切相关,使用板式换热器可以使制冷剂的充注量大幅度减少。如德国开发的紧凑型氨制冷装置,由于采用了板式换热器,使整个系统充注制冷剂的容量小于蒸发器的体积,单位制冷量所需氨制冷剂的容量仅为65g kW,这样就意味着新型氨制冷装置在制冷量高达700kW时其充灌量也不超过50kg。另外,采用直接膨胀供液和与氨互溶的润滑油简化的大型氨制冷系统也会因系统的简化,用氨量大大降低,安全性相应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为减少氨的泄漏,除了对常用的开启式压缩机轴封进行技术改进外,研究和开发封闭式压缩机,是科研、制造部门当前值得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株)前川制作开发的屏蔽电机(canned motor)一体化(整体式)螺杆式压缩机就是冷媒完全密封化的结构[18]。另外,为了减少制冷装置泄漏的可能性,在设计、安装制冷系统时,将所有的管道连接尽量采用焊接,不用或少用法兰盘连接。系统中不设置可有可无的阀门,对一些控制、关闭阀门采用带密封帽的专用阀。在系统的低压部分,特别是在库房内,不应设置任何阀门,以防氨的泄漏而污染库藏物品。目前研发的新型氨冷水机组装在带密封装置的通风箱中,其良好的通风性能和检测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了氨压缩制冷的安全性[30]。

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兼备是氨制冷系统安全使用的必备条件。随着控制元件控制功能及其精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安全措施也将得到进一步保障;由于氨属于天然工质,易溶于水,形成的氨水可成为农

17

田的肥料,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将危险事故的处理转化为合理、安全、有益的应用。有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再加上严格氨的使用、操作、维护规程,加强氨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氨制冷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完善。

4.6 氨制冷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由于氟利昂制冷剂受限、受控,重新认识和评价天然制冷剂的问题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过去,氨的一些危害性被人们不恰当地夸大;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大气臭氧层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效应的紧迫性,氨制冷剂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联合国环境保护署(UNEP)曾在1992年的年度报告中,肯定了氨是一种性能非常良好的制冷剂替代工质;美国环保局认为氨是一种可行的替代工质;ASHRAE也一直认为氨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剂,并始终鼓励和促进氨制冷剂的安全使用,认为氨制冷剂在CFC和HCFC代的替代过程中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德国政府则建立了一系列有关鼓励和促进氨制冷剂使用的法规和政策,数家德国的制冷设备制造企业相继研制成功了以氨为制冷剂的紧凑型冷水机组,并在民用的空调系统中使用;在荷兰也有氨制冷机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案例;在日本,虽然有政府法规的约束、行政的干预,但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制造大型氨制冷剂冷水机组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31]。

随着适用于氨系统的新材料的开发,制冷设备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制冷系统机组化、小型化,大型氨制冷系统的简化,自动化控制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氨制冷剂使用安全性更有保障,氨在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5 结束语

通过研究国内外氨制冷系统的应用现状及相关机构和专家的研究报告,结合我国氨制冷系统设计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1)在氨制冷的核心设备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生产技术有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氨用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研究,不断研发适合各种制冷环境需要的高效换热器等设备;研发氨用电子膨胀阀和与氨互溶的润滑油,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研发适用于氨制冷系统的新材料,深化小型氨制冷压缩机的研发,加强氨制冷循环及其运行特性研究,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实现氨制冷装置的机组化、小型化和自动化及大型氨制冷系统的简化;

3)加强氨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及防护措施,在系统设计中通过优化系统、采用板式换热器、采用氨直接膨胀供液方式、采用NH3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等措施,减少氨的用量;提高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因操作带来的氨泄漏;在防护系统中设置应急水系统及氨回收系统,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邱忠岳.世界制冷史[M].北京:中国制冷学会,2001:9

-34.

[2]中国制冷学会组编,王如竹主编.制冷学科进展研究

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

[3]ASHRAE FundamentalsHandbook,2005,20.1-70.

[4]H 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

程度分类[S].

[5]GB T7778-2001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S].

[6]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三

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

范[S].

[8]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9]丁云飞,冀兆良.氨制冷剂在空调冷源中的应用前景

分析[J].制冷学报,2000,(1):43-46.

[10] 史一忠,戚邦胜.氨制冷系统在南京地区应用现状及发

展趋势的调查报告[J].冷藏技术,2002,(1):32-35. [11] 马一太,等.自然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里的应用分析

[J].制冷学报,2002,(1):1-5.

[12]G.Lorentzen.Theuseofnaturalrefrigerants:acompletesolu-

tiontotheCFC HCFCpredicament[J].Int.J.Refrig,1995,18

(3):190-197.

[13] 日本フロン对策(委)资料、NHKまとめ:去25年のア

ンモニア事故原因一览表(1967-1991).

[14] Ole Christensen.System Design for Industrial NH

3

CO

2

cas-cade Installations.Washington[C]:IIAR28th Annual Meet

Technical Paper,2006:1-40.

[15] 徐庆磊.对我国一个世纪以来食品冷藏加工业制冷技

术发展状况的回顾与分析[J].冷藏技术,2004,(3):1

-6.

[16] 任金禄.“老兵新传”—氨制冷机[J].制冷与空调,

1996,(03):6-18.

[17] 任金禄.“老兵新传“—氨制冷机(续一)[J].制冷与空

18

调,1996,(04):5-13.

[18] 赤心信次郎.パッケージ型アンモニア冷冻机[J].冷

冻,1998,37(6):19-23.

[19] 任金禄.“老兵新传”—氨制冷机(续二)[J].制冷与空

调,1997,(01):4-17(发展氨冷水机组).

[20] 格拉索冷冻系统(上海)有限公司.CP-412-100系列

润滑油产品介绍[G].2007.

[21] 林康立.重新评价和认识氨工质在CFCs替代中的作

用[J].制冷技术,2000,(02):35-38.

[22] GB50072-2001,冷库设计规范[S].28-49.

[23] 商业部设计院编.冷库制冷设计手册[M].北京:农业

出版社,1988.

[24] 于国先,牟绍明.氨(NH3)冷水机组替代氟利昂(R22)

冷水机组的讨论[J].制冷与空调,1999,(01):63-66 [25] SBJ12-2000.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26] 史玉成.铝合金翅片管[P].中国专利,专利号:

ZL200520017277.1,2006.

[27] Cavallini Alberto.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ef-

ficiency of working fluids in mechanical refrigeration[C]

the Proceedin gs of5th IIR-Gustav Lorentzen Con ference on

Natural Working Fluids Guangzhou,2002.1-13.

[28] 崔炳如.涡旋式制冷压缩机[P].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710038515.0,2007.

[29] 崔炳如.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P].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710038514.6,2007.

[30] 鲍琳,袁玉超.氨制冷系统的重新认识及在冷藏行业

中的扩大使用[J].肉类工业,2005,(08):46-48. [31] 沈学明.重新评价氨制冷剂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

[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2,(03):22-25.

19

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前言压缩机是用来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机械,属于将原动机的动力能转变为气体压力能的机。它的种类多、用途广,有通用机械之称。目前,除了活塞式压缩机,其他各类压缩机机型,如离心式、双螺杆式、滚动转子式和涡旋式等均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为用户在机型的选择上提供了 --

-- 更多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压缩机设计制造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在某些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透平压缩机在石化领域,目前国内离心压缩机在高技术和特殊产品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另外在技术水平、质量、成套性等方面与国外还有差距。随着我国石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离心压缩机在大型化方面将面临新 --

-- 的课题,国内在设计制造这些大型气体压缩机上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离心式压缩机需要向大容量发展,以满足我国石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型气体密封、磁力轴承和无润滑联轴器的出现,透平压缩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不断开发高压和小流量产品;进一步研究三元流动理论,将其应用到叶轮和叶片扩压器等元件的设计中,以期达到高效机组;低噪声化,采用 --

-- 噪声防护以改善操作环境。在制冷空调领域,目前透平压缩机在大冷量范围内仍保持优势。离心式压缩机的运动零件少而简单,且制造精度低,所以其制造费用相对低且可靠性高。由于受到螺杆式压缩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的影响,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建筑内的空气调节,需求量较少。近几年由于大型基建项目纷纷上马,离心式 --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氨制冷企业安全要求(包括厂区建设,制冷系统及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直接制冷系统及以氨为制冷剂、无相变介质为载冷剂的间接制冷系统的制冷企业,采用其他制冷剂的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36液体无水氨 GB 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 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28009冷库安全规程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72冷库设计规范 GB 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 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SBJ 11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BJ 12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制冷系统 refrigeration system

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设备,以管道、阀门、密封件等连接,制冷剂在该封闭的系统内完成制冷循环的系统。 3.2 直接制冷系统 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达到直接冷却效果的制冷系统。指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制冷剂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桶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制冷)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3.3 间接制冷系统 in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液体载冷剂在制冷系统中被制冷剂冷却,然后输送到被冷却(或冷冻)物质(或空间)中循环,或者冷却流过被冷却的物质(或空气)的制冷系统。 3.4 快速冻结装置quick-freezing plant 将被冷冻产品的温度快速降低并顺利通过其最大冻结冰晶区域的冻结装置。 4基本要求 4.1氨制冷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及工程验收。 4.2氨制冷企业相关工程的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其中冷库(冷蔵库)、制冷系统设计应由具备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具备工程设计行业、专业、专项资质的单位承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应由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43制冷设备及安全设施应釆用具备相关生产资质企业制造的产品,并具有相关产品合格证书。 4.4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单位应由具备以下条件: a)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 b)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安装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 1)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2)GB级、GC2级压力管道安装单位配备相应数量起重工后,可以安装与其相联接的D级压力容器。 3)取得压力容器安装1级许可的单位。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GC2级及以上。 4.5工程质量应符合SBJl1、SBJ12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6安全设施应按照“三同时”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

制冷剂 基础知识

碳氢制冷剂基础知识 (一)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 1、什么是制冷剂? 答: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空调制冷中主要是采用卤代烃制冷剂,其中不含氢原子的称为氯氟烃(CFC),含氢原子的称为氢氯氟烃(HCFC),不含氯原子的称为氢氟烃(HFC)。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 2、对制冷剂性质有哪些要求? (1)环保性 要求工质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尽可能小,以减小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2)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 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以便能在给定的温度区域内运行时有较高的循环效率。具体要求为:临界温度高于冷凝温度、与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要太高、

标准沸点较低、流体比热容小、绝热指数低、单位容积制热量较大等。 (3)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 具体要求为:较高的传热系数、较低的粘度及较小的密度。 (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要求工质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保证在最高工作温度下工质不发生分解。 (5)与润滑油有良好互溶性。 (6)安全性。工质应无毒、无刺激性、无燃烧性及爆炸性。 (7)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 (8)经济性。要求工质低廉,易于获得。 3、制冷剂是怎样分类的? 在压缩式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是氨、氟里昂和烃类。 一、按照化学成分,制冷剂可分为五类: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和共沸混合物制冷剂。 (1)无机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NH3)、水(H2O)、空气、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对于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国际上规定的代号为R及后面的三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为“7”后两位数字为分子量。如水R718...等。 (2)氟里昂(卤碳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CL)、氟(F)和溴(Br)代替后衍生物的总称。国际规定用“R”作为这类制冷剂的代号,如R22...等。又有人称之为氟利昂的。

液氨制冷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液氨制冷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1.0目的 熟知制冷剂的特性、危害和措施,做到安全、科学和规范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液氨制冷剂使用管理 3.0内容 3.1液氨(NH3)制冷剂 3.1.1特性 3.1.1.1物理特性 ①色、味、态:无色、刺激性气味②密度:比空气轻 ③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④沸点:-33.5℃,易液化 3.1.1.2热力学特性 ①汽化潜热较大因而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较大; ②在制冷所需低温及环境温度范围内,其饱和压力适中,当冷却水温度低于40℃时,冷凝器中压力不超过1.6MPa,而蒸发器内温度不低于-33℃时不产生真空度; ③对钢铁无腐蚀性; 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响润滑,吸水性强不产生冰塞; 3.1.2氨的毒性 氨的毒性为Ⅱ级 3.1.3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1.3.1对环境的影响 氨极易溶于水,使水变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树木、花草等能引起烧伤,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在常温下虽不燃烧,但空气中含有16.0%~25.0%的氨时会点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压力3.5MPa,达到最大压力所需要的时间为0.175S。 3.1.3.2对人体的影响 3.1.4氨的伤害程度 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三类: 3.1. 4.1氨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冷灼伤(低温氨液引起冻伤、高温氨液引起烧伤); 3.1. 4.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或灼伤性伤害; 3.1. 4.3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直至死亡; 3.1.5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 根据氨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

4.0液氨制冷剂的日常管理 4.1防泄漏损失 4.1.1阀门阀杆渗漏: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常开常关的阀门如制冷压缩机的吸入阀、立式低压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等容易发生渗漏,日常操作中,一旦发生由运行人员立即进行锁紧处理,维修人员每周对常开常关的阀门的阀杆和盘根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对其他不常开常关的阀门阀杆和盘根每月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在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中,一旦发现泄漏部位,当场立即处置。 4.1.2高压系统放空气: 在高压系统放空气中,严格按照放空气器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4.1.3设备放油: 设备放油绝对禁止从设备放油管直接对外进行放油,必须通过集油器进行放油,严格按照设备放油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油中混合的液氨最大程度的得到蒸发后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4.1.4机器、设备和系统局部维修或施工: 在机器、设备和系统局部维修或施工时,严格按照抽氨、排空程序,尽最大程度的将氨4.0液氨制冷剂的日常管理 4.1防泄漏损失 4.1.1阀门阀杆渗漏: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常开常关的阀门如制冷压缩机的吸入阀、立式低压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等容易发生渗漏,日常操作中,一旦发生由运行人员立即进行锁紧处理,维修人员每周对常开常关的阀门的阀杆和盘根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对其他不常开常关的阀门阀杆和盘根每月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在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中,一旦发现泄漏部位,当场立即处置。4.1.2高压系统放空气: 在高压系统放空气中,严格按照放空气器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最大程 度的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4.1.3设备放油: 设备放油绝对禁止从设备放油管直接对外进行放油,必须通过集油器进行放油,严格按照设备放油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油中混合的液氨最大程度的得到蒸发后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前言 压缩机是用来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机械,属于将原动机的动力能转变为气体压力能的工作机。它的种类多、用途广,有“通用机械"之称。目前,除了活塞式压缩机,其他各类压缩机机型,如离心式、双螺杆式、滚动转子式和涡旋式等均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为用户在机型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压缩机设计制造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在某些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透平压缩机 在石化领域,目前国离心压缩机在高技术和特殊产品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国的需要。另外在技术水平、质量、成套性等方面与国外还有差距。 随着我国石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离心压缩机在大型化方面将面临新的课题,国在设计制造这些大型气体压缩机上还没有成熟的经验。 离心式压缩机需要向大容量发展,以满足我国石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在制冷空调领域,目前透平压缩机在大冷量围仍保持优势。离心式压缩机的运动零件少而简单,且制造精度低,所以其制造费用相对低且可靠性高。由于受到螺杆式压缩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的影响,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的空气调节,需求量较少。近几年由于大型基建项目纷纷上马,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又成为关注的热点。 2.往复式压缩机 在石化领域,往复式压缩机主要是向大容量、高压力、低噪声、高效率、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z不断开发变工况条件下运行的新型气阀,提高气阀寿命,在产品设计上,应用热力学、动力学理论,通过综合模拟预测压缩机在工况下的性能,强化压缩机的机电一体化,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实现优化节能运行和联机运行。

r290新型制冷剂作为一种新型制冷剂是必然趋势

R290新型制冷剂作为一种新型制冷剂是必然趋势 R290新型制冷剂作为一种新型制冷剂是必然趋势 摘要:论述了当前使用的制冷剂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现行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及引起的温室效应,将严重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R290的性能特点,总结出R290制冷剂替代R22是必然的趋势以及确保R290的安全使用和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R290 新型制冷剂趋势 目前制冷空调行业中使用的制冷剂多为CFC(氯氟烃的统称)和HCFC(含氢氯氟烃)。这些物质由于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并产生温室效应。人们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可替代现有制冷剂的安全绿色环保型制冷剂。 一、当前使用的制冷剂及其存在的问题 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从1830年到1930年,主要采用NH3、CO2、H2O等作为制冷剂,它们有的有毒,有的可燃,有的效率低,用了约100年的时间。 第二阶段,从1930年到1990年,主要采用CFCs和HCFCs制冷剂,使用了约60年。 第三阶段,从1990年至今,进入了以HFCs(含氟烃)为主的时期。由于行业发展的惯性,目前使用较多的制冷剂是CFCs和HCFCs。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沿海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入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并影响沿海养殖业。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 这种变化,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

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前言压缩机是用来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机械,属于将原动机的动力能转变为气体压力能的机。它的种类多、用途广,有通用机械之称。目前,除了活塞式压缩机,其他各类压缩机机型,如离心式、双螺杆式、滚动转子式和涡旋式等均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为用户在机型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压缩

机设计制造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在某些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透平压缩机在石化领域,目前国内离心压缩机在高技术和特殊产品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另外在技术水平、质量、成套性等方面与国外还有差距。随着我国石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离心压缩机在大型化方面将面临新的课题,国内在设计制造这些大型气体压缩机上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离心式压缩机需要向大容量发

展,以满足我国石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型气体密封、磁力轴承和无润滑联轴器的出现,透平压缩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不断开发高压和小流量产品;进一步研究三元流动理论,将其应用到叶轮和叶片扩压器等元件的设计中,以期达到高效机组;低噪声化,采用噪声防护以改善操作环境。在制冷空调领域,目前透平压缩机在大冷量范围内仍保持优势。离心式压缩机的运动零件少而简单,且制造精度低,所以其

制造费用相对低且可靠性高。由于受到螺杆式压缩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的影响,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建筑内的空气调节,需求量较少。近几年由于大型基建项目纷纷上马,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又成为关注的热点。2.往复式压缩机在石化领域,往复式压缩机主要是向大容量、高压力、低噪声、高效率、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不断开发变工况条件下运行的新型气阀,提高气阀寿命;在

氨机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氨机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氨机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涉氨制冷企业氨压缩机房通风系统事故隐患整改技术 要求 今年自接连发生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 “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 司“8·31”重大氨泄漏事故以来,全国各地极力开展涉氨 企业事故隐患大排查,近日来结合笔者参与企业的检查和 部分企业咨询情况,谈谈涉氨制冷企业氨压缩机房通风系 统事故隐患整改技术要求。 一、隐患整改必要性 事故通风是保障安全生产和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必要 措施。氨制冷机房,在事故发生时如果突然散发大量的氨 制冷剂,其危险性更大。因此,对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可能

突然散发有害气体的制冷机房,应设置事故通风系统。 二、隐患整改的依据 氨制冷机房设置事故排风装置是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第9.2.2条的强制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其整改技术要求是依据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第9.0.2条、第7.2.1条、第7.2.2条、第7.2.4条、第7.2.5条等条款。 三、隐患整改的要求 1、事故通风属于制冷机房的通风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应在制冷机房通风设计时作整体性通盘考虑。 制冷机房的通风,应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正常状态下保证制冷机房内的空气品质,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是事故状态下排除突然散发的大量制冷剂气体,保障安全生产和工人生命安全。 具体设计中,可以设置多台(或2台)事故排风机,

制冷技术设备的现状及其发展

冷凝器的现状研究性报告 冷凝器(Condenser) 制冷系统的机件,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大部分汽车上的冷凝器安装在水箱前面。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致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气体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通常盘成螺线管),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铜之类的金属导入性能强,常用于输送蒸气。为提高冷凝器的效率经常在管道上附加热传导性能优异的散热片,加大散热面积,以加速散热。并通过风机加快空气对流的方式把热带走。 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工质由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经过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低温高压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则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态工质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高温低压的蒸汽,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全球泠凝器行业发展阶段的概况 起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 换热器最早起源于欧洲,早期产品(如蛇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小,体积大而笨重。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板式换热器,30年代瑞典制成螺旋板换热器。英国制成翘板式换热器。60年代中国和瑞典各自独立制成伞板换热器。70年代中期研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成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7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已开始自行生产冰箱及空调,国内换热器行业开始发展。换热器生产工艺渐趋成熟与完善。产品结构形式与功能呈现多样化趋势。冰箱用换热器主要形式有丝管式、吹胀式、短片式及板管式等。空调用换

制冷压缩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制冷压缩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王充摘要:某种意义上,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匹配就是将压缩机的能力体现出来。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制冷压缩机的功能和特征对制冷系统的功能和特征具有决定作用,提高制冷系统效率的最直接有效手段是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它将带来系统能耗的显著降低。为了使制冷系统功能和特征更加优化,世界各国制冷行业无不加大对制冷压缩机的研究,使制冷压缩机的新动向和新成果不断涌现。 关键词:制冷压缩机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正文: 压缩机现状 离心式:目前高速离心式压缩机主要应用于大流量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效率与流量和运行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只有两到三个活动部件,所以运行性能更可靠,在部分载荷工作时还可以调节转速。在这些大型系统中,与螺杆式、涡旋式和回转式压缩机相比,尺寸小、重量轻,效率高。 活塞式: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型号与规格齐全,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行业。在工商应用领域,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工艺冷却设备、与食品相关的制冷和冷库链中也有广泛应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制冷剂气体吸入和排出呈间歇性,易引起气柱及管道振动,且与其他回转式压缩机相比,其体积较大、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成本优势低。

目前的发展方向 活塞式 变频(变速)技术 变频(变速)技术具有温度控制精度高、能量调节范围大、部分负荷效率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克服定速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舒适性、部分负荷能效以及部分负荷时汽缸不断启停性能等方面的不足。在制冷空调系统中采用变频器实现变速控制成为制冷压缩机的热点技术领域,多级压缩技术 多级压缩技术 多级压缩是将气体的压缩过程分在若干级中进行,并在每级压缩后将气体导入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 吸气喷液技术 高冷凝温度或低蒸发温度运行工况下,制冷压缩机排气温度通常会比较高,高排气温度会引起压缩机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为了能使压缩机在要求的工况下正常工作,采用喷液冷却的方法,将制冷剂直接喷入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管或者吸气腔,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降噪技术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噪声发生源涉及泵体结构、轴承、气流压力脉动、电机电磁力、壳体刚性等诸多方面。机械系统、流体系统、电磁系统3类助振力的弱化和压缩机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压缩机低噪声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新一代制冷剂趋势

新一代制冷剂趋势 目前,人们认为制冷技术已经历了三代制冷剂。第一代是1930年以前的原生代,以NH3和CO2等自然工质为主;第二代是含氯的合成制冷剂,即CFCs(R11、R12、R114等)和HCFCs(R22、R142b),从诞生开始就逐渐取代了原生代,被广泛推广应用。 随着人类对臭氧层破坏的发现和认识,发现是这两类化合物中的氯原子或溴原子与大气上空的平流层的臭氧发生反应,消耗了臭氧。自从1987年国际上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便逐步削减并停止生产严重破坏臭氧层的CFC等,并开发第三代替代制冷剂。第三代制冷剂解决了臭氧层破坏问题,在当时被称为"环保工质"、"绿色工质"等,被称之为中长期替代物。但随后人们又发现,这些第三代制冷剂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成为1997年《京都议定书》中受限物质之一。目前,欧盟对此的淘汰已经提上了日程,出台了相应的限制和淘汰氟化气体的规章制度。这预示着人们面临着研发第四代制冷工质:零ODP并低GWP。在第四代制冷剂的发展方向上,存在着两个方向。一个是再寻找更难于合成的新化合物,另一是退回第一代制冷剂,即自然工质。自然工质主要包括氨、二氧化碳及丙烷等碳氢化合物,还包括水、空气以及用于低温制冷的甲烷、氦、氮等,这些自然工质过去早被熟悉和使用,有些目前仍在使用。 低沸点物质,即氦、氮和甲烷在低达-120℃的深冷和气体液化等应用中被广泛采用,但它们由于有太高的可用能损失而不适合中等温度范围的制冷。从近10年替代物的发展看,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很难找到一种不影响环境的完全理想的替代物(消耗臭氧潜能值ODP=0,GWP值小于100),高效、安全且价格不贵。因此,许多专家提出,第四代制冷剂退回自然工质是必然的趋势。 间接冷却制冷系统载冷剂的选择非常重要,会影响系统安全性与综合性能。一些非专业载冷剂对系统有腐蚀性,存在安全隐患。间接制冷系统载冷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推荐使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管理(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一、安全意识(理念):首先是有没有安全意识。 1.从重要性说:安全是第一,安全是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没有了安全所有的工作都将可能是徒劳。(只是可能,但不要抱侥幸心理,抱侥幸=冒险)没有安全就没有阳光的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员工的饭碗和平安。 2.从企业管理工作的结构 说:安全管理工作是基础工作,是日常工作。 3.从企业效益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安全是一种隐性的、长期的效益。是企业的最大效益。 4.从企业投入说:安全投入明的是在花钱,隐性的是为了企业更少的花钱。安全投入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基本效益,进而扩张更大的效益。现代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效益最大化就得创造最多的收入,而付出尽可能少的成本。但安全投入是最必要的成本之一。

二、安全管理:重要的是制度和落实。 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人们必须怎样做,做到什么,不能怎样做。 安全制度包括:卫生管理、质量管理、用火用电用水用汽用油管理、劳动保护、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养护维修、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安全设施的使用保管及人员培训。而制度的落实才是制度的实质,才是制度的真实体现。 三、安全责任心 1.员工责任心 整套制冷系统的运行安全与否,除了原设计及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外。再者 就取决操作人员如何正确操作、管理制冷系统,取决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这包括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心)。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过程要求做到勤看、勤查、勤听、勤摸、 勤记录。

氨制冷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Word 文档

总则 氨制冷是一个密封性的循环系统,每一个附属设备相互之间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关联。制冷机房又是制冷系统的心脏,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制冷工作岗位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冷工人必须做到技术熟练、积极上进、精益求精,对制冷系统中的每一根管道、每一个附属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做到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 制冷操作工要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在带班班长的统一指挥下,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互相联系、紧密配合、坚守岗位、安全第一,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整个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一章:制冷压缩机 一、单级制冷压缩机操作: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查看记录,了解上次停机原因,若因事故停机或机器定期修理,应检查是否修复并已经 交付使用。 2、检查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①、检查压缩机与电动机各项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保护装置是否完整。 ②、检查曲轴箱压力,如果超过2kg/cm2,应当先设法降压.若经常发生此情况,应查明 原因加以消除。 ③检查曲轴箱的油面,正常油面应该是下玻璃视孔的2/3以上,上玻璃视孔的1/2左右。 ④检查各压力表阀是否打开,各压力表是否灵敏准确,对已坏的则应予以更换。 ⑤检查容量调节器指示位置是否在“○”位或缸数最少位置。 ⑥检查油三通阀的指示位置是否在“运转”位置。 ⑦检查电动机的启动装置是否处于启动位置。 3.检查高低压管道系统及设备,有关阀门是否全部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①从压缩机高压排出管线到冷凝器,从冷凝器到调节站,从调节站到蒸发器的有关阀门 是否打开。各供液阀应是关闭的。 ②从蒸发器到压缩机低压吸入管线的有关阀门是否打开。压缩机的吸入阀应是关闭的。 ③压缩机若联接有中冷器管道的,其阀门必须关闭。 ④各设备上的安全阀的关闭阀应是经常开启的。冷凝器与高压贮液桶的均压阀应开启。 压力表阀,液面指示阀应稍开启。 4.检查贮液桶的液面: ①检查高压贮液桶的液面,不得超过80%,不得低于30%。

制冷空调行业制冷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_secret

制冷空调行业制冷剂发展方向与展望 张永康 提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制冷剂的发展历史;臭氧层的部分知识、以及现阶段CFC和HCFC制冷剂怎样对臭氧层进行破坏;并以“蒙特利尔协议书”制定的规定为基 础,介绍了世界各国对制冷空调行业制冷剂发展方向与主流趋势;并且介绍了世 界各国所形成的不同的观点以及现阶段的主要应对方案。 一、制冷剂的由来 制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用以储冰和一些蒸发进程。从历史上看,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30年至1930年,主要采用NH3、HC、CO2,空气等作为制冷剂,有的有毒,有的可燃,有的效率很低。主要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尽管用了100年之久,当出现了CFC和HCFC 制冷剂后,主要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还是当机立断,实现了第一次转轨第二阶段:从1930年至1990年,主要用CFC和HCFC制冷剂。使用了60年后,发现这些制冷剂破坏臭氧层。出于环保的需要,不得不被迫实现第二次转轨。 第三阶段:从1990年至今,进入以HFC制冷剂为主的时期。 二、关于臭氧层 臭氧(O3)是一种在地球大气中发现的气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当强烈的太阳紫外线造成氧分子破 烈时,就生成了氧原子。氧原子再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臭氧作为一种微量气体颁布在离地面 15-60KM高度的大气平流层。臭氧的这一分布区域就叫做臭氧层。 臭氧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吸收大气中的任何其他气体不能吸收的太阳辐射中波长在300mm以下的紫外线。尽管一定量的紫外线对生命来说是需要的,但是太多的紫外辐射却有不利影响。一些可能的不利影响包括: (1)使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 (2)使患白内障的机会增加。 (3)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4)降低农作物产量和使质量劣化。 (5)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莫利纳(M.J.Molina)和罗兰(F.S.Rowland)在自然杂志上指出,正在世界上大量生产和使用的CFCs,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在对流层分解,通过大气环流进入臭氧层所在的平流层,在短波紫外线UV-C的照射下,分解出Cl自由基,参与了对臭氧的消耗。图1为以CFC12为例的臭氧被Cl自由基消耗的过程。可以看出,CFC12分子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破裂,释放出Cl自由基,这些Cl自由基与臭氧发生反应,产生氧分子O2,Cl自由基只起催化剂的作用,在反应过程中并未消耗,因此单个Cl自由基可以通过成千上万次的这样类似的反应把臭氧转化成氧分子。1个CL自由基可以消耗10万个臭氧分子。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编号:AQ-JS-0819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 措施 Safe oper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氨(NH3)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使用。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对空气比重为0.5971,沸点—33.4℃,溶点—77.7℃。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28%,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5~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 一、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会制度、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 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 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 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

空调制冷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空调制冷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发表时间:2018-05-22T15:44:04.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纪鹏伟 [导读] 摘要:空调作为一种家用电器,由于制冷的能耗巨大,并且伴有必定环境污染,因而,为了改动这种现状,空调制冷技能的变革是不可避免且刻不容缓的。 广州科勒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空调作为一种家用电器,由于制冷的能耗巨大,并且伴有必定环境污染,因而,为了改动这种现状,空调制冷技能的变革是不可避免且刻不容缓的。考虑到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两大永恒主题,空调制冷技能在改善制冷技能的一起有必要要将绿色制冷技能的开展与运用放在首位。本文结合空调制冷原理概述和原理进行剖析,并对空调制冷技能的运用及开展现状深入探讨,剖析了空调制冷技能开展趋势,以供业内人士参阅。 关键词:空调制冷;技能现状;未来开展;趋势探求 1导言 空调制冷技能的开展进程与人们日子对天然环境的改动在必定程度上有着需求层面的辩证关系,跟着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缺少等社会危机的愈演愈烈,空调制冷技能也跟着人们对天然环境需求的变化而有了必定的改善和开展。在当时我国社会大转型时期,低能耗、绿色、环保等观念现已家喻户晓,这些观念融入空调制冷技能革新中,大大提高了空调制冷的效能。并且在空调制冷技能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空调制冷体系中空气源热泵技能、冰蓄冷技能以及太阳能制冷技能得到了开发并且开展迅速。因而,跟着社会开展空调制冷技能必定可以在节能环保、健康舒适以及更加智能化方面有所突破和开展。 2空调制冷原理概述 当时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空调首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热泵型空调器,一个是电辅热泵型空调器。这两种空调都是依托空气源热泵技能经过循环逆卡诺原理进行构建的,在空气源热泵技能的制冷进程中,经过自身搜集热量效率高的特色,将低温热源会集并整合形成高温热源。空气源热泵技能依托这样的特色不只被运用到制冷技能中,还被广泛运用到制热供水等方面。就空气源热泵技能的作业原理简略来说,制热形式下,室内是制热,室外是制冷;制冷形式下,室内是制冷,室外是制热。经过冷热的调换以及自身功率高效的特色逐步成为当时运用最为广泛的空调技能。就电辅热泵型空调技能而言,依然是对空气源热泵技能的运用,只是在设备中增加了电热元件以补偿热泵在制热作业中产热较少的现象。 3空调制冷的原理 空调制冷的原理就是以制冷剂为载体进行的能量交流。空调紧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进行紧缩,紧缩后的制冷剂将处于高压高温的状况然后被送入冷凝器中,气态的制冷剂经过散热处理后变成常温液态,之后液态制冷剂流入蒸发器之中,而空调吹出的凉风正是由于蒸发器而发生的,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后降温,空气中的水分会液化由管道排出,发生凉风由空调电扇吹入室内,之后整个进程循环。 4空调制冷技能的运用及开展现状 4.1空气源热泵技能的运用及开展 空气源热泵技能在构建的进程中运用了循环逆卡诺原理,具有以下特色:运用此技能开展的产品效劳规模广泛,温度规模是零下十度至零上四十度;不受恶劣气候比方狂风暴雨和暴雪等的影响,春夏秋冬都可以运用;节能环保,在空气源热泵技能的运用进程中,不排出任何的污染物,可以充分运用天然动力,将低温热源会集起来,然后进行整合,进而形成高温热源,完成供温暖供给热水等多重方针;此外,运用空气源热泵技能构建的体系具有集热效率高的长处。因而,空气源热泵技能具有效劳广泛、节能环保、集热效率高级长处,对空调制冷技能的运用和开展具有巨大的促进效果。 4.2太阳能制冷技能的运用及开展 众所周知,太阳能由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比较清洁、包含非常巨大的能量而备受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开展速度迅猛。而太阳能制冷技能在空调体系中开展趋势和远景都非常杰出,是当时空调制冷技能研究的亮点和热门。太阳能的节能环保优势现已非常明显,这儿就不再多说。除了这一优势,太阳能制冷技能在空调制冷的进程中选用的制冷剂对错氟氯氰,不会带来温室效应,也不会损坏臭氧层,这样可以大大下降石油化学燃料焚烧发电所发生的环境污染。此外,太阳能在数量和季节方面的供给与空调制冷体系的需求高度匹配。运用该技能可以将空调制冷体系规划成为多动力型,完成余热废气和天然气等的科学运用,从而在必定程度上优化空调制冷体系。当时常用的太阳能制冷空调首要有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空谐和喷发式太阳能制冷空调两种。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空调首要运用溶液浓度的变化取得冷量,再运用吸收剂吸收蒸汽。喷发式太阳能制冷空调首要运用坐落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吸收太阳能,然后增大压强,生成饱满的蒸汽,然后经过喷发嘴喷出,一起喷发器再次吸入气压比较低的蒸汽,完成空调的循环制冷。 5空调制冷技能开展趋势 5.1制冷质料 制冷剂技能的开展就我国当时的现状来说,依然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当时的制冷剂首要依托人工合成的氟氯昂和一些碳氢化合物作为制冷剂质料,这种制冷剂质料在运用进程中不只能耗巨大,形成资源的过度糟蹋,并且人工合成制冷剂自身就不利于环境保护,尤其是简单对大气臭氧层形成损坏。因而,在人们对环境保护越发重视的情况下,空调制冷技能在制冷剂开发方面开端向天然制冷剂方向改动。天然制冷剂现在面临的技能瓶颈在于设备产能低劣等问题,但从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技能成果来看,CO2和CH4有望替代当时的氟氯昂成为新式制冷质料,这将完成可再生动力的充分运用,对动力耗费以及环境保护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效果。 5.2太阳能制冷技能 太阳能制冷技能首要依托当时半导体技能的开展,并随之鼓起的太阳能半导体制冷技能,其首要的作业原理是经过太阳能电池组件,运用电池组件吸收热量所发生的直流电驱动制冷设备进行制冷。这项技能的发生与开发首要是为了应对当时较为严峻的资源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局势,如果这项技能可以大规模地运用于工业、效劳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多个职业,那对改善环境以及应对资源危机都有着很大的协助。因而,太阳能制冷技能的研制远景不可估量。 5.3冰蓄冷技能 冰蓄冷技能首要是家用空调以及大型场所的中央空调等设备的运用技能。我们都知道,空调的大规模普及使得空调所耗费的电能难以

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我国的冷冻冷藏行业通过几十年的进展已形成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并成为食品流 通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畜牧业生产、出口创汇及繁荣市场等做出了重大贡献。特不 是改革开放以来,消化和汲取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促进了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进一步进展。 一、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 (一)冷冻冷藏能力 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 多万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 50 万吨,国有冷库450 多万吨,大都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300 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国有企业从业人员达70 多万人,日冻结加工能力约9 万吨,日制冰能力约7 万吨,日贮冰能力约16 万吨。 (二)冷藏库的形式

我国冷藏库的单库规模,大型的每座容量0.5 万吨以上,小的为百吨左右。建筑形式大、中型冷藏库以多层建筑为主;小型冷藏库均为单层建筑。我国的各类冷藏库,不论规模大小或功能如何,以往均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筑,到目前这种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就以予制装配式冷藏库取代了其他方式建筑的冷藏库。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冷藏库是外贸系统于1973 年首先整座引进的,截止1985 年广东、北京等省市共约引进了40 座,总库容约为7.5 万吨装配冷库。近几年来我国聚氨脂和聚苯乙烯隔热板生产已形成规模产业,部分中小型冷库,特不是小型冷库都倾向采纳装配式的,其优点是施工周期短,安装调试方便。 (三)制冷设备 我国的制冷设备制造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展,差不多上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 部门和市场用户的需求。活塞式、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大型溴化锂吸引式制冷机等要紧产品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制冷设备产品已出口走向世界。在换热器方面,80 年代往常设计的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最新版)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78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最新版)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和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涉案氨制冷、爆炸极限、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三级教育、三同时、四不放过。 正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

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纵观制冷行业现状,结合对近几年发生的泄氨事故,尤其是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和山东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泄氨事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等原因外,涉氨制冷行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认识不足、实际工作重视不够:涉氨制冷行业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食品药品冷冻冷藏及科研乃至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安全管理技术和措施方面认识和重视不够。由于行业的发展过快和无计划性、地方政府搞形象和业绩工程、非国有企业经济挂帅,不懂技术、不讲科学,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计、安装、使用环节不连贯:虽然我国在氨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氨制冷系统的理论和综合性研究方面还很贫乏。即使在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方面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