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4-11-20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批准号:03JZD 003)资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宋 镜 明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宋镜明(1938-),男,湖南双峰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理论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研究。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日渐常新的重要课题。最根本的是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务必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民族特性,务必要有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是深刻总结和反思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20(2005)01-0021-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国内学术理论界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领域颇感兴趣的重要课题,不少学者围绕这个问题发表和出版了颇多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其观点有的基本相同或相似,有的则截然相反。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理论研究和党史研究工作者,

笔者在汲取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重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作一个系统的梳理,以求教于学界的师长和同仁。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讨论正题之前,先简要谈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样提出来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最先提出始于毛泽东。1938年10月14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上,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须

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第534页)

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翌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进一步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1956年9月,毛泽东同参加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拉丁美洲一些共产党的代表谈话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才“真正找到了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道路”[2]

(第133页)。这个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

·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8卷

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原始提法,但到建国初期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改成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同当年不提“毛泽东思想”一样,可能是为了避免误认为带有所谓民族主义的倾向,也是为了不让苏联和斯大林产生误解。其实两种提法并无实质上的不同,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则是毫无疑义的。所以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无论是党的文献还是中央领导人的讲话,都恢复了原来的提法。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显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我们基本上是采用张静如、鲁振祥的说法。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务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说,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不能机械地搬运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和外国经验,而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但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有些原理和结论不可能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时代和地域,必须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或丰富、补充。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人们用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学说。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第681页)“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第742-743页)列宁更加尖锐地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4](第162页)列宁说:“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4](第58页)只有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毛泽东说得好:“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这是一种幼稚者的蒙昧,我们对这些人应该作启蒙运动。”[5](第820页)我们党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否则,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和挫折。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也出现过挫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使其适合中国的情况,用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

第二,要带有民族的特性。即是说,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民族的表现形式,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在这个国度里,虽然无产阶级有很强的战斗力并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但由于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欧洲国家有很大的差别,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这块民族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就要解决一个中国化的问题。既要保存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又要在表现形式上使之民族化。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由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它也才能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但是,“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第534页)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在内容上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相结合,尽管这是主要的或基本的方面,而且在形式上还必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相结合,即吸取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营养。毛泽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他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表达了马列主义的精髓,释其最基本的原理原则,从而对马列主义作出了富有说服力的、有新鲜见解的充实和发展,使毛泽东思想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第三,要有新的理论创造。即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

第1期宋镜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3·

地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也就是不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上,而应不断研究时代的主题,不断总结实践的经验,使之理论升华,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实践中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6](第296页)“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7](第292页)因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些理论成果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它们都是发展着和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8](第16页),事实上也是如此。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理论观(包括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以及许多新的执政理念,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理论的创造也永远不会完结。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9](第270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特地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郑重而明确地指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6](第111-112页)实际上,这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的雏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有其极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客观要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挽救国家的危亡,改善自己的处境,英勇地奋斗了几十年,为什么不见成效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苦恼。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人民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10](第1470页)究竟怎样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呢?中国人民的出路在哪里呢?中国的先进分子面临着这些问题。他们在苦闷中继续勇敢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普遍真理。从此,中国革命就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五四运动为标志,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经过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马克思主义逐渐在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在这个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才能找到出路。

“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5](第1093页)但是,旧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势力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

·4·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8卷

不平衡,半封建经济占优势,阶级构成两头小,中间大,这就规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而且在一定时期中,一定程度上还有资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并且无议会可利用,由此规定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革命的主要阵地是农村,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种历史条件表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必然会有许多不同于外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1](第248页)列宁也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我们“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4](第274-275页)。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己的实践取得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经验,就是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决不能躺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中的某些个别字句及个别论断上。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社会历史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再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来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的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1927年革命失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党的组织也大都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党员的成分自然也以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占大多数。党的无产阶级组织基础十分薄弱。这种由中国国情和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所造成的党的组织构成的特殊性,又带来了党的建设的特殊性。如何把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员占大多数的党,建设成为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我们党当时突出的、首要的问题。而这是工业发达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所不曾遇到的问题,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问题。无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斯大林,都主张应以城市工业无产阶级为主要成分和基本核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切文献中,一讲到党的性质,一讲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都总是同城市产业工人联系起来的。这表明,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分占大多数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能否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确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极其艰巨的任务。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这个问题的解决,靠背诵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一般结论和照抄照搬外国党和革命组织的经验,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运用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建设的问题,创造出适合中国特点的建党理论[12](第175页)。这再一次说明,党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在必然。

(二)深刻总结和反思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必然结论

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既有过几度辉煌的时期,也有过一些惨痛的教训。就教训而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连续发生了三次“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即教条主义错误,它比立三路线的“左”倾更坚决,更“有理论”,气焰更盛,形态也更完备。他们总是披着“马列主义理论”的外衣,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在所谓“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武断词句下,极力吹嘘同事实完全相反的中央领导路线的“正确性”及其所谓“不朽的功绩”,完全歪曲了党的历史。其结果适得其反,最严重的是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革命根据地损失90%,白区党的组织损失100%。使我们的党和红军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惩罚,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第三次“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特别突出地表现为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特点,是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它不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认真研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过去和现在,认真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作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再在群众的实践中去考验这些结论是否正确;相反地,它是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若干个别词句搬运到中国来当作教作,毫不研究这些问题是否合符中国现时的实际情况。因此,他们的理论和实际脱离,他们的领导和群众脱离,他们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自以为是,他们自高自大,夸夸其谈,害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

第1期宋镜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5·

必然的了”。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根本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才能互相联系呢?毛泽东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对此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符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5](第820页)

在社会主义建设阔步前进的时期,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党和毛泽东“左”的指导思想愈益严重。由于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思想严重地泛滥开来。其结果是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特别是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左”倾错误论点,被康生、陈伯达之流概括成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其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它对当时中国的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历史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3](第87页)这难道不是再次反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吗?

我们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过去的教训,也是重要的反面经验。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此都作出了深刻的总结。早在党的八大开幕会上,毛泽东郑重地指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2](第116页)党的十二大开幕时,邓小平再次深刻地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第3页)这也是郑重的结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14] (第495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深刻总结和反思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必然结论。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7](第213页)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要求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我们党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轨道上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也迫切需要更加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总之,要创造性地进一步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样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就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更要着力在新的实践中正确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讲过,其他社会

·6·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8卷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7](第258-259页)。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特定的科学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日渐常新的重要课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则是薪火相传,前后相继的三代核心人物。完全可以说,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当然,没有后者,前都也就停止了生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这样,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A].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宋镜明,等.毛泽东建党科学体系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5]张静如,鲁振祥.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人民日报,1995-07-25.

(责任编辑叶娟丽) Consideration on Marxism Chinese-Charaterization

SONG Jing-ming

(Scho ol of Politics&Public Ad ministration,Wuhan U niversit y,W uhan430072,H ubei,China) Biography:SO NG Jing-ming(1938-),male,Professor,Doctoral supervisor,School of Politics& Public A dminist ration,Wuhan U niversity,majoring in the history and con st ruction

of the C PC.

Abstract:Marxism Chinese-Chara teriza tion is an impor tant proble m w hich re main s vig orous and new w ith each passing da y.This paper con siders the meaning in M arxis m Chinese-Charaterization is t o integrat e Marxism w ith Chinese concrete pretice in essence,m akes Marxism w 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and must have ne w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T his paper expounds thoroughly on the historical ine vitability on M arxism Chinese-Charaterization,thinks Marxism Chinese-Chara teriza tion reflects the hist orical inevitabilit y and objectiv e needs o f Chinese rev 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第1期宋镜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7·K y w rds:M arx s m;Ch nese Char teri atio;cons dera ion

·

8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8卷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中国化反思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彻底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点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并且这种反思又直接构成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反思的辫证运动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性运行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等特点在理论的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具体的丰富性、鲜活的生命力、内在的调节与发展的机制等独特的理论品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内在的直接根据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与证明,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科学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面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既是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和基

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与现实国情寻找“结合点”与“平衡点”的关键环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既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具体化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基本特点,进行“中国化”反思的具体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定义为三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二是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辩证法;三是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由此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根据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化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仅仅由其理论的内在逻辑特性决定是抽象的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历史性的具体化的证明、充实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和永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转自安徽立知教育 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实行改革开放c.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 A.改革开放B.实事求是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9.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是( ) A.党的十三大报告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二大报告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6.【答案】 D 【解析】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答案】 B 【解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在这一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故答案为B项。8.【答案】 D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9.【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故答案为D项。 10.【答案】B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执政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的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有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5).公有制经济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 当代重大问题研究 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与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与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 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就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与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与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与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与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与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选题七: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相互关系研究 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选题八: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研究 深入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探索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政策措施。 选题九: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推进改革开放研究 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考。 选题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 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以及各部门法律如何协调推进。 选题十一: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构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在哪提出的? 答:1936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事实就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几部分? 答: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7毛泽东在哪一本著作里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科学解释?《改造我们的学习》 8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有,农民阶级,如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如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如黄花岗起义;而新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有国民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就不必细说了。 2,革命纲领的不同,旧民主时期主要是着眼于土地问题,在新民主时期则触及到民主权利的争取; 3,时代不同,旧民主革命是在五四运动之前,新民主革命则在其后。 4,指导理论的不同,旧民主时期是以农民意识和地主阶级意识为主要指导;新民主时期主要以资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 党的建设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党的政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浅析

————————————————————————————————作者:————————————————————————————————日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浅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涵盖着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取得斐然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如研究范围过窄、研究维度不平衡、研究成果重理论轻实效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长时段工程,因此,应结合其研究现状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探索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引领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理论成果;实践Analysis of the study situation of the Chinesization of Marxism Abstract:Chinesization of Marxism is a huge project, which encompasses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spects. So far, the study of Chinesization of Marxism has gained good grad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range of study is narrow, the dimension of study is unbalanc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ory and so on. Chinesization of Marxism is a long-term project, we should improve the stud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study,exploring china-styled Marxism theoretical results to lead the new period’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nesization of Marxism;study situation;Theoretical results;Practice 中国共产党伴随着探寻正确指导思想诞生,成立伊始,它就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唯一能够引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的正确指导思想,自党的成立到现当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守的使命。紧抓着与时俱进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程中不断成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论文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一精辟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觉醒。然而由于毛泽东的地位和所处环境的限制,他的全新思想没有能够在党内起到决定作用,在当时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内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神圣化倾向,本本主义依然在党内屡屡泛滥成灾,终使土地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红军被迫长征北上。“左”倾错误领导不仅使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广大苏区几乎全部丧失,而且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又几乎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不平凡经历,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的基本出发点。长征开始后,围绕着红军的战略方针,在党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实质,就是要不要实行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指导方针。在长征途中,通过胜利和失败的尖锐对比,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方向逐渐为党内的多数同志所认识。“从黎平往西北,经过黄平,然后渡乌江到达遵义,沿途争论更烈。在争论的中间,毛主席又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反对“左”倾教条主义之时,党和红军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会议以革命的全局和党的根本利益为重,集中全力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使党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首先转入马克思主义轨道。会议对李德和博古的批判,始终限制在党内斗争的范围,一方面,对他们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严重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有说服力的批评,取消了他们对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另一方面,没有单纯追究个人责任,在进行严肃批评之后,博古在党内不再负总的责任,但仍保留在中央领导核心内。这样就集中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将政治路线问题留待以后时机成熟再逐步解决。既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在改组中央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不可战胜的强大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长征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在长征中实现了党的历史性转折,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历史地看,包括长征在内的党在各个时期的成败得失,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上的成功与失误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要解决中国的问题,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红军长征所蕴含的历史启示,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长征为毛泽东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得到检验,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正是通过惊心动魄的长征风云,毛泽东被全党推举到党和红军实际的领导核心位置上。“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这句话道出了全党全军经过长征而形成的坚定共识。如果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原本是一种不幸,那么,在这一不幸之中的万幸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问题和指导理论终于在全党范围内得到了解决。 1938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即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1938 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并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也就是说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适应中国国情,特别是要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因为从文化形态上看,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它的思维模式和理论特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特点有差异的。只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文化改造,使其理论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使之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才能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才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冲突、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从文化视角进一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及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蔡心,2010)。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讲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一、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经验 三、正文: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意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 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 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 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 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 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你怎样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之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