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财政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总结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P25)

答: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的职能,①实现对收入的分配,主要是税收;②支出分配状况的调整,主要是

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

策的扩张与收缩熨平波动,减免危机。

二、简述财政支农的几种方式选择。(P82)

答:财政支农方式可以分为市场政策、直接补贴、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1)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保护性收购价格政策,来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2)直接补贴政策。

(3)政府公益服务。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公益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咨询、培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服务于农村区域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筹资来源。(P82)

答: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

(一)政府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将一部分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投入

到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二)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

在国家财力不足、居民储蓄充裕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方式尤为适用。

(三)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与运用效率。

(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的项目安排的融资。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常见的运作方式包括BOT方式、TOT方式、ABS 方式和PPP方式。

(1)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2)TOT方式,即移交----经营----建设

(3)ABS方式,即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4)PPP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四、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P116)

1、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税收庇护)

2、税率式(优惠税率)

3、税额式(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4、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P134)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是: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再分配政策力度越大,财政收入规模就越大

(3)价格因素:价格总水平升降影响财政收入、税收制度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变化影响财政收入

(4)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因素等

六、简述课税原则的现代观点。(P162)

(一)税收的效率原则:行政效率、经济效率

(1)税收的制度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

(2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要有利于经济发展

(3) 税收中性, 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效率,而要减少超额负担就应尽可能保持税收中性(二)税收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1)受益原则,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来纳税;享用份额可分解才能应用。

(2)能力原则,征税以支付能力为标准,包括:

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

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

(三)税收的经济稳定与增长原则

七、简述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P175)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高效率。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同时高税率会存在过多减免和扣除,造成不公平。

2. 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不同税率,如A,B两点。适度的低税率短期看可能减少税收,但长远则可以扩大税基,从而有利于收入增长。

3. 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在实践中少见,但是可能的,如Q点为最佳税率,但不一定是50%。

4. 曲线上半部分为“课税禁区”。

S

八、税负转嫁有哪几种形式?(P181)

依据税负转嫁的不同途径,税负转嫁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种:前转、后转、消转、转换、税收资本化。

1、前转,主要转嫁途径,是指卖方通过提高所售产品、服务或要素的价格,将一部分或全部税负转移给买方的活动。最普遍的转嫁方式

2、后转,即买方通过降低购买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卖方的活动。

3、消转,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抵消税负

4、转换:资本长期流动

4、还有税收资本化

5、税收资本化:应税物品交易时,买主将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中作一次性扣除

九、影响税负转嫁和归宿的因素(P182)

答:在市场机制下,影响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因素包括: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征收商品的

市场价格,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课税制度

(老师课件上只有两点)

(一)价格影响税负转嫁的首要因素。税负转嫁的实现及实现程度必然要受价格变动可能性条件的约束。

(二)商品供求弹性

——从需求弹性分析,商品需求弹性与转嫁成反比关系。

——从供应弹性分析,商品供给弹性与转嫁成正比关系

十、论述税收的经济效应。(P186)

答:1.宏观经济效应作用机制---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表明的事税收变动对GNP影响程度,其中负值说明GNP与税收变动相反;政府增税时,GNP减少,减少的程度为税收增量的c(1-c)倍;政府减税时,有利于经济增长;

税收乘数小于公共支出乘数,说明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作用小于公共支出政策。

2.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1)税收的收入效应,指由于征税改变人们的收入水平,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收入效应不会导致经济无效率,只是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

(2)税收的替代效应,征税或增税影响相对价格,从而促使人们以某种消费或活动方式取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方式。

十一、简述公债的功能(P256)

答:公债的功能主要包括(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公债更被看作是在赤字财政的情况下,稳定经济、提高就业水平和缓解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

(2)调节经济的功能。公债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调节投资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配合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通量;调节社会总供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十二、论述公债的货币供应效果(P274)

第一种情况: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中央银行承购,财政部把所得款项存入商业银行。这实质上是向银行透支。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以支付向财政部购买的债券,财政部把借到的钱存入商业银行逐步支用,从而使商业银行增加了存款余额,据此可以贷出更多的钱给企业,结果货币供应量因此而扩大。

第二种情况: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商业银行承购,财政部把所得的款项复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承购财政部的公债与中央银行承购财政部的公债其不同之处在于:商业银行必须用存款余额来购买,而中央银行则是靠发行货币,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之后存款余额减少,但由于财政部把所得款项复存入商业银行,结果货币供应量一增一减等于未变。

第三种情况: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商业银行承购,财政部把所得款项存入中央银行。债券发行与第二种情况相同,即商业银行承购财政部的公债,银行存款余额因之减少,财政部可能因为所得款项暂不支用或出于其他政策性的考虑,将所得款项转存中央银行,由于中央银行不直接从事存贷业务,所以货币供应量减少。

四种情况: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中央银行承购,所得款项财政部存入商业银行,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发生债券业务往来。这种情况是第一种情况的发展。第一种情况会使货币的供应量扩大,而第四种情况由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有债券往来,如果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

出售债券,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会因之缩小;如果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进债券,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会因之扩大。据此,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形势需要来调节货币的供应。

据上述分析,公债的作用已不仅仅在于政府聚集资金方面,它对于货币供应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三者之间的进与出会对银行存款余额的收缩产生影响。(划线文字为答题要点)

十三、简述复式预算的优缺点(P286)

答:复式预算的优点:(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2)复式预算使政府预算不再受传统的收支平衡观念的束缚,有利于政府按照经济周期来安排政府资本性支出,便于对经济进行有选择的宏观调控。(3)在复式预算结构下,公债是资本预算的主要资金来源,公债与政府投资政策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稳定,有利于和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

复式预算的缺点:(1)在收支性质划分上的交叉,为预算编制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2)复式预算制度对财政赤字的反映比较模糊。(3)复式预算易产生政府资本支出过度膨胀的现象。

十四、简述政府预算局部调整的几种方式(P291)

在预算调整过程中,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面调整;另一种是局部调整。

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或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以及对原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行较大调整时,就有必要对政府预算进行全面调整。

局部调整是政府预算在执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动用预备费、预算的追加或追减、经费流用、预算划转等方式。

十五、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内容。(P307)

答: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发展要求,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十六、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预算、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四种。

十七、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P332)

答: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二者的特点所决定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采取的措施不同,所起作用的猛烈程度不一样。

2、政策效应的时滞不一样。

3、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也不一样。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不能相互完全替代,只有经过慎重选择,将他们配合起来运用,才能产生教好的政策效果。

十八、简述分税制的内容。

答:(1)分税,即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2)分权,即税收的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3)分征,即分别建立中央税与地方税各自独立的征收系统。(4)

分管,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分级预算,分别管理各自的收入。

十九、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的效果及配合方式的选择。(P333)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及其效果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即所谓“双松配合”。

(2)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即所谓“双紧配合”。

(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或者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即所谓“松紧配合”。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

(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G↓→r↓和Y↓;△M↓→r↑和Y↓。

(3)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G↑→r↑和Y↑;△M↓→r↑和Y↓。

(4)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G↓→r↓和Y↓;△M↑→r↓和Y↑。

(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选择

1、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取得的政策效果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经济所处的状况来决定。

2、从西方来看,其政策搭配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1)考虑需求总量管理,即考虑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以扩大或缩小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而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2)考虑需求结构管理。

二十、论我国分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财政学论述题

财政学论述题 一、简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答: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实现优化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实现稳定与发展智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二、论述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答:1.经济性因素:国家经济干预、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波动等。 2.政治性因素:国际政治的复杂化和国家职能的扩大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与环境保护压力、社会福利改善、社会分工的复杂 化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三、论述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社会产品越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越高。二者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财政反复强调的原理就是经济决定财政。没有发达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充裕的财源。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指通过分配机制的调节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一国的分配制度又是集权还是分权的政治体制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而言,政治体制倾向于集权的,其收入规模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由于一定量的财政收入,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价格变动会引起GDP分配的变化,进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 四、简述税收的公平原则

财政学考试——解释与论述题(10套合集)

简释题 市场机制:能够引起某种经济运动或发挥某种经济功能的市场装置或市场系统。市场失败: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 财政职能:指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客观上具有的功能,是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公共选择理论:是关于公众偏好表达以及在政治程序或选举过程中依据公众偏好有效选择公共商品并决定公共商品效率规模的理论。 外部效应: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行政管理支出:指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劳务而安排的支出,即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等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耗费的资金总和。 税式支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是对减税.免税.退税.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措施的统称。 国防支出: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其目的在于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保障领土完整.安全和主权不受侵犯。 事业支出: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社会性支出:是政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平而提供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如科教文卫.环保和社会保障支出。 购买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如国防.行政支出和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专项补助:又称为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 公共收费: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公用设施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或管理对象收取的费用。 混合经济:是政府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综合经济模式,即“在大量私人企业从事其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政府经济行为;另外.政府还采用规章.税收.补贴等手段有意或无意补贴等手段有意或无意的改变私人部门的行为。” 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帕累托改善:即在一部分人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经济人”假说:经济人都是利己的,其行为动机都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但对社会财富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 功能财政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提出的财政理论。强调财政预算应从其对经济的功能着眼,而不应仅仅注重其收支是否平衡。 论述题 试述社会性支出的对象与方式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 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 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 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 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 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市场是 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 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各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 “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就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手牵动着 去实现社会福利。简而言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帕累托效率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 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 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 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 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 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 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 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 固有的缺陷,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 当等,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核心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 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 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 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 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 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 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 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 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 品中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 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 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6.试述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答:一般来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 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 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去探讨:一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 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 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 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财政领域,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将统治者个人及 家族的需要同社会公共需要区分开来,并为公共需要提供了显示或决定的途径。但 是,代议制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共需要的真谛,通过这一制度满足的公共需要确有一 些是“公共的”,但同时通过这一制度也将公共需要向那些操纵国家预算审批过程的 阶级或集团倾斜。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经济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社会公共需要能够充分显示它的本来面貌,并通过不断完善 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给以保证。 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 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就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 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于是才产生财政这种特殊的经 济行为和经济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对财政与国家的关系都有明确的论证:“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财政首先是作为经济范畴加 以研究的,所以财政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经济与政治 本来就是不可分的,而财政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与政 治的关系更为紧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学则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综观当今西方国家的财政学,也都是十分重视 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甚至将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 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们将政府经济活动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特 殊的经济领域而加强了研究力度,特别是从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 性,从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8.试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 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 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 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财政体 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首先是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 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的一切 活动都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征税、依法拨付支出、依法实施财税政策,同时财政活 动还必须增强透明度,便于立法机关、审计部门和人民大众的审查和监督。 9.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答: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 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和发展。这里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财政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总结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P25) 答: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的职能,①实现对收入的分配,主要是税收;②支出分配状况的调整,主要是 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 策的扩张与收缩熨平波动,减免危机。 二、简述财政支农的几种方式选择。(P82) 答:财政支农方式可以分为市场政策、直接补贴、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1)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保护性收购价格政策,来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2)直接补贴政策。 (3)政府公益服务。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公益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咨询、培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服务于农村区域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筹资来源。(P82) 答: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 (一)政府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将一部分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投入 到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二)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 在国家财力不足、居民储蓄充裕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方式尤为适用。 (三)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与运用效率。 (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的项目安排的融资。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常见的运作方式包括BOT方式、TOT方式、ABS 方式和PPP方式。 (1)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2)TOT方式,即移交----经营----建设 (3)ABS方式,即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4)PPP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四、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P116) 1、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税收庇护) 2、税率式(优惠税率) 3、税额式(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4、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P134)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是: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P25) 答: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的职能,①实现对收入的分配,主要是税收;②支出分配状况的调整,主要是 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 策的扩张与收缩熨平波动,减免危机。 二、简述财政支农的几种方式选择。(P82) 答:财政支农方式可以分为市场政策、直接补贴、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1)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保护性收购价格政策,来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2)直接补贴政策。 (3)政府公益服务。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公益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咨询、培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服务于农村区域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筹资来源。(P82) 答: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 (一)政府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将一部分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投入 到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二)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 在国家财力不足、居民储蓄充裕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方式尤为适用。 (三)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与运用效率。 (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的项目安排的融资。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常见的运作方式包括BOT方式、TOT方式、ABS 方式和PPP方式。 (1)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2)TOT方式,即移交----经营----建设 (3)ABS方式,即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4)PPP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四、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P116) 1、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税收庇护) 2、税率式(优惠税率) 3、税额式(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4、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P134)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是:(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再分配政策力度越大,财政收入规模就越大

《财政学》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财政学》习题、答 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财政学简答题

《财政学》简答题(5个) 1、财政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机制和手段 资源配置目标:效率(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效率)——衡量指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或景气指数,我国采用GDP增长率。 机制和手段: 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 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效率(支出、税收、管理) 收入分配目标:公平 机制和手段: 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②规范工资制度:公务员、事业单位 ③加强税收调节 1.征收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遗产与赠与税,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2.征收企业所得税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征收资源税调节级差收入 ④安排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等,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⑤增加公共投资,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2、收集日常经济生活中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试用财政学原理进行分析 3、公共产品特征 ?非竞争性(Non-competition):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若按边 际成本定价就得不到最大利润——导致私人不愿提供 ?非排他性(Non-exclusion):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时并不排除他人同时使 用,即无法在技术上阻止不付费的人也使用;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阻止,但阻止费用太高而不可能被采用——导致免费搭车 4、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是公共提供:税收弥补。成本为税收成本和税收的效率损失 二是市场提供:收费弥补。成本为收费成本和收费的效率损失 三是混合提供:部分拨款或补贴。为提高使用效率和减轻政府负担,多数混合品采用这种方式 ?从各国实践看,有效提供方式有: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5、衡量财政支出项目效益的主要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二)最低成本法 6、反映财政支出增长变化的指标及含义 1、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比上年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比 7、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包括的内容 性质: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是国家执行

财政学论述题

第一题:财政发展农业投资支出的必要性和投资重点 农业财政投资是指财政用于扶持、发展农业方面的支出。农业是财政投资的另一个重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一。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1、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 2、农业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 3、农业是风险产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生产难免有周期波动。 4、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 二。农业发展与财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以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的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稳定,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稳定农业,并进一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必须广泛介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置于政府的高度关注之下。 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资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是财政投资范围具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三是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四是财政投资虽然是必需的,但一般占农业投资总量的比例较低。 按照我国统计口径,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基建拨款、农业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及农村救济费等支出。从我国实际来看,农业基建拨款和农业事业费构成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主体,这两项支出之和一般占同期财政支农支出总额的80%左右。 第二题如何提高混合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混合公共物品指的是属于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某些特性。 a私人产品也并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也并不一定要求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 b公共部门要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该产品或服务。 提供方式有: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民主与法治制度,维持政府官员的廉洁。这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前提。 2.改革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对那些由市场供应更具有高效率的公共物品,在政府进行必要的管制的条件下,交由市场去供应。 3.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提高供给效率。 4.改进公共物品供给部门负责人的任命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5. 改进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评价指标。从实际出发,努力改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公共物品的供给部门提高效率。 第三题论述影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因素 财政收入能有多大规模,能以何种速度增长,不是或不完全是以政府的意愿为转移的,它受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a、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最根本的因素,对其起基础性的制约。 b、技术进步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内因,它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源泉。 (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为结果,使GD P加快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财源。 (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比重扩大,为财政收入的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二、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WK-财政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3)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4)税源普遍,课税有弹性5)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 2.简述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决策失效。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利而发生的寻租行为,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化公为私,受贿索贿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提供信息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形式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都是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一担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如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等。 3.简述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答: 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需要和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即不具有分割性。2)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即不具有排他性。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要付出代价。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4.简述财政补贴的作用。 答: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1)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最新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财政学简答答案 1.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根据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中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划分,社会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称为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则称为私人产品。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任何影响,也无法独占对这种产品和服务,无法阻止他人对同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私人物品则恰好相反,当某一个人消费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其他人就不可能再享受到这项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效用,同时,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组织其他人该项产品或服务。 2.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纯公共产品比较适合公共生产与政府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产品只能进行公共产品和唯一由政府提供,换言之,许多公共产品尤其是混合产品也可以由私人生产和市场提供,或者采用私人生产政府提供的方式,或者采用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方式。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点,由市场提供确实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中,尽管也可以由市场提供,但政府仍处于核心主体地位,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必然要通过公共支出和税收来实施,所以换言之,公共财政是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和主要来源。 3.试述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起作用的机制。 答:财政收入具有弹性,有收敛经济的作用,而财政支出有扩张经济的作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发挥的作用于经济变化的作用是相反的。经济情况好,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有可能减少,会使过热额经济有所收敛;反之,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有可能增加,会使萧条的经济有所复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自发发生的,不管掌管财政预算的人是否认识或承认它的存在。 4.资源配置中政府可能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治失灵是指由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缺乏竞争压力。由于政府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造成社会上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提供的混乱。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不能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过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试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答:首先,行政管理支出属于公共支出。其次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再次,行政管理支出具有稳定性。最后,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难以考核。6.试述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 答:由于科教文卫支出在短期内并不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因而长期以来将其视为社会消费支出,并主要由财政支出保证。但随着教科文卫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日益增强,也体现出非社会消费性的一面。现代社会中,许多国家,经济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对科学教育的支出视为一种投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教育支出具有生产性的特征。文化卫生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虽然是以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身体素质为基本目的,但也能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从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考虑,科教文卫并非纯

《财政学》考试参考题目(简答辨析论述)

《财政学》考试参考题目简答题: 1.什么是财政研究对象? 2.什么是财政职能? 3.什么是公共产品? 4.什么是外部性? 5.什么是市场失灵? 6.什么是政府失灵? 7.什么是基尼系数? 8.简答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9.简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10.简答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11.什么是起点公平? 12.什么是过程公平? 13.结果公平中包括哪些观点? 14.平均主义的观点是什么? 15.功利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什么? 16.罗尔斯的政策主张是什么? 17.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哪些? 18.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哪些? 19.什么是寻租行为? 20.什么是内部性? 21.什么是公共选择? 22.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包括哪些?

23.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定义)? 24.税收存在的依据是什么? 25.税收原则是什么? 26.什么是税负转嫁? 27.商品税都包括哪些? 28.什么是行为税? 29.行为税包括哪些? 30.衡量财政支出的指标都有哪些? 31.什么是购买性支出? 32.什么是税权? 33.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34.所得税包括哪些? 35.衡量财政收入的指标有哪些? 36.什么是宏观税负? 37.什么是微观税负? 38.什么是用脚投票? 39.什么是财政分权? 辨析题: 1.私人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私人产品。错 2.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错 3.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分配就越公平。错 4.罗尔斯主义的选择结果必定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错 5.以权谋私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错 6.一般来说,正的外部性会导致产品供应量过度,负的外部性往

往表现为产量供应不足。错 7.单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对 8.公共选择理论的中心要点在于将经纪人作为最基本的假设,贯穿到对政府机制活动的分析中。对 9.所得税和消费税都属于直接税。错 10.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及不动产税。对 11.累进税率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对 12.直接税易转嫁而间接税不易转嫁。错 13.流转税比所得税更容易转嫁。对 14.消费税顾名思义就是对所有的消费品征收的税收。错 15.税收是政府调解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错 16.甲每月收入2500,乙月入500,有人认为这种收入分配是公平的,因为甲为生产所做的贡献是乙的5倍,持这一观点的人所说的公平指的是起点是公平。这句话对吗?错 17.基尼系数是以起点公平作为公平的含义。错 18.行政垄断属于市场失灵表现。错 19.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当中提出的政府职能之一是进行收入再分配。错 20.政府失灵包括消费者偏好不合理。错 21.公共产品在消费中可进行数量上分隔。错 22.提供给贫困者的免费食品属于公共产品。错 23.政治市场中行为主体与经济市场中行为主体的动力是一致的。对 24.征收消费税的产品不需要再缴纳增值税。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