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_固耦合振动特性

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_固耦合振动特性
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_固耦合振动特性

第28卷第2期 V ol.28 No.2 工 程 力 学 2011年 2 月 Feb. 2011 ENGINEERING MECHANICS

186

———————————————

收稿日期:2009-07-09;修改日期:2010-03-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8077);兰州理工项目博士基金项目(SB04200802);兰州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Q200809);

甘肃省建设厅科技攻关项目(JK2008-28);甘肃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0803-10)

作者简介:*程选生(1972―),男,甘肃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流-固耦合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 cxs702@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34125.html,); 杜永峰(1962―),男,甘肃人,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的研究(E-mail: dooyf@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34125.html,).

文章编号:1000-4750(2011)02-0186-07

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特性

*

程选生,杜永峰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兰州 730050)

摘 要:针对无旋、无粘和不可压缩的理想液体,根据Winkler 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建立了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系统的振动方程。为简化计算,根据梁的振型函数和频率方程,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来处理,利用振型函数的正交性求解了Winkler 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频率。最后,为便于工程应用,结合工程实际讨论了无量纲参数对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振动频率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工程结构中矩形贮液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弹性地基;矩形;贮液结构;弹性底板;液-固耦合;振动特性 中图分类号:TU357; TU311.3 文献标识码:A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RECTANGULAR LIQUID-STORAGE STRUCTURES CONSIDERING LIQUID-SOLID

COUPLING ON ELASTIC FOUNDATION

*

CHENG Xuan-sheng , DU Yong-fe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

Abstract: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rrotational, inviscid and incompressible ideal liquid, and according to a liquid-solid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model of rectangular liquid-storage structures on a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the vibration equation of rectangular liquid-storage structures considering liquid-solid coupling i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calculation, the three-dimension problem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one-dimension by the mode shape function and frequency equation of a beam. The liquid-solid coupling vibration frequency of rectangular liquid storage structures on the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is obtained through using the orthogonality of vibration mode functions. Finall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on the liquid-solid coupling vibration frequency of rectangular liquid-storage structures is discussed consider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Thusly, the theory base about the design calculation of the rectangular liquid-storage structures is provided for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

Key words: elastic foundation; rectangle; tank; elastic soleplate; liquid-solid coupling;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随着城市和工业建设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型钢筋混凝土矩形贮液结构的建设日益增多。这类结构在长周期地震波的作用下,

液面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晃动。现有文献已对刚性矩形贮液结构的液面晃动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诸如,王照林等[1

―2]

分别对失重时方形贮液容器内液

工程力学 187

体的自由晃动和微重情况下带有隔板的球形贮箱内液体的晃动特性进行了研究,Choun等[3]对具有水下挡块的刚性矩形贮液结构进行了晃动特性分析,Ikeda等[4]对刚性矩形贮液结构由于水的晃动所引起的非线性振动进行了分析,Warnitchai等[5]对具有阻尼装置的刚性矩形贮液结构进行了晃动特性分析,陈科等[6]针对刚性矩形贮箱进行了非线性晃动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岳宝增等[7]研究了带有弹性隔板的圆柱形贮箱中液体的耦合晃动问题,程绪铎等[8]研究了带弹性隔板的矩形贮箱中液体的耦合晃动问题,张素侠等[9]针对矩形弹性壳液耦合系统进行了模态试验,刘习军等[10]进行了重力波分析,傅衣铭等[11]进行了弹性底板矩形贮箱流固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分析,程选生[12]针对钢筋混凝土弹性壁板进行了液动压力计算,并针对钢筋混凝土弹性顶板和弹性底板进行了液-固耦合振动分析。这些研究对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分析典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本文针对Winkler弹性地基和理想液体的情况,考虑底板的弹性建立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振动方程。为使结论具有广泛性,引入无量纲参数建立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根据梁的振型函数和频率方程得到Winkler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自振频率。结合工程实际,讨论无量纲对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工程结构中矩形贮液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液-固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和

基本方程

1.1分析模型

根据现有文献[13―14],当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不小于100kN/m2时,矩形贮液结构的底板可采用构造底板,底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常用150mm―200mm,并在底板顶面配置不少于φ8@200的钢筋网。可以看出,底板的刚度远远小于壁板的刚度,因此,为简单起见,视壁板为完全刚性,构造底板为弹性。

如图1所示的矩形贮液结构,OXYZ为惯性坐标系,oxyz为连体坐标系(其坐标原点根据分析问题的方便来定),V为液体域,S f0为静止的液体表面,S f为液体的自由表面,S为液体与贮液结构壁板的接触面,

d

S为液体与贮液结构底板的接触面,

w

ρ

为液体的质量密度,

c

ρ为贮液结构的质量密度,液体的深度为H。假定贮液结构内的液体是理想(忽略粘滞力的影响)、无旋(忽略角速度的影响)和不可压缩的。

图1物理模型

Fig.1 Physical model

1.2 基本方程

设沿x、y、z方向流场内一点的速度分量分别为u、v、w,速度势函数为(,,,)

x y z t

?。

根据速度分量和势函数间的关系:u

x

??

=

?

v

y

??

=

?

、w

z

??

=

?

,则由连续性方程为[15]:

0 w w w w

w

u v w u v w

t x y z x y z

ρρρρ

ρ

??

???????++++++=

??

???????

??

考虑到不可压缩的(

w

ρ为常量)条件,从而有:

2(,,;)0

x y z t

?

?=,在V内(1) 其中,2(,,;)

x y z t

?

?=

222

222

x y z

???

???

++

???

液体自由表面的方程为:

(,;)(,;)0

f

S x y t z x y t

η

=?=(2) 其中:(,;)

x y t

η为液体的表面波函数。

由流体力学理论[16],设p为液体压力,则理想

无旋有势流体的兰姆——葛罗米柯方程为:

1

()0

2

w

p

gz

t

?

??

ρ

?

+???++=

?

(3)

其中,

x y z

???

?

???

?=++

???

i j k。

如设σ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则由式(2)和式(3)可知,自由面的动力学条件可表示为:

1

()0

2

w

g

t

?σκ

??η

ρ

?

+???+?=

?

(4)

188 工 程 力 学

其中:

222ηηηηηηηηηκ+++?=

自由面的运动学条件可表示为:

0t x x y y z

η?η?η???????++?=?????? (5) 考虑到常见液体的w

σ

ρ很小[17],约为10?5,故为

简单和工程实用起见,忽略表面张力σ的作用。另外,忽略式(5)的二阶微量,由式(1)、式(4)和式(5)得:

22(,,)

0z x y t g z t η??=??

??+=??

???? (6) 为便于分析,如图2所示,取oxyz 为坐标系,设贮液结构的长为b ,宽为a 。

图2 简化模型 Fig.2 Simplified model

由于贮液结构的壁板为刚性,故液体在贮液结构的壁板处的边界条件为:

000;

0x y x a

y b

x

y

?

?====??==?? (7)

液体振动的初始条件为:

00

0 ,

t t t t t x y

z

t ???ηη=====????=

=

=????????=???

= (8)

根据Bernoulli 方程,底板的液动压力为:

(,,;)w

d w z H p x y z t t ?ρ=??=?? (9)

则弹性底板在弹性地基上的运动控制方程为:

24

2w z H w D w m kw t t

?ρ=?′??′′?++=?? (10)

其中:3

212(1)

Eh D μ=?;h 为弹性底板的厚度;E 和

μ分别为弹性底板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m 为弹

性底板的单位质量;w ′为从平衡位置算起的弹性底板的挠度。

由于壁板的弯曲刚度和底板相比很大,故考虑四边固定情形,底板在壁板处的边界条件为:

0000

0 ;0x y x x a y b y x a

y b

w w w w x y ========′′

??′′=

===?? (11) 在弹性底板与液体的接触面上,沿z 方向的速度应相等,即:

z H

z H

w z

t ?=?=?′

??=

?? (12)

2 液-固耦合振动基本方程的

无量纲化

如设无量纲参数:

w W M E ga ατ?

?=??????

???=??

?′????

(13) 则弹性底板的无量纲运动控制方程为:

4444

2442242W W W E γλλααββ?????′+++????????

2

212

0W M KW ξψγγττ

=???+?=?? (14) 由式(11)可知,弹性底板的无量纲边值条件为:

0101010

1=0,

=0W

W W W ααααββββαβ========??=????

?

??=????

(15) 由式(12)可知,系统无量纲化的连续性条 件为:

工 程 力 学 189

1

1

W ξξψχγ

ξ

τ=?=???=?? (16)

由式(1)可知,液体无量纲化的连续性方程为:

22

22222210ψψψλαβχξ

???++=??? (17) 由式(6)可知,液体无量纲化的自由面坡度方 程为:

220

10ξψψ

χξτ=??+=?? (18) 由式(7)和式(8)可知,液体无量纲化的边值条 件为:

=0=0

=1=100000= =0,0,0

αβαβτττττψψ

αβψ

ψψαβξζζτ=====????

????

????===????????==??

?

(19) 3 液-固耦合自由振动的解答

严格地说,贮液结构的液动压力属于三维问题,精确的计算应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下进行,但如

果按照三维问题来考虑,其速度势函数?的表达式极为复杂,且包含二重级数,从而在实际计算中极为不便,这一点已经被Werner 等[18]证明了。但是不论是地上式贮液结构还是地下式贮液结构,其地震作用均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且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均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全部承担。根据现有文献[19],对于矩形贮液结构的抗震设计而言,双向和三向地震耦合作用的影响较小,进行单向地震作用的计算就可满足设计要求,为此,为简化计算,设液体的运动与沿宽度a 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基本一致,即假定ψ、W 、ζ与β无关。

根据液体无量纲化的连续性方程式(17)及其边值条件式(19),可得液体无量纲化速度势函数的通解为:

1

(,;)[()cosh πn n A n ψαξττχξ∞

==+∑

()sinh π]cos πn B n n τχξα (20)

其中,()A τ和()B τ为待确定的时间函数。

根据弹性底板边值条件式(15),设弹性底板无量纲化挠度的形函数为:

1

(;)()()n n n W W F αττα∞

==∑ (21)

其中:()n W τ为未知时间函数;()n F α为梁的振型函数。

由现有文献[20]可知,两端固支梁的振型函数

为:

()cosh cos n n n F b b ααα=??

cosh cos (sin sinh )sin sinh n n

n n n n

b b b b b b αα??? (22) 其中,n b 为待定系数。

频率方程为: 1cos cosh 0n n b b ?= (23)

将通解式(20)代入液体无量纲化自由面坡度方程式(18),得:

22

()

π()0n n A n B τττ?+=? (24) 将式(20)、式(21)代入弹性底板无量纲运动控制方程式(14)及系统无量纲化连续性条件式(16),可得:

2442

2

111

n n n n n n n n n n W E F b W M F K F W γγγτ∞∞∞

===?′++??∑∑∑ 1cosh πsinh πcos π0n

n n A

B n n n χχαττ∞

=????

?=??????

∑ (25)

1

[(cosh πsinh π)πcos π]n n n B n A n n n χχα∞

=??∑

1

0n

n n W F γτ∞

=?=?∑

(26) 式中:n W 为()n W τ;n A 为()n A τ;n B 为()n B τ;n F 为()n F α。

对式(25)和式(26)的两边分别乘以()n F α,并

对α进行积分,根据梁振型函数的正交性,得:

2442

2

n

n n

n W E b W KW M γ

γγτ?′++??

1cosh i πsinh i πi i i A B χχττ∞

=?????

?×??????

??∑ }1

0cosi πd 0n F αα=∫ (27)

1[cosi πsinh i π]n i i i W B A γχχτ∞=??

??×???

∑ }

1

0i πcosi πd 0n F αα=∫ (28)

由式(23),有:

190 工 程 力 学

π(21)

2n b n =+ (29) 如图2所示,仅考虑一阶振型的情况下,则

式(27)和式(28)可分别简化为:

42

42

233

3π21cosh πsinh ππW E W KW M A A γγγτχχττ???′++??????????+×??????

120

cos π()d 0F ααα=∫

(30) 221πsinh πcosh ππW A A γχχττ????++×??????

1

20

cos π()d 0F ααα=∫ (31)

将式(31)对τ求导,并应用式(30)可得:

120

4

2

32πcos π()d 3ππcosh π2A F W E W KW M γ

τααα

χγγτ?=×????????′+++??????????????

2sinh πW

χτ????? (32) 3

31

204

2

32cos π()d 3ππsinh π2A F W E W KW M γ

τ

ααα

χγγτ?=?×

????????′+++??????????????

2cosh πW χτ?????

(33)

联立式(32)和式(33),可得到W 关于的四阶线性微分方程为:

4212420W W

r r W ττ

??++=?? (34) 4

3213πππtanh ππ

2tanh ππE K M r M γγχχγ

????′+++??????????=

+ (35) 4

2

323ππtanh π2tanh ππE K r M χγχγ

????′+??

????????=

+ (36) 取式(34)的周期解为:

()sin ()W A t τ?φ=?

(37)

?= (38) 其中:A 为待确定的常系数;?是与系统的自由振

动频率ω相对应的无量纲自由振动频率。

将式(37)代入式(34),可得到系统的频率方程为: 42120r r ???+= (39) 对式(39)求解,可得:

?= (40) 4 数值算例及讨论

由式(40)可知,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系统的自振频率不仅与底板材料的弹性常数和泊松比有关,而且与基床系数、底板的相对厚度和宽度、底板与液体的相对密度、液位相对高度

和液体密度有关。下面通过算例来讨论无量纲参数

E ′、K 、γ、χ和M 对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的影响。

为了使所得结论能够直接应用到工程实际中,

针对混凝土材料,取μ=1/6,c ρ=2.5×104N/m 3,w ρ= 0.8×104N/m 3―1.2×104N/m 3,a=6.0m ,γ=1/50―1/30,E =2.8×1010N/m 3―3.25×1010N/m 3,k =1×

106N/m 3―1×1010N/m 3[21]。经计算,χ=0.5―1.0,K =

1.02×101―1.02×105,

E ′=4081.6―4737.6,M =2.0― 3.2。

对不同的无量纲参数E ′、K ,取γ=1/40,

χ = 0.5,M =2.5。由式(40),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

自振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E ′、K 对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的影响 Fig.3 E ′and K have effect on dimensionless vibration

frequency ? of liquid-solid coupling system

由图3可以看出,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

800

K =500

K =200

K =?

无量纲自振频率无量纲参数E ′

工 程 力 学 191

频率?随无量纲参数E ′的增大而缓慢增大,随无量纲参数K 的增大而明显增大。

对不同的无量纲参数γ、

M ,取χ= 0.5,K =100,E ′= 4300。由式(40),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

率?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1

50

γ=

、M 对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 自振频率?的影响

Fig.4 γand M have effect on dimensionless vibration

frequency ? of liquid-solid coupling system

由图4可以看出,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随无量纲参数γ的增大而增大;随无量纲参数随M 的增大而减小。

对不同的无量纲参数K 、χ,取γ=1/40,

E ′=4300,M =2.5。由式(40),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χ、K 对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的影响 Fig.5 K and χ have effect on dimensionless vibration

frequency ? of liquid-solid coupling system

由图5可以看出,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虽随无量纲参数χ的增大而减小,但变化缓慢,影响不大;随无量纲参数K 的增大而明显增大。

5 结论

本文首先针对Winkler 弹性地基和理想液体的情况,考虑底板的弹性建立了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振动方程,然后为了使结论具有广泛性,引入无量纲参数建立了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并根据梁的振型函数和频率方程得到Winkler 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自振频率计算公式。由于工程结构中较低自振频率相应的振型对体系动力响应的贡献远大于较高自振频率相应振型的贡献,故为工程实用起见,结合工

程实际和数值算例,讨论了无量纲参数对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无量纲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具体 如下:

(1) 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虽随无量纲参数E ′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值变化不大;随无量纲参数K 的增大而明显增大。

(2) 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随无量纲参数γ的增大而增大,随无量纲参数M 的增大而减小。

(3) 液-固耦合系统无量纲自振频率?虽随无量纲参数χ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值变化不大。 参考文献:

[1]

王照林, 邓重平. 失重时方形容器内液体的自由晃动问题[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23(3): 1―9.

Wang Zhaolin, Deng Chongping. On the sloshing of liquid in a partially filled rectangular tank under low-gravity condition [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6, 23(3): 1―9. (in Chinese)

[2]

王照林, 程绪铎, 金斌. 微重状态下带有隔板的球形贮箱内液体晃动特性的研究[J]. 空间科学学报, 1990, 10(2): 107―119.

Wang Zhaolin, Cheng Xuduo, Jin Bin. Liquid sloshing in spherical tank with spacer at low gravity environment [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1990, 10(2): 107―119. (in Chinese)

[3]

Choun Young-sun, Yun Chung-bang. Sloshing characteristics in rectangular tanks with a submerged block [J]. Computers & Structures, 1996, 61(3): 401―413.

[4]

Ikeda T, Nakagawa N. Non-linear vibrations of a structure caused by water sloshing in a rectangular tank [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7, 201(1): 23―41.

[5]

Warnitchai P, Pinkaew T. Modelling of liquid sloshing in

130

γ=

140

γ=

150

γ=

?

无量纲自振频率无量纲参数E ′

200

K =500

K =800

K =无量纲参数χ

?

无量纲自振频率

192 工程力学

rectangular tanks with flow-dampening device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98, 20(7): 593―600.

[6]陈科, 李俊峰, 王天舒. 矩形贮箱内液体非线性晃动

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 力学学报, 2005, 37(3): 339―

345.

Chen Ke, Li Junfeng, Wang Tianshu.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liquid non-liner sloshing in rectangular

tanks [J].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005, 37(3): 339―345. (in Chinese)

[7]岳宝增, 王照林, 李俊峰. 带有弹性隔板的圆柱形贮

箱内液体的晃动问题[J]. 清华大学学报, 1997, 37(8):

26―28.

Yue Baozeng, Wang Zhaolin, LI Junfeng. The questions

of liquid sloshing in a cylindrical tank with elastic spacer

[J].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1997, 37(8): 26―28.

(in Chinese)

[8]程绪铎, 王照林. 带弹性隔板的矩形贮箱中流弹耦合

振动问题[J]. 力学与实践, 1999, 21(6): 50―52.

Cheng Xuduo, Wang Zhaolin. Hydroelastic vibrations

rectangular tank with elastic spacer [J].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1999, 21(6): 50―52. (in Chinese)

[9]张素侠, 刘习军, 贾芬. 矩形弹性壳液耦合系统的模

态试验分析[J]. 机械强度, 2004, 26(6): 615―619.

Zhang Suxia, Liu Xijun, Jia Fen. Modal test of elastic

rectangular shell coupling system [J]. Journal of

Mechanical Strength, 2004, 26(6): 615―619. (in

Chinese)

[10]刘习军, 张素侠, 刘国英. 矩形弹性壳液耦合系统中

的重力波分析[J]. 力学学报, 2006, 38(1): 106―112.

Liu Xijun, Zhang Suxia, Liu Guoying. Gravity waves

analysis of elastic rectangular shell coupling system [J].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006, 38(1):106―112.(in Chinese)

[11]傅衣铭, 徐晓贤. 弹性底板矩形贮箱流固耦合系统的

自由振动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3(1): 33―37.

Fu Yiming, Xu Xiaoxian. Analysis about free vibration

of rectangular tank the liquid-solid coupling system with

elastic soleplate [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06, 33(1): 33―37. (in Chinese) [12]程选生. 钢筋混凝土矩形贮液结构的热力学性能及液-

固耦联振动[D].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07.

Cheng Xuansheng. Energetics performance and liq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vibr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ectangular fluid-tank [D].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 (in Chinese)

[1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1474―1477.

Shanghai City Planning Engineering Designing Institute.

Feedwater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ing handbook [M].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ess, 1984: 1477―1477. (in Chinese)

[14]刘健行, 郭先瑚, 苏景春.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M]. 北

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95―344.

Liu Jianhang, Guo Xianhu, Su Jingchun. Feed water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tructure [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6: 295―344. (in

Chinese)

[15]居荣初, 曾心传. 弹性结构与液体的耦联振动理论

[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3: 1―9.

Ju Rongchu, Zeng Xinchuan. Vibration theory of elastic

structure coupled with the liquid [M]. Beijing:

Earthquake Press, 1983: 1―9. (in Chinese)

[16]董曾南, 章梓雄. 非粘性流体力学[M]. 北京: 清华大

学出版社, 2003.

Dong Zengnan, Zhang Zixiong. Non-viscous fluid

dynamics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

(in Chinese)

[17]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 2003: 7―10.

Mo Nairong. Engineering fluid dynamics [M].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3: 7―10. (in Chinese)

[18]Werner P W, Sundquist K J. On hydrodynamic

earthquake effects [J]. Transaction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49, 30(5): 636―657.

[19]杜永峰, 史晓宇, 程选生. 钢筋混凝土矩形贮液结构

的液-固耦合动力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 2008, 30(1):

21―26.

Du Yongfeng, Shi Xiaoyu, Cheng Xuansheng. Dynamic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ectangular liquid storage

structures considering liq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J].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2008, 30(1): 21―

26. (in Chinese)

[20]高淑英, 沈火明. 线性振动教程[M]. 北京: 中国铁道

出版社, 2003: 131―135.

Gao Shuying, Shen Huoming. Linear vibration course

[M]. Beij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 2003:

131―135. (in Chinese)

[21]郭天木. 水池底板对池壁的嵌固条件[J]. 特种结构,

1998, 15(4): 1―4.

Guo Tianmu. Restraining condition of cistern base plate

to wall [J]. Special Structures, 1998, 15(4): 1―4. (in

Chinese)

铁路__车桥耦合研究方法__文献阅读笔记

铁路 车桥耦合研究方法 文献阅读笔记 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直至二十世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二次大战以后,汽车技术得到改进,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航的普及,使铁路运输慢慢走向下坡。特别在美国,政府的投资主要放在公路的建设上,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遗弃。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层面的人员交流与货物运输空前繁荣。 作为我国主要运输方式,铁路的改造变革势在必行。我国的高速铁路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现代高速铁路具有载客量高、输送力强、速度较快、正点率高等特点 高速铁路设计中对路线的相关参数要求比一般铁路要严格得多。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曲线半径较大,坡度较小,且需要在全封闭状态下行车。 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运输生产力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运输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问题仍然很突出,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铁路网规模的扩张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1978年至2007年,中国GDP由 3645亿元增加到24.95万亿元,增长了67.5倍,年均实际增长9.8%。1978年至2007年,中国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速增加,煤炭增长了3.1倍,粗钢增长了14.4倍,石油增长了79.1%,发电量增长了11.8倍,水泥增长了19.9倍,化肥增长了5.7倍。改革开放30年来,铁路虽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比,发展是滞后的。1978年到200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5.17万公里增长到 7.8万公里,增长50.9%,年均仅增长1.4%。 在我国现有的高速铁路中,桥梁所占比例非常大。其中广珠城际铁路桥梁比例为94%,京津城际铁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88%,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占线路总长的80%,总体来看我国高铁总里程中桥梁占线路总长超过50%。 基本特点 1、高速铁路非常平顺,以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性,高速铁路都是无缝钢轨,而且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采用的是无砟轨道,就是没有石子的整体式道床来保证平顺性。 2、高速铁路的弯道少,弯道半径大,道岔都是可动心高速道岔。 3、大量采用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 4、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就是火车顶上的电线的悬挂方式也与普通铁路不同,来保证高速动车组的接触稳定和耐久性。 5、高速铁路的信号控制系统比普通铁路高级,因为发车密度大,车速快,安全性一定要高。

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陈荣生

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陈荣生 发表时间:2018-12-19T15:09:16.1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陈荣生[导读] 地下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和地震计算方法的讨论起步较晚。在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之前,地下结构缺乏抗震设计。林州中天建设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与地上建筑结构相比,抗震性能优越,地震破坏较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因此,本文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引言:地下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和地震计算方法的讨论起步较晚。在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之前,地下结构缺乏抗震设计。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结构不同于普通地面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受到围岩的约束,地震时没有明显的自震特征。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主要受周围岩石介质相对变形的影响,而地下建筑结构也对周围岩石介质产生相对影响,从而形成土-结构相互作用现象。人们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缺乏了解和理解,对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逐渐出现并逐步形成。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简要讨论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和地震计算方法。 1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述 1.1地下建筑结构的类型分析。现阶段,以实用功能为依据对地下建筑结构主要可分为七类,即:公共建筑、交通建筑、居住建筑、地下工业建筑、建筑综合体、防护建筑以及仓储建筑等。若以空间形状为依据,其又包括空间地下建筑与长线性地下建筑。若从地下结构型式分,其又可分为附建式结构、浅埋式结构、沉井法结构、地道式结构、连续墙结构等。 1.2地下建筑结构特点分析。作为地下结构的一部分,地下建筑结构可理解为在岩层或土层间建造的构筑物与建筑物。相比地面结构,地下建筑结构具有自然防护能力强、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地质条件影响大、施工条件特殊且需要进行照明、防排水、防潮以及通风等处理。 1.3地下结构震害特性分析。以我国1976年唐山地震所造成的地下人防工程破坏、1999年台湾地震中地下工程的破坏、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地下商场、隧道以及通道等破坏为例,对地下结构震害的特性可总结为:第一,与地上结构相比,其地震破坏程度较低。第二,相比岩石中结构,土中的地下结构容易被破坏。第三,地下结构破坏程度主要受强震持时的影响。第四,受边坡失稳影响,地下隧道的地面处会受到严重破坏。 2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2.1地下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考虑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抗震等级、材料等级、活荷载值、地基承载能力、实际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信息是否通过施工图表达出来等。而且其作为基本的建筑类型,在结构安全等级与建筑物使用年限方面也应着重考虑,特别在地下建筑结构中所涉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以及建筑结构的地基基础等级等方面。同时,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地基土层与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地基土冻结深度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问题。另外,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对结构构件的耐火等级也有具体的要求。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基本的规范要求并做好验收工作,避免因设计或施工存在的问题导致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高的情况发生[2] 2.2框架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2.2.1.静力法。静力法的应用主要指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地震力通过等代的静地震荷载进行代替,然后对地震荷载下结构内力利用静力计算模型综合分析。其中等代的地震荷载可分为结构自身的惯性力、主动侧向土压力的量以及洞顶处土柱的惯性力等。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对结构横断面的抗震计算。 2.2.2.地基抗力系数法。在对横断面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过程中,常利用以互相作用计算模型为基础的地基抗力系数法,尤其对于全埋设或半埋设的地下建筑结构也比较适用。这种方式会将地下建筑结构岩土介质作用以多点压缩弹簧或剪切弹簧代替。具体计算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计算代替岩土介质的弹簧常数。第二,计算岩土地震变位。第三,计算地震结构地震反应。另外,计算岩土抗力弹簧时,所利用的方式主要为静力有限元法取其近似值,而对与应变幅度对应的地基弹性常数需根据地震反应进行分析。为确保孔洞上方承受的荷载保持均匀,需计算地基抗力基数,最后再利用弹簧常数替换地基抗力系数。 2.2. 3.反应变位法。据以往实践表明,地下建筑结构可能发生共振响应的概率很小,在计算过程中可将结构发生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进行忽略。因此,对地震反应动力分析过程中可直接利用拟静计算公式,使土壤介质变位对地震效应起决定性作用。但利用反应变位法时,需对抗力系数、地震变位予以明确,这样才可保证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2.2.4.有限元方法。对地下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时,为使抗震特性、特殊位置抗震的研究更加深入,经常采用有限元方法。例如,对地下室转弯部位或地下室其他分支等都需利用这种方式。另外,模型边界需利用如叠加边界、透射边界以及粘性边界等能量传递边界[3]。 2.3衬砌整体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衬砌整体式的结构抗震性能可从四方面进行概括:第一,在地震作用下,其构件内力与变形程度相比地面结构反应较小。但结构督办或底层梁等结构部位的内力相比地面结构较大。第二,结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间不同的匹配程度对衬砌整体式地震响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地震响应受围岩性质影响较大,特别在围岩过于软弱的条件下,地震响应将逐渐增大,结构抗震性能也会随之降低。第四,地震响应会随洞室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因此,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应从这四方面进行抗震性能的分析。 2.4衬砌分离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衬砌分离式的结构相比同条件地面结构,地震变形及结构内力较小,一般抗震设计过程中只需以地面结构抗震水平便可实现结构的安全性。而在地震响应方面,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层的厚度,土层对不同基岩地震动很可能产生放大或衰减作用。同时,围岩性质对地震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围岩性质较为软弱的情况下,结构地震响应会逐渐增大。另外,区别于衬砌整体式结构,衬砌分离式结构受洞室尺寸影响较小。因此对衬砌分离式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过程中,也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结构固有振动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

第四章结构固有振动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 §4.1 概述 根据结构振动的数学模型,即振动微分方程所形成的矩阵特征值问题,求解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固有频率与固有振型,是结构振动分析的一个主要任务。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是结构振动的内因。固有振动特性也是进行结构振动响应分析和结构动力学设计的基础。 对于简单的结构,如均匀直梁、均匀直杆等,可以用解析的方法解得其固有振动特性。对于一般结构,如果只需获得结构有限阶的固有振动特性,也可以采用试验测试(模态识别)的方法来获得。 但是对于大型复杂结构,不可能用解析分析的方法得到其固有振动特性,而采用试验测试的方法不仅花费高,而且周期长,对于处于设计状态的结构,显然也无法进行试验。 所以对复杂的工程结构,常用的方法是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求解的方法获得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 随着计算技术飞速发展和特征值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求解来获得结构固有振动特性,是已经被振动工程界普遍接受的一个有效和可靠的途径。从数学理论上也可以证明,许多特征值计算方法具有相当好的精度,并且获得了实践和实验的证明。 由于结构固有振动特性求解与矩阵特征值求解问题的密切关系,在结构振动分析中,矩阵特征值问题已经成为结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的一个代名词。 所以在本章中,只要不作说明,一般讲的矩阵特征值问题就是指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求解问题。所谓系统的特征值就代指结构的固有频率,特征向量代指

结构的固有振型(固有模态) 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矩阵分解法、迭代法和矩阵变换法。由于矩阵(代数)特征值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本章只能根据结构固有振动分析问题的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求解方法。详尽的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可以参考威尔金森的名著《代数特征值问题》。 本章的论述是建立在已经用有限元素法建立了结构振动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4.2 结构振动特征值问题的性质 根据结构振动方程,可以得到结构固有振动的代数特征值问题: }]{[}]{[2x M x K ω= (4-1) 或 }]{[}]{[x M x K λ= (2ωλ=) (4-2) 振动特征值问题除了第二章所述的性质外,在特征值问题的数值求解中,还要用到如下一些性质: 1. 移轴特性 对特征值问题 }]{[}]{[x M x K λ= (4-3) 若μ为一已知实数,则有: }]{)[(}]){[]([x M x M K μλμ-=- (4-4) 新的特征值问题可写为: }]{[}]{?[x M x K ρ= (4-5) ][][]?[M K K μ-= (μλρ-=) (4-6) 显然,上面两个特征值问题具有相同的特征向量,而特征值间的关系为: μρλ+=i i (4-7)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的在激增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开始狂飙式的增长。然而,城市的空间有限,地面空间已经被充分利用,人们的视线开始转为地下,地下结构的开发缓解了城市的地面压力。然而,由于地下结构的抗震技术的发展还并不成熟,在地震后,往往会造成地下结构的损坏甚至直接丧失继续工作的能力,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此文中对地下结构的震害形式以及近年来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以加深对地下结构震害的了解,并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的重视。 关键词:地下结构抗震,震害形式,抗震分析,抗震减震 0 引言 地震是自然界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然而,这种地震不仅仅会给损害人们的财产安全,更有甚者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以往的抗震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建筑。认为地下结构受到的外界环境较少,各方向约束较多,刚度较大,且高度较小,加之过去地下结构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少,地下结构受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的严重破坏的相关资料也较少,因此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研究及设计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M8.2),震区内116座铁路隧道,有82座受到破坏;1952 年美国加州克恩郡地震(M7.6),造成南太平洋铁路的四座隧道损坏严重;1976年唐山地震(M7.8),唐山市给水系统完全瘫痪,秦京输油管道发生五处破坏;1978年日本伊豆尾岛地震(M7.0)震后出现了横贯隧道的断裂,隧道衬砌出现了一系列的破坏;特别是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M7.2)中,神户市及阪神地区几座城市的供水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其中神户市供系统完全破坏,并基本丧失功能。神户市部分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大开站最为严重,一半以上的中柱完全倒塌,导致顶板坍塌和上覆土层大量沉降,最大沉降量达2.5m。 地震对地下结构造成大规模破坏的同时,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构成的威胁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从业者在震后获取了大量的地震动作用在地下结构上产生的动力特性及影响结构动 力响应的影响因素等宝贵资料,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减震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关于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文献大量涌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地下结构抗震进行阐述,并且有不少理论转化为工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论证。笔者试图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本文中简要介绍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以及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以便加深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了解,也可增加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程度。 1 地下结构震害 由于所处环境、约束情况等的差异,地下结构的破坏形式与结构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地上结构有很多不同之处。 1.1 地下结构震害形式 以下以日本阪神地震为主要对象,结合其他地震造成的震害,总结了地铁车站、地下管道、地下隧道的主要震害形式。

转动设备常见振动故障频谱特征案例分析

转动设备常见振动故障频谱特征及案例分析 一、不平衡 转子不平衡是由于转子部件质量偏心或转子部件出现缺损造成的故障,它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和安装误差,材质不均匀造成的质量偏心,以及转子运行过程中由于腐蚀、结垢、交变应力作用等造成的零部件局部损坏、脱落等,都会使转子在转动过程中受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发生异常振动。 转子不平衡的主要振动特征: 1、振动方向以径向为主,悬臂式转子不平衡可能会表现出轴向振动; 2、波形为典型的正弦波; 3、振动频率为工频,水平与垂直方向振动的相位差接近90度。 案例:某装置泵轴承箱靠联轴器侧振动烈度水平13.2 mm/s,垂直11.8mm /s,轴向12.0 mm/s。各方向振动都为工频成分,水平、垂直波形为正弦波,水平振动频谱如图1所示,水平振动波形如图2所示。再对水平和垂直振动进行双通道相位差测量,显示相位差接近90度。诊断为不平衡故障,并且不平衡很可能出现在联轴器部位。

解体检查未见零部件的明显磨损,但联轴器经检测存在质量偏心,动平衡操作时对联轴器相应部位进行打磨校正后振动降至2.4 mm/s。 二、不对中 转子不对中包括轴系不对中和轴承不对中两种情况。轴系不对中是指转子联接后各转子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轴承不对中是指轴颈在轴承中偏斜,轴颈与轴承孔轴线相互不平行。通常所讲不对中多指轴系不对中。 不对中的振动特征: 1、最大振动往往在不对中联轴器两侧的轴承上,振动值随负荷的增大而增高;

2、平行不对中主要引起径向振动,振动频率为2倍工频,同时也存在工频和多倍频,但以工频和2倍工频为主; 3、平行不对中在联轴节两端径向振动的相位差接近180度; 4、角度不对中时,轴向振动较大,振动频率为工频,联轴器两端轴向振动相位差接近180度。 案例:某卧式高速泵振动达16.0 mm/s,由振动频谱图(图3)可以看出,50 Hz(电机工频)及其2倍频幅值显著,且2倍频振幅明显高于工频,初步判定为不对中故障。再测量泵轴承箱与电机轴承座对应部位的相位差,发现接近180度。 解体检查发现联轴器有2根联接螺栓断裂,高速轴上部径向轴瓦有金属脱落现象,轴瓦间隙偏大;高速轴止推面磨损,推力瓦及惰性轴轴瓦的间隙偏大。检修更换高速轴轴瓦、惰性轴轴瓦及联轴器联接螺栓后,振动降到A区。 三、松动 机械存在松动时,极小的不平衡或不对中都会导致很大的振动。通常有三种类型的机械松动,第一种类型的松动是指机器的底座、台板和基础存在结构松动,或水泥灌浆不实以及结构或基础的变形,此类松动表现出的振动频谱主要为1x。第二种类型的松动主要是由于机器底座固定螺栓的松动或轴承座出现裂纹引起,其振动频谱除1X外,还存在相当大的2X分量,有时还激发出1/2X和3X振动

结构自振周期

场地土类别、结构自振周期、设计特征周期的概念解读常有众智平台朋友来询问场地土类别与地震力是什么关系,结构自振周期折减对结构的地震力有什么影响,设计特征周期是什么概念,土的卓越周期又是怎么回事,本文结合规范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整理,对这几个概念的相关关系也做了一些论述,期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具体综述如下: 一、场地土类别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6对场地土类别是这样划分的:建筑的 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 《抗规》第4.1.4条、4.1.5条对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及图层的等效剪切波束分别作了规定。 相关概念:

场地--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与震害的关系:土质愈软覆盖层厚度愈厚,建筑震害愈严重,反之愈轻,软弱土层对地震力具有放大作用。历次大地震的经验表明,同样或相近的建筑,建造于Ⅰ类场地时震害较轻,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震害较重。 规范采取的相应措施:《抗规》第4.1.1条将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具体设计时,结构设计师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另外《抗规》第3.3.2、4.1.8,、4.1.9对相关措施提出了严格要求,设计人员不应忽视。 二、结构自振周期 概念: 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本身固有的动力特性,只与自身质量及刚度有关,结构有几个振型就有几个自振周期,一一对应。 应用:

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路桥工程建设为交通行驶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推动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路桥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对动力学理论研究不足误导了后期作业秩序,限制了路桥结构性能的充分发挥。“车桥耦合振动”现象是路桥交通的常见现象,若控制不当则会影响路桥的使用寿命及运行状态。针对这一点,本文分析了影响车桥耦合振动的相关因素,并通过计算机建立自动分析平台,为路桥交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路桥;耦合振动;成因;处理对策 耦合振动是动力学理论中研究的重点,对不同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车桥耦合振动是由于车辆与路桥结构之间产生相互的力作用,两种受力荷载大小相同时易产生车桥耦合振动现象,约束了路桥结构性能的正常发挥,不利于交通行驶的安全运行。工程单位在维护路桥工程阶段,应加强车桥耦合振动的分析,结合具体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一、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现状 从本质上看,车桥耦合振动是一种相互性的力学作用,力学作用控制不当会限制路桥性能的发挥。车辆过桥时会引起桥梁的振动,桥梁的振动反过来也会影响车辆的振动,即形成车桥耦合振动问题。当前,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全面提速,为了有效的对既有桥梁运营状态进行评估,以及对新建、改建桥梁进行优化设计,均需对车辆过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进行分析[1]。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车辆与桥梁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车辆和桥梁间力学作用形式多样,会呈现出不同的动力特点,如:车辆的动力特性,车型、阻尼、自振频率等;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质量与刚度分布、桥跨结构形式、材料阻尼等;桥头引道和桥面的平整状态、伸缩缝装置及桥头沉陷的状况。而计算机仿真模拟是目前最方便、最快捷、最经济的计算分析方法。 二、计算机力学模型研究的优点 从长远角度考虑,选择一种通用性强、应用性广、开发前景广阔的研究模式,分析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由于车桥耦合振动属于力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其在分析时必须要结合力学模型,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平台建立力学模型,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分析耦合振动情况。数据库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主要区域,为了保证车桥振动时力学数据得到准确地计算,应利用数据挖掘功能进一步分析力学模型,以获得与耦合振动相关的力学参数。从实际操作情况看,数据挖掘的优越性表现:一是高效性,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操作平台,调用数据库资源显得更加便捷,数据挖掘有助于数据操作效率的提升;二是时效性,与传统观数据处理模式相比,数据挖掘采用了自动化处理平台,短时间内可完成数据信息的检查审核工作[2]。数据挖掘具备了这些优势,为其在车桥耦合振动中的运用创造了有利

地下结构抗震技术

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

本报告做出了针对当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总结,对当前工程师使用的对地下结构进行地震效应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描述。将确定性及概率性这两种抗震风险分析进行了总结。对恰当的地基运动参数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包括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目标反应谱及地基运动时间维度上的过往。一般来说,地下结构的抗震荷载设计是以周围的土地对地下结构产生的形变和拉应力为特点,或者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 在拟静态分析法中,土地的形变是由于静荷载或者土壤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造成的,并不包含动态荷载或者地震波传播的影响;而在动态分析法中,则是通过数值分析工具,如有限元或者有限差分析法来针对土壤和结构之间的动态作用进行分析。本报告还讨论了一些特殊的设计中的问题,包括隧道的分段隧道的连结设计及隧道进口建筑与隧道的连结设计。 一、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 1. 确定性抗震风险分析 确定性抗震风险分析包括一个特定的总结现场土地运动的抗震方案。这个方案要求假定一次特定规模的发生在特定地点的地震。Reiter 在1990年将该方法分为四步,如图1所示

图1 确定性抗震风险分析步骤流程 (1)识别并描述所有在该地点能产生显著地基运动的地震来源,包括其各自的几何特点以及地震潜力。最明显的特性描述地震区通常是断层的存在。Reiter 在1990年生成一个详尽的列表功能来表明可能在给定地区的断层。然而,断层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地区要去积极的应对这一个潜在的地震风险。其中的标准有相当大的分歧,尤其是在论述一个不活动的断层的标准时。基于美国核监管委员会的1978年联邦法规,规定能动断层这个词来表明一个断层在过去的活动35 000-500 000年有过运动。对于非民用基础设施,更短时间尺度将被使用。 (2)选择“源到特定地点”距离参数的每个源,通常是最短的震中震源定位距离,或距离最近的破裂部分的断层的距离。最近的破裂断层距离比震中距更有意义,特别是对大地震的地方,断层破裂扩展的距离超过了50岁公里。

发动机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

发动机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 作者: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来源:AI汽车制造业 完善的项目前期工作预示着更少的项目后期风险,这也是CAE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在整机开发的前期(概念设计和布置设计阶段),由于没有成熟样机进行NVH试验,很难通过试验的方法预测产品的NVH水平。因此,通过仿真的方法对整机NVH性能进行分析甚至优化显得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发动机NVH是个复杂的概念,包括发动机的振动、噪声以及个体对振动和噪声的主观评价等。客观地说,噪声与振动也相互联系,因为发动机一部分噪声由结构表面振动直接辐射,另一部分由发动机燃烧和进排气通过空气传播。除此之外,发动机附件(如风扇)也存在噪声贡献。本文仅考虑发动机结构振动问题,即在主轴承载荷、燃烧爆发压力和运动件惯性力的作用下,对发动机结构振动进行分析以及与试验的对比。发动机结构噪声的激励源主要包括燃烧爆发压力、气门冲击、活塞敲击、主轴承冲击、前端齿轮/链驱动和变速器激励等,这些结构振动又通过缸盖罩、缸盖、缸体和油底壳等传出噪声。 发动机结构振动分析方法简介 图1 发动机结构振动分析方法 如图1所示,发动机结构噪声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动力总成FE建模及模态校核 建立完整的短发动机和变速器装配的有限元模型;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各零件间连接是否完好;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动力总成整体模态所在频率范围是否合理,零部件的局部模态频率是否合理,若存在整体或局部模态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对结构进行初步更改或优化。

2. 动力总成模态压缩 缩减有限元模型,得到动力总成的刚度、质量、几何以及自由度信息,用于多体动力学分析。 3. 运动件简化模型建立 发动机中的部分动件不用进行有限元建模,可作简化处理,形成梁-质量点模型,用于多体动力学分析。其中包括:活塞组、连杆组和曲轴及其前后端。 4. 动力总成多体动力学分析 在定义了动力总成各零部件间连接并且已知各种载荷的情况下,对动力总成进行时域下的多体动力学分析,并对得到的发动机时域和频域下的动态特性进行评判,同时,其输出用于结构振动分析。 5. 动力总成结构振动分析 基于多体动力学分析结果,对整个动力总成有限元模型进行强迫振动分析,得到发动机本体、变速器以及各种外围件的表面振动特性,进行评判和结构优化。 实例分析 1. 分析对象 以一款成熟的直列四缸1.5L发动机为平台,针对其结构振动问题,对其进行结构振动CAE 分析,并与其台架试验结果相比较。发动机的部分参数如下:缸径75mm,冲程85mm,缸间距84mm,最大缸压6MPa。 2. 坐标定义 为了便于以后叙述,对动力总成进行了坐标定义(见图2)。

船舶原理 螺旋桨 螺距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螺旋桨的几何特征 一、主要内容 1、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有效马力、机器马力、收到马力和传送效率、推进效率和推进系数的 概念; 3、螺旋桨的外形和名称及几何特征的有关专业术语。 二、重点内容 1、有效马力、机器马力、收到马力和传送效率、推进效率和推进系数的 概念; 2、桨叶数、桨的直径、螺距比和盘面比等概念。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结合螺旋桨模型组织教学 四、思考题 1、什么是有效马力、机器马力、收到马力和传送效率、推进效率和推进 系数? 2、表征螺旋桨几何特征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三、下讲主要内容 理想推进器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船舶快速性 船舶在给定主机马力(功率)情况下,在一定装载时于水中航行的快慢问题。 2、推进器 将能源(发动机)发出的功率转换为推船前进的功率的专门装置或机构。常见的推进器为螺旋桨。 3、主要内容 1)推进器在水中运动时产生推力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好坏; 2)螺旋桨的图谱设计方法。

二、马力及效率 1、有效马力P E 1)公制有效马力(本教材常用)2)英制有效马力式中,Te 为有效推力(kgf ),R 为阻力(kgf ),v 为船速(m/s )E ()7575P v Rv UShp =e =或hp T E ()7676P v Rv UKhp =e =T 思考:在船舶专业中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哪些?

2、主机马力和传送效率 推进船舶所需要的功率由主机供给,主机发出的马力 称为主机马力,以P S 表示。 主机马力经减速装置、推力轴承及主轴等传送至推进器,在主轴尾端与推进器联接处所量得的马力称为推进器 的收到马力,以P D 表示。 传送效率η s =P D / P S ,它反映了推力轴承、轴承地、 尾轴填料函及减速装置等的摩擦损耗。

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及验证

Engineering 2 (2016) xxx–xxx Research Rail Transit—Article 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及验证 张楠*,田园,夏禾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 r t i c l e i n f o 摘要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5 May 2016Revised 25 May 2016 Accepted 26 November 2016 Available online 13 December 2016 本文系统研究了车桥耦合动力系统的分析方法。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日臻成熟,此类研究对评判桥梁设计方案、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平稳性具有重要意义。车桥耦合动力研究中考虑轨道不平顺、结构变形、风荷载、撞击荷载、结构损伤、基础冲刷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析法、数值模拟法以及试验研究法三类。本文的车辆子系统模型以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桥梁子系统模型以有限元方法建立,竖向与横向轮轨关系分别以轮轨密贴假定和Kalker 线性蠕滑理论定义。车桥耦合动力方程以全过程迭代法求解。算例讨论了CRH380BL 高速列车通过我国标准设计桥梁的动力响应,计算了车速200~400 km·h –1范围内车辆与桥梁子系统的动力响应,并分析了振动发生的机理。 ? 2016 THE AUTHORS.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on behalf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Limited Company.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34125.html,/licenses/by-nc-nd/4.0/). 关键词 车桥耦合系统轮轨关系 全过程迭代法现场试验验证 1. 概述 1.1. 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的研究背景 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荷载的加大,桥梁结构的动力问题日益突出,列车过桥时由于桥梁振动导致的结构安全性、动力承载力和使用可靠性等正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车桥动力反应的分析结果可直接用于桥梁动力性能评估、动力加固方法的确定和加固效果的评估。因此,对车辆-桥梁动力相互作用进行综合研究,保障桥梁动力性能及行驶车辆的走行性和安全性,是铁路桥梁研究设计的工程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19世纪4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铁路桥梁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桥梁振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要得到符合实际的结果,必须 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车体和转向架的质量,阻尼器和弹簧的作用,行车速度,梁跨和墩台的质量、刚度和阻尼,桥上轨道结构的型式,轨道的动力特性,车轮和轨道、轨道和梁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关系等。此外,还有车轮的不平顺、轨道的几何不平顺和动力不平顺以及轮对的蛇行运动等很多随机因素,使得体系的力学模型十分复杂。因此,以往的研究不得不采用种种近似方法,往往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只是在近几十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数值方法的发展,利用各种各样的数值解法,才使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车桥耦合振动是一个涉及桥梁工程学、交通工程学、车辆动力学、轨道力学、风工程学、地震工程学、碰撞工程学以及振动控制等多个工程科学领域的复杂的研究体系,如图1所示。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address : nan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34125.html, 2095-8099/? 2016 THE AUTHORS.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on behalf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Limited Company.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34125.html,/licenses/by-nc-nd/4.0/). 英文原文: Engineering 2016, 2(4):528–536 引用本文: Nan Zhang, Yuan Tian, He Xia. A Train-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Engineering ,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34125.html,/10.1016/J.ENG.2016.04.012 Contents lists available at ScienceDirect j our na l h om epa ge: 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34125.html,/locate/eng Engineering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软件

第1章系统概述 (1) 1.1系统特点 (1) 1.2软件功能 (1) 1.2.1车辆子系统 (2) 1.2.2激励模型 (2) 1.2.3桥梁/轨道子系统 (3) 1.2.4求解方法 (3) 1.2.5后处理 (3) 1.3计算流程 (4) 第2章软件安装与运行方式 (6) 2.1软件安装 (6) 2.2运行方式 (6) 第3章前处理所需文本文件定义 (8) 3.1输入文件概述 (8) 3.2桥梁/轨道子结构:Modal_Substructure_Bridge.dat (9) 3.2.1第一行控制参数 (9) 3.2.2第二行后的节点坐标参数 (10) 3.2.3轨道节点编号 (10) 3.2.4集中阻尼和非线性弹簧单元定义 (10) 3.2.5与仿真计算同步输出桥梁响应的节点个数 (11) 3.2.6桥梁/轨道结构模态信息 (11) 3.2.7后处理考察节点位移和应力/内力定义 (13) 3.3车辆子结构:Modal_Substructure_Vehicletypes.dat (13) 3.3.1第一行控制参数 (13) 3.3.2第二行控制参数 (14) 3.3.3第二行后的节点坐标参数 (14) 3.3.4车轮节点编号 (14) 3.3.5车轮静载、轮轨/路面耦合类型 (16) 3.3.6车轮刚度、阻尼和质量等参数定义 (16) 3.3.7集中阻尼和非线性弹簧单元定义 (16) 3.3.8与仿真计算同步输出车辆响应的节点个数 (17) 3.3.9车辆结构模态信息 (17) 3.3.10其他车辆的定义 (17) 3.4集中阻尼和非线性弹簧:NonlinearSpringParameters.dat (18)

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特征分析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名称: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特征分析实验时间: 2013年5月14日 班级: 100421 学号: 10042134 姓名:吴涌涛 成绩:

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特征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学习的序列运算、周期信号知识、DFT 知识,对给定的正常轴承数据、内圈故障轴承数据、外圈故障轴承数据、滚珠故障轴承数据进行时域特征或频域特征提取和分析,找出能区分四种状态(滚动轴承的外圈故障、内圈故障、滚珠故障和正常状态)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振动机理分析:机械在运动时,由于旋转件的不平衡、负载的不均匀、结构刚度的各向异性、间隙、润滑不良、支撑松动等因素,总是伴随着各种振动。 振动的幅值、频率和相位是振动的三个基本参数,称为振动三要素。 幅值:幅值是振动强度的标志,它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等方法来表示。 频率:不同的频率成分反映系统内不同的振源。通过频谱分析可以确定主要频率成分及其幅值大小,从而寻找振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位:振动信号的相位信息十分重要,如利用相位关系确定共振点、测量振型、旋转件动平衡、有源振动控制、降噪等。对于复杂振动的波形分析,各谐波的相位关系是不可缺少的。 在振动测量时,应合理选择测量参数,如振动位移是研究强度和变形的重要依据;振动加速度与作用力或载荷成正比,是研究动力强度和疲劳的重要依据;振动速度决定了噪声的高低,人对机械振动的敏感程度在很大频率范围内是由速度决定的。速度又与能量和功率有关,并决定动量的大小。 提取振动信号的幅域、时域、频域、时频域特征,根据特征进行故

障有无、故障类型和故障程度三个层次的判断。 三、 实验内容 Step1、使用importdata ()函数导入振动数据。 Step2、把大量数据分割成周期为单元的数据,分割方法为: 设振动信号为{x k }(k =1,2,3,…,n )采样频率为f s ,传动轴的转动速率为V r 。 采样间隔为: 1 s t f ?= (1) 旋转频率为: 60 r r V f = (2) 传动轴的转动周期为: 1 r T f = (3) 由式(1)和(3)可推出振动信号一个周期内采样点数N : 1 1s r r s f f T N t f f = ==? (4) 由式(2)可得到传动轴的转动基频f r =29.95Hz ,再由式(3)可得到一个周期内采样点数N=400.67,取N =400。 Step3、提取振动信号的特征,分析方法包括: 1、时域统计分析指标(波形指标(Shape Factor)、峰值指标(Crest Factor)、脉冲指标(Impulse Factor)、裕度指标(Clearance Factor)、峭度指标(KurtosisValue) )等,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1)波形指标: P f X WK X = (5) 其中,P X 为峰值,X 为均值。p X 计算公式如下:

浅谈ANSYS中车桥耦合振动的实现方法与应用

浅谈ANSYS中车桥耦合的实现方法与应用 作者:黄江广安区交通运输局 摘要:弹簧移动质量的振动问题可通过大型通用结构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分析解决,解决方法有三种,分别为:位移耦合法、生死单元法和位移接触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势与适用范围,本文对相关方法的具体情况作出简要介绍,并采用简单算例通过位移接触法进行应用介绍,阐述了车桥耦合振动仿真模拟的一般步骤,有利于读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位移耦合生死单元位移接触 1前言 车桥耦合振动问题是桥梁振动理论中的一项难题,随着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开发,车桥振动模型在逐步得到精确化模拟,根据不同的车桥模型应有不同的模拟方法。以下结合大型通用结构有限元软件ANSYS将三种模拟方法及应用作简要介绍。 2方法介绍 位移耦合法 位移耦合法的思路是仅创建一个质量单元模拟移动质量,根据移动速度对移动质量施加不同的水平约束位移,将移动质量与所移动到位置处的节点竖向位移耦合。采用位移耦合法时赢注意以下几点: ①因移动质量与梁上节点耦合,因此移动质量只能从梁上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节点,而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节点为一个荷载步。在一个荷载步中若设置多个子步,当KBC=0时会造成还没有移动到下一节点时就耦合自由度,也就是耦合位置不对;当KBC=1时,虽然在第一子步到达下一节点位置,即耦合位置正确,但中间收敛结果所产生的速度和加速度会对计算造成“污染”,因此无论KBC 如何设置,宜将NSUBST设置为1。 ②阻尼问题。ANSYS完全法瞬态动力分析不能设置模态阻尼比,但可用质量阻尼系数α和刚度阻尼系数β等效(Rayleigh阻尼假定),但正是因为Rayleigh 阻尼假定会造成ANSYS计算时产生“虚假”阻尼(α×质量矩阵),而理论推到中没有此项。因此考虑阻尼进行结果对比时可仅考虑刚度阻尼。 ③采用CP命令耦合自由度时,因自由度为线性耦合,不适合大变形情况。如打开大变形,ANSYS计算的梁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正确,但移动质量位移和加速度虽然趋势基本一致,但数值均存在很大误差或数值不正确,且误差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④理论推导中没有考虑梁体自重引起的变形,在ANSYS中也不应考虑该变形,因梁体存在质量,如施加重力加速度则必然产生自重变形,因此可对移动质

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

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 默认分类2010-01-24 20:59:28 阅读84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自振周期: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高度H,宽度B有关。当自振周期与地震作用的周期接近时,共振发生,对建筑造成很大影响,加大震害。 特征周期:是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抗震规范中是通过地震分组和地震烈度查表确定的。 结构的自振周期顾名思义是反映结构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质量及刚度有关,具体对单自由度就只有一个周期,而对于多自由度就有同模型中采用的自由度相同的周期个数,周期最大的为基本周期,设计用的主要参考数据! 而特征周期是,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水平段与下降段交点的横坐标,反映了地震震级,震源机制(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地震本身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场地的特性;如软弱土层的厚度,类型等场地类别,所以我认为特征周期同时反映了地震动及场地的特性!它在确定地震影响曲线时用到! 1.特征周期:是建筑物场地的地震动参数——由场地的地质条件决定; 2.自振周期有结构子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用结构力学方法求解;(主要指第一振型的主振周期) 3.结构的自振周期主要是避免与场地的卓越周期重合产生共振; 4.卓越周期与特征周期有关;卓越周期由场地的覆盖土层厚度和土层剪切波速计算求解(见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等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详见抗震规范. 自振周期: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H,B有关.当自振周期与地震作用的1/f接近时,共振发生,对建筑造成很大影响. 另外: 目前就场地的有关周期,经常出现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地震动卓越周期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名词。就以上3个周期概念来说,其确切的含义是清楚的,场地脉动周期是在微小震动下场地出现的周期,也可以说是微震时的卓越周期;地震动卓越周期是在受到地震作用下场地出现的周期,一般情况下它大于脉动周期(一般1.2~2.0)。场地卓越周期反应场地特征,地震动卓越周期不但反应场地特征,而且反应地震特征(如近、远震则明显不同)。由此可见二者震动干扰源有区别,另外反映的特征也是不同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一般是指规范反应谱平台段与下降衰减段的拐点周期,它表示规范反应谱值随周期变化的突变特征,是平均意义上的参数,它综合反映场地和地震环境的影响。三者之间有一定关系,但概念不一样,在工程上不能等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