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学学会50年

中国力学学会50年
中国力学学会50年

中国力学学会50年

李家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

1955年8月,通过外交途径,钱学森将离美回国。在他向导师冯 卡门教授告别时,呈上的是两本新著:《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论》,此时此刻,两人心中无比激动。同年10月2日,钱学森乘坐克里夫兰号邮轮到达九龙,随即过罗湖,踏上了阔别20年的故土。次年10月,郭永怀也回到北京。他们会同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周培源、钱伟长先生共商发展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方针大计。

1957年2月10日,200位莘莘学子,怀着发展科学、强国富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庄严地走到一起,结社聚会,探讨学问,从此,掀开了中国力学学会的历史扉页。50年来,以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科学家为核心的中国力学学会,团结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程界的设计、产业部门和国防部门的广大力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繁荣,出版学术期刊,普及力学知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力学学会的50年是艰苦创业的50年,是科学实践的50年。

回顾中国力学学会的50年,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1957~1976)

学会创建之初,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常务理事会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确立力学学科的发展战略上。1957年,钱学森在《科学通报》撰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技术科学”的概念,深刻分析其研究特征、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尤其是确定了力学研究要以“技术科学”思想为主导,为工程技术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工程理论的目标,从而带动工业前进;在1958年8月1日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钱学森作了题为“争取力学工作的大跃进”的报告,从航空、运输、机械制造、水利、土木建筑、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工业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力学的科学研究方向;他和郭永怀等人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规划了“上天、入地、下海”的蓝图;1961年6月,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沈元、吴仲华等科学家发起在中国科学院组织“星际航行座谈会”,共进行12次,历时1年半。钱学森在会上作了“今天苏联及美国星际航行火箭动力及其展望”的报告,郭永怀作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的报告,会议汇聚数、理、化、天、地、生、力及声光、电、半导体、遥感、医学等多学科、多种高新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家,针对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进行研讨,内容涉及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通讯、气动力、气动热、生物空间实验、微重力影响等等。

1957年2月,力学学会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学术期刊《力学学报》,相继又建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并成立了对全国实验装备、技术条件与水平进行调研和规划重点实验室的仪器工作组及分析研究国际科技资料信息的资料工作组,开展了许多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力学学术交流和力学人才的培养。比如,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一般力学学术会议、实验力学学术会议、塑性理论及极限分析学术会议、爆炸成形学术会议、原子、分子物理与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等离子体讲习班等学术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在我国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物理力学、爆炸力学等前沿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1956年钱学森与钱伟长合作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随后,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开办了工程力学研究班,继北京大学力学系之后,各高等院校的力学专业和力学系也纷纷建立,各工程部门也组织相应的力学研究单位。在全国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力学研究队伍,其中许多人都是我们学会的会员。同时,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现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现称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单位建成了系列风洞的试验基地。

创业初期的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日后在重大工程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7年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62年6月我国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锻造业跨进世界先进行列的1.2万吨水压机、1971年2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同年,上海电机厂研制成功3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等等。尤其是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返地卫星,成为世界上具有先进回收技术的国家之一。在此过程中,力学和力学工作者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几次大的政治运动影响了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十年动乱使我国的力学事业受到严重损失:学会停止活动,《力学学报》停刊,轻视基础理论,无视科学规律,错批了一些科学家。尽管如此,前20年的艰苦创业,我们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突出贡献,并发展了新兴前沿学科,培养了力学人才,建立了试验基地,从而为我国的近代力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2 科教兴国,开放发展(1977~2000)

文革以后,国家开始执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力学学会党组根据中央精神,纠正了文革中左倾的错误,为包括力学学会创始人之一的钱伟长先生在内的一批力学工作者平反,并做好恢复力学学会的准备工作,从而使我国的力学事业获得了新的生机。

1977年,谈镐生向中国科学院院党组呈报书面意见,强调支撑力学广泛应用性的是力学的基础性,建议召开会议制定全国力学发展规划。这一建议被转呈中央后得以实施,在1978年的全国力学规划会议上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理论和应用力学》。从此确立了力学基础学科的地位,并得到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认可和重视。事实证明,强调力学的基础性不仅促进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可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客观规律,将经验升华为理论,解决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国家需求服务。30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正确定位学科性质是力学学科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1978年的全国力学规划会议上,学会召开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会上决定要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逐步建立和恢复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恢复《力学学报》,创办《固体力学学报》和《力学与实践》杂志。根据理事会的决定,学会大力加强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完善组织建设,全面发展专业委员会和学术期刊。经过30余年的努力,学会由1964年1100名会员发展到现在的22000名会员,由几个专业委员会发展到现在的22个专业委员会,6个工作委员会,由最初只有1个期刊发展到现在主办16个学术期刊,累计开展各种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600余次,出版900余种各类书籍,学会的规模空前扩大。

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冶金部金属研究院和北京航空学院组成的中国断裂力学小组,首次参加了在加拿大召开的第4届国际断裂力学会议。1978年,以周培源为首的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代表团出席在印度Bangalore召开的第1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该系列会议由中、印、日倡导,延续至今近30年。1979年,我国致函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正式表示中国力学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联合会的参加机构。同年,我国理论与应用力学代表团应邀访问美国,并于1980年率团参加在Toronto召开的第15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从此,中国力学学会正式恢复了同国际力学界的联系,国际影响和学术地位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在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中有4名理事,1名执委会委员,1名大会委员会委员,2名工作委员会委员。同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国际光

学工程学会(SPIE)、日本机械工程学会(JSME)、国际计算力学会(WCCM)、德国应用数学与力学学会(GAMM)、国际断裂委员会、亚太断裂委员会、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等10余个国际组织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已有专家在这些组织中任主席、副主席、执委、理事,共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我国还创办了诸如:流体力学国际会议、非线性力学国际会议、实验力学国际会议、生物力学国际会议、微纳系统力学国际会议、一般力学国际会议、世界华人计算力学国际会议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承办了第6届世界计算力学大会暨第2届亚太地区计算力学大会、第20届世界稀薄气体动力学学术会议、第13届世界等离子体化学学术会议、第4届世界结构和多学科优化大会、第2和第8届亚洲流体力学国际会议、中-日-美-新生物力学大会、远东太平洋地区断裂力学学术会议、国际理论与应用联合会(IUTAM)的8次专题研讨会和3次暑期学校等国际例会,其中第6届世界计算力学大会暨第2届亚太地区计算力学大会规模超过1400人,国外代表超过1000人。我们愿意在合适的时间争取国际力学大会——ICTAM在中国召开。广泛的学术交流也推动了国内外学者的科研合作。

学会在发展传统学科时,也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向,提倡力学同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力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长点。学会通过组织生物力学、环境力学、非线性力学、地球动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离子体科学、流固耦合力学、理性力学与力学中数学方法等领域的系列学术会议,成立相应领域的专业委员会和专业组,为这些领域的同行搭建新的学术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带动他们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

力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国家需求牵引下,研究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涌现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获得了众多科技奖励。除了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在喷气推进、湍流理论,板壳理论、航空工程、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成就享誉世界外,冯康的有限元和辛几何算法的开创性贡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钱宁的“泥沙运动力学”,我国王仁等3位专家被4年一度的IUTAM大会邀请做1小时大会专题报告,表明我国在计算力学、泥沙运动理论,地球动力学、拓扑优化、微重力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地质力学和渗流力学在油藏勘探和3次采油中的作用,确保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数十年;爆炸力学的理论指导爆炸拆除、焊接、清淤、穿甲等众多的工程应用;土力学研究在治理上海地面沉降和保证青藏铁路路基稳定性发挥作用等等。特别是我国成功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表明我们在航天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海外的中国力学学者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国际力学界40岁左右最出色的学术带头人很多来源于中国大陆。据不完全统计,力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979~2006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4项、四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985~2006年)一等奖5项、二等奖42项;国家发明奖(1979~2006年)20余项和众多国防奖项,涌现出像钱学森、郭永怀这样的“两弹一星”的元勋。

力学学科正处在快速、全面发展的时期。我们要高瞻远瞩地认识到,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加强基础研究和面向国家需求的关系,要从国家目标和全局利益出发,均衡地发展力学学科的各分支领域,加强产学研和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并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 自主创新,改革奋进(2001~)

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能源需求急剧增加,极端环境事件频繁发生。国家正面临着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保障国家领土安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任。为了使科技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适时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制定了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方针。

我们力学工作者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直面新的挑战,肩负着使命和责任,满怀着希望和

憧憬,来思索未来我国力学的发展,考虑力学将如何面向国家需求来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我们认为,除了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应用、推进技术、大型飞机等航空、航天领域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力学还将在结构安全、先进制造、大型装备、化工冶炼、材料设计等方面做出贡献。在油气开采、海洋工程、风能利用等能源领域力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力学还将研究极端环境、灾害事件的规律与防治,同时要通过洁净燃烧等研究,节能减排,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针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研究仍将是生物力学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还必须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和先进的实验技术,要特别重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软件。如果说,20世纪力学通过研究真实介质行为(如:可压缩、黏性、塑性等)使人类进入太空。那么在今天,我们在研究多场耦合和极端条件下复杂介质的行为的进展也必将转化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为此,我们往往还将深入到微、纳米层次,细胞、分子水平,通过研究物质结构了解介质宏观行为,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由此可见,现代力学仍将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

所以,力学学科重点发展方向是:(1)力学学科前沿领域:湍流、非定常流动及控制,复杂介质及超常环境流动,非线性系统的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微纳米力学,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多场耦合力学,跨尺度关联,生物力学,仪器设备研制及实验力学新技术与新表征方法,工程科学计算与软件。(2)力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点研究领域:国家安全中的关键力学问题,航空航天中的关键力学问题,深海环境下资源开采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环境与灾害关键力学问题,人类健康科学领域的关键力学问题,先进装备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我们认为力学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1)力学将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继续发挥支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力军作用,不断为现代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做出前瞻性、引领性的贡献。(2)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力学研究队伍,培养一批杰出的力学人才,能够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挑战。力争在15年内,这支队伍能够成为国际力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3)经过15年的努力,中国力学应当、也有可能缩小同美国和俄罗斯两个领先国家的差距,跻身于世界力学强国的行列。

同时,本届理事会的任期工作目标定为:推动前沿研究,扩大国际影响;紧密产学研和跨学科联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促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明确学科地位,普及力学知识。我们确定4年期间的重点工作为:筹建国际力学中心,申办国际力学大会ICTAM;加强产学研、跨学科交流,拓展力学工程应用;凝聚环境研究队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办好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力学界老前辈教育思想研讨会;完成学科发展报告,办好精品、特色期刊,出版科普丛书等。

中国力学学会为了更好地完成繁荣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正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努力做好搭建学术交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会员服务“三个平台”建设的工作。近期,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学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更好地为力学工作者服务,其中包括:规范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期刊编委会管理;积极促进力学界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通过网站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学会凝聚力;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各项工作,提高中国力学学会的显示度。另一方面要进行学会办事机构改革,向职业化转变,其中包括:建立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全面实行聘任制,保障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明确岗位责任,提高服务意识;通过为学术交流服务获取收入,来保障办事机构的高效运转,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要在4年期间,通过改革发展、开拓创新,将中国力学学会建设成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力学界的同仁们、朋友们,中国力学学会过去的50年,是艰苦奋斗的50年,是辉煌发展的50年,这首先要归功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归功于老一代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归功于中国力学界、工程界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进入新世纪,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以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的精神,团结全国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工程界、国防部门的力学和相关学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国际交流,瞄准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需求,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再创辉煌做出新贡献!

致谢

感谢以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50年来对学会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国内外广大力学工作者及学会会员50年来对学会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众多科研院所、工程产业和国防部门50年来对学会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本文在写作中部分引用了书籍《2006~2007力学学科发展报告》和文章“中国力学学会40年”等资料,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本文成文后庄逢甘、郑哲敏等先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学会办公室杨亚政主任在成文过程中也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34

2.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大事记(1957~2007), 2007

3.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与生产建设.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4.中国力学学会. 人、环境、力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5.钱学森. 论技术科学. 科学通报, 1957, (2): 97~104

6.钱学森. 关于现代力学. 力学与实践, 1979, 1(1): 1~11

7.钱令希. 谈计算力学. 力学——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41~46

8.郑哲敏. 20~21世纪的力学. 力学——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50~60

9.王仁. 力学发展中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 力学——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61~65

10.庄逢甘. 中国力学学会40年. 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1~15

11.白以龙. 世纪之交对力学的回顾、展望和想象. 力学2000.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20~28

12.崔尔杰. 改革创新, 发展学会, 服务力学.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06

13.李家春. 现代流体力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力学进展, 1995, 25(4): 442~449

14.邓楠. 在全国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学会工作会议文件. 中国科协, 2007

15.杨亚政.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办事机构职业化. 全国学会工作会议文件. 中国科协, 2007

中国901个协会、学会名单

中国901个协会、学会名单福建省经济技术协作促进会 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质量协会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中国轮胎翻修利用协会 中国拆船协会 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 中国民用爆破器材流通协会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 中国调味品协会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钢结构协会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 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 中国模板协会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 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 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中国砂石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 中国石棉制品工业协会 中国石灰协会中国水泥制品工业协会(CCPA)全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中国电力企业多种经营协会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中国宝玉石协会 温州市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协会 中国武术协会 中国家具协会 中国制笔协会 中国缝纫机协会 中国搪瓷协会 中国眼镜协会 北京市保龄球运动协会

全国学会一览表(国家级)

全国学会一览表 二、工科 B-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B-0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03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B-0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B-0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B-06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0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B-08 中国水利学会 B-09 中国内燃机学会B-10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B-12 中国制冷学会 B-13 中国真空学会B-14 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B-1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B-17 中国标准化协会B-18 中国图学学会 B-19 中国电子学会B-20 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 中国通信学会B-22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 中国测绘学会B-2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 中国航海学会B-26 中国铁道学会 B-27 中国公路学会B-28 中国航空学会 B-29 中国宇航学会B-30 中国兵工学会 B-31 中国金属学会B-3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B-33 中国稀土学会B-3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B-35 中国化工学会B-36 中国核学会 B-37 中国石油学会B-38 中国煤炭学会 B-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B-40 中国能源研究会 B-41 中国硅酸盐学会B-42 中国建筑学会 B-4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B-4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B-4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B-46 中国造纸学会 B-47 中国文物保护学会B-48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B-49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B-5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B-51 中国粮油学会B-52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B-53 中国烟草学会B-54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 B-55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B-5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B-57 中国颗粒学会B-58 中国照明学会 B-59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B-60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 B-61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B-62 中国电源学会 B-6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B-64 中国消防协会 B-6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B-66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B-67 中国体视学学会B-68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

811《量子力学》 - 中国科学院

811《量子力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本《量子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相关各专业(包括理论与实验类)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原理、量子跃迁及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证实。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连续性方程,波包的演化,薛定谔方程的定态解,态叠加原理。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方势阱中的反射、透射与共振,d--函数和d-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简谐振子。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度关系,角动量算符。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力学量的完全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 (四)中心力场 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五)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态和算符的矩阵表示,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谢振子的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自旋纠缠态。 (七)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定态非简并微扰轮,定态简并微扰轮,变分法。 (八)量子跃迁 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复习一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 差异一传统指向与创新求变程式化的缓慢进程与快速多变的特色风格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中国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 3000年不变西方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中国建筑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缺乏剧烈的变化木质框架结构自产生起至明清一直都是我国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尽管各个时代的构件和材料上有所变革但总体结构并无多大的变化定型与汉代的几种屋顶式样也一直成为各个时代沿用的屋顶式样尤其是宋代以后我国的传统建筑在技术结构外形部局等方面都日益程式化其发展的进程就更加迟缓西方建筑发展进程快速多变 西方古建筑的发展进程却表现为快速多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性民 族特色希腊式建筑-------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 活力古罗马建筑-------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 图和谐统一哥特式建筑-------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二暖和的土木和阴冷的石头材料的差异材料是建筑的基本素质各民族时代建筑的反差往往也是从不同材料起步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带来了审美上的差异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自然而优美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三平面铺开的组群与挺拔高耸的个体建筑空间的布局举例1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

力电失效学-中国力学学会

力电失效学MECHATRONIC RELIABILITY 杨 卫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S pringer-Verlag

(京)新登字158号 内容简介 本书为力电失效学方面的学术专著,读者对象为从事固体力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固体物理、机械等领域研究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书中按照电致失效学、力电耦合学、力电畴变学和质流失效学的顺序来阐述力电失效学这一新学科分支的主要内容。第一篇电致失效学讨论电致断裂、电致疲劳和电致质流失稳的基本现象。第二篇力电耦合学讨论压电体、弛豫铁电体和畴变铁电体的本构关系,以及由于宏观场方程的耦合所造成的缺陷场特征。第三篇力电畴变学探讨与畴变有关的失效行为的机理,内容包括畴变理论与实验、断裂韧性与极化、交替畴变与疲劳裂纹扩展。第四篇质流失效学探讨与质流失稳有关的失效行为的机理,包括力电耦合下的质流、质流的演化与失稳、质流引致失效。 书中所探讨的研究命题着重于力学与电子学相耦合的交叉领域。通过确定材料在电场载荷或者在力电耦合载荷作用下的典型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机理,来建立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并提出一套可靠性评价方法。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激光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力电失效学/杨卫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ISBN7-302-04106-7 Ⅰ.力... Ⅱ.杨... Ⅲ.失效分析 Ⅳ.TB11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76778号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邮编100084) ht tp://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 印刷者: 印刷厂 发行者: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开 本:787×10921/16 印张:15.75 字数:290千字 版 次:2001年1月第1版 2001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7-302-04106-7/TB?30 印 数:0001~0000 定 价: 元

国家一级学会名单

国家一级学会名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属的全国学会)理科 A-01 中国数学会 A-02 中国物理学会 A-03 中国力学学会 A-04 中国光学学会 A-05 中国声学学会 A-06 中国化学会 A-07 中国天文学会 A-08 中国气象学会 A-09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A-10 中国地质学会 A-11 中国地理学会 A-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A-13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A-14 中国古生物学会 A-1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A-16 中国海洋学会 A-17 中国地震学会 A-18 中国动物学会 A-19 中国植物学会 A-20 中国昆虫学会 A-21 中国微生物学会 A-2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A-23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A-24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A-25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A-26 中国遗传学会 A-27 中国心理学会 A-28 中国生态学学会 A-29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A-3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A-31 中国感光学会 A-32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A-3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A-3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A-35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A-36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A-37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A-38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 A-39 中国运筹学会

A-41 中国晶体学会 A-42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工科 B-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B-0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03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B-0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B-0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B-06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0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B-08 中国水利学会 B-09 中国内燃机学会 B-10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B-1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B-12 中国制冷学会 B-13 中国真空学会 B-14 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B-1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B-17 中国标准化协会 B-18 中国图学学会 B-19 中国电子学会 B-20 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 中国通信学会 B-22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B-2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 中国航海学会 B-26 中国铁道学会 B-27 中国公路学会 B-28 中国航空学会 B-29 中国宇航学会 B-30 中国兵工学会 B-31 中国金属学会 B-3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B-33 中国稀土学会 B-3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B-35 中国化工学会 B-36 中国核学会 B-37 中国石油学会 B-38 中国煤炭学会 B-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目录.doc

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目录(2009年) A—理科(41) A-1 中国数学会 A-2 中国物理学会 A-3 中国力学学会 A-4 中国光学学会 A-5 中国声学学会 A-6 中国化学会 A-7 中国天文学会 A-8 中国气象学会 A-9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A-10 中国地质学会 A-11 中国地理学会 A-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A-13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A-14 中国古生物学会 A-1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A-16 中国海洋学会 A-17 中国地震学会 A-18 中国动物学会 A-19 中国植物学会 A-20 中国昆虫学会 A-21 中国微生物学会A-2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A-23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A-24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A-25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A-26 中国遗传学会 A-27 中国心理学会 A-28 中国生态学学会 A-29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A-3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A-31 中国感光学会 A-32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A-3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A-3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A-35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A-36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A-37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A-38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 A-39 中国运筹学会A-40中国菌物学会 A-41 中国晶体学会B—工科(66) B-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B-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3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B-4中国农业工程学会B-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B-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7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B-8中国水利学会 B-9中国内燃机学会 B-1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B-12中国制冷学会 B-13中国真空学会 B-14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B-16中国计量测试学会B-17中国标准化协会 B-18中国工程图学学会 B-19中国电子学会 B-20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中国通信学会 B-22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中国测绘学会 B-24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中国航海学会 B-26中国铁道学会 B-27中国公路学会

2014年中国科学院量子力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育明教育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根据《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现将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初试时间 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9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二、初试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7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7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8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8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9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

三、报名要求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四、网上报名 (一)网上报名时间 2014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三)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教育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2000,2001,2002年中科大与中科院量子力学试题

2000,2001,2002年中科大与中科院量子力学试题2000年(实验型) 1. 在电子的双窄逢干涉理想实验中,什么结果完全不能用粒子性而必须用波动性来解释?为什么? 2. 一个质量为的粒子在势场中运动.设t=0时,其归一化波函数.求1)时,测量能量所得的几率性的结果;(2)>0时的含时波函数以及时测量能量的结果. 3. 设一维运动粒子的坐标和动量分别为和,c为常数.(1)求力学量和的对易关系.(2)若是算符的本征值,试证明也是的本征值. 4. 对于单个电子的运动1)证明轨道角动量算符和动量算符对易.(2)论答:运动于球对称场中束缚态的力学量完全集合是什么?(不计自旋)(3)设,用测不准关系估算其基态能量. 5. 设硼原子受到的微扰作用.在简并微扰一级近似下(1)论答:其价电子2p能级分裂为几个能级?(2)若已知其中一个能级移动值为A>0,则其余诸能级移动值各为多少?(3)求出各分裂能级对应的波函数(用原来的2p波函数表示) 2000年(理论型) 1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被限制在一维区域运动.t=0时的波函数为其中A为常数. (1) 后来某一时刻t0的波函数是什么? (2) 体系在t=0和t=t0时的平均能量是多少? (3) 在t0时处于势井右半部分(即)发现粒子的几率是多少? 2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其中为波尔半径,m为折合质量. (1) 写出电子偶素(氢原子中质子由正电子代替)的基态能量和半径. (2) 由于电子有自旋,电子偶素的基态的简并度是多少?写出具有确定总自旋值的可能波函数以及相应的本征值. (3) 电子偶素的基态会发生衰变,湮灭为光子.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角动量是多少?证明终态至少有两个光子. 3设粒子处于状态,计算角动量的分量和分量的平均平方差, 4记为泡利矩阵。定义 (1)计算 (2)证明(为常数) (3)化简下面两式 5设为一量子体系的能量算符,其本征态为。若体系受到微扰作用,微扰算符为(为实数),为某一厄密算符,为另外的厄密算符,且。如在微扰作用前的基态中,的平均值为已知的。试对微扰后的基态(非简并)计算厄密算符的平均值,精确到量级。 6以和表示费米子体系的某个单粒子态的产生和湮灭算符,满足基本关系式。以表示该单粒子态上的粒子数算符,求的本征值,并计算两个对易式,。 2001年中国科技大学与中科院量子力学试题 2001年(实验型) 1设质量为的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井中运动.试用的驻波条件,求粒子能量的可能取值. 2设质量为的粒子束沿正方向以能量向处的势垒运动,.试用量子力学观点回答:在处被发射的发射系数是多少? 3(1)在坐标表象中写出一维量子体系的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并推导出其间的对易关系.(2)在动量表象中做(1)所要求做的问题.

中国力学学会2012 年 2013 年学术活动计划表

中国力学学会2012年/ 2013年(部分)学术活动计划表 序 号 活动名称主要内容及议题时间规模(人)地点负责人承办单位联系人及联系地址 01 土力学与试验力学 交叉研讨会 1. 土工试验测试技术的发展与 展望; 2. 非饱和土试验测试技术需求; 3.现代力学测量技术及其在土 工试验中的应用。 1月 14-17日 20 大连 邵龙潭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实验力学专委会上报) 郭晓霞 大连理工大学,116023 Tel: 139******** Email: hanyuer@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 02 首届内地与香港青年力 学论坛2012 论坛交流采用大会报告与分 组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研讨力 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机械、土 木、环境、交通、航空航天、生物、 新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 3月50 香港 卢伟真 (香港城市大学) 陈伟球 (浙江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青年工作委员会上报) 王建峰 香港九龙达之路83号,香港 城市大学土木及建筑工程系 Tel: +852-3442 6787 Email: jef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hk 03 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 学术会议 1. 神经细胞和网络系统的建模 与动力学分析; 2. 认知神经模型建立与动力学 模拟; 3. 神经模型的相关生物学实验 研究和数据分析方法; 4. 神经动力学模型在科学技术 的应用。 3月 29-31日 70-80 上海 王如彬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动力学与控制专委会上报) 王莹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 工大学410信箱,230027 Tel: 189******** Email: rb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 04 热等离子体应用研究 现状与发展方向 1. 热等离子体在能源与环境领 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2. 热等离子体在纳米材料、先进涂 层制备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3. 热等离子体在太阳能材料、燃 料电池材料方面的应用与发 展前景; 4. 热等离子体在航空、航天领域 的应用。 5月20 合肥 王友年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委会 上报) 夏维东 合肥四号信箱13系,230027 Tel: 138******** Email: xiawd@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 05 第五届国际自动控制 联合会分数阶导数 及其应用会议 1. 分数阶导数理论基础; 2. 力学与物理应用; 3. 控制与信号处理; 4. 其他应用领域。 5月 14-17日 250 南京 陈文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环境力学专委会上报) 孙洪广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一号,河 海大学工程力学系,210098 Tel: 136******** Email: shg@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 会议纪要 一、会议概况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力学学会和北京工业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Chinese Conference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 2005,简称CCTAM’2005)于2005年8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席由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崔尔杰院士担任,副主席有程耿东、贺德馨、李家春、沈为平、苏先樾、王自强、吴有生、杨卫、卢振洋、张泽。 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其它单位的全国各地代表1200余人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615篇,分为15个分会场和45个专题研讨会。从代表人数和论文篇数来看,这无疑是我国力学界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盛会。大会交流和讨论的内容涵盖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生物力学等多数力学分支学科领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力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本文对CCTAM’2005的学术报告内容进行了简单总结。这些报告充分反映了新世纪力学学科研究的前沿和我国力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进展。 (更多内容请参见CCTAM’2005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021573.html,)和论文摘要集)。 二、我国力学研究近期主要进展 这次大会的学术活动采用了大会邀请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分会报告、小型专题讨论会、青年学术沙龙等多种交流形式。其中,大会邀请报告力求反映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趋向,以综述性报告为主体;专题邀请报告主要介绍各力学分支学科的前沿研究和代表性成果;而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及专业组和专家个人负责组织的分会报告和专题讨论会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各领域的研究进展。 1.大会邀请报告 ? Copy Right Reserved.

中国学会协会网址大全

中国学会协会网址大全来自: 中国数学会[理]和中国物理学会[理] 中国力学学会[理] 中国光学学会[理] 中国声学学会[理] 中国化学会[理] 中国天文学会[理] 中国气象学会[理] 中国地质学会[理] 中国地理学会[理]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 中国矿岩地化学会[理] 中国古生物学会[理]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 中国海洋学会[理] 中国地震学会[理] 中国动物学会[理] 中国植物学会[理] 中国昆虫学会[理]

中国微生物学会[理] 中国生化分生学会[理]中国细生学会[理]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中国遗传学会[理] 中国心理学会[理] 中国生态学学会[理]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中国感光学会[理] 中国岩石工程学会[理]中国野生动物保协会[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中国运筹学会[理] 中国菌物学会[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工]

中国电工技术协会[工]中国水发工程学会[工]中国水利学会[工] 中国内燃机学会[工]中国工热学会[工]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工]中国制冷学会[工] 中国真空学会[工] 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工]中国标准化协会[工]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工]中国电子学会[工] 中国计算机学会[工]中国通信学会[工] 中国测绘学会[工]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中国铁道学会[工] 中国公路学会[工] 中国航空学会[工] 中国宇航学会[工]

中国兵工学会[工] 中国金属学会[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工]中国稀土学会[工] 中国腐蚀防护学会[工]中国化工学会[工] 中国核学会[工] 中国煤炭学会[工] 中国能源研究会[工]中国硅酸盐学会[工]中国建筑学会[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工]中国造纸学会[工]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工]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工]中国粮油学会[工] 中国劳保科技学会[工]中国烟草学会[工]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工]

中科院2015考研量子力学(811)真题.pdf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量子力学(81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为180分钟。所有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一个质量为μ的粒子在一个一维的盒匣()0x L <<里自由运动,波函数()x ψ满足条件()()()() 0'0'L L ψψψψ==,1)求系统的能级 2)将第一激发态写成归一化动量本征态的组合形式,并给出当p <>为0时,组合系数满足的条件 二、一个三维简谐振子受到微扰() 22'H xyz x y y x λ=++的作用,试用微扰论求系统的基态能量,并精确到2λ量级。三、两个粒子的自旋分别为12,s s ,相对取向为n ,设两个粒子的相互作用为 ()()1212=3H s n s n s s ××-×,记12s s s =+,证明: 1)2212s 3=24s s ×-?,()()()2 2121=24s n s n s n ×××-?2)[]0 H s =,四、一个质量为μ的粒子在势场(){ 0 0 x V x Bx x ¥£=>中运动1)用变分法求基态的能量可以选取下列的哪个作为近似波函数,并说明理由a)/x a e -,b)/x a xe -,c)/1x a e --() a 为变分参数 2)用所选的近似波函数求基态能量。

五、一个二能级系统,哈密顿量为: ()()01020=0 E H E éùêúêú??()()() 0012E E <当0t =,系统处于基态,当0t >时,开始受到的微扰0'=0H λλéùêúêú?? 1)求0t >时,系统跃迁到激发态的概率()02 ()E P t (精确值) 2)用含时微扰论重求上题的概率,与精确值对比,指出结果成立的条件。

中科院量子力学 和普通物理考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本《量子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相关各专业(包括理论与实验类)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原理、量子跃迁及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证实。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连续性方程,波包的演化,薛定谔方程的定态解,态叠加原理。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方势阱中的反射、透射与共振,δ--函数和δ-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简谐振子。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度关系,角动量算符。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力学量的完全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 (四)中心力场 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五)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态和算符的矩阵表示,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谢振子的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自旋纠缠态。 (七)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定态非简并微扰轮,定态简并微扰轮,变分法。 (八)量子跃迁 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