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座

于丹讲座
于丹讲座

《阅读经典,感悟人生》

__于丹讲座观后感5月17日著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来到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三千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和心灵的公益讲座,同大学生们共同感悟成长。于丹讲座的题目是《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其内容是对《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提炼。并引用佛道教中的若干经典来领悟、指导人生。在现场,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适中的语速、亲和的声音让在座师生恍若穿越千年时光隧道,如飨精神盛宴。

于丹认为,在这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中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一位孔子、一位庄子相伴,来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

在儒家学说中,君子的基本道德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于丹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总是会焦虑,现代人应学会从简单而充满哲理的儒家思想中汲取营养,做到“恭、宽、信、敏、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而在道家思想的学习上,于丹则将其精炼为“观太阳学习进取,看月亮学会平和”,要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不管处于何种状态都要学会舒展身心,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遍万水千山,用有限的生命在无涯的时空里留下永恒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于丹几次引用了佛学中的小禅宗故事,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

“我”包袱公文和尚的故事

一个当差的“我”背着包袱,带着公文,押送和尚到目的地,每天上路前“我”都要检查看看“我”,公文、包袱、和尚都在才能上路。和尚处心积虑每次帮“我”买酒,时间长了“我”便信任和尚了,一天喝得酩酊大醉,和尚趁此机会给“我”剃了个光头,换上了和尚的衣服然后跑了。第二天“我”醒来,发现公文、包袱还在,但是和尚不见了,找来找去突然一摸头发现是个光头,再低头看自己身着和尚的衣服,于是便认为和尚在,然而却找不见“我”了。自此“我”便不能再上路无法继续前行,因为把“我”丢了。

于丹老师说“我”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包袱就是物质保障,公文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为此当差,而和尚其实也是“我”但在这里面代表了一个囚徒。往往我们为了一件差事(我们的职业)押送囚徒,然而到最后那个囚徒还在,“我”却没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当下的我们有何尝不是这样啊。所以于丹说:我们现在学校的中国文化的目的就是让“我”不丢失。

于丹经常引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阐述一些大道理。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消极情绪,于丹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生活是一锅开水,不同的人都无法逃避,需要在这里煎熬,怀着不同的心态做人,结果就会不同。

面对众多“90后”大学生以及我们在大学里可能会出现的迷茫和挫折,于丹建议大学生们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

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常常将心比心,用恭谦的态度对待别人,重视自己的心灵生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讲座中,于丹教授通过品读经典,运用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指导当代大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生命格局,通过修身养性,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班级:104

学号:08

姓名:温娜

2011年5月19日

于丹讲座观后感

于丹讲座《观后感》孩子:周子淳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讲座视频2018最新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讲座视频2018最新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对 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下面是为大家的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告诉了大家怎样去感恩父母。 她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4、5岁时,去一棵大树下摘树叶,拔树枝玩,有时他不高兴了,就会在树上刻字。到了小学时期,孩子来到树下一脸不快乐,大树就问:“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孩子说:“你看别的孩子有足够的学费,有钱去买玩 具玩,而我却没有。”大树说:“那这样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卖钱,就有交学费和买玩具的钱了。”孩子高兴极了,每年秋天都来摘果,然后就不来了。到了成年阶段,孩子又回到树下开心不起来,再也结不出果子的老树问:“孩子,你把书都念完了,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你看我的同龄人都有家了,可我没房来迎接我的新娘。”老树说:“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壮的树枝,你可以把它们砍了然后去盖房。”孩子听了马上砍了老树所有的树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时,又一次不开心的回到老树下,树干问他:“你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我总要看看远方吧!我的朋友都飘过大海去了远方,而我却不能。”树干想了一会儿说:“你可以砍了我的树干,做一个木筏去远方。”孩子听了兴冲冲地把树干砍下拿走了。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孩子头上长出了白发。一天,他来到树前,树根说:“我没了果子,没了树枝,没了树干,你就不会再陪我了吧?”孩子说:“该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现在,我就想陪着您晒太阳。” 其实,我们的父母一直像这样满足着我们,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让他们也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今天,我在辽宁电视台公共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

中学生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

中学生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后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视频观 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周五的班队活动课上,我们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的德育教育的 讲座。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 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 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 奋斗。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 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准确理解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 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实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 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 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准确的思想道德观和 准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 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 是引导孩子建立准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 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 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 键所在。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 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 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悟

( 教育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1458 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Understanding of Yu Dan's video lectures on primary and

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 悟 感恩,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但是人要是能够坚持做到,却很难。今天,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 讲座首先映的是一部电影,名叫《暖春》。里面讲述了一个女孩子从年幼到成年的一段看似平凡却做起来不容易经历。她的父母开始对她很不好,可是她用自己的努力,感动了父母。成人后,她没有离开家乡,而是留在了这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用这种方式来回馈自己的父母和这片土地。 在这个讲座里,于丹老师还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棵大树,它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给了一个小男孩。最后,大树已面目沧桑,而满头白发的孩子,却来陪伴那早已一无所有的老树根。大树做的一切不正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毫无保留地爱吗? 看完了讲座,我更加感觉到,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让我想起三字起上的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我们呢?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感恩大地,感恩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悟

今天上午八点,我看了于丹博士导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我一个小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树立目标;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讲和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倒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可将来到了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以前的习惯,爱发脾气,但是身边陪伴的不是父母,而是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现在我们从小学会控制情绪的是很重要。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国家公务员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她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使我明白了道一个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学会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指出的现代儿童的主要病症,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自己。 :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悟 看到一本好书,遇到一位良师益友,观看一场有益人生的讲座,都无疑是一次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底蕴的难得机会。很幸运周五宝贝从学校带回一张电视节

观于丹感恩教育视频有感

观《于丹感恩教育》视频有感 石河子市第五中学五(三)班李若愚 《于丹感恩教育》视频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勇敢担当,爱与责任》,第二章是《成就别样的人生》。看了《于丹感恩教育》视频后,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两则故事。 视频里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我记得上四年级时,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的。这个寓言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跟一棵树是好朋友。小男孩整天在树上荡秋千,摘果子,爬树干,甚至是发脾气在树上乱刻乱画,但是树却一点儿都不在乎。每天他都盼望着小男孩来。当小男孩长大成为一个少年时,他来到树下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对大树说:“我要上学,也要玩具,可我没钱,什么也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了后卖掉,就可以买玩具了,而且不愁学费。”孩子高兴极了,就爬上树把果子摘了。以后孩子只会在每年秋天来摘一次果子,其余时间都没有来过了…… 我们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不正是像这棵大树一样吗?总是在不停的付出,而我们就像小孩只是从父母那里索取,很少回报。听了这个故事,我要从现在开始在家里力所能及做些家务,帮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些简单的事。 于丹老师还讲了什么是社会,并说明了怎样在社会中生活,她告诉我们,社会就将一锅煮开的水。她还讲了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假如这儿有三锅烧开的水,把一个鸡蛋、胡萝卜和一堆干茶叶分

别放进这三个锅中。一个小时后,打开第一个锅,发现里面的鸡蛋不论是蛋清还是蛋黄都从软软的变硬了。这就像被社会煮硬的人,他们只会蛮干,不求别人帮助;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原本是硬硬的,现在却变软了,这就是被社会煮软的人,心地善良,但又有什么用呢?第三种人呢?看看茶叶吧,原本又干又丑的茶叶,在开水中变得饱满了,美丽的叶片舒展开来,更重要的是它把一锅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浓浓的香茶。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就是成功的,不仅是自己得到了发展进步,而且还影响了周围的人,改变了周围的环境。 看完后,我想: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啊,但是有很多小朋友都不太关心父母的辛苦,不为以后的路着想。我想以后要懂得感恩,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也要有担当的责任,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五篇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五篇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一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约的打开电视机,观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四个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很爱发脾气,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对他说:“你以后要是在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钉子!”过了一个星期,木桩上的钉子已经密密麻麻的了。又过了一个星期,小男孩突然发现木桩上的钉子越来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发脾气,过了一个月后,钉子从密密麻麻变成了零星了,又从零星又变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开心,后来,爸爸把他领到了木桩跟前,叫小男孩把桩子上的钉子全部拔掉,可此时木桩上显现出许多写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虽然钉子拔掉了,但对别人的伤害是永远弥补不了的。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乱发脾气,尊敬长辈,就像妈妈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做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我们应怎样做人,以后我们应多听于丹老师的讲座,在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二 今天听完于丹讲座,第一感觉就是气势澎湃。一提起女子,大家立刻会想起柔弱的、娇滴滴的西施;哭哭啼啼的、柔美的林黛玉……。

从古到今,没有几个女子被形容为强悍的、胸怀大志的、保家卫国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胡兰、秋瑾、江姐和花木兰。今天我又结识了一位——于丹。虽然不是很了解于丹,但一接触,便知道她是我的偶像,从她抑扬顿挫的语气和雄壮的语言中,我断定她必将强悍、必将充满激情、必将胸怀大志、必将保家卫国、必将成大器。她那豪言壮语的演讲,让人热血沸腾、激情万分。 第二感觉就是联想丰富。说到一件物品,她就能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任何事物。当说到二胡时,她想到陶渊明“辞县令,弹素琴”的故事。当说起“儒家”和“道家”时,她说:儒家给我仁爱,道家给我智慧;如果儒家是长空,那道家便是大地。当她听着陈军老师的二胡演奏时,联想到古人唯一的乐器——琴;联想到大自然的声音;联想到清脆委婉的鸟鸣,联想到风吹松林的声音…… 于丹——您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百科全书。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三 这几周来,学校组织了我们全校教职工一起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视频讲座。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诠释孔子的论语,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还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看完了她的视频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于丹视频讲座

于丹视频讲座《感恩教育》观后感 【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现如今,生活中仍有许多的人在进行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记了朋友。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待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距,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怀?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要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些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论语〃××篇],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夫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君子不器自信无限》 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 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他的同事文种当时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这个人就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美女西施去小舟,从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两三年之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

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他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这个人还有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还有一种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我们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说是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几个愿望他都能一个人一生做到。其实我现在如果问问大多数成功的男士,你们的愿望都关乎于哪几点?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在于他永远敢于否定自己。他永远可以去做得更远。 所以其实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帮助他人,是因为他自己的生命不够自信。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 君子不器 大家知道论语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但是很好。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说一个真君子,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做成一个容器。我就是一个瓶子,或者我就是一个杯子,我就是一个话筒,或者我就是一辆火车。你一旦说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为其它。 所谓君子不器,是指一个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动的、变

2021年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悟3篇汇总

于丹,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下面是带来的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悟,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悟 感恩,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但是人要是能够坚持做到,却很难。今天,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 讲座首先映的是一部电影,名叫《暖春》。里面讲述了一个女孩子从年幼到成年的一段看似平凡却做起来不容易经历。她的父母开始对她很不好,可是她用自己的努力,感动了父母。成人后,她没有离开家乡,而是留在了这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用这种方式来回馈自己的父母和这片土地。 在这个讲座里,于丹老师还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棵大树,它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给了一个小男孩。最后,大树已面目沧桑,而满头白发的孩子,却来陪伴那早已一无所有的老树根。大树做的一切不正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毫无保留地爱吗 看完了讲座,我更加感觉到,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让我想起三字起上的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我们呢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感恩大地,感恩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篇二于丹中小学生教育视频讲座心得感悟 今天上午八点,我看了于丹博士导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我一个小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树立目标;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讲和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倒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可将来到了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以前的习惯,爱发脾气,但是身边陪伴的不是父母,而是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现在我们从小学会控制情绪的是很重要。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国家公务员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她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使我明白了道一个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学会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 【导读】第一篇范文: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约的打开电视机,观看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主..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 支持! 本文《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由 读后感大全 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篇范文: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约的打开电视机,观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四个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很爱发脾气,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对他说:“你以后要是在发脾气, 就往这个木桩上钉钉子!”过了一个星期,木桩上的钉子已经密密麻麻的了。又过了一个 星期,小男孩突然发现木桩上的钉子越来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发脾气,过 了一个月后,钉子从密密麻麻变成了零星了,又从零星又变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开心, 后来,爸爸把他领到了木桩跟前,叫小男孩把桩子上的钉子全部拔掉,可此时木桩上显现 出许多写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虽然钉子拔掉了,但对别人的伤害是永远弥补不了的。 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乱发脾气,尊敬长辈,就像妈妈说的那样 百善孝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做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我们应怎样做人,以后我们应多听于丹老师的讲座, 在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第二篇范文: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 今天听完于丹讲座,第一感觉就是气势澎湃。一提起女子,大家立刻会想起柔弱的、娇滴 滴的西施;哭哭啼啼的、柔美的林黛玉……。从古到今,没有几个女子被形容为强悍的、 胸怀大志的、保家卫国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胡兰、秋瑾、江姐和花木兰。今天我又结识 了一位——于丹。虽然不是很了解于丹,但一接触,便知道她是我的偶像,从她抑扬顿挫 的语气和雄壮的语言中,我断定她必将强悍、必将充满激情、必将胸怀大志、必将保家卫国、必将成大器。她那豪言壮语的演讲,让人热血沸腾、激情万分。 第二感觉就是联想丰富。说到一件物品,她就能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任何事物。当说到二胡时,她想到陶渊明“辞县令,弹素琴”的故事。当说起“儒家”和“道家”时,她说:儒家给我仁爱,道家给我智慧;如果儒家是长空,那道家便是大地。当她听着陈军老师的二胡演奏时,

于丹大学讲座观后感

于丹大学讲座观后感 观看一个节目之后,总是有所感受,大家看看下面的于丹大学讲座观后感,一起阅读吧! 于丹大学讲座观后感1 那天听于丹的讲座,偶尔想起这样一件事。大概是在四五岁的时候,现在想起来,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姥爷就经常悄悄跟我说,你看,这里有这么多人,孔子说过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么些人里头,肯定有能当你老师的人,你去看看,你觉得他们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特别麻利,你去看看谁能当你的老师?小孩子嘛,我就这样跑来跑去看,有的时候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也有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会跑回来问姥爷,说你看,有一个叔叔肯定不是老师吧。然后姥爷就会告诉我说,这也是老师啊,因为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但是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说到儒与道,中国哲学这两大源头,在我最初接触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孩提的蒙昧状态,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识要去读,要去记忆。所以《论语》对我来讲是笃定的、真实的、亲切的、温暖的。 读经典很有意思,开始会觉得简单,但读来读去,便应

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感悟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彩的词语,来让大众觉得一定要去膜拜,一定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己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报,觉得不可企及。他们以自己的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着生命成长去接近的。《论语》里提到“仁”的地方总共109处,这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学生问老师什么是“仁”,老师的回答就是两个字:爱人。真正的仁爱之心无非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后来被孟子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孔子说的,他一生的理想无非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便是孔子的温暖世道了。 其实只要做到五个方面,那么这种仁爱就基本完成了:恭则不侮,生命有尊严;宽则得众,受众人爱戴;信则人任焉,走得更长久;敏则有功,打碎的罐子变宝贝;惠则足以使人,调动他人积极性。 我们以下代人的眼光来看“恭”和“宽”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事的,“惠”是教我们怎么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这就是我们现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内容,所以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我想他跟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他让我们有具体的做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 篇一: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篇二: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 感激在我们大家中间,是阳光,是雨露,是头顶永远晶莹闪烁的星辰,也是我们首先要教会自己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呢?首先,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

于丹讲座心得

关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在黑龙江七频道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受益匪浅。 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小故事。把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孩子长大,时时刻刻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让孩子实现了愿望。孩子长大后,大树变老了,孩子知道每天陪着大树。这时于丹老师讲到了“孝”字。百善孝为先,要我们知道感谢父母,尊敬师长。“仁”字是要我们充满爱心,和善待人。“自立、自强、自信”是说孩子的成长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经验和悟性。 想想自己,有时候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他们啰嗦。有时候他们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我总是不情愿。想到这里,我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而我却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今后有空闲的时候,给爸爸妈妈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学会感恩。 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最主要的,否则即使你考试得了100分,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讲师用他的心、用他的情、用他的才华、用他的智慧给大家作了一场既感动着现在也必将感动着未来的报告。平和的语调,感人的事

迹、热烈的掌声、激动的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短短的3个小时中,很多同学和家长流着热泪听完了报告。很多同学纷纷上台,说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上台同学那发颤的声音,感人的心声,激动的呐喊,让在场的领导、家长、老师与同学们热泪翻滚,台上台下一片激动。 “感恩”不能只用语言,而要用我们的行动。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当好榜样,为孩子塑人格、立信心、确定人生理想目标奠定基础。让我们的学生对老师、对他人、对社会以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充满爱的心感受生活吧,“感恩”的人生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礼号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于丹专题讲座视频

?礼号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于丹专题讲座视频《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11月21日下午,礼号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老师在第一个主题中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让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在我国古代,孔子把孝敬放为道德之首,奉历生之首,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其次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带,需要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 礼号小学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意在通过感恩教育的开展,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使学生真正明白感恩的真谛,学会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看完了这个讲座,礼号小学的学生们知道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的重要意义,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撰稿者王延彪)

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更加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能够更加自立、自强、自信,近日,市三小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家长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

2020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推荐5篇

2020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推荐5篇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1 今天,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黑龙江卫视少儿频道播放的《于丹讲座》,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我听了之后想到了许多…… 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讲座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很亲切、舒服的感觉。她向我们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还举了好多生动的例子:如胡萝卜、生鸡蛋、和干茶叶的实验,孔融让梨等小故事,让我们更容易地领会其中的道理。听过讲座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满、安逸!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心里的一块宝,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可是我们却不懂得感恩,甚至认为这是天经地仪的事,更别说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数时候还任性地惹父母生气! 这个讲座让我突然间长大了,懂得了很多。看着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心,白发渐渐出现头顶,皱纹也刻上面容,心里感觉一阵酸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回报父母,让他们天天开心。现在我要对我他们说:“爸、妈,我长大了,可以体会你们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感恩,现在起我决定要好好孝敬你们,让你们为我感到骄傲和自

豪!”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2 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我知道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我也想要。”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买你想要的东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大树问:“你怎么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大树说:“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孩子后来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天美丽的日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

于丹论语讲座观后感

于丹论语讲座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于丹论语讲座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 于丹论语讲座观后感1 我一直认为,当自我保护,自我掩饰成为一种本能的时候,人就会变得自私而软弱,容易妥协,这样的自己真得虚伪到极点,虽然讨厌这样的自己却也不想改变,因为变色龙的功能大概已经成为我的本能之一了吧! 今天看到了于丹的论语讲座,感触颇深;她对论语深刻、透彻的理解,睿智、淡定的演讲风格,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极富个性的讲解视角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太多的思索,太多的收获;虽然言辞之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着他自己的色彩,不过真的受益匪浅,然面《论语》也有了新鲜别样的风味。不想寻章摘句、引经据典,只觉得她让灰色的孔子链接了多彩的世界,让《论语》在她独具个性的视角下,变得通俗易懂、意蕴悠长,体现出了经典的平凡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天天看那些《羊皮卷》、《需求层次论》《心灵鸡汤》等等;却从不曾注意过这超越了两千年时空的儒家之道,竟然处处精辟;掩卷而思,做一个《论语》的信徒也不错! 于丹论语讲座观后感2 这几周来,学校组织了我们全校教职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工一起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视频讲座。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诠释孔子的《论语》,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还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看完了她的视频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我们已经观看了她关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这三部分的讲座内容。但是,由于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我们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

观看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

观看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 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于丹讲座最新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于丹讲座最新观后感范文1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关于人格教育的讲座,感慨颇多。 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我虽然听过,却是温故而知新。故事中的孩子很爱发脾气,伤了很多人的心,于是他的爸爸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个钉子,第一天他把篱笆上钉满了钉子,密密麻麻,十分恐怖。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不是也一样?也许我比他好一点,但是我却同样是伤了很多人的心。爸爸叫我多穿点衣服,我会对他脾气;妈妈问我作业有没有做完,我会对她大喊大叫;外婆问我想吃什么,我仍然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从来都是认为,他们对我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却从来都不认为,我偏激的言语一次次的伤了他们的心。他们是如此小心翼翼,在呵护我,在保护我,把我捧在手心,我却像一个刺猬,那样棘手。后来那个孩子觉得很惊讶,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决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篱笆上的钉子一天天地在减少,直到有一天他对爸爸说,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你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掉吧。孩子将钉子一颗颗拔去,钉子没了,可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钉孔却远的留在了篱笆上。是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我们道歉,我们忏悔,

我们深知我们的过错,可是错误已成事实,无法修改,就像我们拿刀子在亲人的心里划了一道口,可以缝合,但疤痕永远都在。我的亲人们是如此的爱我,他们用他们受伤的心,托起我稚嫩的灵魂,我也会尽我的努力,让他们的老伤愈合,新伤不再。 后来,于丹老师又讲了她和她女儿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小时候,外公教我剪纸,剪刀在被折得很小的纸片上左转一个弯,右转一个弯,再将纸片展开,一幅纸花便完成了。有一次,我剪了一个蝴蝶纸花,便爱不释手,欣赏了又欣赏,十分珍惜。后来我不小心滴了水在上面,纸花断了,我很伤心,哭了很久,于是外公便帮我修纸花,他将断了的地方接上,再在上面粘了一个小星星,做得比原来还漂亮。这告诉我,遇到困难,是没有用的,眼泪不能帮助你干任何事,用我的手,用我的心,去弥补缺憾才是最重要的。我自认为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因为我知道眼泪只能证明你的懦弱,我也懂得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可是每当遇到困难,眼泪总是止不住的往下掉,我不想哭,可总是忍不住,这是懦弱么?我想,我不会被自己吓倒,哭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我心中激起的热浪才是我的燃烧的斗志! 最后,我觉得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上面说到的爸爸对我嘘寒问暖,我对他发脾气,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冷了还是热了,我心里也清楚,所以我才对他们的关心觉得不屑。试着对渐渐长大的我们放手,不要管得那么细,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听上去是一个很大的帽子,可是它也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表扬,一次批评,一次安慰,一次开导,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