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散文阅读

知识要点

一、散文的概念及特点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中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3)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地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空间跨度之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该文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点随意点染,有点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4)事件牵涉多

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连带一些与之有关的其他事情。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目不暇接。

(5)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的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风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现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6)取材组材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文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系列材料比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是一种极其宽泛的文学体裁,根据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分为这样几类:

1、叙事散文

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出来的认识和感受,也带着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斥着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

2、抒情散文

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自然风物,也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写景散文

是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对象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朱自清的《春》。

4、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以种种现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直入心灵的透辟语言,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如周国平的《家》。

三、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

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散文的线索一般有这样几种常见形式:

1、以“情”为线索

散文作品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作者的抒情,无论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抒情总是其核心。所以散文往往有一条抒情线,例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2、以“理”为线索

其线索往往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突变的描写,凭借哲理性的议论,“点化”出某些启发开导人的东西,去感染说服读者。例如:《石缝间的生命》通过顽强生长的生命体传达了这样的道理,即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而这一道理正是全篇的线索。

以“理”为线索的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抒情与明理紧密结合,描述与议论相得益彰。

3、以“事”为线索

这是在叙事记人的散文中常用的方法。作者往往以一个富有特征的事件为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组织材料。例如:《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见闻感受(是作者到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接着重点写了在仙台学医的经历,这部分内容先写去仙台途中的见闻,次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再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接着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使作者弃医从文,然后是与藤野先生惜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及藤野先生精神带给作者和鼓励。

4、以“物”为线索

有的散文,作者并不是为写物而写物,而是借助某一物体来表达一种“意”,即托物言志。这里的“物”,可以是偏重于“自然性”的物,也可以偏重于“社会性”的物,即被赋予一定意义的象征物。例如:《荔枝蜜》借物喻人,把对劳动人民浓烈的赞美熔铸在描写的对象小蜜蜂身上,因为它们“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四、散文的抒情方式

细分起来,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千变万化,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作者在生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在心胸中蕴蓄已久,终于化作沸腾的激情,汹涌澎湃,再也无法抑制,于是冲破一切束缚,火山爆发似的从心灵深处喷射而出。这炽烈的感情波涛,撞开了读者的心灵之门,拨动了人们的感情之弦,点燃了青春的熊熊烈焰,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间接抒情是借助某一中介物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如:《春》将春天的风光写得亲切感人,这些景物描写中就饱含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与赞美之情。

五、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篇文章,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描写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的考查,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作用,有

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通常与抒情结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抒情

散文中的抒情一般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可直抒胸臆,也可间接抒情。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手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2)咏物类:托物言志。

(3)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4)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5)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6)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手法等。

七、散文中的“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是散文常用的写法,作者总爱从小处落笔,在平凡琐屑中揭示出社会的人生的真谛。因为他们面对山水美景、环境气氛、人物风貌、个人情思,表现得十分机智,他们“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必须用心品味其中的道理。

朱自清的《背影》,因为作者对父亲在艰难生活中还如此关怀自己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就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将父亲的背影细致、清晰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伟大的感情,即父爱。

《珍珠鸟》就是通过“我”对珍珠鸟的关心、爱护,以及珍珠鸟对“我”的信任,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告诉我们人类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也就是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道理。

互动训练

一、填空题

1、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文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3、散文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4、一篇散文往往综合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表达方式。

二、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冬天》,回答1----4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的的,越显得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起脸,覷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夜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想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儿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首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浆声。我渐渐地快要睡着了。P君“喂”了一声,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

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了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们守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都是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头总是温暖的。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描述的三幅画面的内容。(6分)

第一副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对冬天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以“冬天”为题,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有多处打动人的细节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说说它的精妙之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畅叙离情之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向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与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共游;美景良辰,亦愿与好友共享。张心斋把朋友分为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连珠,亦见得前人由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王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之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乡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

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之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忱,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饰品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的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旁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细心体会文章第一、二段,说说“自美归来”的文友为何“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

三间小屋中”,又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提及的“俗愿”,实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又淡泊的生活,试用简洁的语句归纳其具体所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描述,这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题为“方寸田园”的性灵散文写了多种田园,作者最推崇哪种?从中可见她怎样的情感追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4分)

(1)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可以使人理智清明,友情可以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水,总愿与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愿与好友共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首歌儿唱道“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将如何开辟并经营好自己的“田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形散而神不散

2、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3、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4、记事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二、1、第一幅:冬天,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吃白水煮豆腐。第二幅:静静的冬夜,与友人泛舟西湖。第三幅:“我”和妻儿在台州城里过了一个幸福的冬天。

2、写了亲情的温馨包围着作者,使作者心中感到非常温暖。

3、(1)因为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冬天。(2)作者心中的温暖与自然界的冬天形成反差,以冬天为背景更能衬托出亲情、友情的温馨。

4、(例1)“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是细节描写用环境的昏暗衬托亲情的温馨。(例2)吃豆腐时,“眼巴巴望着那锅”是细节描写,表现我们急切的神态。(例3)“划船时,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浆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是细节描写,表现环境的安静、心情的恬静,与寺里面的嘈杂形成对比。(例4)“并排地挨着她们母

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地向着我”是细节描写家的温馨与脉脉的亲情蕴涵在“微笑”中。

三、1、为了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1分)为了求得友情的温馨。(1分)

2、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研究化妆、学烹饪术。

3、面对朋友“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顿生感悟,自然而然将“方寸田园”的立意在下文中凸现出来,呈现于读者之前。

4、心灵田园(精神的田园);(1分)平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实、愉快,看重友情。

5、(1)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2分)(2)句式整齐(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琅琅上口。(2分)

6、(例)我将广读诗书,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让自己充满诗文的芳香;我将遍访胜迹,游历山川,受到大自然的陶冶,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澄澈;我将交三五益友,共品友情的甘醇,让心灵充满友情的温馨。

上海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方法

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散文曾多次出现,从长远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也当会以散文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对广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8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馨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表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有的: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 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2021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 分析散文的结构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 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 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 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 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概括段意、主题 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 读题目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析首尾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析议论抒情句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联系背景 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同学们一定要切记,概括作品主题时一般用语是: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题目设题类 1.题目的含义 答题格式(思路):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暗示)揭示了……的主旨。 2.题目的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内容上的作用,即题目含义(答题格式(思路)同上);结构上的作用,是否是线索。 3.为文章拟一个题目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4.寻找线索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标题(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抒情议论语句(4)作者思想感情(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二、情节设题类 1.概括全篇情节 答题格式(思路):人物+事件(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提示性填空;只有几个空,没有任何提示。 答题格式(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人物形象设题类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答题格式(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答题格式(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4.补写人物心理 答题格式(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四、句子设题类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2.描写句理解(作用) (1)人物描写句答题答题格式(思路)同三、2。 (2)自然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社会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 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 1 .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 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 .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⑴(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即可。 5.遇到半开放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要针对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简明扼要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2)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或概括原文段中心作为论据。 (3)围绕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结合引用原材料中的原段或原词原句进行分析论证。 (4) 答案句数根据分值在6?12句之间便可,语言要简明,表意要清楚。 (二)简答题组织语言的方法 1 .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作为答案。 2 .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 .改写法:依据题干的指令,将原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句子,做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要求。 4 .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合乎答案要求的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 .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答题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 .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的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 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 .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层、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自拟答案。 8 .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考点一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何谓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1. 重要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富含深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⑤ 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 ⑦指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2. 重要句子①语义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辞句;⑥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淡化文体(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 1

初中散文阅读体系解题技巧

初中散文阅读体系 解题技巧

初中散文阅读体系解题技巧 综述: (一)、散文概念散文,常见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经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示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她倾诉衷肠。(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经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示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要表示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 (1)写人叙事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 散文的基础知识:一.散文的基础知识:散文的基础知识 二.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2.品评词语的表示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示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渲染气氛、)、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突出主题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写景类文章阅读方法指导

第一讲写景类文章阅读写作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 一、写景类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四点: 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鸟的天堂》。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写景文章一般有以下几种顺序: 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三、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者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分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总起来说桂林山水美如画。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变了;或者是观察点移动,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如课文《林海》的五段就分别写了“岭”“林”“花”“联想木材”“联想兴国安邦”。 四、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课文《林海》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答题技巧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 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 题型三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 .......远远地 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

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专项指导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专项指导 【备考指导】 散文因其语言的优美、涵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而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我们以为,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知道考什么。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近几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我们宜综合近两年来中考的散文阅读题,梳理出散文阅读的常规考点及创新题型,做到成竹在胸。 其次要知道怎样考。应明确知道考点,精心设计试题,抓住三“以”、一“规律”。“三以”是: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妙题回放】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1)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一、文体知识积累 (一)基本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线索:文章结构的红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5、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6、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整体感知 在领学生阅读文章时先抛给他们一个对整体把握的问题。如: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语言——修辞、表现手法)为什么这样写,要达到的效果(主旨)(二)动笔点评 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读书的习惯。 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语言特点等。 2)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关键句。 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散文阅读方法梳理

【散文】方法技巧 1.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 句子理解 (1)在原文寻找关键信息。具体步骤如下:①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②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2)答案表述的原则:①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②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是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从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③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3. 筛选整合 (1)读懂暗示语。散文写景、抒情或叙事,作者为了表情达意总是对人物或事件、时间或空间、景物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标识,或明或暗地给读者传递阅读信息。 (2)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散文的一些概括句(或总结句)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或表意的集中体现,隐含诸多阅读信息,对它应深入解读。 (3)关注过渡句。.过渡句不仅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同时还常常隐含上下文诸多主要信息。 (4)此外散文阅读还应注意一些指示语(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如此”等)、情态语(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对其正确地辨别、筛选有助于我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 4.技巧分析 (1)从表达方式角度思考。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2)从选材组材角度思考。要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深化了主题、点明题旨等等。 (3)从表现手法角度思考。要用术语,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4)从结构安排角思考度。要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运用了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运用了制造波澜;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角度思考。要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话、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