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葛第三实验高中13-14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政治)

河南长葛第三实验高中13-14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政治)
河南长葛第三实验高中13-14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政治)

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和选做题三部分,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性报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我们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市场。文化生活出现如此色彩斑斓的原因是( )

A.经典文化已经没有市场了 B.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流行的就是合理的 D.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

2.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

①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②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我们对于文化的领悟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漫步华盛顿唐人街,在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会见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这说明( )

A.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为了吸引华人做生意 D.是一种经济现象

4.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5.随着网络的发展,一首根据初中英语新教材中的人物“李雷”“韩梅梅”所改编的网络歌曲《LiLei&HanMeimei》在2009年年底,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这说明( )

A.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社会的正确反映,应全部接受

B.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C.只有靠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逐渐消失

6.据人民网报道:在目前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媒体受众不应该说三道四

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

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导致的现象

④传媒及从业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网络情感等网络文化正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

8.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落后文化的是( )

①大操大办婚事、丧事②修庙宇、祠堂,搞封建迷信③鼓吹“全盘西化”④“法轮功”邪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有同学认为,时尚文化就是新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大众文化。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①否定了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先进性②将文化的“新”与文化的“先进”完全等同起来

③否定了时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④否定了时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 )

①面向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面向世界各国的文化④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2.互联网是影响力极大的新媒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利有弊,我们不应因看到网上有许多负面内容而“关闭网络”。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不利影响,除了要从改变传播内容入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 )

A.排除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B.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自觉趋利避害C.为未成年人寻找心灵寄托的替代场所 D.举报违法信息,拦截和抵御“黑信息”13.不管影响人格形成的要素有多少,文化要素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塑造现代人格,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丰富、充实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培养人的独立意识,改进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促进人格向现代化发展。这表明( )

①先进文化在塑造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②先进文化促进人格的现代化

③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先进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性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下列对两者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等同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志向。这类诗句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因为( )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国产商业电影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方式迎合市场,追求利润;有些艺术电影过于表现自我,忽略了对大众心理的呼应;有些主旋律电影片面强调宣传功能,而使观众对其渐渐疏远。冯小刚的电影面向大众,通俗而不粗俗,其价值传递方式深入人心,因而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各个层次的观众,取得叫好又叫座的双赢效果。材料表明( )

①商业影片的盲目性令人忧虑,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应考虑广大观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特点

③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

④中国电影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社会主义国家,落后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

A.市场经济的多元化 B.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C.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D.各种思想相互冲击、相互融合

18.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对待腐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教育 B.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C.改造腐朽文化 D.提高辨别腐朽文化的能力

19.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复杂的变化,既有积极的现象,也有消极的现象。这就要求( )

①文化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②文化经营者要提高职业道德

③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④社会要严格控制文化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是(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③努力改造外来文化④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对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B.汉语言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中华文化是惟一没有受到域外文化影响的国粹

22.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与时俱进

B.排除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C.全盘继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D.整合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走向完全融合统一

23.200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广州经济快速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上先行一步的广州,明确提出了打造“文化广州”的目标。这说明()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B.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C.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

D.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

2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 )

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④判别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标志是(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C.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D.以诚实守信为核心

26.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象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这体现了()

A.只要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只要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D.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

27.200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指出,在市场上,同普通食品比起来,标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虽然价格贵些,但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绿色食品标志的超期使用现象较为普遍。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

A.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的教育

B.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C.通过法治和德治来规范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D.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发展和创新

2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其中在全国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体现了()

A.集体主义原则

B.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C.诚实守信

D.利润最大化

29.在我国,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30.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卷

高二政治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1.简要回答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联系。(10分)

32.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5分)

(2)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0分)

33.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新闻出版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分)

(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以及我们应怎样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0分)

第三部分选做题(共20分)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

神动力、有利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0分)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卷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31.①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

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③联系: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始终相统一。

32.(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作为青年学生,必须立志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拥护祖国的统一,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3.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要想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②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③当代青年学生,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选做题:①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应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高二政治月考试卷(有答案)

亳州一中高二月考政治试卷 1.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考点: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深远持久的2.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的特点: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B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 4.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 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 B【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等相关知识。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这表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想要高效的复习高二政治月考考试,就做份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巩固知识吧。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考试试卷 1.爱因斯坦曾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科学家都是哲学家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的区别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 5.下列表述,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6.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认识任何事物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主要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普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主观和客观是联系在一起的 8.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展现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这表明x#k#b#1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导向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政治试题【新课标】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事 A.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B. 人们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 C、人们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D. 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 2.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天下难事,比作于易 3.对于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一定是变化②变化一定是发展③发展不一定是变化④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说法中,与“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著名论断的哲学寓意是 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一个长期过程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这种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基本观点 B.总特征 C.实质和核心 D.实践的观点 7.钱钟书主张“诗分唐宋”,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理想见胜。这说明 ①内部矛盾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主要依据②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④人们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方法不同,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

南充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12月检测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我国航天技术的突破与成熟,意味着我国在深空探测等航天领域有了历史性的进步。这说明( ) A. 思维能够创造存在 B.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表明是科学发展观是( ) ①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 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3.由于轻信算命先生的话,张某草率地进行了股市投资,最后血本无归,后悔不已。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古罗马文豪西塞罗说:“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设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这主要说明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6.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把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 B. 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C. 把主观精神视为世界的本原 D. 把客观精神视为世界的本原7.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它们观点相左,名称各异。但所有的哲学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是( ) A.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与“物方生方死” B.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与“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 C.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D. “一切物质都具可知性”与“除了经验,我们什么都不可能知道”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备知识框架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 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

高中政治月考及答案

高一政治月考试题2015.10 一、单项选择题 1.截至2015年4月27日,尼泊尔8.1级大地震已造成3 286人死亡。中国向尼泊尔提供了价值2 000余万元的救助物资。这些物资() ①是商品,因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②不是商品,因为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③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④不是商品,因为虽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下列对一般等价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价值相等的商品②能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③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④它是与货币一起产生的⑤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⑥金银 A.①②B.③⑤C.④⑥D.①③ 4.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5.小刚领到2 000元工资后,去书店买了一本标价为30元的书,然后补交了500元房租。在小刚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间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额(例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各种面额的纸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额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列对货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②Q币是货币的一种 ③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商品就成了货币④虚拟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 8.下列对信用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②银行信用卡可以透支一定的金额③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④使用信用卡,可以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既便利又绝对安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9.2015年7月16日,农民工小李没有拿到上半年的现金工资,而是领到了某建筑公司发给他的一张载有一定金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等内容的票据,该公司让他凭此票据到银行领取工资。对小李拿到的票据的理解,正确的是()

高二政治第二次月 考试卷

安徽省巢湖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中国的象形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 文字。这启示我们()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中国和土耳其两国互办文化年,是双方秉承传统友谊,扩大友好交往的重要举措。 按照双方商定,2012年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2013年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根据材料回答2-3题。 2.中国、土耳其都十分重视文化年的举办,这说明()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体现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 明() A、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据此回答第4题。 4.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 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地,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5.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 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高二月考政治试题

高二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不同于“人类文明”意义上的广义文化,也不同于“文化知识”意义上的狭义文化,而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下面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类思维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文化既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⑤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才能逐步培养出来 ⑥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等都属于文化 A.①②⑥ B.①④⑤⑥ C.①⑥ D.①④ 2、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曾在香港特区举行。文化周通过100块展板、500幅西藏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和60件文物,全方位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文化与风貌。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3、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支 持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唐山大地震》上映不足半个月,票房已经超过3亿。优秀的文化产品,就是这个时代的阳光,永远温暖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优秀作品的这种作用来自于() A.作品本身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B.人的心灵震撼和感知 C.作者的凭空想象 D.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5、孔子的《论语》被公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6、中国饮食文化底蕴丰富多彩,一道菜就是一个文化的体现,一道菜便能诠释一个文化的内涵。“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说明()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框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文化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内涵与特点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后天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1.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综合国力繁荣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科技作用↑文化生产力作用↑ 化文化与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作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世界反文化霸权主义]

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 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为综合国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化特点潜移默化(过程)(影响思想和行为) 对深远持久(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优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影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响人生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2)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52分) 1.“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水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被感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B.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C.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3.右图中的图像,有人看成一位少女的脸,有人看成一位萨克斯演奏家。这种差别表明( ) ①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②对具体事物的 认识结果往往因人而异 ②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并有选择的④认识的 差异源于人们的主观条件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北京等地实施地面人工降雪作业,中国大部地区开始出现雨雪天气。人工影响天气仅是锦上添花,做不到无中生有。只有具备适宜降雪的天气条件时,才能进行人工增雪。如果晴空万里,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是不可能形成降雪的。这说明(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推动事物的发展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 2011年7月10日,达芬奇天价家具被指造假,高端家具行业因此面临信任危机,事件殃及多家洋品牌家具。达芬奇事件冲击了高端家具行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事物是发展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矛盾的D.世界是物质的 7.2016年是中国迎来“入世”16周年。入世以来,我国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8.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1

铜梁一中2018级高二(上)10月政治试卷 12.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13. 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一百多年间,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反思中国战败的原因。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曾经说过:“甲午战争,不是中国的军队战败,而是思想战败。”通过这一观点我们能认识到() ①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与思想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 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重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是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表明()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高二文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高二(文)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在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联系是() A.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知识,具体科学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B.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包括各门具体科学 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研究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这种观点() A.强调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肯定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物质具有可知性 D.说明了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4、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强调()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B.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2004年2月中旬召开的第三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实施“973”计划七年来,成就显著,事实证明,实施“973”计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学前沿相结合的成功范例.据此回答5-6题: 5.在组织实施“973”计划过程中,国家科技部坚持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6.“973”计划实施7年来,国家投资25亿元,各项研究顺利进行,科研成果丰硕,前景辉煌。这种对问题的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C.看问题应把握事物的本质与主流 D.事物之间无条件地联系着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以下各项能体现这二者关系的是() 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②马与黑马的关系③办事情要学会“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 ④规律与符合规律的现象之间的关系⑤高二年某班与高二年段的关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2019-2020学年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第二学月考试 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 1.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世界瞩目,中央电视台成功进行了空中、地面、多角度、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是一一种实践活动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③信息技术对事物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④直播是检验阅兵成功与否的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⑧④ 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却不一定成为哲学家。”这主要说明 A.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 B.有更多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C.具有完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D.世界观与哲学没有联系 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4.2018年11月22日,经过近九年艰苦奋战,破解千年米仓山屏障的宏伟工程一巴陕高速公路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背大题

政治必修三必背大题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 一.文化的作用: 1.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通: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称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越来越称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6.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作用: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第三课 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1)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2)价值: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的价值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 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三.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40).doc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4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②选择有个性又具有新潮的文化 ③重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近两年,我国已有数千部微电影问世,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依据北京2012年“7·21”大雨中真实感人事迹创作而成的系列微电影《大雨》,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团结互助、共抗灾害的感人故事。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 ) ①通过有限的篇幅传播厚德理念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观念 ③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④主导人们的价值取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__________ 的方针。(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努力研究、精益求精D.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4.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引发这些令人忧虑现象的原因是( )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②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③流行文化的超前性④大众文化的滞后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置身于文化生活的海洋,邂逅传统与时尚,品味经典与流行,享受文化大餐。我们需要( )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②避免不同文化相互冲击 ③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④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人以前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 但他的哲学绝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纯粹思想领域中去”。该观 点 ①肯定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对社会的现实影响②认为苏格拉底的哲 学智慧产生于他的实践活动③否认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人的思维活动 ④认为苏格拉底的哲学割裂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2.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哲学 ①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直 接现实性③作为社会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作为世界观,是 人们生活的向导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准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新华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意味着今后“拍脑袋决策”的人休想再“拍屁股走人”。下列选项中,与“拍脑袋决策”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按图索骥照本宣科 B.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C.*者迷旁观者清 D.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6.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这是 A.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点的集合” B.“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C.“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8.“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B.世界存有尚未理解的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四单元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四单元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四单元主要是讲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对文化生活的了解以及促进文化繁荣的所带来的影响,让我们更好的铭记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详细的基础知识。 走进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消极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③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为什么?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怎么样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主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1)

廉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命题人:张晓敏审核人:钟日芳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12题,共48分) 12、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它对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创造的主体是广大农民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13.2017年全国“两会”举行期间,“两会”代表就中华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4.“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17年4月7日,以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为活动宗旨的2017年第九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启动仪式在上海鲁迅初级中学举行。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这说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16.下边漫画《嘱托》中所述现象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