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12502.html,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王长征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1期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有效地获取、传输和利用信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

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老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紧跟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校初中信息技术使用的是山东省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教材,根据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谈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印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生怎样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动手。而技能又是练出来的。在信息课中,要培养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如在讲到word的绘图功能时,从直线到各种三维的图形,掌握每一种工具的用法,并且掌握其上下左右移动按比例或不按比例地改变大小的基本方法,在这些操作都掌握了以后,再布置学生出一个绘图作品。这样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就把word绘图的基本方法全部掌握,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用类比的方法同时就可以掌握插入艺术字或图片的基本操作。

二、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每个同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教学中只重视操作,忽视了理论,在提高信息素养上就有了偏差。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如果学生在上课时只进行操作,理论知识一点也不学,那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学好理论知,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那如何上好理论课呢?我认为让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易懂要使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让理论课变得更“有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适当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老师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广泛的、相关的学习资源。这里的学习资源既包括有关的书籍、课件、网络资源、实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为学生提供教师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等。如在讲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时,让学生们充分讨论,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如神州飞船等,同时结合当前的热点,如斯诺登事件中美国为什么要监视中国的网络,监听中国领导人的电话来获取情报。马航MH370事件中信息的获取的重要性等等,同学们会非常有兴趣地来讨论这些问题,老师再给予知识的总结。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能给学生构建起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课堂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空洞、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的课程,有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声、形、画来激发学生的器官,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充分注意,激发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轻松,还加深了理解。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这一节课时,对于y=ax2 y=ax2+k y=a(x-h)2+k 的三者图象关系,如果一个个逐个作出图象,需要时间多,效率又低;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师生就可从图形的动态中,分析它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能在短时间内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较多的函数图象演变的规律,发现归纳出它的有关性质,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传统做法只是进行式子运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我运用计算机的FLASH,设计一些互动类的题目,先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做对了,电脑会给出答案并显示一些鼓励的话;做错了,会提示是否重做或查看答案的选择;然后,教师再次使用电脑演示刚才的计算过程,在

初中英语优秀教学论文浅析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初中英语优秀教学论文浅析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初中英语优秀教学论文浅析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利川市南坪民族中学吴智慧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它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信息化的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教学结构的网络化,达到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洪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极为迅速、影响极广。电子计算机正凭借其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灵活多样的优势在广大的教育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网络教育资源最充分的得到共享和更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将英语知识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无味的语法内容变得生动,使课堂的对话表演更加逼真,真正的实现了英语的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使现代中学英语课堂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孩子的个性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及英语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学习理论、传授理论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一.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的应用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07-03T15:26:07.6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作者:陈桂容[导读] 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陈桂容(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加以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96-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三维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而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往往将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如何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重视信息道德素养,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将信息道德素养表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信息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如感兴趣、喜欢、兴奋、满意,或者讨厌、没兴趣、不高兴等等。情感态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通俗的说,是帮助人们分辨“好坏”的概念。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信息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落实在平时的课堂评价内容中,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并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根据,忽视了评价对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期末得到的也就是成绩单上简单却具有决定性的“优”、“良”、“合格”或“不合格”。这种简单而不合理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更不利于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收集整个教育系统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从对象上,可以设为师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1、师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体在其不同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个人纵向的发展,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对于后进生要多鼓励,有了进步及时表扬,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创意、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有信心、有兴趣继续努力。学生每堂课对照督促自己并且进行自评。这样便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检测,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激发学习自我效能感。 3、生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每一节课小结时,往往要选几位同学的作品,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在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你觉得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让他说出作品需要修改的地方,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接着也请被评价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观察。 三、展现评价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激励学生 评价语言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时的语言以及对学生的操作、作品进行指导评论时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贫乏的评价语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评价的语言非常地机械化、模式化,要么频繁使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简单的语言,要么一整堂课教师都强堆着满脸笑容,领着学生重复单调乏味的热烈鼓掌。评价中缺乏灵性和智慧,评价语言缺少了生机和活力,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教师对于评价语言的预设与课堂驾驭要做到胸有成竹。 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法、价值观的形成、情感等方面能力的评价而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重视课堂评价中的信息道德素质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关注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苗逢春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比较快、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初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如下,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对学生要有一定了解 我校学生来自城区、镇、村小学,他们的基础相差很大,个别学生因家中有电脑,操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让完成练习的学生给操作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做演示性操作,让他们多练习、多操作,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先了解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操作部分要自己先做一遍,提前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巧设教学引入,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课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也不能不讲,让他们乱操作,这样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先让学生用5分钟看完这节课的内容,让他们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在看书的同时,根据课

本的步骤把这节课的操作做完。 之后,用15分钟左右把课的内容精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并提示一些学生在平时操作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学生机的屏幕被锁定后,学生就没有可能去操作自己的电脑了,这对于少数想开小差的同学来说,就没有机会了。这时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演示完后,让学生去操作。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会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积极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听课 通过多听课,就会发现自已在组织同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过程、说话的艺术和技巧等多方面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通过对比,从而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本文以调查法、观察法、结合访谈对张家口市下花园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从学校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信息技术课开展及师生对本课的态度、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运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与科学论证。并以教学现状为依据对学生、学校、老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调查对策 Abstract The thesis , observes law combining with interview mainly to inquiring into law, to Zhang Jia Kou City Xia Hua Yuan Middle School junior middle school IT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 soft, hardware builds from school IT, IT class carries out the attitude reaching teacher and student levying to , the student IT ability , teaching way , teaching estimate that , IT six the overall investigation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in aspects such as the discipline applying etc. other , judge by new standard call for of course and idea and,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IT course guides outline to guide for theory, correct problem and advantage that result reflects, Have carried out conscientious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And take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s corresponding according to have problem has brought forward all above six aspect's to the student , school , teacher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IT Teaching Survey Countermeau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垃圾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垃圾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垃圾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

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①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②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③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④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⑤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 类比迁移,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再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①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②剪切或复制;③打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教学越来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认为是废品的都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①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②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③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④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观察对象,培养能力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例如:动物、植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它们的不同性质决定着不同用途。在教学中,通过对windows中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操作对象统一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动物的属科不同,秉性不同,文件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植物生存的环境不同,不同动物的窠不同,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的处理对象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 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 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根据几年来的计 算机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较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 教学模式 1.1 讲练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 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 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 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 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 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 更为牢固。 1.2 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 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 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 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 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 令人发笑。但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 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需演示一遍 操作过程,有的要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可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 辅导过程中,我注意站在他们的角度,小心地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 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1.3 因材施教。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 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 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 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 行安排。 2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 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 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 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 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地 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的。网络中的计 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 地址,IP 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 神秘面纱。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11-20T10:49:25.5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作者:刘华林 [导读] 21世纪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了大部分企业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标准。 刘华林(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湖北武汉 430400) 摘要:21世纪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了大部分企业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方法,紧密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与综合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24-01 引言 时代的发展催生出新的事物,信息技术是21世纪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难以或缺的重要产物。当前计算机的有效应用和普及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水平提出了相关要求,所以相对应的教育事业也必须要改善和创新,有效贴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综合素养。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理念的束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教师盲目的认为信息技术属于副科,并不计入相关分数,所以大部分教育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中态度敷衍,甚至会用其他的课程来占据该门课程,此种情况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困难重重。 (二)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理解存在误区 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当中,要充分的重视信息技术学习,通过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开展实践活动,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也要通过新技术把握正确的认知和导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认为课程就是用来放松和探索的,从而培养自身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端正学生对于新技术学习的思想,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三)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技能 由于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性的操作活动,对学生开展积极的引导工作,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巩固自己对于办公软件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入手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当中,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教师也要在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 由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明确教学存在问题,不断的完善,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思想,加强对于教学理念的了解,与其他人和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借鉴他人的教学优势。并且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实践性的教学策略,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渠道,更好的推广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教师也要在新技术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拓展和获取借助培训,强化自身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借助当前教学优势的教学方式推广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对于信息技术认识不够成熟,所以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够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不断的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扶,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寻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强化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新技术教学大纲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培训的过程当中也要将道德观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教师也要在教学时结合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细节把握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编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不仅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本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新技术操作能力,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学会把握信息技术学习的优势,强化自身的操作科学性。学校也要通过不断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搭建实践操作的培养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当中全方面的得到成长和发展,不断的强化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人才需求方面十分重视综合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基于此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客观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有效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学观念,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理念的提升与操作能力提高提供引导和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美.浅析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7(06):77-79. [2]黄辉,蔡冠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8):241-243.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县职业高中曹春燕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能优化组合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真实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四种基本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综合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交流协作、资源共享,但是要适当合理使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 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中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外语人才。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优化视听说组合,提高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由于利用计算机集板书、演示、练习于一体,一切均可以由程序控制,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的直观优势,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减少了许多繁琐的细节。另外,利用它辅助教学,可大容量、超高速、反复地给学生操练新授内容,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明显增多,教学的密度和广度随着增加而有机地增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它这一优势,基本上达到了人均操练3--4次的预定目标,加大了练习量,切实地减轻了学生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反思一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呢? 一、重视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特点,确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的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三、让学生有成就感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20-03-30T07:11:27.92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5期作者:张丹丹[导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中学161435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基础教学任务 一、教学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刚开设的学科,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而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只有从其他学科抽调来兼任,或只是这些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相对于他们以前所都学科的经验,而这些教学经验相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是不适应的。 2.学生的问题:我校是农村中学,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能接解计算机的很少,同样家长也如此,所以说学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的概念还很陌生,不能足够地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而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觉得信息技术不参加应试考试,学习重点都放在主教学科上,觉得信息技术只是课余之后的兴趣爱好。 3.教学经验不足:信息技术还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其教学经验、理论不成熟,不像其它学科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信息技术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可供参考教育资料,只能根据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经验来摸索,而这摸索来的经验有的并不适合信息技术教学。 4.教学设备的限制:信息技术需要学生们大量的上机实践和教师对软件操作过程的讲解。有的学校配有微机室但是滑配备网络连接,就无法完成网络部分的知识;有的学校虽然有计算机教育,但是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配备相应数量的学生机,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只能两人或三人共用一台微机,这就相应减少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时间。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1.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 2.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能力、正确评价信息能力、准确地处理信息能力、合理地使用信息能力。 3.能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其它课程进行探究的能力。 4.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倡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绕着教师转。现在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只是从老师那里获得,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教的过程,而是学习过程,在教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里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四、信息技术多采用的教学方法 1.课堂演示,讲解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开设,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计算机教育,不仅配备了相应的电脑设备,而且也陆续地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做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强化练习:为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技巧,必须通过定量的实践练习。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制定多种练习方式:(1)课堂提问,对基础性知识,课堂上提问学生,加深基础性知识的掌握。(2)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在上机操作练习时,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 3.网络教学: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现在各个学校也都陆续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网络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从网络上收集学习网站及学习资源,下载学习软件,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对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及加工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 渠道。 【关键词】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通知要求,“从2001年起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虽然都积极地响应号召,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因此,往往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偏离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笔者已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年,亲身感受了这门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在此,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一下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误区)与不足。这些误区只有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本文仅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可能还很不成熟,只求抛砖引玉。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一)配套设施跟不上 很多地方存在“有软件没硬件”、“有硬件没软件”、“有计算机无网络”,即使订了教材,教师也安排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往往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学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说,学生也根本搞不清楚上这门课到底为了什么,所以只能应付了事。 (二)观念转换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很多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来的多是知识型人才,而很少是创造性人才。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不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 上机实践课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变成了无任务的打字课、上网课,放任自流的游戏课、聊天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实践课中往往见不到教案,也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 (四)教材编排不合理,缺乏知识连贯性 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一些“专家”们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即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是一个“零起点”,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白痴”,教学内容严重重复。还美其名曰:“为了照顾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平衡,做到教育公平……”。我认为这些做法完全违背教育规律,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按照这一观点编写的教材怎能让学生学得进去;按这一观点上课的课堂怎能让学生听得进去?这样的教育又怎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高考科目,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的成绩单上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高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技术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它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未来公民的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实践的初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上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现状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教材编排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统编的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是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体。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对课程宗旨领会不够,很多学校在选择教材时比较盲目,造成所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