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东夏教管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校优质资源作用,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0年东夏初中与职工子弟初中、东夏小学与职工子弟小学结对,2011年东夏初中与北关初中结对,东夏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今年东夏初中与开发区初中,苏屯初中与满族初中,东夏小学、苏埠屯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东夏小学副校长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建立了东夏镇小学共同体。

自校际间共同体建立以来,由于校际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且活动组织灵活方便,便于进行深度交流。我镇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校校联动、共同参与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固定合作研讨项目的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夏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发展共同体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学校有关科室切实加强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主要点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学校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对共同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实现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对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励共同体的依据。对于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典型经验,教管办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纳入创先争优等评选范畴。

三是狠抓过程管理。双方学校将加强对各发展共同体的过程性指导和监管,同时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小组,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半年中期评估和年底终期评估等。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我镇对来我们东夏支教的指导教师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到结对学校学习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对支教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走访,在考核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评优树先向外出学习教师倾斜。

五是东夏初中和苏屯初中互派副校长进行交流学习;并成立了东夏镇小学教科研一体化,派出副校长李广华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定期在全镇小学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和选派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共同体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毫无保留地将本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给对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切实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对方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暑假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契机,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双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确立了“全力打造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品牌,创建青州最亮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行统

一班子,统一管理,并积极推进两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容校貌整治,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

二是打造师资队伍共同体,促进教师素质提升。采取教师互派的形式,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任课并对老师进行传、帮、带工作。从对方学校每学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主体学校,通过带班上课、参与教学研讨等形式跟班学习。从目前主体学校选派教师的情况来看,两校选派教师均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其中不乏名师工作室成员,很多教师在省市赛课中获一等奖。主体学校优秀教师团队加盟对方学校,将充分发挥“1+1>2”效应,大大提升对方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证。同时,对方学校也选派年级、学科及人数完全对等的教师到主体学校任教,让这些教师在更高的平台上和更好的理念下得以锻炼并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三是打造教研共同体,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共同体在教学进度、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测等方面制订统一的制度,开展统一的教研、科研和教学常规检查等活动,实行相对一致的教学管理。建立共同体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随时掌握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教育质量共同提高,优质均衡。同时,主体学校将积极开展面向对方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主动指导、研究改进对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策略,坚持以科研为抓手,带动对方学校改进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名师引领强素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名师结对,提高了共同体教师的整体素质。西苑小学的优秀教师曹春红与我镇英语教师结为师徒关系,在为期一年的师徒结对活动中,曹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和教科研课题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了我镇小学英语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整体提高了东夏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

五是结对帮扶结硕果。自活动开展以来,结对学校对东夏镇各中小学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像西苑小学投资8000元为东夏小学购臵了电子看板,投资3万元为东夏小学绿化美化校园。有效地改善了东夏小学的办学条件。

三、先进的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是积极选派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在共同体工作启动后,我镇立即开展了交流人员选拔工作,经个人报名、民主推荐后,再选派出优秀教师进行交流。

二是积极开展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两校在开展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分别举行了思想品德、英语和物理的联合教研活动,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课堂展示、集体评课等环节,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各项目组制订工作配档表。根据共同体第一次联席会议要求,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后勤服务项目组分别制订了工作配档表,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四是办公软件实现共同使用。经过前期的软件和人员设臵,现校园办公平台、公文流转系统和即时通讯软件已完全实现两校统一管理、共同使用,更加便于两校交流,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东夏镇内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是我镇教育发展由于受城乡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一直存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使不同群体受教育的层次、质量存在差异;二是注重面上的东西,只求形式,不重效果;三是缺乏载体,拘于传统;四是缺乏促进机制,可持续的动力不足。

五、下一步建设推进方式:

通过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双方学校在看到对方优势的同时,更看到了自己学校发展的方向。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把学习研讨纳入教师考核。

2.定时组织人员交流。提出具体要求,加强交流合作。

3.互动教研,携手共进。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座谈、理论学习交流会等,共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以后的日子中,我镇将与共同体学校在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目标上,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交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位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发展。

2012年10月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何谓学习共同体? 张建伟博士认为,学习共同体(1earning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也就是说学习共同体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构成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大家拥有共同的目的、期望、知识、志趣和情感,并因这些共同的精神因素而将团体内的成员凝聚在一起,大家彼此相互依赖,平等相待,荣辱与共,最大程度地共享利益。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强化功能,二是信息交流功能。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强化功能是指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的需要。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功能是指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2.学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校教育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实验。在亚洲,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行动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有可能取得学校改革的丰硕成果。他认为课堂改革的最重要的课题在于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如果从课堂的人际关系出发考察的话,课堂这个微型社会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原始共同体社会、群集性社会、学习共同体。不同的课堂社会形态构成不同的课堂文化。第一种形态即原始共同体社会,是由对班集体的直接性归属意识与对课堂规范的无意识承认结合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集团内部的情绪性的强烈的一体感与对集团外部的排他性排斥意识。”第二种形态即群集性社会,是由课堂中权利义务的契约关系与制度性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人形成着走向自由的私的世界,而人与人的关系被地位、约束、角色所消解,共同体的性质被剥夺了。第三种形态是意识到上述两种人际关系并在加以变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是以知识与伦理的共同拥有为纽带所结成的自觉化的共同体,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体在各自自主的个人

成长共同体,让师更有归属感

成长共同体,让教师更有归属感-校长管理论文 成长共同体,让教师更有归属感 郑文庆 谁都梦想站在中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是任何事物只要存在中心,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边缘,且边缘的范围一定大于中心。但凡大家留心,就可观察并发现,在学校也存在着一类处在边缘的教师。其特点一般有四:一是这类教师年龄偏大;二是这类教师职称已聘;三是这类教师没有头衔;四是这类教师缺乏特长,等等。 记得萨特说过:位置与机会的稀少会使人的存在变形。有一类教师,如,特级教师、各地名师等,越老越吃香,处在边缘的教师则越老越艰难。越位居中心的教师,被授予荣誉的机会越多,而处于边缘的教师,似乎没人感觉他们的存在,何谈在评优评先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如映衬红花的绿叶,就像班级中的中等生。其实,他们不是不曾努力过,只是机会太少,不被重视,人微言轻;他们不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的精神,仅仅由于不具备“表演”的才能。于是,他们的教学变得没有温度,没有激情;他们的成长变得没有意义,没有目标;他们的惰性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好的更好”和“差的更差”。 “马太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面性,即“锦上添花”的正面效应和“破罐破摔”的负面效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乃至学校内涵提升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集体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使个体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创造性地提出打造成长共同体、让教师更有归属感的新思路,

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让梦想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环境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有很多教师,虽身在城市名牌学校,却抱怨多多、牢骚不断,终不能在教育舞台上一显身手;相反,有些教师,虽身居农村偏远学校,由于怀揣教育梦想,不断地磨砺自己、提升自己、鞭策自己,最终开辟了自己的教育天地。如,“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很多来自农村,或者曾经在农村学校呆过相当长的时间。正由于他们不懈怠、不退却、不满足,对教育痴迷,对孩子热爱,才“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为我们的楷模。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我们身居何处,只要内心强大,心中有梦,心系学生,一往无前,必定有一天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梦想的精神动力。 二、让文化成为一种有效引领 有句顺口溜说得好,“三流的学校做制度,二流的学校做品牌,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女士对“文化”一词作了精辟描述:“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化用学者的观点,校园文化就是能够把散落在学校中的个体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这根细丝将学校的文化碎片提拎上升,成为学校的文化整体,积淀为我校“尚思小学”特有的文化底蕴:办学宗旨——为孩子的幸福人生莫基;办学目标——创建现代化、精品化、素质化省级名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全面发展;校训——尚德、笃学、思奋、创新;校风——尚行、尚学、尚思、尚进。这些文化理念外化为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细节文化、课程文化、运动文化,等等。你看,墙体文体——一楼的“七彩长廊”、二楼的“瓷艺长廊”、三楼的“科技长廊”、四楼的“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济源四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总结 当前我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提出2010年为“素质质量年”,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教师专业化成长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教师专业化成长领导小组 组长:李东阳(校长) 副组长:李占平(业务副校长) 成员:张国成陈峰李应军汪建 2、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小组

组长:张国成 成员:陈耀武赵永娥闫世军赵宗君崔东风 二、确定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目标 1、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自觉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拓展教育新视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学习统一下发的《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走进高中新课改》、《走进新课程》、《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今天怎样做教师》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理论著作。教师要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和反思小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壤上才能枝繁叶茂。始终坚持将校本教研、课改实验、

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融为一体,提高实效性。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等)为单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使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在实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观念、施教水平以及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课例分析、专题研讨、理论学习、专家引领、校际交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不懈开展好每学期两轮“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评课的开展,可以促使教师深入备课,勤于探索,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二是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特别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的学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藉此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各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不必面面俱到,着力突出重点;不搞形式主义,讲求活动实效;不能只顾眼前,做好长远规划。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和活动领导小组,副校长杨xx担任组长,教科室主任尹xx任担任副组长,特级教师牛xx担任专干。牛xx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的各项工作。 活动原则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引领与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与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参加人员

学校现任教师中,教龄9年以下(含9年)的青年教师。 活动内容 1.建立成员业务档案。包括: ⑴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登记表 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学习专业、修业年限、专业职务、任教年级、是否参加高学历进修、获得的最高奖励、备注。 ⑵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规划书 按学年度填写。内容有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包括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项目;自我剖析,谈基础分析的的感受,找出自己的薄弱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三年发展目标: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校、区、市级)。年度具体目标: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的细化和量化。 ⑶每个成员的学年度业务总结 针对自己的年度专业发展规划书,说明目标落实情况,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出建议。 ⑷每个成员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论文、著作等原件。 2.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全体成员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围绕“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水笔字、普通话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四个方面进行。

学校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朱里街道河滩小学、狮子行小学 教育发展共同体三年工作规划 (2014—2017) 为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更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的文件要求,推动我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开展,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互补互促,共同提高,使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朱里街道河滩小学小学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一)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基地校共同体,通过组织协作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工作目标 (一)共同体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一体打造,共同发展”的理念,逐步达成xx片教育特色化、师资队伍优秀化、教学优质化、学生发展全面化的均衡发展目标。确立“一个理念、三项原则、四个发展、五种机制”的共同体发展总体目标: 一个理念:文化引领、品牌立身、共享共赢、和谐发展 三项原则:资源共享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深度整合原则 四个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五种机制:共同体发展一体化、制度建设机制化、交流体验经常化、课堂研究内涵化、教育资源开放化

(二)共同体三年发展总体规划 针对共同体的基本现状,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切入:第一,经过专业引领,形成教师发展文化。第二,打造共同体专业名师团队,形成集群放射规模;第三,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培养有品位、有内涵、有道德、有知识的少年儿童,并创建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2014至2017年三年年度目标 力争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实现具有梯次性的三年发展目标: 1.互动交流、联动年:(2014、1—2015、1)通过各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和联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名师专业团队,探索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模式,带动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优化发展。 2.强化引领,整合年:(2015、1—2016、1)推行一体化引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打造的机制,整合师资力量、整合学区特色、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区一体发展。 3.彰显个性,特色年:(2016、1—2017、1)推行一体化的引领、管理,打造考核评价制度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学区品牌,逐步形成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鲜明的学校特色,初步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化。 (四)具体目标 1.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师、领导交流每学年3-5人。核心学校统筹安排优秀教师资源,合理流动。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大庆路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山可以不靠山,但人一定要靠人。能聚人者以一当十,善管人者以一当百。团队的志向是共同的事业。只要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心一意为 所在的团队而努力,相互之间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建华 副组长:许国堂 办公室:周海燕 三、组织形式 1、由校长室直接管理,教科室分管。 2、学校内:由学校牵头,在学校范围内,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长由集体推荐、个人自荐,成员自行组合,每组3-5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全面开展,每位教师可参加1-2组,采取多种形式,“师带徒”“青蓝”工程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职责任务 1、学校职责任务 (1)负责学校共同体的组建,建立共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负责共同体的管理:组织小组研制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和学年目标,根据本学科特 点组织并督促各共同体按照计划要求开展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3)组织对校共同体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一次。 2、教师共同体职责 (1)制定、交流自我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 (2)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上市、区级公开课,所有成员要执教1节校级公开课,承办1 次业务讲座。 (3)每学期至少发表2篇主流期刊文章,在三大杯论文竞赛中获奖不少于3 篇。 (4)共同体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 (5)成员之间开展五个一活动:“同研一个课题、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写教学反思、同建教育博客”等共同研讨活动。 五、评价考核 每学期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考核,设优秀团队奖、达标奖,并在教师专业评比上优先考虑。 2015 年9月7日 分组: 语文3组:任慧芳;周海燕;李惠。 数学2组:李玲;缪书园。 英语组:张凤 品德组:马莉 综合实践组,周海燕 科学组:王生军 艺体组:许国堂 综合组:王建华

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之我见 霍邱县姚李镇大顾店初级中学李世成 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一位校长应该关心的两个问题,而处理好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则是一位校长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组织保障作用。师为校之本,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先导工作。 学校发展是多维度的。硬件发展,只要政府多投入规划好即可实施。内涵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内涵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专业成长水平决定着学校发展水平,只有教师真正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毋庸置疑,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成为学生们课前期待、课中享受、课后敬仰的优秀老师。要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除了依靠自身的专业基础、潜心教研和热切追求外,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营造学术氛围、搭建发展平台也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提升教师的追求和动机。我校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激励教师增强教育责任意识。大多情况下,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精神和信心更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教育决定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教师承担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责任重

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责任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我们通过各种会议、培训、宣传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的早、晚自习,班主任都能提前进入教室,授课老师无一人迟到。每天晚上等学生入睡后,班主任才回家,日复一日,毫无怨言。 二、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的特殊群体,只有切实尊重教师的主体价值,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情感,任何强迫性、压制性的学校管理,都不可能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每学期我校都要召开2次以上教代会,修改学校的规章制度,讨论研究学校的重大问题。教育教学管理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然后形成决议。平日学校班子成员注重聆听教师的诉求,给予妥当解决,无法办理的,提交班子会上讨论解决。 三、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一般说来,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职初教师时期(适应期)、称职教师时期(熟悉期)、风格教师时期(第一次分化期)、骨干教师时期(第二次分化期)和学术教师时期,当然,还有更高的理想教师时期。学校针对不同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个体专业发展要求,帮助、指导他们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在2013年初,我校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立专业化发展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动态标准,并具体详细地制定"2013年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通过有意识地专业培训、整体指导等措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期末,我们再对照教师

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指导意见-松江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 (征询意见稿)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贯彻落实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完善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开放的办学水平。特制定《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请各校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坚持以提高效能为方向。通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整体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成立第二轮松江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徐界生松江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钱秋萍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 杨桂龙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敏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组员:夏长来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金文松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袁洪斌松江区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姚文渊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

黄蕾松江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 顾静君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主任 王洪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主任 闵志辉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基教科。共同体成立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共同体建设各个项目。 三、共同体成员单位 组建八个共同体,牵头单位分别是:上师大外附小、泗泾小学、中山小学、松江七中、松江四中、佘山学校、李塔汇学校、三新学校。 具体组成是: 1、上师大外附小:九亭小学、岳阳小学、新桥小学、实验小学、九亭四小(联络员:闵志辉)6 2、泗泾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九亭第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九亭三小(联络员:陈春根)5 3、中山小学:中山永丰实验学校、方塔小学、泗泾第二小学、新闵小学(联络员:黄其明)5 4、松江七中:茸一中学、华实初中、二中初中、松江六中、立达中学(联络员:秦欢珍)6 5、松江四中: 九亭中学、新桥中学、九峰实验学校、洞泾学校(联络员:陈赣)5 6、佘山学校:民乐学校、叶榭学校、天马山学校、仓桥学校、东华附校(联络员:王洪明)6 7、李塔汇学校:泖港学校、古松学校、五厍学校、新浜学校(联络员:张忠山)5 8、三新学校:张泽学校、车墩学校、华阳桥学校、小昆山学校、上外松外(联络员:

佘家湾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奖惩制度和方案

佘家湾中心小学 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奖惩制度和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依据《关于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西教发…2016?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以抓实读书活动,创建“三声校园”等为有效载体,以《学生成长周志》为纽带,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 组长:刘家福 副组长:莫海玲魏巍郭平何昌平李江娥 成员:全体教师 三、方法措施 (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 分组定人就是确定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内学生组成。

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 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 4、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5、定职责 师生成长共同体其目的是要达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因而应充分发挥共同体小组内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组内成员的特点和班级管理的需要,设置小组导师(教师担任)、小组长(或小老师)、学科长、卫生长、纪律长等,明确职责,让人人参与小组及班级事务之中,激发小组成员活力,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县临江镇明星中心小学: 蔡先明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 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实践体验相结合,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如下交流: 一、树立学习理念,转变工作态度。 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 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 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 1/ 7

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 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因此,我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 二、培训引领作示范。 要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 才能成就我们的教育质量。 1、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 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1)集体备课。 发挥团队优势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 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东夏教管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校优质资源作用,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0年东夏初中与职工子弟初中、东夏小学与职工子弟小学结对,2011年东夏初中与北关初中结对,东夏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今年东夏初中与开发区初中,苏屯初中与满族初中,东夏小学、苏埠屯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东夏小学副校长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建立了东夏镇小学共同体。 自校际间共同体建立以来,由于校际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且活动组织灵活方便,便于进行深度交流。我镇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校校联动、共同参与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固定合作研讨项目的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夏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发展共同体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学校有关科室切实加强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主要点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学校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对共同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实现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对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励共同体的依据。对于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典型经验,教管办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纳入创先争优等评选范畴。 三是狠抓过程管理。双方学校将加强对各发展共同体的过程性指导和监管,同时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小组,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半年中期评估和年底终期评估等。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我镇对来我们东夏支教的指导教师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到结对学校学习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对支教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走访,在考核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评优树先向外出学习教师倾斜。 五是东夏初中和苏屯初中互派副校长进行交流学习;并成立了东夏镇小学教科研一体化,派出副校长李广华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定期在全镇小学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和选派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共同体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毫无保留地将本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给对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切实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对方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暑假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契机,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双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确立了“全力打造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品牌,创建青州最亮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行统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教师专业发展是终生教育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等途径来进行,而教师成长共同体可以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为一体,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共同体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共同体成立的必要性 专业发展共同体是让老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目前,在一些学校,同事之间在教学上互相保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由于学校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适应感,以使教师积极应对变化环境和新的挑战,从而为学校走向成功提供适宜的组织与教学 资源. 著名的管理学研究者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组织是一只美妙的乐曲,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的音符的罗列,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的. 1.2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

共同体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同时需要引领和榜样,领头人可以 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从外面邀请.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 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的话说,一要有热心人带头;二要有追随者.组内建立共同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的专业, 共同的需求,共同的时间,共同的资源. 2我们的做法 2009年9月12日至14日,海峡两岸第三次教育论坛在南 京师大附中召开,主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张建波校长参加 了活动,他对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共同体成立的外界条件.而内部条件是我和潘学俊老师都是破格晋升了高 级职称.还有25年左右的教学生涯应该如何度过,难道要像很多人一样平庸下去吗?我们积极思考准备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 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交流,2009年11月16日,当我们 把想法告诉组内四位老师时,立即得到积极响应,于是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四下班之后的两个小时在校内观看全国教 学大赛的录像、观看教育类电影、论文选读、读书交流等活动),当天晚上我们就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并在之后不久建立了共同体 的博客(zpmjdz../).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我想,我们应该属于这种境界了.

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起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学校是一种学习系统,具备自成体系的能够推动学校创新、设计发展“愿景”、诊断教学效能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学校;教研组;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 一、教师是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体 (一)教师的“自主性”与“个体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

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个体的研究态度与能力是其创造力的集中显现,也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更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中并不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是学习者。学校中教师的学习关注的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的培训,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通过主体间的理解和主体的创造活动去实现社会的进步。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教师的工作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充满着研究与创造。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的研究。这种研究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表明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个人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发展计划的一般程序,[1](226)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受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师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县文化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总体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校本培训质量;积极开展“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1、用自培与集体培训等形式,营造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与成长的氛围和环境,构建具有本校特色校本培训体系。 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学科拓展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开发校本课程, 编写校本教材。 3、进一步开展教学精细化研究, 通过专题研讨,提出更适合我校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课改工作设想。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带教工作,使他们在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工作方法、研究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5、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展示和技能评比活动,搭建舞台让教师来汇报 交流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培训成果。 三、主要任务: (一)师德修养建设 1、在充分发动全校教师开展“教师规范、教师形象”活动,评选“形象教师”。

2、开展学习先进师德标兵与弘扬身边的典型事例相结合,使教师学有榜样,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学习 1、邀请局领导或看专家光盘,定期指导各课题项目组开展如何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与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活动。 2、每周定期进行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一次组织全校性教育教学专题辅导。 3、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教师每月看一本书,做读书备忘录(记录书名和值得记忆的东西)。教研组、备课组将学习列入教研计划,共同学习,交流体会。学校抽查记录。 (三)教育教学培训 1、通过各个层面的专题研讨,提出了以抓好教师培训,重在研究教学,完善校本课程为切入口,更适合我校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工作设想。 2、邀请局领导活学区领导每月一次深入各教研组指导研修活动。 3、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校现阶段校本研修的主题、目标、整体要求并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修活动。 (四)教师专业展示 1、开展教师基本技能大练兵(钢笔字、规范汉字)

共同体,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共同体: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题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近几年我校新进了一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好,思想活跃,创新思维强,富有朝气,精力充沛。他们满怀教育理想和激情,希望通过学习、教学和反思丰富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青年教师面临多重挑战和巨大困难——教育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偏低,无论是师德水平还是教学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制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主要有: 1、缺少引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行走在教育路上,只靠个人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不会进步的。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展示、探究、合作,可能有一些方法,但不一定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真展示、真探究、真合作。这时,最希望的是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引领,发现问题、纠正误区、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使自己在教学上

切实践行课改理念,获得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 2、缺少氛围。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教育问题,由此产生的困惑、引发的思考就迫切需要与同行交流。教师的个人成长不仅需要个人努力向上,更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积极氛围,形成合作、交流,才能实现“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缺少支持。上完一节公开课却听不到建设性的意见;没有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课堂教学理念只局限在校级范围交流,没有更广阔的舞台展示……。 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甚至枯萎衰败,而众多植物在一起生长时,却长得挺拔茂盛。这就是植物的共生效应。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学校积极探寻青年教师的成长途径,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决定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整体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专业学习:提升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念先进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和使命,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断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是促进青年教师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依托学校发展共同体

【“我的共同体故事”征文稿件】 依托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作文教学新跨越 2012年5月,我们上口镇口子小学与上口镇景明小学、上口镇南半小学组成一个学校发展教育共同体,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在学校发展共同体运行过程中师生直接受益。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构建颇具特色而又卓有成效的实验教学,我们三校在语文课改中对学生作文进行了探讨,开展了“亲近自然、快乐作文”教学研讨,经过学校发展共同体教研活动安排,我们三校提出了“将阅读、观察与写作相结合”的“亲近自然、快乐作文” 课题教学研究。按照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教育理念,我与上口镇景明小学的刘杰老师、上口镇南半小学的刘俊萍老师构建了教育课改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学。提出了“在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观察大自然变化中快乐作文”实验教学共同发展基本框架:以核心校成立总课题领导小组,三校校长为顾问,成员学校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参与学校发展共同体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承担实验的语文教师为联络员,具体承担教改实验,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和分项研究内容、策略、实施方案,开展“亲近自然、快乐作文”作文教学研究活动。 在开展“亲近自然、快乐作文”作文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以前的作文是费力大,成效小。原因就在于学生写作脱离现实生活。常言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凭

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指导学生善于寻找写作的素材。 兴趣来源于生活,素材来源于大自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世间万物,在大自然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寻找写作的源泉。 春天到了,我们师生走进村边那鸟语花香的树林里,让学生去拥抱大自然的美景,学生的慧眼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一棵小草、一朵野花、一条蚯蚓、一只蝴蝶、一只小鸟......都是学生的写作素材。观察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明显提高。双休日,学生三五成群,漫步在家乡的弥河大坝上,放眼望去,清澈的弥河水呈现在眼前;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有这些现实的素材,学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在阅读课上积累的阅读知识,(词语、句子;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优美的文章来。于是,学生的习作也就脱颖而出。最近,我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家乡春韵》、《走进可爱的家乡》等27篇文章分别获得“新华书画杯” 特等奖、一等奖和二、三等奖。 在语文作文课改实验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那迷人的情景让学生感到大自然魅力无比,学生纷纷观察家乡的动、植物,自然景观,很快,一篇篇美文《家乡的槐花》《小鸟》等文章在潍坊市少工委创办的《红领巾》报上刊登。 古人曰:“温室里训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掩卷思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事实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引导,学生的智

学校共同体发展实施方案

岳沟小学城乡共同体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构建中心市区学校发展共同体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通知》以及《潍坊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的精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方面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平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努力探索城乡共同体发展新模式,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徐秀法 副组长:郑怀敏 成员: 台木水冯桂春台见新冯治华 冯静赵建芳董济娟邱丽丽 二、合作原则 (一)坚持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教育发展优先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深入推进两校的全面合作,建立起学校间干部、教师、学生、资产等统筹共享的工作机制。

(三)学校在办学性质不变、产权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两校共同制订整体工作方案。 (四)合作采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逐步推广到更多领域的合作。 三、共同体发展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双方学校共同努力,构建一套符合两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和机制;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两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真正缩小两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二)具体目标 1.通过两校干部、教师间的顶岗互派、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切实提升岳沟小学教科研水平与教育管理水平。 2.通过两校教师融通流动机制,实现两校人才统筹、教研联动、经验共享的教师管理、培训、使用模式,加速岳沟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力争实现骨干教师总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5人。产生一批以优秀课例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成果。 3.通过开展这项活动逐渐改变岳沟小学学生源状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 通过两校在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活动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学生活动项目、活动基地等资源全面共享,争取共同开发和建设一门两校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