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带划分

气候带划分
气候带划分

气候带划分

药物稳定性长期试验所采用的一般条件是根据国际气候带制定的。将全球分为I、II、III、IV四个国际气候带,即温带、亚热带、干热带和湿热带。该划分由W. Grimm应用平均热力学温度为基础制订。具体见下表。The world has been divided into four climate zones with countries being assigned to the relevant zones. This is largely the work of W. Grimm (Grimm, 1985) who used the mean kinetic temperature (MKT) as the basis. The four zones are described in figure.

气候带Designation

计算数据

Calculated data

推算数据

Evaluated data 温度

Temperature

平均热力学温度

MKT

湿度

Humidity

温度

Temperature

湿度

Humidity

I

温带

Moderate

20.0℃20.0℃42% 21℃45%

II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

Subtropical

21.6℃22.0℃52% 25℃60%

III

干热带

Hot (dry)

26.4℃27.9℃35% 30℃25%

IV

湿热带

Tropical

26.7℃27.4℃76% 30℃70% 按此划分,全球约90%的药品市场位于气候带I(温带)或气候带II(亚热

带)。W. Grimm研究列出的国家见下表。

根据气候带划分国家气候归类

用于药物稳定性试验FOR DRUG STABILITY TESTING

SN Country 国家地处气候带稳定性适用气

候带

1 Afghanistan 阿富汗I, II II

2 Algeria 阿尔及利亚II, III II (a)

3 Angola 安哥拉II, IV II

4 Argentina 阿根廷II II

5 Armenia 亚美尼亚I, II II (a)

6 Australia 澳大利亚I, II, III, IV II

7 Azerbaijan 阿塞拜疆I, II II

8 Bahrain 巴林IV IV

9 Bangladesh 孟加拉国IV IV

10 Barbados 巴巴多斯IV IV

11 Belize 伯利兹IV IV

12 Benin 贝宁IV IV

13 Bolivia 玻利维亚I, II, IV II (a)

14 Botswana 伯兹瓦纳III III

15 Brazil 巴西II, IV IV

16 Bulgaria 保加利亚I, II II

17 Burkina Faso 布基纳法索IV IV

18 Burundi 布隆迪IV IV

19 Cameroon 喀麦隆IV IV

20 Canada 加拿大I I

21 Canary Islands 加那利群岛II II

22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中非共和国IV IV

23 Chad 乍得III, IV III

24 Chile 智利I, II II

25 China 中国I, II, IV II(a)

26 Columbia 哥伦比亚IV IV

27 Congo 刚果II, IV IV

28 Costa 哥斯达黎加IV IV

29 Cuba 古巴IV IV

30 Dominican Republic 多米尼加共和国IV IV

31 Dutch Antilles 荷属安地列斯群

IV IV

32 Ecuador 厄瓜多尔I, II, III IV

33 Egypt 埃及II, III II(a)

34 El Salvador 萨尔瓦多IV IV

35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II, IV IV

36 Fiji 斐济IV IV

37 France 法国I, II II

38 Gabon 加蓬IV IV

39 Gambia 冈比亚IV IV

40 Georgia 格鲁吉亚I, II II

41 Germany 德国I I

42 Ghana 加纳IV IV

43 Greece 希腊II, IV II

44 Guatemala 危地马拉IV IV

45 Guinca 几内亚IV IV

46 Guyana 圭亚那IV IV

47 Haiti 海地IV IV

48 Honduras 洪都拉斯II, IV IV

49 Hong Kong 香港IV IV

50 India 印度III, IV IV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区划背景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建筑的节能设计都有对应不同的做法。炎热地区的建筑需要遮阳、隔热和通风,以防室内过热;寒冷地区的建筑则要防寒和保温,让更多地阳光进入室内。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的科学关系,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中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并对各个子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 区划原则 建筑气候区划属于应用性部门自然区划, 其区划原则一般有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等三种不同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区划的分级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是基础性区划,主要用于宏观控制, 为了便于应用, 分级不宜过多, 本标准按二级区划系统划分。一级区划为7个一级区, 二级区划为20 个二级区。一级区反映全国建筑气候上大的差异、二级区反映各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 一级区划指标 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特征和要求 第Ⅰ类筑气候区 1、建筑气候特征 该区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西部偏于干燥, 东部偏于湿润; 气温年较差很大; 冰冻期长, 冻土深, 积雪厚; 太阳辐射量大, 日照丰富; 冬半年多大风。 2、建筑基本要求 (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气候带划分

气候带划分 药物稳定性长期试验所采用的一般条件是根据国际气候带制定的。将全球分为I、II、III、IV四个国际气候带,即温带、亚热带、干热带和湿热带。该划分由W. Grimm应用平均热力学温度为基础制订。具体见下表。The world has been divided into four climate zones with countries being assigned to the relevant zones. This is largely the work of W. Grimm (Grimm, 1985) who used the mean kinetic temperature (MKT) as the basis. The four zones are described in figure. 气候带Designation 计算数据 Calculated data 推算数据 Evaluated data 温度 Temperature 平均热力学温度 MKT 湿度 Humidity 温度 Temperature 湿度 Humidity I 温带 Moderate 20.0℃20.0℃42% 21℃45% II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 Subtropical 21.6℃22.0℃52% 25℃60% III 干热带 Hot (dry) 26.4℃27.9℃35% 30℃25% IV 湿热带 Tropical 26.7℃27.4℃76% 30℃70% 按此划分,全球约90%的药品市场位于气候带I(温带)或气候带II(亚热 带)。W. Grimm研究列出的国家见下表。 根据气候带划分国家气候归类 用于药物稳定性试验FOR DRUG STABILITY TESTING SN Country 国家地处气候带稳定性适用气 候带 1 Afghanistan 阿富汗I, II II

中国气候区划

xx农业气候区划 一、农业气候资源概述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东部和南部湿润多雨,西北内陆远离海洋而少雨干旱。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 从大兴安岭起,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川西大雪山脉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的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东南部接东部季风区。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35-83×l0焦耳8/平方米,但利用率尚低。热量资源方面,东部农业区≥10℃的积温为2000-9000℃,跨温带、亚热带、北热带,可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大致在4100℃、6000℃的地带分别是一熟与二熟、二熟与三熟的分界线。我国夏季偏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使一年生喜热作物种植的界线偏北,而多年生越冬作物的界线偏南。水分资源方面,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地区变化幅度很大,由东南沿海的2000毫米向西北减少到50毫米以下。 我国农业气候特点是: ①生长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可以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有利于进行复种。春季气温北方升温快,南方因多雨天气升温较缓慢,南北之间平均气温差异缩小;夏季7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仅相差2℃左右,而与东北差4-8℃。秋季北方降温快,南方较慢,南北之间差异增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相差达6-10℃,与东北可差16℃以上;②雨热同季,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效力。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增加,夏季气温升到一年中最热时期,降水量达到最大值。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10℃生长期内降水量约占60-90%不等。东部由于热量丰富,降水比较充足,一般多适合农作物的需要,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大;③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产品。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年较差由南部的8-18℃增大到北部的30-48℃,年平均日较差由南部的6-8℃增大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

《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UID1 帖子33677 精华39 积分37077 阅读权限255 性别女来自扬州在线时间183 小时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2010-1-30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全球气候带分布表

气候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点气候成因自然带 热带热带雨 林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 终年高温 多雨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 带 热带草 原气候 在南北纬10° 至南北回归线 之间 终年高温 干湿交替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 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 带 热带季 风气候 在南北纬10°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 的大陆东岸 终年高温, 夏雨集中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季雨林 带 热带沙 漠气候 在南北回归线至 南北纬30°之间 的大陆内部和西 岸 全年干旱 少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信风带的控制 热带荒漠 带 亚热带亚热带季 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 润气候 南北纬25°到 35°之间的大陆 东岸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 温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 的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度30° -40°之间的 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 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 的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带 温带温带海 洋性气候 南北纬40°到 60°之间的大 陆西岸 全年温和 湿润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35°到 55°之间的大 陆东岸 夏季高温 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 的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南北纬40°到 60°的大陆内 部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温带草原带 和温带荒漠 带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北纬50°到 70°之间 冬长严寒, 夏短温暖 全年受极地气候控制亚寒带针叶 林带 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 的沿海 全年严寒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苔原带 冰原气候南半球极地附近 的内陆和南极大 陆、格陵兰岛 全年酷寒。 各月均温均 在0°c以 下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 冰原带 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气候垂直 变化明显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 表4.1.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1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表4.1.2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6m6-9m>9m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24多层1.522注:1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2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4.2公共服务设施 4.2.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 4.2.2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4.3道路交通 4.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4.3.3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1.3坡道的坡度高度(m)1.501.000.75坡度≤1:20≤1:16≤1:122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坡度应小于1:20,坡宽应大于1.2m。3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m。 4.3.4居住用地应配套设置居民自行车、汽车的停车场地或停车库。 4.4室外环境 4.4.1新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 4.4.2公共绿地总指标不应少于1m2/人。 4.4.3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无护栏水体的近岸2m围及园桥、汀步附近2m围,水深不应大于0.5m。 4.4.4受噪声影响的住宅周边应采取防噪措施。 4.5竖向4.5.1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

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一、农业气候资源概述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东部和南部湿润多雨,西北内陆远离海洋而少雨干旱。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从大兴安岭起,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川西大雪山脉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的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东南部接东部季风区。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35-83×l0焦耳8/平方米,但利用率尚低。热量资源方面,东部农业区≥10℃的积温为2000-9000℃,跨温带、亚热带、北热带,可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大致在4100℃、6000℃的地带分别是一熟与二熟、二熟与三熟的分界线。我国夏季偏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使一年生喜热作物种植的界线偏北,而多年生越冬作物的界线偏南。水分资源方面,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地区变化幅度很大,由东南沿海的2000毫米向西北减少到50毫米以下。 我国农业气候特点是:①生长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可以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有利于进行复种。春季气温北方升温快,南方因多雨天气升温较缓慢,南北之间平均气温差异缩小;夏季7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仅相差2℃左右,而与东北差4-8℃。秋季北方降温快,南方较慢,南北之间差异增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相差达6-10℃,与东北可差16℃以上;②雨热同季,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效力。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增加,夏季气温升到一年中最热时期,降水量达到最大值。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10℃生长期内降水量约占60-90%不等。东部由于热量丰富,降水比较充足,一般多适合农作物的需要,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大;③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产品。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年较差由南部的8-18℃增大到北部的30-48℃,年平均日较差由南部的6-8℃增大到北部的10 -14℃。大陆性强对农作物蛋白质合成有利,如北部和西北地区小麦品质比南部好,日较差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有些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比日较差小的地区为优;④气候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可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多种需要;⑤一些重要的农业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大,农业气象灾害多。以降水量年变率为例,主要农业区的平均年变率在10-30%之间,生长期中各月的变率更大,以南北纬度差异很大的两地为例,北京在39-83%之间,广州在29-96%之间,年际变化大对于多熟制地区的年总产量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由于季风强弱、迟早和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以及短期强烈天气的偶然发生,我国常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分区论述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遵循农业气候相似性和差异性,区划指标具有明确的农业意义,主导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按照指标系统,逐级分区。分区系统依次为农业气候大区、农业气候带、农业气候区。农业气候大区主要反映光热水组合状况的差异和气候生产潜力的高低;农业气候带的划分主要考虑具有明显地带性的热量带及能够反映农业生产的熟制、不同种类经济林木和作物地域分布、越冬状况和产量等方面的热量特征值;农业气候区着重考虑非地带性的农业气候因素。全国分为3个农业气候大区,15个农业气候带,55个农业气候区。 Ⅰ.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位于我国东半部广大区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6%。农业耕地占80%以上,人口占90%多。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较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业气候特点如下:

地球上的气候带是怎么样划分的

你知道地球上的气候带是怎样划分的吗?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由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角度不同,因此,在各个地区吸收到的太阳热量有明显的不同,这就产生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科学家们把一种气温、降水特征和自然景观相似的地带,归结为同一气候类型,而把另一种气温、降水特征和自然景观相似的地带,归结为另一气候类型,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气候带。 根据气候,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由于温带和寒带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这样地球上就分成了五个气候带。 热带气候又可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即赤道气候、热带气候和副热带气候。 赤道气候,即赤道地区的气候,它的特征是:全年气温高、湿度大、闷热多雨。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5-之间,全年气温变化较小;全年多雨,陆上午后多雷雨,海上夜间多雷雨;年降雨量通常在1000—3000毫米之间,各月分配均匀。非洲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东侧海岸、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均属于赤道气候。 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全年可分干季和湿季两个季节,风暴甚多。印度、缅甸、越南和我国的海南岛都属于热带气候。 副热带气候:全年较长时期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和活动的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我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温带气候: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四季雨量分配均匀,云量多,湿度大,欧洲的英国、荷兰等属于这种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雨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我国新疆、甘肃等地属于、这种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海洋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大陆季风气候,寒冷干燥,我国长江流域以北东部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寒带气候,即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有两种类型,种是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C之间,冰雪可短期融化,并有少量雨水,可生长苔原植物,亦称“苔原气候”。另一种是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冰雪终年不化,又称“冻原气候”武“永冻气候”,亚洲和北美大陆极地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完整word版)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要求,提供建筑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气候区划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建筑气候的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2.1.2条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2.1.2的规定(见文后插图)。 第2.1.3条建筑上常用的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21个气候要素的分布,应按本标准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附图1.1至附图1.21的规定采用。 第2.1.4条建筑气候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二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附表(一)至(九)的规定采用。 注:当建设地点与本标准附录二各表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本标准附录二所列建筑气候参数,可直接引用。 第二节区划的指标 第2.2.1条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第2.2.2条在各一级区内,分别选取能反映该区建筑气候差异性的气候参数或特征作为二级区区划指标,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第一节第Ⅰ建筑气候区 第3.1.1条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气温年较差为 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记录;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降水量为200--800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雨日数为60--160d。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40--200w/m2,年日照时数为2100--3100h,年日照百分率为50-70%,12--翌年2月偏高,可达60%--70%。 四、12--翌年2月西部地区多偏北风,北、东部多偏北风和偏西风,中南部多偏南风;6--8月东部多偏东风和东北风,其余地区多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5m/s,12--翌年2月平均风速为1--5m/s,3--5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6m/s。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50d;年降雪日数一般为5--60d;长白山个别地区可达150d,年积雪日数为40--160d;最大积雪深度为10--50cm,长白山个别地区超过60cm;年雾凇日数为2--40d。 第3.1.2条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A区冬季长9个月以上,1月平均气温低于-28℃;多积雪,基本雪压为 0.5--0.7KPa;该区为永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4.0m左右。 二、IB区冬季长8--9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8--22℃;年冰雹日数为1--4d;年沙暴日数为1--5d;基本雪压为0.3--0.7KPa;该区为岛状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4.0m。

我国气候类型及干湿地区划分

一、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与该地降水量的多少和可能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我国水分状况分类,是以干燥度(或湿润度)来划分的。所谓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日平均气温≥稳定期积温的0.16倍,作为可能蒸发量,以此与该期降水量之比,求得干燥度指数(其例数为湿润度指数), 其公式为:干燥度指数= 可能蒸发量/降水量(大于10°时)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假定秦岭淮河带的可能蒸发量和降水量接近平衡(干燥度指数为1)并参照我国各地自然景观而确定的系数为0.16。 根据干燥度分类可以概括地把全国分为湿润(干燥度<1,相当于森林)、半湿润(干燥度1-1.5,相当于森林草原)、半干旱(干燥度1.5-4,相当于干草原)和干旱地区(干燥度≥4,相当于荒漠)。 湿润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大于或等于当地可能蒸发的水分。干燥度<1。天然植被为森林。土壤无石灰性,多是酸性;有机质含量不高,矿质养分比较贫乏。除滨海地区外,没有盐渍化现象。在温度适宜,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域,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很少有旱灾发生。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年降水量都在一千毫米以上。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年降水量虽仅三百五十到五百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干燥度仍在一以下。温带湿润地区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等地。暖温带湿润地区只包括辽东与山东两个半岛。 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但二者差值还不大。干燥度1-1.5。天然植被为草甸草原,有一部分为松栋林。土壤呈石灰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一股较高。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中等,排水不良的地方有盐渍化现象。年降水量变化比较大,旱患较多,春旱更是常见,农业生产较不稳定。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平原中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以及横断山北部等地。 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二者差值相当大。干燥度1.5-4上下。天然植被为干草原。土壤有钙积层,有机质和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不算太低,只是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土壤盐渍化迅速。风蚀作用也比较严重。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可以耕种,但生产很不稳定。各年降水量变化很大,常有旱患。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南部、东北平原西南端。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山西、陕北及甘肃的黄土高原等地。 干旱地区降水稀少,降水量与可能蒸发的水分,二者差值很大。干燥度≥4。天然植被稀疏,以灌木、半灌木的荒漠、半荒漠类型的植被为主。土壤为荒漠土,呈石灰性反应,有机质含量甚低,可结性矿质养分少。土壤盐渍化与盐土很普遍。没有灌溉就不能耕种。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区,包括温带干旱地区的甘肃及北疆,暖温带干旱区的新疆南部等地。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地理百科六大气候带

全球六大气候带 一、A—热带多雨气候带 划分指标为最冷月平均气温≥18℃,没有冬季;年降水量>年降蒸发量(指潜在的蒸发,同下),全年温暖湿润。因降水的情况的不同分为3个气候型(Af ,Am, Aw)。其中,f代表全年降水均衡,常湿;m代表季风性降水,有短暂的干季;w代表冬季干燥。 1.Af—热带雨林气候型 特点是终年多雨,各月降水量≥60mm。 2.Am—热带季风气候型 由于受季风影响,有一个特别多雨的雨季,干季时间,最干月降水量<60mm,受热带辐合带控制的时间在6~12月。 3.Aw—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型 夏季为湿季,冬季为干季,最干月降水量<60mm,手热带辐合带控制 的时间在6个月以内。 二、B—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带 划分指标为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划分成2个气候(BS,BW)。在不同雨型的地区,确定这两个气候型界线的公式见表5-1.其中,冬雨区指冬季6个月(北半球为10月到次年3月)的降水量大于或等于年降水量的70%的地区;夏雨区指夏季6个月(北半球为4月到9月)的降水量大于或等于年降水量的70%的地区;年雨区指一年中降水量分配均匀的地区。表中:r为年平均降水量(cn),T为年平均气温(℃)。 属于半干旱气候,降水量>蒸发量的一半。 2.BW—沙漠气候型 属于干旱气候,降水量<蒸发量的一半。 三、C—温带气候型 划分指标为最热月平均气候>1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8℃之间。根据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同,分为个气候型(Cs ,Cw,Cf)。其中,s代表夏季干燥,w和f的含义同上。 1.Cs—夏干温暖气候型 又称为地中海气候型。夏季干旱,冬季最湿月降水量至少为夏季最干月降水的3倍。 2.Cw—冬干温暖气候型 冬季干旱,夏季最湿月降水量至少为冬季最干月降水量的10倍。 3.Cf—常湿温暖气候型 全年降水量分配较均匀,冬、夏季降水量的比值小于Cs和Cw气候型。

气候类型分布记忆口诀

活学巧记: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口诀: 热带雨林南北十 高温多雨皆夏日 注:南北纬100之间的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十归线 干湿季节交替变 注: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0至回归线之间,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炎热多雨为雨季;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为旱季。 热带季风十归东 旱雨来自冬夏风 注: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0至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热带沙漠回归三 终年高温雨不见 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0度之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 地中海、三四西 夏炎燥、冬温雨 注: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0至40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多雨。 温带海洋四六西

夏凉冬温水均匀 注:温带海洋气候位于南北纬400至60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各月降水均匀。 亚季回归三五东 夏雨冬暖季显著 注:海陆热力差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50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季节变化显著。 温季风、东部找 夏热雨、冬寒燥 注:海陆热力差异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0至550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温带大陆部跨 终年少雨温差大 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高纬度大陆的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温差较大。 亚寒北纬五七十 冬季长寒夏暖湿 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0至700之间,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暖湿。 寒带苔原北冰岸 冰原南极格陵兰

我国气候带分布界限

我国气候带分布界限 1、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 的气候类型:A______气候,B______气候,C______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 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 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D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 的E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 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3)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 自海洋的偏南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 季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 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4)我校所在地山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属于 暖温带; (5)我校所在地山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属于 半湿润地区. 故答案为:(1)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高山; (2)秦岭;淮河;0℃;800㎜;(3)东南;西南;(4)C;(5)B. 2、同种气候类型在日本分布的边界比中国偏北的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日本分布的边界比中国偏北,影响因素是海陆 位置和洋流。 原因是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还 有日本暖流的影响。

3、红色旅游是什么?为什么台湾气候类型边界向南弯曲? 红色旅游,是指以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自,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百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台湾台湾气候类型边界向南弯曲原度因是台湾问中部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温较同纬度低,导致亚热带分布的南界中部较东西两侧纬度偏低,所以分界线向答南弯曲 4、高中地理什么是区域界线?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气候区那个有区域界线。并解释为什么 首先要知道的是划分区域的一个标准是什么,区域的划分首先考虑的是划分区域内部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它与外部区域的差异性。因为区域的划分标准不同,区域的界限也也可以分为确定与不确定性,像行政区域这样政府用法律硬性划分的都有去确定的区域,同时,因为有些区域内部有不确定、流动及发展演化等因素,按照区域的划分标准,区域的界限也随着变动。具体的来说,工业区是没有比较确定的界限的,而且是随着经济发展、政策、企业及各种生产要素来决定的,有一定的过度地带;而文化区应人口迁徙,社会交流等因素也是没有固定的界限,行政区域上边也说过了,有确定的界限。气候区上有认为去划分的大致界限,比如中国的秦岭——淮河划分我国800mm 等降水线等。 总结:以上几个区域,除了行政区有固定的界限,其他的区域都是大致的,模糊的界限,如果要按照集体的地理空间上来说是没有界限的 5、温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降水量界限是多少?120mm可以作为划分吗 温带草原气候是介于温带森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气候。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

中国区域地理_中国气候学案

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气温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份、七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 一、气温分布特点: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夏季最低气温处:______ ,原因: 最高气温处:______ ,原因: 二、热量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根据(积温)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五个和一个。 读地图册P47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填写图表中空白。 序号温度带熟制农作物 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合作探究: 1.阅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漠河和岛温差约为_________,描述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描述一月00 C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明在西南向南拐的原因? (3)描述图中A 、B 、C 、D 几个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一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 2.阅读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漠河和岛温_________,描述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描述图中A、B、C几个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课堂练习: 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 洋流 D 地形 2、以下城市中,1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是() A 天津 B C D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 4、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 A 北方房屋墙体较厚 B 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 C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 D 东北地区的房屋有多层窗户 5、下列关于农作物耕作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 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江汉平原-----一年三熟 D岛-----一年三熟 6、我国冬季和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分别是() A 和 B 和新疆 C和 D新疆和 7.每年五月下旬,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 省降水量大于省 B省比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 C省小麦品种好于省 D省的人口比省少 8.() A.①为 B.②为 C.③为 D.④为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 10.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水土流失 D. 酸雨 中国气候——降水

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口诀

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口诀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活学巧记: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口诀: 热带雨林南北十 高温多雨皆夏日 注:南北纬100之间的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十归线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干湿季节交替变 注: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0至回归线之间,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炎热多雨为雨季;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为旱季。 热带季风十归东 旱雨来自冬夏风 注: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0至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热带沙漠回归三 终年高温雨不见

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0度之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 地中海、三四西 夏炎燥、冬温雨 注: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0至40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多雨。 温带海洋四六西 夏凉冬温水均匀 注:温带海洋气候位于南北纬400至60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各月降水均匀。 亚季回归三五东 夏雨冬暖季显著 注:海陆热力差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50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季节变化显著。 温季风、东部找 夏热雨、冬寒燥

注:海陆热力差异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0至550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温带大陆内部跨 终年少雨温差大 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高纬度大陆的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温差较大。 亚寒北纬五七十 冬季长寒夏暖湿 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0至700之间,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暖湿。 寒带苔原北冰岸 冰原南极格陵兰 注: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寒带苔原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代表城市 热带雨林气候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新加坡

建筑气候分区调研报告(2013版)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 调研对象: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 调研时间:2013年9月16日—29日 教学单位:建筑系 指导老师:XXX 专业班级:建筑学XXX班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X

摘要 通过对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进行资料调查,认真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并选取各气候区城市有代表性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进行探究,总结归纳出我国不同气候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从而总结得出各地建筑应该如何做到和气候很好地结合,从而达到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的目的。 关键词 气候分区气候特点气候适应性建筑 正文 一.我国五大气候区及建筑设计要求 1.中国五大气候区: 我国一共有五大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区。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不同的要求。炎热地区需要通风、遮阳、隔热,以防止室内过热。寒冷地区需要采暖、防寒和保温。 2.五大建筑气候分区 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之间的科学联系,使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

3.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各个气候提出了相应的适应各自区域内地域性气候的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二.夏热冬冷气候区 1.武汉气候特征概述 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东端,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地貌为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延伸的丘陵,其中平原地区平均海拔为50米,而丘陵地区则为200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武汉属于夏热冬冷地区(ⅢB)。 武汉号称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一(另外二者为南京、重庆),夏天闷热,冬天阴冷。一般年均气温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武汉市年降水量平均为1259.4毫米,最少仅680.5毫米;最多达2047.5毫米。 2.武汉气候形成原因 众所周知,武汉与所在的同气候分区的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水文状况。 武汉地处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三面环山,一面敞口,呈“凹”字形地理布局,每年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云量稀少,辐射强烈,会出现几段持续性的晴热天气,使得蒸发的水气不易分散,使气温不断升高,又因地处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并且市内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会将整个城市罩住,使其像一个“蒸笼”更使人感到闷热。 武汉是一个有8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工业发达,高楼林立,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导致武汉市闷热潮湿,素有“火炉”之称。 武汉的冬天也异常的冷,虽然武汉地处秦岭淮河南北分割线的南方,但武汉的冬天并不比北方城市温暖,由于武汉处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地带,市内湖泊众多,造成武汉在冬季空气十分潮湿,加上较低的气温,造成武汉冬季气候阴冷。 3.武汉与同气候区城市气候比较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3.1海陆影响: 上海(ⅢA):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上海地处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东部,受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节期间)最冷,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3月到5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最好的旅游季节。这与武汉的气候就有较大差异,海陆位置的影响造成了这种差异。 3.2地形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